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
大红细胞 macrocyte
直径> 10μm,中 央染色深 直径> 15μm
巨红细胞 megalocyte
细胞大小不 RBC之间直 ①骨髓造血功能紊乱、 ①严重增生性贫血(尤为 径相差1倍 造血调控功能减弱。② 巨幼细胞性贫血)。②人 均 anisocytosis 以上 推片不当 为推片破坏
A
B
C
渐渐增高
精神因素
肾上腺素 RBC
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相对缺氧 Epo RBC
气压降低
缺氧 代偿性RBC
妊娠中后期
血液稀释 RBC
老年人
造血功能减退 RBC
2.病理性变化 (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 最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1 )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 原因的出血。 2)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 3)造血原料不足 4)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正常红细胞normal erythrocyte
red cell observed under electric microscope
正常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大小不一 (1) 小红细胞(microcyte):<6μ m ( 2 ) 大红细胞 (macrocyte) :> 10μ m 。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恶性贫血等。 (3) 巨红细胞(megalocyte):>15μ m
泪滴形细胞 泪滴样或梨状 teardrop cell/dacro cyte
①RBC含有Heinz小 体或包涵体。②RBC 膜某点粘连拉长。 ③制片不当
骨髓纤维化(多见)、其他 贫血(少见)、骨髓病性贫 血、制片不当(细胞尖指向 相同方向)
《血液学一般检验》PPT课件
单核细胞绝对值 MO#
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血小板比容 PCT
h
25
五分类的检测项目
比三分群项目多出: 嗜酸粒细胞百分率 EO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 EO# 嗜碱粒细胞百分率 BA 嗜碱粒细胞绝对值 BA# 其余项目与三分群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寄生虫感染(血吸虫、丝虫); 过敏性疾病(变应性皮炎、哮喘);
药物过敏(青霉素、金霉素); 皮肤病。
h
9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过敏性疾病;骨髓纤维 化和某些癌症转移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 多。
减少:无临床意义。
h
10
(淋巴细胞)
h
2
2.血液的组成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分为: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清
蛋白、球蛋白)、无机盐(钾、钠、钙、 镁、磷等)、葡萄糖、脂类、激素、维 生素等。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
h
3
3.血液的功能
1) 运输功能 2) 协调功能 3) 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4) 防御功能
h
6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1) 生理性粒细胞增多:胎儿及新生儿;孕 妇妊娠五个月以上时;剧烈地运动和劳 动;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 性增高,复温后恢复正常。
2) 病理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严 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较大 手术后12-36h、急性心肌梗死后1-2h)
h
7
.
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这 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有关); 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 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中毒);肿瘤性或 持续性增多如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液学一般检验(绪论、第一章)PPT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功能检测
除了计数,还需要检测血小板的功能,如聚集、释放等,以评估止血和血栓形成 的风险。
血沉测定
• 血沉测定:血沉是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用于评估炎症、 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活动程度。正常值范围男性为0~15mm/h, 女性为0~20mm/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液一般检验的临床意义
协助诊断
监测病情
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医 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协助 其对疾病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
通过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动态监测,医生可 以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为调整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预后
指导用药
某些血液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 度和预后情况,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风 险评估和预后判断。
注意事项
采集血液样本时应避免剧 烈运动、情绪激动和进食, 同时应确保采血器具的清 洁和干燥。
血液标本的处理与保存
分离血清或血浆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一 段时间后,离心分离出血 清或血浆,用于后续的检 验项目。
保存方式
将分离出的血清或血浆保 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密 封好,存放在2-8℃的冰箱 中,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保存中的质量控制
定期检查血液样本的保存温度和时间,确保样本质量稳定可靠。
04
第三章 血液一般检验的指标与检测
方法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红细胞增 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范围为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4.5×10^12/L。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第三节血小板计数
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
