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案
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案1.背景软土地基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软土地基通常指土体较松软,水分较多,容易变形,抗剪强度较低的地基。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工程施工时,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性,土体的变形和不稳定性容易对工程结构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软土地基工程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地基的变形、渗流和承载特性,以便及时对地基进行处理或调整,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工程风险。
2.监测内容软土地基工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地基变形监测:监测地基的沉降、收缩、膨胀等变形情况,一般通过设置沉降点、伸缩测点等监测点位,采用挠度仪、水准仪、测斜仪等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b. 地基渗流监测:监测地基内的水文情况,包括地下水位、渗流速度、地基渗透性等情况,一般通过设置水位计、渗流计等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c. 地基承载力监测:监测地基的承载特性,包括土体的承载力、抗剪强度、变形模量等情况,一般通过设置静载试验点、动力观测点等监测点位,采用静载试验、动力观测等方法进行监测。
3.监测方法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两种。
a.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监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测斜仪监测、孔隙水位监测、土压力监测等方法,主要通过人工测量和记录的方式进行监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监测频率低,数据量少,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只能作为现代监测技术的辅助手段使用。
b. 现代监测技术:现代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监测、GPS监测、遥感监测、卫星监测等方法,主要通过高精度、自动化的监测设备进行监测,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监测数据量大,监测精度高,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地基的变形、渗流和承载特性,是软土地基工程监测的主要手段。
4.监测方案软土地基工程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点位确定、监测设备选择、监测频率确定、监测数据处理等内容。
a. 监测点位确定:监测点位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地基的特性和工程的需求,在监测点位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地基变形、地基渗流和地基承载特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监测点位布局。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20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K84+680-K84+900软基地段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合同段K84+680-K84+900软基地段,软基采用CFG桩处理。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软基段路基填筑施工时必须控制填土速率,使路堤的沉降速率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以免造成土体破坏。
二、观测依据本工程观测内容主要参考规范如下:1、《百靖高速第20合同段施工图纸》;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三、观测流程四、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1、观测项目、仪具、目的软地地基路段路堤的施工必须注意观测填筑或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堤施工进行动态观测,其观测项目、仪具、目的如下表:2、观测方法(1)、建立专业观测小组,小组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观测经验及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人员设置如下:(2)、沉降观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或专用测试无件观测为主,以现场目测为辅。
(3)、除及时收集、整理各项观测资料外,还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推进。
3、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中的有关规定,选择观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路基的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施测;(2)、边桩的水平位移全站仪进行观测;观测仪器设备清单如下表五、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六、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各观测点的标示、标志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规定采用。
(1)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断面上。
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25,长度不小于1.5m,断面采用正方形,边长为15cm,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
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约为1.2m,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大于0.1m。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1.引言地基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基础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下沉的现象。
地基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和损坏,因此对地基沉降进行准确的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基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内容。
该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可靠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为工程施工和监测提供参考。
2.观测方法2.1 定点观测法定点观测法是地基沉降观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地面上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利用高程测量仪器对这些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以确定地基沉降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观测点:在地基附近选择一定数量的稳定点作为观测点,这些点应具备稳定性和代表性。
2. 安装观测仪器:在每个观测点上安装高程测量仪器,确保仪器的稳定和准确。
3. 定期观测:按照一定的观测周期,对每个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记录观测数据。
4.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得出地基沉降的数值和趋势。
2.2 连续监测法连续监测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精确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地面上布设连续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安装监测设备:在地基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沉降监测设备,包括倾斜仪、激光测距仪等。
2. 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地基的沉降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地基沉降的数值和趋势。
