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68个项目清单和16个重大专项
6.交通运输业的优先主题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窗体顶端
窗体底பைடு நூலகம்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优先主题为: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高效能可信计算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媒体内容平台、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15.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16.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68个项目清单和16个重大专项2009-01-19 11:48《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68个项目清单和16个重大专项
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包括:
1.核心电子器件、
2.高端通用芯片
3.基础软件,
4.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4.农业领域的优先主题包括: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现代奶业。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5.制造业领域的优先主题包括: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基础原材料,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评估调查问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推进《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科学制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科技部正组织开展《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工作。
调查问卷是客观、科学地检查评估《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
您的回答将对促进《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和科学制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敬请如实填写,谨致谢意!《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组2009年10月填写说明1、本试卷共包括38道题目,请如实填答。
2、请将所选答案填入题中横线上,或直接在选项字母上划勾。
3、所有调查资料将只用于本次评估工作,不作其它用途。
4、在回答问题之前,请您如实填写《个人信息表》。
1、您认为“十一五”期间《规划纲要》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如何?A 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2、您认为《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的总体效果如何?A 好B 较好C一般D不太好3、您所在省(市、区)的科技发展规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程度如何?A 好B 较好C 一般D 不太好4、《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您所在省(市、区)推进自主创新的力度与以前相比____A 有很大增强B 有所增强C没有增强 D 有所减弱5、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对《规划纲要》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___(请选最重要的三项)A领导重视程度 B 部门合作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C 宣传力度D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E 决策的科学性F 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的有效性G诸如经济、社会、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因素H 其它(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您对所在省(市、区)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服务水平做出评价。
(1)是否有专门的政策服务机构?A有B没有(2)政策宣传是否广泛?A广泛B一般(3)实施细则是否明确?A明确B一般C不明确(4)操作流程是否简便?A简便B一般C比较复杂(5)政府服务是否到位?A到位B一般C不到位(6)政策优惠能否兑现?A兑现B基本兑现C难以兑现7、您认为下列各项政策对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①②③④⑤⑥A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B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政府采购 D 消化吸收再创新E金融支持 F 知识产权战略8、您认为《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在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六年二月七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制定如下配套政策:一、科技投入(一)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使科技投入水平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要求相适应。
(二)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
各级政府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
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三)切实保障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
《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的实施,要遵循“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组织专家进一步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等可行性论证,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度,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
(四)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合理安排科研机构正常运转、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条件建设等资金。
重视公益性行业科研能力建设,建立对公益性行业科研的稳定支持机制。
优化政府科技计划体系,明确支持方向,重点解决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五)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PPT课件
.
6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51、先进医药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68
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项
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优
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先 主
56、城市信息平台
题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61、生物安全保障
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63----68国防项目略) .
7
四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根据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和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选择能引领未来发展, 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力作用可促进我国持续创新能力迅速提高, 同时具有优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重点部署四项重大贡献科学研究计 划。这些方向的突破,可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力促进可持续 发展,实现重点跨越。
.
10
8个技术领域的 27项前沿技术(二)
(3) 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4)基干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6)智能感和技术 (7)自组织网络技术 (8)虚拟现实技术 (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10)高温超导技术 (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12)极端制造技术
.
11
.
5
68 项 优 先 主 题 (四)
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40、现代服务业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病防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摘录一)——指导方针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摘录一)——指导方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摘录一)——指导方针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国情,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和倡导自主创新.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装备,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事实告诉我们,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之,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创造艮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7.10•【文号】建科[2006]172号•【施行日期】2006.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建科[2006]172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建设事业整体科技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加强协调,统筹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促进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七月十日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切实组织实施好《科技规划纲要》,对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在建设领域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科技规划纲要》精神,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制定这一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迅速提升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有力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重大部署,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全国科技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要发挥基础研究引领未来的作用,将增强基础研究综合实力纳入总体发展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必须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繁荣基础研究,为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基础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抉择。
基础研究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及今后更长的时期,我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成就,依赖于基础研究必然孕育的优秀人才。
加强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
“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工作必须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统筹部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学基金工作,把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牢牢把握有可能实现后来居上的机遇,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法规策划 乐税网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标 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若干配套政策【颁布单位】国务院【文 号】国发﹝2006﹞6号【发文日期】2006-02-07【实施时间】2006-02-07【 有效性 】全文有效【税 种】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现将若干配套政策通知如下: 一、科技投入 (一)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使科技投入水平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要求相适应。
(二)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
各级政府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
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三)切实保障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
《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的实施,要遵循“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组织专家进一步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等可行性论证,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度,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
(四)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合理安排科研机构正常运转、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条件建设等资金。
重视公益性行业科研能力建设,建立对公益性行业科研的稳定支持机制。
优化政府科技计划体系,明确支持方向,重点解决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五)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叙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辟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辟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辟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辟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辟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辟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哺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辟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创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创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造节能与绿色建造(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谨防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份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创造技术(12)极端创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辟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结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创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繁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合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材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材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材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材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材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技工作的领导, 切实把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努力为
自主创新道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圈
国家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06 22年) ( 0- 00 2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 I
一
、
序言
4 . 先进制造技术
5 . 先进能源技术 6 . 海洋技术 7激光技术 . 8 . 空天技术 六、 基础研究 1 . 学科发展 2 . 科学前沿问题 3 .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4 .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七、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刨新体系建设 l 。 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 . 科研机构改革 , 立现代科研 院 深化 建 所制度 3 . 科技管 理体制 改革 推进 4 .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八、 若干重要政 策和措施 1实施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的财税政 策 . 2 . 对引进技术的 消化 、 加强 吸收和再 创 新 3 . 促进自主创新 的政府 采购 实施 4实施 知识产权 战略和 技术 标准战略 .
