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资料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表情丰富的古老面具 ︳冀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表情丰富的古老面具 ︳冀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da47c71eb91a37f0115c46.png)
《表情丰富的古老面具》教材分析: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就头戴面具,驱鬼降魔,他们相信面具给他们带来奇特的力量。
在非洲、亚洲等地区都可寻觅到面具的影子,这些面具造型奇特,展现出不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
显示出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在欣赏、表现、设计面具的同时,探索和感受面具文化。
从原始面具的由来到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面具的人文知识感受其艺术特点。
从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面具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和艺术创造的乐趣。
这一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教材中文字虽然简洁,但学生能很清晰的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等制作出来的面具存在的相异等。
教材中还印制了大量的图片,既有助于学生欣赏和感知形式多样的面具,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学习。
让学生从了解远古时期面具的由来及面具的相关知识入手,认识其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了解面具的材质、种类及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质,通过颜色合理搭配把自己所设计的面具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人文知识,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2、技能性目标:通过观察、游戏、协作练习,初步掌握面具制作的方法。
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的能力。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与铜兽首冠人像的藏文化解读-文档资料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与铜兽首冠人像的藏文化解读-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61616ffa1c7aa00b52acb9f.png)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与铜兽首冠人像的藏文化解读一、青铜纵目面具与弥沃隆隆弥沃隆隆是藏语的汉语对音。
三星堆乃至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文物与藏古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出土众多青铜人头像中最典型的代表。
下面我们不妨从藏古文化视角解读一下三星堆青铜人头像的象征意义。
为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不妨选择两个典型案例,一是文物方面选择青铜纵目面具,①二是藏古文献方面选择《朗氏家族》。
[1](P.1)打开三星堆博物馆网关于青铜纵目面具的介绍来看,其具本情况包括文物概述、基本信息、收藏单位三个方面。
为了方便从藏文献记载深究分析青铜纵目面具的特点,现将其基本情况摘录如下:面具高315、宽774、通高825厘米、二号祭祀坑出土。
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
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
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特出。
一般认为,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
亦有认为“纵目”应是“竖眼”之意,即如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额中的眼睛,其形象可能是祖先神造像。
或联系夔龙形额饰的造型,认为它与神话中“人首龙(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烛龙有关。
综合青铜纵目面具的基本信息,给人印象最深冲击最大的就是非常夸张的五官,以及鸟眼鹰钩鼻等飞鸟特征。
其实,一方面,从《朗氏家族》来看,青铜纵目面具的特点远远不止这些。
另一方面,关于其身上凸显出来的浓郁的飞鸟特征,前面探讨不少在此不予重复赘述,下面通过《朗氏家族》重点谈谈突出的五官。
首先,《朗氏家族》是研究中国元明时期藏区政教合一制度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格萨尔史诗》必不可少的资料。
《朗氏家族》由西藏人民出版社于公元1986年5月第1次出版,全文由上中下三大部分构成,主编为恰白?次旦评措(1922-2013),他在其前言里对上中下三大篇的作者做了简要介绍。
教学资料:面具的材料与种类
![教学资料:面具的材料与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c19cffbecf84b9d529ea7a7c.png)
教学资料:面具的材料与种类历史上有黄金、玉石、象牙、青铜、铸铁与陶瓷等,现在一般用各种木材、树皮、藤条、椰壳、竹笋壳、葫芦、兽皮、布麻、泥与纸浆等材料。
而且面具的材料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如爱斯基摩人用鱼骨、羽毛、木、纤维、鲸须、动物牙齿、海豹皮等作为面具的制作材料,而生活在非洲丛林中的刚果人又多是以木材、纤维为主要材料制作面具的。
面具的佩戴方法,有用口衔住面具背面的横杠或线绳;有手持的;有顶在额头上的,如地戏脸子;还有套在头上的。
