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四节 光的折射教案2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光的折射》教案
4.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教学难点1.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周末,小明去乡下爷爷家玩,让小明最感兴趣的是和爷爷一起去湖里叉鱼。
看见爷爷一叉一个准儿,小明也拿起骗子跃跃欲试,可是连叉了几次都落空了。
爷爷告诉他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小明按爷爷说的去做,果然叉到了鱼。
可是小明心里却有个疑问:明明在船上看到了鱼,为什么要瞄准鱼的下方呢?“眼见为实”这句话难道说错了?你知道在叉鱼时,为什么要瞄准鱼的下方吗?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科学知识呢?学了本节的知识后相信你就能帮小明解开心中的疑团了。
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光的折射规律;(2)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
一、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让学生观看海市蜃楼的图片(课本P69图4-4-1)或视频(见所附光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观察课本P46图4-4-2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1:阅读课本P69,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可以课件呈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并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不足,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3.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棒、水、激光笔、白纸、直尺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3.教学案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特点,以及折射定律的内容。
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眼镜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知识。例如,从简单的问题“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有什么不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折射定律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旨在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原理。在案例背景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展示一个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效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验中,我准备了一个水池,水中放入不同颜色的物体,并在水面上设置一道光源。当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时,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光的折射,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原理,掌握色散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并能够解释彩虹、光谱等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还重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讨论发言。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答,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篇一《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小组内讨论后抢答下列问题)[问题]: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传播。
[问题]:若介质不均匀光会怎样传播呢?二、新知识学习: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1、设疑:如果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演示: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路径。
每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光的传播方向是不是还是直的?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补充: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并且是“斜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实验,此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最好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
补充: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如图)[问题]:1、折射光线是向法线偏折?还是向界面偏折?2、改变入射角大小,折射角怎样变化?(根据现象回答)结论:讨论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参照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应注意:(1)一点(入射点)、二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法线的作用非常重要。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学·折射率(光的折射定律)·教案
光学·折射率(光的折射定律)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 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0°100% 4.7%95.3%30°100% 4.9%95.1%60°100%9.8%90.2%80°100%39%61%90°100%100%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00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 折射角r(°) i/r sini/sinr10 6.7 1.50 1.4920 13.3 1.50 1.4930 19.6 1.53 1.4940 25.2 1.59 1.5150 30.7 1.63 1.5060 35.1 1.67 1.5170 38.6 1.81 1.5080 40.6 1.97 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演示:如果使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到界面上,折射光线就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这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折射率n.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虽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n,但是对不同的介质来说,这个常数n是不同的.这个常数n跟介质有关系,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的折射率.i是光线在真空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r是光线在介质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叫做该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也简称为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相对折射率在高中不作要求.又因为空气的绝对折射率为1.00028,在近似计算中认为空气和真空相同,故有时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当作绝对折射率进行计算.(2)折射率的定义式为量度式.折射率无单位,任何介质的折射率不4.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都证明: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例1 光在某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122×108m/s,当光线以30°入射角,由该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为多少?解:由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又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式得r为在空气中光线、法线间的夹角即为所求.i为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30°.由(1)、(2)两式解得:所以r=45°.例2 光线从空气射入甲介质中时,入射角i=45°,折射角r=30°,光线从空气中射入乙介质中时,入射角i′=60°,折射角r′=30°.求光在甲、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解:设光在甲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甲,光在乙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乙.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得: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则入射角约为多少?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有入射角i跟反射角β相等i=β,根据题意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即两光线的夹角为90°,则反射角β与折射角r互余,即β+r=90°,则i+r=90°.又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所以i=60°.练习:这种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之比是多少?9∶8.(2)光线由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已知入射角是53°,则这种介质可能是什么?水.(3)一束宽度为10 cm的平行光束,以60°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17.3cm.(三)课堂小结1.光的折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另外两个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是研究几何光学的重要法宝.