4. 报警机制:如果发现地基沉降超过预设的阈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仪器设备地基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和监测。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 高程测量仪器:用于对地面的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地基沉降的情况。
- 倾斜仪:可以实时监测地基的倾斜情况,进而推测地基的沉降状况。
-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地基的沉降量,具有快速、精确的特点。
4.数据处理地基沉降观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地基沉降情况。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 2 -二、编制依据............................................................................. - 3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 3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 4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 4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 4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 4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6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7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8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 10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 - 10 -2、一般规定 ................................................................................. - 10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 11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 11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 - 14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16 -7、执行标准 ................................................................................. - 18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 - 19 -9、观测频率 ................................................................................. - 20 -10、统计、汇总............................................................................ - 21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21 -12、测点保护 ............................................................................... - 22 -五、监测数据分析................................................................ - 22 -一、工程概况东海岛铁路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跨遂溪县和麻章、东海岛两区。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路基作为一种土工结构物,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重点变形动态,确保线路开通达到预期的速度目标值、满足运营平顺度和舒适度的要求,施工期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1、路堤填筑容易出现的问题1.1、因地基抗剪强度不够引起路堤侧向整体滑动,边坡外侧土体隆起。
1.2、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
2、沉降观测目的2.1、控制填土速率。
2.2、确定基床表层施工时间。
2.3、实测路基沉降,为预测工后沉降提供依据。
3、路基观测项目路基观测项目主要是地基土体变形,包括垂直与水平变形,其观测项目具体见表1。
表1 路基沉降观测项目表4、地基变形监测实施原则4.1、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区间正线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按设计速度200km/h控制:一般地段150mm;路桥过渡段80mm;沉降速率40mm/年。
联络线:一般地段200mm;路桥过渡段100mm;沉降速率50mm/年。
主要站线(到发线等)200mm;次要站线(牵出线等)300mm。
软土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
区间正线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0.5cm/d。
4.2、监测断面设置原则4.2.1、测点的设置位置不仅要根据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4.2.2、观测点需设置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4.2.3、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m,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地表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上断面间距不大于200m,根据工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监测断面数量应加以调整,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1.方案设计:在进行地基沉降观测前,需要制定观测方案。
方案设计应包括选择观测点位、选取适当的观测仪器和仪表、制定观测时间表、确定观测参数等。
2.观测点位选择:观测点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土层特征、地基结构等因素。
通常在高速公路的边坡、桥梁、加油站等地点设置观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分布。
3.观测仪器和仪表选择:根据需要观测的参数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仪器和仪表。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斜仪、水准仪、应变计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仪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和测量精度等参数。
4.观测方法选择:根据地基沉降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静力观测法、动力观测法、GNSS监测法等。
其中,静力观测法是最常用的观测方法之一,通过在地基上设置沉降点,并定期测量沉降点的变化来评估地基的沉降情况。
5.观测参数确定:确定需要观测的参数,如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曲线等。
观测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观测目的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和观测的持续时间。
6.观测实施:根据制定的观测方案,进行实地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要保证观测仪器和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格式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7.数据分析和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得到相应的沉降量、沉降速率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绘制沉降曲线和变形示意图等图表,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8.结果评估:根据观测结果,评估地基沉降对高速公路的影响和安全性。
