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亮点

合集下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文被 引用数 均进人 世界 前 5位 。《 要 》 出 , 来 1 , 国科学 技术 发展 的总体 部署 : 纲 指 未 5年 我 一是 立 足于我 国 国
情和需 求 , 定若 干重点 领域 , 确 突破一 批重 大关键 技术 , 全面 提升科 技支撑 能 力 。二 是 瞄准 国家 目标 , 实施 若
干重大 专项 , 实现跨 越式 发展 , 补空 白。三是应 对未 来挑 战 , 填 超前 部署前 沿技 术和 基础 研究 , 提高 持续创 新
能力 。四是深 化体 制改 革 , 完善 政策措 施 , 加科 技投 入等 。 增 《 纲要》 出 。 指 经过 1 的努 力 。 5年 在我 国科技 若干 重要方 面实现 以 下 8个 目标 :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2期 20 0 6年 2月
甘 肃 科 技
Ga s ce c n c n l g n u S i n ea d Te h o o y
V0 . 2 No 2 - 2 2 .
Fe 2 6 . 00
国家 中长期 科 学 和 技术 发展 规 划 纲 要 发布
台 , 才队伍 建设 。 人
《 纲要 》 出 , 指 今后 1 , 技 工作 的指导方 针是 : 5年 科 自主创 新 , 点 跨越 , 撑 发 展 , 重 支 引领 未 来 。《 要 》 纲 确
定 , 22 年 , 到 0 0 全社 会研 究开发 投入 占国内生产 总值 的 比重 提高 到 2 5 以上 , 到 9 0 元 左右 , 争科 . 达 0 0亿 力 技进步 贡献 率达 到 6 以上 , 外技 术依存度 降低 到 3 以下 , 国人 发 明专 利 年度 授 权 量 和 国际科 学 论 O 对 O 本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八大数字亮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八大数字亮点

紧 密结 合 ,加 强 军 民两 用 技 术 的开 物理 学 规 律 。主 要研 究微 观 和宇 观 间科 学 研 究 中新 观 测 手 段和 信 息 获 发 , 成全国优 秀科 技力量服 务 国防 尺度 以及高 能 、高密 、 形 超高 压 、超强 取 新方 法等 。 科技创新 、 国防科技成 果迅速 向民用 磁场 等极 端状 态 下 的 物质 结 构 与物
加强 中、 西部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 。
地 球系 统过程 与 资源 、 境和 灾 先进 行列 。 环
五是建设社 会化 、 网络化 的科技 害效 应 。主要 研 究地 球 系 统各 圈层
二是农业科 技整体实力进入 世界
中介服务 体系 。 针对科 技 中介服 务行 的相 互作用 , 地球 系统 中的物理 、 化 前 列 ,促 进 农 业 综 台 生产 能 力 的提 业规模小 、功 能单一 、服务能 力薄弱 学 、 生物 过程及 其资 源 、 环境 与 灾害 高 ,有 效保 障国家食 物安全 。
凝 聚态 物 质与新 效应 。 主要研 究 维 等 脑高 级 认 知功 能 的 过程 及 其神 科学 家和研 究 团 队, 在科 学发展 的主 科学 实验 与观测 方法 、 术和设 新 成果 ,信息 、生物 、材 料和航 天等 技 八 是建成若干 世界一流 的科研 院
院所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在 区 题 , 数学 与其他学 科相 互交叉 及在科 一是掌 握一批事关 国家竞争 力的
域创新体系 中的重要作用 ,增 强科技 学研究和实 际应用 中产生 的新的数学 装备 制造业 和信息产 业核心 技术 , 使
创新对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 。 问题 ,如 离散 问题 、随机 问题 等。 制造业和信 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 世界

