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瑟经济思想述评

合集下载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入门米塞斯思想精要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入门米塞斯思想精要

目录分析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入门米塞斯思想精要》这本书的目录设计合理、结构清 晰、内容丰富。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米塞斯的 思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主题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入门米塞斯思想精要》的读书笔记,暂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的行为,而不是被人们普遍误解的 物质财富。他强调,人类的行为是由动机所驱使的,而动机则是由对未来的预期 所决定的。因此,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在于理解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和决策。
精彩摘录
米塞斯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也独树一帜。他认为,市场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上的某一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反 之,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这种自我调节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的原因。
内容摘要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入门米塞斯思想精要》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作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米塞斯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方法,全面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和方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在众多的经济学理论中,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深的洞见, 成为了一门备受推崇的学科。而在这其中,路德维希·米塞斯的思想无疑是奥地 利学派经济学的重要支柱。他的理论不仅为该学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还为 理解现实经济现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内容摘要
他认为,这些概念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应用,才能更好地解释 现实经济问题。
在经济周期理论部分,米塞斯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于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他认为,经济 周期是由于市场上的过度投资和过度消费所导致的,而这种过度行为又是由人们的心理预期所驱 动的。因此,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强调了人们心理预期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奥尔森经济思想述评

奥尔森经济思想述评

奥尔森经济思想述评一、奥尔森的生平、著述与研究方法曼瑟尔·奥尔森,1932年1月22日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1998年2月19日逝世。

1954年获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60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马里兰大学(marylandUniversity)从事教学研究,也在美国空军服过役,曾在约翰逊当政的美国健康与福利部任职。

他的主要论著有:《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国家兴衰探源》(1982年)、《权利与繁荣》(2000年)、《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年)、《一份准备中的报告》(1969年)、《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年)和《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等。

其中:《集体行动的逻辑》影响最大,曾被翻译成德、法、意、日、葡、中等国文字;《国家兴衰探源》则被翻译成法、日、意、德、中、瑞典文等多国文字。

奥尔森经济研究的方法论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研究方法。

奥尔森所研究的虽然是集体行动的问题,但是他所使用的方法却是个体的分析方法。

他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微观个体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集体行动、特别是大集团的行动难以达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集团中的个体成员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

在分利集团理论中,对分利集团成员的研究也是以此为基础的,特别是用分利集团理论来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相关问题的时候,更是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并强调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根本缺陷就在于没有微观基础、没有从个体行为出发研究问题。

奥尔森从个体的理性假定出发,利用分利集团理论解释了这些问题。

即使分利集团达成以后,分利集团追求集团利益的分析也是以此为基础的,集团成员追求集团利益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集团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获得集团利益仅是一个手段,个体利益才是最根本的。

2.实证研究方法。

奥尔森著作的大部分都是采用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来验证他所提出的理论。

在集体行动的逻辑研究中,他采用工会形成和发展的案例,一方面验证了他的大集团形成是通过强制或经济性激励而达成的理论,另一方面证明了大集团在没有强制或经济激励的情况下是难以达成的。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穆勒(David Ricardo)是一位英国经济学家,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土地与人力资源理论:穆勒认为,土地是人的劳动的产物,因此应当视为共有。

他批判了个人对土地的私人占有权,强调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化。

同时,穆勒主张以土地税来实现社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2. 劳动价值理论:穆勒相信劳动是经济价值的唯一来源。

他认为,产品的价值应当基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

他批判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价值理论,主张通过减少劳动时间实现商品价格的下降。

3. 比较优势理论:穆勒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更具竞争力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商品,以实现经济繁荣。

4. 免费贸易理论:穆勒主张免费贸易,反对各种贸易壁垒,如关税和配额限制。

他认为,贸易壁垒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低效,因此应该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最大化。

5. 政府干预经济:虽然穆勒倡导自由市场经济,但他也承认政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

他主张政府应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例如基础设施和教育,并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来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性。

总的来说,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强调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化、坚持劳动价值理论、倡导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以及认可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作用。

这些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受到的影响作用以及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受到的影响作用以及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受到的影响作用以及当代意义作者:张荣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3期一、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一)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出现的社会经济状况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候,马克思经济哲学理论思想形成了。

马克思说,“劳动为资本家们创造了更多的利益,但是工人们却在生产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贫穷。

劳动给资本家们创造了华丽的宫殿,但是给工人们留下的只有茅屋草棚。

劳动创造了美,体现了美的价值,但资本家们无情的剥削压迫下,变得更加的丑陋。

劳动人民是有智慧的,是智慧的有效结晶,马克思经济哲学是经济发展的指导书,让工人更加了解资本家的真实目的,工人创造劳动价值,基本都被资本家剥削。

(二)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出现的政治环境在工业革命时代,工业的劳动强度没有降低,在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完善的过程中,工人更加受到压迫和剥削,展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是没有地位的。

