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课件-输尿管、膀胱、尿道
合集下载
泌尿解剖PPT课件
女性泌尿系统
男性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 • • •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
肾脏
• 位置: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形似蚕豆, 因受肝脏的影响,右肾比左肾低约1-2cm. • 左肾:在胸11椎体下缘和腰2椎体之间 • 右肾:在胸12椎体上缘和腰3椎体上缘之间 • 肾门在腰背部的投影点在腰椎旁(束脊肌) 外缘与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即是临床 上的肾区叩击痛位置
脏的内部结构
分为肾皮 质和髓质 几个名词: 肾锥体 肾乳头 肾小盏 乳头孔 肾柱 肾大盏 肾盂 7.5ml
IVU或IVP
输尿管
• 是腹膜后的两条肌性管道,起于与肾盂交 接的位置(约第2腰椎),终于膀胱。长度: 20-30cm,粗细:0.5-1.0cm。 • 分三部,有三个狭窄 • 临床上常用分上中下三段 • 三个狭窄:1.肾盂输尿管交界处 2.输尿管跨 过髂血管处 3.输尿管的壁内部
• 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射精管、男 性尿道、前列腺 • 阴囊、阴茎
1.输精管 2.附睾头、体、尾 3.精曲小管
让我们 一起护 卫健康 吧!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1.前列腺部(约3cm)
后尿道
{
2.膜部(约1.5cm)
前尿道
3.海绵体部(12-17cm)
整个男性尿道
• 1.舟状窝 2.尿道海绵体 部 • 3.尿道球部 4.尿道膜部 • 5.尿道前列腺 部 • 6.尿道内口 • 三个狭窄: 6+4+尿道外口 • 三个膨大: 5+3+1 • 两个弯曲
男性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 • • •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
肾脏
• 位置: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形似蚕豆, 因受肝脏的影响,右肾比左肾低约1-2cm. • 左肾:在胸11椎体下缘和腰2椎体之间 • 右肾:在胸12椎体上缘和腰3椎体上缘之间 • 肾门在腰背部的投影点在腰椎旁(束脊肌) 外缘与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即是临床 上的肾区叩击痛位置
脏的内部结构
分为肾皮 质和髓质 几个名词: 肾锥体 肾乳头 肾小盏 乳头孔 肾柱 肾大盏 肾盂 7.5ml
IVU或IVP
输尿管
• 是腹膜后的两条肌性管道,起于与肾盂交 接的位置(约第2腰椎),终于膀胱。长度: 20-30cm,粗细:0.5-1.0cm。 • 分三部,有三个狭窄 • 临床上常用分上中下三段 • 三个狭窄:1.肾盂输尿管交界处 2.输尿管跨 过髂血管处 3.输尿管的壁内部
• 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射精管、男 性尿道、前列腺 • 阴囊、阴茎
1.输精管 2.附睾头、体、尾 3.精曲小管
让我们 一起护 卫健康 吧!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1.前列腺部(约3cm)
后尿道
{
2.膜部(约1.5cm)
前尿道
3.海绵体部(12-17cm)
整个男性尿道
• 1.舟状窝 2.尿道海绵体 部 • 3.尿道球部 4.尿道膜部 • 5.尿道前列腺 部 • 6.尿道内口 • 三个狭窄: 6+4+尿道外口 • 三个膨大: 5+3+1 • 两个弯曲
《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 ppt课件
21
(1)、 近端小管 proximal tubule
最长最粗 单立上皮
曲部(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 LM:壁厚腔小,细胞大,锥体形、嗜 酸性,腔面刷状缘,基底部有基底纵纹 细胞界线不清。
ppt课件 22
近曲小管高倍镜像
刷状缘
刷状缘
ppt课件 23
功能:保钠保水,排钾泌氨 ppt课件
肾小盏
30
集合小管光镜图
横断面
ppt课件
纵断面
31
与终尿形成有关的组 织结构及其特点?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集合管:
ppt课件 32
(三)、球旁复合体
juxtaglomerular complex
又名:近血管球复合体、肾小球旁器
球旁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ppt课件
26
曲部:腔大而规则,立方形,矮小,管 壁薄,细胞色浅,分界较清,核圆居中, 无刷状缘,但基底纵纹明显。
作用:重吸收水、钠,排钾、氢、氨。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ppt课件
27
直部:结构与曲部基本类似,但细胞的 质膜内褶更发达。 基部质膜上分布K+,Na+-ATP酶。 T-H蛋白:位于上皮细胞膜上,凝胶状, 酸性糖蛋白,不透水。
致密斑
ppt课件
33
1、 球旁细胞
juxtaglomerular cell
