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诺基亚与微软

合集下载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分析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分析

N+M made an alliance —Industry Magnates appreciate each other
Microsoft's software Nokia's hardwa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Microsoft’s developer base Nokia's channel
Question
"A leader in the market often can only meet the needs of existing customers, while ignoring the generation of new markets ". What have Nokia missed?
software system developers
UE (User Experience)
Combine smart era with internet era
hardware
software
Internet service
Integrated terminal
News
Microsoft will acquire Nokia's devices and services unit by $7.2 billion and license the company's mapping services. As part of the deal, Stephen Elop will step down as Nokia chief executive to become the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the devices and services division. Meanwhile, the leaders of these two companies hope that through this acquisition combine the window phone system of Microsoft with the brand influence of Nokia gives Microsoft a new shot at becoming the clear number three player in the mobile device operating systems war. The deal, which is expected to close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4, is still subject to shareholder and regulatory approval. When the deal closes, approximately 32,000 Nokia employees will transfer to Microsoft, including 4,700 in Finland and 18,300 involved in manufacturing.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商务谈判是商业交往中重要的环节,而成功的商务谈判案例可以为人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商务谈判案例。

1.诺基亚与微软的战略合作在2024年,诺基亚与微软宣布了一项重大的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合作开发Windows Phone平台的智能手机。

在此之前,诺基亚一直沉浸在与苹果和安卓等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中,处境非常困难。

通过与微软的战略合作,诺基亚成功地搭上了Windows Phone的浪潮,大幅提升了其智能手机的竞争力。

这是一次成功的商务谈判案例,双方均能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2.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的合资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是两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在2005年签署了一项合资协议,共同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汽车产品。

这一合资项目为双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增长机会,加强了双方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也推动了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关系。

3.宝洁与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宝洁与沃尔玛是两家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制造商和零售商,在1991年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宝洁将为沃尔玛提供独家品牌产品,并在供应链管理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共同合作。

这项合作使得宝洁成为沃尔玛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也为沃尔玛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种类和高质量的消费品。

这个案例展示了合作对双方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双方共同推进了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张。

4.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2024年,中国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将合并成为一家超级平台。

这项合并让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在线外卖、酒店预订和电影票务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通过合并,双方能够合并资源,共同推进业务的发展,并以更高的效率和规模来应对竞争对手。

这个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商务谈判案例,展示了合并对双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这些经典的商务谈判案例都展示了合作与合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合作和合资,企业能够共同分享资源和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需要明确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精品】案例分析诺基亚与微软

【精品】案例分析诺基亚与微软

案例资料一:諾基亚CEO给同仁的一封信:燃烧的平台2011年 2 月 9日消息,诺基亚(Nokia)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Elop)最近致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曝光.在这封被誉为“最令人兴奋和有趣"的CEO内部备忘录中,埃洛普承认诺基亚在竞争对手面前不断失利,市场份额不断遭到蚕食,领导地位面对挑战。

埃洛普指出,诺基亚已经身处“燃烧的平台”,而Symbian系统“在领先市场缺乏竞争力”,因此需要决定“是建造、促成还是加入某个生态系统".他表示诺基亚将进行改革,并透露于2月11日的一个投资者活动上公布新战略。

以下为备忘录的全文:大家好:有这样一个相关的故事,一个人在北海的一个油田钻井平台上工作。

有天晚上他被响亮的爆炸声警惊醒,突然发现所处的平台已经燃烧起来。

当时,他正被熊熊的火焰所包围。

他努力穿过浓烟和烈火,跑到平台边缘,但却只看到四周黑暗、冰冷的海水.烈火不断逼近,他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作出反应。

