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合成法

合集下载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制备粉体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胶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此方法的化学过程首先是将原料分散在溶剂中,然后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活性单体,活性单体进行聚合,开始成为溶胶,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制备出纳米粒子和所需要材料。

一、基本原理溶胶是指固体或胶体粒子均匀分散在溶液之中,固体粒子尺寸为1nm左右,含有103—109个原子,比表面积大。

胶体粒子受到布朗运动的作用可以稳定持久地悬浮在液相之中,此外粒子的表面电荷引起的双电荷层使固体粒子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溶液之中。

凝胶是随着水分的蒸发,溶胶中固体粒子间聚合能量加强,逐渐失去流动而变成的半固态物质。

分散在溶液中的固体粒子间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当,使得凝胶中固态、液态都存在的高分散状态。

溶胶-凝胶法是以无机聚合反应为基础,以金属醇盐或无机金属盐作为前驱物,用水作为水解剂,有醇为溶剂来制备高分子化合物。

在溶液中前驱物进行水解、缩合反应,形成凝胶。

传统的溶胶-凝胶体系中,反应物通常是金属醇盐,通过醇盐缩水而得到溶胶。

但由于稀土金属的醇盐易水解、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溶胶—凝胶法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因此在很多领域中应用较多的是络合溶胶-凝胶法。

该法在制备前驱液时添加强络合剂,通过可溶性络合物的形成减少前驱液中的自由离子,控制一系列实验条件,移去溶剂后得到凝胶,最后再通过分解的方法除去有机配体而得到粉体颗粒。

溶胶-凝胶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两个反应过程:1.水解反应是把阴离子取代成羟基,诱发综合反应,形成链状或网状交联的聚合物,金属盐类水解:ML + nH2O →M(OH2)z+n + L z-M(OH2)z+n→M(OH)(OH)(z-1)+n-1 + H+2.缩聚反应是把OR或L和OH换去,转换成氧化态:M-OH + M-OH →M-O-M + H2OM-OH + M-OH →M-O-M + ROH聚合程度决定于原颗粒的大小,而聚合速度取决于水解速率。

溶胶-凝胶合成法

溶胶-凝胶合成法

Y
Y(OC2H5)3
B
Ca
(OC2H5)2
溶胶-凝胶合成法


无机盐的水解-缩聚反应
水解反应:Mn+ +nH2O → M(OH)n + nH+ 凝胶化 脱水凝胶化 碱性凝胶化 胶粒脱水,扩散层中电解质浓 度增加,凝胶化能垒逐渐减小

xM(H2O)nz+ + yOH- + aA- → MxOu(OH)y-2u(H2O)nAa(xz-y-a)+ + (xn+u-n)H2O A- —— 凝胶过程中所加入的酸根离子。 当x=1时,形成单核聚合物; 在x>1时,形成多核聚合物。 Mz+可通过O2-、OH-、H2或A-与配体桥联。
气凝胶块体
气凝胶隔热
溶胶-凝胶

模板工艺
多孔材料
胶质晶态模板
结构性多孔复制品
3.纤维材料
溶胶-凝胶合成法
前驱体经反应形成类线性无机聚合物或络合物,当粘度达10~100Pa· s时,
通过挑丝或漏丝法可制成凝胶纤维,热处理后可转变成相应玻璃或陶瓷纤维 克服了传统直接熔融纺丝法因特种陶瓷难熔融而无法制成纤的困难,工艺 可以在低温下进行,纤维陶瓷均匀性好、纯度高
溶胶-凝胶合成法 (3)凝胶与溶胶是两种互有联系的状态。 1)乳胶冷却后即可得到凝胶;加电解质于悬胶后也可得到凝胶。 2)凝胶可能具有触变性:在振摇、超声波或其他能产生内应力 的特定作用下,凝胶能转化为溶胶。 3)溶胶向凝胶转变过程主要是溶胶粒子聚集成键的聚合过程。 4)上述作用一经停止,则凝胶又恢复原状,凝胶和溶胶也可共 存,组成一更为复杂的胶态体系。
5)溶胶是否向凝胶发展,决定于胶粒间的作用力是否能够克服 凝聚时的势垒作用。因此,增加胶粒的电荷量,利用位阻效应 和利用溶剂化效应等,都可以使溶胶更稳定,凝胶更困难;反 之,则更容易形成凝胶。