工业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劳动者,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才能体现工业阶级的重要性,工业经济是我党的先锋队,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是指导工业积极需要革命,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是体现工人阶级的价值。

(三)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出现的思想条件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是在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与费尔巴哈两位哲学家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思想条件。

马克思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对两位哲学家的思想观念进行总结更新,构建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唯物主义的观念,给经济哲学思想的出现创造了一定的思想条件。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无论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还是现在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下都起到理论指导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思想指南。

二、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一)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野,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但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新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雅各布·明瑟劳动经济学思想评述

雅各布·明瑟劳动经济学思想评述
人 不均 等问题的研究成 果 。 明瑟 的发展 突 出
的表现在以下 两点 : 第 一 , 他论 证 了在 劳 动 者 的生命 周期 当
一 70 一
中 , 收 人总体上是 不 断上升 的 , 而且随着年 龄
的增 加呈现 一 种 凹 型 的轨 迹 , 这 一 年 龄一收 入 曲线是 明瑟最 广 为人知 的贡 献 。 这 里 明瑟
二 、 劳动力供 给
明瑟另 一个做 出突出 贡献 的领域 是对妇 女 的劳动力 供给行 为 的研究 。 他 把 已 婚妇女 劳动 力 供 给行 为 研究 的着 眼 点 放 在 了 “ 家
庭” , 在家庭 这 一背 景 之 下 , 已 婚 妇 女 的劳 动 力市场行 为必 然受 到家 庭 当 中孩子 的存在 、
与个人 收人 分 配》中 , 明瑟就 是利用 这一 模型 论证 了为什么 收 人 分 配 曲线 是 向右 弯 曲 的 , 即 劳动者受教 育年限 越长 , 收 人越 高。 同 时
他也 证实 收 人不 仅 仅 是 劳动 力 的工 资报 酬 , 更 是劳动 力供给 的价 格 。
接下 来 , 明瑟 对 人 力 资本 理 论 进 行 了进 一步 的 研 究。 在 他 1 9 62 年 的 文 章 《在 职 培 训 : 成 本 、 收益 与某些含 义》中 , 他借鉴 贝克尔
力 、 还有就 是 劳动 者 个人 的运 气 。 明瑟 则 认 为 : 劳动者所接 受的正规 学校 教育 , 以 及 在工 作当 中工作 经验 的积 累 , 这 两 项被 明瑟 统 称 为人力 资本 的投 资才是 劳动 者收人 差异 的决 定 因 素 。 他在 19 5 8 年 发表 了 题为 《人 力资本 投 资 与个人 收人分配》一文 , 首次进 行 了建立 个人 收人分 配与 其接 受培训 量之间关 系 的经 济数学 模型 的尝 试 。 其 后 , 在 他 的 另 一 篇 开 拓性论 文 ( 在职 培训 : 成 本 、 收益 与某些 含义 》 中 , 又 根据对 劳 动者个 体 收益差 别 的研 究 , 估 算 出美 国对 在职 培训 的投 资总 量和 在 这种 投 资上 获得 的私人 收益 率 。 明瑟 还是最 早提 出 “ 收益 函数 ” 的 经济 学 家 之 一 , 他用 收 益 函 数 揭示 了 劳动者 收人 差别与 劳 动者所接 受教 育 和 他所 获得工 作经 验年 限长 短的关 系 。 他 的 这些 在 当时属 于前 瞻性 的研 究现在 已经 成 为 了各 国经济学 家研究 收人 问题 的基 础 。

约翰·奇普曼经济思想述评(一)

约翰·奇普曼经济思想述评(一)

约翰·奇普曼经济思想述评(一)约翰.奇普曼(JohnS.Chipman)系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

奇普曼于1926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1947年和1948年分获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土、文学硕土学位;1951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土学位。

1950-1951年任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土后研究员;1951-1955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55-1960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副教授;1960-1981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1981年以来任明尼苏达大学雷金茨讲座经济学教授。

奇普曼于1981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幸运奖,他还于1999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

一、国际贸易理论奇普曼在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史、国际资本流动进入或退出一国对其贸易条件的影响、关税与汇率的关系、补贴和配额的效应等方面,在对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和“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的研究上获得极高的声誉。

在方法论上,他引进最小偏倚和最小均方误差估算和最优近似值归并理论应用于国际贸易的经济计量模型,并以德国、瑞典和美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1965-1966年,奇普曼在《经济计量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三篇系列论文。

