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VS乌克兰 黑海划界案
乌克兰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三、乌克兰事件始末
过程回顾
2013年: 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内阁意外宣布,暂停与欧盟联合协议的准 备工作,将转而与俄罗斯加强经贸联系。乌克兰议会同时投票否决一项法案, 该法案如获通过,将允许正在服刑的前总理季莫申科离境。当晚几百名乌克兰 民众开始聚集抗议。 11月24日-12月2日:抗议扩大化,约有10万人聚集在基辅进行抗议示威;乌 克兰警方开始行动,逮捕了约35名抗议者;抗议者占领基辅市政府和独立广场, 并开始在广场上扎营。 12月3日-6日:亚努科维奇访问中国和俄罗斯,争取经济支持。 12月8日:约有80万人参加了抗议示威。 12月14日:支持政府的群众也在基辅独立广场发起抗议。 12月17日: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150亿美元贷款,并将出口乌克兰天然气价格 下调三分之一。此后抗议活动并未停止。
乌克兰:夹缝中生存
南开大学12级国 际政治
一、了解乌克兰 二、俄罗斯与乌克兰 三、乌克兰事件始末 四、深层分析
一、了解乌克兰
中文名称:乌克兰共和国(Ukraine) 简称:乌克兰
主要民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
所属洲:欧洲 语言: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通用俄语。 首都:基辅 主要宗教:东正教,天主教 货币:格里夫尼亚 国庆日:1991年8月24日
苏联错误政策加深俄乌裂痕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的经济获得了 极大的发展。从30年代开始,苏联发起了工业化运动,中央政府向乌克 兰投入了大量资金,将乌克兰建成了全苏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如苏联最 大的造船厂就设在了乌克兰。乌克兰人民的生活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改 善。然而,由于苏联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导致乌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滋 长。
乌克兰在哪儿?
乌克兰(UKRAINE,УКРАИ НА )位于欧 洲东部,总面积为603700平方公里,是欧 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原苏联加盟 共和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并成为后苏 联空间核心三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 克兰独立。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 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 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 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 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乌克兰人属于东斯 拉夫族,与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血缘密切。
形势与政策2014上(聚焦乌克兰)
聚焦乌克兰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年2月以来,乌克兰局势的风云突变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光,占据了全球媒体的主要版面,成为近期国际形势的一大热点问题。
那么,在乌克兰到底发生了什么?其背景和内在根源如何?其影响和发展前景怎样?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将目光投向欧洲,聚焦乌克兰。
一、事件回放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
岂料,这一决定引发了乌克兰国内各种矛盾爆发和大规模的抗议,加上境外势力的插手,使得乌克兰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而且逐渐成为俄罗斯与欧美等大国博弈的平台。
总的来看,乌克兰局势发展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3.11.21—2014.2.21)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
乌克兰社会和政治危机自此爆发。
乌克兰政府的这一决定,当晚就在乌克兰议会引起反对派议员的抗议。
11月24日,在基辅市中心有大约5~10万亲西方政党组织的群众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回到通往欧盟的道路上。
11月30日,乌克兰政府出动“金雕”特警部队,暴力驱散和平抗议民众。
此后,政府与民众间的冲突不断。
2014年1月16日,乌克兰政府通过反示威法,对公众集会进行严格限制。
1月19日,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的示威集会演化为暴力。
抗议者向防暴警察投掷烟雾弹,警察还以催泪弹。
在局面逐渐失控的情况下,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开始妥协。
1月24日,他承诺修改限制公众集会的新法案,对政府进行改组,并特赦没有犯下“严重罪行”的示威者。
但是反对派对此并不满意。
1月28日,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提出辞职,希望能让乌克兰冲突各方达成妥协方案,结束冲突。
亚努科维奇接受了阿扎罗夫的辞呈,并于当天签署了关于总理辞职和解散政府的总统令。
1月29日,乌最高拉达(议会)通过执政党地区党议员提出的大赦法案。
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
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是指2014年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爆发的一场政治和军事冲突。
这场危机源于乌克兰政权更迭和克里米亚地区的争端,对于乌克兰和俄罗斯等相关国家来说,都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意义。
背景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至2013年11月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和政治协议,引发了一系列示威活动。