但大多则是罩在脸上,用绳系于脑后。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中国众多的地区和民族当中,是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少数民族的面具更以形式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面具文化宝库。
面具从其文化功能上看主要分为五大类:一、跳神面具用于禳灾祈福为目的的宗教活动。
神职人员在跳神活动中佩戴面具,并借助其他法器,舞之蹈之,驱邪纳吉,祈求人寿年丰。
二、生命礼仪面具用于人自身的各个生命历程,包括诞生礼、命名礼、成年礼、婚礼、丧礼等各种仪式。
三、镇宅面具经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将特定的器物置放于村寨院落,以驱邪辟灾,曾是中国民间的普遍信仰,至今仍有遗留。
四、节日祭祀面具用于年节赛会、岁时祭祀以敬天祈年。
演变至今的以假面、假形舞乐同庆共祭的盛会,依然表现了浓厚的迎神祈福的宗教色彩。
五、戏剧面具分为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系列。
傩戏面具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瑶族、毛南族等民族的师公戏面具;湖南、贵州等地的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等民族的傩堂戏面具;湖南、四川等地土家族阳戏面具;以及贵州布依族、苗族的地戏面具。
而贵州威宁彝族的“撮泰吉”保留有许多原始傩文化的特征和信息,为准戏剧形态。
其面具也具有本原文化的质朴风格。
藏戏面具流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藏族地区,以白面具和蓝面具为代表,显现了雪域高原文化的特色。
川剧变脸知识介绍
![川剧变脸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f2b3dc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c.png)
川剧变脸知识介绍
川剧变脸是中国川剧中一种独特的表演技巧,以其快速换脸的方式而闻名。
下面是对川剧变脸的一些介绍:
1. 起源:川剧变脸起源于四川地区的川剧艺术形式,起源时间约在明末清初。
传说变脸技艺最早源于秦腔,后来发展成为川剧的独特表演方式。
2. 表演方式:川剧变脸表演者通常戴着面具,通过手指在面具上轻轻一扣,面具就会瞬间变换颜色或图案,从而以极快速度展示不同的情绪和角色。
3. 变脸道具:川剧变脸的主要道具是不同样式的面具。
面具一般由玳瑁或竹制成,裁剪成面相各异的形状。
每个面具都有特定的颜色和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和角色。
4. 技艺传承:川剧变脸是一项高超的技艺,对演员的手指灵活度、表演力及心灵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传承川剧变脸的方式通常是秘传,只有特定的专业演员才能学习和继承这一技巧。
5. 变脸的意义:川剧变脸以其神秘而迅捷的变化方式,吸引了许多观众。
变脸的不同颜色和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和角色,使观众更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总之,川剧变脸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一种独特的表演技巧,通过快速换脸的方式展示剧中人物的情绪和角色。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面具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
![中国面具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8ddb7b8852458fb770b56fa.png)
中国面具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面具是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复合体。
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侧面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
一、面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中国面具文化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品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面具资料,或记载于古代典籍,或刻制于高山峭壁,或制作于各种器物,或展现于傩仪、戏剧中。
现在民间仍有大量面具流传,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多种文化因素。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有着丰富的种类和鲜明的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而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已成为一种文化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从面具的功能进行分类,主要有跳神面具、节日祭祀面具、生命礼仪面具,镇宅面具、戏剧面具;从面具的文化类型的空间分布和传承方面进行分类,主要有藏面具、傩面具、百戏面具、彝族面具和萨满面具。
面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地域、宗教特色。
从我国傩面具的发展来看,原始面具起始于远古时期的驱鬼怪、逐瘟疫的傩仪式;大约从汉代以后,面具的功用不再限于傩祭仪式,在乐舞百戏中和战争中被广泛地使用,西汉时期傩仪式与歌舞结合起来,娱乐的成分增加,用于作战的“铁面”使敌方产生震惊和恐怖;至五代及隋唐时期,面具与戏剧结合;宋朝之后,面具向戏剧伎艺方向发展,气氛由恐惧转为热闹,并逐渐成为除旧迎新的习俗;明清后,傩进一步戏剧化;到现在,面具不仅用于祭祀。
而且成为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成为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的装饰,也成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贵州、四川、江西、广西等地至今还流传着地戏、傩堂戏和变人戏三种典型的傩戏,一些地方如贵州的德江、江西的萍乡、四川的广汉还举办傩文化节或面具节。