这是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发展进行详尽评述的力作。

他不仅阐析了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状况,而且对一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又被忽略的早期文献作了现代的解释。

奇普曼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发展的评述分为古典、新古典和现代理论三部分,所涉及问题有资本流动、贸易条件、汇率、贸易与经济增长、贸易收益与商业政策以及经济计量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

他认为,虽然“古典”的方法(以托伦斯、李嘉图、穆勒为代表)在生产方上过于简单化,但是具有将国际专业化特征鲜明地展示出来的优点;“新古典”(以马歇尔、埃奇沃思、哈伯勒、瓦伊纳、勒纳、里昂惕夫、米德为代表)以机会成本及社会无差异概念表示的方法,部分地依赖于对生产方与消费方的简单化;而始于赫克歇尔、俄林,成于勒纳、萨缪尔森等的“现代”方法,则赋予要素禀赋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方法代表着经济思想的发展至今最复杂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理论结构。

读书报告(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权力与繁荣》《国家兴衰探源》)

读书报告(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权力与繁荣》《国家兴衰探源》)

读书报告曼瑟尔·奥尔森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本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国家兴衰探源》(1982)和《权力与繁荣》(2000,遗著)。

学术界一般把三者阐述的理论分别称为集体行动理论、分利集团理论和市场扩展性政府(也叫“强化市场型政府”)理论。

这三个理论一脉相承,以集体行动理论为基石,以分利集团理论为核心,以市场扩展性政府理论为延伸。

集体行动逻辑的基本含义是指: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分利集团理论以九条“含义”或结论总结出来:一、不存在任何一个国家,所有具有共同利益的人都可以形成对等的组织,并通过广泛的讨价还价达成最优结果;二、在边界不变的稳定社会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大量的集体行动组织或集团;三、“小集团”的成员具有达成集体行动的不成比例的组织力量,但是在稳定的社会中,这种不成比例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但不会消失;四、特殊利益组织或联盟降低了社会效率或总收入,并且加剧了政治生活中的分歧;五、共容型组织有动力使它们所在的社会更加繁荣,并且有动力以尽可能小的负担给其成员再分配收入,并且禁止再分配,除非再分配的数量与再分配的社会成本相比非常大;六、分利联盟做出决策通常比它们所包含的个人或企业慢得多,它们通常日程繁忙、事务众多,并且更经常采用固定价格而不是固定数量;七、分利联盟会减缓社会采用新技术的能力,减缓为回应不断变化的条件而对资源的再分配,并因此而降低经济增长率;八、分利集团,一旦达到可以成功,就会成为排他性的,并且会尽力限制分散成员的收入和价值;九、分利集团的增多会提高管制的复杂性、政府的作用和惯例的复杂性,并且会改变社会演进的方向。

市场扩展性政府理论认为可以导致经济成功的市场经济仅仅要求两个一般性条件:可靠而界定清晰的个人权利;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

曼经济学原理

曼经济学原理

曼经济学原理引言:曼经济学原理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之一,由经济学家曼努埃尔·曼切斯特在其著作《曼经济学原理》中提出。

这一理论框架通过解释经济现象和分析经济行为,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人们面临稀缺性的选择曼经济学原理第一条原理指出,人们面临稀缺性的选择。

这意味着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中进行取舍。

例如,个人在每天的时间内必须决定如何分配工作、休闲和社交活动。

企业在生产中必须决策如何配置有限的生产要素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成本与效益的权衡曼经济学原理第二条原理强调了成本与效益的权衡。

在做出决策时,个人和企业必须考虑行动的成本与效益,并选择使效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方案。

例如,个人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价格、品质和个人需求,以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三、边际分析的重要性曼经济学原理第三条原理强调了边际分析的重要性。

边际分析是指在做出决策时考虑新增的收益与成本。

个人和企业应该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停止或继续行动。

例如,企业在决定生产数量时,应该比较每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收益,决定生产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否平衡。

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曼经济学原理第四条原理强调了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市场上的价格由市场中买家和卖家的供求关系决定,供需关系不平衡会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

例如,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供应量无法及时增加,价格就会上涨;相反,当某种商品的供应量过剩时,价格会下跌。

五、市场的效率与公平曼经济学原理第五条原理探讨了市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市场效率是指资源在市场中以最佳方式分配,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

市场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等因素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需要政府的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

然而,政府干预也涉及到公平的问题,因为干预可能导致资源再分配,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利益。

六、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曼经济学原理第六条原理指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经济思想总结

经济思想总结

经济思想总结经济思想是指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分析和解释的思想体系。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选择与实施。

