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史学方法类试题逐渐进入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研究好此类试题对于备战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指阐释】

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历史与历史学:⑴历史: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⑵历史学: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⑶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⑷历史学的功能:经世致用,“以史为鉴”,“读史明智”……都在强调着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

2.史料的分类:⑴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⑵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⑶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⑷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另一种分法:⑴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⑵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3.获取史料的途径:⑴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⑵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⑶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⑷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⑸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4.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⑴研究者的立场不同。⑵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⑶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⑷时代的局限性等。

5.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⑴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⑵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⑶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⑷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⑸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6.主要史学范式(史观)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⑴文明史范式: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⑵全球史范式:又称整体史观。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⑶近(现)代化范式: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⑷革命史范式(阶级斗争):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⑸社会史范式:①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②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③重视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的内在联系。

7.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②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⑵阶级斗争理论:①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②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

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例题分析】

1.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持,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 )

A.发生的地点

B.事件的经过

C.事件的结果

D.事件的影响

解析:D。事件发生的地点、经过、结果具有客观性,而事件的影响是后人对事件进行评价,往往掺杂着个人的主观因素,所以不同的人就会对一个事件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评价。例如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曾国藩认为这是农民暴乱,对清王朝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危害,应当剿杀,因此组建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孙中山认为是一次重要的反封建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2.考古学有几个常用的定义:“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客观基础;“技术”是取得资料的手段;“方法”是研究资料的手段;“理论”是研究人类历史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下列属于考古学“方法”的是()

A.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发掘的原始人类头盖骨

B.运用DNA解码技术探究辨别中国人祖先的由来

C.对人类遗存特征的研究揭示当时的社会特征

D.运用专用金属探测仪探测古墓内部遗存状况

解析:B。A为资料,C为理论,D为技术。

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颇多的风云人物。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的下列材料中,你认为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一项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大传》

B.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奇闻轶事

C.有关李鸿章的历史学论著

D.李鸿章部分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解析:D。ABC三项都不是研究李鸿章的原始资料,只有D项是原始资料,最具有历史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