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故事》教案
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

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大西瓜的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并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大西瓜的生长过程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大西瓜图片、多媒体课件、故事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邀请幼儿观察大西瓜图片,引发幼儿对大西瓜的兴趣。
2. 故事讲述: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教师讲述,让幼儿了解大西瓜的生长过程,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大西瓜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4. 故事复述:请幼儿尝试复述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活动延伸: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大西瓜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观察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专注程度,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2. 评估幼儿对大西瓜特点的认知,以及对故事内容的复述能力。
3. 关注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的表现,如绘画、手工制作等,以评价其创造力和审美情感。
七、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农业专家现场讲解大西瓜的种植过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大西瓜的生长。
2. 组织幼儿参观西瓜种植基地,亲身体验西瓜的生长环境和丰收的喜悦。
3. 开展“我和大西瓜”的主题摄影活动,让幼儿用镜头记录下与大西瓜相关的美好瞬间。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保证教学效果。
3. 在讨论和表现环节,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创意,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人吃西瓜的故事幼儿版教案

人吃西瓜的故事幼儿版教案一、故事背景。
西瓜是夏天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它不仅味道甜美,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消暑解渴。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学习吃西瓜的正确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二、故事内容。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喜欢吃西瓜。
有一天,他去了外婆家,外婆给他切了一块大大的西瓜。
小明高兴地拿起西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但是,他吃得太快了,结果西瓜不小心滑落到了地上,摔得粉碎了。
小明感到很抱歉,他知道自己没有好好珍惜西瓜,于是他向外婆道歉,并表示以后会更加小心地吃西瓜。
外婆告诉小明,吃西瓜也是有讲究的。
她说,“小明,吃西瓜要先用手洗干净,然后用刀切成小块,慢慢地吃,不要急着大口吃,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西瓜的美味。
”。
小明听了外婆的话,决定以后要按照外婆的方法来吃西瓜。
他学会了用手洗干净,用刀切成小块,然后慢慢地品尝西瓜的味道。
他发现,这样吃西瓜不仅更加美味,而且还能避免西瓜掉到地上摔碎的尴尬情况。
三、故事学习。
1. 听故事。
老师给幼儿讲述以上故事内容,让幼儿认真听讲,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讨论故事。
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小明吃西瓜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吃西瓜应该注意的事项。
3. 角色扮演。
老师让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小明和外婆,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制作手工。
老师引导幼儿用彩纸和颜料制作西瓜的手工作品,让幼儿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西瓜的美好。
5. 艺术表演。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小品表演,演绎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通过表演来理解故事的内涵。
6. 游戏活动。
老师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模拟吃西瓜比赛、西瓜接力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吃西瓜的技巧。
7. 课堂讨论。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课堂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吃西瓜的经验和感受,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故事延伸。
1. 口头表达。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口头表达活动,让幼儿描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并分享吃水果的经验和感受。
2. 视频观看。
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

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了解大西瓜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大西瓜》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个大西瓜的生长过程,以及被小朋友们分享的快乐场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实物西瓜、分享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充满西瓜氛围的布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物西瓜,引导幼儿说出西瓜的特点。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边播放边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场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讨论分享:引导幼儿讨论大西瓜的生长过程,以及分享的快乐。
5. 总结延伸: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主题,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大西瓜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运用情景体验法,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分享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情景体验和讨论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尖锐边缘的物品。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个别辅导。
3.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让幼儿安静地听故事,不打扰他人。
幼儿园绘本故事教案《大西瓜》小班语言活动