要么站在平台上,等待自己被烈火吞噬,要么从30 米高的平台上纵身向下跳,落入冰冷的海水中。

这个人站在“燃烧着的平台”上,他必须作出选择.他决定跳下去。

这令人出乎意料。

在通常的情况下,他可能根本不会考虑跳入冰冷的海水中。

但当时的情况非同寻常——他所处的平台已经着火了.这个人后来幸运的被救了出来。

在获救后,他指出“燃烧的平台"急剧的改变了他的行为模式。

我们现在同样处于一个“燃烧的平台”当中,我们必须决定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在过去的几个月,我已经和大家分享了从股东、运营商、开发者、供应商及员工处获得的意见。

今天,我将继续分享我所了解的东西,以及我的信念——我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燃烧的平台当中。

并且,这个平台上发生了多次爆炸—-多个炽热的着火点包围了我们.例如,我们的竞争对手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速度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并将开发者吸引到一个封闭但却强大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变了市场格局。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一)2024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一)2024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一)引言概述:本文将对诺基亚决策的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诺基亚是一家曾经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未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其市场份额迅速下降。

本文将探讨诺基亚决策失败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训。

正文:一、市场转型的错失1. 未能抓住智能手机趋势2. 在软件和操作系统方面的不足3. 对竞争对手的低估4. 没有建立强大的应用生态系统5. 缺乏市场敏锐度,未能及时调整战略二、组织结构和内部文化的问题1. 管理层对于市场变化的忽视2. 内部沟通和协作的不足3. 缺乏创新和企业文化的转型4. 决策过程的繁琐与缓慢5. 战略执行的困难和阻力三、战略合作与收购的失败1. 与微软的战略合作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 收购并整合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的挑战3. 无法在中国市场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4. 收购诺基亚旗下的NAVTEQ公司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5. 未能把握机会从而错失了其他可能的收购目标四、缺乏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1. 产品线过于庞杂和不统一2. 未能塑造出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差异的品牌形象3. 在价格战中陷入困局4. 没有有效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5. 未能建立强大的产品生态系统,错失了与用户的紧密连接五、国际化和地区市场策略的局限1. 没有充分理解和适应各国市场的差异2. 未能与当地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3. 对于亚洲市场的重视不够4. 销售和渠道网络的不足5. 没能利用全球化的优势来推动创新和发展总结:诺基亚的决策失败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诺基亚未能及时抓住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忽视了市场转型的重要性。

其次,组织结构和内部文化的问题导致了决策执行的困难和阻力。

此外,战略合作和收购的失败以及缺乏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诺基亚的失败。

最后,对国际化和地区市场策略的局限也限制了诺基亚的发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以帮助其他企业避免类似的错误,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完整版)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完整版)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前言: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

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

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将业务重心转向Here地图服务。

萌芽时代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

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

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

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刚刚起步。

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

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分析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分析

一度达到30%的市场份额。虽然Windows
Phone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反响,但是微
软希望能够整合诺基亚,推动诺基亚在中国
市场的逆袭。
(一)一次性买卖
微软公司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收购 其专利组合,共计54.4亿欧元,折合约71.7亿元。
• 曾经连续14年占据全球市场首位的昔日巨人诺基亚,终究还是和往日 竞争对手摩托罗拉一样,成为软件巨人微软与谷歌的旗下资产。昔日 荣光雨打风吹去,这一情景总是令人唏嘘。但人总要面对现实,现在 的诺基亚“委身”微软并不是一个最坏的结果;长远来看,这一交易 有利于Lumia乃至整个WP平台的未来发展。
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协议,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埃洛(Stephen Elop)将出任诺基亚执行副总裁,主管设备与服务,直至交易完成;诺 基亚现任董事长里斯托·席拉斯玛已被任命为诺基亚临时CEO。在这笔 交易完成后,诺基亚多名高管将加入微软。此外,诺基亚将有3.2万员 工加入微软,其中包括4700名芬兰员工以及大约1.83万名制造部门的员 工。
分析流程
• 1.收购背景 • 2.收购动因 • 3.收购目的 • 4.收购结果 • 5.收购启示
微软 (Microsoft),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电脑科技公司,是世界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 茨与保罗·艾伦创始于1975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市 (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 服务业务为主,最为著名和畅销的产品为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和 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微软 2013年在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排名第110位。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分析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分析