防毒面具简介及使用资料
![防毒面具简介及使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e361cf233d4b14e852468da.png)
一、用途及防毒原理 二、防毒面具的构件 三、使用前注意事项及方法 四、使用后的保养 五、滤毒罐注意事项 六、颜色、型号及适用范围
一、用途及防毒原理
主要用于各煤气区域发生泄漏进行自救的一种简易安全防护器材,防毒 面具防毒罐主要由活性炭组成,活性炭的作用在于吸附气体,或液体细小微 粒达到空气或液体,净化作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闻到了气体的味道或者 感到呼吸困难,就必须马上离开,说明滤毒罐到达吸附最大值了,再不走就 会中毒。
四、使用后的保养
使用后要用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擦拭,然后放在 阴凉处晾干,用滑石粉保养,滤毒罐使用完后及时将密封 盖封好,存放在低温、干燥通风且远离可能污染任何熏蒸 剂的地方。 (注意事项:高锰酸钾属于氧化剂,有杀毒灭菌作用,浓 度过高对皮肤有烧伤作用,严禁与丙三醇(甘油)共同存放, 否则有着火、爆炸的危险。)
二、防毒面具的构件
面罩
环纹导管
滤毒罐
注:滤毒罐每月称重一次 滤毒罐超过原重量15g,需进 行跟换。并做好称重记录接头是否完好,有无连接不严而发生漏气,管壁上有无 破损现象。戴上面罩接好导气管和滤毒罐,用手或橡皮塞堵住气孔,然后深呼吸,如 无空气渗入面罩和导气管,则说明严密完好,吸气时产生的负压使面罩贴在脸上的时 间达15秒以上为良好。
五、滤毒罐注意事项
1.滤毒罐不宜在高浓度下使用,在一定时 间内可以吸附毒气的浓度不超过2%以上的毒 气(磷化氢为500ppm) 2.使用滤毒罐必须记录使用时间和使用人, 每当打开封盖时就开始记时间,使用完毕后 使用姓 须将原密封盖封好,并将使用人姓名、使用 日期、使用毒气名称和在毒气中停留的时间 名 等做好详细的记录。 3.滤毒罐进水将失去防毒性能,使用时间 一般为3年(保质期)。 4.滤毒罐知一定时间内可以充分防御按容 积计算在空气中的浓度不超过2%的毒气。 5.在常规薰蒸中暴露1小时就应弃掉毒罐, 只有浓度很低时才可以使用2个小时,在弃掉 时将进气口弄残防止下次使用。 6.防毒面具必须在氧气不低于12%的空气 中使用,否则不毒死也会缺氧死亡。 7.如果气体本身带毒,而不是气体里边含 有颗粒带毒,普通防毒面具是无效的。 8、碳罐使用后需及时到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超过原重量15g应立即更换,为使用的应根据 安全部门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详 细记录。
人们从哪种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防毒面具
![人们从哪种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防毒面具](https://img.taocdn.com/s3/m/6c504e6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3.png)
人们从哪种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防毒面具防毒面具是从什么动物得到启发的防毒面具是从野猪身上得到启发的。
在一战期间,英法的科学家发现,被德方用氯气熏袭过的阵地里只有野猪活了下来;原来野猪嗅到强烈的刺激气味时,会拱地来躲避气味;最后科学家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利用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仿照野猪嘴的形状设计出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的结构防毒面具主要是由过滤元件、罩体、眼窗、呼气通话装置以及头带等部件组成。
过滤元件内部装有对付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的过滤层,又叫滤烟层,能高效率地滤除有害物气溶胶粒子。
面具罩体是将防毒面具各部件构成一整体的主要部件,依靠橡胶的弹性拉力在人面部形成密合力。
防毒面具的应用领域防毒面具主要用来阻断经呼吸道产生毒性的毒气,对于生物毒剂的防护,也有一定的作用。
防毒面具的应用领域最初限制于军事防护,后来扩展到工业防护、劳动保护和应急救援等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防毒面具是根据哪个动物发明的防毒面具的来源1、防毒面具是根据野猪的长嘴巴发明的,当时德军施放毒气弹攻击时,人们发现野猪将鼻子埋在泥土中,躲过了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野猪的长鼻子拱地,能让泥土颗粒过滤毒气,于是便模拟野猪嘴制作了防毒面具,加入木炭过滤。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5年4月22日,德方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出其不意地向英法军队集结的阵地上,施放了180吨氯气,使5000名联军官兵当场中毒,8人死亡,这就是世界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毒气战。
经此役后蒙受重大损失的英法联军,立即敦促本国政府尽快制造防毒器具。
3、不久,两国派出数十名最优秀的科学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气熏袭过的地段,进行考察取证研究。
他们惊奇地发现,阵地上大量野生动物,包括树林中的雀鸟及蛰伏的蛙类与裸露的昆虫,都相继中毒死亡。
唯独当地的庞然大物野猪,却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4、经研究和实验,科学家发现野猪特别喜欢用强有力的长嘴巴,拱动泥土寻觅地里植物的根茎及一些小动物。
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什么环境
![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什么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96618d0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4.png)