幼儿园绘本故事教案《大西瓜》小班语言活动故事简介《大西瓜》是一本儿童绘本故事书,讲述了一个父亲想要给女儿买一个很大的西瓜,但是在路上被别人欺骗了,最后甚至还被当作小偷抓走了。
最后,小女孩亲自长成了一个大西瓜,并给老爸带回家。
这个故事寓意着不要贪图小便宜,遇到不公正待遇时要勇敢站出来。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了解故事《大西瓜》的故事情节和内涵。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幼儿对于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内容1.故事阅读2.童谣学唱3.由浅入深的语言游戏故事阅读1.教师向孩子们简单介绍故事《大西瓜》的主要情节和主人公。
2.教师使用幼儿版的绘本出示给孩子们,并让孩子们看阅读。
3.教师可重复讲述故事,引导孩子们回忆细节和情节。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回答并引导孩子们对故事内容做出启发性的评论。
童谣学唱1.教师向孩子们唱响童谣《大西瓜》。
2.让孩子们跟随教师的节奏和旋律一起唱响这首童谣。
3.通过童谣的歌词,让孩子们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由浅入深的语言游戏1.选择几个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模仿故事里的角色,分别以“偷西瓜的人”、“被偷的人”等角色为题,用简单的形式让孩子们通过角色,进行表演和游戏。
2.引导孩子们通过故事的情节,让他们自己想象后续的发展,关于“哪个力量可以保护我们家”、“你害怕过吗”等等的问题,让他们自由地表达、想象和探索。
3.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开始一个语言游戏,每个人接力说词汇,词汇需要与故事有关联,比如:“西瓜”,“爸爸”,“小女孩”等等。
教学效果1.孩子们能够实际感受到绘本阅读能够带来的乐趣,对绘本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班幼儿通过这次“动手玩耍”,相互交流,激发互动合作学习的兴趣。
3.帮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象,提高学会合作和聆听他人想法的基本能力。
4.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并对下一步的学习有了积极的预期。
幼儿园中班教案《西瓜》

幼儿园中班教案《西瓜》教案:《西瓜》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西瓜的特点和形象。
2.培养幼儿对西瓜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相互帮助意识和合作意识。
4.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西瓜图片、实物或者幻灯片。
2.西瓜的种子、绘画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3.《西瓜》的教材、幼儿园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西瓜表情游戏教师让幼儿们想象自己是一个西瓜,进行表情模仿,如:开心的西瓜、生气的西瓜等。
2.学习课文(1)播放《西瓜》的音频故事,引导幼儿们边听边想象。
(2)播放完毕后,引导幼儿们回忆课文的内容,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西瓜。
(3)教师用西瓜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们观察西瓜的特点,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西瓜的外形、颜色、味道等。
3.制作西瓜画(1)教师为幼儿们分发绘画纸,并给幼儿们准备彩色铅笔。
(2)教师示范将西瓜的形状画在纸上,并引导幼儿们使用彩色铅笔为西瓜上色。
(3)教师放置西瓜的种子,引导幼儿们用剪刀剪下种子背面的胶水,然后粘贴在西瓜的身体上。
4.教学拓展(1)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参与制作一个西瓜拼贴画。
(2)每个小组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将整个大的西瓜画出来,并在画上贴上西瓜的种子。
(3)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幼儿们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赞和评价。
5.温故知新(1)教师提问:西瓜是生长在地面上还是树上?(2)教师引导幼儿们唱歌《西瓜生在地里》。
(3)教师带领幼儿们重新回忆并讲述西瓜的特点和形象。
6.总结反思(1)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收获,课上有什么新的感受和发现?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了解并认识了西瓜的特点和形象。
同时,通过制作西瓜画,培养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鼓励了幼儿们的相互帮助意识和合作意识。
通过课堂的互动和讨论,也提高了幼儿们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课程西瓜的故事教案反思

小班课程西瓜的故事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课程《西瓜的故事》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程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对小班课程《西瓜的故事》教案的反思: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西瓜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听故事等方式,培养对西瓜的兴趣。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 西瓜的外观特征介绍。
- 西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 西瓜的种植和采摘。
3.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完整的西瓜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西瓜的外观特征。
- 正文:- 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西瓜的外观特征。
- 利用故事讲解西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 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种植和采摘西瓜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 小结: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故事讲解法:通过故事的方式,将知识融入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5.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
- 通过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感受。
6.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对西瓜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合作意识不够明显。
- 教学方法选择:多媒体展示法和故事讲解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合作性和引导性。
- 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过程整体流畅,但导入环节可以更加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