人才强 国战略 , 出色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各项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
府必须充分认识 自主创新的长期性 、 复杂性和 艰巨性 , 切实加强对科
志为总书记 的党 中央领导下 , 继承和发 扬“ 两弹一 星” 精神和载人航
天精神 , 统一思想 、 定信心 、 坚 奋发努力 、 扎实苦干 , 坚持 走中国特色
长的国内市场需求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 博大精 深的优秀传 统文化 , 都为建设创 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大科技 工作 者行
动起来 , 广大 企业 、 科研 院所 和高等院 校行动起来 , 会各界行动起 社 来,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 以胡锦涛 同 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摘选)
l 38 1 I
维普资讯
前 沿 技术 :
维普资讯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国 务院
能 基 因 的发 现和 应 用 :药 物 及动 植 物 物 信 息 分 析 、 整 合 、 模 拟 技 术 , 品种 的分 子定 向设计 与 构 建 已成 为种 植 物 品 种 与 药 物 虚 拟 设 计 技 术 , I ) 前沿 技 术 是 指 高 技 术 领 域 中具 质 和 药 物 研 究 的 重 要 方 向 :生 物 芯 植 物 品 种 生 长 与 药 物 代 谢 工 程 模 扎
业发 展 的 重 要 基 础 ,是 国 家 高 医学 的重 大 突 破 。 必 须 在 功 能 基 因 ( )基 因 操 作 和 蛋 白质 工 程 3 新 能 力 的 综 合 体 现 。 选 择 前 组 、 蛋 白质 组 、 干 细 胞 与 治 疗 性 克 技 术 的 主 要 原 则 :一 是 代 表 世 界 隆 、组 织 工程 、 生 物催 化 与转 化 技术 前 沿 的 发 展 方 向。 二 是 对 国 等 方 面取 得 关键 性 突破 。 苌新 兴 产 业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具 有 乍用 。 三 是 有 利 于 产 业 技 术 的
重 点 研 究 太 阳 能 电池 相 关 材 料
质 结 构 解 析 技 术 、 蛋 白质 规 模 化 分 传 感 器 网 等 技 术 ,低 成 本 的 实 时 信 及 其 关 键 技 术 、 燃 料 电 池 关键 材 料 离 纯化 技术 。 息 处 理 系 统 、 多 传 感 信 息 融 合 技 技 术 、 高 容 量 储 氢 材 料 技 术 、 高 效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重大部署,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全国科技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要发挥基础研究引领未来的作用,将增强基础研究综合实力纳入总体发展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必须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繁荣基础研究,为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基础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抉择。
基础研究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及今后更长的时期,我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成就,依赖于基础研究必然孕育的优秀人才。
加强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
“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工作必须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统筹部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学基金工作,把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牢牢把握有可能实现后来居上的机遇,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江苏省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情
新型省份建设正式启 动。二是 出台了《 关于实施 创新 驱动 战略 推进科技创 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的意见》 , 强化 了创新
驱动的鲜明导向 , 标志着创新型省份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三是 2 0 1 2年省委 、 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 , 研究提 出深化科
科技 部署及政策措施 、 取得 的成效和影 响、 问题 和建议等方 面
主创新 , 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 引进项 目验收和省科技成 果转化资金等计划项 目支持的重要内容。二是发展 高新技术 ,
实现跨越 式发展 , 组 织实施 “ 江苏省 高科 技产业发展 8 4 1 攀登
2 0小领域 ,基本覆盖 了前沿技术领域 中地方 实施能力的全范
围。四是 2 0 0 6年 以来 , 江苏省共立项支持基础研究项 目 4 5 5 5
任 晓蕾 , 朱 志 凌
( 江 苏省科 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2 )
摘要 : 文章针对 江苏省实施《 国家中长期科 学和技 术发展 规划纲要( 2 0 0 6 — 2 0 2 0年 ) 》 ( 以下简称《 纲要 》 ) 情 况的评估 工作 , 围绕 “ 十一五” 以来江 苏省 实施《 纲要 》 的机制 和战略影 响、 科技部 署及政策措施 , 总结取得 的成 效和 影响 , 分析 存在 的问
江 苏结 合实 际, 依据《 纲要 》 相关部署 , 调整优化 省科技计 划体系 , 突出科 技成果转化 、 科技 支撑计划和基础研 究计划等
各类科技计划 , 设立相应项 目资金 , 对相关领域进行 重点支持。
一
是江苏科技 “ 十二五” 规划 中重点发展领域与江苏科技 “ 十一
五” 规划相 比 , 提 出了新 能源 、 新 材料 、 生物技术 和新 医药等十 大战略性发展产业 。二是在生物医药 、 基 因工程 、 电子信 息 、 环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由国务院决定,旨在实现到203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代化强国,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繁荣发展等重点领域,充分考虑政策和市场效应,突出国家支持和引导作用,以务实创新出发,提出科技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融合发展战略构想。
1、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握科技创新主导地位,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体系。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营造良好投资和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市场开放完善,加快内外资技术和创新成果转移、融合、贯通,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融合迭代的能力,把深化改革作为持续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