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什么环境防毒面具有两种: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离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只能用在普通的工作环境,不能是在缺氧,有致命性气体环境地方使用,比如氯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环境。
隔绝式的防毒面具能在过滤式防毒面具不能使用的地方使用,包含缺氧,剧毒气体环境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选择正确的口罩类型。
根据环境中气体的不同,如果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害,建议使用全罩式,如果只对呼吸系统有害,建议使用半罩式。
2.选择正确的过滤器盒。
过滤箱分为有机、无机、酸、氨及其衍生物、硫化氢、一氧化碳和汞蒸气。
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过滤盒。
3.口罩要分型号。
杀毒不是儿戏。
口罩只有适应性好,才能紧密贴合脸型。
德尔格防毒面具使用说明书
![德尔格防毒面具使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8e380ec16137ee06eff9183b.png)
德尔格X-plore 6300全面罩及Rd40 900A2B2滤罐
*请严格执行国标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使用本产品时,最小防护因数(NPF)<2000。
一、使用:
1、打开滤罐两端封盖,连接到面罩上。
2、放松面罩头带,将面罩戴在头部,调整舒适后由下至上依次拉紧头带。
二、说明:
1、面罩可以多次连续使用,使用前检查是否有破损,使用完后请用湿毛巾擦干净后存放(存放为:-30—70度,不能潮湿及太阳直射)。
2、滤罐在不开封的情况下,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能储存4-6年(存放温度为:-35—30度,不能潮湿及太阳直射)。
3、滤罐在开封的情况下(首次开封请将记录贴粘贴在滤罐上,记录开封日期),使用少许次数后及时把塞子塞住,能储存6个月(使用时H2S穿透的浓度对滤罐的储存时间有直接影响,厂家建议3个月更换,滤罐报废时请在滤罐上填写报废日期)。
4、实验室证明;当H2S浓度在5000PPM时,A2B2滤罐能使用40分钟(30L/min的气量冲击滤罐)。
三、日常检查:
1、检查面罩及滤罐是否按要求存放。
2、检查面罩是否有破损,滤罐报废日期(是否过期)、封盖是否打开(如打开,是否记录开封日期、是否按要求过期报废)。
浅析贵州安顺地戏面具之色彩[权威资料]
![浅析贵州安顺地戏面具之色彩[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1196e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78.png)
浅析贵州安顺地戏面具之色彩作者简介:彭余琴,女,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黄光辉,男,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贵州安顺地区的地戏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的傩戏,而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便是整个过程中都组要戴上木制彩绘面具。
地戏面具是一件极具民族民间美术特色的艺术品,而其色彩则是显现其艺术特色最直观的因素。
色彩可以相对独立地产生视觉心理效应,这种色彩性质不需要依赖联想。
安顺地戏面具的色彩感从总体上显得格外鲜艳、贵气,且在用色上非常讲究的,根据书中人物用色,体现出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显现出独特的民间美术魅力。
关键词:安顺、地戏、面具、色彩贵州安顺地戏是在滇、黔地区延续了600 多年的屯堡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傩戏。
地戏带有浓厚的图腾崇拜和宗教意味,民间习惯上称之为“跳神”或“跳神戏”。
在2006年,安顺地区的地戏与木偶、皮影等第一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顺地戏,有一个非常重要特点,就是戴着彩绘木雕的面具演出。
地戏面具,老百姓又称之为“脸子”或“脸壳”。
地戏面具在地戏里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是被作为神�看待的。
地戏面具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从仪式开始的“请神”到戏中的伴戴面具,到最后的“清场送神”把面具放回箱中,都伴随有地戏面具的表演。
由此可见,面具在整个地戏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地戏面具的制作是一个极具艺术特色且十分讲究的过程。
首先,面具的制作过程中自有一套宗教仪式。
当制作艺人开始造型之前,需要先用禽血来祭奠制作所需要的木料和工具,同时嘴里会念一些祝祷的话语。
且当面具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庄严的“开光”仪式,以赋予面具神性。
制作“脸子”的材料通常都是丁香木或者杨木,整个过程的完成基本需要四个步骤:第一步,先出毛坯,且出大致脸型;第二步,出头盔;第三步,统一整体,精雕细琢;最后一步,上彩。
其中“脸子”的上色是最具表现力的一部分,色彩的表现在“脸子“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面具》教案
![美术《面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68069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c.png)
美术《面具》教案美术《面具》教案篇一: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面具教案校本时间研修成果教学课题:《面具》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种族的信仰、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最早体现在原始乐舞、武术、图腾崇拜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地域种族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风格迥异争奇斗艳。
