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横撇这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教材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立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2.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借助拼音,自行拼读生字和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秋天的资料,交流有关秋天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提问激趣:同学们知道一年又几个季节吗?(学生回答:四个)一年之中的第三个季节是什么?(学生回答:秋天)同学们知道秋天来到的时候,大自然会发生哪些变化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来看看作者笔下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树、人”和轻声字“了”。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秋、树、叶、片、人”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大”等字时,可以用实物对比的方法;学习“大、气、了”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飞”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示例:

子(叶子)—了(没了)—字(文字)—于(于是)

大(大山)—太(太阳)—天(天空)—夫(农夫)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横撇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了”是独体字,横撇的撇不宜过长,弯钩沿竖中线写,不宜太弯。

“子”是独体字,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人”是独体字,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捺脚与撇尖持平。

(3)归类识字。

(4)多音字。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朗读指导:(1)关注轻声的读法。以第1自然段为例,建议教师通过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感受“凉了、黄了、叶子、来了”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也可以边读边配以轻重变化的击掌声,或者呈现词语时前后两个字字体大小、颜色深浅不同,以提示轻声词语的读法。

(2)关注词语连读,不唱读。在读好轻声词语的基础上,将词语放入短语中,如“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适当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奏感。困难较大的短语,还可以采用在文字下画线的方式提示注意连读。

(3)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如“一片片”“一群大雁”“ 一会儿”“排成‘一’字”,可以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分别读不变调和变调的一串词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

2.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或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美丽的秋景,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秋天的情感。

3.安排学生大声、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秋天,树叶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大雁不时变换着队形飞向南方。我们都喜欢秋天,对不对?因为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大”是独体字,撇要写成竖撇,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注意与“人”的写法区分。

易错提示:

“了”第二画是弯钩,不要写成竖钩或者竖。

“人”的第二画是捺,不要写成了稍长的点。

归类示例:

带木字旁的字:树(树木)—村(乡村)—林(丛林)—样(样子)

带口字旁的字:叶(叶子)—叫(叫声)—听(听说)—吃(吃饭)

带人字头的字:会(开会)—令(口令)—众(大众)—伞(雨伞)

了 le:太好了 天气凉了 ǎo :了不起 不了了之 教师点拨:

“ 一 ” 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读阴平。在去

声前念阳平,在其余声调前念去声。

1.听写词语:叶子好了人们大树

2.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写得是秋天的景色。那么,秋天来了,大自然的景色究竟有什么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让学生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说说区分自然段的标志。

明确:一共有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每个自然段的观察角度、观察对象各不相同。

3.简要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1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2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3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对

群群大雁往南飞。

5.怎样理解第2自然段中“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中的“一会儿……一会儿……”?

明确:“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地短时间内互相变换。突出了秋天给动物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示了秋天独有的美丽。

6.课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两个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两个感叹句。“啊!”表示明白了。从第1、2自然段的描绘中,我们知道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飘落、天空变得又蓝又高、大雁南飞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文章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

7.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说说这幅图是如何表现秋天的。

明确: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的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和“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使人产生了对于秋天更

了,葡萄紫了……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秋天》这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秋天、赞美秋天。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叶子落下来

秋天排成“人”字

大雁往南飞

排成“一”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