一、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是测 定全血中血小板的浓度,是止血凝血检 查最常见的试验之一。
血小板计数的适应证为:
①不明原因的出血。
②排除出血性疾病。 ③化疗和放疗病人的监测。 ④疑为骨髓造血系统疾病。 ⑤疑为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血小板消耗 过多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病理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意义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超过400×109/L时为血小板
增多(thrombocytosis),血小板大于
1000×109/L常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在原因未明
的血小板增多的病人中,约有50%为恶性疾病。 病理性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及意义
二、血小板形态检查
(一)正常血小板形态
正常静息状态下,血小板为双面微凸的圆盘形,直 径为1.5~3μm、平均体积为7.2fl的非细胞结构成分。 染色后镜下可呈散在或成簇分布,圆形、椭圆或不规 则。胞质呈淡蓝色或淡红,内含较多的细小紫红色颗粒。 血涂片上,为红细胞数的1/30~1/20,通常每个油镜视 野可见7~25个,分散或3~5成群分布。 参考值: (100~300)×109/L
无大量大型血小板;无异常增多的红、白细胞碎片)。 ◆②用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核对计数结果。 ◆③每份标本最好做2次计数,若2次计数误差小于10%, 取其均值报告;若计数误差大于10%,应做第3次计数,
取2次相近结果的均值报告。
临床意义
生理性改变 每天可有6%~10%的变化。
增多见于:午后、冬季、高原居民、月经后、妊 娠中晚期运动、饱餐后静脉血。 减少见于:早晨、春季、平原居民、月经前、 分娩后、休息后、毛细血管血。
(二)异常血小板形态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多正常。
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或治疗较彻底,血沉可趋于 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可增快。
4)高球蛋白血症:
多种因素导致的免疫球蛋白增高可见血沉增快,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恶性淋巴瘤、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肝硬化、慢 性肾炎等。 高粘滞性综合征时,血沉可不增快甚至减慢。
5)贫血: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 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 6)高胆固醇血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 肾病综合征、粘液性水肿、原发性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等,血沉常常增快。
红细胞数量、表面积、厚度、直径、血红蛋白量和 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 影响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与总蛋白浓度无关。清 蛋白带负电荷,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红细胞 因唾液酸而带负电荷,彼此排斥。 促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αβ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 酯等;
②快速沉降期,形成缗钱状红细胞以等速下降,约40min。 ③细胞堆积期,又称缓慢沉积期或挤紧期,此时红细胞 堆积在试管底部。
[检测原理]
1.魏氏法(Westergren法) 将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测定管内,垂直
立于室温中,
记录1h时红细胞层下沉的距离(上层血浆的高度 ),
用毫米(mm)数值报告。
临床意义
1)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 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由于血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增多,包括α1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 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在炎症发生后2~3d可出 现血沉增快; 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 于活动期常见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时血沉减慢,非活 动期血沉可正常。
清蛋白及卵磷脂则抑制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
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WBC>10×109/L, .白细胞减少:WBC<4 .0×109/L.
(一)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N) 1.生成: HSC → CFU-GM → CFU-G →原粒细胞→早幼 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 细胞 2.功能: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 侵袭,可通过趋化作用、变形功能、粘附作用、吞噬和杀灭病 原微生物
CFU 晚幼
血液一般检查
参考值: 红细胞 (RBC)
成年男性 (4.0 ~ 5.5)×1012/L 成年女性 (3.5 ~ 5.0) ×1012/L
新生儿 (6.0 ~ 7.0) ×1012/L
血红蛋白(Hb) 120 ~ 160g/L 110 ~ 150 g/L 170 ~ 200 g /L
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
[中性粒 细胞增多]
生理增多:下午、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新生儿、 月经期等,为暂时性、无质量异常;
粒细胞白血病:AML、CML
异常增生 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性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MF
急性溶血:
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的原因,以化脓性球菌最 明显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外伤、烧伤、冻伤等
贫血的程度 轻度贫血 中度贫血 重度贫血 极重度贫血
Hb(g/L) 90~参考值低限 60~90 30~60 <30
血液一般检查
临床表现 无明显症状 体力活动时有症状 轻微活动有症状 休息时有症状
*贫血的分类 1.生理性减少:婴儿、儿童、孕妇、老人
2.病理性减少: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
病因及机理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血液一般检验》课件
血小板计数的 异常可能与多 种疾病有关, 如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
等
