7007《幼时记趣》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幼时记趣》(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顺畅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

沈复,清代作家,字三白,号梅逸,苏州人。

《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共六篇,故名“六记”。

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

2.借助课文注解自主学习,读准字音,初步读清句读,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方案】活动1:朗读课文,用笔圈出自己不会读或者容易写错的字词→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请用红色笔标注)→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读准字音看清笔画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顺畅→小组内个体展示读(在个体展示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互相点评)→小组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展示→小组间朗读大比拼(每小组可任意选择自己所要挑战的小组。

在其他同学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听他们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听完后可及时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容易读错的句子活动3: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课文(方法提示:结合注释、运用所学、反复朗读、联系揣测),并将自己难以翻译的字词句圈画下来→带着问题向本组其他同学求助→组长筛选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组求助→个人思考各小组板示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互相订正、互相释疑我的问题之一:我的问题之二:我的问题之三:我的问题之四:个性调整课堂随笔:七《幼时记趣》课堂学习活动单(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加强识记。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活动方案】活动1:小组成员分节接力朗读课文,组内互助正音正字(注意节奏,读出童趣)→由组长组织评出本组“今日朗读之星”→各组“今日朗读之星”齐读课文活动2:小组长分配任务,合作整理课文中比较重要的词语的翻译→针对整理出来的重要词语,组内两两互背,在没有能够一次性掌握的词语旁标注“☆”→针对未掌握的词语,自主理解,加强记忆→各组将本组成员互测过程中错误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汇总,整理到小黑板上→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活动3: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作者写了哪几件童年的“物外之趣”,试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出示小黑板,参加全班交流,选出概括得最好的小组。

《幼时记趣》导学案

《幼时记趣》导学案

7.《幼时记趣》编制:刘长英审核:孙丽华班级姓名评价等级【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感情朗读,并掌握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3.认识仔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

利用工具书,查阅作者相关资料,补充在课本下面关于作者的注释里。

作者,字。

苏州人, 代作家,著有《》。

2.朗读课文。

(1)请给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藐.小( ) 项为之强.( ) 鹤唳.云端( ) 凹凸..( )()(2)请用“/”给句子划出恰当的停顿。

A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B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使其冲烟飞鸣,D作青云白鹤观 E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F盖一癞蛤蟆也(3)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语。

余忆童稚.时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故.时有物外之趣私拟.作群鹤舞空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凹者为壑.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方.出神心之.所向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常蹲其.身以.丛草为.林(4)试着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合作探究】1. 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2.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3.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拓展迁移】以“观……之趣”为题,写一段短文,100字左右。

【测评反馈】一、圈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项为之强同以土砾凸者为丘同二、圈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鞭数十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余忆童稚.时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私拟.作群鹤舞空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鹤唳.云端怡然..称快盖.一癞蛤蟆也凹者为壑.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方.出神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幼时记趣(导学案).doc

幼时记趣(导学案).doc

幼时记趣沈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词典读懂这篇课文,裁读ffiiio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意。

2.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仿会作者纯真的童心和想像奇特、视小为大的童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观察、鉄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

【教学重难点】认识观察、鉄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法】过论交流法[课时】—课时【预习导学】1.导人新澡有一部回忆录,塑造了亡妻陈芸形象,林语堂称她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爰的女人”。

她不爰味玉首W,却对破书残画倍加珍惜。

她有意识地与凡夫俗子相对抗,因之招致公婆的斥责。

临终时也不后悔,M 对丈天说:“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

”这部回忆录,名叫《浮生穴记》,清代小说,共6卷。

2.作者锥接沈复(1763—纟勺1807),清代散文家。

字三白,号梅逸。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多地方。

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葩翰林院编修齐鱸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旧国。

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穴记》。

3.朗读谍文,注意节奏停硕,并且给易错字标清字音。

稚()貌()顶为之强()恰()然唳()凹凸()1 ()()呛膜()4.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谍文,注意下列旬子的停颐。

