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与合知识点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分与合》知识点讲义 典型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分与合》知识点讲义 典型例

知识点回顾一、主要内容1、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者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1)2-5的分与合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是有联系的,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成5;(2)6、7的分与合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实物图是有序的)(3)8、9的分与合要求学生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每次移1个每次分1根,暗示有序)(4)10的分与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

(明确提出要求:有序的涂一涂,分一分)2、有序的表达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情况不仅有序,而且对称的排列,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培养推理能力。

一种分法有两种表达:“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6和1”是一致的3、10的分与合:为“凑十法”打好基础3根据分与合填数优选精练一、单选题(共8题)可以分成()。

A 6和2B 7和3C 4和52 10-8=()A 2B 3C 7D 183 10-5=()A 5B 9C 17D 154 9+0=()A 8B 9C 0D 175下面哪组中两个数合起来是7。

()A 4和2B 3和5C 6和16哪两张卡片合起来是7?()A B C7如果△=5,○=6,□=4,那么△+□-○=()A 7B 5C 3D 158下面3个盒子里原来有几个果子不知道,如果往盒里各放1个、2个、3个果子,3个盒里的果子数就一样多了。

原来第个盒里的果子最少A B C二、判断题(共5题)和6组成10。

()10()1122=4 ()12()13()三、填空题(共8题)可以分成1和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

15分一分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分一分,合一合。

可以分成3和________。

6和________合起来是14。

17里面有________个一和________个十。

和3合起来是5。

8和________合起来是10。

2021下图,写出算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
分与合的应用
在数学中,数的分解和组合常常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在加减法运 算中,可以通过分解和组合来简化计算过程;在比较大小问题中,可以 通过分解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03
加法和减法运算
加法运算
加法定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 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名称
加号两边的数叫做加数,结果叫 做和。
加法运算律
01
家庭作业辅导
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孩子的家庭作 业辅导,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 。
02
学习情况反馈
03
鼓励孩子进步
家长及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中 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密切沟 通。
家长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 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孩子的 学习动力。
THANK YOU
边数、角度等。
图形的分类
03
指导学生按照形状、大小等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
分类思维。
图形的拼组
图形拼组的基本方法
介绍图形拼组的基本方法,如平移、旋转等,让学生理解如何通 过基本图形的组合得到新的图形。
创意拼组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使用基本图形进行创意拼组,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空间问题的解决
指导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 物品的摆放、路径的选择等,提高学生的空间思 维能力。
05
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
描述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识别问题的关键信息
学生能够识别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数量、形状、位置等,并用数 学语言进行表达。
06
课程总结与延伸
课程重点回顾
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概念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4以内的分与合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4以内的分与合

里,可以有几种情况?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
13 4可以分成1和3
4
22 4可以分成2和2
4
31 4可以分成3和1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先把4分出来一个1,剩下就是3。
再把4分出来一个2,剩下就是2。
再把4分出来一个3,剩下就是1。
4
13 4Βιβλιοθήκη 22 431新知探究

2
11 心里想 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可以合成2
1~5的认识
第3课时 4以内的分与合
学习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对新知识点“分”有深刻的理解。 2.至于“合”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重点学习“分”。
新知探究

问题:把4个 放到两个筐里,有几种情况?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
新知探究

4
1
3
4
2
2
4 31
新知探究
分把
放在
下面我们再举一些例子让大家对分与合有更深的理解
课堂作业
1
2
1
课堂作业
2
3
3
1 22 1 心里想
3可以分成1和2 1和2可以合成3
课堂练习
1
1
3
4 1和3合成4
22
4 2和2合成4
31
4 3和1合成4
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总结一下分的要点是什么吗? 1.分把一个数字减去1、2….得到另一个数。 2.合就是把两个数加在一起,加法运算我们会在后面学习,这里大 家可以掰手指头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2-5的分与合
知识点:
1.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6、7的分与合
知识点:
1.通过分一分和把分的结果抽象成数的分解和组成的活动,理解和认识6和7的分与合,比较熟练掌握6和7的分与合。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体会同类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似性,体验同类知识的内部联系,再次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