采血:使用采血针或采血器进行采血 离心:将血液离心,分离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 染色:使用染色剂对血液成分进行染色,以便观察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血液成分,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观察
原理:利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血 液检测
红细胞计数:反映贫血程 度,判断血液携氧能力
白细胞计数:反映免疫系 统功能,判断感染程度
血小板计数:反映凝血功 能,判断出血风险
血红蛋白:反映贫血程度, 判断血液携氧能力
血型:判断输血安全性, 判断遗传性疾病风险
血沉:反映炎症程度,判 断疾病活动性
避免空腹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剧烈运动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饮酒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血红蛋白测定:评估贫血程度
血液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等 血液免疫学检验:包括抗体、补体等
血型鉴定:ABO血型和Rh血型
血液寄生虫学检验:包括疟疾、丝虫病等
采集血液样本:通过静脉穿刺或指尖采血等方式获取血液样本
血液样本处理: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和血细胞
血液样本检测:使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清和血细胞进行检测,获取各项指标数据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血液一般检验是 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 行检测,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
目的:了解血液状况, 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 果,监测疾病进展,指 导临床治疗
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等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1
NO.2 质量控制 血涂片染色 2、染色中:
项目
质量控制
时间与浓度 染色过程
pH
染液浓度低,室温低、细胞多、有核细胞多,则染色时间要长;反之,则染色时间要相应短
血涂片应水平放置;染液不能过少,以免蒸发后染料沉淀,不易冲洗掉,使细胞深染或胞中出现大 量碱性颗粒;可用洗耳球轻吹,让染液覆盖全部血膜;加缓冲液后要让缓冲液和染液充分混合,两 者比例为(1-1.5):1
NO.2 血涂片染色
成分 碱性 酸性物质 中性颗粒 细胞核
红细胞
Wright染色血细胞着色的原理
着色原理
与伊红结合染成红色,该物质称为嗜酸性物质,如血红蛋白及嗜酸性颗粒等
与亚甲蓝结合人染成蓝紫色,该物质称为嗜碱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颗粒等
呈等电状态,与伊红、亚甲蓝均结合,染成淡紫红色,该物质称为嗜中性物质
偏酸或偏碱均可导致染色效果不佳
冲洗染液 脱色与复染
①应用流水将染液冲去,而不能先倒掉染液后在用流水冲洗,以免染料沉着于血涂片上,干扰检查 ②流水不宜太快,水压不宜太高,避免水流垂直冲到血膜上,而导致血膜脱落 ③冲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脱色 ④冲洗后的血涂片应立即立于玻片架上,防止血涂片被剩余水分浸泡脱色 ⑤若见血膜上有染料颗粒沉积,用甲醇或Wright染液溶解,但应立即用水冲洗
NO.2 血涂片染色
①准备:血膜干透后,用蜡笔在两端划线,以防止染色时染液 外溢。将血涂片放染色架上。 ②加染液:在涂片上滴加瑞氏染液5~10滴,以染液覆盖整个 血膜为度,稍静置0.5 ~ 1min。 ③加缓冲液:滴加缓冲液5~10滴,与上述染液充分混匀。 ④染色:染色5~10min. ⑤冲洗:不要先倒掉染液,平持血涂片用流水缓缓冲洗干净。 ⑥干燥:直立血涂片,使其自然干燥。
最新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2 红细胞部分(下)
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
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 型(表2-23,图2-20)。
图2-20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增生增 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毒药物 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手工法 根据RBC、Hb、HCT测定
结果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表2-20)。 2.血液分析仪法 MCV由血液分析仪
直接测定导出;由仪器测定HGB、RBC可计 算出MCH=HGB/RBC;MCHC=HGB/
(RBC×MCV)。
【方法学评价】手工法红细胞平均指数 由RBC、HGB、HCT测定后计算而来,因 此,必须采用同一抗凝血标本,且所检测的 结果必须准确。仪器法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 定同样依赖于RBC、HGB和MCV测定的准
对增加或血浆量减少所致(表2-19)。HCT的主要应
用价值为: 1.临床补液量的参考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 胞平均指数有助于深入认识红细胞特征,为贫 血的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胞平均体积导出HCT,HCT=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平均体积。 【方法学评价】HCT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见表2-18。
【质量保证】
【参考区间】 ①成年 男性:0.40~0.50;女性:
0.37~0.48。②新生儿0.47~0.67。③儿童:0.33~
0.42。 【临床意义】HCT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 HCT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若红细胞数量正常,血 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HCT增加可因红细胞数量绝
血液一般检验
3. 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浓 度 (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指测定红细 胞比容时被压紧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单位: g/L。
MCHC=Hb/Hct
血液分析仪法:能直接导出MCV,计算MCH 、MCHC
升高
升高 减低
正常/升 高
减低
减低 增加 增加
正常 减低 正常
减低 减低 减低
红细胞形态特征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 血 正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增生性贫血
小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轻微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意义
慢性肾病、慢性炎症、内分泌疾病、消化吸 收不良、恶性肿瘤 体外溶血、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
【检测原理】
手工法: 1.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单位:fl(1fl=1015L)。
