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及其改变 教案设计(鲁科版)
鲁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内能及其改变》优教教案精选汇总
知道什么是热传递, 分析内能的变化,了 解什么是热量。
“热量不能含,温度不 能传”。
实验时厚玻璃筒内 1.研究对象是什么? 引出一个实验设计的
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 (空气而不是棉花) 问题情境:怎样变“不
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 2.为什么放入棉花? 可见”为“可见”?顺着
观察空气的内能有无增 (转换法显示空气温 这样的思路展开过程
多媒体电脑、CAI 课件、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 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播放嫦娥一号奔月
观察,欣赏,思
利用学生的感官
视频动画
考,交流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迅速进入课题思
考,同时也让学生为
祖国成就而自豪。
请学生上网站查一
引导学生解决生
查:什么是温室效应? 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
见解;
通过对环境温度 的了解,养成爱护环 境的意识,培养学生 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TB 搜:小初高题库
鲁教版初中物理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演示 1:压 缩空气引火 仪实验
加。学生就会感到困 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 怎能看得见? 然后再放入易燃物演
度升高) 3.实验说明了什么? (对物体做功,会使 物体的内能增大)
组织实验教学,由于 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 设计的,设计目的明 确,实验后学生无论
示。
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
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
鲁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内能及其改变)热和能新课件教学用
•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 增加
•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 升高
练一练
11.老师在做“向装有少量水 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 不断的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 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 能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 温度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
第十九章 热和能
内能及其改变
一、内能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 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 量。
“热”是一种能量吗? 它能做功吗?
2.物体的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 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 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 式的能。
动力能和,弹而力分而子具间有具势有能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 势能。
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 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 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 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 的能。
讨论一下北极的冰山、岩浆有内能吗?
因为所有的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物质 的状态有关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 内能( )
2、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 体具有的内能多( )
3、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
九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内能及其改变》 鲁教版
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认识。
通过钻木取火故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分子结构模型(自制)、自制做功演示仪、电子温度计、自制礼花炮、打气筒等。
学生用:空气压缩引火仪、乙醚、棉花、粗铁丝、打火机、砂纸、钻木取火器、暖水袋等。
30℃半杯水 50℃半杯水 50℃一杯水甲乙丙
问题7、乙丙两杯水,你认为那杯水的内能大?为什么?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有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高温
加热热传递
分子动能三(内能转移)低温
物体内部所有内能及其改变摩擦对物体做功分子势能弯折做功
钻木取火(转化)物体对外做功
温度质量状态机械能内能。
内能及其改变-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内能及其改变-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知识目标1.掌握内能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内能和温度的关系;3.理解不同物质内能改变形式的物理过程。
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和性质;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3.不同物质内能改变形式的物理过程。
教学难点不同物质内能改变形式的物理过程。
教学方法1.教学法:示例法、综合法;2.学生的学习方法:观察法、发现法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保温瓶;–正方向发仪、阴极射线管、电压表、木棒等。
课程内容一、内能的概念和性质1.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质分子的能量,包括分子的运动能、位能和分子内部结构的能量等。
2.内能的性质:内能是一种宏观现象,只和宏观状态有关,与微观结构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形态无关。
二、内能和温度的关系1.内能变化的计算式:当物质内能发生变化时,可以计算出内能的变化量ΔU。
ΔU和温度的关系为ΔU = CvΔT,其中Cv为物质的定容热容,ΔT为温度的变化量。
2.举例说明:将一杯升温的水与一杯升温的汽水放在同一室温下,两杯饮料的内能改变大小不同,因为两者的定容热容不同。
水的定容热容为4.18 J/(g·K),汽水的定容热容为3.7 J/(g·K)。