《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 》

《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 》

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目录一、序言 (1)二、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与发展目标 (2)(一)指导思想 (2)(二)工作方针 (3)(三)发展目标 (4)三、北京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7)(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高端创新,促进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 1.生产性服务业 (8)2.文化创意产业 (12)3.高技术产业 (14)4.现代制造业 (16)(二)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18)5.水和土地资源 (19)6.环境 (21)7.能源 (22)8.循环经济 (25)(三)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发展以人为本的民生服务,加快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 (27)9.城市建设 (27)10.城市管理 (29)11.城市交通 (30)12.人口与健康 (32)13.消费性服务 (33)14.城市安全 (35)(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7)15.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37)16.改善农村环境 (39)(五)超前部署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北京在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40)17.应用基础研究 (40)18.前沿技术 (43)四、建立和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 (46)(一)打造国家自主创新品牌——中关村 (47)(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8)(三)以研究机构和大学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49)(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引领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 (51)(五)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管理调控体系 (52)五、重大专项 (54)六、保障措施 (57)(一)制定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 (57)(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转移战略 (58)(三)建立多元化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 (58)(四)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引进 (59)(五)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60)(六)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宣传 (61)附件: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要点 (62)专项一:北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科技专项 (62)专项二: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专项 (62)专项三:北京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专项 (63)专项四:北京研发服务业和技术转移专项 (64)专项五:北京现代物流关键技术支撑专项 (65)专项六:北京基础软件研发与应用科技专项 (66)专项七:北京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科技专项 (67)专项八:北京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和应用科技专项 (67)专项九: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关键技术支撑科技专项 (68)专项十:北京社区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专项 (69)专项十一:科技提升改造北京传统服务业专项 (70)专项十二:北京市民健康生活促进科技专项 (71)专项十三:北京市域快速通勤科技专项 (72)专项十四:北京基础装备与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研发及设计制造科技专项 (72)专项十五:北京碳纤维、纳米、超导等高性能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科技专项 (73)专项十六: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专项 (74)专项十七:北京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科技专项 (74)专项十八:科技促进北京奥运建设及成果推广应用专项 (75)一、序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作用方式由后台推动转为前台引领,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评估调查问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推进《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科学制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科技部正组织开展《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工作。

调查问卷是客观、科学地检查评估《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

您的回答将对促进《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和科学制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敬请如实填写,谨致谢意!《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组2009年10月填写说明1、本试卷共包括38道题目,请如实填答。

2、请将所选答案填入题中横线上,或直接在选项字母上划勾。

3、所有调查资料将只用于本次评估工作,不作其它用途。

4、在回答问题之前,请您如实填写《个人信息表》。

1、您认为“十一五”期间《规划纲要》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如何?A 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2、您认为《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的总体效果如何?A 好B 较好C一般D不太好3、您所在省(市、区)的科技发展规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程度如何?A 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4、《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您所在省(市、区)推进自主创新的力度与以前相比____A 有很大增强B 有所增强C没有增强 D 有所减弱5、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对《规划纲要》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___(请选最重要的三项)A领导重视程度 B 部门合作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C 宣传力度D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E 决策的科学性F 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的有效性G诸如经济、社会、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因素H 其它(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您对所在省(市、区)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服务水平做出评价。

(1)是否有专门的政策服务机构?A有B没有(2)政策宣传是否广泛?A广泛B一般(3)实施细则是否明确?A明确B一般C不明确(4)操作流程是否简便?A简便B一般C比较复杂(5)政府服务是否到位?A到位B一般C不到位(6)政策优惠能否兑现?A兑现B基本兑现C难以兑现7、您认为下列各项政策对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①②③④⑤⑥A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B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政府采购 D 消化吸收再创新E金融支持 F 知识产权战略8、您认为《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在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26•【文号】国发[2005]44号•【施行日期】2005.12.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1.15•【文号】教技[2004]3号•【施行日期】2004.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教技[200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协调、持续、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持,我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实施中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报我部。