8、9的分与合
知识点:
1.经历操作与抽象的活动过程,发现和认识8和9的分与合,比较熟练地掌握8和9的分与合。

掌握有序的思考方法,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学习方法的迁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

10的分与合
知识点:
1.在涂一涂、分一分的基础上,主动抽象出10的分与合;能够记住并比较熟练地说出10的分与合。

2.在认识10的分与合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有序思考,进一步感悟分与合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

分与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与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与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

2.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分与合的含义和概念,学会运用分与合方法求解问题。

2.教学难点:运用分与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对复杂问题的求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新知识
1.教师引入新知识:要求学生先完成两个问题:44个人要分成4组,每组有几个人;35支球队要分成7组,每组有几支球队进行思考,并将结果以口头形式报出。

2.教师在黑板上相应位置写出答案,引导学生探究分与合的规律和概念。

Step 2 呈现新知识
1.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片呈现分与合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2.向学生讲解分与合方法,强调分和合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和合的概念。

Step 3 练习与巩固
1.整合现有知识,让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并带领学生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

2.强化教学内容,对方法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Step 4 拓展与应用
1.给学生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进行分析和思考,引领学生改变观念和开拓思路。

2.提供有趣的应用题目,让学生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总结
分与合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会分与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轻松自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分与合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自觉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学习成果。

第三单元分与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分与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三单元分与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分与合的含义,能够将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并能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的分与合的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及方法。

2. 数的分与合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及方法。

2. 教学难点:数的分与合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分合板、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备数字卡片、分合板、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以及如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 新课导入:讲解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分与合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数的分与合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互相交流心得。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数的分与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拓展。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的分与合,并与家长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及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阶段,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陌生。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分与合的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说课稿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掌握1-5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欢喝理解,最后能够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科的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本节课的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一分,合一合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分与合的联系,从而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我们来欢迎一下?生:(齐)欢迎! 欢迎!热烈欢迎!(师生鼓掌)师:谢谢你们的掌声!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板书课题:分与合)二、新课学习1.教学4的组成师:(课件)大家看看这里有几个篮子几朵花啊?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操作:谁来帮我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

(叫学生上来动手操作)看一看与我们分的怎么样?(课件)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4《分与合》说课稿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4《分与合》说课稿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4《分与合》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合与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合与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合与分操作,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合与分这样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合与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合与分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合与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合与分操作。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合与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分析和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合与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理解合与分的概念。

3.讲解: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合与分的原理和方法。

4.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5.总结:学生进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合与分的概念和方法。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门类、数量、合、分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与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与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单元知识梳理(2~10的分与合):1、一个数(0、1除外)可以分成两个比它小的数;反过来,这两个比它小的数也能合成这个数。

如10能分成1和9,1和9能合成10;6能分成2和4,2和4能合成6。

2、一个数(0、1除外)能分成的两个比它小的数的组数比这个数本身少1。

3、将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可以有序地将这个数分成1和几,2和几……几和1,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交换被分成的两个数的位置,可以得到这种分法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2~5的分与合知识点:1、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

3、通过学习了5的分与合,不仅知道了5的分与合是成对出现的,还可以推出2、3、4的分与合。

4、读法示例:分成读法: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

合成读法:1和4合成5,2和3合成5,3和2合成5,4和1合成5。

5的分成5的合成6、7的分与合知识点:1、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理解6、7的分与合。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体会同类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似性,加深对10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次感受分与合的思想。

8、9的分与合知识点:1、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发现、认识、掌握8和9的分与合。

2、掌握有序的思考方法,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学习方法的迁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的思维能力。

10的分与合知识点:1、在涂一涂、分一分的基础上,主动抽象出10的分与合;能够记住并比较熟练地说出10的分与合。

2、在认识10的分与合的过程中,了解有序思考,进一步感悟分与合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

拓展提升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有关数的组成问题:掌握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对解决有关数的组成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1-10数字的分合-知识点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1-10数字的分合-知识点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1-10数字的分合知识点基础一、学习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1-10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1-10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自学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合作互助、创新和评价意识。

