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册《洋流》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洋流学案

高一洋流学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知识点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

3、主要环节及类型(1)海上内循环:包括环节A ,G 。

(2)海陆间水循环:包括环节 A ,D ,G ,B ,F ,C 。

(3)陆地内循环:包括环节E ,G ,A 。

促进各种水体间的,维持全球水的总量平衡4、意义使地表物质大规模运动,塑造促进没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增加或减少。

(2)人工增雨。

(3)。

重要【补给类型】1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汛期)分布地区主导因素画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简图雨水(最主要形式)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典例导航:1.水循环的实质是A.水体连续运动的过程 B.各种水体的状态变化C.海陆之间的水量交换 D.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2.水循环角度看,同纬度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有:①水汽输送②径流输送③洋流输送④人为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天上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动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把下列哪些圈层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生物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在水循环过程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A.大气的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大气降水D.海洋水的蒸发5.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水体的水量主要通过陆地循环来补给B.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C.海上的台风雨属于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D.水循环虽然影响着气候和生态,但对地表形态没什么影响6.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高中地理教案洋流

高中地理教案洋流

高中地理教案洋流【篇一:高一地理洋流教案】《洋流》教案(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2.掌握洋流的分布。

3.能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意图1: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河流,推测学生比较陌生的洋流,初步感受“演绎法”。

) 先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都见过河流吗?给大家描述一下,河流一般都啥样?下面请大家据此推测一下,洋流一般都啥样?新课学习一、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设计意图2:由风带的分布,推测部分洋流的成因——风海流)师:投放“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请大家仔细查看太平洋中洋流的分布,然后与风带中风向相对比,看一看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关性?生: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和信风的方向相一致,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相一致,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基本一致。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分布一致呢?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类似的这些洋流都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设计意图3:在空白图上画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风海流,加深印象,培养动手能力,并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上课前下发的的空白图上。

把上述洋流描画上去,描画的时候请注意,暖流用实线,寒流用虚线。

生:画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

师:从教材图示中看,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季风洋流。

这种类型的洋流该如何画?生:答略。

师:投放“北印度洋海区图”,逐一投放冬季、夏季季风风向,洋流流向。

并提请学生注意:①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冬逆夏顺”,画的时候注明是冬还是夏。

②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也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2.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动画逐步演示:北赤道暖流向西运动到达大陆东岸,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这支洋流之所以向北流,一是受陆地的阻挡,二是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三是补偿北太平洋暖流,四其它因素。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对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分布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题目。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洋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分析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延伸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如寒流和暖流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七、课堂小结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洋流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的理解。

2. 强调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

八、作业布置1.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绘制洋流分布图,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洋流)学案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洋流)学案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1、洋流概念: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的流动。

2、洋流的分布规律:(1)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带海区(以南北纬25°-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时针流动,南半球时针流动;(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流动;(3)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属(寒或暖)流。

(4)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夏季呈时针流动,冬季呈时针流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洋流流经海区沿岸的气候,暖流经过,寒流经过。

(2)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在交汇的海区,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在流的地方,也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如秘鲁的秘鲁渔场。

(3)影响航行,顺风顺流速度快。

(4)影响污染物,能加快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4、洋流分布图: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的影响★达标训练1、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风漂流环绕四大洋 B.东西流向的洋流均属暖流C.洋流能加快净化污染物,对环境保护大有好处 D.在低纬大洋西岸均属暖流2、若右图表示低纬度大气环流圈,则④是:A.信风 B.西风 C.东风 D.季风3.若右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则①是:A.风海流 B.上升流 C.暖流 D.寒流4、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海区,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洋流是:A.日本暖流 B.巴西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本格拉寒流5、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的意义B.使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降水量增加C.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D.在寒暖流交汇处对海轮航行有利读下图,回答6~7题6、图示海区都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渔场名称按①~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B.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D.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7、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洋流名称依次是A.北太平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本格拉寒流、阿拉斯加暖流B.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秘鲁寒流、北大西洋暖流C.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D.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8、右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气候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9、.如果A—B是30°纬线,下面四幅等温线图中,表示丙洋流处温度情况的是10、甲、乙两图为不同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局部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回答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洋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洋流的学习,简单地了解洋流的概念,掌握洋流的分类方法。