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了解大西瓜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了解大西瓜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实物西瓜、种子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植物生长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物西瓜,引导幼儿说出西瓜的特点。
2. 故事讲述: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故事。
3. 故事讨论: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讨论大西瓜的生长过程。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种植实验,让幼儿亲手播种西瓜种子,观察生长过程。
五、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生长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种植西瓜的过程,分享到班级群。
六、教学评价:1. 幼儿能听懂故事,理解大西瓜的生长过程。
2. 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种植、观察、记录等。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故事的选择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是否给了每个幼儿参与的机会。
3. 反思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操作性和观察性,能否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大西瓜的生长过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农田,实地了解西瓜的生长环境。
2. 邀请农业专家到幼儿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专业地了解西瓜的生长过程。
3.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种植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健康、积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实践活动中的种植工具使用等。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十、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表现,特别是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故事大西瓜》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故事大西瓜》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大西瓜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合理想象。
二、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合理想象。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合理想象。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故事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故事大西瓜》2.画有大西瓜的图片3.纸杯、牙签等道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大西瓜,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的外形特征。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认识的西瓜,引导幼儿讲述西瓜的颜色、形状等。
2.故事讲述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故事大西瓜》,引导幼儿倾听故事。
故事讲述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故事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引导幼儿讲述角色特点。
4.情境体验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体验。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想象创作教师出示画有大西瓜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的内部结构。
邀请幼儿发挥想象,讲述大西瓜内部可能有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纸杯、牙签等道具制作大西瓜,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故事《大西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故事讨论和情境体验。
2.在想象创作环节,幼儿能够充分发挥想象,用纸杯、牙签等道具制作出大西瓜的内部结构。
3.本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角色扮演较为陌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引导。
本次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故事里的小动物们看到大西瓜,它们心情怎么样?”幼儿:“它们很开心,因为西瓜很大。
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了解大西瓜的特点以及小动物们的表现。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大西瓜》2. 故事梗概:一只大象捡到了一个大西瓜,各种小动物都想吃,但大象为了让大家都吃到西瓜,决定把它切成小块分给大家。
所有的小动物都高兴地吃到了西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分享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故事表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图片展示一个大西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西瓜的特点。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大西瓜》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小动物们的表现。
3. 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看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故事情景表演,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情景表演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中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态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实物西瓜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和背景。
3.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八、教学拓展1. 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西瓜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故事分享和讨论。
3. 开展西瓜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西瓜作品。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参与机会。
3. 注意安全,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十、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改进。
中班语言教案《大西瓜》(故事)

中班语言《大西瓜》(故事)一、设计意图本次我们班开设的主题是《炎热的夏天》,而在夏天最经常吃的水果就是西瓜,西瓜是非常解渴的水果,也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到、最常吃到的水果之一。
外加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属于比较好的,特选取这个故事并借助问题的设置,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并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小老鼠机智、勇敢的角色形象。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演故事,培养幼儿大胆表演的大大能力。
三、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故事 PPT一份、情景表演道具若干、西瓜图片一张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表演游戏的经验四、活动过程:1.引题:教师出示西瓜,请幼儿谈谈西瓜有什么作用。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平时大西瓜能用来干什么呢?师:小朋友,你们讲了大西瓜有这么多作用,那等下我们要听的故事中是不是有更多的作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更。
(1)教师边讲故事,边进行启发性提问。
小老鼠热得满头大汗,这时它心里会怎么想呢?小老鼠吃完半个西瓜,它会把西瓜皮用来做什么呢?为什么?另外的半个西瓜,它又该怎么处理呢?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河面上什么都没有,小老鼠该怎样过河呢?在河对岸小老鼠会遇到谁呢?它又该怎么处理呢?狐狸想吃小老鼠,小老鼠会想什么办法对付狐狸呢?(2)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故事里的西瓜都变成什么了吗?(变成了西瓜帽、西瓜船和对付狐狸的武器)让幼儿尝试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3)噢,原来西瓜可以变成那么多东西,那么是谁让西瓜有了这么大的本领呢?(小老鼠)(4)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老鼠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幼儿回忆故事并进行讲)教师小结:故事中的小老鼠会把西瓜皮当西瓜帽、西瓜船,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用西瓜皮当武器对付敌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只聪明、勇敢的小老鼠。
另外,它去看望奶奶时,而且还把半个西瓜留给奶奶吃,可以看出它很爱它的奶奶,是一只有孝心的小老鼠。
猪八戒吃西瓜教案教学设计