入球微动脉管壁上的平 滑肌细胞转化而成 形态: 大立方,核圆居中,胞质 弱嗜碱。 核糖体、RER、高尔基 复合体多,颗粒均质状, 颗粒内含肾素renin。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ppt)
分泌: 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 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 运到肾小管腔中的过程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终尿 1-2L/天
有效滤过压
GFR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很快达到
二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滤过平衡: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有效滤过压
GFR
2. 囊内压 肾结石、肿瘤等
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GFR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终尿 1-2L/天
有效滤过压
GFR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很快达到
二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滤过平衡: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有效滤过压
GFR
2. 囊内压 肾结石、肿瘤等
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GFR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第九版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第七章
泌尿系统
作者 : 阎文柱
单位 : 锦州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肾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第四节 尿道
重点难点
掌握 1.肾的位置、形态、构造,肾蒂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 2.肾的被膜; 3.输尿管的走行和狭窄的部位; 4.膀胱的位置和形态,膀胱三角的位置和黏膜特点。
熟悉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肾的毗邻、肾段的概念和肾的变异; 3.膀胱的毗邻及膀胱壁的构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 简述肾的构造。 2. 简述膀胱的分部及其内面结构。 3. 简述输尿管的走行及狭窄部位。 4. 试述肾的被膜及其意义。 5. 划分肾段的依据是什么? 怎么划分? 有何临床意义? 6. 什么情况下沿耻骨联合上缘作膀胱穿刺可不经腹膜腔?
谢谢观看
肾的结构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五、肾的血管与肾段
肾动脉约平第1~2腰椎间盘高度,起于腹 主动脉,在肾门分出前、后两支。
每个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的肾组织,称为 肾段。
肾的血管与肾段
系统解剖学(第9版)
六、肾的畸形与异常
肾在发育过程中,可出现畸形或 位置与数量的异常,畸形常影响肾的 功能。
马蹄肾
多囊肾
交叉异位肾
男性输尿管走行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输尿管盆部
男性输尿管经直肠前外侧壁与膀胱后壁之 间下行,在输jing管后外方与之交叉。
女性输尿管经子gong颈外侧约2.5cm处, 从子gong动脉后下方绕过。
三、输尿管壁内部
位于膀胱壁内,长约1.5cm。
女性输尿管走行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是结石容易嵌顿处。 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 狭窄处口径只有0.2~0.3cm。
泌尿系统
作者 : 阎文柱
单位 : 锦州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肾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第四节 尿道
重点难点
掌握 1.肾的位置、形态、构造,肾蒂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 2.肾的被膜; 3.输尿管的走行和狭窄的部位; 4.膀胱的位置和形态,膀胱三角的位置和黏膜特点。
熟悉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肾的毗邻、肾段的概念和肾的变异; 3.膀胱的毗邻及膀胱壁的构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 简述肾的构造。 2. 简述膀胱的分部及其内面结构。 3. 简述输尿管的走行及狭窄部位。 4. 试述肾的被膜及其意义。 5. 划分肾段的依据是什么? 怎么划分? 有何临床意义? 6. 什么情况下沿耻骨联合上缘作膀胱穿刺可不经腹膜腔?