面具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学生就带着猪八戒、孙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非洲的原始面具艺术和我国少数民族的面具艺术。
分析多种风格的面具,感受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从制作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四、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五、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六、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CAI课件,面具实物学具准备:有色纸袋,废旧物品(毛线,纽扣,鸡毛,布头,金属片??)剪刀,胶水,双面胶。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听音乐入室。
二、导入:欣赏原始森林的音乐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段很优美的原始森林的音乐,请大家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从音乐中联想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师:原始人要穿什么服饰,头上要戴着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原始部落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情感得到诱发。
三、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做——“面具”四、讲授新课1、欣赏非洲面具:师:你看过远古人类的面具吗?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看了这些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从哪里看出来吓人,恐怖?有谁知道原始人为什么要戴这么恐怖的面具吗?小结:原来,在古代的原始部落里,人们对一些疾病或自然现象不能做科学的解释,他们以为是妖魔鬼怪在作恶,于是他们就戴上这些他们认为能给人们带来神奇力量的面具,手舞足蹈,来驱妖降魔。
P4G_Persona人格面具汇总资料
![P4G_Persona人格面具汇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1ee9350912a21614792980.png)
命运
死神Biblioteka 节制恶魔塔星星
月亮
太阳
审判
永劫
小丑
20 27 34 41 48 57 68 77 84 10 20 31 40 47 53 61 68 77 86 59 67 72 76 83 90 93 18 24 31 37 44 51 58 65 74 20 27 34 40 47 55 62 68 77 91
PS:物理吸收 这个技能是在伊邪那美迷宫的战斗奖励中10级宝剑技能碰到的,自带物理吸收的P只有一个
PS2:假如某P需要80级才能抽出A技能 而另外一个P也有A技能但是不能抽 用这个P合出了某P并继承了A技
可遗传,特有技能
习得技能(LV) 拉坤达(3)/塔尔卡加(5) 斯坤达(9)/姆多(10)/亡者喟(11) 枪口射击(14)/魔封成功率UP(15)/物理耐性(17)/单次射击(18) 横冲直撞(23)/混乱成功率UP(24)/污秽吐息(25)/光明生还(26) 毒雾(33)/毒成功率UP(34)/敏捷诀窍(35)/光明生还(36) 专心致志(40)/玛哈斯坤达(41)/高级火焰强化(42)/亚基达因(43)/姆多翁(44) 真·物理识破(48)/米吉多拉(50)/高级火焰强化(51)/物理耐性(52) 建言(58)/中级成长(59)/物理无效(62) 高级冰冻强化(66)/超反击(67)/玛哈布芙达因(68)/火焰无效(69)/死者国度(70) 吉欧(3)/梅帕特拉(4)/特拉芙里(8) 冰冻识破(10)/昏厥耐性(11)/教练(12) 冰冻强化(18)/布芙拉(19)/火焰识破(20)/专心致志(25) 消除火焰防御(26)/玛卡加玛(27)/冰冻识破(29)/火焰强化(30) 玛哈拉库卡加(34)/玛哈拉基翁(36)/防御诀窍(37)/冰冻耐性(38) 冰冻识破(41)/玛哈斯坤达(42)/亚基达因(43)/专心致志(44) 亚基拉因(49)/冰冻识破(50)/芥末炸弹(51)/物理反射(55) 物理耐性(65)/火焰强化(66)/物理无效(67)/变异之舞(68) 玛哈拉基达因(71)/诸神黄昏(74)/高级火焰强化(75)/冰冻无效(76) 玛哈拉基达因(81)/真·冰冻识破(82)/异常成功率UP(83)/高级火焰强化 警戒(13)/梅迪亚(14)/激昂防御(16) 中气功(19)/激昂耐性(20)/迪卡加(21)/疾风无效(23) 吉欧加(24)/小气功(25)/火焰识破(26)/特拉芙里(27) 心念切断(31)/混乱成功率UP(32)/梅迪拉玛(33)/真·火焰识破(35) 梅迪拉玛(39)/玛哈拉库卡加(40)/电击识破(41)/诸神庇佑(43) 萨玛利卡姆(50)/迪亚拉翰(52)/暗耐性(53)/诸神庇佑(54) 梅迪亚拉翰(61)/箭浴(62)/萨玛利卡姆(64) 魔封成功率UP(71)/迪卡加(72)/大治愈促进(73)/玛哈吉欧达因(76)/电击反射(77) 甘露(81)/玛哈加尔达因(82)/高级冰冻强化(83)/高级疾风强化(84)/专心致志(85) 迪坤达(10)/梅迪亚(11)/特拉芙里(14) 电光火石(20)/冰冻强化(21)/布芙拉(22)/攻击诀窍(23) 红壁(27)/加尔拉(29)/中治愈促进(31)/专心致志(32) 疯狂连击(35)/混乱防御(36)/玛哈布芙拉(38)/冰冻强化(39) 能量浴(45)/黑暗生还(47)/灼热波浪(48)/诸神庇佑(50) 布芙达因(54)/高级冰冻强化(56)/冰冻反射(57)/火焰反射(59)/魔术的素养(60) 姆多成功率UP(62)/愚者细语(63)/火焰耐性(64)/异常成功率UP(65) 大治愈促进(72)/真·物理识破(73)/中级成长(74)/自动玛哈拉库卡(75) 胜利气息(80)/冰冻吸收(82)/玛哈布芙达因(83)/救世主之愈(85)/电击无效(88) 玛卡拉玛(13)/梅迪亚(14)/电击强化(15)/玛哈吉欧(16)/疾风识破(17) 拉库卡加(23)/火焰识破(24)/冰冻强化(26)/火焰无效(27)/灵魂冰冻(29) 