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个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为例探索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_
安徽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试行-安徽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试行)说明及术语一、指标体系说明(一)总则1.1编制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促进安徽生态强省建设,探索以绿色、生态、低碳为理念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推动城乡建设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对绿色生态城区的规范和指引,制定《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试行)》。
1.2定义绿色生态城区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功能区、开发区、新城区等。
1.3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
强调尊重生态本底、维持生态安全、传承乡土文化、优化生态格局,立足保障区域生态格局,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城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2)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公众参与建设宜居环境,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3)坚持节约集约。
强调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突出优化配置循环利用,注重统筹兼顾,形成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模式;4)坚持动态发展.选取综合考虑国家和符合地方发展定位、技术水平、经济水平、标准更新等因素,制定动态适用的指标体系。
1.4适用对象1)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安徽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2)城市新区、开发区以及计划改造的老旧城区参照适用本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设置特点2.1指标体系涵盖城区规划建设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从绿色经济、城区规划、建筑、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交通、固体废物、信息化和绿色人文等十方面提出84个指标,涵盖经济可持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社会和谐四方面的内容。
2.2指标体系结合安徽特点区分多类型城区针对安徽城区分布类型与特点,指标体系提出了资源开发型、工业主导型、旅游型和综合型四类城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规划建设要求。
2.3指标体系尊重自然生态指标体系引导城区建设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强调城区建设、建筑形态与自然环境协调,尊重自然,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注重产业、建筑、资源、交通、固体废物等各方面的节能减排,营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绿色生态城区。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V2)-120620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范围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绿色建筑、市政、 能源专项规划的编制。 •本导则适用于规划建设控制范围应在2~10万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城区。其它规模 绿色生态城区可参照执行。
规划层次
本导则将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三个层次。
1 总则
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对更长远的发展做出前瞻性安排。 控规和专项规划没有期限限制,但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求编制起步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2 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
2.1 基本要求 2.2 现状诊断 2.3 用地规划 2.4 交通规划 2.5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6 生态环境规划 2.7 成果要求
1 总则
1.总则 1.1 目的与意义 1.2 适用范围 1.3规划层次 1.4 规划原则 1.5 规划内容 1.6 规划期限 2. 总体规划 3. 控制性详细规划 4. 专项规划 5.术语
规划内容
•本技术导则内的所有规划均应符合《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各地方性相 关规范等要求,并进行现状条件分析和相应的前期规划专题研究。 •现状条件分析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外,应包含生态诊断方面的内容,生态诊断包括 自然资源条件分析、用地现状分析、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等。 •总体规划应包括但不仅限于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规 划内容,可根据各绿色生态城区的特点,在总体规划中体现各规划内容中的强制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有控制地块规划及绿色生态相关的指标体系。对于有条件的绿色生态城 区可包括控制单元规划。 •专项规划应包括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能源利用专项规划。
2 总体规划
1.总则 2. 总体规划 2.1 基本要求 2.2 现状诊断 2.3 用地规划 2.4 交通规划 2.5 市政公用设施 规划 2.6 生态环境规划 3. 控制性详细规划 4. 专项规划
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模式新探索以南京河西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为例
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模式新探索——以南京河西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为例罗海明李婷(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南京新城生态技术工程中心,南京210019)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各地低碳生态城工作普遍面临的四方面核心制约问题“长效化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有待完善、后评估监测机制有待完善、可实施技术标准有待完善”,立足南京河西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实践,探索性的建立了一套集“指标、规划、技术、管理、市场、政策、行动”等七位一体的新模式,试图为我国低碳生态城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河西;绿色生态城区;低碳生态城1面临问题和挑战据《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统计‘11,截止2012年3月,我国提出“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生态型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地级以上的城市约280个,但至今仍未形成公认的成功案例。
总的说来,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1长效化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全过程管理机制没建立。
国省市层面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总体发展要求,各生态城市也建立了一套低碳生态指标体系,但是与之配套的基本建设管理流程没建立,导致低碳生态和绿色建筑要求难以落地。
1.2市场化运营机制有待完善政府市场共建生态城格局未形成。
生态城工作基本上是政府主导推进,市场活动不足;市场化发育不足。
节能服务公司、新型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业队伍,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有待继续培育完善。
1.3后评估监测机制有待完善国内已有近300城市提出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但截至当前尚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绿色建筑推广机制与模式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城,核心在于大家都没有建立一个能够体现低碳生态城建成之后、运营期间的减碳、节能、节水等检测数据,以体现低碳生态城的实效。