以下是对几种经济思想的简要总结。

第一,古典经济学思想:古典经济学思想主要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思想。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和原则,强调市场自由、经济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亚当·斯密关注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主张市场自由竞争能有效配置资源。

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相对稀缺性理论,强调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第二,凯恩斯主义思想:凯恩斯主义思想是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他主张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从而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的问题。

第三,新古典主义思想: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源于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和修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新古典主义认为市场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主张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等概念,强调个人自主选择和市场竞争。

第四,制度经济学思想:制度经济学思想主要由道格拉斯·诺斯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经济行为受到制度差异的影响,强调制度设计对经济效果的重要性。

他们提出了“事务成本”、“合作成本”等概念,认为制度的有效性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发展经济学思想:发展经济学思想主要由罗斯托和阿米蒂·森等人提出,关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殊问题。

发展经济学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贫困、不平等和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制度性陷阱”和“资源诅咒”等理论,试图找到推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上只是对几种经济思想的简要总结,每种经济思想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经济思想也可能相互混合和创新,以适应不同的经济环境和需求。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1]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1]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摘要] 曼瑟·奥尔森是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他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集体行动理论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集体行动往往难以实现。

而要实现集体行动,需要选择性激励。

这一理论从提出起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学界的一些质疑,如大小集团难以准确界定、“经济人”假说的不完全性等。

[关键词] 集体行动搭便车选择性激励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句话包含了行动者由一个变成三个对同一件事的影响是不同的。

为什么三个(实际上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多个)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即都需要喝水)的行动者却无法达成共识,采取相同的集体行动呢?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对其进行了探讨,本文谨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一、奥尔森及其《集体行动的逻辑》曼瑟·奥尔森(Mancur Olson,1932-1998),1932年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196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他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学术贡献远远超越经济学的范围,对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产生重大的作用。

他的主要论著有《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兴衰探源》和《权力与繁荣》等。

1986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最高奖之一(Gladys M. Kammerer Award)。

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在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奥尔森于1998年2月19日在办公室门口心脏病突发去世。

Yegor Gaidar教授说,“在我们看来,像奥尔森这样的教授是无可替代的。

人们将在很长的时间内看到奥尔森对经济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奥尔森的合作者之一Peter Murrell教授也感慨的说,“我们怀念(奥尔森)奔涌的智慧”。

布莱恩阿瑟的新经济思想评述

布莱恩阿瑟的新经济思想评述

布莱恩&;#8226;阿瑟的新经济思想评述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边际收益递减是其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它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时,连续增加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引起的产出量的增量出现递减的趋势。

但是,收益递减规律的实现不是无条件的,其中技术不变性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而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所创造出的新的产品和服务正改变着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依赖稀缺的物质资源的生产逐渐转变为依赖技术的生产。

与过去两百年中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相比,今天的技术变革对经济的影响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也使经济逐渐分裂成两部分:传统经济和知识经济。

技术这种快速、连续的变化使收益递减规律的前提假设——技术不变失去了现实的意义。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古典经济理论在解释当今日新月异的企业竞争格局演变尤其是网络时代的竞争态势时已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关于收益递增的研究日渐增多,从保罗罗默应用收益递增解释长期的经济增长到克鲁格曼关于收益递增条件下产业选址问题的论述,直到布莱恩阿瑟对于收益递增的一般特征的分析 ,经济学家正越来越多地用收益递增解释新古典理论处理不了的经济问题。

一、布莱恩阿瑟的正反馈机制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静态的均衡分析基础之上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为假设前提。

依据一般经济理论均衡意味着“最优”即对资源的最优利用与分配。

在此框架下经济运行被描述成线性的、静态的、确定的、简单的和可逆的。

也就是说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经济系统最终会达到可预见的均衡。

布莱恩阿瑟研究的是在报酬递增自然而然出现的情况下经济学上资源使用和分配的动态性问题报酬递增显示出经济中有许多可能的均衡点。

他把报酬递增规律发生作用的这一过程概况为“正反馈机制”或“自增强机制”它会放大微小的经济变化的效果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比如计算机产品的兼容性至关重要某一种特定型号的产品兼容程度越高其价值就越高消费者也倾向于购买同型号的兼容产品以便获得“网络外部性”带来的种种好处。

简析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

简析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

简析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资源配置的学科,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学派。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学派,而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方法论强调个体行为和市场过程的重要性,高度强调逻辑演绎推理的应用。

边际主义米塞斯认为,经济学应该建立在边际主义的基础上。

边际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思想,强调利益和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米塞斯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权衡不同的选择并在边际上做出决策。