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过大的沉降量,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总结:以上是一种常见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在实际观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观测前需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层特性,并在实施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观测原则和操作规程。
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
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1、设备准备:充分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检校仪器、检定钢尺、对所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应根据计量法的要求,定期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2、技术准备:测量员要熟悉工程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相对关系,建筑物标高以及设计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等。
熟悉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环境及原有建筑物的关系:GPRS点的坐标、标高,建筑物的朝向,定位依据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首层室内±0.000的绝对标高,室外地坪的竖向布置(标高、坡度)和绿化及道路,地上、地下管线的安排等,要特别注意的是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布局。
要对图上全部尺寸进行核对,当各图纸核对无误后,对于总平面图要以轴线为准,核对基础、非标准层、标准层的有关尺寸,标高是否相对应。
校核GPRS点的坐标及标高:为保证整个场地定位和标高的准确性,对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点均应进行严格的校核,以取得正确的定位依据。
核算设计图上定位点的坐标与其边长、夹角是否对应。
实地校测定位点,要求高精度。
但常因种种原因点位稍有移位,为了校核点位和防止误用移动的点位,应会同甲方一起对点与点距离及夹角进行实地校测,当发现错误或误差超限时,请甲方妥善处理。
用水准仪实地校测甲方所给水准点间的高差,发现问题请甲方处理。
桩的保护:所有的控制桩均用砼墩加固及维护栏保护,并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核。
如有变动,立即采取措施恢复。
3、基础放线验线: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基本步骤:根据基坑边上的建筑物控制桩(即轴线引桩,但要经场地控制校核后方可使用)用经纬仪仔细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和主要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土方开挖深度不一样,基础底标高也就不一致,为了控制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时的标高,在基础土方开挖时,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四周。
在人工清土及基础施工时可将水准仪架在基坑内进行测量。
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要的边界线。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监表A4 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项目名称:佛山市禅西大道(325国道改线)工程承包单位:汕头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的专项工程)。
2、本表至少一式三份:经监理工程师审定后,监理机构留一份、报业主一份,退承包人一份。
目录一、工程概括-------------------------------------------------------2二、观测依据-------------------------------------------------------2三、观测流程-------------------------------------------------------2四、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3五、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5六、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5七、观测项目的观测频率和报警值------------------------------------8八、测点布置------------------------------------------------------9九、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9十、质量保证和控制------------------------------------------------11十一、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11佛山市禅西大道(325国道改线)工程CS04标软基施工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佛山市禅西大道(325国道改线)CS04标,起讫桩号为K4+~K6+,全长1.653km,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45m。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日益频繁,其中涉及到地下结构的建设工程更是不容忽视。
而地下结构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现象,它直接影响了地下设施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沉降观测工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围绕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方案制定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目的、方法、步骤、仪器设备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单位提供参考。
二、目的1. 确定地基沉降情况:通过观测工作,获取地基沉降的详细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续的维护提供准确的依据。
2. 监测工程安全性:通过观测数据对比,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异常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稳定。
3. 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依据:在工程完工后,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为工程的验收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三、方法1. 测点设置:在工程建设区域内,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布置情况等因素,合理设置观测测点。
一般情况下,测点应布置在工程的主体结构下方、周围及其影响区域内,并应覆盖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2. 测量周期:观测测点的沉降情况需要定期测量,一般情况下,观测周期应该为月度,特殊情况下考虑缩短观测周期。
3. 数据处理:获取观测数据后,应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步骤1. 初步调研:在工程开工前,对工程区域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初步调研,以确定合理的测点设置方案。
2. 测点设置:根据初步调研的结果,确定工程区域内合理的观测测点,并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和布置方式。
3. 仪器设备准备:根据测点设置方案,准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测点设置方案和测量周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观测数据后,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6. 结果报告与应用:将观测数据处理结果转化为报告形式,并提交给相关工程单位,以供工程设计、施工及后续维护使用。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一、方案背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的沉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工作。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软土的力学性质复杂,容易出现沉降和变形现象。
