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及其格局的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分析解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分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5527d2da38376baf1fae51.png)
(10)‚两超多强‛说
和上世纪相比,美国的霸权显然日渐式微。但 至少从中短期来看,无法想象中国可能取代美国行 使压倒性霸权。美中一方面反对对立,反复合作, 另一方面不得不把与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合作协商 的‚两超多强‛这种‚大国治理下的和平‛格局作 为国际政治的主调。
——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泷田贤治
(11)‚一超多强‛格局说(‚一超多极‛)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也是阻碍世界多极化发 展的重要因素。 建立多极化格局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新加坡《海峡时报》2009年10月7日。
三、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及特点 (2)单极—多极格局说: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 在这一格局中,主要国际问题的解决不仅有惟 一超级大国采取行动,还需要有一些重要强国参与。
(3)复合格局说
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如今的力量分配正像一盘三维棋盘。在最高 的一层,军事是单极的,美国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中间一层,经济部门是多极的,美国、欧洲和日本 占了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而最低的一层则代表 了跨越边界且各国政府无法控制的跨国关系,其力 量结构更为分散。‛
(5)过渡时期说
冯特君、宋新宁、陈启懋、俞正梁等: 之所以会出现一个过渡时期,是由于这次转换 具有和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以往历次世界格局的 转换都是在一次大战或一系列战争的基础上发生的, 新的世界格局的一般都是通过战胜国根据战争结果 划分势力范围而迅速确定下来。而当前这次世界格 局的转换却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
具有强大的实力——硬实力、软实力。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对世界全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制衡作
用。
世界政治格局模式 单极格局——不列颠统治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 、美利坚统治下的和平(Pax Am格局、维也纳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制、五大力量中心 两极多元格局——7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特点,表 现为美苏两极与中国、日本、西欧、第三世界等 多元并存。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https://img.taocdn.com/s3/m/0e0f84e8b8f67c1cfad6b8e0.png)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凡尔赛体系中战胜国的要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凡尔赛条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和其盟国应当承 担战争责任,这实际上就使战胜国对战败国索取赔 款合法化,于是条约规定德国和其他战败国要向战 胜国赔款。
(2)对德国领土的安排和军事力量的严格限制, 以及对德国殖民地的瓜分,对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 权全部移交日本等,满足了法、英、日的一些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和平、缓 和、稳定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3、地区性军事冲突和战争趋向缓和。 4、大国之间在国际安全上积极合作。
(二)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1、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 发展趋势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 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 极化。
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召开了 维也纳会议。这次会议由俄、普、奥、英四国操纵, 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再起、分割法属 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从而 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1815年的欧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欧洲共同体
★为什么说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 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和平条件下新旧格局的转换会有 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二、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 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高考历史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921974e79563c1ec5da71db.png)
现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二 轮 复 习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 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建立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化 6.世界贸易组织和中 国的加入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 轮 复 习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 轮 复 习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干梳理
关键词: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热战
历
1.两个原因
史
二 轮 复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2)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
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
历
史
二 轮 复 习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跟踪训练〕
4.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加12国加入
起,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新加入的国家为第三世界国家,B项不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D项不正确。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5.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峙
《__罗__马__条__约____》 , 建 立 欧 洲 经 济 共 同 体 和 欧 洲 原 子 能 共 同 体 ; 欧 洲 共 同 体
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
![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5d7a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f.png)
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变化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力量的重新分配,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一、世界政治格局变化1.1 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均衡。
多极化趋势加强了国际间的竞争,也使得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多元化。
1.2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地缘政治风险也在上升。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对全球政治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
美国、欧洲等地的选举中,反全球化、反移民的政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使得全球政治格局更加复杂,也加大了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难度。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2.1 新兴经济体崛起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这些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2.2 全球产业链重构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重构。
各国间的产业竞争和合作更加激烈,产业链的布局更加分散和多元化。
这有助于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但也给各国带来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压力。
2.3 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趋势。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投入,以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
三、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3.1 影响全球政治稳定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等因素,对全球政治稳定构成了挑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84202c18bd63186bcebbc8e.png)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10d4fb75ef7ba0d4a733bf3.png)