三、不同物质内能改变形式的物理过程1.凝固和熔化:当物质凝固或熔化时,内能发生变化。
若凝固,则融化时的热被放出,内能减小;若熔化,内能增加。
2.气化和液化:气化和液化是两个相反的物理过程,液体转化为气体称为气化,气体转化为液体称为液化。
气化和液化也会造成内能的改变。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时,常伴随着内能的变化,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不同。
实验设计再用热水瓶、温度计和保温瓶进行以下实验:将一个热水瓶内的水温计初始温度记录下来,并在保温瓶中将其保温2小时。
然后再次测量温度,并比较温度变化的大小。
从中可以引出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课堂练习1.内能的概念是什么?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内能的改变?拓展阅读1.张之洞著,物理教程(上、中、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2.侯且梁、陈华等主编,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内能的改变及其规律-鲁科版选修1-2教案
内能的改变及其规律-鲁科版选修1-2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解内能的基础概念,内能变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内能改变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内能的重要性,掌握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2.掌握内能变化的表现形式;3.理解内能改变的规律;4.掌握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内能改变的规律;2.掌握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内能改变的规律;2.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内能的基本概念1.内能的定义和性质;2.内能与物质微观运动的关系;3.内能的单位。
二、内能变化的表现形式1.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2.等容过程;3.等压过程;4.等温过程。
三、内能改变的规律1.内能改变与物质温度的关系;2.内能改变与物质量的关系;3.内能改变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四、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1.内能的测量方法;2.内能的计算方法;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法;教学手段1.讲义和教材;2.实验工具和设备;3.课件和多媒体。
教学时间4课时练习题1.在等容过程中,内能的变化为多少?2.内能和物质微观运动的关系?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总结本课程主要讲解了内能的基础概念,内能变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内能改变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内能的重要性,掌握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内能的认识和理解。
鲁科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下册19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热传递和做功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b.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内能的改变?
c.内能的改变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等因素有何关系?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学生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内能及其改变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内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及其改变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撰写一篇关于内能及其改变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论文内容应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内能及其改变知识的掌握程度,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4.教学资源: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课外资源,如科普书籍、网络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5.教学实施:
(1)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确保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内能概念,让学生感受内能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
(2)运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内能的改变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利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内能改变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 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 鲁教版word版
难点:内能的概念
【教具准备】空气压缩引火仪、自制空气膨胀做功器。
【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
激情导入 【 课件展示】
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暖水瓶瓶盖有时会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导入过程 自学辅导法
(一)内能
1、自学指导:3分钟自学“内能”有关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大屏幕展示 学生自护探究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重点难点】
总结提升 大屏幕展示
基本概念:
(1)内能(2)热传递(3)热量。
基本规律:
(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热传递的规律。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基本方法:类比等效法、实验探究法。
课堂见习完成《同步训练》题目
【作业设计】
A类 必做题 伴你学填空和选择。
B类 选做题 伴你学填空和选择及探究题。
【板书设计】
2)总结热传递的条件、方向、结果、实质和传递什么。
3)温度不变,内能变吗?(可能增加或减少)
4)实验(图11.3-5):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图11.3-7):雾是什么物态变化?是什么方法形成的?