示威者主张更加靠近西方,并对亚努科维奇总统及其亲俄政策表达了不满。
2014年2月,乌克兰爆发了“欧洲广场革命”,结果导致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辞职。
克里米亚地区的乌克兰俄语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克里米亚历史上曾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在乌克兰政权更迭后,克里米亚地区发起公投,决定脱离乌克兰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
此举引发了乌克兰政府的不满,并遭到西方国家的谴责和制裁。
随后,俄罗斯军队占领了克里米亚,并将其纳入俄罗斯领土。
影响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对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导致乌克兰内部矛盾加剧。
乌克兰东部多数地区也有俄语人口居多,他们对乌克兰政府接连推行的亲西方政策表示不满,要求自治或独立。
这一矛盾最终演变为乌克兰东部冲突,持续至今。
其次,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对立。
因支持克里米亚公投并吞并克里米亚,俄罗斯遭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导致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张。
此外,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也令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斗争加剧。
乌克兰危机使得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感加深,北约加大了对东欧地区的军事存在,采取一系列军事手段来应对。
解决方案针对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国际社会曾努力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2014年,乌克兰政府与克里米亚危机各方举行了谈判,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然而,由于各方对于克里米亚归属权的立场分歧,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国际社会也组织了多轮对话和峰会,试图促使各方通过谈判寻求解决办法。
然而,受到地缘政治和历史背景的复杂影响,解决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问题依然存在困难。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冲突的导火索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冲突的导火索克里米亚战争是指发生在2014年的俄乌冲突,其中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这场战争导火索的形成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历史、民族、政治和军事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探讨,以解析克里米亚战争和俄乌冲突的导火索。
一、历史因素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但在1954年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将其转让给乌克兰,作为苏联内部的一个举措。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在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仍然保留在乌克兰的统治下。
这一历史因素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产生的导火索之一。
二、民族因素克里米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以俄罗斯人为主要民族。
根据201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约60%的居民是俄罗斯人,15%是克里米亚鞑靼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
在乌克兰政权执掌克里米亚期间,有关语言和文化政策的争议一直存在。
乌克兰政府试图推动乌克兰化政策,使乌克兰成为克里米亚的主要文化和语言。
这引发了俄罗斯人的不满和抗议,加剧了地区内的紧张局势。
三、政治因素克里米亚的地缘政治地位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克里米亚位于黑海上,拥有俄罗斯重要的军事港口塞瓦斯托波尔。
此外,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增强战略地位的一部分,乌克兰的加入北约并与欧盟合作,被俄罗斯视为对其利益的威胁。
因此,俄罗斯试图通过克里米亚控制黑海地区并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四、军事因素军事因素也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乌克兰军队的撤军和解体,以及克里米亚附近驻扎的俄罗斯军队的存在,为俄罗斯进一步控制克里米亚提供了便利。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克里米亚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引发了当地的紧张局势。
俄罗斯以保护俄罗斯族人和维护地区稳定的名义,派遣大量军队驻扎在克里米亚,并最终将其控制。
总结:克里米亚战争和俄乌冲突的导火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多个因素的交织。
这里只是对其中一些主要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历史、民族、政治和军事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了一个复杂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聚焦乌克兰(终极版)
都没有遵守协定。视频链接
乌克兰东部局势不断升级三第三阶段14.3.22-4月21日卢甘斯克州人民组织协调人奥列格·杰列科根据举行的该州社团大会结果表示该州5月11日将举行有关
自己地位的全民公投。社团大会成立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不隶属于基
的“战略宽松期”。视频链接乌局势打乱
美东亚战略三中国的应对方略1. 中国崛起带来的矛盾2. 可能的问题与应对的方略。