高中阶段只研究在两种介质中其中一种是空气的两界面间的折射情况及所遵循的规律.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作图.突出几何的特点.2.折射率是几何光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每一种介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确切的折射率,不同种类的介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般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例如:玻璃的折射率是1.50,水的折射率是1.33.3.通常说的介质的折射率是指介质的绝对折射率,即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设光由介质1射入介质2,这时的折射率确切地说应该叫做介质2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通常用n21来表示.相对折射率在高中阶段不要求,一般学校的学生最好不引入,避免引起概念混乱.五、教学说明1.光的折射的实验在暗室中做效果更好,在介绍仪器时,一定要说明半圆柱透镜的放法和如何改变入射角,特别是在做逆向入射时一定要说清楚半圆柱体透镜的圆面入射时是沿法线入射,这时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明暗程度,分析能量分配的关系.2.教师在黑板上作图一定要用直尺规范作图,强调学生也要用规尺作图,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4.光的折射-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光的折射-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理解什么是光的折射1.2 掌握光在介质中折射的规律1.3 能解释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折射现象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光在不同介质边界上的折射规律2.2 教学难点:理解长波普通光在弯曲面上折射的规律3. 教学方法3.1 示范教学法3.2 讨论交流法3.3 情景教学法3.4 归纳法4. 教学过程4.1 发散性光源和平行光源教师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观察发散性光源和平行光源的演示现象,帮助提高学生对光的掌握能力。
4.2 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规律通过讲解和实践,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规律,并运用试验说明这一过程。
4.3 光在不同介质边界处的折射现象教师在情境中讲解光在不同介质边界处发生折射现象的过程和表现,并帮助学生于实践中掌握这一规律。
4.4 光线从光疣射入透镜,光线从透镜出射教师通过讲解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线从光疣射入透镜后的规律,以及当光线从透镜出射时的表现。
4.5 非单根光线的折射规律和图像的生成教师通过讲解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非单根光线的折射规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图像。
5. 课堂讨论这一部分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6.1 单项选择题6.2 论述光的折射的规律和现象的转换6.3 知识运用题6.4 制作和绘制光的折射的示意图。
7.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的折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在不同介质边界处的折射规律和过程,并通过实践和讨论的方式加深对光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引导学生消除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和实践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教案示例
初中⼋年级(初⼆)物理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教案⽰例光的折射⼀、教学⽬标1.在物理知识⽅⾯的要求.(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2.通过观察演⽰实验,使学⽣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上发⽣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射⾓的变化⽽变化,培养学⽣的观察、概括能⼒,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分析、推理能⼒.3.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盾应如何解决,⼈的直接观察与⽤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科学的态度看待⽤仪器探测的结果.4.会⽤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器.附件:接线板、⽕柴、烟雾发⽣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引⼊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射光线和法线在同⼀平⾯内;折射光线和⼊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斜射⼊⽔或玻璃中时,折射⾓⼩于⼊射⾓;当光从⽔或玻璃斜射⼊空⽓中时,折射⾓⼤于⼊射⾓.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研究.(⼆)教学过程设计演⽰:将光的激光演⽰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器点燃置⼊光的折射演⽰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上,让光线垂直于平⾯过圆⼼⼊射(沿法线⼊射),观察折射情况:a.⾓度,b.明暗程度与⼊射光线进⾏对⽐.然后改变⼊射⾓进⾏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概括、归纳、⼩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上⼊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的界⾯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射⾓的增⼤,反射光线的能量⽐例逐渐增加,⽽折射光线的能量⽐例逐渐减⼩.2.经历了近1500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射光线和法线在同⼀平⾯内;B.折射光线和⼊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正⽐于⼊射⾓.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找到了⼊射⾓和折射⾓之间的关系.将⼀组测量数据抄写在⿊板上让学⽣进⾏计算(⽤计算器),光线从空⽓射⼊某种玻璃.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射⾓的正弦跟折射⾓的正弦成正⽐.如果⽤n来表⽰这个⽐例常数,就有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定律.演⽰:如果使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到界⾯上.折射光线就逆着原来的⼊射光线射出,这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折射率n.光从⼀种介质射⼊另⼀种介质时,虽然⼊射⾓的正弦跟折射⾓的正弦之⽐为⼀常数n,但是对不同的介质来说,这个常数n是不同的.这个常数n跟介质有关系,是⼀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的折射率.i是光线在真空中与法线之间的夹⾓.r是光线在介质中与法线之间的夹⾓.光从真空射⼊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叫做该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也简称为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相对折射率在⾼中不作要求.⼜因为空⽓的绝对折射率为1.00028,在近似计算中认为空⽓和真空相同,故有时光从空⽓射⼊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当作绝对折射率进⾏计算.(2)折射率的定义式为量度式.折射率⽆单位,任何介质的折射率4.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都证明: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之⽐.例1 光在某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122×108m/s,当光线以30°⼊射⾓,由该介质射⼊空⽓时,折射⾓为多少?解:由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式得r为在空⽓中光线、法线间的夹⾓即为所求.i为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间的夹⾓30°.由(1)、(2)两式解得:所以r=45°.例2光线从空⽓射⼊甲介质中时,⼊射⾓i=45°,折射⾓r=30°,光线从空⽓中射⼊⼄介质中时,⼊射⾓i′=60°,折射⾓r′=30°.求光在甲、⼄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解:设光在甲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甲,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得: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线,则⼊射⾓约为多少?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有⼊射⾓i跟反射⾓β相等i=β,根据题意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即两光线的夹⾓为90°,则反射⾓β与折射⾓r互余,即β+r=90°,则i+r=90°⼜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所以i=60°.练习:和在这种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之⽐是多少?9∶8.(2)光线由空⽓射⼊某种介质,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已知⼊射⾓是53°,则这种介质可能是什么?⽔(3)⼀束宽度为10cm的平⾏光束,以60°的⼊射⾓从空⽓射度? 10cm,17.3cm.(三)课堂⼩结1.光的折射定律是⼏何光学的三⼤基本规律之⼀.(另外两个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是研究⼏何光学的重要法宝.⾼中阶段只研究在两种介质中其中⼀种是空⽓的两界⾯间的折射情况及所遵循的规律.在应⽤时,⼀定要注意作图.突出⼏何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光的折射(含同步教案)
课后训练
1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课后训练
