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它是一个以客观记录史实、以她所独特的方法去研究历史事实而产生的,它要求学者不仅要能以一个整体的家园来思考问题,而且还要集中精力去探索历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今的影响。

学者们会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历史。

第一种研究方法是现象学法,它是指学者通过观察历史现象,结合研究多种历史资料来分析历史现象,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现象学法通常用于考察某一特定事件或者某个历史时期的变化。

例如学者们研究中国清朝时期的政治变革时,可以在研究中使用现象学法,收集和分析清朝当时的历史资料,从而推断其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二种研究方法是比较法,它是指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或者某一历史时期的不同时点来研究历史。

比较法可以更好地揭示历史事件的起始及其发展趋势,也可以对比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例如,学者可以比较研究中国清朝和清朝中国近代史,分析两个时期的政治变革、社会变迁、文化改变等,从而从更多角度研究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种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它是指学者们利用存在的历史文献,收集和分析文献中的信息,以获得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

学者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献中的文字,图片,实物或者地理信息,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其影响,通过比较文献中的内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情况。

例如,学者们可以通过分析中国文学史文献,认识唐宋时期诗歌的特点,了解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最后,笔者提议,学者们应该结合以上研究方法,使用多种方法综合研
究历史,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发掘历史的脉络及其启示,达到研究史实的目的。

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是一门学科,涉及对过去事件和人物的研究和分析。

为了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历史学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历史证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历史研究方法。

1. 原始文献研究:原始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指的是那些直接的、未经过解释或过滤的历史记录,比如书信、文档、报纸、日记等。

通过阅读和分析原始文献,历史学家可以了解当时的事件、人物和思想。

他们会对文献内容进行批判性的解读,考虑文献的可信度和偏见,以及可能的背后动机。

2. 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是一种通过挖掘和研究遗址、遗物来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考古学家通过挖掘古代城市、墓葬和其他文物遗址,研究出土的器物和建筑结构,从而推断古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

3.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一种通过对不同地区、时代或文化的历史进行比较来理解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历史学家可以发现共同点和差异,理解历史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数量化的历史数据来研究历史的方法。

历史学家可以用统计数字来测量经济、人口、军事等方面的变化,从而理解历史事件的规律和趋势。

5. 口述历史研究:口述历史研究是一种通过采访或阅读口述历史记录来研究历史的方法。

历史学家会与当事人或他们的后代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或者分析已有的口述历史记录。

通过听取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回忆,历史学家可以获取珍贵的历史信息。

6. 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一种通过运用理论框架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方法。

历史学家会运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动机与行为。

常见的历史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后现代主义历史观等。

以上所列举的方法只是历史研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历史研究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社会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

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和交叉验证,以得出更全面的历史结论。

历史研究的目的是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历史事实,理解人类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对过去的认识和理解。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史学研究方法是指进行历史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史学研究方法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历史学家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研究的基本保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史学研究方法。

首先是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史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获得历史事实和相关材料,从而进行历史研究。

文献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熟悉历史文献的分类、编纂、传承等方面知识。

其次是考古研究法。

考古研究法是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古代建筑等进行发掘、探索,获得历史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探寻古代社会的历史真相。

考古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好的考古学知识,包括勘探技术、发掘方法、文物鉴定等方面。

第三是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是通过对现场进行考察和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历史资料,了解当地历史风情和历史事件。

田野调查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耐心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同时要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和交往,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第四是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通过数据的比较和运算等手段,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统计分析法要求研究者具备数理统计知识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采样和分析。

最后是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多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从而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比较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具备广泛的历史知识和深入的思考能力,能够在多个历史事件之间建立联系和发现共同点。

综上所述,史学研究方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田野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历史学家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资料,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进行全面、准确的历史研究。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历史学家获取、整理、分析历史资料,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规律。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史料研究、比较研究、时空研究和理论研究。

首先,史料研究是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文献、古代文物、遗址遗迹等史料的收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历史学家可以获取丰富的史料信息。

史料研究注重对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的判断,以及对历史史料的各种记载、论述和暗示的梳理和分析。

史料研究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史料进行辨伪和补全,进而揭示历史事实和历史真相。

其次,比较研究是历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地域的比较分析,历史学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判断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进程之间的规律性和历史地域之间的影响力。

比较研究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纵向的,比较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

比较研究常常需要历史学家掌握多种历史和相关知识,善于运用统计分析、图表分析和编年法等方法。

再次,时空研究是历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时空研究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界定和划分。

时间范围可以是一个短时期的事件,也可以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空间范围可以是一个小地域的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大地域的过程。

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时空范围的掌握和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发展演变,还原历史现象的背后的时空关系,揭示历史力量的时空内涵。

最后,理论研究是历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构建,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理论研究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理论的建构和体系的梳理;也可以是具体问题的理论解释和理论分析。

理论研究需要历史学家对多种历史理论和方法有较高的熟悉和掌握,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思辨和探索的勇气和创新性。

简论史学研究的方法

简论史学研究的方法

简论史学研究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历史考证、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和历史综合等环节。

史学研究的基础是史料搜集。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史学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类史料,包括文字、图片、实物等。

史料的搜集应该全面、系统,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整理是史学研究的第二步。

史料整理主要包括整理、分类、加工和存档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历史研究和利用。

史料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历史研究的结果,因此应该精心细致地进行。

历史考证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历史考证是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比对,查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历史考证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确保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四,历史比较是史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环节。

历史比较是指将不同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和共性,以便于深入理解历史问题。

历史比较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历史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第五,历史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历史分析是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意义。

历史分析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和辨证思维能力,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

历史综合是史学研究的总结性环节。

历史综合是指对历史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形成完整的历史研究结论。

历史综合需要研究者全面考虑历史事件的多方面因素,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和结论。