5)热传递和做功是等效的;分别用热量和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它们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或转化;功、能、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内能与五个因素有关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想想议议:你能让一根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吗?谁的办法多?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内能及其改变》评课稿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内能及其改变》评课稿一、课程描述本文档是对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内能及其改变》这一节课进行评课的详细记录和总结。
通过对该课的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旨在为该课程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理解内能与物体的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内能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内能与物体的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 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热情,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总结内能的规律。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计生活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关于内能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
- 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内能的概念、特性和测量方法。
- 实验环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探究内能与状态变化的关系。
- 讨论环节: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内能的规律和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解释和疑问。
- 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实验观察和探究。
初中物理_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递还是做功呢?总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板书)课堂小结梳理知识,课堂小结由各组组长带领组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知识梳理。
梳理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并在全班展示。
学会将整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完善知识的建构课堂检测达标检测,巩固升华见学案独立检测学生交流答案巩固所学知识结束语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将这节课所学的内能这种新的能量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拓展延伸分层次布置作业针对学生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书设计将本节课重点内容清晰的呈现出来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内能及其改变》学情分析关于“热能”,学生生活中有接触,但是概念模糊,主要是学生对微观粒子本身就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对微观粒子无规则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也认识模糊,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
本节以“内能”为主题,从热运动和内能的关系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着手,从微观的角度(微粒运动)和宏观的表现(温度)给学生一个科学的概念,易于接受。
本节的重点在于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中通过实验和事例的分析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的日常经验对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并不难理解,但学生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生活中不太注意,所以教学中仍要重点强调一下。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内能及其改变》效课分析教学效果分析是有针对性、有深度的教学研究。
有效地分析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下面我结合本节课中测评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原则,对每个学习目标分别对应进行了针对性比较强的检测。
19.3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鲁科版九年级下册
此外,我还会反思课堂的节奏是否合适。我需要考虑是否课堂节奏太快,导致学生们难以跟上,或者太慢,导致学生们感到无聊。如果我发现课堂节奏有问题,我需要考虑如何调整它,以确保学生们能够有效地学习和吸收知识。
此外,我还会调整课堂的节奏,以确保学生们能够有效地学习和吸收知识。我会确保课堂节奏既不过快也不过慢,而是适中,以便学生们能够跟上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课堂
课堂评价: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布置作业时,我会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作业来巩固和加深对内能及其改变的理解。在批改作业时,我会认真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出详细的点评和反馈。如果我发现学生们在某些问题上犯错误,我会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答方法。同时,我也会表扬学生们在作业中的优点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并继续努力。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内能及其改变”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能”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内能及其改变”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内能及其改变”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内能及其改变”重点,强调“内能及其改变”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19.3内能及其改变课件-+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物理
13.把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图钉帽热得烫手,这是用 做功 的方法改 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 热传递 的方法 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14.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用 热传递 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炉的 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 做功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 内能.(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16.李明和刘涛两名同学帮物理老师到实验室里准备实验器材,所准备的两个实验装 置如图所示,其中,甲装置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乙装 置中,平底烧瓶内装了少量水,认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演示的实验是:迅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其 内能 增加,温度 升高 ,当筒内空气温度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时,硝化棉燃烧. (2)乙装置演示的实验是:用打气筒往瓶内打几下气后,可看到瓶塞跳起,瓶口同 时会出现白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 减少 ,温度 降低 ,水 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雾.
7. 时事热点2023年5月28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迎来 商业首飞.飞机装有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金属钛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 的作用下金属钛粉末会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在此物态变化过程 中,金属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过程中金属的内 能 增加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8.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C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阳光下路面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 9.小明是一位非常认真的学生,经常整理课堂笔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
《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内能及其改变》是鲁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内能是贯穿本章教与学的一条主线,本章的主要知识都是围绕着内能展开的,所以内能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在学生明确内能有关概念后提出的一个新的问题,所要探究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教材中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用实验说明物理原理,用实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经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整个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和验证物理原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并使知识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比较好。
学生喜欢动手,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法学法】实验探究讨论【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自学指导:1、内能,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鲁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九章 热和能 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公开课_0
16.2内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内能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学习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它是从宏观学习到微观学习的一个转折,它是贯穿本章学习的一条主线,本章知识都是围绕着内能展开的,所以它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的基础,所以内能在热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学好热学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水平:(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3)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水平。
三、重点、难点4、重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5、难点:准确理解“内能”的概念四、课堂结构设计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概念分析,突破难点;探究体验,感受新知;实验演示,突破重点;反思与作业五个环节。
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演示给水加热,水把试管口的活塞顶开的实验)说“学习了内能大家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内能。
”从而导入新课。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实验入手让学生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
2.概念分析,突破难点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姚明打篮球和两名学生拉弹簧拉力器的图片)问学生“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那么分子之间也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有势能吗?”生回答:“有”。
鲁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九章 热和能 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公开课_1
热
传
递
改
变
物
体
的
内
能
做
功
改
变
物
体
的
内
能
四、巩固练习
五、梳理反思
六、课堂检测
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并展示图片: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壶盖会跳起来。
提出问题:
推动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导学学案一:
1.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动能,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分子间存有着相互作用的和。
4.铁水和冰山是否各自具有内能,为什么?