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就“入俄”或者“留乌”
举行公投。投票率
为83.1%其中赞
成加入俄罗斯的选
票占96.6%。二第二阶段14.2.22-14.3.21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及塞瓦
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
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三第三阶段14.3.22-针对克里米亚公投及回归俄罗斯美国对
第二乌克兰全面回归俄罗斯阵营的可能性不大。第三大国博弈后乌克兰命运的三种可能性1芬兰化
2联邦化
3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1. 欧洲成为对抗的前沿
2. 中国面临的压力有
所减轻
3. 中俄关系更加密切乌克兰危机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又一个10年
队军人发生激烈冲突造成26人死亡、388人受伤。这也是
乌克兰独立以来最
大的流血冲突。一第一阶段13.11.21-14.2.212014年2月21日
亚努科维奇与反对
派的三位领袖签署了三点和解协议完全满足了反对派
的全部要求。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二第二阶段14.2.22-14.3.212014年2月22日
克兰。一、事件回放一第一阶段13.11.21-14.2.21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决定暂
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
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目录一、内容概述 (1)二、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背景 (2)三、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3)四、尺度解构中印边界问题 (4)1. 地理尺度分析 (5)1.1 边界线争议区域地理特点 (6)1.2 地理位置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7)2. 政治尺度分析 (9)2.1 两国政治关系发展历程 (10)2.2 边界问题在政治谈判中的地位和影响 (11)3. 经济尺度分析 (12)3.1 经贸合作与边界问题的关联 (13)3.2 经济发展对边界问题解决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4)4. 安全尺度分析 (15)4.1 两国安全合作现状与挑战 (16)4.2 边界问题对两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18)五、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展望 (19)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对当代中印边界问题进行尺度解构,以揭示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文章回顾了中印边界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指出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
文章从地缘政治、民族主义、经济利益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导致边界争端不断升级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尺度解构的方法,对中印边界的地理空间、历史文献、国际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地理空间方面,文章通过对中印边界线的实地考察和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揭示了边界线的走向和地形特征。
文章还探讨了边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植被覆盖等自然环境因素对边界争端的影响。
在历史文献方面,文章梳理了自19世纪以来中印边界争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历次边界冲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文章揭示了中印边界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在国际法方面,文章阐述了国际法在中印边界争端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尽管中印两国都承认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文章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在边界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推动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揭示了其复杂的背景和多维性。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一直是俄乌两国之间的争议焦点。
克里米亚半岛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地缘战略意义,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领土争端。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影响,并分析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争端。
一、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克里米亚战争发生于2014年,但其起因可以追溯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
在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半岛由于俄罗斯人口的存在和历史上的联系,成为争议的焦点。
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共和国的一部分。
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开始出现民族矛盾。
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人口占多数,他们希望脱离乌克兰,回归俄罗斯。
而乌克兰政府则力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这种矛盾在2013年时达到了顶点。
