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戏为六绝句》
【励志诗句】戏为六绝句其二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杜甫古诗
【励志诗句】戏为六绝句?其二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杜甫古诗戏为六绝句?其二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注释戏为:戏作。
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
六绝句:六首绝句。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
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
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哂:讥笑。
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分析作者:佚名《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
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
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相关内容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戏为六绝句·其一唐代: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译文及注释译文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有了高超雄健的笔力,做文章时文思如潮、挥洒自如。
当时( 唐朝)的人讥笑庾信传下来的文章,以至于庾信都“害怕”他们了(主要是反话,讥讽讥笑他文章的人)。
注释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文章:泛言文学。
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
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嗤点:讥笑、指责。
前贤:指庾信。
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
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
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
赏析戏为六绝句 杜甫
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从性格的角度而言,大多数人可能最喜欢李白,其次才是杜甫。
但其实杜甫除了诗律精细,除了诗风沉郁顿挫之外,他也其实是有几分豪侠、豪爽气的,像这一组“论诗六绝句”其实就可以看出老杜的这种豪爽之气。
这组诗最有名的当然是第二首,直接评价“王杨卢骆”,评价“初唐四杰”,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这是说“初唐四杰”像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大多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屈居下僚,尤其是他们的诗风、文风,他们诗文创作不拘俗套、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之风,但这样一来就和隋末、唐初“齐梁文风”的文坛主流相违背,尤其是在诗文的创作技巧上,就显得有点粗糙,甚至没那么精细。
所以当时自诩为文坛主流的那批人,他们可能是身居高位,又可能以诗坛领袖自居,他们讲求词语华章、讲究属对精细,讲究形式要华美、典故要堆砌。
总之,诗文创作要有技巧,而技巧本身则以他们的标准为是。
仿佛握着技巧的尚方宝剑,就可以讥讽、鄙视、嘲笑那些青春的清新力量,所以一句“轻薄为文哂未休”,其实说的就是那些文坛上泥古不化、手握齐梁颓靡余风、自以为握住了创作技巧的所谓文坛主流的那些人。
他们对四杰的嘲笑,笑他们词语不够华美,文风不够绮丽,最重要的是体现不出所谓的技巧与规范来,他们以为这种创作是轻薄的,所以他们哂之,他们嘲笑四杰的轻薄为文,老杜一句“轻薄为文哂未休”,刻画尽了文坛上、诗坛上这帮自留地文人、自留地诗人的可怜、可笑的嘴脸,站在历史规律的制高点上俯瞰沧海横流的老杜,在刻画了遗老遗少的自留地文人、诗人们的丑恶嘴脸之后,径直发出振聋发聩的批判与呐喊——“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你们这般可笑的、泥古不化的自留地诗人啊,你们自以为掌握着文坛与诗坛的圭臬(圭臬是指土圭和水臬。
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量土地的仪器。
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标尺、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做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名师讲题】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戴复古《论诗十绝句(其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戏为六绝句(其六)①杜甫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②复先谁。
别裁⑧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论诗十绝句(其四)戴复古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当时人们对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评。
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予以回应。
②祖述:效法;仿效。
③别裁:区别淘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和戴诗题目相近,题材相同,以绝句形式从不同角度表达各自诗歌创作理念。
B.杜诗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戴诗首句强调创作要精心构思追求变化。
C.杜诗表示借鉴不分先后,与《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诗对此无涉及。
D.杜甫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风流儒雅,戴诗认为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16、化用前人诗句是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如戴诗第二句“笔端有力任从横”化用了杜甫的“凌云健笔意纵横”。
请结合两首诗主题,谈谈你对诗歌创作化用现象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1)D(2)①化用现象,应该像杜诗所说要多方面向前人学习,既有所选择批评,又充分尊重、博采众长;②又要如戴诗所说贵在创新,强调独创,不应该因循守旧。
《戏为六绝句》(其六)译文: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
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名师讲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错。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是在强调写诗作文或艺术创作应自出机杼,表现个性和风格,旨在论述作诗必须重视创造性。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原文及译文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原文及译文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有“一剑光寒十四州”的美名。
他的古堡据《杜甫诗集》记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其中的《六绝句》更是出类拔萃,深受范醒人士的广泛赞誉。
六绝句原文如下:
碧玉妆素颜,
倚立风中放。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青春口号。
烟笼寒水月疏窗,
梧桐更兼灯花明。
把酒问青天,
何日复归来?