5.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冰、水、水蒸气具有的内能相同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
1.一切物体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2.内能与温度、质量相关,对同一物体来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越大。
提出问题: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你能用哪些办法使一根粗铁丝的温度升高,从而内能增加?请利用桌上器材展开探究。
同样的引导方法,类比高空自由下落的石块和拉伸压缩的弹簧,让学生自己得出分子有势能。
由宏观的动能和势能引出微观的分子动能、分子势能进而得出内能的概念,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是水蒸气的内能把瓶塞推出去的。
学生阅读课本并观察11.3-3炽热的铁水和冰冷的冰山两幅图片,完成学案。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得出答案:
A.秧田中的水被晒热B.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成冰棒
C.磨刀时刀刃发热D.热开水变凉
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并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看图片回想实际情况并思考回答问题。
在内能概念教学环节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理解。
内能及其改变 教案设计(鲁科版)
内能及其改变【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讲授新课1.内能(1)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有动能吗?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2)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对内能的理解:a.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1)内能跟温度的关系(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a.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结论:①热传递(吸热或放热)②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c.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d.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结论: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e.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3.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
(1(2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
4.能的转化关系(1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三)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鲁科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下册19.3内能及其改变说课稿
应对策略:
1.针对内能概念,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在讲解内能改变方式时,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差异;
3.结合生活实例,阐述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1.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合作学习效果;
3.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反思与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充分消化吸收知识点;
4.加强课后跟踪,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内能的改变,使学生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PPT和动画,介绍内能的概念,阐述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其次,讲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3.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掌握能量守恒定律。
(2)区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3)理解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教案2
《内能及其改变》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三、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讲解:一、内能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教学设计1:内能及其改变
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初中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文字表达,而要悉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的现象进行概括进而形成概念;强调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内能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课,初中学生侧重从宏观现象理解内能。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这两大部分,其中重点是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总结改变内能的方法。
通过经历从宏观——微观——宏观的思考过程,建立内能的概念。
教材根据分子动力论或应用内能对外做功的实例,引入内能,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生活现象总结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
2.能准确判断实例中改变内能的方法;3.能判断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情况;4.能判断做功,物体内能改变情况;5.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建立内能概念。
2.通过探究归纳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建立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
【实验器材】压缩空气引火器、乙醚、粗绳、铜管、橡胶瓶塞、打气筒、医用输液瓶和注射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策略】对于内能的概念,这里是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来定义的。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是要求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后面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因此,应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内能、温度及其相互关系。
课标没有要求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解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但对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将宏观现象与物质的微观状况联系起来的意识,提高分析思维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过程】课上练习:1.判断下面各结论是否正确(1)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量,温度
,内
能
;低温物体
联系生活,让所
热量,温度
,内
学物理知识回归
能
。
交 流 生 活 中 生活。
做功实例,相
2、做功改变内能:
互补充,展示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做功的例子吗? 自己。
思考:做功是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 认 真 观 察 演
实验 1: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
示实验,并积
演示实验时厚玻璃筒内放入火柴头,然后 极 分 析 实 验
导入 高温高压的气体能够推动火箭做功,说明 发表观点。 我国有这样的先
气体具有能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
进的科学技术而
形式的能(板书:内能)
自豪。
明确【学习目标】
快速浏览学 让学生明确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案上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有的
2.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目标。
放矢的开展学习。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
决简单的问题。
模块一: 内能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类比,建立概念
将抽象的微观世
(一)认识内能:
观察对比机 界与宏观的机械
观察对比:(课件展示)
械能理解分 能作类比,掌握
比较 1 :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构成 子 动 能 和 分 物理学中类比法
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子势能
认识内能
运动,它们有动能吗?称为分子动能。
1. 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
增加的是
反馈练习,检测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本模块学生的学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习成果
C.用打气筒打气时,打气筒发热
独立完成反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馈练习二
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是通过热传
递还是做功呢?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0oC 的物体的内能为 0 ( )
②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
③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
④0℃的冰全部熔化成 0℃的水,温度
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
⑤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小 ( )
深化提高,应用概念
由物理走向生活,
模块二 :改变内能的方法
分组做实验 感知生活中的物
合作探究:
后互相交流、 理。学生学习的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呢?你有哪些方法 讨论、归纳、 积极性高涨,把
温暖冰凉的铁丝呢?