猪八戒吃西瓜教案教学设计教案:猪八戒吃西瓜一、教学目标:1.了解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2.教学课件。
3.小组讨论活动的问题。
4.学生的阅读材料和作业。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导师讲解故事背景,介绍《西游记》中的角色猪八戒和他爱吃西瓜的故事。
教师出示猪八戒的图片和西瓜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阅读故事(20分钟)学生自行阅读故事,并提前给出一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猪八戒为什么喜欢吃西瓜?”“他是如何吃西瓜的?”等等。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将问题讨论并形成小组答案。
老师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4.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答案。
5.教师点评(10分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补充故事的细节,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背后所传达的道理。
6.延伸活动(15分钟)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与故事背后的寓意。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性,提高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作业布置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西瓜》

幼儿园大班教案《西瓜》幼儿园大班教案《西瓜》1一、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对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像,并能用较为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2.能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
并使用完整连贯的句子编讲合乎情节的内容,完整的讲述整个故事。
3.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间应互相帮助。
二、活动准备《西瓜船》课件、每组一套图片(4张)和排序框、白板一块。
三、活动重难点:重点:能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进行合理想象。
难点:根据图片内容想象并讲述故事。
四、活动过程1.设计生动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西瓜皮可以用来做什么?2.观察图片一,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
(1)发生在什么地方?(2)图片里有谁?(3)他们在干什么?3.观察图片二,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1)发生在什么地方?(2)图片里有谁?(3)他们在干什么?(4)他们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会说什么?4.观察图片三(1)发生在什么地方?(2)图片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5.观察图片四,理解图片内容。
6.幼儿分组,合作将4幅图片进行排序。
(1)按照图片的顺序,创编故事内容并讲述。
(2)请每一组派代表分享本组创编的故事。
7.教师示范讲述故事。
8.给故事起名字。
五、活动延伸请幼儿在活动区中用操作卡排图讲述故事。
幼儿园大班教案《西瓜》2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认识西瓜的特征,了解西瓜的作用。
2.尝试使用多种工具进行制作活动,发展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共享西瓜大餐,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发幼儿学习西瓜的兴趣。
5.为幼儿提供探索西瓜的秘密机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西瓜的作用,探索西瓜的更多知识,体验制作大餐的乐趣。
难点: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大餐。
活动准备不透明的整理箱,品种各异的西瓜,制作西瓜大餐的工具,背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在活动区域放置几只整理箱,内置西瓜}。
师:咦,这儿有几只箱子,请我们把他拿进来吧!这里面是一种水果,你们猜一猜是什么?二基本部分(一)幼儿自由感知西瓜的外形特点。
小班语言故事教案西瓜

小班语言故事教案西瓜教案标题:小班语言故事教案-西瓜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西瓜这种水果。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与西瓜相关的基本词汇。
2. 听懂和理解与西瓜相关的简单句子。
3. 能够简单地描述西瓜的外观和味道。
教学准备:1. 西瓜的图片或实物。
2. 与西瓜相关的图片或卡片,如切开的西瓜、西瓜籽等。
3. 故事书《小瓜的冒险》或其他与西瓜相关的绘本故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教师拿着一颗西瓜进入教室,向学生展示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是什么水果?”“你们喜欢吃西瓜吗?”等问题。
主体活动:2. 词汇学习:教师出示西瓜的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西瓜的外观特征,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词汇,如“西瓜”、“绿色”、“大”、“甜”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卡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配对游戏,将词汇与相应的图片或卡片进行匹配。
3. 听故事:教师朗读故事书《小瓜的冒险》或其他与西瓜相关的绘本故事。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读完故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基本问题,如“故事中的小瓜是什么样的?”“小瓜在故事中做了什么?”等。
4. 口语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西瓜相关的问答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你觉得西瓜的味道怎么样?”等问题,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回答。
拓展活动:5. 制作手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一个小瓜的模型,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6. 游戏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西瓜相关的游戏,如拼图游戏、找出不同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子。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口语练习和游戏活动中的学生表现来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里与家人分享所学的关于西瓜的知识和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大西瓜》(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大西瓜》(故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描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3. 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
4. 培养幼儿对故事表演的兴趣,发展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 学会故事中的对话,并能进行表演。
难点:1. 能够准确表达故事内容。
2. 在表演中运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大西瓜》故事课件或书籍。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表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的主要角色,引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用课件或书籍讲述《大西瓜》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故事讨论: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分配,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5. 表演展示: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展示自己的表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表情和动作的运用。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故事表演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教学延伸:1. 创意绘画:教师发放大西瓜的图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为大西瓜添加色彩和纹路。
2. 手工制作: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纸张、剪刀等材料,制作故事中的角色。
3. 角色扮演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和角色。
七、家园共育:1.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故事表演活动。
2. 家长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了解大西瓜的相关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听懂并能够复述故事内容,了解大西瓜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大西瓜的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大西瓜图片、实物大西瓜、故事课件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充满西瓜氛围的装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谜语导入,引发幼儿对大西瓜的兴趣。
教师出示谜语:“绿皮红心,越大越甜,夏天上市,众人喜欢。
”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 基本部分:a.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听力。
b. 观看故事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大西瓜的生长过程。
c.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大西瓜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d.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大西瓜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3. 拓展部分:a. 观察大西瓜图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大西瓜。
b. 分享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创作思路,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4. 结束部分:a. 教师总结:强调珍惜食物、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b. 活动延伸:家园共育,让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植西瓜或其他水果,观察生长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听讲、讨论、分享等,评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作品环节,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观察力:通过观察大西瓜图片和种植活动,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情感。
幼儿园绘本故事教案《大西瓜》小班语言活动