2013年底,乌克兰爆发了一系列示威与抗议活动,抗议乌克兰政府的腐败和亲俄政策。
由于政治动荡,乌克兰政府最终垮台,导致政权真空和乌克兰的分裂局势。
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出现了干预乌克兰的机会。
二、克里米亚战争的过程1. 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2014年2月,乌克兰政权垮台后,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俄罗斯利用乌克兰政权真空的机会,派遣特种部队占领了克里米亚,并举行了“公投”,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
这一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2. 国际社会的反应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的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行动表示强烈的反对,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
乌克兰政府请求国际社会的援助和支持,并呼吁北约加强对乌克兰的保护。
3.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动荡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激发了乌克兰东部地区俄亥俄斯克和顿涅茨克的分离主义情绪,导致了一系列的武装冲突和战斗。
三、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1. 领土变更克里米亚战争导致克里米亚半岛从乌克兰划归俄罗斯。
克里米亚危机、俄乌冲突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月1 日 ,俄罗斯议会批准总统普京在乌克兰使用武力,
将出动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进驻乌克兰境内 , 帮助谢尔盖 ·阿克肖诺夫, 直到乌克兰的社会政治情势正常化为止 。
3月3 日 , 位于克里米亚的乌克兰空军第240战术航空旅巴尔贝克空军基地倒戈, 宣布效忠克里米亚亲俄当局 。
3月4 日 ,乌克兰第50 、第55和第147导弹防空团 ,三个团 、超过700名士兵倒戈, 效忠克里米亚当局 , 消息指出该部队装备超20个“Buk ”导弹系统, 以及超30个“S-300 PS ”导弹系统 。
3月6 日 , 路透社报道称 ,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以0票反对 、8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投 一致同意该地区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 并将在16 日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归属 。
此举引发国内亲欧民众不满 ,爆发了自2004年“橙色革命 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对于这种180度的外交行动大转弯 , 美欧反应强烈 。
而俄罗斯则立即于2013年12月10 日宣布出资150亿美元购买乌克兰债券, 并暂时将向乌供应的天然气价格减少三分之一作为紧急援助。
2013年底 ,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开始 , 起因是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 署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协定 。 乌克兰公众认为该行为是 总统受到俄罗斯方面的压力 。
随着苏联解体 ,俄罗斯人意识到克里米亚将永久地划归乌克兰所 于是俄罗斯一些政党和团体就以克里米亚历史上“就是俄罗斯的 以及“ 1954年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决议不合法 ”为由 ,提出不放弃 “任何一寸神圣的领土 ”。来自自民党的俄国家杜马议员
库里扬诺维奇表示:“我们不应该再与乌克兰续签条约 , 当年 赫鲁晓夫是在酩酊大醉的情况下将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的 。 ”
2009年罗马尼亚诉乌克兰黑海划界案评析_张卫彬
(一)争议的事项
黑海是一个封闭海,大陆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海域面积大约 43.2万平方千米,位于北祎40°56’_46°33’和东经27°27’_41°42’,通过达达尼
*张卫彬,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博士研究生,研宄方向:国 际公法。
© AUTHOR AND CHINA OCEANS LAW REVIEW
公约第121条关于岛屿制度的规定在国家实践和国际司法判例中确立的原则两国海岸相邻的等距离原则和相向的中间线原则在国家实践和国际法院司法判例中确立的公平原则和成比例方法任何一方都不能对所提交的海域划界部分在没有确定边界以前主张主权的原则考虑有关情况的原则
2009年罗马尼亚诉乌克兰黑海划界案评析
33
2009年罗马尼亚诉乌克兰 黑海划界案评析
(二)法院的管辖权与范围
罗马尼亚援引《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1款和《补充协议》第4条h款作 为法院管辖权的依据。2其中,第4条h款规定,如果通过谈判不能在合理时间内(最 迟不超过2年)缔结关于黒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协议,则罗马尼亚和乌克 兰两国政府同意此问题可依国际法院应任何一方的请求加以解决,其前提条件是 有关两国间边界制度的条约已经生效。然而,如果国际法院认为关于国家边界制 度的条约推迟生效是另一方的过错所致,法院可在该条约生效以前审议有关大陆 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案的请求。罗马尼亚称,《补充协议》第4条h款规定的两项 条件均已得到满足,因为谈判至今已经超过2年,并且两国间边界制度的条约已 于2004年5月27日生效。3 罗马尼亚在诉请书中提出,乌克兰领海环蛇岛周围的F点和X点分隔了罗马 尼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且该边界的起始段部分已经通过两国2003年《国家边 界制度条约》(以下简称“《2003年边界条约》”)所确定。按照罗马尼亚的诉求, 国际法院的主要任务是确认这两点之间的边界,然后决定在两国其他没有建立边
俄乌边境冲突始末及背后的博弈
俄乌边境冲突始末及背后的博弈刘 威2021年2月,乌克兰漩涡再现,俄乌双方在边境厉兵秣马,战况一触即发。
随着大国的介入,俄乌边境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俄乌边境局势复杂紧张擦枪走火,地区冲突升级。