交流,相互补 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件展示学生的方法)
充
推到一个兴奋点
通过以上实验,改变内能的方式可以归纳
上,使得学习成
为哪两类
为一种享受快乐
交流展示:
的过程
《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
课 题 内能及其改变 课时 1 单位
1.通过机械能认识内能,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并能简单描述内
能和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2.经历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能用来解决
简单的问题。
环节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分析类比,建立概念——深化提高,应用概
设计 念——梳理知识,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巩固升华
教法 教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的观察与实验法、讨论法教学
教师用具:压缩空气演示仪、火柴. 课前准备
学生用具:细铁丝、酒精灯、火柴、打火机、砂纸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
利用视频来激发
观看视频:火箭升空
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 思考:推动火箭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 观察,思考, 同时也让学生为
迅速向下压活塞,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 现 象 产 生 的
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 原因
了什么
用火柴头代替教
分 组 完 成 实 材中使用消化棉,
实验 2:用打气筒向瓶内充气
Hale Waihona Puke 验实验现象更明显。
学生分组实验,用打气筒向瓶内充气(注
意塞子不能对着同学)
在老师问
提出问题:
题的引导下
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课
比较 2:拿在空中的粉笔盒由于地球的
吸引具有势能,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发
内 生形变,具有势能;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
之间也存在引力或斥力,它们之间有势能
探 吗?称为分子势能。
小结:(板书:定义)
究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能与
分子
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
。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
讨论交流:(课件展示)
认真思考总
2.出现水雾是什么物态变化?
结如何通过
通过提问搭
3.瓶塞跳起说明了什么?
做功减少物 桥降低根据实验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体的内能 得出结论的难度。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通过观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
察,描述观察结
度
,
能转化为
果解释相关现象
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温
的能力。
度
,
能转化为
能。
反馈练习二: [学案]
数就越 ,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就越 所以物体内能也就
越
。
5、内能和物质状态的关系:
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
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
就 ,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 独 立 完 成 反
以内能也_____同。
馈练习
通过反馈练习检
(板书: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
查模块一的掌握
态...)
情况
反馈练习一: [学案]
内能是否相同?为什么?
5、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冰,水,水
蒸气的内能相同吗?
小结:
1、机械能
为零 内能
为零(“可以”或“不可以”)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能
3、内能和物体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 ,
分子动能就越 ,物体内能也就
越
。
4、内能和质量的关系: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
1.在观察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练习一”,检测目标 1 的达成。
评价设计 2.通过趣味活动和体验活动,以及“反馈练习二”,检测目标 2 的达
成,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3.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提升”活动,检测本节课的综合掌握情况。
学法 学法: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延伸学习
1、热传递改变内能:
分析:将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
收
,温度
,内能
.这
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叫
。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做功的例子 交流生活中
吗?
热传递实例
强调几点:
①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②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③在热传递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你能还举出生活中哪些热传递的例子吗?
【归纳总结】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小组讨论 5
1、比较静止在地面上的火箭和在空中 个 问 题 加 深
飞行的火箭所具有的机械能和内能?
对内能定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
2、冰山和铁水有内能吗?为什么? 的理解,并交 能力和小组合作
3、等量热水和冷水,哪种情况下内能 流 分 析 影 响 能力
比较大?为什么?
内能的因素
4、一杯 20℃的水和一桶 20℃的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