重反击(36)/蓄力(38)/自动玛哈拉库卡(39)/火焰无效(40) 重反击(43)/玛哈吉欧加(44)/建言(45)/电击强化(46)/疾风无效(47) 梅迪拉玛(47)/中级成长(48)/魔封防御(49)/吉欧达因(51) 污秽空气(53)/魔封成功率UP(54)/姆多翁(55)/箭浴(56) 玛哈拉库卡加(67)/中气功(69)/超反击(71)/玛哈吉欧达因(72) 高级疾风强化(76)/大治愈促进(77)/玛哈吉欧达因(78)/专心致志(80)/万物流转(81) 毒雾(8)/疾风耐性(9)/冰冻识破(10)/毒耐性(11)/电击耐性(12) 玛哈加尔(17)/红壁(18)/玛翰玛(19)/敏捷诀窍(20) 拉库卡加(22)/吉欧加(23)/魔封成功率UP(24)/火焰耐性(25)/激昂防御(26) 迪坤达(31)/特拉芙里(32)/利卡姆(33)/玛哈吉欧姆(34) 金刚发破(38)/建言(39)/冰冻识破(40)/疯狂连击(41) 利剑乱舞(47)/衰弱耐性(48)/重反击(50)吉欧达因(51) 烈风波(53)/玛哈拉基达因(54)/中治愈促进(55)/高级火焰强化(57)/敏捷诀窍(58)
防毒面具使用方法
![防毒面具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121e4d3169a4517723a3b6.png)
行业资料:________ 防毒面具使用方法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防毒面具使用方法防毒面具按防护原理,可分为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绝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和滤毒罐(或过滤元件)组成;隔绝式防毒面具,由面具本身提供氧气,分贮气式、贮氧式和化学生氧式3种。
为了防止对面部皮肤过敏,高级的防毒面具的材质已由普通橡胶,改为采用优质硅胶制作的全面罩主体,抗老化,防过敏,耐用,易清洗。
各种防毒面具的材质和结构不同,但都可以参照同样的使用方法,以下为硅胶大视野防毒面具使用及维护方法。
防毒面具使用前检查:1、使用前需检查面具是否有裂痕、破口,确保面具与脸部贴合密封性;2、检查呼气阀片有无变形,破裂及裂缝;3、检查头带是否有弹性;4、检查滤毒盒座密封圈是否完好;5、检查滤毒盒是否在使用期内防毒面具佩戴说明:1、将面具盖住口鼻,然后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顶;2、用双手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然后扣住;3、风干的面具请仔细检查连接部位及呼气阀、吸气阀的密合性,并将面具放于洁净的地方以便下次使用;4、清洗时请不要用有机溶液清洗剂进行清洗,否则会降低使用效果。
防毒面具佩戴密合性测试:第 2 页共 6 页测试方法一:将手掌盖住呼气阀并缓缓呼气,如面部感到有一定压力,但没感到有空气从面部和面罩之间泄露,表示佩戴密合性良好;若面部与面罩之间有泄露,则需重新调节头带与面罩排除漏气现象。
测试方法二:用手掌盖住滤毒盒座的连接口,缓缓吸气,若感到呼吸有困难,则表示佩戴面具密闭性良好。
若感觉能吸入空气,则需重新调整面具位置及调节头带松紧度,消除漏气现象。
重做按以上方法一,方法二做密合性测试,直至密合性能良好。
滤毒盒更换及装配方法:1、按照滤毒盒的有效防毒时间更换或感觉有异味更换;2、将滤毒盒的密封层去掉,并将滤盒镙口对准滤盒座,正时针方向拧紧,压扣滤线盒对准盒座压紧。
防毒面具简介及使用资料
![防毒面具简介及使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a8a4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a.png)
在弃掉时将进气口弄残防止下次使用。 6.防毒面具必须在氧气不低于12%的空气中使用,否则不毒死也会缺氧死亡。 7.如果气体本身带毒,而不是气体里边含有颗粒带毒,普通防毒面具是无效的。 8、碳罐使用后需及时到有关部门进行检测,超过原重量15g应立即更换,为使用
二、防毒面具的构件
面罩
使人面部与外界染毒空气隔 绝,由罩体、通话器(活门 盒)、眼窗、导气管(轻便型 无)、头带(头盔)等组成。
二、防毒面具的构件 环纹导管
二、防毒面具的构件
滤毒罐
滤毒罐(过滤元件):它能把染毒空 气中的毒剂过滤掉,并以滤净的 空气供人呼吸。各种不同类型防 毒面具滤毒罐(过滤元件)内的滤毒 材料,尽管它们的质量、利用形 式和装填方式不同,但都是由蒸 气吸着材料(现代面具多用防毒炭) 和气溶胶过滤材料(即滤烟材料)两 部分组成。一般以防毒炭装填层 和滤烟层装于滤毒罐内。注:滤 毒罐每月称重一次滤毒罐超过原 重量15g,需进行更换换。并做好 称重记录。
七、技术要求
⑤. 对空气流吸气阻力:< 40.0Pa ⑥. 呼气阀对空气流阻力:<100Pa ⑦. 面罩和过滤件强度符合GB2890-2009中5.1.10的要求; ⑧. 头带的强度符合GB2890-2009中5.1.11的要求。 2). 过滤件 过滤件采用小型过滤件,其整体质量不超过500g,其性能指标如下: ①.过滤件类型:防护SO2、H2S等多种有害气体和酸性气体的综合过滤件。 ②.过滤件级别:1级。 ③.过滤件滤烟性能:P1级。 ④.过滤件的气密性符合GB 2890-2009中5.2.5.1的要求。 ⑤.对空气阻力:≤120Pa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7b5d5bb1eb91a37f0115cca.png)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两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按步骤临摹绘制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对应课标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专题划分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 1 课时)专题二: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 1 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防毒面具生产流程
![防毒面具生产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081006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2.png)