微软收购诺基亚
• 2013年9月微软宣布,将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 服务业务。 • 2014年4月21日晚,诺基亚对外宣布,预计将于4月25日完成将 设备业务出售给微软的交易。针对交易完成后诺基亚将更名“微 软移动”的说法,诺基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诺基亚的品牌不 会消失。 • 另外,微软收购的只是诺基亚的部分资产,其中并不包括“诺基 亚”这个品牌,微软只是获得了该品牌的长期使用权,因此微软 实际上并不能决定“诺基亚”这个品牌是否继续存在。今后诺基 亚将致力于移动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测绘导航和智能定位、 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
3.押命运于Windows phone
• 诺基亚曾在两年时间里尝试扭转这种颓势,但最终 无功而返。2010年,诺基亚与微软结成了攻守同 盟,在软件系统层面全力转向微软的Window Phone,诺基亚CEO埃洛普在企业受困之下,企 图全面委身微软“赌一把”。同时放弃了Symbian 和Meego操作系统,这使得诺基亚几乎一个季度 内就崩溃了。诺基亚高管试图凭借Windows phone返老还童,夺回此前丧失的地盘,但由于低 劣的执行能力,该公司花费了整整八个月时间才生 产出了第一款诺基亚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 这在手机市场的疯狂竞争中算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更加糟糕的是,消费者对这款手机的反应也相当冷 淡。后来虽然Lumia系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诺基 亚的压力,但终究不能改变智能手机市场的局势。
诺基亚新态势 未来状况或有改善?
此为诺基亚(NYSE:NOK)发布201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 报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计算,诺基亚第四季可持 续运营 业务净销售额为36.09亿欧元(约合40.8亿美元),较上一 财年同期的35.10亿欧元增长3%;净利润为17.90亿欧元(约合 20.2亿美 元),较上一财年同期的4.43亿欧元增长304%。现在诺 基亚的主要业务为诺基亚通信业务和诺基亚技术部门。

商务谈判案例 微软收购诺基亚

商务谈判案例 微软收购诺基亚
微软VS诺基亚
11
4
5 6
5
Strategy and Tactics
Finland. NOKIA map business to become a focus of the two sides stalemate.
New York Apr. 22th Microsoft thrown out the intention of the acquisition. And NOKIA is preparing to respond.
微软VS诺基亚
2
5
6 7
1
己方 对方
Intruction
行业分析 双方优劣势分析
己方
微软
Microsoft Corporation is an American multinational technology company headquartered in Washington. Its best known software products are the Microsoft Windows line of operating systems, Microsoft Office suite, and Internet Explorer web browser. It is also one of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companies.
of M 1. lesser-known brand on mobile phone
1. the strong growth of its competitors 2. Market shares are declining
2、Higher market share of

