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伤寒
传染源
病 人:起病后2~4周传染性最强 带菌者:不断传播或流行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污染水源、食物、日常生活接触 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流行特征
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水源、食物被污染可呈暴发流行 终年可见,夏秋为多 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
(二)肠穿孔
病程第2~4周,发生率约3%~4% 好发部位:回肠末段 突发腹痛,右下腹为甚,冷汗、脉快、体温与血压下
降。随后出现明显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强 直等腹膜炎征象,肝浊音界缩小至消失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伴核左移 体温再度升高 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征。
其它并发症
暴发型:急起病,重症,常出现畏寒高热、休克 、中毒性脑病或心肌炎、DIC等。
小儿伤寒:不典型,起病急 胃肠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明显 易出现支气管炎 外周血白细胞不减少 少见肠出血和肠穿孔
老年伤寒:不典型,发热不高,易虚脱 常并发支气管炎和心肌炎 胃肠功能紊乱,记忆力减退 病程迁延,病死率高
中毒性肝炎 相当多见,于病程1~3周,肝肿大, 压痛,ALT上升,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中毒性心肌炎
病程第2~3周,有严重毒血症的
患者。患者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低钝等。心电图可
有P-R间期延长、T波与ST段改变
支气管肺炎 极期或病程后期较多见。通常是继发 感染,极少由伤寒杆菌引起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病程第1~2周的阳性率最高(80%~90%) 第3周约为50% 第4周不易检出 复发时血培养可再度阳性 已接受抗菌治疗者可作血块培养,去除血清中所含
抗菌药物,增加阳性机会
骨髓液培养
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续时间亦较长 对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尤为适用
粪便培养
少汗,少有畏寒
极期
病程第2~3周 稽留热:“白脸”——非充血“醉酒”貌
伤寒面容
神经系统:表情淡漠、重听、呆滞 玫瑰疹:病程6~13d,胸腹部,分批出现 消化道表现:食欲差,舌苔厚腻,多便秘,偶腹
泻,腹部不适,右下腹可有轻压痛 其它:肝脾肿大,相对缓脉
缓解期
病程第3~4周 体温逐步下降 腹胀消失,食欲好转,而易发生肠道并发症
发病机制
细菌经口(ID50=106CFU) 肠道(系膜)淋巴组织繁殖 伤寒肠
第一次菌血症
胆囊
骨髓、肝脾
第二次菌血症 伤寒发病
伤寒杆菌在吞噬细胞中生存 ——清除困难,依赖细胞免疫清除, 易复发 引起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增生反应 ——肝脾肿大,伤寒肠 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 ——全身中毒症状 胆囊感染 ——可长期携带,慢性带菌者
脾脏:显著增大,包膜紧张,质软。 肝脏:轻度肿胀,包膜紧张,边缘变钝,肝细胞
混浊变性和灶性坏死。
临床表现
(一)典型伤寒
潜伏期:7~23d,一般10~14d 临床分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初期
病程第1周
缓慢发热起病
体温逐渐升高,5~7d内达高热
伴乏力、食欲减退,多有便秘,偶有腹泻
复发: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 血培养阳性 因免疫功能低下,或抗菌治疗不彻底
再燃: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 时,体温又再升高,血培养阳性 因菌血症未完全控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
EOS:嗜酸性细胞减少,随病情好转而上升 作为病情观察指标。
血培养
第3~4周的阳性率较高 慢性带菌者可持续阳性1年
尿培养
早期常为阴性 病程第3~4周有时可获阳性结果,但须排除粪便污
染尿液
肥达(Vidal)试验
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效价亦较高,并可维持
数月 有少数患者抗体阳性较迟才出现,或者抗体效价水平较
增生肿胀 图 4-4-2 伤寒肠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溃疡
病理生理
肠道病理改变与四周病程关系
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内
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常见被吞噬的
红细胞、淋巴细胞和伤寒杆菌;
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坏死;
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易引起肠
出血和肠穿孔;
第4周:溃疡逐渐愈合 儿童淋巴组织未完全发育,少见溃疡。
恢复期
病程第5周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逐渐恢复健康
图 4-4-3 伤寒玫瑰疹
图4-4-4 典型伤寒自然病程示意图
(二)其他类型
轻 型:中度发热,中毒症状轻,病程短, 儿童多呈此型。
逍遥型:症状轻,可照常工作生活, 部分因肠出血或肠穿孔为首发症状。
迁延型:驰张热或间歇发热持续时间长 达5周~数月,肝脾肿大明显。 常因免疫力低下或患慢性血吸虫病。
生活力强,耐低温,水中存活2~3周、粪中1~ 2个月,冰冻环境可维持数月
60℃ 15min或煮沸即可杀死;对一般化学消毒剂 敏感
鞭毛 图4-4-1 伤寒沙门菌。有鞭毛短杆菌
菌体“O”抗原:属特异性,抗体出现早 鞭毛“H”抗原:种特异性,抗体出现晚 表面“Vi”抗原:慢性携带者调查
不洁饮食史 既往病史、预防接种史
病后免疫持久,但伤寒与副伤寒无交叉 免疫
(二)临床诊断
典型表现
起病缓,持续发热1周以上 腹胀、便秘或腹泻 表情淡漠、呆滞,伤寒面容 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 白细胞不升高,嗜酸细胞降低 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则有助诊断
低 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同时高”(“O”抗体与“H”抗体同时增高),“步步高”
(每5~7d复检,抗体效价4倍增高),方有诊断价值
并发症
(一)肠出血
病程第2~4周,轻重不一 饮食不当、腹泻等常为诱因 大出血的发生率约2%~8%。大便可呈暗红
色血便及休克表现
伤寒诊断及治疗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沙门菌经肠道引起 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 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 可并发心肌炎、中毒性肝炎、肠出血和肠穿孔。
病原学
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属D群,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无芽胞、 荚膜,有鞭毛,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