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必选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有理数的乘方》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综合使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的发现式教学模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1)呈现先行组织者。陈老师利用“折一折活动”引入了乘方的概念,这项活动非常直观形象,学生会很有兴趣去完成,对整堂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发作用。
(2)呈现新学习内容。陈老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习新知识。
(3)知识的整合协调。陈老师在讲完之后,让学生做了练习题,又在小结部分提出了几个问题,这就是老师帮助学生把信息纳入到了学生知识结构中。
(4)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在小结之后,陈老师布置了几个应用性很强的问题,比如面中的数学等都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以学为主的发现式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教学环节:
(1)问题情景
教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概括结论,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到新知识,认识新的运算——乘方。
(2)假设——检验
教师通过让学生提出假说,并借助于计算机加以验证,得出概括性结论。通过分析、比较,通过思考讨论,检验和修正,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并对自己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思和概括。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比老师反复讲的效果要好。
(3)整合与应用
陈老师设计的练习巩固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作业和知识拓展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强化了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
关问题。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更应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教师在计算机上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充分运用了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
里?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动机教学策略等教学策略。它们分别
体现在下面一些地方:
(1)情景教学策略。陈老师提供了资源型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出新知识。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陈老师还提供了问题型教学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陈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有理数乘方,a 的n次幂所代表的新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相同因数连续相乘、平方、立方等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a的n 次幂,再延伸到有理数、还作业的设计这就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具体体
现。
(3)抛锚式教学策略:从教学的开始,陈老师就把相同因数连续相乘这个“锚”用折纸观察折叠的次数和对应的折叠层数抛出来,让学生练折纸并归纳出来,接着就靠上了“乘方”这个“岸”
(4)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这节课上,陈老师在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的过程就是个明显的教学内容传递策略。
(5)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所提出的的问题“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底数是负数的情况下幂的符号有什么规律?”等都是为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生的内驱力,这就是动机教学策略的体现。
(6)自主学习教学策略。陈老师设计了一些运算题,要求学生动手实践,接着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些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
(7)探究式教学策略。本课的实际操作性的探究活动比较多,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如“当底数是正数或零,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这是不成问题的 , 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所设计使用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个人认为运用得非常好。我认同陈老师的设计。既直观方便高效,又增加学习乐趣,还提升研究意识。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运用Math3.0作演示,不仅能方便老师的“教”,节省老师的大量时间。又能让学生学习一种信息技术软件,不用记繁琐的数学公式,而且计算准确。但Math3.0不能整节课地运用,或者说是每一种练习都让学生运用,毕竟这种学习缺乏课堂学习情境的营造,学生接受比较被动,对加深对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新知识的理解,效果不够明显。但是从设计的连贯性来说,似乎就是贸贸然的展示了新的东西,而就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来说,接下来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起这个新东,占据了学生的部分思维。可以考虑在最后展示。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的有以下几个优点:
(1)思路清晰,从整体来看较好的设计了教学个个环节,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真实,同时符合理科思维严谨的特点,教学自始至终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有利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境。即折叠纸的学习情景,折纸游戏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活动简单易学。学生很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2)在创设情境方面:导入新课,设计了折纸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问题设计方面: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有利于学生新的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在三个地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自主研究,得出结论。
(4)在知识拓展方面: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指数爆炸”中“百万富翁破产” “面条对折多长”的练习,使学生难以忘怀,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所设计的问题适应于当时的教学情境,且问题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联系了生活实际,并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我们认为他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本节课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使得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提高,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再加上多个生活实例,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教师和学生做到了课堂的互动。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除了课堂上一开始的“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外,大部分都是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形式少,如果在陈老师在教学中应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用得不恰当,学生的注意力会过多的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注重形式和过程却忽略了数学内容。其次作为一个新教师,在掌握时间,节奏方面也要注意,要充分的做好对学生的预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