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习题及答案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习题及答案【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者】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名句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定风波》阅读答案15篇
《定风波》阅读答案15篇《定风波》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定风波》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定风波》阅读答案1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表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5)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2)答案: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
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
3)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4)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5)答案:不同。
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阅读答案2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椀。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13.电视台的诗词鉴赏栏目打算将这首词上阕的意境实景拍摄出来,第一个镜头脚本已经写出,请补写第二个镜头的脚本。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练习及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习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定风波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
定风波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
定风波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
(7分)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
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
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
候虫声接杵声④长。
[注]①央:尽。
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
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
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2)全词抒发了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说说引发主人公愁绪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3.(1)D(3分)[末句“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错。
末句以声衬静,突出周围的冷寂及人物的长夜难眠,进一步表现了愁苦之深重。
]
(2)a美好往事不堪回首(1分);b与故人天涯相隔(2分);c对故人的心意无法传递(1分)[评分标准:本题4分。
其中“与故人
天涯相隔”为核心。
答“寂寞冷清”“冷夜无依”“青春空度”,可酌情给1分。
]。
《定风波》阅读与参考答案
《定风波》阅读与参考答案《定风波》阅读与参考答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定风波》阅读与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定风波》阅读与参考答案篇1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孤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前几句写景,后一句抒发了词人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冒雨徐行,心情是轻快无比、安详自若的。
C.下片写主人公经历了阵风骤雨,还是觉得轻松平静,一切依然。
D.下片的前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8.下面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独特的人生态度。
B.下片“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D.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无喜无悲又无奈的心情。
参考答案7. A (2分) 8.D(2分)《定风波》阅读与参考答案篇2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此词为作者在黔州贬所的作品,宋时是边远险阻的处所。
②华颠谓白首也。
③晋时刘裕北征至徐州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赋诗而乐。
当时著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8、后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词的上片首二句读来比使用人鲊瓮中危万死(人鲊瓮,长江险滩之一)的说法来得蕴藉耐味,请对这两句加以赏析。
(5分)9、全词结构呈现出一抑三扬的特点,请结合全词鉴赏。
苏轼定风波诗词鉴赏题
苏轼定风波诗词鉴赏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上阕前两句写作者在铺天盖地的骤雨袭击下,是那样安详自若。
“莫听”“何妨”,表现了他无所畏惧、把风雨置之度外的精神风貌。
B.上阕后几句承上文继续写将风雨置之度外的精神风貌。
C.下阕前三句,表面看来是写天气变化之迅速,实际则是在暗示生活中的人事反复不定。
D.下阕后三句是说,回望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外,既已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2)“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请加以分析。
答案解析B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词句含义的能力。
一般来说,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往往要把词语带到句子中去,再从该句的关键性词语入手,并联系本句中的其他词语,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上下文,有时还要联系诗歌之外的有关因素(如时代背景、人物经历等),经过分析综合推断,就可理解或阐发词语的含义。
B项,上阕后几句主要表现作者经历挫折后的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表层意思是: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面对人生风雨,不害怕,不逃避,泰然处之,潇洒从容的态度。
答案:(1)B(2)表现了作者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胸襟广阔、性格倔强的形象。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5.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首词中“”、“”、“”等词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3分)参考答案:
4.(3 分)B (比喻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
5.(3 分)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却相迎(写出三个即可)。
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②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舫③。
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
②凭:请,劳烦。
③觞:酒杯。
④传舍:驿站。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定风波》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定风波》含答案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①苏轼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
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⑦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⑧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
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
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
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定风波,词牌名。
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
⑤〔吟啸〕高声吟咏。
⑥(芒鞋)草鞋。
⑦(料峭)形容微寒。
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2)亦不尽择.(资料一·乙)(3)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资料三)(4)诸人并惧.(资料四)9.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B.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C.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D.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阅读答案鉴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阅读答案鉴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阅读答案鉴赏(1)拟人。
(1分)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分)(2)参考答案: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2分)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2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即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苏轼《定风波》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定风波》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定风波》阅读答案及赏析定风波苏轼元丰五年七月六日①,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钿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入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②。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
②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自居易曾称赞他画的竹“茎瘦节节竦”,“枝活叶叶动”。
1.“秀色乱侵书帙晚”化用杜甫的“色侵书帙晚”,请简要赏析增加的两个字。
(4分)2.这篇“墨竹词”透出了作者怎样的竹画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4分)参考答案1.“秀”字点出了雨洗之后竹子的色泽,照应了第一句;“乱”字写出了竹在风中枝叶参差、摇曳不定的特点,照应了第二句。
这两个字使画中的竹子更加生动逼真。
[解析] 赏析用词妙处宜从词语本意入手,结合词性,看语境中产生的表意作用。
“秀”为形容词性,看它修饰了谁,起到什么效果;“乱”用作动词,看谁“乱”,宾语是什么,写出了什么意味。
2.在竹画艺术上,作者追求清瘦灵魂,追求神韵;在人生态度上,作者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够旷达超脱、狂放自适。
[解析] 此题考查了对诗歌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思考前一问应把握下阕开头句和注释二,回答人生态度应结合注释一,并思考作者写竹的创作意图。
[赏析]这是一首集句词。
词的上阕集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词的下阕集两位诗人的诗句,一是白居易《画竹歌并引》:“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二是当朝曹希蕴诗。
苏东坡在《书曹希蕴诗》说:“近世有妇人曹希蕴者,颇能诗,虽格韵不高,然时有巧语。
尝作《墨竹》诗云: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
此语甚工。
”诗歌上阕写景,描写了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传来阵阵清香的情形。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9--10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定风波》①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
9.请你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10.【甲】【乙】两首词划横线的句子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做简单的赏析。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9.。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有一点点寒意,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10.。
写法上:两句都运用了反问的句式。
情感上:两句都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美文赏读〗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词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诗词主题〗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诗词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阅读答案-苏轼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阅读答案-苏轼(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阅读答案-苏轼定风波①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定风波阅读答案-苏轼
定风波阅读答案-苏轼(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定风波阅读答案-苏轼定风波苏轼元丰五年六月七日①,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②。
定风波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定风波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定风波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
附答案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9--10题。
(6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定风波》①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注】:①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
9.请你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
▲
10.【甲】【乙】两首词划横线的句子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做简单的赏析。
(4分)▲
参考答案:整理
9.(2分)。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有一点点寒意,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只写出大概意思,得1分;生动形象,表达准确得2分。
)
10.(4分)。
写法上:两句都运用了反问的句式(2分)。
情感上:两句都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2分)(如果答“豪迈乐观”、“豁达乐观”等也可以,意思相近即可。
如果仅仅答“不服老”,得1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5.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首词中“”、“”、“”等词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3分)
参考答案:
4.(3 分)B (比喻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
5.(3 分)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却相迎(写出三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