材料合成与制备 第1章 溶胶-凝胶法

材料合成与制备 第1章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化目前主要分为脱水凝胶化和碱性凝胶化两类。
脱水凝胶化过程中(加入强亲水性物质,例已醇),胶粒脱水,扩 散层中电解质溶解质浓度增加,凝胶化能垒降低。
碱性凝胶化过程中, Mn+ 可通过O2-、OH- 或An-(酸根离子)与配 体 简桥言联之,。体影系响加因入素有OHp-H,值胶、粒温表度面、正A电n-荷的减性少质,、能M(垒H2高O度)n+降的低浓。度等。
(3)溶剂化作用也能稳定溶胶。破坏胶粒之间的有序溶剂层, 使胶粒表层脱除溶剂并相互接触需要一定的溶剂化能量。这种 效应对于亲液溶胶更加明显。
反之,由溶胶制备凝胶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使水、醇等分散介质挥发或冷却溶胶,使其成为过饱和 液,而形成冻胶。 (2)加入非溶剂,如在果胶水溶液中加入适量酒精后,即形 成凝胶。 (3)将适量的电解质加入胶粒亲水性较强的憎液型溶胶,即 可形成凝胶。 (4)利用化学反应产生不溶物,并控制反应条件可得凝胶。
前驱物溶液(溶 胶)由金属无机 化合物与添加剂 之间的反应形成
密集的粒子
粉末、薄 膜
有机聚合物 型Sol-Gel
过程
前驱物的控制 水解和缩聚
1.由前驱物得到的无机聚合物构 成凝胶网络 2.刚形成的凝胶体 积与前驱物溶液体积完全一样 3. 凝胶形成的参数--胶凝时间随着 过程中其它参数的变化 而变化 4.凝胶透明
3、 20纪8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功能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晶 体、薄膜材料 、超微粉体、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从 1981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次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国际会议。溶胶-凝 胶科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溶胶-凝胶合成方法的原理
现代溶胶-凝胶技术一般是以金属有机醇盐或无机盐为原料, 溶解于一定的溶剂中形成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然后进行水解、聚合 形成溶胶、凝胶。

溶胶-凝胶法及其应用

溶胶-凝胶法及其应用

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场作用下迅速移动
节溶胶-凝胶合成法
目录
基本概念 溶胶凝胶法发展历程 溶胶凝胶基本原理 溶胶凝胶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 溶胶凝胶工艺过程 溶胶凝胶合成方法应用举例
回顾:
一、分散系
、定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 的混合物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其中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能分散分散质的物质 (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 电泳现象(电学性质)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 向电极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
-
+Hale Waihona Puke ()胶体向阴极阴极
阳极
移动——带正电荷
原因:粒子胶体微粒带同种电荷,当胶粒带正 电荷时向阴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 向阳极运动。
胶体的胶粒有的带电,有电泳现象;有的不带 电,没有电泳现象。

胶体体系动力稳定的因素之一


使胶粒互相碰撞,促使它们聚结变大
胶体体系动力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原因:溶剂分子不均匀地撞击胶体粒子,使其 发生不断改变方向、改变速率的布朗运动。
胶体微粒作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练习:胶体粒子能作布朗运动的原因是 ( ) ①水分子对胶体粒子的撞击 ②胶体粒子有 吸附能力 ③胶体粒子带电 ④胶体粒子质 量很小,所受重力小 、①② 、①③ 、①④ 、②④
溶液、悬(乳)浊液、胶体
、分散系的分类
本质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散系
分散质微 粒直径
溶液
< (< )
胶体 ()
浊液
> (> )