微软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

微软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

3.2恶意收购
(三)2013年9月3日上 午宣布,微软宣布将以 约71.7亿美元收购诺基 亚手机业务,以及大批 专利组合。微软将以 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 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 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 专利组合的授权,共计 54.4亿欧元,约折合 71.7亿美元。诺基亚将 向微软提供10年期非排 他性专利授权。微软同 时将向诺基亚提供与位 置技术相关的专利授权。 微软未来有权延长这一 专利合作。
2.2 诺基亚的没落
(二)“两端”受伤
除了反应迟缓而延误了时机 之外,另外,与此同时,电 子制造业务从欧洲和美国转 向亚洲及其他低成本地区的 趋势也是导致诺基亚受创的 原因之一。来自亚洲——尤 其是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品 牌如HTC、华为和中兴的竞争 对手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来生 产移动技术产品,其售价也 远低于诺基亚。而且,诺基 亚一直以来未能为美国市场 开发定制手机也使得他们无 法获得当地运营商的信任, 加剧了市场份额的丢失。
3.3后期整合
(六)2014年5月6日,诺基亚宣布将投资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16亿元)设立一只新基金,对开发智能汽车技术的公司进行 投资,以支持诺基亚数字地图业务的发展。新基金将由诺基亚 旗下风险投资业务部门Nokia Growth Partners负责管理。 2014年7月18日,微软公司宣布,未来一年将裁员1.8万人,其 中约1.25万个岗位来自诺基亚部门。 2015年4月15日,诺基亚用156亿欧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
3.2恶意收购
(四)2013年11月19日晚上八点,诺基亚将举行股东大会,尽管遇 到一小部分股东的不满,但是媒体称如果没有意外,大会将会批准 诺基亚将手机业务转让给微软。
3.2恶意收购
(五)2014年4月25日,微软宣布已经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的收购,此次收购已经获得诺基亚股东和各国各地区监管机构的批准。 【今天是诺基亚的最后一天:致敬!】明天他将正式归入微软旗下 了。当诺基亚现任 CEO 约玛· 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 收购时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 们输了。说完几十名诺基亚高管不禁落泪。

微软收购NOKIA案例

微软收购NOKIA案例

微软收购诺基亚:能否实现双赢?2013年9月3日,来自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和诺基亚CEO埃洛普(Stephen Elop)的公开信告诉业界,微软将以54.4亿欧元(合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和相关专利,其中,37.9亿欧元用于收购诺基亚的设备和服务业务,相关专利组合则作价16.5亿欧元。

交易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注:诺基亚保留了网络设备以及地图业务。

)曾经连续14年占据全球市场首位的昔日巨人诺基亚,终究还是和往日竞争对手摩托罗拉一样,成为软件巨人微软与谷歌的旗下资产。

昔日荣光雨打风吹去,这一情景总是令人唏嘘。

但人总要面对现实,现在的诺基亚“委身”微软并不是一个最坏的结果;长远来看,这一交易有利于Lumia乃至整个WP平台的未来发展。

在半月前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突然宣布提前退休后,外界就将埃洛普锁定为接班人的热门人选,其上任赔率甚至超过了微软前Windows负责人史蒂夫·辛诺夫斯基或是现任COO凯文·特纳。

这无疑加大了微软收购诺基亚的可能性。

随着美国科技媒体的不断剥茧抽丝,鲍尔默提前告退的幕后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投资者日益加重的压力是关键原因。

鲍尔默执掌微软期间,虽然业绩不断创下新高,但也连续错过诸多行业重大机会,尤其是在移动领域坐视谷歌与苹果迅猛崛起乃至占据无法动摇的优势。

毫不夸张的说,移动战略失败是鲍尔默下课的最大因素。

诺微:相互依赖的伙伴自微软推出Windows Phone 7,重新发力智能手机领域以来,经过三年多的时间,WP手机如今仅仅拿下全球市场3.7%的份额,只是勉强超越日薄西山的黑莓手机,成为尴尬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平台。

相比谷歌与苹果合计接近90%的市场份额,微软的智能手机战略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或许对微软来说,移动战略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与诺基亚结盟。

虽然WP阵营还有HTC、三星、华为以及中兴等合作伙伴,但实际上唯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伙伴就是诺基亚。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研究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研究

微软收购诺基亚案例研究一、微软收购诺基亚的市场分析微软收购诺基亚,从表面看是诺基亚陷入困境所致,实质上,也是微软应对市场变化,克服可能出现的危机所采取的一种对策措施。

众所周知,微软横空出世以后,曾经独步天下,让所有同行只能望其项背,以至于美国反垄断机构还要通过拆分方式避免微软垄断市场。

但是,很快地,随着Google 和苹果等的诞生,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独步天下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特别是中国和韩国手机制造商,大多采用Google 旗下的Android 系统,而不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 系统。