谢谢观看
肾的结构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五、肾的血管与肾段
肾动脉约平第1~2腰椎间盘高度,起于腹 主动脉,在肾门分出前、后两支。
每个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的肾组织,称为 肾段。
肾的血管与肾段
系统解剖学(第9版)
六、肾的畸形与异常
肾在发育过程中,可出现畸形或 位置与数量的异常,畸形常影响肾的 功能。
马蹄肾
多囊肾
交叉异位肾
男性输尿管走行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输尿管盆部
男性输尿管经直肠前外侧壁与膀胱后壁之 间下行,在输jing管后外方与之交叉。
女性输尿管经子gong颈外侧约2.5cm处, 从子gong动脉后下方绕过。
三、输尿管壁内部
位于膀胱壁内,长约1.5cm。
女性输尿管走行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是结石容易嵌顿处。 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 狭窄处口径只有0.2~0.3cm。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1.尿的成分和性质
尿量:正常成人 1~2L/d;正常约1500ml/d
少尿:15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
固体物质:3~5%
无机物:Na, K; NaCl
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
理化性质:淡黄色,
pH 5.0~6.0,受食物影响大。
肾门
内
侧
肾盂
缘
肾窦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 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 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 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 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 盂。
• 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 ,窦 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1.2 位置
腹后壁,脊柱两侧;
2、肾的微细结构
• 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 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
• 2.1.1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肾小囊
• 2.1.2 肾小管(renal tubule):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远端小管
• 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 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 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 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
• 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 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 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 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 行为输尿管。
滤过血液变稠
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 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 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
医学-泌尿生殖系统解剖
内面观
耻骨联合
膀胱
精囊 射精管
前列腺 尿道
前列腺的分叶:
前叶
左叶
中叶
后叶
右叶
尿道
前叶
左侧叶 射精管
中叶 右侧叶 后叶
目录
一、泌尿生殖系统整体观 二、泌尿系统解剖
1、肾上腺 2、肾脏 3、输尿管 4、膀胱 5、前列腺 6、尿道 三、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尿道
– 细、长、弯 – 三部、三狭、两弯、两扩大
泌尿生殖系统解剖
目录
一、泌尿生殖系统整体观 二、泌尿系统解剖
1、肾上腺 2、肾脏 3、输尿管 4、膀胱 5、前列腺 6、尿道 三、男性生殖系统
目录
一、泌尿生殖系统整体观 二、泌尿系统解剖
1、肾上腺 2、肾脏 3、输尿管 4、膀胱 5、前列腺 6、尿道 三、男性生殖系统
• ☆ 组成 • 肾上腺 •肾 •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 • ★ 功能 • 排泄 • 内分泌
阴道外口
膀胱镜下尿道内面观
目录
一、泌尿生殖系统整体观 二、泌尿系统解剖
1、肾上腺 2、肾脏 3、输尿管 4、膀胱 5、前列腺 6、尿道 三、男性生殖系统
龟头
冠状沟 包皮 筋膜
阴茎海绵体 精索
鞘膜 筋膜
阴囊
系带
内环口
精索 睾丸动脉 睾丸静脉 输精管 附睾 鞘膜 睾丸
男性生殖系统-1
精囊
输精管
成对的,腹膜外位 的肌性管道。
输尿管
输尿管
起于约平第2腰椎的肾盂末端
长约20-30cm, 管径平均0.5-1.0cm 最窄处只有0.2-0.3cm