他认为只有在了解个体在边际上做出决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个体行为米塞斯强调个体行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经济学应该从个体行为出发,而不是从集体行为出发。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决定了整个市场的行为,而市场的效果则取决于个体的选择和行为。

因此,研究个体行为是理解市场行为的关键。

非均衡分析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也强调非均衡分析的重要性。

他认为经济活动永远不会达到均衡状态,市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和企业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因此,经济学家应该关注非均衡状态下的经济活动,研究市场调整和变化的过程。

自由市场米塞斯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支持者。

他认为自由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和潜力。

他主张市场应该自由地运行,个体应该自由地进行交易和合作。

他认为政府干预会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低效。

逻辑演绎推理米塞斯在经济学研究中强调逻辑演绎推理的应用。

他认为经济学应该从一些基本的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推导出经济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他主张经济学家应该运用纯粹逻辑的思维,而不是凭空臆测或依赖经验的归纳法。

结论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强调个体行为、边际主义和非均衡分析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自由市场和逻辑演绎推理的应用。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繁荣的权力逻辑

经济繁荣的权力逻辑
经 济 与 社 会
经 济 繁 荣 的 权 力逻 辑
王 吴
1 0 0 0 8 1 ) ( 中央 民族 大 学 管理 学 院 北京 [ 摘 要] 作 为公 共选 择 学派 的 代表 人物 之 一 , 曼 瑟尔 ・ 奥 尔森 的政 治 经济 学思 想 主要 体现 在 其三 部代 表作 之 中。 它 们是 关 于利 益集 团理 论 的 理论研 究 和 应 用 研 究 的成果 。 奥 尔森 将该 理论 运用 到研 究 国家 经济繁 荣 的重大 课题 中 。 本文 尝 试重理 奥尔 森 的基本 思想 , 从 个人 权利 这个 维度 演绎 经济繁 荣 的权力 逻辑 分析 框 架, 并 以 国别 比较提 供 经验 论 证 。 [ 关键 词] 经 济繁 荣 ; 个 人 权利 ; 权力 ; 强 化市 场 型政 府 中图 分类 号 : F 2 3 9 . 6 文献标 识码 : A
市 场缺乏 法律制度 等有 效机 制来保 障个人权 利不受 侵害 , 因此只能进 行现场 的


=战 后的 日本 与德 国
以 日本 、 德 国为代表 的 西方发 达 民主 国家所 呈现 出的经 济繁 荣的景 象 , 正 是 由于两 国的“ 权 利 繁荣 ” 所致 。 二 战后 日 本 和德 国的资本 主义 市场 经济体 制是
立 相 关的法律 法规 、 制度 安排 , 使得 社会 可 以获得市场 所带来 的好 处 , 更多的 生 产 出复 杂 的商 品 , 甚至 可 以实现 其他 多方合 作 或长期 安排 才能 得到 的利 益 。 在
的 民主 体制 中得 到 满足 ( 奥 尔森 , 2 0 0 5 ) 。 这 种在 民主 国家 中广 泛 的制度 性机 制 可 以有 效 的保护 个人 权利 , 作 为一 种 同时发 生 的反作 用力 效果 , 权 利也 会制 约 权 力任 意 的扩 张 , 这是 有 效率 和有 活力 的 经济所 需要 的 制衡 机制 。 由此 可 见 , 个人权 利对 于社 会经 济发展 的重要性 。 国 内市 场起 初产 生于 不 规 范的 自发型 市场 , 但 逐渐 在国 家权 力的作 用 下走 向社会 规划 型市 场 。 通过 建

布莱恩8226;阿瑟的新经济思想评述(范本)

布莱恩8226;阿瑟的新经济思想评述(范本)

布莱恩#822‎6;阿瑟的新经‎济思想评述布‎莱恩#8226‎;阿瑟的新经济‎思想评述内‎容简介:‎‎一、布莱恩‎#8226;阿‎瑟的正反馈机制‎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静态的均‎衡分析基础之上‎,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为假设‎前提。

依据一般‎经济理论,均衡‎意味着最优‎,即对资源的最‎优利用与分配。

‎在此框架下,经‎济运行被描述成‎线性的、静态‎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一、‎布莱恩阿瑟的‎正反馈机制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静态的均衡分‎析基础之上,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为假设前提‎。