幼儿园绘本故事教案《大西瓜》小班语言活动343个活动目标:1、在细致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合理推测故事情节。
2、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故事情节的有趣。
3、引发幼儿学习西瓜的兴趣。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鼠奶奶生病了,小老鼠要去看望她,那么一路上会遇到些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老鼠走在路上,它感觉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老鼠经过一片西瓜 地,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吃的?小老鼠有没有把另外一半西瓜 吃掉?小老鼠有没有吃剩下半个西瓜 ?小老鼠怎么不吃了?它是怎么想的?太阳火辣辣的,吃完了半个西瓜 ,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它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它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小老鼠继续往前走,它又遇到了什么事?小老鼠不会游泳,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
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发生什么事了?狐狸要干什么?小老鼠又是怎么样的?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吗?小老鼠究竟有没有被狐狸吃掉呢?狐狸最后怎么样了?小朋友们觉得故事里的小老鼠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呢?你是从哪件事情发现的?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观察ppt一)1、提问:你们瞧!谁来了?猜猜小老鼠要到哪里去呢?2、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小结:是呀,真是一只孝顺的小老鼠。
它得知奶奶病了,带了礼物赶紧去看望奶奶。
(二)分段欣赏、观察体验一路上会发生了什么事呢?1、观察ppt二(1)你们看到些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结: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热得满头大汗。
2、观察ppt三(1)它走呀走,走到了一片西瓜地里,它做了什么?为什么在大树下吃西瓜?(2)它为什么大口大口地吃?3、观察ppt四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会把它吃掉吗?小结:是啊,原来小老鼠心里一直想着奶奶,它可懂事啦!4、观察ppt五小老鼠吃完了半个西瓜,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小老鼠戴上西瓜帽很有趣是吗?那它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呢?(防晒、凉快)(2)迁移:夏天出门时你们都用过什么防晒的好办法呀?小结:小老鼠跟你们一样聪明。
小班科学教案《西瓜》

小班科学教案《西瓜》小班科学教案《西瓜》1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难点: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活动准备:西瓜、点心盘、抹布、水果刀。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活动1、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2、提问:猴王是怎么吃西瓜的?你是怎么吃西瓜的呢?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特征1、教师交代观察对象和要求。
(看一看、闻一闻、轻轻拍一拍、摸一摸)2、幼儿分组观察西瓜。
3、幼儿集合讲述西瓜的特征(1)师:小朋友们,西瓜是什么样的呢?(2)幼儿与教师一起小结:西瓜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大、有的小,皮是深绿色、浅绿色的,有一条一条的花纹。
西瓜摸上去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敲会响,推推会滚。
4、幼儿猜测师:小朋友猜猜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三、谈谈西瓜的好处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四、教师切西瓜,幼儿观察并一起分享西瓜。
小班科学教案《西瓜》2教案目标:1、认识西瓜的外形特征,知道西瓜的味道,它是夏天的水果。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有目的地观察。
教案准备:西瓜一个。
教案过程: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猜谜语:青青藤,满地爬,结出果子圆又圆,瓤甜水多绿汪汪。
二、运用多种感知西瓜的特征。
1、教师出示西瓜,让幼儿观察,提问:看看西瓜是什么样子的?2、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压一压,有什么感觉?3、讨论各自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西瓜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的。
有大的,有小的。
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瓜皮是浅绿色的,还有的瓜皮上有一条一条的花纹。
西瓜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响,推一推还会滚。
4、小朋友们,请你猜猜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呀?(幼儿讨论)5、教师将西瓜切开,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内部,请幼儿尝一尝: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小结:西瓜有瓤、有皮,瓜瓤里有瓜子,瓜瓤甜甜的水分多;开始吃的时候很甜,越往下吃就不大甜了;瓜瓤有红的,也有黄的,瓜皮有点绿;吃完了手上、嘴上有点黏……三、讨论吃西瓜的好处。
最后的西瓜中班故事教案