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趋势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1、世界政治。
世界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见第34页第1自然段)2、国家行为主体的构成要素。
★国家作为世界政治主要的行为主体,它必须具备①定居的居民。
②一定界限的领土。
③健全的政府机构。
④独立的国家主权四个基本要素。
3、世界政治的三种基本态势──国际竞争、国际合作、国际冲突。
★4、世界政治中应共同遵循的原则。
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的阶段,从二战结束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⑴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继投降,这样,曾经嚣张一时,横行欧亚的这三个法西斯国家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一度从国际舞台上消失了。
第二,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多年的世界强国极大的削弱了。
第三,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且还发了战争的财,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到二战结束时,①美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工业产值,还是钢铁生产、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和农业生产,都是世界第一;②美国的军事实力──无论是海军、空军的数量,还是在世界各地的驻军数目和军事基地的数目也是世界第一;③美国的黄金儲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6%以上,世界第一;④美国当时还独家垄断了原子弹的生产技术。
第四,苏联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也成为世界性强国。
苏联既是欧洲国家中遭受战争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最大贡献、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国家。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5d2cc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f.png)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之间政治地理角力的不断演变,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特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国际体系中,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时代正在被挑战和取代。
新兴大国和地区性强国的崛起,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正在重塑全球力量对比。
这些国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加强经济合作,逐渐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稀缺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地缘政治的竞争愈加激烈。
某些地区的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如中东地区的乱局和南海争端等,成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中的热点问题。
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资源,积极参与地缘政治的角力,以争夺地区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三、区域一体化与合作的加强尽管世界政治格局的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但区域一体化和合作的趋势也在上升。
欧盟作为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不断推动欧洲国家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此外,亚洲国家也积极构建亚洲一体化的机制,如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和合作为各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四、非国家力量的崛起除了传统的国家力量之外,非国家力量的崛起也给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带来了新的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等非国家实体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这些实体通过跨越国家界限的合作和活动,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并对各国的政治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技术发展与网络安全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成为影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迅速和广泛。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各国之间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主权,频繁发生网络攻击和信息战。
综上所述,当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呈现多极化、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区域一体化与合作加强、非国家力量崛起和技术发展与网络安全挑战等特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61c12bd58bd63186bcebbc11.png)
(6)无极格局说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认为,当今世 界是一个无极世界,认为海湾战争 已否定了单极模式。 日本人明石和康认为,由于美国地位 的下降,无力维持单极秩序,而同 时又缺乏其他出色的领导国,世界 将进入界安全研究所学者尼古拉· 兹洛 宾认为,世界正走向无极化,能主宰全球问 题的力量中心将不复存在。 《今日美国报》2011年2月16日文章: ‚我们最好为迎接‘零国集团’(G0)的世 界做好准备‛。
一、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变化规律
1.世界政治格局的内涵与模式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主要政治 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 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它是世界政治形势最根本的 特征,是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进程及 其规律的主要依据。
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必须具备的条件:
新加坡《海峡时报》2009年10月7日。
三、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及特点 (2)单极—多极格局说: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 在这一格局中,主要国际问题的解决不仅有惟 一超级大国采取行动,还需要有一些重要强国参与。
(3)复合格局说
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如今的力量分配正像一盘三维棋盘。在最高 的一层,军事是单极的,美国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中间一层,经济部门是多极的,美国、欧洲和日本 占了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而最低的一层则代表 了跨越边界且各国政府无法控制的跨国关系,其力 量结构更为分散。‛
美苏冷战
2.两极格局的演变和终结 (1)国际力量的分化和改组
美苏力量相对衰落 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
2.两极格局的演变和终结 (2)两极格局的终结
第一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
![第一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b6c6d7527284b73f2425048.png)
1919年6月2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 在法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该条约,德国 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还被迫交出约八分之一面 积和十分之一人口的本国国土,支付1300亿马克的 赔款。
战时联盟的军事、政治、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波兰、德国问题是二者 关系破裂的主要根源)
(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东西方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 以美苏争霸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
1、战后初期全球“冷战”局面的形成
二战后不久,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者把它们自己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 行的,除了直接进行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总称为“冷 战”。
哥伦布与达· 伽马分别开辟了通往美洲和亚洲的航线
2、定义 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规模或状态。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
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即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3、特点 (1)相对稳定性 (2)客观性 (3)历史性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
布拉格之春
(二)70年代的两极多元趋势 1、原因:美苏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美苏之间军事均势尤
其是核均势的形成。
2、表现:
美国实行全球性战略收缩,尼克松主义、五大力量中心论、 推行均势政策;
苏联的进攻战略和扩张势头,全球扩张性的勃列日涅夫主 义、19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