史学研究的方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历史考证、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和历史综合等环节。

只有正确运用这些方法,研究者才能够深入了解历史问题,揭示历史真相,为历史学研究贡献新的知识和思想。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了解史学研究的方法有所帮助。

【本文总字数:2115字】。

第二篇示例: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史料考证、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史学理论的构建等几个方面。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尤其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都会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

1、观察法。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掌握材料,正确理解研究对象。

2、文献法。

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全面掌握所需材料,以利研究工作。

查阅的文件资料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选用。

3、调查法。

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4、统计法。

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求出数量分析结果,用于支持研究。

5、历史研究法。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吸其精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于指导今天的研究。

6、比较法。

对某类研究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背景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或特殊性。

7、实验法。

在人工控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并分类记录下来。

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条件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性。

8、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然后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个案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非典型的,但要达到一定数量,才有说服力。

历史研究法课程心得杜宝宗1、赵恒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的论述在课堂上赵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谈到了以下几点:首先,关于论文的选题,赵老师谈到,论文题目必须有自己的见解,看到题目自己最起码有自己独立成型的思维,确定题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对一个选题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衷,才会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另外,确定选题要遵循专业方向,题目把握要具体化,对题目的意义要有清晰的了解认识,对题目的研究现状有足够的掌控,只有这样,论题才会做到合情合理。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的定义是:研究历史事件和过去的社会结构、文化理论、行为等。

因此,史学家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

史学家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这些历史事件,他们包括直接历史学习、考古学、系统史学等。

本文将专注于史学家研究过去的方法和方式。

1.直接历史学习:通常史学家会通过史料和文献来研究过去的历史事件。

史料可以分为书籍、报纸、杂志、剧本、电影等。

文献包括公开的文献和私人文献,其中公开的文献可以分为官方文件、学术论文、媒体报道等;私人文献可以分为家庭记载、日记本、信件等。

史学家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史料和文献,揭示过去社会的事情。

2.考古学:考古学是史学家从考古遗址或古代结构中揭示历史的一种方法。

考古学不仅可以帮助史学家了解过去的历史,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有价值的文物。

史学家通过调查遗址、挖掘及分析它们中找到的物品,以及依据古代文字、图像及其他古物质标记来研究过去的历史事件。

3.系统史学:系统史学是研究历史系统中各个部分事件之间关系和发展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史学家可以分析历史系统中的关键事件,然后探讨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从而追溯和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至此,本文介绍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三种方法:直接历史学
习、考古学和系统史学。

它们对于史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因此,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时要熟悉上述的三种方法,以准确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是对历史文献的研究。

这包括对已有的历史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校对和分析研究,以获取关于特定历史事件或时期的信息。

2. 口述史料研究:除了文献研究,研究者还可以通过采访当事人或其后代,收集口述历史资料。

这些口述史料可以提供亲历者的直接见解和感受,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古代遗址考古:这是一种通过发掘和研究古代遗址,了解过去人类活动和文化的方法。

考古学家通过挖掘古墓、古城址、古道等遗址来获取遗物、文物等实物证据,并通过分析这些物质遗迹,还原过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4. 区域研究: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特定区域的研究来了解历史发展。

区域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某一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社会结构等,为理解该地区的历史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5. 比较研究:传统史学中的比较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进行比较,找出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历史的规律和趋势,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 统计分析:在传统史学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通常用于对历史事件进行数量化分析。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图表,发现数字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提供客观的证据支持。

7. 文化研究:传统史学研究也包括对历史时期的文化进行研究。

这包括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文化的分析,可以揭示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

8. 社会研究:传统史学方法中的社会研究,主要关注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社会的研究,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和发展。

9. 政治研究:政治研究方法用于分析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事件。

通过对政治的研究,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政治争议。

10. 经济研究:经济研究是传统史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研究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

通过对经济的研究,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研究方法一 、史料的分类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 跟帖等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 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 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 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A .①正确,②③错误B .②正确,①⑧错误C .①③正确,②错误D .③正确,①②错误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A .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 .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 .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地位: 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 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二、获取史料的途径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6、上网搜索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例1.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这样认为:“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为主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

”下列学习方法中最符合埃尔顿观点的是A.理论联系实际B.重视调查研究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D.史由证来、论从史出2、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

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A、发生的地点B、事件的经过C、事件的结果D、事件的影响3.在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包含着华夏中心观、华尊夷卑观和“华夷之辨”等观念。

因此,在研究中国古代与东亚诸国交往之类的问题时,如要获取有助于克服华尊夷卑偏见的资料,较好的方法应当是A.注意收集和使用中国以外的相关资料B.尽量查阅台湾史学家的史书C.广泛查阅中国古代的史籍资料D.查阅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

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5.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B.②C.③D.④6.两位学者对公元元年至l700年世界人口数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出现很大差异。

导致两位学者对相同时期世界人口数的统计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有:①占有的资料不同②研究方法不同③客观史实不同④作者的阅历不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09广东)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8、材料三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选自邓小平1992年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5)上述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请说明理由。

(2分)(5)材料四是原始材料,因为它直接选自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未经史学家(或学者)修改或转写。

(2分,理由不对或未写扣1分)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

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缺陷:是当事人陈述自己亲身参与的重大事件,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

(2分)注意: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收集多方面的史料。

(2分)10、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

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

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述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3分)(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述证据:材料四。

(3分)(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论?(3分)(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分,每点1分)(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4分)这说明了什么?(1分)(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2分)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

(2分)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分)(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

(1分)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2分)(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分)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11、材料一:《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

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

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一一《毛泽东选集》材料三: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

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

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

——2007年第6期《随笔》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1分)其根本目的何在? (1分)答;理由:秦始皇实行暴政而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