止于膀胱
输尿管的特征:3个“三”
三部:
腹部 盆部 壁内部
人体解剖学课件全ppt
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一)骨总论
一、骨及骨连结概述
1.骨的形态分类 骨按形态可分为: 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骨的部位分类 成人骨共206块,按在体内所处部位不同可 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分脑
颅骨和面颅骨,共23块,躯干骨共51块, 四肢骨共126块,另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
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 记住位置就容易 脑面颅骨二十三 躯干总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 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体积小 藏在中耳鼓室里
骨性鼻旁窦名称特点
鼻旁窦,如音箱 鼻腔周围骨内藏
额筛蝶窦上颌窦 都有开口通鼻腔
(三)颅的连结 颅骨之间多为直接连结,只有下颌骨与颞骨之间形成颞下颌 关节。 1.颞下颌关节构成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突(下颌头)与颞骨下颌窝及关节 结节构成。 2.颞下颌关节特点 颞下颌关节特点为:①关节腔内含有关节盘。②关节囊松弛 ,易脱位。
在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分科方法很多,巨视解剖学,微视解剖学,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一、人体的组成 (一)细胞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组织 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而构成。 (三)器官 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结合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 (四)系统 功能相关的器官按顺序连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 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统、神经系统、内分 穿 中窝之中垂体窝 前高后高似蝶鞍 两侧圆孔卵圆孔 棘孔位于最后边 前部通眶眶上裂 圆形短管视觉连 后窝中央是大孔 前外舌下神经管 岩部后面内耳门 颈静脉孔二沟延
注:圆形短管—视神经管 二沟—横窦沟、乙状窦沟
完整版《人体解剖学》课件-PPT
腕骨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 骨的形状
和盆腔的壁。
颅骨
胸骨 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 骨的形状
和脊柱。
上颌骨
椎骨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眶腔 鼻腔
(二)面颅 1. 面颅骨的配布: 上颌骨
面颅骨有 15块: 腭骨
上颌骨 2 块
鼻 骨 2块
泪 骨 2块
犁骨
颧 骨 2块
下鼻甲 2 块
腭 骨 2块
舌 骨 1块
枕骨
犁 骨 1块
下颌骨 1 块
颅骨
腭骨水平板
枕骨大孔
2. 上颌骨 maxilla
颅骨
颅骨
成对,位于颅盖部中央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右-----左
3.颞骨
左、右各一,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分为三部:鳞部、岩部和鼓部。
颅骨
鳞部
鳞部 外耳门
鳞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茎突
外侧面(右侧)
内耳门 茎突 内侧面(右侧)
颅骨
4.枕骨parietal bone
枕骨(外面观)
枕骨(内面观)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一)脑颅
1. 脑颅骨的配布
泪骨
脑颅骨有 8 块:
顶骨 2 块 颞骨 2 块
额骨 1 块 筛骨 1 块 蝶骨 1 块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颧骨 枕骨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 骨的形状
和盆腔的壁。
颅骨
胸骨 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 骨的形状
和脊柱。
上颌骨
椎骨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眶腔 鼻腔
(二)面颅 1. 面颅骨的配布: 上颌骨
面颅骨有 15块: 腭骨
上颌骨 2 块
鼻 骨 2块
泪 骨 2块
犁骨
颧 骨 2块
下鼻甲 2 块
腭 骨 2块
舌 骨 1块
枕骨
犁 骨 1块
下颌骨 1 块
颅骨
腭骨水平板
枕骨大孔
2. 上颌骨 maxilla
颅骨
颅骨
成对,位于颅盖部中央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右-----左
3.颞骨
左、右各一,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分为三部:鳞部、岩部和鼓部。
颅骨
鳞部
鳞部 外耳门
鳞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茎突
外侧面(右侧)
内耳门 茎突 内侧面(右侧)
颅骨
4.枕骨parietal bone
枕骨(外面观)