2021年2月以来,先激烈战斗使双方均出现人员伤亡。
3月10日,乌政府军突然向乌东亲俄民兵发起攻击,损坏顿涅茨克附近的1条天然气管道,摧毁当地11座房屋。
乌东民间武装也对乌政府军进行反击,破坏了基辅的一个迫击炮阵地,摧毁乌政府军1辆BMP-2步战车。
3月26日,的报告显示,仅4月2日一天,顿巴斯地区就发生了511起爆炸事件和1000余起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
厉兵秣马,互秀“肌肉”威慑。
冲突升级后,乌克兰向顿巴斯派遣了7个装甲旅、超过200辆坦克装甲车辆、200门自行火炮等武器,还首次在战火中的顿巴斯峙局面。
与此同时,俄罗斯出动8个机械化师约25万人、1万余辆坦克装甲车辆、近百门大约的推波助澜。
2021年3月,由美国领衔的北约“欧洲防卫者-2021”演习拉开序幕,针对北约举行“欧洲防卫者-2021”演习,向俄罗斯施压德国等欧洲国家全力推行北溪-2管道项目,等到北溪-2项目建成后,欧洲天然气需求在乌克兰境内的通过量将大幅降低,这让乌克兰非常恐慌,多次发声要求西方阻止这一项目。
本次冲突和对峙也是想在谈判中换取更多的筹码,最好能让俄罗斯作出让步。
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出于让俄罗斯牵制欧盟各国的需要也分外出力。
特朗普时期,《2020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就包括对参与北溪-2管道项目企业进行制裁的条款。
如今拜登上台,美国务卿布林肯在北约警告其他国家对俄交往中不要越过“红线”。
虽然乌克兰极力与美国配合,想要阻挠北溪-2项目,但该项目仍在稳定推进中。
乌克兰将矛盾升级也不乏向美国示好换取政治筹码的考量。
乌克兰一直希望加入欧盟和北约,不过这是俄罗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欧盟和北约在没有更大利益的前提下,也不会接收乌克兰。
冲突发生之时正值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不久,他强调“美国回来了”,急切地想要拉拢欧洲盟友,弥补特朗普时期造成的间隙,北溪-2管道项目是乌克兰的“眼中钉”松警惕。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争夺持续了许多年。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纷争的综合体现。
本文将详细探讨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对两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战争起因俄乌领土争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克里米亚半岛的历史背景。
毗邻黑海,克里米亚一直被视为战略要地,因其地理位置、资源丰富及重要的海军基地而备受争议。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但俄罗斯一直未承认此归属。
而在2014年,乌克兰发生政治动荡,导致俄罗斯认为时机已到,可以通过行动来重新夺回克里米亚。
二、战争过程1.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2014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因政治压力辞职,这导致了乌克兰内部的混乱。
不久之后,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城市克里米亚开始占领,并通过举行一次非法公投来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并将其并入俄罗斯联邦。
2. 国际社会的立场这场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行动表示强烈的不满,并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
然而,俄罗斯坚决维护自己的行动,并表示这是为了保护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群利益。
3.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冲突战争并未停止在克里米亚半岛,而是扩展到了乌克兰东部地区。
亲俄分离势力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宣布独立,这引发了与乌克兰军队之间的激烈冲突。
整个地区陷入长期动荡不安,成千上万的人被迫逃离家园。
4. 特罗斯特卡拉和明斯克协议的签署2014年9月,为了寻求终结战争,两国代表于白俄罗斯的特罗斯特卡拉签署了停火协议。
然而,这一协议并没有被完全执行,冲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仍然频繁发生。
直到2015年2月,明斯克协议的签署终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和平。
三、战争影响1. 地缘政治影响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格局。
俄罗斯获得了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维持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使得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无法缓解。
国际法案例
(一)北海大陆架案西德与丹麦、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上述国家曾于1964年12月1日签订了《德荷条约》和1965年6有9日签订了《德丹条约》。
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
但他们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
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是同则分别占10%、11%。
西德声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
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
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
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
国际法院将两案的诉讼结合起业,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案保持独立,但由于结论相同,所以法院对两案只作出一个单一的判决。
1969年2月20日,法院以11票对6票判定,西德没有义务在划分大陆架时接受等距离原则。
划界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依照公平原则,通过协议来划定,使构成当事国陆地领土海底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归其所有。