秋/拥作/群鶴舞空般/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果如/鶴唳云端盖/—癩胎膜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6.找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不理解的词,准备课堂过论【自主•合作•展示】—、合作探究:1、本文围绕着污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2、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总洋的童心童a?3、用自己的话旧纳本文的内容。

4、本文在结构上和培言上有何特点?试从文中举例说明其特点。

二、导拔提炼:1、朗读(学生评价、比赛、老师指导)2、甘论并明确文言文词培的特点。

有些句中词培的顺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翻译成现代汉培时,必须适当变动,以符合现代汉语观范。

可以用几个词简言之:补—増补适当的内容。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

幼时记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本文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

自读时先默读,以疏通文字,了解文意然后再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妙处。

待学生熟读之后,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

最后,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童年趣事。

二、观察昆虫是童趣之一,学生大多有此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情形。

三、诵读文章,学生讲述2、3、4段的内容。

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观察——联想——想像——玩弄。

②写心情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突出什么情趣?.五、写一篇"观察记趣"的短文,突出"物外之趣"。

六、安排两个课时(学生基础较差可以安排三个课时,用一个课时疏通文字)。

第一课时一、疏通文字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闷雷,(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鹤。

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我)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睡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作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一个家伙掀倒"山"压倒"树"走来,原来是一只嫩虾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幼时记趣》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幼时记趣》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借助联想和奇特的想象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感悟
一、导学:
1作者,字, (朝代)苏州人,文学家,著有。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幼时记趣》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自读课文3遍,借助工具书和书本注释,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幼时记趣
学习内容
七、幼时记趣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 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学习重难点疏通句,学会对文言文知 识的归纳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趣事, 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2第一自然段与后三段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关系?
3作者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乐趣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能产生这样的“物外之趣”?
5古代有很多诗句是描写儿童游戏的,体现了童心童趣,你能写几句吗?
6作者幼时通过观察,结合合理的想象,可以得到许多 乐趣。请你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把它写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三、交流:
四、展示:
五、反馈:
观:作青云鹤观()昂首观之()
察: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神:定神细视()神游其中()
时:余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
教学反思:
童稚()藐()小鹤唳()
怡()然 土砾()沟壑()
项为之强()庞()然大物凹凸()()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幼时记趣》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幼时记趣》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幼时记趣》导学案内容预览:幼时记趣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简介作者及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品位文章的童真童趣。

3疏通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结构形式,掌握课文大概内容。

学习重点目标2、3方法设计:参照注释,推断语义学法指导1、在反复朗读中,咀嚼文言味道。

2、教会学生能抓住重点句子疏通全文内容。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童年的记忆象广阔的大海,采撷几朵浪花,跳跃着律动的节奏,拍打着轻快的音符,那些随风飘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动与怀念,拼组成清晰的画面,留存在记忆深处。

让我们聆听经典旋律----罗大佑的《童年》,在音乐声中揭示课题《幼时9趣》。

(一)自查沈复相关资料。

找寻诗、词、歌、赋中有关童年的经典句子。

(二)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练习。

1、借助工具书,自行扫除生字词。

2、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称快。

3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见二虫斗草间。

(6)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读欣赏。

1、朗读第一节,思考:作者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为什么叫“物外之趣”?2、课文的结构有何特点?3、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从童稚小事中获得“物外之趣”?课堂训练1、继续巩固预习题。

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项为之强(2)以土砾凸者为邱。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吓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延伸拓展1、初学《幼时记趣》后,你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段话,写你童年时代的某种生活体验。

语文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第二课时 导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第二课时 导学案

第14课时第7课幼时记趣【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围绕“趣”字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提高写作水平。

【课前预习】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章内容。

2.想想儿时的一件乐事,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学习过程】活动一精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自主先学〗边读边思考:(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2)什么是“物外之趣”?说说作者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合作探究〗1.请女生齐读第1段,男生思考: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2.怎样理解“物外之趣”?。

3.请男生齐读第2段,女生思考:本段中具体写了哪一种“藐小微物”来表现“物外之趣”?写了什么趣事?4.大家自由朗读3、4段,考虑一下,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趣事。