因此,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需要进行软土路基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监测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的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实测法。
(1)水准测量:通过进行水准网的布设和水准观测,测量路基不同位置的高程变化,从而得到路基的沉降量。
(2)实测法:通过在路基上布设测点,定期进行测量,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高程的差异,得出路基的沉降量。
2.现代方法现代的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遥感技术和激光扫描测量。
(1)全站仪测量:通过定期使用全站仪对测点进行高程测量,以及对测点周围的变形进行测量分析,得出路基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路基的影像数据,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进行路基的沉降监测和变形分析。
(3)激光扫描测量:通过使用激光扫描仪对路基进行扫描,获取路基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得到路基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三、监测周期软土路基的沉降监测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周期。
一般来说,监测周期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划分:1.施工期监测:在路基施工期间,应定期进行监测,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2.后期监测: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周期进行监测。
可以根据路基的使用情况、附近地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内容软土路基的沉降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高程测量:测量不同位置的高程变化,以获得路基的沉降量。
2.变形测量:测量路基周围地形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空洞、裂缝等。
3.老边界标志物的测量:测量距离路基边界近的建筑物、管线等结构物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可能的影响。
4.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监测过程中需要安装监测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
五、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监测目的和范围: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
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法
4.1稳定性观测
4.1.1地基稳定性可通过观测地表面位移边桩的水平位移和地表隆起量而获知。
4.1.2一般路段沿纵向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应设置2~3个观测断面;特殊路段酌情增设观测断面。
44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地表隆起采用高程观测法。
4.1.5严格按照设计或合同文件同步进行跟踪观测。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若两次填筑时间间隔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视地基稳定情况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至
预压期结束。
4.2沉降观测
4.2.1施工地段沉降观测常用方法是在原地面埋设沉降板进行高程观测。
4.2.2沉降板埋设于路中心、路肩及坡趾的基底。
4.2.4沉降板观测要求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高程,观测精度小于1mm。
4.2.5观测时间按4.1.5条执行。
5.结果整理
每次观测应按规定格式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汇总观测结果。
6.检测报告:
①稳定性观测结果;②沉降观测结果;③依据标准
7.注意事项:
7.1沉降板埋设于路中心、路肩及坡趾的基底。
地表水平位移
及隆起量
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
用于稳定管理。检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
地下土体分层
水平位移量
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
用于稳定管理与研究。用作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的位置。必要时采用
3.试验准备:
3.1试验仪器:①光电测距仪;②J1或J2经纬仪;③S1或S2水准仪。
4.2.3沉降板由钢或钢筋混凝土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不小于50cm×50cm×3cm,测杆直径以4cm为宜,保护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管并使标尺能进入套管为宜。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应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超过50cm。接高后套管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宜超过50cm。
软基处理段沉降监测实施方案_secret
软基处理段沉降监测实施方案一、概述采用袋装砂井和水泥搅拌桩及堆载预压的方法,主要是为改善原地表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为保证软基路堤工程质量,确保完工后的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应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的地表压载后的沉降和位移观测(监测),掌握控制工程地基沉降量,指导工程施工。
二、沉降板和位移桩的制作及埋设沉降板由总长500mm,直径为6″自来水管和600×600×9㎜钢板组成,底部钢管焊接在钢板中心处,钢管每节长度50~100㎝之间,两头制成螺纹接头;为了保护观测钢管,外套500㎜长直径10″PVC 硬塑料管,外管顶部用护管帽盖住。
沉降板埋设在路基底面或砂砾垫层底面处,侧向位移桩打入地表深度不小于1.2m,桩顶需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0㎝。
三、监测断面及沉降观测点布置沉降板除设观测断面在路肩边缘、路基中心、右路肩边缘三点外,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路堤两侧趾部、边沟外缘、边沟外缘以远10m 处各埋设一个20×20㎝钢筋砼预制方桩,做为位移观测边桩一个断面共6个桩。
由于设计修改通知单中K11+487~K11+580软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K11+580~K11+692软基采用袋装砂井处理,软基处理总长205m,故软基处理段共设三个观测断面,位置是K11+500、K11+590、K11+680三个断面。
四、观测频率沉降观测的频率取决于沉降量的大小,加载方法。
通常要求观测的次数能反映出沉降变化的,又不遗漏变化时刻。
根据本设计采用回填路堤进行逐步压载的方法,要求施工期每填筑1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层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7天至少观测一次。
当填筑到上路床顶后,预压期第1~2月,每月观测二次,以第二个月起视沉降速率变化情况观测1~2次,直至预压期结束。
五、水准点的设置水准点(基点)应选在垂直于路中心50米左右,该点土质坚硬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埋设砼水准基石,路堤升至一定高度时,为了减少沉降观测,由路面水准点传递到路面的高差影响,可将水准点传设到附近原固定的结构物上。
某软基路段施工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方案_secret
某软基路段施工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方案一、监测方案选择xx沿海高速公路**段软基地质条件复杂,淤泥层厚度变化大、路堤填土高,桥涵等结构物多,路段预压期长短不一,软基处理方法除常用的超载预压和喷粉桩外,还引进了真空预压和CFG桩等。
根据各路段淤泥层厚度、路堤填土高度、软基处理方式、卸载条件等各不相同的情况和xx沿海高速公路**段软基特点,工后沉降观测采用高密度、多点的观测方案。
监测方案依据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JTJ 017-9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xx**沿海高速公路软基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和“施工期间软基观测资料”,以及现场踏看和结构物实际分布情况等制定。