与此同时,法院也未接受西德的论点。
(二)英挪渔业案鉴于英国渔船加剧开发挪威沿海水域,挪威政府于1935年7月12日颁布一项法令,以沿挪威海岸的各岛屿(即“石垒”,包括岛屿、小岛、岩石和暗礁)上的最外缘各点之间的直线基线为基础,划定其西部领水的界限。
这些基点相距有的超过10海里,其中最长的达44海里。
挪威领海的外部界线是在这些基线之外4海里划出的平行线。
挪威主张在该区域内排他的捕鱼权。
俄罗斯乌克兰冲突背后的框架
俄罗斯乌克兰冲突背后的框架霸权解体危机:一个理解俄乌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的框架导读:俄乌冲突仍在发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会如何作为备受关注。
从公开信息看,由于俄罗斯的特殊身份(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核大国),刚从阿富汗撤军的美国不会派兵前往乌克兰,这也确实不符合拜登政府的战略重心(印太)。
如果是“打赢一场战争”,美国必须有所取舍。
如何理解这场冲突,它未来向哪个方向演绎,对21世纪国际秩序有着重要含义。
笔者并非国际政治专业人士,但研究向来强调国际视野,许多读物也都是跨学科的,所以相关理论和历史也有所涉猎。
这篇文章为旧文,从霸权解体角度理解当前秩序有帮助。
需强调的是,当时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理解中美关系的。
但觉得,俄乌冲突的爆发或许会提升这个框架的解释力。
愿世界和平,俄乌早日化干戈为玉帛!目录:一、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二、囚徒困境:战后的两个均衡三、“霸权稳定论”与“命运共同体”四、大萧条:第一次霸权解体危机五、大危机:第二次霸权解体危机六、霸权解体危机与安全资产短缺七、中美脱钩与中国突围当前及未来,全球的两大主题是全球化的失衡与重构,以及中美的脱钩与中国的突围,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内容,因为全球体系主要体现的是大国意志,重构也主要体现的是大国利益的再分配。
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综合视角来说,后危机时期与“大萧条”有一定的相似性。
经济方面是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这个概念由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被用来描述大萧条时期的经济低迷状况。
萨默斯(Summers,2013)借用其来描述2008年之后的全球经济状况,并且,人口因素都是导致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方面,是旧秩序的终结和逆全球化的开始,上一次全球化的转折点是1913年,大萧条期间陷入低谷,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得以建立新秩序,这一次的转折点是2008年,目前仍处在重构之中;国际政治格局方面,是霸权解体危机,世界将临“金德尔博格陷阱”。
乌克兰易考点
乌克兰易考点历史:◾俄国农奴制,18世纪,沙俄从波兰人手中占领了乌克兰,并将乌克兰并入沙俄领土,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农奴制也在乌克兰地区施行,锁定了乌克兰下层农民的流动,也给予了乌克兰贵族与沙俄贵族一样的权利地位。
◾1917年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沙俄分崩离析乌克兰想借助外部力量独立,但都没有成功苏联时期乌克兰成为联盟的一部分。
◾苏联斯大林执政期间,牺牲农业,发展集体农庄,发展重工业,造成乌克兰300万人死亡。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真正意义上实现建国。
地理:◾俄罗斯与乌克兰本是同一民族,后分裂成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即莫斯科大公国,该地区原是蒙古帝国的附属国,后击败蒙古军,成为沙皇俄国。
◾西南地区蒙古军鞭长莫及,后被波兰与立陶宛建立联合国家,原版图与现乌克兰版图相差无几。
政治:◾文化因素对国家团结的影响+文化认同感。
堡爷在前文说过乌克兰呈现出文化分裂的现象,一面亲东,一面亲西,常常在两方面摇摆不定导致国家在文化基础上并不团结。
◾和平主题对当代世界的意义,虽然现在的世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战争的爆发下,和平依然是不变的主题。
考题汇总1.根据乌克兰地区地理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地区地理示意图材料二: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主要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曾多次发生强沙尘暴。
沙尘所到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
(1)试分析“黑风暴”现象形成原因。
(2)第聂伯河是乌克兰航运价值较高的河流之一,指出该河的主要流向,并分析其航运条件。
(3)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4)乌克兰西部和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
俄罗斯与波兰为二战史大打嘴仗
俄罗斯与波兰为二战史大打嘴仗波兰配合德国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终至唇亡齿寒近日,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安德烈耶夫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波兰曾经阻挡反纳粹德国的结盟”“因此波兰为1939年9月随之而来的灾难负担部分责任”。
他还说,后来前苏联入侵波兰东部并非侵略行动,而是“在德军明确入侵之前确保前苏联安全的行动”。
针对安德烈耶夫的言论,波兰外交部称其“危害历史事实”“这对前苏联秘密警察的受害者缺乏尊重”。
波兰复国后,其两大邻国苏联、德国,历史上多次参与瓜分波兰。
一战后,波兰获得原属德国的波兰走廊,将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一分为二;为使波兰在波罗的海上拥有海岸线,海港但泽成为波兰占有主要权利的自由市。
其后,通过波苏战争,波兰又从苏联获得了争议领土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因此,波兰与德、苏两国都有矛盾。
在两者之间,波兰相对地亲德,而强烈地反苏。
波兰人认为,“同德国人在一起,我们有丧失自由的危险;而同俄国人在一起,我们就有丧失灵魂的危险”。
②以至于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发动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时,波兰都没有反对。