第五章 溶胶凝胶

第五章 溶胶凝胶


前式表示水解反应的结果。后式则只是反映系统 内发生了脱水和脱醇反应。
脱水缩聚反应: -M-OH+HO-M M-O-M + H2O 脱醇缩聚反应: -M-OH+RO-M M-O-M + ROH
2. 水解-聚合反应的机理过程:
(1)水解反应 水解一般在水、水和醇的溶剂中进行并生成活性 的M-OH,反应可分为三步:
如何解释在酸碱催化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和结果?
(1)在酸催化条件下,TEOS的水解属亲电子反应机理。 首先,TEOS的一个Si一OR基团迅速质子化,造成Si原 子上的电子云向该一OR基团偏移而呈亲电性,易受水分子 的进攻。水分子从另一侧进攻Si原子,H2O分子上的电子 云向Si偏移而带一正电荷,此时Si原子电子云继续向质子 化一OR基团偏移造成该Si一OR键减弱进而脱离,这样一个 OH一基团便取代了一OR基团。
醇盐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玻璃制品的工艺流程
图5.3 醇盐溶胶-凝胶法制备玻璃制品工艺流程
溶胶-凝胶技术的三个基本步骤总结:
(1)将低粘度的金属的醇盐或金属盐(有机或无机) 等先驱体(precursors)均匀混合。先驱体可以提 供最终所需要的金属离子。在某些情况下,先驱体 的一个组分可能就是一种氧化物颗粒溶胶 (colloidal sol)。 (2)制成均匀的溶胶,并使之凝胶。这是决定最终 陶瓷材料化学均匀性的关键步骤。 (3)在凝胶过程中或在凝胶后成型、干燥,然后煅 烧或烧结
5.5.2 催化剂的作用
为调节溶液的酸度而加入的酸或碱实际上起催化 剂的作用。它对溶胶-凝胶反应过程和生成凝胶的结 构都有重要影响。 宏观上表现为对反应溶液体系的粘度随放置时间变化 及凝胶化时间的影响。 如何从溶液粘度与溶液中聚合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来 揭示聚合物的结构特点?

溶胶-凝胶法合成al2o3粉体

溶胶-凝胶法合成al2o3粉体

溶胶-凝胶法合成al2o3粉体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其实质是将溶胶通过凝胶加工制备成固体粉末,从而获得所需材料。

本文介绍了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Al2O3粉体的方法及其工艺流程。

1. 实验原理溶胶-凝胶法合成Al2O3粉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适的溶剂使Alkoxides或Alkyls等金属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Al2O3溶胶,再通过凝胶化制得Al2O3凝胶,进而通过烘干和煅烧过程得到纯净的Al2O3粉体。

2. 实验步骤(1)制备溶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取醋酸、乙醇和去离子水,按体积比例3:3:2配制制备成溶剂。

(2)制备溶胶:将Al(NO3)3·9H2O与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溶液,搅拌过程中加入少量的HNO3用作催化剂,经过反应生成Al2O3溶胶粉体。

(3)制备凝胶:将得到的Al2O3溶胶粉体转移到实验器皿内,通过恒温烘干得到Al2O3凝胶。

(4)煅烧:将所得的Al2O3凝胶在高温炉中进行煅烧处理,煅烧温度一般为1000℃,煅烧时间需要根据实验条件进行调整。

(5)粉体处理:经过煅烧后得到的Al2O3粉体经过粉碎处理,得到理想的Al2O3纯净粉末。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实验器皿的洁净,避免任何污染因素的参与。

此外,对于煅烧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也需要进行合适的控制,以保证Al2O3粉体的纯净性和物理性质等方面的指标。

3. 实验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Al2O3粉体可用于人工骨骼和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经过实验验证,所得粉末具有优良的化学纯度和物理稳定性,其纯度达到了99.9%以上,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Al2O3粉体,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反应条件,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Al2O3粉体。

此方法具有化学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成本低、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通过细致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本实验为溶胶-凝胶法合成Al2O3粉体提供了一种基础的实验操作流程,可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溶胶-凝胶合成法

溶胶-凝胶合成法

薄膜 粉末 纤维
1. 溶胶-凝胶合成生产工艺种类
化学添加剂
前驱体溶液 H2O
催化剂
络合剂
微粒的形成(gel)
前驱体水解产物sol)
调节pH值或 加入电解质中和 微粒表面电荷 蒸发溶剂
缩聚反应 凝胶(gel)
络合物 减压蒸发
不同溶胶-凝胶过程中凝胶的形成
2.溶胶-凝胶合成生产设备
2
1
1 3
4
5
6
增加体系中粒子间结合所须克服的能垒可使之在动力学上稳定。增 加粒子间能垒通常有三个基本途径:(1)使胶粒带表面电荷;(2) 利用空 间位阻效应;(3)利用溶剂化效应。
溶胶稳定机制
•溶胶颗粒表面电荷来自胶粒晶格离子的选择性电离,或选择性吸 附溶剂中的离子。 •金属氧化物水溶胶,一般优先吸附H+或OH-。当pH>PZC时,胶 粒表面带负电荷;反之,则带正电荷。 •根据DLVO理论,胶粒受到双电层斥力和长程范德华引力二种作用, 此外,胶粒间相互作用还有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由表层价电子重 叠引起的短程波恩斥力。
5
2 3
4
7
电力搅拌溶胶-凝胶合成反应示意图 1.回流装置 2. 电力式脉动器 3.温度计
4.容器 5. 水热装置
磁力搅拌溶胶-凝胶合成反应示意图 1.容器 2. 密封盖板 3.反应溶液 4.转动磁子
5. 磁力搅拌器加热板 6. 温度调节器 7. 转速调节器
3. 溶胶-凝胶工艺过程
Sol-gel 合成材料
溶解 前驱体
水解
缩聚
老化
溶液
溶胶
凝胶
凝胶
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历程
1846年Ebelmen 发现凝胶
20世纪30年代 W.Geffcken采用金属 醇盐制备氧化物薄膜