最后的西瓜中班故事教案故事名称,《最后的西瓜》。
教学目标:1. 启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珍惜和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听故事《最后的西瓜》;2. 分组讨论西瓜的珍贵和保护;3. 小组合作,创作西瓜保护计划;4. 展示小组成果,分享讨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合作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故事《最后的西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西瓜会成为“最后的”呢?请学生先对此进行简单的思考。
二、故事欣赏(15分钟)。
教师讲述故事《最后的西瓜》,让学生认真倾听,并在故事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复述。
三、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西瓜的珍贵和保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瓜会成为“最后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讨论。
四、小组合作(30分钟)。
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合作创作西瓜保护计划。
可以包括,如何减少浪费、如何合理利用、如何保护西瓜生长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创新的保护计划。
五、展示分享(15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西瓜保护计划,并进行讨论。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共同完善每个小组的计划。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强调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听故事、讨论、合作创作等环节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他们不仅了解了西瓜的珍贵,还学会了如何合作、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更加珍惜自然资源,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事最后一个西瓜教案

故事最后一个西瓜教案故事最后一个西瓜教案故事背景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和他的儿子种植的西瓜,他们一共种了10个西瓜,其中9个都很大,而最后一个西瓜则非常小,大小仅相当于一个小苹果。
当父亲把这个小西瓜拿出来时,他告诉儿子这是他们所种植的最后一个西瓜,也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它教会了他们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
教案将围绕这个故事展开,让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故事“最后一个西瓜”的情节和故事主题;2. 理解故事中传达的人生哲理,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中的人生道理;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难点1. 教会学生如何将故事中的人生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故事(5分钟)教师介绍故事“最后一个西瓜”的情节,简要叙述故事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Step 2 讲解故事人生道理(10分钟)教师让学生仔细回顾故事情节,然后向他们解释故事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大小并不总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最小的东西可能会教会我们最大的道理。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个学生组成。
然后,教师将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1.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2. 你能否举出其他类似的故事来支持故事中的道理?3. 你能否想出其他的例子来证明道理?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思考和讨论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Step 4 学生汇报(1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讨论的结论和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让其他学生发表评论和提出问题。
Step 5 应用到现实生活(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1. 你如何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2. 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你是如何保持积极心态的?3. 如何欣赏生活中的小事情,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小事情,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西瓜的故事教案