附件: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二00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附件: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学校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为抢抓机遇,迅速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引领和支撑“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高等学校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一)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人才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在近代历史上,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革命性突破,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兴起,也成为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强国崛起与更替的关键因素。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围绕知识要素展开的竞争更加激烈,这预示着国家间的力量有可能发生新的变化。

一个国家不管现在处于何种地位,如果不重视创新,都有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挑战与危机。

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竞争力报告》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途径,已经全面转向依靠科技创新。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7.10•【文号】建科[2006]172号•【施行日期】2006.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建科[2006]172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建设事业整体科技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加强协调,统筹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促进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七月十日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切实组织实施好《科技规划纲要》,对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在建设领域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科技规划纲要》精神,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制定这一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迅速提升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有力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重大部署,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全国科技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要发挥基础研究引领未来的作用,将增强基础研究综合实力纳入总体发展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必须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繁荣基础研究,为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基础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抉择。

基础研究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及今后更长的时期,我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成就,依赖于基础研究必然孕育的优秀人才。

加强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

“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工作必须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统筹部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学基金工作,把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牢牢把握有可能实现后来居上的机遇,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

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景及做法:制定新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从2003 年6 月开始,组织各方面2000 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这次规划是我国进入21 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十项原则和方法:1 充分认识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认真研究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 要重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始终保持战略研究工作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3 在研究工作中必须扎实做好研究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紧密结合;4 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练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5 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6 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7 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之间要大力协同,同时学科之间和专家之间也要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8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科技新变化、新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对科技的影响;9 要坚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10 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队伍。

国家科技规划与发展战略

国家科技规划与发展战略
45
基本计划是国家持续稳定支持公共 科技的基本形式,具有涉及领域广、需 要长期支持等特点。
46
基本计划
科技支撑计划 863计划 基础研究计划
(含自然基金和973计划) 条件平台建设专项 政策引导类计划
4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国家科技
攻关计划(1982年设立)的基础上新设立
49
863计划
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 主要落实规划纲要的前沿技术任务; 统筹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应用。
50
突出农业与社会公益领域的技术创新 着力提升社会公益的服务能力
在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安排的项目中,工 业、农村及社会发展领域的经费分别为50.6 亿元和88.1亿元,大致比例由“十五”时期 的7:3调整为为4:6。
35
总体目标:
提升五种能力
提升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 提升主要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提升社会公益的科技服务能力 提升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 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奠定三方面基础
36
总体目标:
提升五种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 ▼ 科技体制基础 ▼ 科技条件基础 ▼ 科技人才基础
奠定三方面基础
37
“十一五”计划体系
80四近期重点抓的几项工作81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三点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线以落实三大战略任务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动力继续实施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经济政策协调科技宏观管理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几个重要方面取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进展为完成十一五任务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4
自主创新
原始性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表力建科技强国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表力建科技强国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表力建科技强国中国2月9日发布一项雄心勃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尽快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勾画宏伟的路线图。

根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1年)》(“纲要”全文见《新华月报》3月号·记录——本刊编者),到2021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年投入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投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企业将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由20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科技政策专家历时一年多制定的这个纲要,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个国家科技规划。

纲要确定,到2021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提高到2%;到2021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以上。

2021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创纪录的1.23%,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

但是,世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比重都在2%以上。

纲要部署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68项优先主题,16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专项,8个重点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它们涵盖能源、资源、农业、制造业领域,载人航天和探月、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等战略工程,生物、信息、制造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蛋白质、纳米等科学研究。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以及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领域”。

他说:“目前,中国还不是经济强国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薄弱。

”这部*****字的纲要突出强调“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的目标。

纲要提出,要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同时在财税政策和建立研发平台上给企业大力支持。

科技政策专家们设计了中国各类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增强竞争力的实现路径,提出到2021年左右,以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为基础,在各产业中造就一批效益突出、创新业绩出众、成长迅速、实力强大的中国企业,并使其中佼佼者跻身世界500强,形成“航母级”企业。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技工作的领导, 切实把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努力为
自主创新道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圈
国家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06 22年) ( 0- 00 2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 I