实验三 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纳米粉体

实验三 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纳米粉体

盐的水解盐的水解-聚合反应 1)无机盐的水解 无机盐的水解1)无机盐的水解-聚合反应
金属醇盐的水解2) 金属醇盐的水解-聚合反应
溶胶溶胶-凝胶的转化
溶胶的浓度小于10% 体系中含有大量的溶剂(水或醇) 溶胶的浓度小于10%,体系中含有大量的溶剂(水或醇). 10 可通过化学方法控制溶胶中电解质的浓度,实现胶凝 可通过化学方法控制溶胶中电解质的浓度, 作用,胶凝化过程只是体系失去流动性, 体积不减小或 作用 , 胶凝化过程只是体系失去流动性, 只略为减小。 只略为减小。 也可蒸发溶胶体系中的溶剂, 使胶体颗粒互相靠近, 也可蒸发溶胶体系中的溶剂 , 使胶体颗粒互相靠近 , 制得凝胶. 制得凝胶.
凝胶(gel) 凝胶(gel): 可以通过改变某种条件(如降低温度或控制 可以通过改变某种条件(如降低温度或控制 溶胶中电解质的浓度等 使胶体溶液(sol) 溶胶中电解质的浓度等)使胶体溶液(sol)中的 溶胶颗粒不能发生相互位移, 溶胶颗粒不能发生相互位移,整个胶体溶液失去 流动性,变成半刚性的固相体系, 流动性,变成半刚性的固相体系,此种固相体系 就是凝胶体( gel) 就是凝胶体 ( gel ) , 这种由溶胶转变为凝胶的 过程被称为胶凝作用(gelation)。 )
钛酸四丁脂在酸性条件下, 钛酸四丁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含钛离子溶胶
Ti(O-C4H9)4 + 4H2O
Ti(OH)4 + 4C4H9OH
含钛离子溶液中钛离子通常与其它离子相互作用 形成复杂的网状基团, 形成复杂的网状基团,最后形成稳定凝胶
Ti(OH)4 +Ti(O-C4H9)4 Ti(OH)4 + Ti(OH)4
溶胶溶胶-凝胶合成法的基本过程
起始原料: 金属无机盐(硝酸盐、氯化物等), 金属醇盐, 起始原料: 金属无机盐( 硝酸盐、氯化物等), 金属醇盐, 醋酸 盐, 草酸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 将原料(前驱体)分散(溶解)在溶剂(水或有机溶剂) (1) 将原料(前驱体)分散(溶解)在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经过 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生成物缩合聚集形成溶胶; 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生成物缩合聚集形成溶胶; 再经过胶凝作用或蒸出溶剂等制成凝胶; (2) 再经过胶凝作用或蒸出溶剂等制成凝胶; 最后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制备出粉体粒子和所需材料. (3) 最后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制备出粉体粒子和所需材料

讲义3-溶胶凝胶法

讲义3-溶胶凝胶法


同一溶质与不同溶剂之间,或同一溶剂 对不同溶质构成了不同的分散体系。 例如,同是氯化钠溶质,分散在水中变成 溶液,分散在苯中则变成溶胶; 对同种溶剂水,若分散的是不同溶质-氯 化钠和硫磺,则分别构成的是溶液和溶胶。 这表明溶胶的形成伴随有溶质与溶剂之间的 化学作用。
工艺过程
溶胶-凝胶法优点主要有:
100ml/100g
2014-3-3
150~180ml/100g
33
神奇的二氧化钛粉末