1938年3月,德国破坏《凡尔赛条约》,吞并奥地利。
波兰外交部长贝克说,“在奥地利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利益”,将之归为奥地利的“内部问题”。
波兰甚至效法德国,陈兵在立陶宛边界,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48小时内承认维尔诺区为波兰所有,立陶宛政府被迫同意。
其后,当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不但给予配合,还趁机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小部分领土。
③从这一点来看,波兰确实对二战爆发负有一定责任。
波兰助纣为虐,很快轮到了自己。
1938年10月,德国向波兰提出一个“总解决”方案,要求波兰将但泽自由市划归德国;同时德国有权修建通过波兰走廊,连接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的公路、铁路;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公约,成为法西斯仆从国。
作为回报,德国将保证波兰的现有国界。
④波兰断然回绝了这一要求。
但泽自由市和波兰走廊位置波兰怕苏联觊觎本国领土,不同意战时苏军过境面对德国的咄咄相逼,波兰只能求助于英、法。
乌克兰之乱:克里米亚缘何成焦点
乌克兰之乱:克里米亚缘何成焦点作者:李柏来源:《新天地》2014年第04期2014年1月19日,约1万名乌克兰反对派人士在首都基辅集会,示威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
随后冲突升级,2月22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倒台,被监禁的反对派首脑季莫申科被释放。
2月28日,俄军及部分乌克兰武装占领乌克兰的战略要地克里米亚。
3月16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
3月17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同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签署总统令,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乌克兰为什么会有今天?公元10世纪前后,古斯拉夫人在乌克兰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家,这个国家不仅开启了乌克兰的历史,还是俄罗斯的源头之一。
1654年,乌克兰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合并。
1917年底乌克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随后乌克兰遭波兰干涉军入侵,直到1920年波兰军被俄罗斯红军击溃,1922年它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历史上的乌克兰一直深受俄罗斯影响,但是当地一直都有一批人想“独立”: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占领乌克兰。
乌克兰就出现过这样的游击队——这伙人以斯杰潘·班德拉领导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为首,号称30万之众,既攻击苏联红军,也攻击德国纳粹,还攻击西边邻国波兰的反德游击队。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
虽然独立了,但是乌克兰手握一堆军工科技,却对民生问题回天乏术。
整个1990年代,乌克兰大幅衰退,直到2000年才实现了正增长,2003~2008年乌克兰年均经济成长率达8%,但是随后国际金融危机又让乌克兰掉进泥坑,2009年GDP大幅衰退15%,此后乌克兰的国际信用等级降到跟经济破产的希腊一样。
乌克兰2013年人均GDP只有3911美元,如果拿这个成绩参加2013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排名至少在27名开外。
经济问题加剧了目前乌克兰境内的东西对立:人口少但较富裕的东部依靠俄罗斯,不仅有历史遗留的大批俄罗斯裔,而且乌克兰重要工业大部分在东部靠近俄罗斯,目前都是俄罗斯的原料或者初级产品供应商,如果敌对俄罗斯,这些东部工厂主们会穷得吃不上饭;人口多却较穷的西部则是主要的农业区,他们希望摆脱俄罗斯的影响,通过彻底倒向欧洲加入欧盟,换取欧洲的经济援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院首先注意到,1949年的《议事录》是苏联-罗马尼亚共同边界委员会在执行罗马 尼亚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于1948年2月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国家边界 详细说明议定书》(下称“《1948年议定书》)”的工作中编写的。《1948年议定书》由 这些谈判产生,其主要目的在于修改同盟和参与国与罗马尼亚之间依据《1947年巴黎和平 条约》商定的内容,从而确认了苏联-罗马尼亚边界是“依据1940年6月28日《苏联-罗马 尼亚协定》和1945年6月29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协定》”确定的。
录以及1949年、1961年条约的效力;罗马尼亚与乌克兰之间的《2003年条约》的效力) (第43-76段)
法院注意到,对于是否已经存在任何目的的环蛇岛的商定海洋边界,当事双方的意见 不一致。同样,当事双方还对将由法院赋予效力的分界线的起点持不同意见。为澄清讨论 的这些问题,法院必须区分两个不同事实:第一,确定能够作为双方已经确定的领土和领 海边界的分界线的起点;第二,按照乌克兰的声明和罗马尼亚的否认,是否存在商定的环 蛇岛海洋边界,此类边界的性质如何,特别是此类边界是否区分了乌克兰的领海与罗马尼 亚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在做出判决时,法院将适当考虑当事双方之间业已生效的关于划分各自领海的协定。 法院对划分双方领海的问题没有管辖权。法院的管辖权仅包括划分双方的大陆架和专属经 济区。不过,与乌克兰提出的意见相反,法院行使管辖权不受任何阻碍,因此部分边界线 一方面可能划在一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之间,而另一方面,又划在另一国向海界限的 领海之间。
5
国 际 法院判决 书 、咨询 意见 和命令摘要
最后,关于罗马尼亚做出的宣告,法院认为,根据《海洋法公约》第310条,一国不 能在签署、批准或加入该《公约》之时做出宣告和声明,除非该宣告和声明在适用于做出 宣告或声明的国家时无意于排除或修改《海洋法公约》各项规定的法律效力。因此,法院 依据1969年5月23日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按照其在裁决中做出的解释,适用 了《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罗马尼亚做出的这一宣告对法院的解释没有影响。 4.当事双方之间现有的海洋边界(罗马尼亚与苏联之间的1949年、1963年和1974年议事