2、优化提高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有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管理方式,建立多层次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支持重大技术创新和大型科技项目的研发与应用。
3、推动精准化科技支持倡导精准化科学发展思维,加快���普科学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工具,准确预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科学管理科技投资,将科研资源合理分配,建立可持续科技支持机制,加快现阶段重大科学目标的实施。
4、完善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技术的科学家合作,扩大国内外科技成果转移、融合、创新,建立和完善国内外科技推广与申报联合审核机制,支持创新人才国际交流和双边与多边科技合作,进一步增强国家开放合作能力,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环境的改善。
五、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坚持党的教育引导的方向,推动全面社会文明发展,培养文明礼仪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文明发展,推进社会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二〇〇六——二〇二〇年)
(摘要)
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
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协调机制。
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实施首购政策。
对企业采购国产高新技术设备提供政策支持。
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形成技术标准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摘要)
四、政府采购
(二十二)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
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由科技部门会同综合经济部门按照公开、公正的程序对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认定,并向全社会公告。
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获得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范围内,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加强预算控制,优先安排自主创新项目。
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统称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
采购人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标明自主创新产品。
财政部门在预算审批过程中,在采购支出项目已确定的情况下,优先安排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预算。
发挥财政、审计与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督促采购人自觉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并明确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具体要求。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不按要求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资金。
(二十三)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
在政府采购评审方法
中,须考虑自主创新因素。
以价格为主的招标项目评标,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其中,自主创新产品价格高于一般产品的,要根据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幅度的价格扣除。
自主创新产品企业报价不高于排序第一的一般产品企业报价一定比例的,将优先获得采购合同。
以综合评标为主的招标项目,要增加自主创新评分因素并合理设置分值比重。
经认定的自主创新技术含量高、技术规格和价格难以确定的服务项目采购,可以在报经财政部门同意后,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将合同授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完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拒绝接受或提供合同约定自主创新产品的,财政部门应责令其纠正,否则不予支付采购资金。
(二十四)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
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出资购买。
政府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应当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面向全社会确定研究开发机构,签订政府订购合同,并建立相应的考核验收和研究开发成果推广机制。
(二十五)建立本国货物认定制度和购买外国产品审核制度。
采购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国货物认定标准。
采购人需要的产品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在中国境外使用除外),在采购活动开始前,需由国家权威认证机构予以确认并出具证明。
采购外国产品时,坚持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或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的原则,优先购买向我转让技术的产品。
(二十六)发挥国防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作用。
国防采购应立足于国内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
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满足国防或国家安全需求的,应优先采购。
政府部门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采购项目,应首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采购合同应优先授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或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