TiO2怎么做?—— sol-gel method 制备纳米粉体的一种重要方法。反应中各

组分的混合在分子间进行,因而产物粒径
小、均匀性高。另外,反应在低温进行,
避免高温杂相的出现
2014-3-3 34
实验原理

金属离子水溶液的结构通式
无机盐溶液的水解反应
金属离子带有高价的正电荷Mz+,或高的电荷密度, 水溶液种存在H+,OH-,H3O+,在水溶液中发生水化 反应。按电荷迁移大小,溶剂化分子发生如下变化:
水合离合 M z H 2 O M(H 2 O) z
M(H 2 O) z M-OH (z-1) H + M O (z 2) 2H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的纳米TiO2/ 微米SiO2复合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和紫外透过能
力比相应的Ti02粒子下降了80%左右,更适用
于制备防晒化妆品
2014-3-3
32
神奇的二氧化钛粉末

纸张的填料:纳米TiO2/微米SiO2复合浆料 增白、减油污


增加油墨吸附量( SiO2能降低表面张力)
O M—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Sol-Gel法,简称S-G法)就是以无机物或金属醇盐作前驱体,在液相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胶-凝胶法由于其前驱物及其反映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制备方法。

l、金属醇盐水解法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将醇盐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蒸馏水的醇溶液,控制一定的pH值,经反应一定时间即可得到溶胶。

溶胶的化学均匀程度一方面受到前驱液中各醇盐混合水平的影响,这与醇盐之间的化学反应情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每种醇盐对水的活性也有很大的差异。

当金属醇盐之间不发生反应时,各种金属醇盐对水的活性起决定作用,反应活性的不同导致溶胶不均匀。

添加有机络合剂是克服这些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常用的络合剂有羧酸或β-二酮等添加剂。

2、强制水解法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将将所要制备的金属氯化物加到氯化氢的水溶液中,将其加热到沸腾反应一段时间即得到对应的溶胶。

这种方法在制备氧化物在氧化物阳极材料的制备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3.金属醇盐氨解法4、原位聚合法及聚合螫合法这种方法的作用机理是有机单体聚合形成不断生长的刚性有机聚合网络,包围稳定的金属螫合物,从而减弱各种不同离子的差异性,减少各金属在高温分解中的偏析溶胶-凝胶法就是将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的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

⑴Sol-Gel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S01-Gel法的基本反应步骤如下:1)溶剂化:金属阳离子M z+吸引水分子形成溶剂单元M(H2O)nx+,为保持其配位数,具有强烈释放H+的趋势。

M(H2O)nx+→M(H2O)n-1(OH)(x-1)+H+2)水解反应:非电离式分子前驱物,如金属醇盐M(OR)n与水反应。

溶胶-凝胶法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

溶胶-凝胶法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

溶胶-凝胶法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
一、试剂准备:
1、磷酸三铝:将≥98%纯度的磷酸三铝和溶剂(乙醇或甲醇)以20:10的比例混合溶解,待备用;
2、锂离子溶液:将≥98%纯度的锂离子溶液(LiCl)和溶剂(乙醇或
甲醇)以20:10的比例混合溶解,待备用;
3、水性金属氧化物:将≥99.5%纯度的水性金属氧化物(例如Fe2O3)和溶剂(水)混合溶解,待备用;
4、磷酸铁溶液:将上述溶解后的磷酸三铝和水性金属氧化物以1:1的
比例混合,并适当加热,待其完全反应;
二、溶胶-凝胶法合成磷酸铁锂材料:
1、先将磷酸铁溶液和锂离子溶液以1:1.5的比例均匀混合在一起;
2、用磷酸铁溶液以1:1.5的比例混合锂离子溶液时,加入一定量的三
乙氧基苯胺(TEPA)作为混合剂,使其完全混合均匀;
3、在充分的混合的情况下,溶胶和凝胶完全分解,形成磷酸铁锂材料;
4、继续加热,使磷酸铁锂材料完全熔融,然后冷却到室温,得到最终
的磷酸铁锂材料。