枕骨(内面观)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一)脑颅
1. 脑颅骨的配布
泪骨
脑颅骨有 8 块:
顶骨 2 块 颞骨 2 块
额骨 1 块 筛骨 1 块 蝶骨 1 块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颧骨 枕骨
解剖学部分-泌尿生理
4. 马肾
属于平滑单乳头肾,不仅肾叶之间 的皮质部完全合并,而且相邻肾叶间髓 质部之间也完全合并,肾乳头融合成嵴 状,称为肾嵴。右肾略呈三角形,左肾 呈豆形,位于最后二三肋骨椎骨端和第 l~3腰椎横突腹侧。
二.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一)输 尿 管
(二)膀 胱
(三)尿结构 肾位于最后几个胸椎和前3个腰椎腹侧,左、 右各一。 营养状况良好的动物,肾周围有脂肪包裹, 叫肾脂囊。 肾的内侧缘凹人叫肾门,是输尿管、血管(肾 动脉和肾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地方。 肾门深入肾内形成肾窦,是由肾实质围成的 腔隙,以容纳肾盏和肾盂。 肾的表面包有一层薄而坚韧的纤维囊,也称 被膜。健康动物肾的纤维囊容易剥离。
2. 猪肾 属于平滑多乳头肾。肾叶的皮质部 完全合并,但肾乳头仍单独存在。左、 右肾呈豆形,位于最后胸椎和前3个腰 椎横突腹侧。每个肾乳头与一个肾小盏 相对,肾小盏汇人两个肾大盏,后者汇 成肾盂,接输尿管。
3. 羊肾和犬肾 均属于平滑单乳头肾。两肾均呈豆形, 羊的右肾位于最后肋骨至第2腰椎下,左肾在 瘤胃背囊的后方,第4、第5腰椎下。犬的右 肾位置比较固定,位于前3个腰椎椎体下的下 方,有的前缘可达最后胸椎。左肾位置变化 较大,当胃近于空虚时,肾的位置相当于2-4 腰椎椎体下方。当胃内食物充满时,左肾更 向后移,左肾的前端约与右肾后端相对应。 羊和犬的肾除在中央纵轴为肾总乳头突人肾 盂外,在总乳头两侧尚有多个肾嵴,肾盂除 有中央的腔外,并形成相应的隐窝。
(1)血管球 (如图) 一团毛细血管,入球动脉粗,反复 分支后又汇成一条较细的出球动脉。管 壁的内皮细胞有许多小孔,所以有滤过 能力。 血中的水分、尿素、尿酸和一些营 养物质都能滤出,形成原尿。
(2)肾小囊 包在血管球外的双层杯状囊。分壁层与脏 层,两层之间为囊腔,壁层的细胞为单层扁 平上皮,脏层的细胞为多突扁平细胞,称足 细胞,相邻足细胞的突起互相嵌合,附着在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膜上,突起之间有裂 孔,足细胞是重要的滤过装置,突起的膨大 或缩小可调节管腔,控制滤过液的分子及滤 过量。
泌尿系统-人体解剖学
课件作者:闫勇
泌尿系统结石
肾盂结石可经和途径排出,排除过程中可滞留于何处?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尿路造影
课件作者:闫勇
4 第四节 尿道
一、女性尿道 二、男性尿道(见生殖系统)
尿道
课件作者:闫勇
女性尿道
➢ 起止:尿道内口(穿尿生殖膈)尿道外口(阴道前庭) ➢ 位置:耻骨联合与阴道之间 ➢ 特点:短(3~5cm)、宽(0.6cm)、直 ➢ 意义:易发生逆行性尿路感染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肾移植
课件作者:闫勇
六、肾的微细结构(肾实质)
泌尿 小管
肾单位
肾小体
血管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肾小管 细段
集合小管
远端小管
弓形集合管 直集合管 乳头管
曲部 直部
髓袢 直部
曲部
课件作者:闫勇
(一)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浅表(85%)、髓旁(15%)
课件作者:闫勇
肾小体
入球微动脉
血浆
出球微动脉
肾小囊壁层 肾小囊腔
肾小囊脏层 (滤过膜)
原尿
肾小球 毛细血管
肾小管 集合管 终尿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肾小管
1.近端小管:(重吸收主要部位)
近端小管曲部(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直部
2.
细段
3.远端小管:
远端小管直部
远端小管曲部(远曲小管)
集合管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2 第二节 输尿管
一、输尿管的分部
二、输尿管的狭窄
一、输尿管的分部
腹部:腰大肌前面,至小骨盆上口 盆部:小骨盆上口至膀胱底 壁内部:斜穿膀胱壁
泌尿系统结石
肾盂结石可经和途径排出,排除过程中可滞留于何处?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尿路造影
课件作者:闫勇
4 第四节 尿道
一、女性尿道 二、男性尿道(见生殖系统)
尿道
课件作者:闫勇
女性尿道
➢ 起止:尿道内口(穿尿生殖膈)尿道外口(阴道前庭) ➢ 位置:耻骨联合与阴道之间 ➢ 特点:短(3~5cm)、宽(0.6cm)、直 ➢ 意义:易发生逆行性尿路感染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肾移植
课件作者:闫勇
六、肾的微细结构(肾实质)
泌尿 小管
肾单位
肾小体
血管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肾小管 细段
集合小管
远端小管
弓形集合管 直集合管 乳头管
曲部 直部
髓袢 直部
曲部
课件作者:闫勇
(一)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浅表(85%)、髓旁(15%)
课件作者:闫勇
肾小体
入球微动脉
血浆
出球微动脉
肾小囊壁层 肾小囊腔
肾小囊脏层 (滤过膜)
原尿
肾小球 毛细血管
肾小管 集合管 终尿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肾小管
1.近端小管:(重吸收主要部位)
近端小管曲部(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直部
2.
