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学会看病》的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看病的基本过程和礼仪,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看病的基本流程和相关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症状提出问题,帮助他人寻求帮助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课文及相关练习。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笔记本、幻灯片等。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排列整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小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看病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习并讨论生词语句。
2.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3.学生分组展示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第三步:课文拓展1.教师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达看法。
2.学生表达就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礼仪。
第四步:巩固练习1.学生个人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小组互评。
2.教师针对错题和易错题进行讲解。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讲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搜集相关医疗知识,写下体会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需要更多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欢迎参阅。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学习刻画医生的主要特征及病人的面部表情。
2.大胆绘画,表现医生看病的情景。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2.油画棒、记号笔、白纸。
活动过程:1.引出课题。
师:我们生病了,谁给我们看病?我们来画一画医生看病的情景。
2.观察医生的主要特征。
(1)观察《小朋友的书》,请幼儿说说医生的主要特征。
(2)引导幼儿回忆医生看病、治病的过程。
(3)师: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的表情会怎样?(4)我们来画医生看病,要画出医生的职业特征,还要画出医生怎样为病人看病以及病人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画什么。
3.引导幼儿画出医生特征,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4.展示与交流作品。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
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
(播放课件)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
五年级语文20《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
2.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待身体健康的重视和正确看待生病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教学难点: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
教学准备:图片、课本、病例卡片、医生和患者角色扮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学会看病》,你们有没有生过病?生病时,你们是怎么办的?2.讲述自己生病的经历,引出今天的话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出示问题:看病前,你们觉得有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请举手说一说。
2.询问学生答案,然后引出看病的基本步骤,如:预约挂号、去医院、排队等待、医生问诊、医生检查等。
3.利用图片展示每个步骤,逐一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三、病例分析(15分钟)1.发放病例卡片给学生,要求他们站起来,模拟成为医生和患者。
2.指定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其他学生扮演医生,进行问诊和描述病症的练习。
3.老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四、巩固练习(30分钟)1.分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病例,然后交换卡片,进行问诊和描述病症的练习。
2.鼓励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病症,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让学生问答:生病时应该怎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2.提供相关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自由组合描述生病时的正确行为和态度。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总结回顾(5分钟)1.让学生回答: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学到这些知识有什么用?2.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总结看病的基本步骤和正确看待生病的态度。
七、作业布置(5分钟)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简单写一篇关于自己生病的经历和看病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并且能够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通过角色扮演和问答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教案:学会看病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学会看病》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看病的基本知识,如体温计、药物等。
(2)掌握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诉求。
(3)学会合理使用一些常见的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诉求。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体温计、药物样本、病例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疾病症状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疾病名称。
2.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生病时,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病情和需求?理解1.合作阅读课文《学会看病》。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解释理解。
教师扩展解释并板书。
3.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病例分析,细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探究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药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用途。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填写一些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展示所写的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运用1.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段病情描述,并展示给全班其他学生。
2.全班学生通过观察病情描述,猜测病因和给出适当的医疗建议。
3.学生假装到医院就诊,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如何向医生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需求。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学习的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答关于看病的问题。
拓展1.学生查找一些常见的疾病,并整理相关的预防措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20、学会看病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二、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爱,感受爱。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来做个小调查,好吗?生病时,有爸爸妈妈陪你们去看病的举手。
(预设很多,师:看来你们都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啊!)2、生病时,爸爸妈妈让你们自己一个人去看病的举手。
(预设有,师:看来你很独立啊!已经学会看病了。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板书:学会看病。
预设没有,师:是啊,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可就有这么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孩子,却要求他自己——板书:学会看病。
)二、初读1、轻声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师巡视,根据学情,随机板书:“打蔫、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1)刚才下去听同学们读书,发现这些词同学们有困难,谁能读正确?借助工具书理解“按图索骥”的意思3、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做到完整、精炼)预设:儿子生病了,母亲不但没有亲自带他前去医院,反而要他独自去看病,最后儿子成功地学会了看病。
三、体会狠心。
1、是啊,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不但没有马上将他带去医院看病,反而对儿子进行了一番逼问(出示对话)2、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读后交流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3、指名一对同桌读。
集体交流:怎样的母亲,随机板书:狠心。
4、再请一对,读出孩子的虚弱、母亲的狠心。
四、体会爱心1、儿子生病,不送去医院,还对儿子再三逼问,难道这真的是一位狠心的母亲吗?仔细默读课文第?——第?自然段,划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写写批注。
2、交流反馈:(1)犹豫——“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我的心立刻软了”(2)自责后悔——“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3)自责后悔——“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看病时的常用表达和基本对话;2.学会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3.能够向医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并主动询问医生的建议;4.培养学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正确的看病表达;2.学会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
三、教学难点1.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2.学会询问医生的建议。
四、教学准备1.课文《学会看病》的PPT课件;2.医生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常用看病表达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看病时常用的表达方式和问题;•通过图片和简短的对话,激发学生对看病话题的兴趣。
2.展示与练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表达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表达方式。
3.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常用看病表达。