防毒面具生产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防毒面具的生产流程详解防毒面具,作为个人防护设备的重要一环,其生产过程严谨且精密,旨在确保使用者在有毒有害环境下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傩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它是一种横遍全球纵观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为学术界所重视。
我国是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原型和影子,继续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作用。
面具是造型艺术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最早出现于十分遥远的古代。
许多部落和部落的面具常是把雕刻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颇为精彩的作品,尽管奇形怪状,毕竟不是为造型艺术的一项重要的成就。
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称为傩文化。
他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它表明人们已从表面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迈进。
一般指演员的面部塑形化妆,又称“假面”、“脸子”。
英文称“mask”。
人类戴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面具可能产生于狩猎活动,为了便于接近猎物,猎人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物,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神鬼及各种奇禽怪兽,以表示对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在民间的一些戏曲表演活动中,面具至今仍是主要的化妆手段。
比如贵州的地戏等面具,用丰富的表情及色泽讲述藏戏文化。
面具,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
通到了清代,藏戏广泛普及到民间,其剧目、流派更加丰富多彩。
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
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
藏戏面具中的国王、大臣、喇嘛、老妇、老翁的面具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剧情中神灵、鬼怪和动物面具的塑造,尽管带有宗教面具影响的明显痕迹,但大都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都在面具中得了具体的表现。
面具多设色,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
藏戏开始时,最先登场的是戴猎牦牛舞面具为领舞者所戴。
牦牛舞主要流行于拉萨等地,由五人表演,领舞一人,其余四人扮演两头牦牛,与汉族地区的狮子舞相似。
领舞者为牧民打扮,头戴白面具,类似蓝面具戏中的温巴面具,对面具无规范要求,因此现在也有戴蓝面具的。
牦牛舞在大的庆典和节日里表演。
卓舞,在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流传。
卓舞有山南和日喀则两种风格,山南鼓舞两人领舞,一先一后,领舞者戴白色平板面具,舞鼓人头戴长辫,舞到高潮时两手击鼓,身体左右上下翻转,长辫随之扫地旋转,气势壮观。
山南卓舞的鼓较小,系在腰间,所以舞时动作幅度大。
日喀则卓舞的鼓较大,鼓身又有长把,舞时鼓把插入背部腰带间。
一人领舞,领舞者戴蓝面具,手握长柄吉祥箭,舞于园场中心。
卓舞也多在大的庆典和吉日表演。
折嘎,最初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乞讨时的说唱表演,如今它已被作为一种民间表演艺术保存下来。
在藏历新年的街巷里,在夏日的林卡游园的人潮中,或是在新婚的庆典里都有折嘎艺人的出现。
折嘎艺人向人们祝福,人们向他赠送食物等。
折嘎艺人走到那里,无疑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欢乐的气氛。
折嘎面具一向只是搭在说唱人的肩,偶尔戴在脸上,因此它只是配合表演的一种道具。
折嘎面具一般质地粗糙,制作随意,但它是用最美的象征符号伴随表演者动听的祝福博得施主欢心,求得施舍。
今天,折嘎已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曲艺形式,在西藏的文艺舞台上大放异彩。
“吉达吉姆”是流传在后藏地区的一种抗灾歌舞,其内容、表演形式、面具道具都渗透着原始文化的痕迹。
后藏以农为主,常遇雹灾,人们期盼降服灾害,夺取丰收。
于是吉达吉姆应运而生。
民间有专门降服冰雹的喇嘛,他们到外地以歌舞乞讨求食,并降魔消灾。
吉达吉姆舞蹈为圆圈状,中心为打鼓人和放置供品。
歌舞内容以表现人们耕作、纺织、生育等人与土地相依为命的生产生活的场面。
最后舞蹈者举刀拉弓,将放置在场地旁的干羊腿砍断,表示将冰雹魔鬼制死。
在演出过程中,观众不断送糌粑、青稞酒等物品。
吉达吉姆一般由九个人表演,人物关系以家庭辈分的大小排列,扮演父亲的四兄弟、母亲和四个阿扎尔(印度僧人),父母亲面具与传统藏戏面具相似,阿扎尔面具用山羊皮制作,千周向外,分别以白、黄、蓝、黑四种毛色代替。
吉达吉姆只能在受灾期间演出。
面具,一种让人看不到你真面貌的工具,让人看不到你的喜怒哀乐,看不到你的表情。
傩戏中面具古代,傩祭,傩戏的流行面很广,西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嫩江流域都有流行。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傩祭傩戏在嫩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一带则日趋衰亡。
然而偏僻的西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形成的封闭性社会环境和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以及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的渗透,为傩祭和傩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以贵州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包括贵州全省一云南东部一四川南部一重庆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和西南部、广西北部,时至今日仍为傩祭和傩戏流行的地区,而且保存的傩戏最多、品种最全、特色最为显著。