即便是苹果的iOS 系统,市场占有率也是微软的3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微软实质上面临着被其他企业挤垮的危险。

也正因为如此,微软就必须寻找其他突破口,以避免在操作系统方面的落后而使企业陷入严惩困境。

要知道,手机操作系统属于高科技领域,变化速度之快,技术更新之猛,产品换代之急,根本不具备慢慢思考和摇摆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微软还陶醉于曾经的独步天下,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被市场淘汰。

在资本为王、利益为上的今天,微软没有这样的雅量和觉悟,诺基亚也没有这样的运气和福气。

两者的结合,完全是双方的共同利益需要,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收购诺基亚以后,微软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大提升,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肯定,微软收购诺基亚以后,决不会将自己与诺基亚放在收购者和被收购者的地位来对待,不会让诺基亚处于完全的从属地位。

而会将诺基亚曾经的市场王者身份与自己曾经的市场王者身份,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强大的市场冲击力。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微软并购诺基亚跨国公司战略分析

微软并购诺基亚跨国公司战略分析

微软并购诺基亚跨国公司战略分析第一篇:微软并购诺基亚跨国公司战略分析微软并购诺基亚跨国公司战略分析姓名:苏刚专业班级:营销(21101)学号:1114411025北京时间9月3日,微软宣布,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微软将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10年期间专利许可证,共计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由此,从今往后,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将迎来新生,成为微软的一部分。

然而,这场奇怪的联姻究竟会带来何种改变还难以知晓。

合并完成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现在对于微软收购诺基亚这一事件,微软为什么要收购诺基亚?这对双方有什么利与弊?微软和诺基亚将制定怎样的战略决策?基于这些问题作如下阐述:微软并购诺基亚的原因。

众所周知,谷歌两年前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而现在,全球软件巨头微软宣布,以约合7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

这无疑是IT界再曝重磅并购。

微软和诺基亚已经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但依然独立运作。

即便双方经常合作,但开发流程仍然步调不一。

他们有着各自的资源、工具、文化和商业机密,这会极大地影响效率。

通过收购诺基亚,微软现在可以从一开始就开发固件和硬件,因此从理论上讲,开发、制造和分销新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效率将会大幅提升。

另外,微软认为,如果能够更好地理解硬件与软件的配合方式,便能将这些知识传授给既有的合作伙伴、开发者和运营商。

并购对双方的利与弊。

对微软来说,通过收购诺基亚,微软补全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的最后一环,成为了唯一一个从后台到前台,再到智能终端的一体化服务方案供应商。

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可以向提供商争取更多的成本折扣,另一方面在使用中需要售后服务的时候,也更加方便。

同时还有以下利益:1、扩大手机市场份额,提升手机业务利润;2、为用户创造微软手机的顶级体验;3、防范谷歌和苹果公司妨害应用创新、应用整合、应用分发和应用经济。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2)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2)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2)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其成立于1865年,前身是生产木浆和纸板的小企业,经过150年的发展,诺基亚品牌深入人心,它的经典手机铃声和开机动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诺基亚从无名小企业发展到世界知名品牌,从工业转型为电子业,成为电信时代第一巨头,这与它的管理人对其的管理和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借助Symbian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随着2007年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诺基亚的盛衰史表明,它是一个很经典的战略管理案例,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诺基亚的发展史1、工业时代: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是在1960年。

2、前电信时代:1990年,手机用户大量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体积越来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做出决策,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而此刻诺基亚做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3、后电信时代: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

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最高市值1980亿欧元。

4、智能机时代:由于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以战略眼光分析现实中的案例

以战略眼光分析现实中的案例

以战略眼光分析现实中的案例传称微软将于2012年彻底并购诺基亚Danske银行分析师在近期一份报告中预测,微软与诺基亚的合作将最终变成一场大额收购,时间大约在2012年中期。