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没建立。
如绿色建筑项目只重视设计和建设,但对于后期的运营维护却有所缺失,而运营管理恰恰是发挥绿色建筑实际绿色效果的关键所在。
1.4可实施技术标准有待完善中观规划超前,但实施设计滞后。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以济南市为例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以济南市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大阻碍。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济南城市规划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以更好的进行城市规划提供可借鉴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规划;低碳理论;现状问题;实践探索一、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根本,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和自然资源,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和文明也取得了非常高速的发展。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过度建设和开发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系统构成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严重的交通问题、城市的污染严重等等。
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如城市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型城市规划也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二、济南市生态规划的现状及问题1、济南低碳发展现状在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济南作为省会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着众多的高校、科研单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济南结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济南经济发展模式的切入点,以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区规划建设为龙头,大力培植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基地,同时依托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业设计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此提高中心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产业发展方面,济南市政府抓住建设“济南都市圈新能源汽车基地”和“济南都市圈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的机遇,紧密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低碳交通。
在政策措施方面,济南市政府确定了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现有出租汽车淘汰更新时,将按比例使用纯电动车。
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与案例
形审:申报基础文件+城区管理类文件。 技审:申报技术文件进行逐条核查。
10
1 绿色生态城区-标识评价
文件安装章节分类 建议提交PDF版文
件 所有文件需包含文
件编制单位、人员 的盖章/签字 检测报告需出具第 三方检测机构提供 的正式报告
材料分类 材料名称 序号
材料说明
1 城区上位规划文件及批复文件 2 城区总体规划文件及批复文件
18
2 绿色生态城区- 典型案例
关键技术指标-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
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
◼ 根据财政部、住建部“关 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 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 [2012]167号)文件要求, 绿色生态城区新建建筑全 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标 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标 准建筑达到30%。
5
1 绿色生态城区-标识评价
评价阶段 参评条件
规划设计阶段
城区已按绿色、生态、低碳理念 编制完成绿色生态城区专项规划, 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城区内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现行国 家标准《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 GB/T 50378-2014中一星级及以 上的标准;
制定规划设计评价后三年的实施 方案。
◼ 应用节约型园林技术规划设计建设的绿地。
运管 ★★★
运管 ★★★
设计 ★★
设计 ★★★
设计 ★★
17
2 绿色生态城区- 典型案例
关键技术指标-绿色交通出行率
◼ 指通过各种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的总量与区域交通出行总量的比值。 ◼ 绿色交通方式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
运管 运管 设计 设计 设计 ★★★ ★★★ ★★ ★★★ ★★
绿色生态城区 评价与案例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一)巴西库里蒂巴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
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总之。
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
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2.08编者按:从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两部门联合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
两部门在通知中明确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除了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还要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新疆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满意度,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观念;能够全面集成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极大带动建筑技术革新,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空间建设探索—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空间建设探索—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摘要:“绿杨城郭是扬州”,扬州——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从古至今注重绿化建设,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楔入城市内部,城区内滨水带状公园众多,营造出水绿相伴、水树相映富有特色的城市意象。
但伴随城市快速拓展,挤压周边生态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对城市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强化绿地保护、促进绿地高质量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地建设;问题;对策引言城市绿色基底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扬州市拥有丰富的各类绿地,以法定手段保护城市绿色基底,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号召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扬州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保障。
本文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致力于协调和完善相关规划对于各类绿地的具体要求,优化城市绿地系统;明确城市各绿地空间、功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有效引导各绿地的规划建设。
1.现行扬州绿地空间总体评价1.1区域生态格局清晰明朗中心城区外围有良好的自然基底,中部淮河分多条水道汇流长江,西侧丘陵叠翠,东侧田园风光、河流密布,城区向南环绕北州地区生态绿核。
沿江一体化趋势较为明显,扬州开发区西拓,仪征市向东发展,两市融合趋势明显,江淮生态走廊、扬子津生态廊道等区域生态通廊有效避免了城市无序蔓延。
1.2城区内未形成网络状生态格局城区内线型的绿地空间,主要是滨河绿地和高速公路、铁路防护绿地。
滨河绿地宽度变化较大,且连续性较差,没有形成廊道。
