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遗传和变异教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

*无籽西瓜

无籽西瓜普通西瓜是二倍体(2N),每个细胞中含有22个染色体。二倍体的西瓜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就成了四倍体(4N),每个细胞里含有44个染色体。四倍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都是二倍体。用四倍体作母本,二倍体作父本,就生出三倍体的种子。三倍体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就结出无籽西瓜。

秋水仙素为什么会促使西瓜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呢?原因是:细胞正在进行分裂时,遇到秋水仙素,纺锤丝断裂,或不能形成纺锤丝,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仍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核里,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了,就由二倍体形成了四倍体。在秋水仙素的药效消失以后,细胞再进行分裂,生出的新细胞都是四倍体,这就是培育三倍体西瓜所用的母本。

种子是胚珠受精以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虽然也有胚珠,但是由于染色体的组合很不平衡,也很不完备,所以胚珠具有高度的不孕性。同时,三倍体西瓜的花粉粒常常发育畸形,不能正常萌发而形成花粉管。因此,这样的胚珠不能形成种子。由此可知,必须大量制种来繁殖能长出三倍体西瓜的种子。

三倍体西瓜怎样制种呢?小面积制种可以这样进行:按照西瓜的开花习性,每天下午按时套袋(防止自由传粉),第二天早晨进行人工授粉,并且挂上标记。大面积制种,则需要分区隔离,按一定比例配置母本(四倍体)和父本(二倍体)的植株,并且及时为母本去雄,使四倍体母株接受二倍体父株的花粉,产生出三倍体种子备用。

秋水仙素的诱变原理秋水仙素(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熔点155℃。一般多使用它的水溶液。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浓度诱变效果最好。此药有剧毒,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

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异源多倍体多倍体植物中大多数是异源多倍体,它是植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生产上广泛栽培的普通小麦(Triticum vulgave)就是一个异源六倍体。它是由原始野生种通过两次属间杂交,接着又经过染色体自然加倍而形成的。据调查分析,普通小麦的祖先是“一粒小麦”(小麦属,Triticum monococcum)。它是具有(AA)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植物。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一粒小麦与具有(BB)染色体组的二倍体山羊草(山羊草属,Aegilops sp)天然杂交,杂种(AB)的染色体又自然加倍,而形成了具有(AABB)染色体组的四倍体二粒小麦(Trilicum dicoccoides)。此后,大约在3000年以前,四倍体二粒小麦又与山羊草属的另一个种——节节草(Aegilops squarrosa,它具有DD染色体组)天然杂交,它们的杂种后代又获得了染色体自然加倍的机会,就形成了具有(AABBDD)染色体组的六倍体小麦了(图54),因为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的属,所以叫做异源六倍体。它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基础,每个小穗一般可以结籽粒三粒以上,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优良品质。

从普通小麦的自然演变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异源多倍体形成新种必须经历两个重要步骤:第一是种间杂交或属间杂交;第二是不育杂种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可育的新物种。这两个步骤,在自然界中必须连续发生,缺少任何一步都不行。一般的种间杂交是不易成功的,即使杂交成功,它们的杂种也是不育的。如果杂种的染色体数目不能及时地自然加倍,它就会灭绝。因此,在自然界中发生上述现象的机率是很低的,需要经过极其漫长的历程。

当我们认识了异源多倍体的形成规律之后,就不必等待自然的恩赐,人类可以自己动手来创造新物种。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就是我国农业科学家鲍文奎等用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与二倍体黑麦(RR)杂交育成的新物种,它是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

小黑麦具有穗大,粒重,抗病性、耐瘠性、抗逆性强和营养品质好等优点(表4)。

小黑麦已经在我国西北、西南高寒地区试种成功,并且正在进一步推广。

小黑麦的培育过程是这样的(图55):普通小麦属于小麦属,黑麦属于黑麦属。两个不同属的物种一般是难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可以接受黑麦的花粉。我们叫它们为“桥梁品种”。桥梁品种之间的杂种一代及其后代都很容易与黑麦杂交。非桥梁品种也可以先与桥梁品种杂交,将可杂交基因传给后代,这样就可以广泛利用小麦资源与黑麦杂交了。例如,中国春小麦品种“矮立多”等就是这样的桥梁品种,用它们与黑麦杂交就很容易成功。但是,因为普通小麦的雌配子中有(ABD)三个染色体组,共21个染色体,以黑麦作父本,雄配子中有(R)一个染色体组,7个染色体,杂交后子一代包括四个染色体组(ABDR),所以必须用人工的方法将染色体加倍,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才能受精、结实,繁殖后代。一般在杂种幼苗的分蘖盛期用0.3—0.5%秋水仙素或1—3ppm的富民隆处理即可成功。由于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基数是7,染色体数目是42;黑麦的染色体基数也是7,染色体数目是14。经过杂交,染色体加倍后的小黑麦具有56(42+14)个染色体,是7的八倍,这些染色体组又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它是异源八倍体小黑。

同源多倍体有些植物细胞内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也就是原来的染色体组加倍,这就形成了同源多倍体。在同源染色体中,一般是所有的基因仍与原来的一样,没有发生突变,只是基因的数目成倍地增加了,好像只是一个简单的量变,但是由于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着成千上万个基因,它们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又能发生重组。这个组数的变化,一般都会引起形态、生殖、发育等方面极为明显的质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