第二课时: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常用看病表达;•提问学生:看病时除了表达疾病外,还需要表达什么?2.学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疾病和身体症状的描述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学生阅读课文《学会看病》,注意文中的描述方式和用词。
3.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描述方式。
4.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的方式。
第三课时: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1.导入(5分钟)•随机提问学生:看病时为什么要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2.学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的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自己的病情,并更好地和医生沟通。
3.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准确描述方式。
4.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的方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学会看病》的文章内容,掌握生病时应怎样去看病,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3.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及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病情,掌握看病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方法;2.难点:掌握文章篇目层次结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5分钟)1.让学生说出生病时应该怎么做,如去看病、吃药等等;2.反思上次的身体检查,复习如何保健身体。
3.2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学会看病》的文章背景:文章讲述了小朋友跟着妈妈去看病,但因为处理不当而感染细菌。
学生应该掌握看病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方法。
3.3 认真阅读篇章(20分钟)1.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找出篇章结构,理顺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旨;2.学生可在这个过程中用笔圈出不懂的单词或短语,记录下来。
3.4 团队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自己想出如何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和保健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5 联络讨论(10分钟)让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互动,讨论其他组的展示方式,总结自己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不足之处。
3.6 语言扩展(15分钟)通过老师提供的词汇卡片,学生动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应的生词。
3.7 课外延伸(10分钟)为了加强对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安全知识的书籍、图片或视频,供学生在课后自由阅读。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小组互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来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口语表达的准确性;2.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用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保持好健康。
3.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互动表现,来考察学生对于预防疾病和保健的实际受益,并评估教学效果。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达了对儿子自立能力的培养。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
2.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看病经历的感受。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用法,并进行巩固练习。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组活动6.1学生分组,模拟看病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8.课后作业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看病经历的作文。
8.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但部分学生在生字词学习方面还需加强。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此外,我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如模拟看病场景、制作健康小卡片等,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三)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分享自己的看病经历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互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考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此外,我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如模拟看病场景、制作健康小卡片等,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的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反思与评价的深刻性: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表现,思考收获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深刻的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20课《学会看病》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体会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学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对儿子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爱。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准读通。
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回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略)2、理解词语:根据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同学互相帮助理解,教师给予指导。
(可能理解的词语主要有:打蔫、怔住、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拖沓、聊胜于无等)。
三、精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一)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母亲情感有什么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集体交流汇报。
1、母亲做出决定。
(1)“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突然怔住”及作者下文所说的话,说明作者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的能力。
)(2)“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五上《20.学会看病》教案

五上《20.学会看病》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练习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二、教授新课(一)导入课文“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国内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的一首《母亲》不知看哭多少人。
是的,关于母爱,我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话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来感受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吧!(二)初读课文1.标清课文段落。
(课文共有5句话。
)2.找同学逐一逐段落进行阅读。
3.纠正字音。
(三)段落讲解1.作者简介:毕淑敏,中国当代作家,心理咨询师,军医。
曾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代表作品有《昆仑殇》、《红处方》等。
2.文章基本内容第一部分(第-20段):“我”让生病的孩子自己去看病。
第二部分(第21-25段):儿子自己去看病,顺利回到家。
第三部分(第26-27段):“我”对儿子看病这件事的感悟。
3.导言问题(1)问题一: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里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①语言描写(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一部分):“你病了。
”我说。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我说。
“假如我不在家呢?”“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
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上医院。
”“正是。
”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
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
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看病这一主题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前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看病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掌握,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充满好奇,关心他人的健康,但有时在面对疾病时,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本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疾病,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课文中提到的看病流程是怎样的?
b.看病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c.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看病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看病知识的掌握:
a.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看病流程图。
3.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课题《学会看病》,并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障碍。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看病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看病的相关知识,如预约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环节。
4.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b.家长认为在看病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c.家长是如何教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
请将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3.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思考以下问题:
a.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分别代表了哪种性格特点?