高速防护绿地连续性好,但物种多样性较差,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生态廊道。
城区内绿地系统建设尚不完善,较大规模的公园之间相互孤立,缺乏连续的绿廊串联,公园的空间连续性和整体感不佳。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无锡生态文明助推经济发展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 (2011年8月10日) 2008年和2009年,环境保护部批准了两批18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目前,全国有14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另有5个省正在启动。
作为生态省建设的细胞工程,全国超过1000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市、区)的建设,并有38个县(市、区)建成了国家生态县(市、区)。
这些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赢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优势。
为鼓励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本版特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刊发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地区的经验。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生态市,江苏省无锡市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本期刊发相关报道,以期对读者有所借鉴。
随着近日金城湾公园的正式开放,太湖内湖——蠡湖长达10年的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画上了圆满句号。
夏日的清晨,站在渔父岛西堤拱桥之上,桥下湖水清澈,湖水之下有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是一些沉水植物,如苦草、微齿莲子菜、鱼腥藻等,正是因为这些沉水植物牢牢固定住了底泥,不再搅动,从而使得湖水清澈,透明度显著提高。
目前,蠡湖的水质已由10年前的劣Ⅴ类上升至Ⅲ类。
蠡湖水质的变化,让人不禁感叹,怎样的动力才能让一个在水上吃过亏的城市,利用10年时间治理好一个湖泊?又是怎样的动力让它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市?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毛小平一语中的:“蠡湖治理的成功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无锡要走一条发展之路,就是要探索生态文明。
” 正是有了像蠡湖成功治理这样践行生态文明的一个个闪光点,才使无锡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加速冲刺。
发展理念与具体行动同步 毛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一项包括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环境体系、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庞大系统工程。
2021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母题提分班-14第十二章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4.“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是()。 A.政策沟通 B.贸易畅通 C.资金融通 D.民心相通 【答案】D 【解析】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
资金融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5.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 B.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C.北方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D.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答案】B 【解析】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 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6.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功能定位是()。 A.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B.科技创新中心 C.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 D.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 【答案】A 【解析】北京功能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 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 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7.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 A.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A.2025 年 B.2030 年 C.2035 年 D.到本世纪中叶 【答案】C 【解析】雄安新区建设目标: 到 2035 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的重要一极。 11.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着力打造()。 A.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B.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C.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D.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E.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答案】ABC 【解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的批复指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 中心。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 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12.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到()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 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A.2025 年 B.2030 年 C.2035 年 D.到本世纪中叶 【答案】C 【解析】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目标:到 2035 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 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13.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城市片区控规生态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以杭州钱江世纪城规划实施评估为例
城市片区控规生态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以杭州钱江世纪城规划实施评估为例【摘要】评估是政府对于投入资金是否达到目标进行持续有效管理的工具。
本次规划评估是对杭州钱江世纪城控规的生态绩效及其实施的评估, 评估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规划目标设定中是否设置了合理的生态绿色的目标,二是规划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三是规划实施过程与目标的一致性。
我们提出了3 个步骤的评估方法。
第一步是确立目标指标体系,第二步是运用GIS 建立基于控规的城市模型,对指标进行逐个的运算,第三步是通过目标值、规划值和现状值的比对分析,得出评估结论。
该方法应用在《钱江世纪城规划实施评估—绿色生态专题》项目中,运行了评估方法的过程、得出评估结论,并提出控规调整建议及实施细则。
【关键词】规划评估;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绿色生态城市玫瑰图;城市模型1、背景为什么要对新城区的绿色生态绩效进行评估?现阶段,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以住宅商用及交通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2011 年工业领域消耗的能源高达70%,远远高于21%的商住以及8%的交通。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城市能耗,即商住和交通能耗的比重还将快速增长,城市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而新城区普遍存在小汽车拥有量高、通勤距离长、人均建筑面积大、生活方式变化等高耗能倾向;而同时,新城区也更有机会成为引领绿色生态城市的示范。