两极格局下多种力量的发展,但第三世界、西欧、日本、 中国的发展还不足以根本改变美苏争霸、控制世界局势 的状况。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变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9649e3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f.png)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变化趋势一、引言政治格局是指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地区性组织、经济组织、安全组织、文明组织等在内的政治实体的分布情况、相互联系和竞合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冠疫情的蔓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在经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二、大国争夺和新型霸权主义的出现世界上的大国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等,它们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领域中的竞争和影响正在成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特征。
例如,近年来,美国政府推出了“美国优先”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和挑战中国的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增强自身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并加强与俄罗斯和欧盟的合作,在东亚和南亚等地区推进自己的国际利益。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冠疫情的蔓延,新型霸权主义正在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关键特征。
在这种环境中,各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维护本国的网络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不是致力于全球性的合作和互助。
三、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的发展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的世界格局表明,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正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美国政府在皮尔斯·金卡德国际法院的问题上采取了主动退群的策略,这实际上是在削弱国际法体系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此外,在《巴黎协定》和《伊核协议》的问题上,美国与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摩擦不断,这直接影响了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的运转。
四、经济实力和贸易争端的影响经济实力和贸易争端对世界各国的政治格局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日益加剧的经济竞争和贸易摩擦,正在威胁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例如,美国政府在各个领域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
同时,中国和欧盟在贸易、工业和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和争端也正在增加。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固有的全球化趋势发生逆转。
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6a901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8.png)
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在当今时代,世界格局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力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塑造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走向。
要理解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政治格局来看,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这种单极格局逐渐被打破。
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极。
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一些地区性的组织和联盟也在区域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引领作用,例如东盟、非盟等。
经济格局方面,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更加自由。
然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给全球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如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亚欧经济合作等。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
在军事领域,各国不断加大投入,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威慑能力。
但同时,国际社会对于军事冲突的遏制和和平解决争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核武器的存在使得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成为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通过外交手段和和平协商解决争端成为主流趋势。
文化方面,文化多样性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护。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文化产业的优势,向世界输出其价值观和文化产品,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抵御文化侵略。
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当代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十四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
![十四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3b2d60652ea551810a687b0.png)
专题十四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考纲要求】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原表述为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增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夯实基础】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了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的“冷战”的战略轨道,即马歇尔计划。
这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北约: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约。
专题8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专题8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5b0979859eef8c75ebfb35d.png)
世界
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美苏带来沉重军费负担。
政治
影响 ②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③
格局
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的演 两极 结束 1991 年苏联解体。
变 经济 发展 趋势
格局
①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 对中
展趋势
表现 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③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9·云南)1919 年 1 月,巴黎和会召开。经过 5 个多月的激烈争
吵,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条约。有人评价这一条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宰
割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该条约是( A )
(2018·泰州)“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 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 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B )
A.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使得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2018·镇江)某次国际会议补充了和部分地改变了巴黎诸条约的部分
条款,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次国际
会议是( B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2019·南通)1949 年,以美国为首的 12 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
会,形成了以对抗苏联、称霸世界为目的西方集体防御体系。这就是( B )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30694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2.png)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篇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义务论、威胁论、危机论此起彼伏,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分化与反分化从未间断。
当今世界格局堪比战国时代各国背旧盟结新盟,合纵连横.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
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是唯一的大国也无法主宰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当代世界将变得更不安全;世界政治中的单极时期已经结束,并非是由于美国的衰弱,而是新的世界力量中心的崛起。
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美国在大国互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美国在!’世纪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继续占据并加强世界领导地位。