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20《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儿子的关爱;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插图中的故事。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照顾自己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组内交流解决。
a.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b.作者为什么让儿子一个人去医院看病?c.儿子一个人看病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如何?(三)课堂讨论a.作者为什么在儿子生病时让他一个人去医院?b.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c.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四)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描写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的美。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独立,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四、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2.课下阅读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利用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在自主学习环节,我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3.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4.在课堂讲解环节,我对重点句子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5.在作业设计环节,我注重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a.在课堂讨论环节,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
b.在课堂讲解环节,要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c.在作业设计环节,要注重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

6.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提醒自己在生活中注意身体健康,关爱家人,学会看病。信中可以提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启示,字数在200-300字左右。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的实践,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查阅资料、请教家长和同学,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待大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问题探究,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病时学会看病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教师强调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健康,学会看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学会看病》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生活经验,阐述自己在生病时的感受、学会看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关爱家人等。字数在300-400字左右。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看病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但可能对于看病过程中的细节、医疗常识等方面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他们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此外,五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质疑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20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20《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20《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觉儿子伤风了,预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
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
考验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
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述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要引导学生全面熟悉母爱,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时处处注意考验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一辈子奠基。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专门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念书方式用于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念书、试探、交流、讨论,鼓舞学生采纳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慢慢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教学目标】1、熟悉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明白得“残忍、说个不停、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要紧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述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情感的转变。
3、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述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情感的转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困的母亲能够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舞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但是却有如此一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量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那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如何的一名母亲呢?咱们一路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篇一」《学会看病》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的故事。
下面是《学会看病》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一探究竟吧!二、明确目标,通览全文1、(1)自由读“学习提示”。
(2)了解学习任务。
“学习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指名回答(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不在家里找药给儿子治病,而是叫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事情。
)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打蔫儿拖沓(1)指名读,正音(2)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3)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深深谴责(1)谁来读好第二组词语?(2)联系语境理解“喋喋不休”,幻灯片出示第18段按图索骥聊胜于无(1)读词,正音(2)联系字义理解词语指名读;全体齐读一遍;出示本课所有词语,齐读两遍。
五年级《学会看病》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五年级《学会看病》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学会看病》教学设计1一、教材解读: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来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
“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
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会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
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二、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过程:1.《学会看病》导入师: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学会看病人教新课标版

自己以后生病了会如何做?说与母亲听。
板书设计
20 学会看病
母亲----------冷漠处理----------尽责的“爱”
亲小孩----------独自看病---------“路线图
审批意见
三、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体会到母亲如何样的情
感?
2、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赶忙心软了”、“小孩如何说是小孩,而且是病中的小孩”。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刻是艰涩的流淌,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鼓舞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一辈子奠基。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专门的母爱方式。
教具
预备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1、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妈妈的爱》。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但是有如此一位母亲,当亲小孩生病发烧的时候,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3、交流对词语的明白得,师重点指导明白得以下词语: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按图索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特殊母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
2、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生病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呢?(学生讨论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在儿子生病发烧时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谁先找到其中的原因。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进一步学习课文。
3、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重点感悟
1、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小组内交流,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待进一步阅读时解决。
教师点拨: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
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
“口
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
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小结:题目中的“学会看病”指的是让谁学会看病?母亲为什么要求儿子自己
去看病?你觉得母亲的行为合适吗?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培养你的自理能力,当时你的的想法又是怎样的?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
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
(播放课件) 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
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
(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师:请看自读提示。
(指名读提示)
(生按自读提示自读自划,师巡视,了解自读情况)
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到描写母亲心理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
四、拓展总结
师: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呢?(生逐一回答。
) 师:是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无论是“精彩
极了”的鼓励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鞭策批评;无论是和风细雨的谆谆教导,还是言辞犀利的告诫警告,其实这都是对我们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不仅磨练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理解父母的爱。
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