依据一般经济‎理论,均衡意味‎着“最优”,即‎对资源的最优利‎用与分配。

在此‎框架下,经济运‎行被描述成线性‎的、静态的、确‎定的、简单的和‎可逆的。

也就是‎说,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经济系统最终会‎达到可预见的均‎衡。

布莱恩阿‎瑟研究的是在报‎酬递增自然‎而然出现的情况‎下,经济学上资‎源使用和分配的‎动态性问题,报‎酬递增显示出经‎济中有许多可能‎的均衡点。

他把‎报酬递增规律发‎生作用的这一过‎程概况为“正反‎馈机制”或“自‎增强机制”,它‎会放大微小的经‎济变化的效果,‎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比‎如计算机产品的‎兼容性至关重要‎,某一种特定型‎号的产品兼容程‎度越高,其价值‎就越高,消费者‎也倾向于购买同‎型号的兼容产品‎,以便获得“网‎络外部性”带来‎的种种好处。

而‎消费者一旦采用‎该产品或技术,‎该产品或技术就‎会成为市场上的‎实际参照标准,‎因而该产品就能‎逐渐占据整个市‎场,这种最先被‎采纳的技术在市‎场上会被最有效‎地采用和不断改‎善,最终会垄断‎该市场,并且一‎般会被沿用至今‎。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必然产生‎优胜劣汰的正反‎馈效应,其实,‎这种正反馈机制‎在生物进化理论‎、化学动力学等‎中早已做过大量‎研究。

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由‎于正反馈机制的‎存在,多个物种‎在争夺同种有限‎资源时,如果其‎它物种缺乏适应‎能力的话,占优‎的那个物种必然‎会逐渐地迫使其‎它物种趋于灭亡‎。

经济思想总结报告怎么写

经济思想总结报告怎么写

经济思想总结报告怎么写经济思想总结报告经济思想是人们对于经济问题的探索、研究与总结的结果。

经济思想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们互相推动与影响。

本文将对经济思想的发展进行总结与分析。

首先,古代经济思想打下了现代经济思想的基础。

古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早期的经济思想主要讨论贸易、货币等方面的问题。

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济学理论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雏形,他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对现代工业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重要的经济思想家如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对经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市场的自由调节能够实现经济的最高效率。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提出了国家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另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概念,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思想的发展不断受到社会经济情况的影响,也不断回应和应对着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20世纪后半叶兴起,推动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如撤销国有企业、开放市场等举措。

当今世界面临着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挑战,经济思想也在不断寻找适应新时代的理论和方法。

经济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理论。

对经济思想的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问题。

同时,也可以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总而言之,通过对经济思想的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到经济思想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

古代经济思想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重要的经济思想家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今世界经济面临新的挑战,经济思想也在不断寻找新的理论方法。

经济衰落与繁荣的权力逻辑

经济衰落与繁荣的权力逻辑

经济衰落与繁荣的权力逻辑作者:王昊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4期【摘要】作为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曼瑟尔·奥尔森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三部代表作之中。

它们是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

奥尔森将该理论运用到研究国家经济衰落与繁荣的重大课题中,开辟了研究权力影响经济繁荣的新视野。

文章尝试重理奥尔森的基本思想,从分利联盟与个人权利两个维度演绎经济衰落与繁荣的权力逻辑分析框架,并以国别比较提供经验论证。

【关键词】经济衰落;经济繁荣;权力;分利联盟;个人权利奥尔森在分析权力对于经济兴衰的影响时所使用的建模和推理方法是典型的形式模型方法。

这种简化的一以贯之的分析模型,主要目的不是在于要精确预测事物的具体发展,而在于抓住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规律及其背后的本质机制。

本文旨在正确理解和运用奥尔森的理论来进行经济衰落与繁荣的相关研究。

笔者以为,尽管奥尔森所建立的是一个简约的理论模型,但的确可以用来较好的解释许多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一、权力逻辑的分析框架本文试图以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为切入点,将影响经济衰落与繁荣的重要因素归结为:分利联盟和个人权利两个方面。

并依据这两个重要因素构建起本文权力逻辑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在集体行动的困境中,奥尔森认为理性的个体行为往往不能产生集体的理性结果。

集体中的个人存在“搭便车”行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为集体做贡献,却能够享受其他人付出全部成本所带来的好处。

同时奥尔森把集团内的个人理性行为推广到集团内组织与组织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集团与国家之间进行行为分析。

奥尔森指出,在总的利益格局当中,尽管每一个集团对获得这一总收益有着共同的兴趣,但每一个集团都不会为增加总收益而自愿付出成本与代价,他们不是想努力增加整个社会的总收益,而是会千方百计的分割到利益分配中的较大份额。