【点拨】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 AO 为 入 射 光 线 , 光 线 OB 为 反 射 光 线 , 入 射 角 ∠ AON = 60° , 反 射 角 ∠ BON = 60° , 折 射 角 ∠ CON′ = 90° - 50°=40°。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光是从空气斜射 入玻璃的,即MM′的右边是玻璃。 【答案】D
物理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4.4光的折射
授课人:文小语
时间:2021年9月16日
课堂导练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__偏__折____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1)光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 中也会发生折射。
(2)光射到两种介质表面时,既会发生折射,还会发生反 射。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光垂直射入水中,时,传 播方向不变
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课后训练
12.(2019·邵阳)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请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如图所示。
课后训练
13.(2019·深圳)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界面 MN 上的 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 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光的传播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现象,为本章节学习光的折射打下了基础。然而,光的折射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他们可能会对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产生疑问,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6.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未来学习的期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教师将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
3.教师点评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教学评价,反馈改进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杯和一支笔,将笔斜插入水杯中,观察笔看起来弯曲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深认识到,幼儿阶段是孩子认知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孩子去观察、思考、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光的折射》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方向改变。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能够解释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方向改变。
2.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铅笔、白纸、投影仪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透明塑料尺、一杯水和一张白纸。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把铅笔斜放入杯中,让学生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发生了方向的改变,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
2. 光的折射定律的讲解:通过投影仪,向学生讲解光的折射定律,让学生明白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方向改变。
3. 实验一:让学生将透明塑料尺斜放入水中,观察塑料尺在水中的方向改变,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4. 实验二:让学生将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将铅笔斜放入杯中,观察铅笔在水面处的方向改变,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眼镜的透镜原理等。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方向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折射》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知识打基础,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情况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理解凸透镜知识做好铺垫。
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领略物理的美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
教学中通过奇妙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后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前准备玻璃砖、激光手电筒、水槽、白板、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叉鱼”,(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学生进行叉鱼比赛。
当学生在比赛时,发现“鱼叉”都叉在“鱼”的上方后,很惊奇。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叉在“鱼”的上方后呢?这是错觉还是与光有关的一种特殊现象呢?导入语:其实这些都是光的一种特殊现象——光的折射【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起学生的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1 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光的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协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光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光的反射的一些现象,对光现象充满了好奇。
光的折射现象虽然在生活中也常见,但未引起学生的注意。
而且和光的反射现象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通过实验做细致的分析、总结,再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去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从而加深理解,学生应该易于接受。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的应用。
教学突破:利用简单易操作的光的折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光的折射的概念。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的条件、规律及作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交流、总结、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重点。
对于光的折射的应用,通过一些常见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关注认识到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尽可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这些现象,老师指点,在交流和探讨中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类比法学法:观察、实验、交流合作(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水槽、水、小激光笔、玻璃砖学生准备:大水槽、水、小激光笔、笔、矿泉水瓶、碗、硬币(六)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光在照射到不透光的物体上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光反射时遵从反射定律。
那光照到透光物体上的光路是什么样的?【引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将筷子放在盛水的碗中,从旁边看去,水中的筷子好像折弯了?大家现在可以桌上的物品试一下,用铅笔或者圆珠笔代替筷子,一段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实验)看到什么了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揭开谜底。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5.课后作业与评价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计富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和推理。
4.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规律的和谐与美妙,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例如光的传播、反射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折射规律的掌握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掌握折射率的概念,了解不同介质对光速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光的折射 教案20.doc
光的折射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2.视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师:显微镜(每5人一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生:预习。
【教学过程】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二、显微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同学说一说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显微镜是由哪几部分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2.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凹面镜),并说明各部分的用途。