序言
4 . 先进制造技术
5 . 先进能源技术 6 . 海洋技术 7激光技术 . 8 . 空天技术 六、 基础研究 1 . 学科发展 2 . 科学前沿问题 3 .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4 .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七、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刨新体系建设 l 。 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 . 科研机构改革 , 立现代科研 院 深化 建 所制度 3 . 科技管 理体制 改革 推进 4 .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八、 若干重要政 策和措施 1实施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的财税政 策 . 2 . 对引进技术的 消化 、 加强 吸收和再 创 新 3 . 促进自主创新 的政府 采购 实施 4实施 知识产权 战略和 技术 标准战略 .

人才强 国战略 , 出色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各项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
府必须充分认识 自主创新的长期性 、 复杂性和 艰巨性 , 切实加强对科
志为总书记 的党 中央领导下 , 继承和发 扬“ 两弹一 星” 精神和载人航
天精神 , 统一思想 、 定信心 、 坚 奋发努力 、 扎实苦干 , 坚持 走中国特色
长的国内市场需求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 博大精 深的优秀传 统文化 , 都为建设创 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大科技 工作 者行
动起来 , 广大 企业 、 科研 院所 和高等院 校行动起来 , 会各界行动起 社 来,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 以胡锦涛 同 在

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学校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为抢抓机遇,迅速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引领和支撑“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高等学校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一)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人才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在近代历史上,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革命性突破,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兴起,也成为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强国崛起与更替的关键因素。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围绕知识要素展开的竞争更加激烈,这预示着国家间的力量有可能发生新的变化。

一个国家不管现在处于何种地位,如果不重视创新,都有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挑战与危机。

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竞争力报告》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途径,已经全面转向依靠科技创新。

纵观世界近代发展历史,后发国家一般都是通过技术的跨越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芬兰曾经是一个以森林资源加工业为主的国家,70年代开始选择发展通信产业,一举实现了国家的战略转型和经济腾飞,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前列。

韩国也是如此。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后发国家寻求突破与跨越的根本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把促进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

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美国政府把保持其在科技最前沿的领先地位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英国政府把创新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快经济增长的核心,启动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主持制定的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日本政府2001年提出,要以科技创新立国为目标,2002年又进一步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

韩国政府于2000年公布了科技发展长远规划,提出到2005年韩国科技地位世界排名达到12位,超过其他所有亚洲国家。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提升竞争力的首要选择。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究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小型诊疗和移动式医疗服务装备,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
(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
.
.
.
8.人口与健康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
发展思路:(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15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3%提供有效科技保障。(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4)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基因操作技术是基因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蛋白质工程是高效利用基因产物的重要途径。重点研究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调控技术、染色体结构与定位整合技术、编码蛋白基因的人工设计与改造技术、蛋白质肽链的修饰及改构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蛋白质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是国家未来十五年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规划纲要,本纲要的宗旨是以“创新驱动发展,协同推进发展”为核心,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强调要优化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创新领域实施重大投资,建立科技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保障,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新模式,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其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重点支持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前沿技术创新,抢抓重大技术创新机遇,积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开展重大技术项目研究,专项攻关,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重大技术创新,统筹协调前沿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

此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还提出要加强科技应用和产业化,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推动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提出要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加强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科技法规建设,强化科技信息共享,积极发挥科技政策支持作用,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发展向纵深拓宽,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总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旨在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纵深拓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迈向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纲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大亮点解读