由于法院法官中没有任何当事方国籍的法官,当事双方均按《规约》第三十一条第3 款所赋予的权利为本案选定专案法官。罗马尼亚选择了让-皮埃尔·科特先生(法国), 乌克兰选择了伯纳德·H. 奥克斯曼先生(美利坚合众国)。
在法院2004年11月19日的命令所规定的时限内,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分别提交了诉状和 辩诉状。法院在2006年6月30日的命令中批准罗马尼亚提交一份答辩状,批准乌克兰提交 一份复辩状,并确定了提交这些答辩状的时限。罗马尼亚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了答辩状。 法院在2007年6月8日的指令中延长了乌克兰提交复辩状的时限。乌克兰在延长的时限内适 时提交了复辩状。
公开听讯于2008年9月2日至19日举行。听讯期间,一名法官向当事双方提出问题,当 事双方按照《法院规则》第61条第4款进行口头答辩。在口头答辩阶段,当事双方提交意 见如下(还可参见此处所附的示意图1): 代表罗马尼亚政府, 在2008年9月16日的听讯上:
“罗马尼亚敬请法院划定单一海洋边界以区分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在黑海上的 海洋区域,其地理特征描述如下: (a) 从F点(北纬45° 05' 21" ,东经 30° 02' 27" )沿蛇岛12海里的弧线到达X 点 (北纬45° 14' 20",东经30° 29' 12"); (b) 从直线上的X点到达Y点(北纬45° 11' 59",东经30° 49' 16" ); (c)然后沿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相关毗邻海岸之间的等距线,从Y点通过D点 (北纬45° 12' 10" ,东经30° 59' 46")到达T点(北纬45° 09' 45",东经31° 08' 40");
4
国 际 法院判决 书 、咨询 意见 和命令摘要
约》第1条不仅描述了当事双方之间的陆地边界线,而且描述了划分两国领海的边界线, “一直到北纬45° 05' 21"和东经30° 02' 27",也即与罗马尼亚国界的相交点[属于乌克兰沿 蛇岛的领海],延续到罗马尼亚领海的外部界限”。
没有达成关于在黑海划分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协定。当事双方在《补充协议》第4 (h)条中设想,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任何一方均可以请求法院裁决划界问题。法院的判 决将因此替代双方未能就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达成的协定,解决双方未能解决的 所有此类问题。
* ** 判决执行段落(第 219 段)正文如下: “…… 法院, 一致, 裁决 “按照当事双方在2003年《国家边界制度条约》第1条中的商定,对罗马尼亚和乌克 兰在黑海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进行划分的单一海洋边界应从点1开始,沿着乌克兰环 “蛇岛(Serpent’s Island)”12海里的领海弧线直到点2(坐标为北纬45° 03' 18.5"和东经 30° 09' 24.6")。该弧线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毗邻海岸的等距线相交。从点2开始,这条边 界线应沿着等距线穿过点3(坐标为北纬44° 46' 38.7"和东经 30° 58' 37.3" )和点4(坐标为 北纬44° 44' 13.4" 和东经31° 10' 27.7" ),直到点5(坐标为北纬44° 02' 53.0" 和东经 31° 24' 35.0" )。从点5开始,这条海洋边界线应继续沿着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相对海岸的中值 线向南,大地方位角为185° 23' 54.5",直到抵达可能影响第三国权利的地区。”
2. 地貌(第14-16段) 法院注意到,本案中待划定边界的海洋区域位于黑海西北部。法院忆及,在该区域距
离多瑙河三角洲以东约20海里的地方,有一座名为蛇岛的自然地标。蛇岛高出高潮水面, 其水面之上的面积约为0.17平方公里,周长约为2 000米。
3.初步法律问题(第17-42段) 3.1争端事由(第17-19段)
“鉴于乌克兰在书面和口头答辩书中给出的理由,乌克兰请法院裁定并宣告 划分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边界如下: (a)从乌克兰和罗马尼亚2003年签订的《国家边界制度条约》第1条所确定的 点1(坐标为北纬45° 05' 21" ;东经30° 02' 27")开始,这条边界线沿直线到达 点2(坐标为北纬44° 54' 00" ;东经30° 06' 00");然后 (b)从点2开始,这条边界线沿156°的大地方位角到达点3(坐标为北纬43° 20' 37" ;东经31° 05' 39");随后继续沿同样的大地方位角前进,直到抵达可能影 响第三国权利的地点。”
“定约双方应就两国之间的边界制度问题签署一份单独的条约,并根据两 国外交部长交换的通知书所商定的原则和程序划分两国在黑海的大陆架和专属 经济区,应在签署《条约》的同时做出划分。交换的通知书中所包含的谅解应 与《条约》同时生效。” 《补充协议》详细说明了《合作与睦邻关系条约》第2条第2款中规定的双方承诺生效 的方式。当事双方规定,特别是,在《补充协议》第1款中规定,两国之间签订《边界制 度条约》应当“不迟于《合作与睦邻关系条约》生效之日起两年”。《合作与睦邻关系条 约》于1997年10月22日生效。在《补充协议》第4条中,当事双方规定,双方应就在黑海 划分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协定进行谈判。法院认为,当事双方希望以综合方式解决彼此 之间的所有边界问题,无论是陆地边界还是海洋边界。根据乌克兰做出的狭义解释,如果 没有找到支持乌克兰的实质证据,法院将不会解决两国之间的“划界问题”。 法院注意到,《国家边界制度条约》于2003年6月17日签署,也即并非按照最初规定 的时间,而是在《合作与睦邻关系条约》生效后6年才签署。2003年的《国家边界制度条
法院简要说明了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关于确定单一海洋边界划分两国在黑海上的大 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争端。
3.2法院的管辖权及其管辖范围(第20-30段)
3
国 际 法院判决 书 、咨询 意见 和命令摘要
当事双方协商同意,在提交申请书之际,关于法院管辖权的所有条件均已得到满足, 法院因此对案件享有管辖权。不过,当事双方对法院获得的管辖权的确切范围存有异议。
国 际 法院判决 书 、咨询 意见 和命令摘要
174. 黑海海洋划界案(罗马尼亚诉乌克兰) 2009年2月3日的判决
2009年2月3日,国际法院对黑海海洋划界案(罗马尼亚诉乌克兰)做出判决。 法院组成如下:院长希金斯;副院长哈苏奈;法官兰杰瓦、史久镛、科罗马、比尔根 塔尔、 小和田、通卡、亚伯拉罕、 基思、塞普尔韦达-阿莫尔、本努纳、斯科特尼科夫; 专案法官科特、奥克斯曼;书记官长库弗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