译文如下:
碧玉妆紙素,
俯趴站立于空中。
金色风和玉露相遇,
就比得上年轻时美好的口号。
烟笼和月光投射至窗外,
梧桐树更连同灯火一起明亮。
在酒醉时向青天发问,
什么时候再返回?
杜甫六绝句以其清新淡雅、流畅洪亮的笔触将深情对家国之恋、乡愁之深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显现出他对于青春的珍爱与景仰。
诗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青春口号一句,将杜甫之倦游行色的独特情感波动表现得犹如晴天霹雳,宛如勾起了千年的古风。
把酒问青天,何日复归来?这是杜甫最响亮的语言,将这充满着思乡之情的情绪,唤醒出当时人们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与期盼。
杜甫六绝之句被称为古诗中的佳作,其散发出的清新之气总是让人着迷。
六绝句是杜甫立足北方,表达自身怀乡情怀的一朵高贵的自然红花,是杜甫精神的一种外在的体现。
古代诗歌《戏为六绝句》阅读练习及答案(玉溪2023届高三上8月)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戏为六绝句其一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戏为六绝句其五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注作后尘。
【注】齐梁:指南朝齐、梁时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但内容不充实甚至没有内容的文风。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诗人评价庾信的文章到其创作后期健笔凌云,纵横开阖,更加苍劲浑成。
“前贤畏后生”用反语讽刺了当时那些“后生”嗤点庾信作品的行为。
诗人认为不应该追攀屈原、宋玉,否则就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
诗人就事入诗,虽言“戏为”,但在轻松笔调中寓严正笔意,情味盎然。
14.答案:C【解析】:C.“诗人认为不应该追攀屈原、宋玉,否则就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错,意思理解反了。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的意思是: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所以,诗人恰恰认为要追攀屈原、宋玉的精神品格和才情,否则才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
故答案为:C。
15.杜甫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6分)15.答案:①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作家作品,如看庾信的文章,要看到他老年时的风格更加苍劲浑成;②不要自以为是,随便去嗤笑、点评别人的作品,不能效仿其一中的“今人”;③兼收并蓄,爱古而不薄今,崇尚古调,也要兼取新声;④相较于作品的形式,内容充实更重要。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①其一前两句意为: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据此得到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作家作品,如看庾信的文章,要看到他老年时的风格更加苍劲浑成。
②其一后两句意为: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赏析
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代: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注释
戏为:戏作。
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
六绝句:六首绝句。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
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
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哂:讥笑。
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分析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
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
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诗是《戏为
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
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戏为六绝句其六
戏为六绝句·其六--杜甫(唐)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一联委宛多刺,含意博赡;它既嘲讽了目无前贤的自大自负的后生,又阐述了继承前人遗产的必要性。
组诗的第一首云:“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前贤”即指前代的贤人。
在这里,杜甫向那些“轻薄为文哂未休”的“尔曹”、“后生”发出了委宛而又直接的劝告:我们赶不上那些前辈,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
既然这一点已经确定无疑,那么,那些“后生”对前辈哂笑就显得非常轻佻、非常盲目,也非常可笑。
“递”,接替的意思;“祖述”,指继承前人而有所述作。
“递相祖述复先谁”是说继承他们的遗产,无用说什么先谁后谁。
在这里,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揭示了文学创作必须继承先人而又有所发展的规律。
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作家都不能白手起家,而必须充分尊重前贤、祖述前贤,这样才能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此句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将文学创作中的这一规律突现了出来,颇有哲理意义。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一联进而阐述了继承前人遗产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必须博采众长,广泛学习。
“转益多师是汝师”是说后生们必须向前人学习,不能局限于一家,而必须广采博取,使自己眼界开阔,以求大成。
这是与组诗第五首中主张“不薄今人爱古人”,对今人、古人的成就都应该尊重学习的意蕴是相通的。
其次,必须批判地继承,而不能盲目地兼收并蓄。
文学创作是一个继承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自然也就必须以选择和批判为前提。
为此,他提醒人们在学习时必须有区别、有裁取。
杜甫《戏为六绝句》原文及赏析
戏为六绝句[唐] 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分类标签: 哲理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
……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
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
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
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
……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
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
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能表现于其他诗体的,他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
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之作;也缺乏被诸管弦的唱叹之音。
它所独开的胜境,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读之情味盎然,有如围炉闲话,剪烛论心;无论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骂,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
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
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见出完整的艺术见解。
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
《六绝句》作于上元二年(761),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
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
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代: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标签
励志、文学、观点
译文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注释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
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
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哂:讥笑。
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赏析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
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
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关于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戏为六绝句其二翻译
戏为六绝句其二翻译《戏为六绝句之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出自《杜少陵集详注》。
表达了诗人反对好古非今的态度。
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注释1、戏为:戏作。
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
六绝句:六首绝句。
2、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
3、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
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4、哂:讥笑。
