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4.2《采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4采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采薇》【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2、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一、整体感知1、诵读诗文,感知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2、这首诗共六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每部分内容。
明确: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的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部分(4-5)直接写战事,展现战争生活。
第三部分(第6)写戍卒归途中情景。
二、鉴赏诗歌1.戍卒的全部生活,可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悲苦”。
因何而“悲”,缘何“苦”?明确:久役在外(薇亦作业、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岁亦莫止、岁亦阳止)寝食难安(猃狁孔棘载饥载渴)他们疲于奔命,时时处于戒备状态,无暇休息,身体与精神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战斗惨烈(从“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当时士兵的装束、武器、作战方式等词中可以想见他们进行了怎样残酷地拼杀)音讯隔绝(从军在外,没有固定的驻所,无法找人捎信回家。
与家人音讯阻隔,彼此的生存难以预卜,其悲苦之状可见一斑)归乡路遥(九死一生的战争幸存者们,历经磨难后,内心深处依旧凄凉,悲伤。
因为归乡的路依旧那么艰难,家中可否还有人倚门而望)2、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明确: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
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
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
3.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明确:“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里首先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变化、时光的流逝;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薇都生长得这么旺盛了,可是戍边军士还远离家乡,历久不归;既暗示了士卒滞留边关的时间之长,又很自然地带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这种有家难归的情感。
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2.4.2《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采薇》教课设计【学习目标】1、疏导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认识《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应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
3、认识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润自己的精神世界。
4、频频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重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识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应的我国古代办感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重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长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向来有分歧,今日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第一要联合课文下边的讲解预习课文,掌握粗心;而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频频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辟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用放在字词句的逐个解说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到现在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必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构造和停留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成效,进而提升审美情味和文化品尝。
【学习方法】颂读法;议论法;文本研习法【教课时间】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以后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墓地:我在外面,母亲在里头。
而此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擅长斯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乡亲情。
对故乡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经常是平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勾魂摄魄。
为何?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泉和西方文学的源泉中去体验一下这类美好的感情吧!二、认识《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采集了从西周早期至春秋中叶大概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
【语文】《采薇》学案新人教必修二.doc
《釆薇》学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二)过程与方法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 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我在这母亲在那长大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我在这新娘在那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我在外母亲在里而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我在这大陆在那小时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 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4.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 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 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讣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 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仁自主学习《采薇》。
《采薇》课文导学案
《采薇》课文导学案《采薇》课文导学案《采薇》唱出就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下面是《采薇》课文导学案,以供参考。
【概述】《采薇》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中第四课的一首诗歌,它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以其传神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场面描写及真挚的思乡之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本课拟采用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并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内容、写法、地位和作用);(2)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3)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句式特点;(4)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
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们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学生;2.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中《关雎》、《蒹葭》等简单的篇目;3.学生对《诗经》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5.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朗读诗歌,但古诗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6.学生已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