5.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活动二品读课文,学习作者生动富有情趣的描写手法。

1. 交流自己的物外之趣,师生点评。

2. 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幼时的物外之趣?请以第4段为例揣摩其丰富的想象及动词的作用。

3.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检测反馈】1. 填空。

(1) 课文围绕“”这一中心,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时代的趣事。

(2) 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请至少写三个)2.汉语中某些动物的叫声有其相对固定的词来描绘,如本文中的“鹤唳”。

请写出下列动物的叫声。

马犬狼猿狮虎3.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必细察.其纹理()②徐.喷以烟()③凹者为壑.()④方.出神()(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巩固提升]闲情记趣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

《幼时记趣》导学案及答案

《幼时记趣》导学案及答案

《幼时记趣》导学案及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幼时记趣》导学案及答案《幼时记趣》导学案及答案幼时记趣【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

《幼时记趣》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幼时记趣》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幼时记趣》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问与力量借助解释和词典读懂这篇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意。

2.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想像奇怪、视小为大的童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观看、联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

一、合作探究:1、本文围围着污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2、物外之趣反映了总洋的童心童趣?3、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内容。

4、本文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何特点?试从文中举例说明其特点。

二、导拨提炼:1、朗读(同学评价、竞赛、老师指导)2、争论并明确文言文词语的特点。

有些句中词语的挨次与现代文有所不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需适当变动,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可以用几个词简言之:补--增补适当的内容。

如:调--调换词语的位置。

如:连--连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一句话3、自主试翻译课文的第1--4段,小组沟通并指出翻译中的问题,集体订正。

(留意“释”、“补”、“调”、“连”的详细运用)强调以下几个句子。

(1)、补使与台齐实为“使之与台齐”。

(2)、以……为……把……当作……(3)、见二虫斗草间见二虫斗于草间原句省略了“于”字驱之别院驱之于别院(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表被动三、反馈提炼:1、积累成语从文中概括出三个成语,并解释①①①3、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①神游其中,怡然自乐①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反馈检测】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其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字________。

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明:物外:私:素:称快:神游:拔:方:3.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幼时记趣第二课时导学案

幼时记趣第二课时导学案

姚村一中语文导学案
课题《幼时记趣》第二课时主备人郭晓慧使用人时间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产生的原因△※
(重△难※)
过程及方法:
一、复习导入: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
..拟.作群鹤舞空徐喷以.烟又留蚊于素.帐中(2)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故时有物外之趣
二、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提示:(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2、(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提示:(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提示:(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三、拓展延伸:
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四、总结:
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

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五、当堂检测:
九课预习卡4、5、6.
课后反思。

幼时记趣导学案.doc

幼时记趣导学案.doc

《幼时记趣》导学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的适当点拨,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能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椎()蓼小()鹤医()Hfh ()沟擎()用然大物()脩然称快()土野()项为之强()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掌握的字词,请写出来并识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见蓼小微物,必细察其织理(2)项为匕强(3)作青云白鹤观(4)以丛草为林(5)妆少倒树而来(6)以土砾凸者为邸(7)使其冲烟飞鸣(8)常蹲其身(9)神游其中(10)拔山倒树而来(1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掌握的字词,请写出来并识记。

整体感知3、找出统领全文的中心句。

4、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哪几件趣事?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5、作者为什么能够从身边的平凡事物中发现乐趣感受乐趣呢?请分点概括。

质疑问难我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精读(一)阅读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徐喷以烟:(2)昂首观之,顼为之残:(3)政时有物外之趣(4)又留蚊于素帐中:7、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8、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准确,例如“夏蚊成雷”,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地描写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

试找出语段中类似的语句并分析。

(二)阅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9、下面各项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C、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本D、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10、把下面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幼时记趣》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幼时记趣》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涟水县黄营中学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幼时记趣》2课时编写:黄培兵审核:严汉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2.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词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想象【复习回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

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学生回答。

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幼时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自学自悟】简介作品及作者1.《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他们的坎坷遭遇。

文辞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2.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散文家。