机遇与挑战并存,使我们更应该关注新城的绿色生态绩效。
2、城区生态绩效评估方法2.1 规划评估评估是政府对投入资金进行持续有效管理的工具,由此可见评估是与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平行、多次的过程。
规划评估包含方案的评估和实施评估(孙施文,2005)。
以英国为例,规划评估包含规划制定之前的预估(appraisal)、过程中的监测(monitoring)、实施后的评估(evaluation)。
本次评估就是控规方案及其实施的评估。
从西方发达国家对规划实效的评价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评价分析的研究中,从侧重单一的“结果评判”向关注多元的“过程检测”的理性转变。
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
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试行)1.总则1.1目的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要求,围绕建设“三个陕西”的宏伟蓝图,加强对绿色生态城区的规范和指引,探索以绿色、低碳、生态为理念的城区建设模式,推动全省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制定《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试行)》。
1.2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强调尊重生态本底、维持生态安全、优化生态格局,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城区内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共融。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引导公众参与建设宜居环境,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构建和谐社会。
3、坚持节约集约的原则。
引导土地利用的混合型和集约型布局模式,强调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动态发展的原则。
综合考虑国家和地方发展定位、技术水平、经济水平、标准更新等因素,制定动态适用性的指标体系。
1.3定义绿色生态城区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且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区。
1.4适用对象本指标体系评价对象为陕西省内城市及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不小于1.5平方公里并具有相对完善功能的绿色生态城区。
1.5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立足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全过程,从规划建设到管理运营阶段,全面指导并推进陕西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和管理。
2.指标设置2.1设置原则本指标体系遵循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先进性和可实现性相结合的原则,以陕西省的实际出发,为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引。
2.2指标选取与分类1、本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及空间开发、绿色建筑、环境与园林绿化、资源与能源、基础设施、城市经营与管理、历史文化遗产及特色保护、产业共8大类、23中类、60项指标。
2、为使本指标体系更具弹性和可实现性,体系中采用了控制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控制性指标33项,引导性指标27项。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13•【字号】青政字〔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探索绿色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转变城市建设方式,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支持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函》(建标函〔2020〕175号)有关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发挥青岛资源禀赋优势,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城市设施更完备、交通更顺畅、环境更优美,让市民生活更便捷、居住更舒适、感受更温馨,打造“山海灵动、幸福宜居、创新发展”的绿色青岛。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按计划完成有关目标任务,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基础设施健全便利、建设方式集约高效、人居环境宜居舒适、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绿色金融市场化机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1.绿色金融体系基本建立。
树立绿色价值观念,展示绿色综合效益,建立以绿色融资为特色的城乡建设市场化资源配置结构,绿色城市与绿色金融联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适应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2.绿色生态水平明显提升。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府发[2014]4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府发〔2014〕4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4年1月30日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四川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3〕38号)要求,结合成都市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把握全市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以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为抓手,以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为重点,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形成较完善的绿色建筑区域性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建筑政府监管、技术保障、政策激励、社会宣传、产业联动机制;全市实现年人均建筑能耗不超过1.2吨标准煤,年人均建筑水耗不超过50吨,年人均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3.2吨,新建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多、中高、高层分别不超过43、28、24、15平方米,新建居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安装率达80%以上;力争实现污水处理率95%以上。
(一)新建建筑。
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
到2015年,全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生态优先背景下中等城市新城空间发展探索―以承德滦河新城概念性规划为例
344摘要:承德在京津冀区域格局中地处西北部生态涵养区,需落实生态涵养的发展要求,以绿色生态产业为发展方向。
近年来,承德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对承德的重要指示批示及视察承德时的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新局面。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承德提出了建设“滦河新城” 的重大战略部署。