【教学策略】1.问题解决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本诗,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文言现象(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解决问题)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本诗,提出问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诗句(如:“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2第4课《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教学重点】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一、导入课文:战争—永恒的话题,通过介绍战争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1.初读课文,疏通字句⑴薇.亦作止:新芽冒出薇.亦柔止:茎叶柔嫩薇亦刚止:茎叶老硬⑵靡室靡家:没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⑶靡使归聘:访问聘使往来:访问聘请:请⑷维常之华:开花华而不实:开花⑸四牡业业:雄性牝鸡司晨:雌性2. 通假字(1)岁亦莫止(暮)(2)彼尔维何(盛开的样子)(3)玁狁孔棘(急)3.活用现象雨雪霏霏(名词作动词)岂不日戒(名词做状语)三、再读课文,译诗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新芽破土钻。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结束。
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玁狁来侵犯。
没有空闲来坐下,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饿又渴实难当。
驻守营地不固定,无法叫人传家信。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越长越坚硬。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休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哪种花儿开得欢?棠棣烂漫一丛丛。
高大马车谁乘坐?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帅乘车做指挥,士卒靠车做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弓。
每天岂能不戒备?猃狁入侵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归来返故里,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渴又饥真劳累。
无限伤悲在我心,我的哀痛谁体会。
四、鉴赏诗歌1、全诗六个章节,试给章节分段并归纳段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4、《采薇》 教案
2、起兴。“薇”,巢菜,乡间常见事物,家乡常有,自然唤起思乡之情。
3、“发芽—柔嫩—刚强”暗示乡愁渐浓、渐深;也暗示了离开家乡时间长。
4、这4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单元(章节)课题
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
本节课题
《采薇》(一课时)
课标要求
1、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知识与能力
①体会“赋比兴”在文章中的运用及作用;
②把握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③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想主题所反映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中品味情思、意境和语言;
②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主人公形象及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学习过《关雎》,对《诗经》应该并不陌生,加之已有一定的文言积累,结合注释理解故事情节不会有太大障碍,可以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着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加深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言之有据,勇于质疑的能力。
《采薇》学案4(人教版必修2)
采薇【学习要点提示】1.反复朗诵,具体感受诗中表现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2.结合过去学过的有关作品,总结了解《诗经》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结构,以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等。
【作品背景介绍】《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有民歌的性质,属于集体创作。
这首诗选自《诗经·小雅》。
雅诗为什么分大小,历来有不同说法。
据余冠英说:“可能原来只有一种雅乐,无所谓大小,后来有新的雅乐产生,便叫旧的为大雅,新的为小雅。
大雅全部产生于西周,小雅里兼有东周的诗。
”另外,大雅多用于朝会宴享,小雅多用于个人抒情。
这首诗产生于什么时代,也有不同说法。
或认为在周文王时,或认为在周懿王时,或认为是周宣王时。
【层次结构分析】全诗共六节,可分为三部分:前三节是一部分,通过写薇的初生到薇的将老,兴起戍期的漫漫无际,从而突出表现士兵因保家卫国而产生的强烈思家情绪;第四、五节是第二部分,以盛开的棠棣花兴起主帅的战车,表现前线战斗生活的残酷和士兵怀念家乡的痛苦;第六节为第三部分,通过离家和归来时的情景对比,表现了士兵回家路上的深沉感慨。
【思想内容概括】这首诗写一个服役士兵的艰苦戍边生活,表现他保家卫国与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反映了一种被压迫者的痛苦思想情绪。
诗中的外族入侵和阶级对立,真实揭示了奴隶社会的历史本质,使这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复杂了许多。
【艺术特色举要】1.比较明显地使用了赋、兴的表现手法。
诗中分别描述了主人公在不同时间里的前线生活,这是赋;而以采薇引起漫漫征途中思人恋家的痛苦,以盛开的棠棣花引出将帅高大气派的车子,这是用了兴的手法。
2.运用了很多的叠字、叠句。
前者如“烈烈”、“骙骙”、“迟迟”等;后者如“采薇采薇”、“猃狁之故”、“曰归曰归”等。
这些叠字叠句,绘声绘色,形象逼真,声调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典型的诗经语言格式。
四言句式是《诗经》的基本句式,这一点在《采薇》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2.4.2《采薇》教案
《采薇》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氓》的后三章及《采薇》的最后一章理解《采薇》中的情景交融的技巧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疏通文意独立思考,课堂展示学生作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国家、维护和平的思想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背诵相关段落教学难点理解与掌握情景交融的技巧教学过程一、复习《氓》中的相关内容1、检查背诵《氓》的后三章2、试着背诵《氓》的全文3、引入舒婷的《致橡树》中的节选文字和陈影的歌曲《爱的代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二、导入《氓》中的女主人公是有家不愿归,而《采薇》中的男主人公则是有家难归,那么,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一个退伍老兵的深沉情怀。
(板书:采薇三、展示学习目标背诵《氓》的后三章及《采薇》的最后一章理解《采薇》中的情景交融的技巧增强热爱国家、维护和平的思想四、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找一学生范读课文(对朗读情况作出评价,设置鼓励性话语)3、强调重点字词(PPT展示,然后每个词齐读三次)4、理清脉络:(一)、思归(1—3章)(二)、战事(4—5章)车马之盛,戍卒辛劳。
(三)、归途(6章)归途情景,痛定思痛。
提问学生划分层次,并引导学生找出划分依据。
五、研读课文1、前三章最鲜明的写作技巧是什么?2、在四、五两节中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的文字3、请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丰富意蕴和写作技巧六、课堂小结1、主旨《采薇》一诗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写作借鉴①细节描写(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不直接写厮杀,而是写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劳累奔波)②情景交融(最后一章)③重章叠句,音节和谐(开头三章)④比兴(先言薇菜,以此引出思归之语)七、师生共勉通观全文后,正是:薇菜几番嫩转黄男儿戍远念故乡王事未止军情紧归至家中鬓染霜掩卷沉思,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采薇》为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歌单元所选篇目。
之前,已通过《氓》的讲授,向学生介绍了《诗经》赋、比、兴手法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本诗为《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表现征战士卒思念家乡、厌恶战争、期盼胜利、控诉苦乐不均等复杂情感,体现“小雅怨诽而不乱”的风格。
其中,第一至三章“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第四、五章侧面描写战争场景的表现技巧,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名句品析,及全诗情感,为本诗赏析重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篇《氓》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相关艺术手法和主要风格特征。