二、监测目的1、通过对软基段工后沉降的观测,掌握沉降发展情况,为路面(特别桥头路面)的维修、永久性路面铺设和异常变化地基的加固提供依据。
2、通过对软基段的工后沉降的观测,完善从软基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的现场观测资料,为了解软基处理效果和完成竣工资料提供现场实测数据。
3、通过在高填土路段和卸载前沉降未稳定路段等设置的水平位移观测,掌握路基稳定性情况。
同时,可了解在工后沉降过程中路基侧向变形情况,为从理论上揭示工后沉降机理提供数据。
4、xx沿海高速公路**段软基具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淤泥的典型特性,即淤泥层厚、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
在这样的软基上完成高速公路建设后,进行工后沉降观测是必要的。
这不仅能为掌握软基工后沉降的变形特点、完善软基处理方法提供依据;而且能为路面的维修和异常变化地基的加固提供数据。
三、观测系统布置1、沉降观测点根据路面沉降特点和施工期间观测情况,以及路面维修对沉降数据要求,路面沉降观测点按两种情况布置,(1)一般路面段按1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3个沉降观测点,参见路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2)桥头包括部分结构物附近设置2个段面(第1个断面设置在搭板和路基交界处,第二个段面设置在距桥头15m处),每个断面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即左右幅各布置2个沉降观测点。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及位移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稳定观测一、为了路堤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保证工程完工后路面的平整性及行车舒适性,本项目依据规范要求进行沉降和稳定的动态观测。
二、各标段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不少于三段(有代表性的软基、高填方、半填半挖),每段不小于300m,进行路堤稳定性观测。
三、沉降板采用50㎝*50㎝*10cm混凝土预制,测杆使用一定刚度的金属管,保护套管采用PVC管;位移桩观测桩采用150㎝*15㎝*15㎝刚筋混凝土预制桩,四、地面位移观测仪器要求:测距精度±5mm,测角精度2″;沉降板观测仪器要求:往返水准测量精度1㎜∕㎞。
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与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定,以保证测量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五、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
观测频率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如地基稳定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措施处理,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1、稳定性观测(a)一般路段沿纵向每50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一路段应不少于3个断面;(b)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坡脚或坡脚以外3~5m处,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坡脚以外1~10m范围内设置两个位移边桩。
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轴线上。
桩顶露出地面10㎝,桩周上部分用素混凝土固定,确保观测桩稳固。
2、沉降观测(a)在施工路段的原地面上一般埋设沉降板进行高程观测。
沉降板埋置于路基中心、路肩及坡趾的基底。
(c)用于观测水平位移标点桩、校核基点桩亦同时用于沉降观测,埋设于破趾及以外的标点边桩一般兼测地面沉降。
六、工作标点桩、沉降板观测标、工作基点桩、校核基点桩在观测期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还应在标杆上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七、观测数据应书写清晰,签署齐全,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及时做好各项观测结果资料的整理保管与归档。
建筑基础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基础沉降观测方案建筑基础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建筑基础沉降观测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基础沉降进行观测,可以及时了解沉降情况,避免因沉降过大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旨在对建筑基础沉降进行全面、准确地观测,为后续的施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观测目标1.了解基础沉降的变化规律,掌握建筑的稳定状态;2.及时发现基础沉降过大或不均匀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3.提供基础沉降数据,为工程验收和评估提供依据。
三、观测内容1.选址测量:选择观测点,并进行精确的测量,确定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置。
2.基础测量:对建筑基础进行测量,包括基础的大小、形状、高度等参数。
3.沉降测量:对观测点进行沉降测量,包括竖向沉降和水平沉降。
四、观测方法1.选址测量: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进行选址测量,确保观测点的准确定位。
2.基础测量:使用测绘仪器进行基础测量,包括使用水平仪测量基础高度和立柱水平度,使用测距仪测量基础尺寸和形状。
3.沉降测量:采用经典水准测量法进行竖向沉降观测,采用激光水平仪进行水平沉降观测。
五、观测周期1.初次观测: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初次观测,以建立起基础沉降的基准数据。
2.定期观测:按照工程要求和基建标准进行定期观测,一般设定为每季度或半年一次。
3.临时观测:遇到特殊情况,如工程施工影响或地震等,需要进行临时观测,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观测记录和报告1.观测记录:对每次观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观测时间、观测人员、观测数据等信息。
2.观测报告:将观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编写观测报告,包括沉降曲线图、数据表格以及分析结论。
七、观测结果处理1.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精确处理,消除误差,并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量。
2.数据分析: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趋势判断,发现沉降异常或过大的情况。
3.安全评估: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进行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评估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1 编制依据1.1《xxxx设计图》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2 工程概况3 软基处理施工监测检测的意义监测检测是软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基加固的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监测检测工作,通过埋入地基土中的各种仪器,可反映出地基预压荷载大小、地基的固结、沉降和位移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从而对地基加固的施工质量、地基的加固效果做出评估。
这是实现对地基加固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动态检测、指导施工的必要手段,可为后续工程的施工、场区的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4 监测检测项目及数量加固区监测项目有:表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观测、孔隙水压力观测、边桩位移观测、深层水平位移观测以及水位观测;检测项目有:静力触探、场地卸载前钻探、十字板剪切、标贯以及砂、土密实度。
具体监测检测项目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加固区主要监测检测项目一览表5 监测检测总要求5.1 现场观测仪器埋设要求(1)沉降板沉降板在铺设砂垫层设置排水板后进行,在埋设沉降板之前发生的沉降可根据原始地面标高、砂垫层厚度和沉降板埋设前的砂垫层标高等数据推算出。
沉降板埋设后要注意保护,一旦被损坏应立即修复并补测标高。