2.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具1.多媒体课件2.电子教鞭七、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式讲授八、讲授提纲时间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0-5 洋流的概念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小故事,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洋流的概念6-15 洋流的分类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案例,以及视频,思考、总结洋流的分类引导,总结,带领学生做题加深学生的理解16-17 洋流的影响因素认真听讲并思考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影响洋流的三个因素18-33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仔细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跟着老师的黑板上画图思路一起自己在下面画;通过对太平洋海区的观察以及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在学生的配合下在黑板画出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图,引导以及帮助学生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点34-4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教材P63页“活动”,思考问题1、2、3、4分别说明了什么?通过几个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并总结归纳四点影响。

留下引申思考题以及课后作业。

九、教学过程【播放案例】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3.3海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3海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b.采访航运公司或渔民,了解洋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参观海洋馆或相关科普展览,增加对洋流知识的了解。
a.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
b.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c.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5.评价与反馈,促进教学相长:
a.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作业、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实例引入:介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洋流的重要性。
3.设疑法: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气候会四季如春?这与洋流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洋流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洋流的概念:讲解洋流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洋流。
3.3海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及分类,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分布及影响,提高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洋流相关的地理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洋流的概念、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影响。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难点知识。
3.知识拓展:介绍与洋流相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洋流导学案

洋流导学案

课题:洋流【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流的学习,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特点。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洋流的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习方法】图示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探究过程】一、基础过关1、洋流的概念:2、洋流的分类::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一般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一般是从高纬流向低纬。

3、洋流的成因:①风海流: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盛行风。

②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海水流动。

③补偿流:由于风海流、密度流存在,必然会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过来补充。

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

4、洋流的主要动力:大气运动二、能力提升5、洋流的分布规律: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与“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试总结洋流基本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南、北半球洋流模式海区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________方向流动;大洋环流东部为______,西部为______;大陆东岸为______,西岸为______。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呈________方向流动;大洋环流东部为________,西部为________;大陆东岸为________,西岸为________。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环球性的____ 。

北印度洋海区受__________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________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________方向流动。

6、洋流的地理意义: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试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 .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性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间的 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 平衡。

洋流学案

洋流学案

一. 教学内容: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洋流形成、分布规律的观察认识及相关的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 具体内容(一)水循环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

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水在常温下就会发生三态变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断地注入海洋中。

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发的水汽也会克服重力的束缚,随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从而补充到陆地表面、下渗到地下、被植物吸收。

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

这被称为海陆间的循环。

当然,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而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

水循环示意意义⎪⎩⎪⎨⎧,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和能量交换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衡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1. 海水的三种运动形式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得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

海水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可简单分为波浪、潮汐、洋流这三种基本形式。

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等有很大的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迁移和沉积。

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引潮力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海水的引力,这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另外各地的潮汐现象还要受到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案)
一、课前检查1.在图中标出风向
2.南亚季风示意图
图A所示季节--------------风向为---------------
图B所示季节--------------风向为---------------
3.在图中填出气候类型
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7页和以下材料归纳洋流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

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

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寒流。

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

根据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将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种类型。

在盛行风吹拂下,表层海水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世界上的洋流大多数是风海流)不同的海域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是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

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列如:秘鲁附近海区存在明显上升流。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三、合作探究:(一)绘制洋流分布图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对气候的影响:(1)卑尔根(挪威)附近有(洋流)拉布拉多半岛东
部有(洋流)。

卑尔根的最冷月均温比同纬度的拉布拉多半岛高16-20℃,年降水量多近1000 mm。

因此暖流具有: 作用。

南北回归线穿过大陆的西部附近的气候类型:,说明寒流具作用。

(2)西北欧西部有(洋流),其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至北极圈以内,说明暖流使气候分布的纬度南美洲西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至赤道附近,说明寒流流使气候分布的纬度。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找出四大渔场附近的洋流,(1)
(2)(3)(4)
总结渔场与洋流的关系:。

3.对航海影响
(1)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差异很大,说明顺流而行可以反之逆流而行会(2)寒暖流相遇和上升流海域易形成,高纬寒流常携带,影响航运安全。

4.对污染物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另一方面可
能。

四、课堂测验
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 B.地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差异 D.陆地形状
2.下列洋流中属于西风驱动形成的风海流是()
A.赤道逆流B.秘鲁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D.日本暖流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回答3~5题。

3.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A.向北,暖流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D.向南,寒流
4.F地的盛行风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5.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A.甲B.乙C.丙D.丁
6.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①②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海域,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洋流流向为_______,性质为__________。

(2)该区域位于_______半球,a、b两等温线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

(3)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