该报告发表后,诺基亚的股价上涨了3.2%。

微软正在借助诺基亚Lumia系列智能手机来试图打开苹果ISO和Google Android包夹下的移动市场,而彻底并购诺基亚对于未来的激烈竞争是有好处的。

从股价上看,诺基亚目前价值仅为191亿美元,自今年1月份以来足足下跌了50%。

如果收购案真如预期一样发生,将成为Google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以来最大的收购案。

事件回顾:今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正式宣布,双方将达成广泛的战略合作,诺基亚高端手机将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 7系统,并将Windows Phone作为其主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而诺基亚地图将成为微软地图服务的核心部分之一。

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上,诺基亚放弃自身的应用商店,内容和应用商店OVI将被整合到微软在线商店Windows Marketplace for Mobile中。

诺基亚将把Windows 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并在该平台上,在诺基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领域进行创新,如拍照等。

诺基亚的这个决定宣布了塞班3的彻底失败。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塞班3的高端机毫无性价比可言,问题很多,早点放弃塞班是明智之举,但是选择微软Windows Phone而不是Google Android却另很多人感到意外。

本文主要从诺基亚的角度分析此案例。

一、PEST分析1、政策因素(Politics):西方对于并购有一系列的政策规定。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反垄断体系。

微软公司就曾经接受过欧盟的反垄断调查。

诺基亚作为曾经的行业老大,也曾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如今想借助微软重新回到行业霸主的行列,同时需要注意并购政策中的一系列规定。

2、经济因素(Economics):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一直无法回归巅峰,近期更是出现了持续低迷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资料一:諾基亚 CEO给同仁的一封信:燃烧的平台2011 年 2 月 9 日消息,诺基亚(Nokia)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最近致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曝光。

在这封被誉为“最令人兴奋和有趣”的CEO内部备忘录中,埃洛普承认诺基亚在竞争对手面前不断失利,市场份额不断遭到蚕食,领导地位面对挑战。

埃洛普指出,诺基亚已经身处“燃烧的平台”,而 Symbian 系统“在领先市场缺乏竞争力”,因此需要决定“是建造、促成还是加入某个生态系统”。

他表示诺基亚将进行改革,并透露于 2 月 11日的一个投资者活动上公布新战略。

以下为备忘录的全文:大家好:有这样一个相关的故事,一个人在北海的一个油田钻井平台上工作。

有天晚上他被响亮的爆炸声警惊醒,突然发现所处的平台已经燃烧起来。

当时,他正被熊熊的火焰所包围。

他努力穿过浓烟和烈火,跑到平台边缘,但却只看到四周黑暗、冰冷的海水。

烈火不断逼近,他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作出反应。

要么站在平台上,等待自己被烈火吞噬,要么从 30 米高的平台上纵身向下跳,落入冰冷的海水中。

这个人站在“燃烧着的平台”上,他必须作出选择。

他决定跳下去。

这令人出乎意料。

在通常的情况下,他可能根本不会考虑跳入冰冷的海水中。

但当时的情况非同寻常——他所处的平台已经着火了。

这个人后来幸运的被救了出来。

在获救后,他指出“燃烧的平台”急剧的改变了他的行为模式。

我们现在同样处于一个“燃烧的平台”当中,我们必须决定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在过去的几个月,我已经和大家分享了从股东、运营商、开发者、供应商及员工处获得的意见。

今天,我将继续分享我所了解的东西,以及我的信念——我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燃烧的平台当中。

并且,这个平台上发生了多次爆炸——多个炽热的着火点包围了我们。

例如,我们的竞争对手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速度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并将开发者吸引到一个封闭但却强大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变了市场格局。

2008 年,在售价超过 300 美元的手机市场中,苹果的市场份额为 25%;到了 2010年,该份额已经上升至61%。

他们正处于快速的增长轨道当中,2010 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增幅达到 78%。