本文以承德滦河新城概念规划为例,提出“三近三创”的整体规划策略,对新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空间格局以及城乡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规划探索,为生态优先背景下中等城市新城空间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Abstract: Abstract: Chengd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zone of the Beijing Tianjin Hebei regional pattern, and needs to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with green ecological industries 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conomy, Chengde has proposed a major strategic deployment to build the "Luanhe New Cit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of the Luanhe New City in Chengde as an example, proposing the overall planning strategy of "three approaches and three innovations", and proposing new planning explorations for the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spatial pattern, an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ity. It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of medium-sized urban new cities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priority.关键词:滦河新城;概念规划;生态优先Keywords: Luanhe New City; conceptual planning; ecological priority1生态优先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社区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社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生态社区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社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推动全球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首先阐述绿色生态社区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解析国内外成功构建的绿色生态社区实例,提炼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建设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生态社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和实施策略,包括生态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绿色生态社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分析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
本文将对绿色生态社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为全球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绿色生态社区的理论基础绿色生态社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区发展模式,其理论基础源于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多个学科。
其核心在于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追求社区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是绿色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
在绿色生态社区中,生态学原理被应用于社区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营造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环境科学为绿色生态社区提供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支持。
它研究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方法,为社区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绿色生态社区建设中,环境科学的应用体现在减少污染、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以实现社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则关注社区内的人际关系、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
在绿色生态社区中,社会学理论被用于构建和谐的社区关系,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
58.可再生能源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与探索——以青岛中德生态园为例
可再生能源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与探索——以青岛中德生态园为例张中秀,吕占志,吕红亮摘要:能源消费是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结构不合理、环境约束显著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转变、能源利用的绿色化,推广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
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和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了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绿色建筑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本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相关项目已经开始建设和投入运营,未来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15%以上。
通过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能源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其他新城新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绿色生态城区,青岛中德生态园,节能减排,应用探索1 引言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能源消费需求不断攀升,能源供应结构不合理、环境约束显著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如何转变城乡建设模式,使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1]。
绿色生态城区最初是为了倡导在新建城区中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出来的概念。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论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绿色生态城区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角度出发建设新型城区(城镇),是落实“美丽中国、永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201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提出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确定100个左右不小于1.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截至2015年,已有中新天津生态城、青岛中德生态园、无锡太湖新城、深圳光明新区、北京长辛店生态城等20余座新城新区获批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生态城市规划初探——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的《 理想 国》 论述 中就 曾 出现 。l 9世纪 末风 行 欧美 的 “ 市公 园运 动 ” 城 和霍 华德 的“ 田园城市 ” 理论 , 以说 可 是生态 城市规 划 的雏形 。这期 间 , 生态城 市规划 的理 论 尚未成 形 ,但 生 态思 想 已经 开 始渗 入 城市 规划 领 域 , 为城 市规划 注入 了新 的活 力 。 并 总 的说来 ,将 生态 城 市理 论 作 为一个 完 整 的理
A src: 硼lh cl i ladevrn e t rbe scue ycne p rr ra i t n tedm scladoesa e e 一 b ta t eeoo c n ni m na po l asdb o m oayubnz i ,h o et a n vr sdv蛔, t ga o l m t ao i e
论 体 系来研 究 的 时 间并 不长 。究 其发 展历 程 可 以简 要 地分 为 4个 阶 段 。前 2个 阶 段注 重 对工 业革 命 后
经 济城 市 发展 的 反思 ,对 城 市 生态 系 统发 展 与全 球 生 态平 衡 内在 联 系 的深层 规 律还 缺 乏研 究 ,生 态城 市 的建 设理 论 尚局 限于城 市 和 城市 腹 地所 构成 的 都 市 圈 。后 2个阶 段在 前面研 究 的基础 上 , 人们 普遍认 同 了城 市 发 展 与 全 球 生 态 平 衡 之 间 的 内在 有 机 联 系 。把 城市 生态 系统 演化 与 全球 生 命 大系 统 的发展 贯 穿起 来 , 从宏 观 角度 出发 , 定 了一 系列 促使 地球 制 可持 续 发展 的纲 领 性指 导 文件 。世 界各 个 国家 和重 要 的城市 地 区都 根 据这 些 文件 制 定 了在 新世 纪 中 的 发展 方 向和 环境 改 善措 施 , 并积 极地 将 理论 转 化为 各类 生态城 市 建设 实践 活动 。 第 一阶段 (0世 纪 6  ̄2 纪 7 代)人 口爆 2 0 0世 0年 : 炸 、生 化灾害 与 能源 危机 导致 了严 重的环境 危机 ,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