细段
3.远端小管:
远端小管直部
远端小管曲部(远曲小管)
集合管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2 第二节 输尿管
一、输尿管的分部
二、输尿管的狭窄
一、输尿管的分部
腹部:腰大肌前面,至小骨盆上口 盆部:小骨盆上口至膀胱底 壁内部:斜穿膀胱壁
泌尿系统(解剖)_图文
肾内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利于肾小管与集合 管重吸收与尿浓缩
肾内各区血流量不同, 皮质血流量大、快; 髓质血 流小,慢。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的 变化,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 调节。
肌源性机制:当肾灌注压( 80~180 mmHg )增高时, 血管平滑肌因灌注压增加而受到牵张刺激,使得平滑肌的 紧张性加强,血管口径相应地缩小,血流的阻力相应地增 大,保持肾血流量稳定。
泌尿小管各 段模式图
(3)集合管与乳头管
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 管在皮质内陆续汇集 到集合管。
集合管为一直管,从 皮质直行通过髓质。
许多集合管汇入乳头 管,然后通到肾小盏 。
(二)肾小球旁器
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间质 细胞)组成。
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位于肾小体三角区 。
泌尿系统(解剖)_图文.ppt
第一节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其途径 排 泄: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体内的代谢终
产物、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
皮肤
排泄
泌尿系统
消化道
呼吸道
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
排泄器官
排泄物
───────────────────────
球旁细胞
系膜细胞
球旁复合体模式图
致密斑
球旁细胞
三、肾血液循环
肾血液循环
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 其分支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
入球小动脉又分支成肾小球毛 细血管网,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而离开肾小体。
肾内各区血流量不同, 皮质血流量大、快; 髓质血 流小,慢。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的 变化,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 调节。
肌源性机制:当肾灌注压( 80~180 mmHg )增高时, 血管平滑肌因灌注压增加而受到牵张刺激,使得平滑肌的 紧张性加强,血管口径相应地缩小,血流的阻力相应地增 大,保持肾血流量稳定。
泌尿小管各 段模式图
(3)集合管与乳头管
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 管在皮质内陆续汇集 到集合管。
集合管为一直管,从 皮质直行通过髓质。
许多集合管汇入乳头 管,然后通到肾小盏 。
(二)肾小球旁器
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间质 细胞)组成。
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位于肾小体三角区 。
泌尿系统(解剖)_图文.ppt
第一节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其途径 排 泄: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体内的代谢终
产物、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
皮肤
排泄
泌尿系统
消化道
呼吸道
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
排泄器官
排泄物
───────────────────────
球旁细胞
系膜细胞
球旁复合体模式图
致密斑
球旁细胞
三、肾血液循环
肾血液循环
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 其分支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
入球小动脉又分支成肾小球毛 细血管网,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而离开肾小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耻骨联合后面 子宫、阴道
上方 有腹膜覆盖
上方 下方
小肠 前列腺
子宫 尿生殖膈
(三)内面观
1.膀胱三角
无论膀胱充盈还是空虚时均平滑的三角区域,位于输尿管口和 尿道内口之间。是肿瘤和结核好发部位
2.输尿管间襞
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是 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四、尿道
女性尿道特点: 女性尿道甚短,长仅2.5-5厘米,平均为3.5厘米,直径约 为8毫米,易于扩张,可达 10-13毫米,没有弯曲,在 阴道之前耻骨联合之后, 自膀、膀胱、尿道
二、输尿管
(一)分部
三部: 1.腹段 2.盆段 3.壁内段
(二)狭窄
三狭窄: 1.输尿管与肾盂连接处 2.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3.壁内段
三、膀胱
(一)形态、分部
分四部: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二)位置和毗邻
位于盆腔前部内
男性的膀胱毗邻
女性的膀胱毗邻
前方 后方
耻骨联合后面 精囊腺、输精管壶腹、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