以作幕僚、经商为生,游历过许多地方。

他能文善画,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

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补充:沈复(1763一1822),清代文学家。

字三白,号梅逸。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60岁时,友人顾翰为他写了《寿沈三白布衣》诗,诗中说他无力买田去归隐,梦魂常绕吴门,思归故乡。

不久去世。

【互学互评】解题《幼时记趣》是从《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节选的。

“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

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了童年生活的小故事,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精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童稚zhì藐miǎo小鹤唳lì云端凹凸āo tu 土砾lì沟壑hē怡然yí【精讲点拨】反复诵读课文,正确理解疑难字、词、句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进一步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②学生就疑难问题质疑。

《幼时记趣》学案.doc

《幼时记趣》学案.doc

果如: 果然象。

丛杂:繁多而杂乱。

土砾:小土块,小碎《幼时记趣》学案《幼时记趣》学案提纲挈领整体感知点拨三点 1.明确重点:体悟重点语句含义,疏通全文内容。

2.巧识难点:领悟“物外之趣”的产生。

3.认知考点:感悟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及效果。

资源宝库日积月累自主预习1.跨越障碍(1)读准字音记一记①读一读写一写唳(1!)②课内补充注音余(yd)童稚(zhi)秋毫(hdo)项(xiang)强通"僵"(jiang)素帐(suzhang)徐(xu)藐小(mido)纹理(wQnli)拟作(ni)怡然自得(yirdn)观(g uan )。

丛杂(c ongz a) 土砾(11)壑(he)呀然(ya)鞭(bi an) 驱(qtl) (2)语境释义解一解①读一读写一写秋毫:亦作〃秋豪〃。

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唳:鸟鸣。

②课内补充注释余:汕我。

童稚:童年,也指儿童。

藐小:微小。

纹理:物体上的条纹。

私:私自。

拟作:把................................ 比作。

观:看,察看。

石。

壑:坑谷,深沟。

盖:连词,承上文说明原由,表示原因。

方:正在,正当。

呀然:张口貌;张开貌,表惊异。

鞭:用鞭子抽打。

驱:赶走。

(3)掌握成语①文本固有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孟子#8226;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怡然自得:怡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列子#822 6;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庞然,高大的样子。

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唐#8226 ;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7幼时记趣 第1、2学时》导学案(2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7幼时记趣 第1、2学时》导学案(2份)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七幼时记趣第1 学时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理解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了解作者。

2、读课文两遍后,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童稚.()藐.小()项为之强.()鹤唳.云端()凹凸..()壑.()庞.然大物()癞蛤蟆...()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课文所写的三件物外之趣5、自主提问,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二、课堂探究:(一)检查预习1、小组内交流预习题答案2、交流了解作者情况3、请个别同学说说自己预习时留下来的问题(二)学生自学1、请一名学生读课文,交流读得好与不好的地方2、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透。

3、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疏通课文1、2两段。

(学法指导:翻译的时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如课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翻译方法如下:直译就是相对应的词语直接翻译,余翻译为我,忆翻译为回忆,童稚时翻译为小时候,能翻译为能够,张目翻译为睁大眼睛,对日翻译为对着太阳,明是眼力,察是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得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好,句子连起来翻译,意思就是:我回忆小时候,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这其中,明的意思和现在有区别,不易记,这就需要学生的记诵积累。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疏通课文1、2两段。

掌握课文1、2两段写的是什么?(第1段,总写物外之趣;第2段写观蚊如鹤)记诵重点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稚、明、察、秋毫、拟、强文言虚词:余、之掌握重点句的翻译:如: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查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苏教版语文七上《幼时记趣》word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七上《幼时记趣》word导学案

课题:《幼时记趣》课时:2课时主备人:王粉娥审核: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会积累与归纳。

教学难点:(1)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学习步骤:课堂展示:1.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疏通课文:结合注释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探究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强调重点:(1)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2)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四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以……为……为所……9、教师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目标评估: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藐小()鹤唳()凹凸()沟壑()庞然大物()怡然称快()土砾()项为之强()二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幼时记趣课堂导学