迈向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纲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大亮点解读
要 ( 0 6 2 2 }( 下 简 称 《 划 纲 要 》 全 文 发 布 。 20—00 以 规 )
研 发 的 愿 望 和 实 力 , 们 就 是 在 科 技 部 、 展 改 革 我 发
委 支 持 下 才 研 制 出 国 家 一 类 新 药 的 。将 企 业 作 为 技 术 创 新 的 主 体 , 有 战 略 意义 。 具
亮 点 三
投 入 : 形 成 稳 定 增 长 机 制 将
“ 22 到 0 0年 , 社 会 研 究 开 发 投 入 占 国 内 生 产 全
总 值 的 比重 提 高 到 2 5 . %以 上 , 力 争 科 技 进 步 贡 献 率 达 到 6 %以上 , 外 技 术 依 存 度 降 低 到 3 % 下 , 0 对 0 以
业 和 地 区 , 幅 度 提 高 国家 竞 争 力 。 ” 大
改 革 开放 2 0多 年 来 , 国 经 济 社 会 快 速 发 展 , 我 但 在 许 多 领 域 仍 然 缺 乏 核 心 竞 争 力 。在 汽 车 制 造 领 域 , 正 的 国 产 轿 车 仅 占 1 %; 医 药 研 发 领 真 0 在 域 ,7 9 %的 化 学 药 品 为 仿 制 药 , 医 疗 器 械 设 备 大 量依 赖进 口 。
科 技 部部 长 徐 冠 华 : 《 划 纲 要》最 大 的特 点就 是突 出 自主创 新 , 规 并 以此 为 主 线 贯通 全 篇 。 自主 创 新包 括 原 始 性 创 新 、
集 成 创 新 、 进 消 化 吸 收 再 创 新 。 自主 创 新 从 来 不 引
的 方针 。要进 一 步 发 展 和 完 善 市场 经 济 下 的多 元 化 科 技投 入 体 系 , 府 、 政 企业 、 融 机 构 在 市 场 资 源 配 金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09〕4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协: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推进《规划纲要》战略任务的落实,科学制定“十二五”科技规划,科技部将组织开展《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估意义《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切实执行《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加强对《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对于推进任务落实,提高实施水平,确保《规划纲要》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的各项战略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启动实施,“十二五”将进入攻坚阶段。

本次检查评估工作,要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要求,对《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评估,把握进展,总结经验,形成关于自主创新战略实施情况的基本判断;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为“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进一步推动《规划纲要》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

二、评估重点本次检查评估以《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为主线,以“十一五”期间全国科技工作为对象,重点内容包括:(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战略意义,包括科技创新环境的整体优化,本地方、本部门重大科技发展战略与总体思路的形成与提出等。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由国务院决定,旨在实现到203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代化强国,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繁荣发展等重点领域,充分考虑政策和市场效应,突出国家支持和引导作用,以务实创新出发,提出科技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融合发展战略构想。

1、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握科技创新主导地位,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体系。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营造良好投资和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市场开放完善,加快内外资技术和创新成果转移、融合、贯通,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融合迭代的能力,把深化改革作为持续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

2、优化提高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有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管理方式,建立多层次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支持重大技术创新和大型科技项目的研发与应用。

3、推动精准化科技支持倡导精准化科学发展思维,加快���普科学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工具,准确预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科学管理科技投资,将科研资源合理分配,建立可持续科技支持机制,加快现阶段重大科学目标的实施。

4、完善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技术的科学家合作,扩大国内外科技成果转移、融合、创新,建立和完善国内外科技推广与申报联合审核机制,支持创新人才国际交流和双边与多边科技合作,进一步增强国家开放合作能力,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环境的改善。

五、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坚持党的教育引导的方向,推动全面社会文明发展,培养文明礼仪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文明发展,推进社会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亮点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亮点”
?
?
? 2006年02月10日10:44 ?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4万多字的《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采访了一些权威人士,对《规划纲要》的亮点进行解读。

●亮点一主线: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规划“原声”: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
国家竞争力。

现状解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轿车仅占10%;在医药研发领域,97%的化学药品为仿制药,医疗器械设备大量依赖进口……
热线链接徐冠华,科技部部长:
《规划纲要》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自主创新,并以此为主线贯通全篇。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自主创新从来不反对引进技术,但要反对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自主创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未来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亮点二突破口: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规划“原声”: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现状解析: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
业被边缘化。