5、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赏析《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
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
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生平年少优游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文学批评
杜甫戏为六绝句文学批评
《杜甫戏为六绝句》是杜甫的一首绝句,文学批评家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
首先,有些文学批评家认为,这首诗把杜甫的悲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把自己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其次,有些文学批评家认为,这首诗把杜甫的悲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但也有些夸张的成分,令人觉得有些夸张。
最后,有些文学批评家认为,这首诗把杜甫的悲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但也有些抽象的成分,令人觉得有些抽象。
总之,《杜甫戏为六绝句》是一首优秀的诗歌,它把杜甫的悲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也有些夸张和抽象的成分,令人觉得有些夸张和抽象。
它是一首值得珍藏的诗歌。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译文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译文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戏为六绝句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译文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
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
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能超出他们?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
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
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戏为六绝句未及前贤更勿疑翻译及赏析
戏为六绝句未及前贤更勿疑翻译及赏析《戏为六绝句·未及前贤更勿疑》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前言】《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注释】⒄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⒅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⒆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
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⒇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
汝师:你的老师。
【翻译】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
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赏析】《六绝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说法不一。
这里的“前贤”,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
“递相祖述”,意思是因袭成风。
“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
“伪体”之所以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
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
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
诗人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
庾信的“健笔凌云”,四杰的“江河万古”,就在于此。
反过来,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堆砌词藻,步齐、梁时期的后尘,固然是伪体;而一味模仿汉、魏时期古人的作品,也是伪体。
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
浅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浅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整理】1 《戏为六绝句》的内容和主旨《戏为六绝句》第一首告诉我们,想要对一个人有正确的评价,就应当对这个人进行全面评估,不能只看一个侧面,忽略这个人其他的方面,正所谓“知人论世”。
第二首告诉我们,想要对一个人进行评价,一定要与当时的情况相结合,来分析这个人的作品是否受到时代的影响。
第三首告诉人们要想对一个人的成就进行评价,就要和这个人的经历进行结合,其成就的高低大小,都应全部了解,不能以偏概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充分的评价,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在后三首诗中,杜甫在面对世人对初唐四杰的非议之时,能看出他并未受世人言论的影响,对初唐四杰的写作风格一一进行分析,解读四杰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同时以欣赏的角度对四杰的非议言论进行一番“戏”论,提出后人在创作时应不摒弃自身的写作风格,在前人的作品中选择可取之处,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题目中以“戏”字为首,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杜甫的“幽默”言论,似乎是有感而发地随口之谈。
这个“戏”字使作者看起来并不在意所谈之言论的正确与否,不在乎后人的是非对错的评判,是以一个诗人自己的角度去对诗坛的状态进行评论,抒发“一家之言”。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所“戏”论的人物“庾信”“初唐四杰”,在历史上“今人”的眼中,都具有很大争议。
用“戏”字能减少与“今人”之间的不愉快,让原本激烈的“学术争论”的紧张感缓和不少。
杜甫在诗中做到了“对事不对人”,他将自己的真心话以“戏说”的方式呈现,故意以“轻薄”对“戏说”,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异常巧妙。
同时这样的“戏说”,发人深思,是戏是实,增添了一份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诗论诗”的形式确是由杜甫首创。
杜甫以“戏”字为题首,也是对“以诗论诗”这种形式的一种试探。
2 《戏为六绝句》解析(前三首)2.1 “戏”论庾信这《戏为六绝句》的第一首,对庾信进行了一番“戏”论。
南北朝时期的诗文因为其浮艳绮迷,多为后市诟病,如“宫体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了六首七言绝句,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注释:未及前贤更勿疑: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
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
汝师:你的老师。
译文: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是不用分先后的。
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只有不拘一时一家地多方面学习各家的长处,才算真正找到了你的老师。
赏析:杜甫主张认真学习前人的优秀文学传统,同时代人也应互相取长补短。
他信奉传统的.诗教观念,认为《诗经》之风诗和雅诗是典范,应该好好学习。
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这一首,前人说法不一。
这里的“前贤”,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
“递相祖述”,意谓因袭成风。
“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
“伪体”之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
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
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
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
庾信之“健笔凌云”,四杰之“江河万古”,乃在于此。
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堆砌词藻,步齐、梁之后尘,固然是伪体;而高谈汉、魏的优孟衣冠,又何尝不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学批评形式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学
批评形式
《戏为六绝句》的形式为六首绝句,每首四句,以七言绝句为主。
每
首绝句都以“举目”开头,接着是对不同戏曲表演的描写和批评。
杜甫用
精炼而有力的语言,将对戏曲表演的细节描写与对社会现象的抨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
这种形式的开创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它不仅对作品本身进行
了评价,还通过对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的批评,使文学批评具备了更深
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一形式强调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使文学批评
成为了一种既关注作品本身又关注社会背景的综合性评价方式。
《戏为六绝句》的出现使文学批评得到了新的启发和拓展,为后世的
文学批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表达形式。
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杜甫《戏为六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全词翻译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全词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前言】《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注释】⒁薄:小看,看不起,轻视。