苹果已经证明,如果手机设计精良并且体验出色的话,消费者愿意购买价格较高的手机,开发者也愿意为其开发应用软件。

他们改变了游戏规则,现在苹果已经垄断了高端手机市场。

然后又出现了 Android 操作系统。

在大约 2 年的时间里,Android 创造了一个吸引应用软件开发者、服务提供商和硬件生产商的平台。

Android 从高端市场着手,目前已经赢得了中端市场,并且很快他们将向低于 100 欧元的低端手机市场发起冲击。

谷歌就像“地心引力”,吸引业内的创新力量加入其中。

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低端手机市场。

2008 年,联发科提供了整套的手机芯片设计方案,使得中国深圳的生产商能够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生产手机。

按照某些统计,这个生态系统目前生产的手机占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新兴市场蚕食我们的份额。

尽管竞争对手在蚕食我们的市场份额,诺基亚如何应对?我们落后了,我们没有跟上大的潮流,我们浪费了时间。

同时,我们自以为作出了正确的决定;但是,如果现在进行回顾的话,我们已经落后好几年了。

首款 iPhone 是在 2007 年上市的,但是我们现在仍然不能推出一款在用户体验方面能与之媲美的产品。

Android 在 2 年多前崭露头角,本周他们已经超过我们,夺得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在诺基亚,我们拥有一些创新的渠道,但是我们并没有迅速将其推向市场。

我们认为MeeGo将成为赢得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台。

但是,按照目前的速度,到 2011 年末,我们可能只有一款 MeeGo产品上市。

在中端市场,我们拥有Symbian。

但事实已经证明,该系统在北美等领先市场毫无竞争力。

此外,Symbian 的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产品开发方面进展缓慢。

因此,如果我们继续重复以前的步伐,我们将被甩得越来越远,而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

在低端手机市场,中国的OEM 厂商推出新手机的速度令人惊叹。

一位诺基亚的员工半开玩笑的说:“他们推出一款新手机的时间比我们修改一份PowerPoint的时间还要快。

”他们速度飞快、价格低廉,他们正在向我们发起挑战。

令人困惑的是,我们甚至还没有选对反击的武器。

我们仍在试图以一种“设备对设备”的方式,在每一级别的市场上展开竞争。

手机产品的争夺现在已经演变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战争,其中生态系统不仅包括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还包括开发者、应用软件、电子商务、广告、搜索、社交应用、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全方位通讯以及其它很多东西。

我们的竞争对手并不是通过设备抢占我们的市场份额,而是一个完整生态系统。

这意味着我们将决定是建设、促成还是加入一个生态系统。

这是一个我们需要作出的决定。

在丧失市场份额的同时,我们还流失了品牌形象和时间。

在周二,标准普尔通知我们,他们将把诺基亚的信用评级(长期信贷评级为A级,短期信贷评级为 A-1 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穆迪公司上周采取了类似举措。

这意味着,在未来几个星期,他们将对诺基亚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进行信用评级下调。

为何这些信用评级机构考虑进行这些调整?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竞争力感到担忧。

在全球市场,消费者对诺基亚的钟爱程度也有所降低。

在英国,我们的平台喜爱程度已经下滑至 20%,比去年降低8 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在英国仅有五分之一的消费者对诺基亚的喜爱程度超过其它品牌。

在诺基亚的一些传统优势市场,也同样面临喜爱程度下滑的情况,例如俄罗斯、德国、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等。

我们为何沦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我们在世界变革的过程中落后?这是我一直尝试了解的。

我认为至少部分是因为诺基亚内部的态度。

我们将汽油撒到我们燃烧着的平台中。

我认为我们缺乏责任承担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在这些变革的时期调整和指导公司。

我们曾经出现一系列的事物。

我们此前未能迅速进行创新。

我们在内部的协作也并不足够。

诺基亚,我们的平台正在燃烧。

我们正在探索一个前进的道路 - 一条重塑我们市场领导地位的道路。

当我们在 2月11 日分享我们的新战略时,这将是公司转型的一次重大努力。

但是,我认为只要齐心协力,我们就能面对前路上的挑战,我们就能将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故事中的那个人发现自己置身于燃烧的平台中,他被迫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向未知的未来踏出勇敢的一步。

