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临床路径,病种肛肠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骨伤科风湿科1肛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痔(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暴聋(突发性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9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0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12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3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4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15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6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7胫腓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8股骨颈骨折(无移位和轻度移位)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9痿证(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0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3孟氏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4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5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6骨痹(膝关节僵硬)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7骨痹(骨关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9痛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0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病种消化内科感染科外科妇科神经内科31胃脘痛(慢性胃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32胃缓(胃下垂)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3久痢(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轻、中度)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4胃疡(消化性溃疡A1期、A2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5泄泻(急性肠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6血脱(上消化道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7肠结(不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主))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8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9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0肝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1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2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43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4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5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46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7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48盆腔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9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0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1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且目前已怀孕)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2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53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4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5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卒中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6头痛(偏头痛)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7面瘫(面神经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8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9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0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病种神经内科心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儿科61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2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3后循环缺血中医临床路径64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65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6眩晕(周围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67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稳定期))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68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9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70血浊(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71心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72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4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5石淋(输尿管结石)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76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77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78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79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80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1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2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3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4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重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5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86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87卵巢癌(癥瘕)中医临床路径88食管癌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III期)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9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姑息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90原发性肺癌手术+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眼科内分泌科临床路径,病种肿瘤科919293949596979899100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晚期乳腺癌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前列腺癌(去势术后正在进行内分泌治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胃癌(非手术)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行胃癌根治术后,需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非手术)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食管癌(非手术)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路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临床路径

头痛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HX HIS, 2004年。

2 •疾病分期(1)发作期(2)缓解期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头痛(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w 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 / 10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编码:G43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3)心电图(4)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 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中医诊断为头痛/西医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住院患者。

一、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TCD编码:BNG06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源性头痛(ICD-10编码:G44.8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2004年颁布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2]。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风寒湿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患者)。

2.本病出现颈椎间盘巨大突出者;治疗部位(颈部、枕部)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询问有病因与否如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变等,头颈肩部是否有疼痛。

风寒湿者颈、肩、上肢是否存在以痛为主的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诊观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气滞血瘀者是否存在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诊观察(舌质暗,脉弦);痰湿阻络者是否存在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诊观察(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肝肾不足者是否存在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诊观察(舌红少津,脉弦);气血亏虚者是否存在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头痛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头痛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头痛病人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3-22T09:27:22.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期作者:章慧敏[导读] 目的:探讨并研究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头痛病人中的治疗效果。

章慧敏如皋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南通226500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头痛病人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2月入住如皋中医院的头痛病人共计50例。

根据抽签法,将所选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磋商组,各有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磋商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

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

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磋商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头痛病人干预中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有助于缓解疼痛强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进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或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头痛;治疗效果前言由于致痛因素的刺激,病人的头颅痛觉纤维会产生明确的动作电位,如果经由痛觉传导通路向病人的大脑皮质传递,就会表现出头部闷痛、持续性沉重感或压迫感等症状[1]。

按照中医辨证思维来看,头痛应属“脑风”“头风”等范畴,主要是由肝阳上亢、痰瘀互结等因素造成。

虽然通过常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容易使病人产生依赖性。

为了改善病人的身心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可在整体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对病人实施健康、有效的中医护理[2]。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50例头痛病人,经临床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运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如皋中医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头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抽签法的原则,将50例病人分成两个组别。

对照组25例,包含男性病人16例,女性病人9例,年龄60~83岁,平均(71.52±4.65)岁,病程1~9年,平均(3.54±0.74)年,发病原因:眩晕12例,胸痹5例,心衰4例,促脉症3例,其他1例。

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的患者。

一、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各种急性外伤等原因造成人体头部的皮肤软组织等组织(排除骨组、脑、眼睛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的病理损害。

1.有明显的外伤病史,病程在3天内。

2.头部疼痛、肿胀、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皮下青紫瘀瘢或皮下血肿。

3.CT检查无骨折、脑出血、眼球损伤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3.证候诊断: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淤血凝滞、气血亏虚(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头部浅表损伤的患者。