这实际上是利益集团在“搭国家的便车”。

总而言之,这些特殊利益组织或联盟为了提高其成员收益,降低了社会效率或总收入,并且加剧了政治生活中的分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瑟·奥尔森经济思想述评【作者】管清友【作者简介】管清友,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100732【内容提要】奥尔森提了三个看似平常、实则重大的问题:为什么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的集体行动常常难以实现?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何在?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可为何有些经济繁荣而另外一些却遭受贫困?本文将遵循这一脉络介绍奥尔森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并简要回顾中国学者对奥尔森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摘要题】综述【关键词】集体行动/利益集团/国家兴衰【正文】一曼瑟·奥尔森(Mancur Olson, 1932~1998),1932年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196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0年在马里兰大学创立了“体制改革与非正规部门研究中心”(IRIS),专门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进行研究。

[1]主要论文有:“通向经济成功的一条暗道”,(1992,《市场经济在东欧的兴起》)、“专制、民主与发展”(1993,《美国政治学评论》)、“掉到地上的大面额钞票没人捡: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1996,《经济学展望杂志》)。

他的主要论著有《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国家的兴衰探源》(1982年)、《权力与繁荣》(2000年,遗著)。

主要的代表作就是:《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兴衰探源》和《权力与繁荣》(这三本书现在都有了中文译本)。

1986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最高奖之一(Gladys M. Kammerer Award)。

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在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奥尔森于1998年2月19日在办公室门口心脏病突发去世。

Yegor Gaidar教授说,“在我们看来,像奥尔森这样的教授是无可替代的。

人们将在很长的时间内看到奥尔森对经济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奥尔森的合作者之一Peter Murrell教授也感慨地说,“我们怀念(奥尔森)奔涌的智慧”。

[2]罗伯特·梭罗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说道:“我们大多数人都相当类似,认识其中一个就等于认识了全部。

但曼瑟则不同,他别具一格。

这使我们更加怀念他。

”奥尔森去世两周后《经济学家》杂志便发表了讣告,并在其遗像下配了一行说明词,把他称为“利益集团的鞭挞者”。

这篇讣告同时说,如果奥尔森没有去世,他的集体行动理论很可能会让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奥尔森去世两周年之际,《经济学家》杂志又发表专门文章,评介他的遗著《权力与繁荣》。

该文的结束语是这样写的:“奥尔森是不可替代的,但有这样一部杰作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二概言之,奥尔森提了三个看似平常、实则重大的问题:为什么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的集体行动常常难以实现?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何在?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可为何有些经济繁荣而另外一些却遭受贫困?《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1965)可以说是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并在回答过程中奥尔森开创了与其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体行动经济学”。

群体规模,搭便车,选择性刺激等范畴业已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分析之中。

《国家的兴衰》(1982)则是他运用集体行动理论来解释国家之繁荣与萧条历史现象的一次成功尝试,同时他还进一步丰富了一些极有价值之概念或命题的内容,比如共容利益(encompassing interests),分利集团以及个人理性并非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等。

《权力与繁荣》(2000)通过引入政府权力于经济增长分析之中,说明了国家权力与私人权利、或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繁荣程度。

[3]解答这三个问题的核心概念就是“分利联盟”,也就是我们讲的利益集团理论。

所以,要了解利益集团理论必须把这三本著作联系起来看。

从集体行动到利益集团分利行为再到国家兴衰,奥尔森的思想是前后贯通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1965)实际是奥尔森的博士论文。

集体行动理论是其利益集团理论的逻辑前提。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应用。

所以,谈利益集团理论首先要讲的就是集体行动理论。

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提出之前,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观念是,如果属于某一集团或某一阶级的个人之间共同利益足够大,同时他们均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该集团或阶级便会自然地团结起来为其集团利益而奋斗。

比如,马克思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一系列观点。

奥尔森发现,这个貌似合理的假设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产生。

相反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

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理性、自利的个人一般不会为争取集体利益作贡献。

集体行动的实现其实非常不容易。

当集体人数较少时,集体行动比较容易产生。

然而,随着集体人数的增大,产生集体行动就越来越困难。

因为在人数众多的大集体内,要通过协商解决如何分担集体行动的成本是十分不容易的。

而且人数越多,人均收益就相应减少,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搭便车的行为也越难被发现。

当经济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的时候,理性的个人是不会有人去缩减自己的支出并以此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

同理,在经济萧条时期亦没人会增加支出以求经济增长的。

由于每个人知道自己得力量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微乎其微,所以人们往往选择对整个社会似乎是不负责任得做法,这种现象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被称之为“理性的无知”,因为希望别人都去努力而自己坐享其成实乃理性人之本性—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定义为“搭便车”或“外部性”问题的一类,所以,价格稳定这类对大家均有益处的集体理性无法自发地出现。