二、知识点1.知识梳理(1)掌握1-10各数的组成。

(2)理解并掌握1-10各数的组成。

(3)以5为例,展示1-10数的分合。

5的分与合5 5 5 51 423 3 24 12.题型归纳1.通过图形展示以及树状图分解,形象地展示分与合的关系。

2.填空。

3.连一连。

4.解答。

3.题型解析1.典型例题讲解。

【例1】把4枝铅笔放进两个盒子里,可以怎样放?把你分的结果填一填。

【分析】分一分,放一放,我们能很清楚地发现:可以左边盒子放1枝,右边盒子放3枝;也可以左边放3枝,右边放1枝;还可以各放2枝。

也就是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有三种情况,也可以说有三种情况可以组成4。

【解】【要点综述】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感知一个数可分成“几和几”,换句话说就是“几和几”可以组成这个数。

2.技巧与方法题。

【例2】分一分,填一填,比一比,说说你的两种分法相同吗?【分析】通过动手分苹果,你会发现1个盘中放1个苹果,另一个盘中便是放2个;反过来这一盘如果放2个苹果,另一盘便只放1个。

3可以分成2和1,还可以分成1和2,两种分法实际上一样,只是换了位置。

【解】两种分法一样,只是互相反过来了。

【要点综述】此题在学习数的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动手、观察,让我们明白: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我们还应该想到反过来的一种,这样既记得快又记得牢。

如:3可分成2和1,还可分成1和2。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3】妈妈买回5个苹果,想装在两个盘子里,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一共有多少种装法?【分析讲解】这是一道“几和几”在生活中的应用的问题。

3.4 分与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3.4  分与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3.4 分与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与“合”的概念,能够准确地区分“分”与“合”的动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分”与“合”的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水果、玩具等可分的物品。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水果、玩具等可分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分”与“合”的动作。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分”与“合”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分”与“合”的动作,进一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分”与“合”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四、分享(5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分”与“合”的概念。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与合知识点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精心准备了分与合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与合知识点】
分与合:(两种记忆方法,可以选择一种) 如:2的分与合
2 2 0 1 2 2
2 1
0 ---------- 方法1:每种方法第一数依次增加1,第二数依次减少1
2 0 2 2 0
1 1 ---------- 方法2:一组一组记忆(记住0与2,第二种前后两数交换位置??)
如:10的分与合
10
2 0 10 1 9
2 8 ---------- 方法1:每种方法第一数依次增加1,第二数依次减少1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10 0
10 2 0 10 10 0
1 9 ---------- 方法2:一组一组记忆(记住0与2,第二种前后两数交换位置??) 9 1
2 8 8 2
3 7 7 3
4 6 6 4
5 5
【训练要点】
第一阶段:数的分与合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一定要滚瓜烂熟,不能出一点差错。

因为孩子的基础各不相同,如果您的孩子10以内的口算不熟,容易出错的话,建议先将每个数的分与合按规律背熟再进行抽背。

(可以在纸上把2-10所有数的分与合整理一下记录下来,选择孩子喜欢的方法去整理)
第二阶段:对口令(2-10的分与合随机或逐一突破)
形式一:家长:8可以分成2和几
孩子:8可以分成2和6
形式二:家长:4和几合成9
孩子:4和5合成9
形式三:家长:5和2合成几
孩子:5和2合成7
形式四:家长:几可以分成3和4
孩子:7可以分成3和4
(将这四种形式操练熟练)
第三阶段:10以内计算题的算理:
虽然孩子已有学前基础,但可能不太规范,所以建议还是要让孩子听过记忆10以内数的分与合,明白各类计算题的算理,对孩子的后续计算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想:因为2和5合成7,所以2加上5等于7
10-3= 想:因为10可以分成3和7,所以10减去3等于7
【分与合--练习题】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 )+4=6 想:几和4合成6,2和4合成6,所以2加上4等于6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 )-2=8 想:几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10减去2等于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