本篇中士卒复杂的情感,将是他们理解的难点。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情感。
过程与方法1、音读、意读、情读、美读;2、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达到感悟情感、品味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远戍士兵复杂的情感内涵;2、呼吁学生爱护和平、反对战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布置学生独立预习,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旁批大意。
2、课前检查与反馈:请生齐读全诗。
(二)课堂教学1、导入:人类的进程,总伴随着一段段血战前行的战争史。
那一场场血淋淋的战争,也成就了一个重要的诗歌题材——战争诗。
各代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不同的战争情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视死如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家国之恨)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战斗豪情)小结:古往今来,不同诗人从各自的角度诠释出了不同的战争情感。
那么,三千多年前的名篇《采薇》,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品读。
2、意读师翻译第一章,请生翻译余下五章。
《采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采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教案:《采薇高中语文必修二》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中国古代诗人佚名的作品,收录于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中。
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描绘了一个人在野外采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采薇》,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采薇》,使学生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采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欣赏《采薇》的艺术形式和诗歌之美。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采薇》中的重要语句、诗歌的意境和感受,并进行合作讨论。
2.朗诵朗读法:学生围绕诗歌的节奏、韵律进行朗诵和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对美的感受。
引入《采薇》这首古代诗歌。
2.学习:组织学生分小组阅读、分析《采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梳理诗歌的情节、描写手法和意境。
3.欣赏:学生围绕《采薇》的艺术形式进行朗诵和朗读,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采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诗歌表达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5.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采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总结诗歌的特点和自己的收获。
6.课后延伸:要求学生在家自行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诵或背诵,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朗诵表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对《采薇》这首诗有更深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采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采薇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本,理清文章脉络。
2、掌握重点字词等文言知识。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战争和爱情是诗歌中两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经》中的战争诗——《采薇》。
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
2、掌握重点字词等文言知识。
(二)自学指导: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知背景”的知识讲解,了解《采薇》是一首什么诗。
2、认真朗读《采薇》全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
注意:(1)实词:启、居等。
(2)虚词:斯等。
(3)通假字:莫、棘、尔等(4)古今异义词:君子、小人等3、翻译结束后,思考:(1)文章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2)这首诗表现了士卒怎样的情感?4、共计10分钟。
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
(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
(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
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1、它是征战归来的边防战士所赋的一首诗。
2、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高中语文-第4课《采薇》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4课《采薇》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采薇》班级:;小组:;姓名:;评价:;课题《诗经》两首——《采薇》课型新授课时 2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概况能力。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点难点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概况能力。
方法诵读、讨论一、自主学习:1、背景:《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2、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
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
如:1、“灞陵柳”。
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唐教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
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
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2、“隋堤柳”。
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
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语文:2.4.2《采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语文:2.4.2《采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教案之家杨景波搜集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采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课文三、内容分析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战士思乡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战争(板书)2、划分段落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明确:(1)逐渐加深(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柔刚)时间的流逝(莫止阳止)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拓展阅读: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采薇-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采薇-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名称:《必修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时数:2 (第18课)•课型:阅读课二、课堂预设教学目标1.了解《采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背景;2.理解《采薇》的诗意表现和意义;3.尝试借鉴诗歌的写作方法;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5.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采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背景;2.理解《采薇》的诗意表现和意义;3.尝试借鉴诗歌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采薇》的诗意表现和意义;2.尝试借鉴诗歌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板块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评价,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热身 (5分钟)播放《采薇》的音乐或诗朗诵录音,引导学生静心倾听。