2.有明显的外伤病史,病程在3天内。

3.头部疼痛、肿胀、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皮下青紫瘀瘢或皮下血肿。

4. CT检查无骨折、脑出血、眼球损伤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液流变学、胸部X线片检查、c-反应蛋白、血培养、凝血功能+D-二聚体、心电图、颅脑CT、磁共振等。

(八)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1.清创缝合术;2.破伤风治疗;3.依情给予静脉用药。

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证候诊断1.中脏腑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2.中经络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

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头痛(偏头痛)临床路径打印

头痛(偏头痛)临床路径打印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表单及附件研究单位名称(排名不分先后)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口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江西省中医院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河北省中医院口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重庆中医院口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口新疆昌吉州中医院口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口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口新疆伊犁州中医院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口广州市中医医院口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口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江苏省中医院口吉林省四平市中医医院口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医医院口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口湖南永州市中医院口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口北京广安门医院口上海曙光医院口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口景德镇市中医院口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徐州市中医医院口北京黄枢中医医院口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口山东省济宁市中医医院口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口重庆市长寿区中医医院口湖南省怀化市中医院口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口陕西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头痛(偏头痛)协作分组组长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头痛(偏头痛)(门诊)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诊断:头痛(TCD编码:头痛BNG060 头风BNG061)西医诊断:偏头痛(ICD-10编码:G4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日≤28天实际治疗日:天附件1编号□□□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费用评估表病种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病例数填表人日期注: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院内中药制剂。

3.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熏蒸、药浴、中医诊疗设备等。

4.项目3—8指单病种次均费用所占比例。

2015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压)

2015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压)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编码:I 10.x00)。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1、阴虚阳亢证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2、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

2.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 BNG070)的患者。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安卫字〔2011〕110号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医院、中医院,市直各大医院: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并按安卫字〔2011〕73号文件要求认真执行。

电子版请到安康市卫生局网站医政管理栏目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下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共计20个科目92个病种)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共计18个科目78个病种)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主题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通知抄送: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康市卫生局政办科2011年3月18日印发共印40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20个科目92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骨伤科(9个)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4、骨蚀(股骨头坏死)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6、桡骨远端骨折7、锁骨骨折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踇外翻肛肠科(5个)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2、肛裂病(肛裂)3、脱肛病(直肠脱垂)4、痔(混合痔)5、肛漏病(肛瘘)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18个科目78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2、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

头部内伤病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内伤病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2)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躁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3)结合病史和体征、CT、磁共振检查可确定损伤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是指创伤暴力当时造成的颅脑损伤,如:头皮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等;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指致伤后一段时间逐步形成的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等。

(二)证候诊断1.瘀阻脑络证:伤后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神识不清,伴头部青紫、瘀肿,心烦不寐。

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2.痰浊上蒙证: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呆钝健忘,胸脘痞闷,或神识不清,或时作癫痫。

舌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3.肝阳上扰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泛泛欲吐,口干苦,小便黄赤。

苔黄,脉弦数。

4.心脾两虚证:伤后眩晕,神疲倦怠,怔仲惊悸,心神不安,或昏愦,面色萎黄,唇甲无华。

舌淡,脉细弱。

5.肾精不足证:眩晕健忘,耳聋耳鸣,视物模糊,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昏迷不醒,或发脱齿摇,或失语,或肢体萎软不用。

舌淡或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

(一)康复治疗1.针刺疗法(1)头皮针选穴: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操作方法:暴露头皮后,针尖刺入至头皮下或帽状腱膜下层。