第二章 溶胶-凝胶法

第二章 溶胶-凝胶法

二、溶胶与凝胶的联系
1)溶胶-凝胶转变;
2)凝胶具有触变性; (凝胶能转化为溶胶) 3)凝胶和溶胶可共存,组成复杂的胶态体系。
10
三、溶胶稳定理论
3.1 溶胶体系的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
库伦力
空间阻力 溶胶的相对稳定性或聚沉取决于斥力势能和引 力势能的相对大小 11
3.2 DLVO理论(静电稳定理论、双电层排斥理论)
光源 凸透镜 光锥 丁达尔效应示意图
2
Fe(OH)3胶体
2. 溶胶(sol)
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在液体介质中分散了 1~100nm粒子(基本单元)。
溶胶的特点:
(1)溶胶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状态”
3
(2)溶胶与溶液的相似之处 溶质+溶剂→溶液 分散相+分散介质→溶胶(分散系)
分散相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散介质 气体 气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固体 示例 雾 烟 泡沫 牛乳 胶态石墨 矿石中的液态夹杂物 矿石中的气态夹杂物
(1)微粒间的吸引能(ΦA)
(2)微粒间的排斥作用能( ΦR)
(3)微粒间总相互作用能( ΦT)
14

ΦT
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取决于 总势能曲线上势垒的大小
第二极小值

第一极小值
特点: 粒子间存在阻止粒子接触的势垒 存在第一极小值(键合的团聚粒子) 存在第二极小值(可逆絮凝)
15
3.3 提高溶胶稳定性的途径:
第二章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基本概念 溶胶稳定理论 溶胶-凝胶合成原理 溶胶-凝胶合成工艺 溶胶-凝胶合成法的应用
1
第一节
溶胶-凝胶法基本概念
一、溶胶-凝胶法基本名词术语

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性能分析

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性能分析

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性能分析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常用于制备薄膜、粉体以及复杂结构材料的化学合成方法。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制备出高纯度的材料,并且制备过程简单、操作灵活。

在正极材料的制备中,溶胶-凝胶法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过程,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一、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过程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溶胶制备、凝胶形成和煅烧三个主要步骤。

1. 溶胶制备溶胶是由溶剂中分散的纳米颗粒或单分散分子组成的胶体,制备溶胶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溶质。

通常,选择金属盐溶液作为溶质,通过加入络合剂、酸碱调节剂或表面活性剂等来稳定溶胶。

2. 凝胶形成凝胶是指溶胶中分散物质逐渐聚集、连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凝固状态。

凝胶形成的过程包括双水解反应、凝胶交联和凝胶成核等。

双水解反应是指溶胶溶液中的金属盐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氢氧化物凝胶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反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来调节凝胶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凝胶交联是指凝胶形成后,通过加入交联剂或通过调节温度、pH值等条件来使凝胶体系更加稳定。

交联剂可以使凝胶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凝胶成核是凝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凝胶体系中的孔隙结构和分散相的形态。

成核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均匀成核和不均匀成核。

均匀成核是指凝胶体系中的成核物质分布均匀,可以形成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

不均匀成核则是指凝胶体系中的成核物质不均匀存在,形成不均一的凝胶体系。

3. 煅烧煅烧是将凝胶体系转化为氧化物材料的过程。

在煅烧过程中,凝胶体系会发生结构重排和结晶等变化,形成稳定的氧化物相。

煅烧过程的条件(温度、时间等)会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二、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性能分析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以下性能特点:1. 分散性好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可以制备出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

成混合溶液,经凝胶化、热处理后,一般都能
获得性能指标较好的粉末。这是由于凝胶中含
有大量液相或气孔,使得在热处理过程中不易
使粉末颗粒产生严重团聚,同时此法易在制备
过程中控制粉末颗粒度。
溶胶-凝胶法制 备氧化铝纤维
实验方法
通过混合铝三异丙醇 和蒸馏水在酸性催化 剂存在的条件下回流 制备溶胶。
在溶胶中添加不同量的粘 结剂可获得可纺性,在适 当的粘度下,将溶胶装入 注射器中,在氨溶液的条 件下可制得纤维。
气氛炉合成
微波合成
烧结方式
超细ZrB2粉体
超细ZrB2粉体合成工艺流程图
使用溶胶-凝胶法 制备ZrB2粉体, 不但样品的粒径 达到了纳米级的 要求,而且样品 的纯度也比其他 方法要高的多。
样 品
粒径(nm) 纯度(%)
Zr:4B:25C
34.76 91.17
• 运用溶胶—凝胶法,将所需成分的前驱物配制
等离子体扫描烧结铝酸盐前驱体, 可得到适当厚度的无裂纹的薄膜, 而且等离子体扫描烧结所需的热量 要显著低于常规炉烧结的热量。
• 制备涂层和薄膜材料是溶胶—凝胶法最
有前途的应用方向。其制备过程为: 将溶 液或溶胶通过浸渍法或转盘法在基板上 形成液膜,经凝胶化后通过热处理可转 变成无定形态(或多晶态)的膜或涂层。 膜层与基体的适当结合可获得基体材料 原来没有的电学、光学、化学和力学等 方面的特殊性能。
互连接的坚实的网络。
原理
• 不论所用的前驱物(起始原料) 为无机盐或金属
醇盐,其主要反应步骤都是前驱物溶于溶剂(
水或有机溶剂) 中形成均匀的溶液,溶质与溶
剂产生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生成物聚集成1
nm 左右的粒子并组成溶胶,溶胶经蒸发干燥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胶,凝胶化和热处理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

