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与启示)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_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48张)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_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48张)

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D
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 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B
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 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 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B
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 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 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 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 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 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影响:在艰苦的战争时期,集中了有限的人 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商品的贸易和 流通,间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 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 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进行斗争。
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时间: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②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 量大为增强。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
1922年底, 最初入盟的是俄 罗斯联邦、外高 加索联邦、乌克 兰和白俄罗斯。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
请注意区别:
沙俄 苏俄 苏联

(1547年—1917年) (1917年—1922年) (1922年—1991年)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 (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 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 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据国情,遵循客观经 济规律。 •②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要保持产业结构的平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 •⑤要坚持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⑥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工作; •⑦加强监督机制; •⑧加强公民的法制意识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 业国?
①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 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苏联先后完成第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 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生产总 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得到 加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 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 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 皇时代的2.6%上升到 1937年的13.7%。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策 政
恢复发展



列宁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高度集中的
策 政
恢复发展

经济政治体制


列宁
斯大林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列宁在什么时间逝世,此后苏联的领导人是谁?这 时苏联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苏联在什么时间完成第一、 二个五年计划?重点? 8.结合教材第8页蓝色部分及第9页“第聂伯河上的大 坝”回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9.结合教材第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 庄庄园在田间用餐”回答:这是什么现象? 10.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11.结合教材第9页“邓小平论述”阅读“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检测反思
让我们巩固一下本课的学习吧!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 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 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本课第一目"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第二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述苏联通过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该模式的得与失。

二、课程标准:1.认识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教师: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事物无先例可循,苏俄只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从今天的俄罗斯联系到前苏联,观看视频自然过渡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大声的朗读)教师:同学们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方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教师: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民的追梦史,苏俄人民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第一篇章“苏俄梦——富国梦”。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优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优质教案 教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

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

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

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果:①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俄国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列宁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2.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临时政府继续实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6.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采取:①加强红军的建设,②实行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一.列宁的探索1.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4年列宁逝世)2.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后来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

二.斯大林的探索1.措施:①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参与学习活动
答:一是加强红军建设,二是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答: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探索新知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但是,这当中好像出现过一些问题,有没有同学查到?
这样的结果是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话?什么是“列宁的思路”、“后来苏联的模式”。
答:1928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主要力量和资金集中于重工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二五”计划开始于1933年,重点完成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简述一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很好,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斯大林模式”。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斯大林模式”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在集体化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不当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人民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讨论回答: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后来苏联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考点: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与启示影响: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建设基础。

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启示:要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要注重改善民生,不能过分地剥夺人民利益来求得国家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反对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

例题1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A.轻工业B.商业C.重工业D.交通运输业答案:C解析: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都实行了五年计划,都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答案C。

例题2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所吸取经验教训。

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A.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B.要重点发展重工业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答案:B解析:片面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体现,故选B。

1. 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以下事件,可以直接反映出“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的是()①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②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3.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经济大危机1、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掀起-犹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

但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一致,答案B。
例题2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Leabharlann 式D.罗斯福新政1.C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故选C。
2.A解析:表格反映1921—1925年粮食产量在增加,这一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答案A。
3.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题目所述论断相一致,答案B。
3.“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里评述的是()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的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的知识点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4、恐怖统治;P26(4点)
5、反犹狂潮:迫害犹太人
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最早)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尖锐
2、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上台)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遭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特别严重,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②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根本原因)③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和高技术产业(主
要原因)
④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⑤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⑥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
2、启示:(1)重视科技,发展教育(2)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3、借鉴: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在空间布局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小结: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繁荣——危机与调整——持续稳定发展这样一个阶段
1.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2、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四、轴心国形成: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时间:1937年
2、组成:德国、意大利、日本
3、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称霸世界
4、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小结:美国、德国、日本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分别走上不同道路: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实行“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这主要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是减缓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社会主义的探索 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社会主义的探索  课件 (共27张PPT)
战时共 产主义 政策
导入
我们计划· · · · · ·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 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 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 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错了。 ——列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目录
列宁对社 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
带着问题读书效果更好
1.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继续实施了?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经济: 计划经济
表现: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专制,民主 法制被破坏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经济:(P10) 2、政治:苏联出现了党政不分、权力高 度集中、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的 现象。 3、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评价:
积 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 极 跻身于工业强国之列,为后来夺取世界反
带着问题读书效果更好
1.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在工
业方面的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重点在哪个方面?
为什么优先发展这一方面?
取得了什么成果? 2.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 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及影响。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经济: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斯大林实施第一、第二个五 年计划建设。 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 当时苏联面临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必须 先发展重工业保卫苏维埃政权 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 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 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 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 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 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 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1937年的13.7%。

历史人教版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历史人教版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与此同时,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式”。

例题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

例题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斯大林模式,答案B。

1. 以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属于斯大林实施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成立苏联D.实行五年计划2. 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B.市场经济繁荣C.经济危机严重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制健全4.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1.D解析:斯大林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实现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D。

2.D解析: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D。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实施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时间:。

内容:。

作用:。

2、苏联成立
全称:。

时间:。

最早的加盟共和
国:、、、。

发展:后来苏联扩大到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化建设:两个五年计划~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第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变成强盛的,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

新宪法的制定: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
着。

2、斯大林模式
含义:指苏联政治体制。

标志:的制定。

背景:外有包围,国内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使和长期处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和,造成了产品的
、;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农民没有
,农业产量长期。

(4)经济发展,经济,大量和了资源。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
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建设基础。

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启示:
要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要注重改善民生,不能过分地剥夺人民利益来求得国家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反对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

例题1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
()
A.轻工业
B.商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答案:C
解析: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都实行了五年计划,都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答案C。

例题2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所吸取经验教训。

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B.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
答案:B
解析:片面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体现,故选B。

1. 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以下事件,可以直接反映出“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的是()
①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②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苏联快速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B.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后来社会主义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D.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学习斯大林模式经验
1.A 解析:我国这了发展工业,实行了“一五”计划,就是学习苏联的经验,并得到苏联的帮助,故选A。

2.A 解析: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都可以体现出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但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走自己的路,故选A。

3.B 解析:题中所述的“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反映出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发展方式,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苏联斯大林模式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不符合“现代化复杂属性”,故排除②。

所以答案选B。

4.D 解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所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后来进行改革开放,就是要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发展道路,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