奥尔森通过研究,发现了集体行动产生的两种特定条件:一是集体成员的“不对称”,二是“选择性激励”的存在。

“不对称”说的是集体成员收益的不对称。

个别成员从集体行动中得到的利益比其他成员来得越大,他为集体行动作贡献的积极性也就越大。

共容利益的概念也由此产生。

选择性激励可以分为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两种。

正向激励通过搭卖私人物品的方法刺激集体成员为负担集体行动的成本作贡献。

反向激励是惩罚搭便车者的措施。

《国家兴衰探源》是《集体行动的逻辑》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

在该书的开篇,奥尔森列举了国家兴衰的诸多先例,并提出这样的问题: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为什么能迅速崛起,而英国却处于经济停滞的状态?欧共体六国为什么比其他成员国增长迅速?为什么在美国国内也会出现地区经济增长的巨大差别?奥尔森认为,并没有非常令人信服的理论来说明这种时运逆转现象。

对于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国家以及国家内部不同地区增长差别的经济学家及其著作,奥尔森认为他们都没有追溯到造成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他评价到:“它们追溯到江河源头的小溪与湖泊,但没有解释注入这些源头的雨水是怎样生成的。

同时,它们也没有说明经济发展的渠道是如何被堵塞的——即某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为何受到阻碍。

”奥尔森认为,是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试图搭便车的分利集团导致了一些国家增长的停滞。

奥尔森指出,集体中有搭便车的个人,国家中也有搭便车的群体。

利益集团就可以通过“寻租活动”(rent seeking)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改变收入再分配的方案,从而增加利益集团自己的收入。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补贴政策,禁止企业进入、禁止资金和人才的流动,竖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主义政策等。

比如,英国就有庞大的特殊利益集团网,美国各式各样的“院外活动”就是利益集团游说参众两院、影响收入再分配的寻租活动。

而且各国的利益集团的分利行为有很大不同。

当分利联盟的寻租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的决策效率下降,制定经济政策的时间延长,影响整体社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资源重组的能力,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当多个分利联盟串通共谋、取得制定经济政策的支配性地位时,国家的政策便成为这些利益集团坐地分赃的工具,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深受其害。

分利联盟就像是闯进瓷器店里哄抢的几帮强盗,他们抢走的少,打烂的多。

分利联盟通过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来实现群体、个人的狭隘利益。

为什么受害的人们会任由他们这么做呢?奥尔森指出,这还是搭便车的行为在作怪。

当国家、社会蒙受损失时,群体、个人的利益也受损。

不过,如果将由某一项政策带来的损失分摊到个人身上,其数目就微不足道。

这时候,个人的搭便车行为是理性的选择。

造成英、美等国家经济发展呆滞的主要原因是数目繁多的分利联盟进行了大量寻租活动。

这些活动将收入转移给利益集团,但是每一种转移都是以牺牲国家和社会利益为代价的。

其结果使体制僵化,经济缺乏活力。

同时,奥尔森还以分利联盟的寻租活动解释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

与英国、美国相比较,日本与德国战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战争对原有利益集团的破坏,因为任何对社会组织的重组、任何对分利联盟和它们特殊利益来源的破坏,都会加快经济发展。

这也体现在奥尔森的遗著《权力与繁荣》里面对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讨论。

对于不同国家的利益集团的分利行为的不同,奥尔森对比了北欧国家工会和英美国家工会。

英国和美国的工会多半是行业性组织,它们在要求提高工资时,从不考虑这些要求对劳工市场、对出口产品竞争力以及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

这些组织存在搭便车的心态,希望别的行业不会跟风、希望自己的工资要求不会带来工资的轮番上升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

而瑞典和挪威的工会组织则不同。

这些国家的工会是全国性的组织,涵盖面很大。

工会的行动对宏观经济有显而易见的直接影响。

因此,这些工会的行为就十分慎重,对国家利益比较照顾。

奥尔森由此又回到了他提出的关于分利集团的推论:较小的集团比大集团更可能自发地组织起来(推论3)。

这就说明,很多比较小的特殊利益组织(如英国和美国的同业工会)可能都是工业化初期遗留下来的产物,而成立较晚的特殊利益集团,部分地汲取了较早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就可能建成如资助者或发起者所希望的那种规模。

由于交通和通讯以及组织大型团体所需其他技术的进步,使得近代比过去更有可能组成这种团体。

显然,小的及比较单一的社会比起大的和花样多的社会更有可能组织起综合性的团体。

所以,奥尔森从中总结出“狭隘利益”(narrow interest)与“共容利益”(encompassing interest)的根本区别。

“狭隘利益”集团的自身利益与社会的繁荣关系不大,因而存在强烈的激励企图通过损害社会利益来提高自身利益。

“共容利益”集团的自身利益与社会的繁荣密切相关,因而在争取收入再分配时比较有节制,注意减少对社会利益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