输入 (40分钟)1.介绍《采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背景;2.投影展示《采薇》的原文,并逐句讲解诗歌中的形象、寓意和情感;3.联想词汇游戏: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职业背景进行联想创作;4.分组讨论:假设自己是现代诗人,学生们尝试模仿诗歌写作方法,以自己身边的事物为主题写作,鼓励创意和想象。
实践 (30分钟)小组之间互相分享和点评自己的创作,并互相交流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总结归纳 (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2.教师提出关于诗歌创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梳理所学知识;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观察方法观察课堂氛围,考虑学生的表现:1.学生的参与度;2.学生的表达质量;3.学生的创意水平。
评价标准1.能够较全面地了解《采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背景;2.能够理解《采薇》的诗意表现和意义;3.能够尝试借鉴诗歌的写作方法;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创作和小组交流;5.具有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6.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五、作业布置1.阅读并背诵《采薇》;2.完成一篇自己的诗歌创作。
高中语文-第4课《采薇》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采薇》班级:;小组:;姓名:;评价:;课题《诗经》两首——《采薇》课型新授课时2 "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概况能力。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点难点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概况能力。
方法诵读、讨论一、自主学习:1、背景:《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2、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
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
如:1、“灞陵柳”。
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
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教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
的。
2、“隋堤柳”。
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
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3、“沈园柳”。
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采薇》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采薇》的作者和背景,领悟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2.熟悉《采薇》的意境和艺术特点,理解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采薇》的情感和主旨。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领悟《采薇》的意境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2.理解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把握诗意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介绍《采薇》的作者和背景,诗歌的主旨和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解读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诗歌分析和阅读,使学生掌握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3.比较法:通过比较《采薇》与其他诗歌作品的异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解的唐代文学特点,为学生温习旧知。
2.新知讲解【25分钟】1.介绍《采薇》的背景及作者。
2.解释诗句的含义和情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3.分析《采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意境、形象、描写等。
3.诗歌鉴赏【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交换观点,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课堂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倡导学生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文学创作【30分钟】结合课上的学习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个人对《采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5.总结反思【10分钟】由学生主持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反思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为下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创作质量和深度。
3.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七、教学资源1.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材。
2.课本中收录和解析的《采薇》文学教材。
4采薇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本分析
对接知识
个案
生成
一、导入(引出课文内容)
自行安、结构梳理
第一章至第三章:采薇思归图——追忆思归之情、难归的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四、五章:疆场思归图——直接写战事。
第六章:归家伤悲图——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3、思考:诗中最能体现诗歌感情的词是哪一个?哪些句子能直接体现这种感情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诗歌中的比兴、借景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的复杂的感情。
3、体会《采薇》的思想内涵,以及带给人们的关于战争的思考。
四、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比兴手法、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2、体会诗歌中复杂的感情。
五、高考知识对接
1.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2.诗歌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3.诗歌情感的把握
2、搜集《诗经》中其他的征戍诗读一读,感受不同诗歌中人物的情感。
六、板书个案生成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训练学生的分析文本能力
掌握比兴
细节等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对比之中突出了战士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忧伤的感觉。
总结:路还是那条路,只是时间流逝、季节变换,他离去,他又归来。来来去去之间,他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雨雪之中,一个归来的战士,带着满身的疲惫,带着对前路的未知,吟咏着“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战兢兢走向一个他不熟知的未来。
四、留给我们的思考:战争,即使是胜利,又怎样?
《采薇》告诉我们,这就是战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你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存活下来,你也扔不掉战争带给你的包袱:对死亡的恐惧,对战友伤亡的难过,还有对家乡故土蚀骨的思念……古往今来的战争,大抵都是如此。然而,为何还会有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
②翻译③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④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
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
(五)鉴赏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
答错了不批评。
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
①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