西瓜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西瓜的发展历史和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教学准备:1. 一颗完整的西瓜;2. 彩色图片展示西瓜的各个部分,例如果肉、种子、外皮等;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题目。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手持一颗完整的西瓜,让学生注意该水果的外观特征,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水果。
然后展示彩色图片,介绍西瓜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归属类别等,并简单提及其发展历史。
探究:1.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颗完整的西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西瓜的外观特点,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鼓励学生描述西瓜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代表上台陈述他们所观察到的西瓜外观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出西瓜外观的共同特点。
例如,西瓜通常呈椭圆形或长圆形,表皮光滑,通常为绿色,然后询问学生是否有其他特点值得注意。
3. 探究西瓜内部结构:教师将一颗已经切开的西瓜放在展示台上,向学生展示西瓜内部的构造,并指导学生观察西瓜的果肉、种子等部分。
教师让学生描述果肉的颜色、味道,以及种子的形状、分布等特点。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再次进入小组活动,让他们仔细观察并记录西瓜内部的构造特点。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西瓜的种子通常在中心位置,以及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出西瓜的外观特点和内部结构,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师提醒学生西瓜是夏季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但也需注意适度食用。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西瓜生长的条件和过程,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他们也可以将自己对西瓜的描述写成文章或口头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
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并检查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结果。
可以采用批改他们的小组作业和观察记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西瓜的了解程度。
笔者按语:通过本教案,学生将通过实地观察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西瓜的外观特点和内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西瓜的故事》
教学内容:
题目:《西瓜的故事》本节课是对学生静物观察能力的培养。
以“西瓜”为题,带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观察要细致,要抓住特点,从多角度,多侧面的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识到写作的素材来源生活。
设计意图:
这节课,以西瓜为题,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加入适当的想象,联系生活。
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在为学生创设的发言环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必将引发学生对西瓜的新认识,也必将形成活跃的课题气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
教学重点:观察要细致,要抓住特点。
教学难点:写出有西瓜联想到得故事。
教学准备:西瓜、图片,例文
教法学法:
制作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展示静物,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联想能力,由一个西瓜,联想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扩宽学生思路,丰富习作素材。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话题(3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跟以前的作文课有些不同。
首先,我想向大家提两个非常简单的小问题,但请你们如实回答。
其一,你们写过作文吗?
(学生集体回答:写过)
其二,同学们写了几年的作文,觉得作文难吗?
(学生集体回答:难、不难、还可以……)
师:今天天气真热啊!刚才呢,老师在街上买了一样好东西,来给大家解解渴,
请大家先给它起个名字吧![出示西瓜,并分发给各组一个瓜,放在中间一桌]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过渡:夏天到来了,西瓜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他样子可爱,味道可口,营养丰富,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认真的观察过西瓜吗?
生:没有······
二、“研究”西瓜,尝试写话(7分钟)
师: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仔细地“研究”一下西瓜,并动手介绍一下它是怎么样的。
(学生开始观察研究,动手写话。
)
师:(五分钟后)现在我读几篇大家写的作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老师随机抽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朗读]
指名学生回答:都写了形状、颜色……)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在观察静物的时候,应该注意从它的外形,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把这个西瓜描写的具体。
师:同学们,生活加油站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古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师:从诗中的我们可以知道,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对事物我们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观察。