讲述并板书: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像-目镜:将第一次成的像再袂放大.3.小组讨论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还是正立的,为什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载玻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以上问题思考,发表意见O组成部分:目镜、物镜……观察,找出组成显微镜的各部分.目镜:靠近眼睛的镜头.物镜:靠近物体的镜头.载物台:放置被观察物。
反光镜:聚光.听讲,作好记录.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答案: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的像。
三、望远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探究: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 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 的距离,直至看清为止.实验时注意 几个问题:(1)物体是变大还是变 小? (2)把两凸透镜位萱前后交换,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2. 请学生谈谈探究活动中观察到 了什么?指导学生阅读66页望远镜, 找出望远镜的原理?3. 提问:根据刚才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望远镜的大体原理,但不 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物体距离物 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 前面的学习,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 的,为什么是使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物 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呢?请同学 们接着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 题?4. 请学生根据刖才的阅读回答问题,有不准确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并补充,介绍视角概念。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现象 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等名词。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4)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理解折射规律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2)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教材分析: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教学方法: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导语二师: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请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观看视频:/u11/v_MjM5MDUwMjY.html/programs/view/jhCUSkl_s8Q由此现象可知,光不再沿____传播,这就是光的___现象。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做一做】让一束激光斜射至玻璃或水中时,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复习光的反射】1.课前练习2.课前提问【新课导入】活动1:“刺鱼”活动(学生):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1)通过10 cm左右的细线绑在石块上(小鱼容易从细线上拉落),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学生)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两次,看哪个小组能够成功。
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
学生问:为什么刺不到“鱼”?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概念演示实验:(如图2)取塑料桶,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打开电筒,让光斜射入水中,从桶的侧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光亮的点B,加入热水,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到光亮的点不再在原来的B点,而是下移到另一点B',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二、光的折射规律小组实验1学生:安装器材,再把刻度盘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下,盘的顶部略高出桶的边缘,加入热水,使水与水平方向的直径相平,用铁夹夹住电筒,使电筒通路,让电筒的光平行并贴近于刻度盘面,并使入射点在圆心(竖直方向的直径表示法线),(通过热水的水蒸气在水面液化的水雾)观察入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教师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红色的粉笔画在白纸上。
标上相应的字母。
请一位同学把它画在黑板上。
大致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条线以及位置关系。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有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小组实验2:把光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掌握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折射定律的表达和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的讲解;•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的实验探究。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黑板、粉笔等;•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等。
5.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光的折射现象。
第二步:概念解释与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解释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的折射原理,并引入折射定律的概念。
第三步:折射定律的表达与应用(20分钟)•详细讲解折射定律的表达和含义;•利用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折射定律来解决问题;•强调折射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步: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总结并验证折射定律。
第五步:小结与反馈(10分钟)•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与学生互动,检查和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理解情况。
6. 课堂延伸在本节课的延伸部分,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内容:•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光纤通信;•进一步研究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率的影响;•分析并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对眼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的影响。
7. 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复习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巩固和拓展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并撰写一份简要报告。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四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而新教材将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入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
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的折射规律.3。
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2.在探究中让学生养成主动交流和相互协作的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五、教法学法观察法、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六、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1。
影子说明了光在介质中沿传播2.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反射时光路是的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吧: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就贸然跳下去想洗个凉水澡,哪曾想池水却很深,淹过了小明的脖子,于是他惊慌失措,大呼救命。
引导:小明差点被淹死!对此,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何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学习光的折射。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感受故事的情趣,自然地进入新的求知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现象。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
2、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
激光笔,玻璃砖,香,火柴,墨水,鱼缸,铅笔,水杯,量角器,笔,纸,直尺,钢笔。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大家看这个鱼缸,我现在用激光笔照亮空鱼缸底下的A点, 然后我往鱼缸里倒水,然后回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呢?
学生可能回答:光线反射走了,照不到A点。
学生可能回答:光还是能照亮A点。
学生可能回答:光折射后,还是照到A点。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到底会出现哪种情况呢?
演示试验:激光笔先垂直照亮空鱼缸底部的A点,然后慢慢往鱼缸里倒水(已经滴入几滴墨水的水),激光笔仍能照亮鱼缸底部的A点。
(且光线没有发生偏折)
学生产生疑问:光在水面应该发生发射,为什么光线没有反射走,
而是进入到水中了呢?