这样他才可以讲出自己的故事。

现在,我们有机会进行同样的创举。

~ 史蒂芬案例资料二: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北京时间2013年9月3日上午,微软宣布,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以及大批专利组合的授权。

微软将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10年期专利许可证,共计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上述金额将全部通过现金支付。

诺基亚预计,将因此项交易获利约32亿欧元。

2012年,诺基亚计划出售的这部分业务带来了149亿欧元的营收,占该公司总营收的约50%。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诺基亚将向微软提供10年期非排他性专利授权。

微软同时将向诺基亚提供与位置技术相关的专利授权。

微软未来有权延长这一专利合作。

微软同时也将获得诺基亚Here平台的授权,并成为诺基亚Here业务最大的客户,基于独立的授权协议付费。

人事变动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协议,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将出任诺基亚执行副总裁,主管设备与服务,直至交易完成;诺基亚现任董事长里斯托·席拉斯玛(Risto Siilasmaa)已被任命为诺基亚临时CEO。

在这笔交易完成后,诺基亚多名高管将加入微软。

作为微软前高管,在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宣布将退休之后,埃洛普将成为微软下任CEO的有力竞争者。

其他将加入微软的诺基亚高管还包括乔·哈洛(Jo Harlow)、朱哈·普基兰塔(Juha Putkiranta)、迪莫·托卡宁(Timo Toikkanen)和克里斯·韦伯(Chris Weber)。

希拉斯玛表示:“对于诺基亚,这是重新发明的重要时刻。

基于我们有力的财务状况,我们将创造下一篇章。

在对如何最大化股东价值进行彻底评估,包括考虑多种战略选择之后,我们认为这笔交易对诺基亚及其股东而言是最好的前进道路。

”这笔收购明确表明,微软认为该公司能够且必须使手机业务取得成功,同时也不能将成功希望寄托于合作伙伴,即使是诺基亚这样完全依靠微软软件的合作伙伴。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表示:“通过将优秀的团队集合在一起,我们将提升微软手机业务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并为微软及整个设备和服务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好的机会。

除了对所有价格档次的手机进行的创新和能力之外,诺基亚在关键领域,例如硬件设计和工程、供应链和生产管理,以及硬件销售、营销和分发等方面,具备已得到证明的实力和才能。

”业务调整本次收购完成后,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将被微软纳入囊中。

目前,诺基亚主要拥有设备与服务、Here地图和网络设备三大业务部门,而设备与服务部门主要负责手机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成为微软的一部分,“诺基亚”品牌仍将得以保留。

根据协议,微软将收购诺基亚的智能设备业务部门,包括“Lumia”品牌和产品,以及诺基亚的手机业务部门,包括诺基亚功能机和Asha系列手机。

交易结束之后,将有3.2万名诺基亚员工加入微软,其中包括4700名芬兰员工以及大约1.83万名制造部门的员工。

软硬结合美国科技博客TheVerge认为,此举将使Windows Phone 8实现“软硬一体”,微软将能够提供横跨软硬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dDuplex今年8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诺基亚控制了超过85%的Windows Phone 8手机市场。

在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迟迟落后之下,微软在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后将会投入更多资源,而这可能提振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

这项交易预计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需得到诺基亚股东和相关机构批准。

截至北京时间11点35分,诺基亚当前股价3.9美元,市值146.1亿美元,微软的收购金额不足诺基亚市值的一半。

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微软只是收购了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在线地图和网络设备业务仍归诺基亚所有。

两家公司的公开信: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加速发展Windows生态系统诺基亚和微软都胸怀伟大梦想–我们曾梦想过每个人的桌上都应该有台电脑,每个人的口袋里都应该有部手机,经过我们的长期不懈努力今天这些梦想都已经逐步变成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