(2)孔隙水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布置在淤泥层中,要求自上而下淤泥底面布置一个,淤泥层中间隔3.0m布置,在插板完成后设置,要求每个钻孔埋设一个孔压测头,埋设应满足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
(3)分层沉降仪分层沉降仪布置在淤泥中,分层沉降磁环要求淤泥底面和顶面各布置一个,淤泥层中间隔3.0m布置,分层沉降管和磁环在插板完成后设置。
(4)测斜管测斜管布置在预压土坡脚,要求测斜管渗入淤泥层下下卧层2.0m以上深度,在插板完成后设置。
(5)边桩边桩在插板和水平排水系统完成后设置。
软土路基填筑沉降观测方法
软土路基填筑沉降观测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软土路基填筑沉降观测方法软土路基上填筑路堤时,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中心线地面上设置地基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沉降速率小于10mm/d,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d。
并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必要时,调整设计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工后沉降控制目标值。
边桩位移观测:边桩设置:在路堤坡脚外侧2~10m范围内,按顺线路方向布置1~2排,桩与桩之间间距以10~20m为宜;每排位移边桩两端在不受荷载影响范围以外设置固定桩,用混凝土浇灌固定。
边桩用100×100×1000mm的硬木制成,按设计要求打入土中,桩顶露出地面2~3cm,并在桩顶钉一小钉,以备观测之用。
位移观测:用精度较高的经纬仪、水平仪进行观测。
测量精度准确到±1mm。
一般填土低于临界高度时,每两天观测一次即可;接近或超过临界高度时,每天观测并绘制“填土高—时间—位移量”关系曲线图。
每日上、下班时各观测一次,两次观测值之差除以观测时间(h)再乘以24(h)即可作为日平均沉降量、位移量。
日平均水平位移量小于5mm,日平均垂直位移量小于10mm则是安全的。
若平均位移量超过以上数值,必须停止填筑,必要时立即采取措施。
地面沉降观测:地面沉降板的设置:在60mm×800mm×800mm的木底板上联40mm×40mm的方木观测杆,如下图所示,观测杆每杆长,上端包铁皮接头,以便随填土的增大而接长。
观测杆外面套一竹保护管,管端做成楔口形以便接长。
安装沉降板前先将地面整平,以保持木底板的水平和标杆的垂直。
在填土高度达到1m以后,根据填土部分的压缩量将竹套管上拨一定距离,以免由于填土部分的压缩而影响地面沉降数值。
地面沉降观测板沉降观测:用水平仪观测,路基填土低于临界高度时,每两天观测一次即可;接近或超过临界高度时,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量急剧加大的情况下,每天观测次数不小于2~3次;精度准确到±1mm;同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日平均沉降量在10mm以内是安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程概况 ..................................................................................... - 2 -二、编制依据 ..................................................................................... - 2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 - 3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3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3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3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5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6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7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9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 9 -2、一般规定 ...............................................................................................- 9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 - 10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 - 10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 - 13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 15 -7、执行标准 ............................................................................................ - 16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 - 18 -9、观测频率 ............................................................................................ - 18 -10、统计、汇总 ...................................................................................... - 19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19 -12、测点保护 ...........................................................................................- 20 -五、监测数据分析 ....................................................................... - 20 -一、工程概况东海岛铁路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跨遂溪县和麻章、东海岛两区。
黄略~湛江西段为东海岛铁路一标段范围,线路从新建茂湛线黄略站引出,经黄略镇北侧,向西跨黎湛铁路、国道G325、雷州青年运河,折向南西穿坭洋村、水粉仔村,向南跨渝湛高速公路连接线,过新赤水村东侧及南畔村东侧,跨合流水库、省道S374,穿上塘村,跨柳坑河,止于既有湛江西站北东侧,线路长度为17.55km。
工程所在地为洪冲积平原地貌及海积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3.0~10.0m,相对最大高差约7.0m,主要为林地、耕地、虾池、鱼塘或房屋。
本地区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735mm,年最大降雨量1735mm,年平均降水日数118天,年平均蒸发量1715.5m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二、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对于软(松)土路基处理长度小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2个观测断面;软(松)土长度大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3—5个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间距不小于50m。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监测范围为东海岛铁路I标所有软土处理地段,含车站。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a、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
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b、工作点。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
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c、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
2)水平位移监测网(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a、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b、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c、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a、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b、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c、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