MCV=HCT/RBC╳101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 蛋白的量。单位:pg(1pg=10-12g)。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的基本参数之一:利用RBC、Hb、HCT三个指 标可计算出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可用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 类。
重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CT升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可导致 全血黏度增加,可用于监测血栓前状态。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由于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同原因造成的 贫血,其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未必一致; 同时,不同数量、大小及形态的红细胞占全血容积 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RBC、Hb、HCT三个 参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加深对红细胞的特征认识,进而为贫血的鉴别诊 断提供更多线索。
2、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 细 胞 分 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N
粒细胞(GRAN) 白 细 胞
(LEU)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增殖动力学各阶段
分裂池
1
成熟池、 2 贮存池
1/20
组织 5 固有池
3
4
循环池
(50%)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 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 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 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 活体染料(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 碱性着色基团(+)可与Ret中RNA的磷 酸基(-)结合,形成蓝色的点状、线 状或网状结构。 2、仪器法: 流式细胞仪、Ret计数仪、血液分析仪等
还原血红蛋白(Fe2+)--99% 高铁血红蛋白(Hi)--1% 氧合血红蛋白(HbO2) 碳氧血红蛋白(HbCO,COHb) 硫化血红蛋白(SHb)
【检测原理】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在溶血标本中,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 化为Fe3+,Hb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 子反应生成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 液中的浓度呈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 得Hb的浓度。 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注意:
正常RBC可自然退化变性,即使
高质量的正常人血涂片,也可见
到变形或破碎的红细胞,但数量 很少,分布局限。
2、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 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量较多,往 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 异常。
血液一般检验
1.手工法 必须用同一抗凝血标本,且所测定数据必 须准确,不然误差很大。
2.血液分析仪法 必须注意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之间 及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测定3个检测 指标之间相互关联性。
3.采取XB分析法或浮动均值法,常应用于血液分析 仪质量控制。MCHC是最为稳定指标;任何一个参数 如有3次>3%,或连续五次有2%~3%变异,即表明仪 器失控。(天天最少有60份标本医院。)
魏氏法:为传统方法,为国内规范方法 .
EDTA或枸橼酸钠抗凝血液标本充分混合后,吸 人魏氏血沉管200mm刻度处,将血沉管垂直室温放 置最少60min,应防止振动、风吹、阳光直射,然后 读取柱中红细胞沉淀上透明血浆层约lmm处结果。
ICSH方法: 参考方法, 用于验证其它方法可靠性。 P39
血液一般检验
属于还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当嗜碱性物质消耗殆尽后 才被视为成熟红细胞),普通为8~9.5μm。
血液一般检验
20/84
血液一般检验
21/84
血液一般检验
22/84
[检测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活体染色(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碱性着色基团 网织红细胞RNA磷酸基(带负电荷) RNA胶体间负电荷降低而发生凝缩, 蓝色点状、线状或网状结构 , 显微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占网织红细胞数,以
血液一般检验
17/84
血液一般检验
18/84
临床意义
贫血分类 正细胞贫血
贫血红细胞形学分类
MCV MCH MCHC 正常 正常 正常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增高 增高 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
各种造血物质缺乏 或利用不良贫血
1,2血液一般检验
Reference interval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Differential count,DC)
DC:各种白细胞占WBC总数的比值(百分数) 和各种白细胞绝对值。
绝对值= WBC×DC的百分数
(1)年龄
Notes: 1.白细胞生理变化,定时和反复观察的重要性 2.仪器不能完全替代microscope 3.必须参考各型白细胞绝对值
分娩时可高达34×109/L, 分娩后2-5日内恢复正常
Neutrophil ↑
①急性感染: 尤其是化脓性感染,程度与病原体种类,
感染部位,程度,机体反应性有关 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手术,外伤,心梗,急性溶血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③ 急性大出血: 消化道,脾破裂,宫外孕
④ 急性中毒 : “内“毒素,“外”毒素
⑤ 肿瘤性增多: 白血病,恶性肿瘤
Neutrophil ↓
①感染 细菌 -- 伤寒;病毒 --流感,病毒性肝炎 ②血液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 症/缺乏症(1.5×109/L;0.5×109/L) ③理化因素:电力辐射,药物 ④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脾亢 ⑤其它 :SLE
LaboInr实tae实t验ron验r诊a唐yl断诊U敏d教si断ae研gO室nnolystics
概论
一、实验诊断学基本概念 二、实验诊断学的学习要求
一、基本概念