幼时记趣课堂导学

《幼时记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掌握文言文的重点词句翻译;3、通过朗读感受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过程:1、交流童年趣事、预习时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习文言文的四个步骤、、。

3、重点词语解释:4、读出节奏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课后练习题:一、翻译下列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6、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课文知识梳理1、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3、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5、“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时记趣》NO: 7007 班级 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 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 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4. 能学习借助联想、想彖形彖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疏通文句;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
2. 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案】
1. 走近作者
《幼时记趣》作者 ______ ,字______ ,苏州人,_____ (朝代)作家,著有____________ 0
2. 了解作品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已逸。

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偷处与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岀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対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

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绝,读之心醉”的评语,文学气氛颇浓。

3.给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见藐小微物()

项为之强()
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
• •
)( )
凹者为壑()
•庞然大物()

以土砾凸者为邱(
• •
)( : )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余忆童稚时()(
)明察秋毫(
• • • •
)( )( )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
)( )
故时有物外Z趣()(• •)私拟作群鹤舞空
• •
( )( )
徐喷以烟()(• •)使其冲烟飞鸣(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 )
又留蚊于素帐中()作青云白鹤观(
• •)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 •
)( )
常蹲其身()•以丛草为林(
• •
)
以土砾凸者为邱()
•凹者为壑(

)
神游其中()观之正浓()
【训练案】
1. 解释
(故吋有物外之趣 ( ) 心Z 所向 ( ) 昂首观之 ( ) 项为之强 ( )
观之正浓
( ) 之< 驱之别院
( )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 何不试之以足 (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厂项为之强 ( ) Y 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J 以虫蚁为兽
(
)
项为之僵( )
以土砾凸者为邱(
拔山倒树而来( ) ■ 盖一癞蛤蟆也( ■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 • • )( ) 鞭数十( •
方出神( ) ■ 驱Z 别院( • • )( )
5. 口头翻译。

6 .你还有哪些字词句翻译比较困难,请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7.自由朗读文章2-3遍。

【探究案】
活动1.朗读课文,读准字咅,正确断句。

(必细察其纹理 ( 常蹲其身 ( 神游其身

珅先自度其足 ( 其剑自
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
I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徐喷以烟 ( )
以(以丛草为林 (
I 何不试之以足 (
「拔山倒树而来(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而f 先自度其
足,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
「而剑不行

2.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 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明察秋毫: ____________
⑵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 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1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活动2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句的意思。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第二课时【预习案】
1. 检查旧知(教师随机抽背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 读文章,思考:文章是怎样扣住“趣”來写的。

【探究案】
活动1.细读课文,知趣
课题中的“趣”指的是什么呢?你能用文中的词语冋答吗?文章为我们讲述了哪儿件趣事呢?
作者乂是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活动2.赏读课文,追趣
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很普通的,比起人来很微不足道的草木昆虫是仙鹤、山林野兽和庞然大物呢?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试找出并作出批注)
活动3.再读课文,议趣:
你认为作者能得到这么多“物外之趣”的原因有哪些?
【训练案】
一、词句积累
1. 带“看”意思的成语:
2. 带“鹤”的成语、诗句: 成语:
诗句:
二、选择文中的句子填空
1. 表现我的眼力极好的句子:
2. 表现我特别爱好观察的句子:
3・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的细节描写:
4.表现我同情弱小的句子:
三、通过想像和联想,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也会变得美丽而奇特,获得“物外之趣”,观察你生活屮的景或事,进行想像把你的想像Z景描写下来。

100字左右
四、拓展练习
青蛙斗牛
蛙于草中,视牛渐进,庞然大物也,嫉之。

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

”蛙暴起, 乂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

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上。

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嫉之(■) 遂吸气鼓腹(

) 欲逾于牛(

)
吾腹稍大() 去远矣() 蛙暴起() 2. 翻译句子
%1与前无异
%1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上
3. 找岀文屮的成语并解释
4青蛙和牛比的原因是
5. 你从文屮得出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