这一地区丰富多彩的傩戏群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即地戏、傩堂戏、变人戏。
在傩祭中,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傩祭之风盛行的商周时期,为了在傩祭中获得强烈的祭祖效果,主持傩祭的方相氏佩戴着“黄金四目”面具。
《周礼夏宫》说:“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来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
”方相氏成了驱鬼逐疫、消灾纳吉的神化形象,那模样神秘可民。
在傩戏表演中,面具则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
最为典型的道具。
演员佩戴而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
伴随傩祭而产生和发展的傩面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除了《周礼》等等诸多历代文献对傩面具作了较为生动和形象的描述外,多年来一些地方已出土和发现了不少属于远古.上占、中占、近古的傩面具实物和面具图像。
发现近代以来的傩面具的实物则更为丰富。
例如四川巫山大溪出土的双面石雕人面、山东滕县岗上村出土的玉雕人面、首肃永昌鸳鸯池出土的石雕人面、辽宁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泥塑女神头像等等就是远古时期很有代表性的傩面具。
河南安阳和浚县、北京房山和平谷、陕西西安和城固等地出上的青铜面具则是商周时期(上古)傩面具的典型代表。
广西西林出土的西汉青铜面具、江苏徐州出土的西汉王质面具、湖南淑浦出土的汉代滑石吞口等等正是中古时期的典型傩面具。
近古和近代以来遗存的傩面具,全国算起来,可谓成千上万,其中一部分是通过考古发掘得到的,更大一部分亘至现在仍在民间流传或为傩戏艺人收藏。
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
在傩文化圈子里的人们的意识中;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如何对待面具;往往要遵守绚定俗成的各种清规戒律。
例如制作面具时要先举行“开光”仪式,取用面具要事先举行“开箱”仪式,存放面具要举行“封箱”仪式。
又如不让女人触摸面具,不让女人佩戴面具,面具的制作、使用、存放都是男人的事情。
男人戴上面具即表示神灵已经附体,不得随意说话和行动……尽管傩面具被赋予了复杂而神秘的种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但它本身却不失为艺术百花园的珍品。
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遵循着它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原则。
其造型,往往因角色的不同而有差异。
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紧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亘、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从戏剧角度讲,面具具有艺术代言体的功能,什么角色一般佩戴什么面具都有讲究。
同时,各种千姿百态的面具造型一经展示,便让人获得无穷的艺术美感。
骡悍之美、凶猛之美、狰狞之美、刚烈之美、英气之美……无不显示其中。
傩面具的各种艺术造型、质料选择、色彩运用、功利目的、民俗意象等等,都因地域、民族、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差异。
也正因为如此,傩面具于是更加表现得千变万化、多姿多彩Bauta“Bauta”是一种“覆盖在整个脸上,下颚轮廓清晰、硬朗,没有嘴巴,Bauta但配有很多装饰物”的面具。
市面上有一种半脸的“Bauta”,只遮盖从额头到鼻子和上脸颊,以此来隐藏身份,但又很容易交谈、用餐和饮水。
这种面具越来越成为狂欢节的主流。
Bauta面具在很多场合都会被用来隐藏身份和社会地位,因为它可以使穿戴人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由,而不必受到社会等级、日常习俗的约束。
面具使用者的意图各种各样,有的甚至是违法犯罪,但大多仅仅是个人意图,比如寻找艳遇。
Moretta“Moretta”是配有黑色天鹅绒的椭圆型面具,通常是妇女在访问修道Moretta院时穿戴,最早由法国人发明,但因为它使女性流露出一种独特的美,所以很快就在威尼斯流行起来。
这种面具在最后通常覆上一片面纱。
Larva“Larva”也称之为volto面具,Larva主要是白色,具有威尼斯的代表性,通常配合与三角帽和斗篷。
“Larva”一词有可能来自拉丁语“面具”或者“鬼魂”。
关于这一点,如果你看到一个威尼斯人穿着一身黑,戴着白色面具和三角帽。
在月色下匆匆而过,就不难想象了。
像“Bauta”一样,“Larva”的构造同样可以使穿戴者不用摘下来就可以自由呼吸和饮水,这样,就保持了穿戴者的身份不可知。
这些面具是油精细漆布制成,因此就显得格外轻巧,穿戴时不会造成疼痛的烦恼,在吃东西,跳舞和卖弄风情时也特别理想。
Jester或者称为“Jolly”,是一种女Jester性面具的变异体,跟中世纪一种特别的小丑脸谱有关联,它起源于意大利,但很快风靡欧洲,影响了西班牙,荷兰,德国,奥地利,英格兰,特别是法国。
最原始是的Jester可能来自某欧洲远古部落。
Colombina“Colombina”在意大利文中意为小鸽子,也常常Colombina是戏剧舞台上的一个角色,有时候,女性角色必需着浓妆,以配合舞台主题。
GattoGatto意大利语里的意思是“猫”。
DamaDamaDama 扮演很多高雅角色。
Dottore Peste现代Dottore Peste狂欢节面具。
Pulcinella17世纪戏剧经典角色。
PulcinellaZanni戏剧角色,也叫Zan或ZaZannine。
Arlecchino是最流行的Zanni,也来源于意大利戏剧。
ArlecchinoBrighella也叫Figaro或者SBrighellacapinBurrattino这是一个未成年人面具,机灵古Burrattino怪。
Capitan Scaramouche一个年轻人面具。
Capitan Scaramouche/s/blog_60595bb901017z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