⒂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⒃窃攀:内心里追攀。
屈宋:屈原和宋玉。
方驾:并车而行。
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
”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
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翻译】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
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赏析】“不薄今人爱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作家。
杜甫之所以“爱古”而不“薄今”,是从“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发的。
“为邻”,即引为同调之意。
在杜甫看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词丽句”不可废而不讲。
更何况庾信、四杰除了“清词丽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张兼收并蓄:力崇古调,兼取新声,古、今体诗并行不废。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但是,仅仅学习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一类的“清词丽句”,虽也能赏心悦目,但风格毕竟柔媚而浅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须以恢宏的气度,充分发挥才力,才能在严整的体格之中,表现出气韵飞动的巧妙;不为篇幅所困,不被声律所限,在法度之中保持从容,在规矩之外保持神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为六绝句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
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
……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
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
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
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
……
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
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
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能表现于其他诗体的,他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
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之作;也缺乏被诸管弦的唱叹之音。
它所独开的胜境,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读之情味盎然,有如围炉闲话,剪烛论心;无论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骂,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
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
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见出完整的艺术见解。
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
《六绝句》作于上元二年(761),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
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
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
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嗤笑指点庾信,适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
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
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藻绘余习。
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时人讥哂“四杰”之辞。
史炳《杜诗琐
证》解此诗云:“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
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
”
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时人哂笑四杰的话(诗中卢王,即概指四杰)。
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
意谓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这三首诗的用意很明显:第一首说,观人必观其全,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第二首说,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
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
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给以评价,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学习。
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但这三首诗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魏、晋六朝是我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
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
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
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完成了廓清摧陷之功。
“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
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最有代表性的近代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
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
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
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
杜甫抓住了这一焦点,在《六绝句》的后三首里正面说了自己的看法。
“不薄今人爱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
杜甫之所以爱古而不薄今,是从“清
词丽句必为邻”出发的。
“为邻”,即引为同调之意。
在杜甫看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词丽句”不可废而不讲。
更何况庾信、四杰除了“清词丽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张兼收并蓄:力崇古调,兼取新声,古、今体诗并行不废。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但是,仅仅学习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一类的“清词丽句”,虽也能赏心悦目,但风格毕竟柔媚而浅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须恢宏气度,纵其才力之所至,才能掣鲸鱼于碧海;于严整体格之中,见气韵飞动之妙;不为篇幅所窘,不被声律所限,从容于法度之中,而神明于规矩之外。
要想达到这种艺术境界,杜甫认为只有“窃攀屈宋”。
因为《楚辞》的精采绝艳,是千古诗人的不祧之祖。
由六朝而上追屈、宋,才能如刘勰所说:“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文心雕龙·辨骚》),不至于沿流失源,堕入齐、梁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说法不一。
这里的“前贤”,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
“递相祖述”,意谓因袭成风。
“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
“伪体”之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
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
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
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
庾信之“健笔凌云”,四杰之“江河万古”,乃在于此。
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堆砌词藻,步齐、梁之后尘,固然是伪体;而高谈汉、魏的优孟衣冠,又何尝不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
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转益多师是汝师”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
这话有好几层意思:无所不师,故能兼取众长;无定师,不囿于一家,虽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自己的创造性。
此其一。
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
此其二。
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所扬弃。
此其三。
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而自铸
伟辞,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六绝句》虽主要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
诗人即事见义,如地涌泉,寓严正笔意于轻松幽默之中,娓娓而谈,庄谐杂出。
李重华说杜甫七绝“别开异径”,正在于此。
明乎此,这诗之所以标为《戏为六绝句》,也就不烦辞费了。
(马茂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