其过程:用液体化学试剂(或粉状试剂溶于溶剂)或溶胶为原料,而不是用传统的粉状物为反应物,在液相中均匀混合并进行反应,生成稳定且无沉淀的溶胶体系,放置一定时间后转变为凝胶,经脱水处理,在溶胶或凝胶状态下成型为制品,再在略低于传统的温度下烧结。

2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溶胶,凝胶法的主要步骤为将酯类化合物或金属醇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然后加入其他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形成凝胶,最后经干燥处理制成产品。

2.1 水解反应金属盐在水中的性质受金属离子半径,电负性,配位数等因素影响,如Si、Al 盐,它们溶解于纯水中常电离出Mn+,并溶剂化[3]。

水解反应平衡关系随溶液的酸度,相应的电荷转移量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有时电离析出的Mn+又可以形成氢氧桥键合。

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如果在反应时排除掉水和醇的共沸物,则可以阻止逆反应进行,如果溶剂的烷基不同于醇盐的烷剂,则会产生转移酯化反应,这些反应对合成多组分氧化物是非常重要的。

2.2 聚合反应硅、磷、硼以及许多金属元素,如铝、钛、铁等的醇盐或无机盐在水解的同时均会发生聚合反应,如失水、失醇、缩聚、醇氧化、氧化、氢氧桥键合等都属于聚合反应,性质上都属于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主要反应:,M,OH ,HO,M, ? ,M,O,M,+H2O ;,M,OR + HO,M, ? ,M,O,M,+ROH 等。

Okkerse等提出硅酸在碱性条件聚合成六配位过渡态,Swain等则提出形成稳定的五配位的过渡态,由于硅酸盐的水解和聚合作用几乎同时进行,它的总反应过程动力学将决定于3个反应速率常数,使得在最临近的尺度范围内,中心Si原子可以有15种不同的化学环境,R.A.Assink等曾描述了这15种配位方式的关系。

可见聚合后的状态是很复杂的[4-6]。

溶胶凝胶

溶胶凝胶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材料合成方法。

如玻璃、无机材料粉体、陶瓷、涂料、纤维、薄膜等,特别在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面,是最常采用的化学合成方法之一。

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胶- 凝胶法的特点:通过溶液相使反应物混合,可以获得所需配比的均相多组分体系;能在低温下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化合物的合成;由于反应发生从分子或离子开始,因此制备得到的前驱体材料多为纳米级,能有效降低材料的制备温度;形成的溶胶或凝胶就要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通过喷涂、浸拉,旋涂、雾化等方法制备薄膜、纤维或沉积材料。

一般不需要过滤等工艺,反应设备简单;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历程:1846年法国化学家J.J.Ebelmen用SiCl4与乙醇混合后,发现在湿空中发生水解并形成了凝胶。

20世纪30年代W.Geffcken证实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凝胶化可以制备氧化物薄膜。

1971年德国H.Dislich 报道了通过金属醇盐水解制备了SiO2-B2O-Al2O3-Na2O-K2O多组分玻璃。

1975年B.E.Yoldas 和M.Yamane制得整块陶瓷材料及多孔透明氧化铝薄膜。

80年代以来,在玻璃、氧化物涂层、功能陶瓷粉料以及传统方法难以制得的复合氧化物材料得到成功应用。

溶胶- 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胶体(colloid )是一种分散相粒径很小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短程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