可依病情需要进行快速捻转手法或提插手法。

注:头部有外伤者暂不选用该疗法或避开局部伤口进行。

(2)体针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百会、厉兑。

配穴:水沟、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涌泉、解溪。

随症加减:意识障碍实证者加十二井穴(点刺出血),意识障碍虚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呛咳、吞咽障碍者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者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手指握固者加合谷;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睡眠倒错者加上星、四神聪、三阴交、神门。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时间:2018疾病分科:脑病科相关中医临床路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1] (ZY/T001.1-94)中“头痛”与“项痹病”的内容拟定:(1) 头痛的诊断依据:①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

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

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

②隐袭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③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腰穿、骨穿,脑电图。

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排除器质性疾病。

(2) 项痹病的诊断依据:①有慢性的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开车、上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过伸过屈位可有椎体不稳等改变;CT和/或MRI检查提示具有颈椎间盘膨/突出、颈神经根和/或根袖水肿、颈项部肌筋膜炎症等。

须同时符合“头痛”和“项痹病”。

2. 西医诊断标准采纳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 2004年颁布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2] .(1) 疼痛源自颈椎,且头部(含枕部、头顶、额部、颞部)和/或面部≥1个部位疼痛,满足标准(3) 和(4) ;(2) 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检查证据支持颈椎/颈部软组织疾病是诱发头痛的原因;(3) 支持疼痛源自颈部疾病或损伤的证据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临床症状提示疼痛的病变在颈部;②诊断性阻滞(颈部结构或神经根)治疗阳性。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1版)》1.脑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眩晕、肝豆状核变性、头痛(偏头痛)假性延髓麻痹2.急诊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3.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4.精神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5.肺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6.骨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踇外翻诊疗方案7.针灸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8.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9.肾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10.外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 个专业95 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 年2 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头痛(偏头痛)的住院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BNG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年)。

①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②辅助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MRA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排除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II)(HIS,2004年)。

①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②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

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①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③每种症状持续≥5分钟且≤60分钟。

D.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标准B~D,开始时伴有先兆症状发生,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以内出现。

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一、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为:头痛BNG060、头风BNG061;ICD10编码为:偏头痛ICD10:G43)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为:G43)(二)诊断依据1.中医证候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头痛(偏头痛)的中医证候主要分三型,即肝阳证、痰浊证、瘀血证。

2.疾病诊断:依据2004年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进行,主要以偏头痛不伴先兆、偏头痛伴先兆为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1.辨证论治前提下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静脉用药等。

(1)肝阳证,以平肝潜阳为主;痰浊证,以健脾化浊、降逆止痛为主;瘀血证,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可选用不同方剂。

(2)可配合使用中成莪红胶囊、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养血清脑颗粒、镇脑宁胶囊等。

2.其他治法:急性期治疗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

(1) 针灸可通过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

(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可选用活血、通络、止痛等中药研细末后,用布袋包少许药末视病位交叉塞鼻。

发作时用。

搐鼻法:也可将中药研末后,每次用少许药末吸入鼻内。

3.如头痛仍不能缓解,可配合应用其他能缓解偏头痛发作的治疗方法。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确诊为头痛(偏头痛)且为急性发作期,头痛持续24小时不能缓解。

2.头痛程度为中、重度疼痛;或头痛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记录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 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 -Ⅱ)(HIS ,2004 年)。

2.疾病分期 (1)发作期 (2)缓解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
肝阳上亢证 痰浊内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 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
偏头痛(ICD-10 编码:G43)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MRI 检查、脑脊液、脑电图、
、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阳上
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痰浊内阻证:
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瘀血阻络证:活血
化瘀、行气止痛。

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
缓急止痛。

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育阴
潜阳。

2.偏头痛发作期可酌情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预防性治疗一般不推荐选用。

3.其他疗法: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

(1)针灸:可通过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

(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搐鼻法。

4.内科基础治疗。

5.健康宣教。

(九)完成路径标准头痛发作次
数减少5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若出现辅助检查异常,需要明确异常原因,可能导致医疗费用增加。

2.既往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期间疾病发作或加重,需要治疗,可导致医疗费
用增加,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5.偏头痛发作期症状严重,符合偏头痛住院路径标准者,可转入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本次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