而今天在国际上展现国家竞争实力的恰恰是企业,国际上有6万多家跨国企业,控制了世界技术转移的90%、投资的80%。

热线链接白先宏,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曾在科技部工作过15年。

过去,我们一直较重视研究院所,这些院所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成果转化难也困扰了我们20多年。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些企业越来越有研发的愿望和实力,我们就是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支持下才研制出国家一类新药的。

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战略意义。

●亮点三投入:将形成稳定增长机制
规划“原声”: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现状解析:2004年我国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历史最高水平,为1966.3亿元,占GDP1.23%。

虽然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仍缺乏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规模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投入结构不够合理。

热线链接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建设创新型国家,除了利用国际资源、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外,科技投入必须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应确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新方略,并在政府直接投入部分体现加大力度、适当超前、重点支持的方针。

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上应实现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

此外还应激励个人、非营利性机构、公益性社会团体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民间资本投资研发活动的回报率。

●亮点四体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规划“原声”: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现状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仍存在若干阻碍创新的障碍,表现在宏观决策与管理体制不顺、调控不力;创新主体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自身人才集聚和研发能力薄弱;创新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人才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文化还不适应发展需要。

热线链接孔德涌,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理事长:
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列入中长期规划,是我国首次系统地思考整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回答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能力建设、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

如何引导?一个是靠政府有形的手,一个是靠市场无形的手,这两只手配合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国家创新体系运作得最好的时候。

●亮点五人才:造就世界级专家
规划“原声”: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现状解析: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但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人才质量仍有待提升,特别是我国尚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

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所属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

热线链接杨星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党委书记:
我国人才队伍基本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思想比较活跃,特别是
40岁左右担纲的骨干人员视野比较开阔,但是科学大家很少,急需高水平技术人才。

科技要跨越,人才必须跨越。

要进一步优化氛围,鼓励创新。

要人尽其才,杜绝人才浪费。

有些科学家稍有成就就担任管理职务,过早离开了实验台,就是浪费。

科研机构要使人才国际化,也要有国际化人才。

●亮点六机遇:全球资源更多为我所用
规划“原声”: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现状解析: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

与此同时,全球化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国际大科学工程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先进科技成就,分享研究开发资源和管理经验。

热线链接高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更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是大势所趋。

过去在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上,国家缺少导向性扶持政策,比较侧重于基础研究,在与经济发展关联较大的很多学科领域做得不够。

要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一方面要侧重三五年之内可能投入应用的,对产业发展有巨大
推动力的领域;另一方面要有超前意识,关注几十年之后国际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亮点七科普:首次“写”入规划
规划“原声”: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现状解析:科技长远发展离不开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不仅依赖社会的物质保障,也需要较高的国民科学素质基础和能够激发创新的文化环境。

我国科技产出率不高、重大创新成果匮乏、原始性创新难以涌现的现状,除了受制于投入、条件和人才上的硬约束外,也缺乏创新文化的有效支撑。

热线链接王渝生,中国科技馆馆长:
这是国家首次把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应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发展的方针。

要鼓励保障公益性科普事业。

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营利性的科普文化产业。

●亮点八整合:国防科研将向民口开放
规划“原声”:改革军民分离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军民结合的新的科技管理体制。

鼓励军口科研机构承担民用科技任务;国防研究开发工作向民口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

现状解析:目前我国军口和民口的研发体系相互割裂,技术研发一半以上重复。

每年政府科技投入首先切成军口、民口两块,造成科技投入不足和资金使用浪费低效并存。

而发达国家军民技术有85%的通用率,85%的专家直接或间接为国防服务。

热线链接胡军辉,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
世界上先进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也是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过去我国在这方面比较封闭,军工体系完全靠自己的人才、技术,资源有限。

军民科研体系更紧密结合,能使科技资源更有效配置,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资源来保障国防安全。

(李斌李亚杰吴晶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