(创设意图: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
三、“听、闻、摸、尝”,品味西瓜(15分钟)
1、“听”西瓜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的“眼力”可真不错,将这西瓜外形的特点都概括出来了。
可不知大家有没有听到什么有关西瓜的声音呢?仔细听听,发挥想象,你听到了啥声响?
(学生自由回答:“咚咚咚”的手指敲瓜声,“咔嚓咔嚓”的切瓜声,“扑突扑突”的吐瓜子声,“嘣——”的西瓜爆裂声等等)
师:大家轻轻松松就听出了那么多的声音,那不知你们刚才写进文章没啊?(学生集体回答:没有)
师:那老师就要责怪你们了,还要留给你们一个永久性的家庭作业:用自己灵敏的耳朵用心去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2、“闻”西瓜
师:请大家再闻闻这西瓜,有啥气味呀?
(学生自由回答:淡淡的青草味,浓郁的瓜香味,丝丝的泥土味等等)
师:那刚才有同学把这些味道写上去了吗?
(学生回答:没有或摇头等)
师:哎,大家都长了鼻子,而且还长在头的正中央,可就不能派上用场,不用它去闻、去嗅,真是大大的浪费。
那我又要留给你们永久性的家庭作业:用自己的鼻子,用心去闻眼前出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3、“摸”西瓜
师:相信大家不论是以前,还是在刚才,都肯定摸过西瓜了吧,那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摸上去很光滑,摸上去凉凉的,还有些湿漉漉的……)师:那不知刚才你有没有将这触摸的感觉写下来呀?
学生回答:没有)
师:真可惜,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一双充满智慧的手,而且是人类特有的“工具”,像动物它们没有。
老师可又要怪大家了,还得留个作业: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生活中一切可以触摸的东西。
4、“尝”西瓜
师:大家看过、闻过、摸过西瓜后,想不想尝尝这大西瓜的滋味如何呢?
(学生集体回答:想)
[教师用刀将各组的西瓜切成每人一份]
师:你觉得这沙地西瓜味道怎样啊?
(学生自由发言:好甜,真好吃,又脆又香,真爽口,好解渴……)
师:那刚才你是否将这些美味写出来了呢?
(学生回答,估计不多)
师:嗨,这么美的味道,没把它们写出来,真是太浪费了。
这下老师又要留一个作业给你们:让我们的嘴,去品尝生活中所有的美味,并记住这些美好的滋味。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需要我们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观察,一个西瓜,我们就从听、闻、摸、尝,四个方面进行了观察,对同学们的观察和语言组织能力进行了训练。
同学们都知道,想象能力对我们也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就是要求你结合生活,发挥想象,写一篇和西瓜有关的文章。
师:让我们来看教材中的看一看,说一说。
同学们有这几个图形大家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想象要合理,要有联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超乎老师的想象,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图形,就能够让同学们想到这么多内容。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回想一下刚才你来品尝西瓜时,都想到了什么?
(创设意图:多方位的指导学生观察,由教材当中的想象训练题,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为接下来指导学生由西瓜联想生活奠定基础。
)
四、联系生活,展开联想(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在品尝美味时,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我想到了这么好吃的西瓜应该分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吃!*我想到了这么好吃的西瓜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
*我想到了这么好吃的西瓜应该将它推荐给全世界的人们一起分享!
*我想起了一件关于“西瓜”的往事……)
师:写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一个西瓜,就能让我们联想到它背后的故事,这些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分享,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快乐······
(创设意图:想象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
)
五、讨论选材,拟定提纲(方案)(10分钟)
1、引导讨论
师:同学们想的可真多,现在老师也基本上了解了大家的想法,但问题也又出来了:
*如果你想与家人一起分享这西瓜,你该如何分?
*如果你想起了一件关于西瓜的往事,这又是怎样一件事?
*如果你想知道这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你该如何办呢?
*如果你想把这香甜可口的家乡特产——沙地西瓜推荐给全中国,甚至全世界
的人们,又该怎么做呢?
……
(学生展开讨论:*买一个回家……
*具体将一下这件事……
*向种瓜大户去调查……
*给西瓜做广告,上电视……)
2、自主选材,试拟提纲(方案)
师:请同学们从上面的材料中任选一个方面,也可以选其它自己喜欢的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文体及主要内容。
比如关于“西瓜”的调查报告、“西瓜”的故事、关于“西瓜”的广告设计……并列好一个较为具体的提纲。
(选同一材料的同学可以自由合作,也可单独进行,综合本堂课有关“西瓜”的素材,进行分析整合,拟定好写作提纲、调查方案或广告设计方案等。
)
例文:
西瓜的故事
我三四岁的时候,爸爸买来了一个大西瓜,个儿又大又圆,外表布满了翠绿的花纹,看上去光滑油亮。
那起手指轻轻敲,还发出“嘣嘣”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的叫爸爸用刀切开,那红瓤中嵌着一粒粒黑西瓜籽。
就像红宝石中镶嵌着一颗黑珍珠似的,看那水汪汪、红艳艳的瓜瓤,不由馋得人直流口水,我连忙拿块放进嘴里,那凉丝丝、甜滋滋的感觉立刻传遍全身。
因为吃得太快把西瓜籽也吞进了肚子里,我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这可不好了,过几天你的头上回长出小苗苗的。
”太棒了!以后就可以天天吃上西瓜了,因此我每天都要喝上几缸水,希望小苗苗快快长出来,好结出一个个大西瓜。
可是到了秋天,西瓜还没有结出来,我问妈妈:“妈妈、妈妈西瓜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啊!”“傻孩子,西瓜籽吃到肚子里早就被胃消化了”妈妈笑这说。
六、板书设计
西瓜
听:“咚咚咚”手指敲瓜声,“咔嚓
咔嚓”的切瓜声,“扑突扑突”的吐瓜
子声,“嘣——”的西瓜爆裂声。
闻:淡淡的青草味,浓郁的瓜香味,
丝丝的泥土味
尝:好甜,真好吃,又脆又香,真
爽口,好解渴……
摸:摸上去很光滑,摸上去凉凉的,
还有些湿漉漉的……
联系生活,去发掘西瓜背后的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