学生讨论可能得出的结论:
1、光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只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了。
2、激光是一束光线,不是一条光线,部分发生了发射现象,部分
进入了水中。
教师启发:怎么样才能验证大家的讨论的结果呢,大家设计个试验
学生设计试验:让光线斜射如水中,让反射光线不和入射光线重合。
试验现象:在反射的位置上看见了激光的虚像
意外的试验现象:射入水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引出题目:我们就把这种光的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一)从猜想中得出结论
演示试验:玻璃杯中装满水。
铅笔放入水中,看上去像断了一样。
学生解释现象:光从水中传入空气中,也发生了折射现象,沿着光传来的方向看去就看见了铅笔的虚像,就像平面镜成虚像是相同的道理,水下的部分是铅笔虚像,水上面的部分是真实的铅笔所以看上去铅笔就断了。
教师反问:你怎么知道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也发生偏折啊?
学生回答: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反问:那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么?
学生肯定回答:也是可逆的,如果不是的话,铅笔就不会“断”了。
教师启发:这只是你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做出的猜测啊?你Array得证明它。
用定理定律或者是试验来证明你的猜测。
谁来设计个
试验。
设计试验:用手里的玻璃砖来代替水,先让光从空气中射入
玻璃砖中,描出光的传播路径,然后让光沿着玻璃砖中原来这射
光线的方向的入射。
比较光路和刚才铅笔描绘的光路是否相同。
教师适时补充完善。
验证猜想: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二)从归纳中得出条件
大家回忆下,生活都有那些现象也是光的折射现象呢
同学的可能回答一:筷子放到碗里,筷子就变弯了
学生的可能回答二:吸管放进水杯中,吸管折断了
学生的可能回答三:海市蜃楼
前两种回答的时候就可以总结归纳出来:折射现象都是发生在在两种介质的条件下的。
海市蜃楼的回答的时候就可以归纳出来: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也能发生折射。
但是这种折射现象比较特殊,在同种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连续折射。
我们先不去考虑。
教师启发:在这些现象中,发生这些折射的共同条件是什么啊?
(可以在补充一个观察试验:然学生从正面观察玻璃砖后面的钢笔,没有发生错位现象,强化理解斜射入的含义)
归纳出得出条件:
光从一种均匀介质斜射入到另一种介质中。
最后得出完整的光的折射概念:
光从一种均匀介质斜射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教师介绍定义,入射光线,入射角,法线,折射光线,折射角 (三)从探究中得出规律 1、折射规律
提出问题: 大家有没有联想一下光的反射现象,猜想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应该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学生可能回答1: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学生可能回答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学生可能回答3:入射角与折射角互余。
学生可能回答4:入射角是折射角的1.5倍。
学生可能回答5:入射角是折射角的某个倍数,不一定是1.5倍。
教师引导:大家设计试验来验证自己猜想。
学生设计试验:
实验1:当向后翻折量角板时,观察不到折射光线,所以三线共面
实验2:量角板平放在桌子上,玻璃砖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底边重合,让光线从量角器的顶点入射,然后分别读出入射角大小和折射角大小。
改变入射角,重复操作试验多次,记录数据以便总结规律。
教师适当补充,完善。
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得到折射角和入
射角并没有,相等,互余或者倍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得到了结论1: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结论2入射角大于折射交的结论。
教师引导:如果是光从玻璃砖中射入空气中,结论2还能成立么?
学生顿悟:自我否定,完善结论2:空气中的角大。
教师引导:让我们用语言来分别描述下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四)在应用中巩固
隋唐演义中罗成看似河水只有齐腰深,跃入后却差点被淹死,最后被隋军乱箭射死的故事过度到折射现象的应用——水池变浅。
同样的道理,人们观察到水中的鱼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回答,位置变高
教师提问:那么渔民叉鱼的时候也需要往鱼上方叉还是下方叉?
学生回答:那么渔民叉鱼的时候也需要往鱼的下方叉。
做光路图巩固练习。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下,如果是水中的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物体的位置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根据光路可逆,猜测景物会变矮。
大家作光路图验证一下发现猜测错误,景物是变高的
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练习二:钢笔错位
刚才练习的都是一次折射现象,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下两次折射的问题。
提出问题:当我们从侧面观察“玻璃砖后面的钢笔”的时候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试验得出结论:钢笔错位了,或者是钢笔断了。
提出问题:钢笔始终都是错位的么?
学生试验得出结论:正面观察的时候钢笔不错位
直观看的时候不会发生折射现象。
并画光路图解释钢笔错位的原因。
备课注意事项:
1、立足课本。
2、明确目标。
3、明确重点。
4、把握重难点。
5、注重学习自学和互学。
6、教师少说学生多练习。
7、练习要梯度。
8、当堂批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