因此,美国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主要是两手:既利用又控制,既借重又牵制。
比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绕开联合国,组成“自愿者同盟”,置主要欧洲盟国的利益于不顾,使法国、德国等大为不满。
其他大国虽不满美国谋求一超独霸的政策,但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均不会单独与美国公开、全面对抗。
各主要大国都从实际出发,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中的突出位置,与美国既合作也斗争。
美国虽然实力超群,但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还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f3e6a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e.png)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中。
从古代的帝国兴衰到现代的民族国家崛起,从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到工业社会的全球贸易,每一个阶段都见证了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重新分配与组合。
进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更是经历了深刻而复杂的演变。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曾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欧洲列强实力大幅削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
这一时期,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在政治方面,美苏各自组建了以自己为首的政治联盟。
美国通过建立北约组织,拉拢了一批西方国家;苏联则成立了华约组织,与北约相抗衡。
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严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这种紧张的政治对峙,使得世界被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国际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
在军事领域,美苏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双方不断研发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核武器、导弹等。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也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古巴导弹危机就是美苏军事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件,当时世界一度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经济逐渐陷入困境,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由此进入了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但与此同时,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欧盟通过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在军事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日本在科技和经济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在世界经济格局方面,二战后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建立。
谈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
![谈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9009070f242336c1eb95e29.png)
谈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二战后,世界主要由两级主导。
苏联在国内急待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要求获得德、日的战争赔款以及美国的支援与帮助。
对于美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政治地位,在经济方面不但未受影响反而飞速发展,在世界上取得绝对优势,加上手中的原子弹,其一方面利用联合国来制止与削弱苏联影响,另一方面又采取壮大经济与军事势力,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制造反苏气氛。
由此,便开始形成两个集团的对峙。
西欧是美国集团的重点。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欧洲”计划--“马歇尔计划”。
一方面,欧洲经济在此计划下得到复苏。
到1950 年,欧洲各国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另一方面,美国亦想借机扩大该组织以便控制西欧。
美国还积极在亚太其他地区建立各种条约与组织。
这实际上亦反映了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的现实。
东欧方面,苏联认为东欧对其安全十分重要,应属于其势力范围,积极支持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建立亲苏政权。
不过,东欧情况不同政权建立途径亦有差异。
内部各国建立政权方面存在较大的矛盾。
随着形势发展,美、苏矛盾开始全面展开,其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斗争加剧,双方组织活动日益明显。
当地缘政治上两个敌对的集团,但组织上形成同盟,军事上有了相当准备,矛盾的发展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冲突与战争。
矛盾与冲突都发生在两翼的边缘。
由于驱使人民去进行侵略战争并不容易,而大规模的杀伤武器又使战争发动者难冒风险。
所以,两个集团只在冷战与局部热战中对峙。
东欧的巨变使苏联集团此时陷入了经济政治困境,苏联集团的困境是包括苏联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家。
其解体既包括东欧各国脱离苏联集团,也包括苏联本身由15 个加盟共和国所组成的联邦的分裂。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在亚洲和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广大地区和人民纷纷摆脱殖民地地位。
代表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的标志的是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当前国际格局变化与发展前景(1)两极格局消失,多极趋势出现。
苏联集团的突然垮台,与之相并存的两极格局当然亦随之消失,相应而起的则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浅析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c00d4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7.png)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浅析:伴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冷战最终拉下了帷幕,世界政治格局从原来的两极格局形式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朝着一超多强的态势发展,呈现出一种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作出分析。
【关键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一、重构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及其深层动因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世界各国和各种力量的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分配不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是国际关系的一种总的框架,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客观性。
“相对稳定性是指世界格局以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经过不断的比那话消长和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均势平衡为基础,只要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配置没有发生重大比那话,世界格局就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客观性是指世界格局总是由大国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看,国际关系中的各国在各种基本矛盾的经济不平衡的综合作用之下,量变总是在层级积累的,不断地改变着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在政治力量对比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酝酿着质变即政治格局的变化。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总是层级积累而且有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而冷战后两极格局的变化已经蕴含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
从二战结束后,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而建立起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格局,在世界上形成了三大势力,其组合的情况如下,其一为美国,其二为苏联,其三为第三世界的力量。
在军事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远超其他各国的总和,在国际政治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现实利益的矛盾,美苏两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建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两大阵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进行全方位的对抗,美苏矛盾在此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矛盾,也给世界带来了相对的和平,因而在这种力量均势格局被打破之前,两极化的政治格局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由于世界政治力量在动态中不断消长,因而这种稳定性在国际政治活动中不断被消磨,直到其完全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