Laboratory diagnostics: 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 检测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组织细胞等标本 可直接/间接地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 协助疾病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医疗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通过本章节学习,你将能回答关于“血液一般检验”的下列问题:1.红细胞计数有哪些方法?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原理如何?红细胞计数参考方法是什么?2.什么是血细胞计数误差?如何减少误差?3.血红蛋白测定有哪些方法?WHO和ICSH推荐何种参考方法?4.简述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实验原理?5.有哪些人为原因可造成红细胞形态异常?6.血细胞比容的离心沉淀测定有哪些方法?其原理如何?其优缺点?7.何谓网织红细胞?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几型?外周血中以哪型网织红细胞为主?8.常见网织红细胞染色方法有几种?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是什么?9.白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10.白细胞计数时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11.如何减少白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12.如何校正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13.显微镜计数法白细胞计数的质量考核与评价的方法有哪些?14.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学评价?15.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6.临床常用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17.如何评价出血时间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18.PT、APTT测定的质量保证环节及主要临床意义?19.ISI、INR的含义如何?有何主要临床应用?20.如何从PLT、PT和APTT这三项筛检试验获取临床信息?21.何谓ABO血型抗体?IgM型血型抗体和IgG型血型抗体的产生及生物学特性有何不同?22.常用ABO血型鉴定方法有几种?23.如何区分Rh阳性血型和Rh阴性血型?常规鉴定Rh血型的方法是什么?24.为什么对有反复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要同时使用酶介质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配血?血液一般检验是指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主要包括手工或仪器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最常用凝血试验、交叉配血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已应用到血液一般检验工作中,使血液一般检验测定快速、项目扩展、参数增多。
因此,血液一般检验能及时、准确、随机、全面反映机体的基本功能状况。
血液一般检验取材容易,检测便捷,仍然是筛检疾病、遴选其他实验检查的首要程序。
第一节红细胞检查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携氧或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和维持酸碱平衡等。
临床可通过各项红细胞参数检验和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贫血和某些疾病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
常用的红细胞检查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参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见表2-1。
表2-1 红细胞检查的临床应用红细胞检查项目临床应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平均参数计算贫血的诊断与形态学分类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功能评价血沉测定动态观察疾病变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放化疗、干扰素、抗生素治疗监测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职业病防护(重金属中毒监测等)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是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项目,常作为诊断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的主要指标之一。
【检测原理】1.显微镜计数法采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标本稀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室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红细胞数,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2.血液分析仪法多采用电阻抗法,也有采用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法等。
【方法学评价】红细胞计数方法评价见表2-2。
表2-2 红细胞计数法的方法学评价方法优点缺点适用范围显微镜计数法传统方法,设备简单,价廉费时费力,精密度低为血液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参考方法;用于血液分析仪异常检查结果复核血液分析仪法操作便捷,易于标准化,精密度高价贵;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健康人群普查;大批量标本筛检【质量保证】血细胞计数误差可来源于技术误差、仪器误差和分布误差,可通过消除或减少误差进行红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表2-3)。
表2-3 血细胞计数误差的种类及消除方式误差种类原因误差减少方法技术误差采血部位不当、稀释倍数不准、充液不当、血液凝固、器材处理及使用不当和细胞识别错误等规范操作、正确使用器材、提高操作技能仪器误差器材(计数板、盖片、吸管等)不准确、不精密等校正各种器材分布误差血细胞在计数池分布不均匀等扩大细胞计数范围和(或)数量【参考值】①成年:男性(4.09~5.74)×1012/L,女性(3.68~5.13)×1012/L。
②新生儿(5.2~6.4)×1012/L。
③婴儿(4.0~4.3)×1012/L。
④儿童(4.0~4.5)×1012/L。
【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值相比,一般在±20%以内。
(1)增多:主要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增35%)、高山居民(增14%)、登山运动员、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等;雄激素增高成年男性高于女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如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等;长期重度吸烟;静脉压迫时间>2min(增10%);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增高10%~15%);日内差异(上午7时最高);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药物等。
(2)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6个月~2岁婴儿、造血功能减退如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减少达16%)、长期饮酒(减少约5%)。
2.病理性变化(1)病理性增多:①相对性增多:暂时性血液浓缩如呕吐、高热、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等。
②绝对性增多:包括继发性增多的组织缺氧EPO代偿性增高,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EPO非代偿性增高如与某些肿瘤和肾脏有关的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瘤、肾积水、多囊肾和肾移植后等。
原发性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定义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贫血的病因诊断较为困难,一般应结合临床和进一步检查。
按病因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减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造血干/祖细胞受抑制)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造血调控因子缺乏)、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①红细胞内在缺陷如膜缺陷的遗传性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红细胞酶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G-6-PD缺乏症、遗传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③血红蛋白异常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血红蛋白C、D、E(HbC,D,E)病(珠蛋白合成减少)。
④不稳定Hb所致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结构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对补体过敏)。
④红细胞外在异常如免疫反应引起的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病、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⑤机械性损伤如红细胞破碎综合征、行军性血红蛋白尿;高温烧伤所致溶血性贫血、药物和化学毒物所致溶血性贫血、疟疾和多种细菌所致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所致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
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①抑制骨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链霉素、消炎痛、洋地黄、苯妥英钠等。
②引起维生素B12、叶酸吸收障碍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降糖灵、新霉素、异烟肼等。
③引起铁吸收障碍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等。
④引起溶血的药物如头孢类、氨基甙类抗生素、磺胺药、抗过敏药、维生素A/K、奎尼丁类、水杨酸类、速尿、异烟肼、利福平、驱蛔灵、马利兰等。
红细胞计数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1012/L,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低于3.5×1012/L可诊断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二、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GB)是红细胞的运输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肺部大量的氧,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组织。
通过铁含量可初步估计血红蛋白量,0.347g铁相当于100g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相对分子量为64458,单体为16114,毫摩尔消光系数为11.0。
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ml氧。
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
Hb的4条珠蛋白肽链每条可结合1个亚铁血红素,形成具有四级空间结构的四聚体可结合O2和CO2。
生理条件下,99%Hb的铁呈Fe2+状态,称为还原血红蛋白(deoxyhemoglobin);亚铁状态的Hb与氧结合称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1%Hb的铁呈Fe3+状态,称为高铁血红蛋白(hemiglobin,Hi)。
如血红素第6个配位键被CO、S等占据,则形成各种血红蛋白衍生物。
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HbCO),结合力比氧结合力高240倍;在含有苯肼和硫化氢的环境中HbO2即转变为硫化血红蛋白(SHb),后者也见于服用阿司匹林或可待因的患者。
【检测原理】HiCN法检测原理:在溶血液中,血红蛋白(SHb除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
Hi与氰化钾(KCN)中的氰离子反应生成HiCN。
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波谷为504nm。
在特定条件下,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
HiCN 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液中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待测标本的血红蛋白浓度。
反应在18℃~25℃中进行,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加快红细胞的溶解,减少脂蛋白沉淀产生的溶液浑浊。
【检测方法】血红蛋白测定大致分为4类(表2-4)。
常用的比色法有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emiglobincyanide,HiCN)测定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odium dodecyl sulfate hemoglobin,SDS-Hb)测定法、碱羟血红蛋白(alkaline haematin detergent,AHD575)测定法、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等。
为统一Hb测定方法,1966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ICSH)推荐HiCN测定法作为Hb 测定标准法。
1978年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IFCC)和国际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athology,IAP)联合发表的国际性文件中重申了HiCN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