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养生之道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按语]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肇庆市中医院名誉院长梁剑波主任医师应中山大学工会之邀,来我校作中老年人养生防病的专题讲座。
梁老多才多艺。
从医数十年,造诣湛深,医学医德誉满园内外。
他年逾70仍耳目明,发乌颜荣,行动敏捷,谈锋犀利,讲话深入浅出,寓意深远。
所言者多是梁老多年积累之经验体会,与会者皆曰:“受益匪浅~”现应广大师生的要求,特整理如下。
今天有机会到华南最高学府,与大家共同谈养生问题,本人觉得非常荣幸,由于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准,听起来不易懂,所以让我用广州话来说,但广州话也说不准,(笑声)带点新会、肇庆的口音,请大家原谅。
近几个月我曾来这里为一些教授看过病,在《点羊城晚报》有时也写点不成样子的文章,谈到养生之道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校领导让我为大学介绍养生的经验,其实,养生之道,恐怕在座的学者、专家比我还高明得多,正应了广州人的一句话:“学府门前卖文章”。
我自己,用广州话是:“毛管都会竖直”,因为来这里不知讲什么好。
但我记得中国有句成语:“抛砖引玉”,如果我的讲话作为一块砖,能引出大学的玉,我就很高兴~养生之道,在中国典籍里是浩如烟海,真是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都认为我对养生之道有研究,很多地方请我去谈,但究竟要讲什么呢,我今年71岁,耳聪目明,与一些同龄人相比,我的确显得年轻些,这几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如果从这里开始讲,比只搬《内经》、《遵生八笺》或前人的吐纳、气功等作容易明白,故我不耻浅陋,谈谈我自己的养生之道。
这里来的都是中老年专家,国家的财富,我觉得谈一下也有好处,让大家都能健康长寿,造福人类,为后代人材的培养多下点功夫,有什么不好呢,我是在51至52刚时得冠心病的,比较重。
因为长期诊病,每天门诊量一般210-280人次,量少时也有180人次,四名助手围着,行医40年,忙得整个人烦躁易怒,全身不适,失眠,瘦得挺历害,当时我在中同医学院教书,刚好是大跃进年代,教务很忙,既要写书,又抓一个祖国医学教研组,一病下来几乎垮了,身体检查结果是:早期动脉硬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精选)养生之道(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尚 99 岁;志鸿大和尚 108 岁;定安大和尚 111 岁;等等。 (2)当代高僧也长生 以中国著名的高僧中,四川就有清定法师、宽霖法师、遍能法师、隆莲法师,皆近 百岁,而乐至报国寺离欲法师 124 岁,安岳的禅庄法师 120 岁,济法法师 100 多 岁,仍然健在的佛智老法师也有 100 多岁了。 重庆也出高僧,华岩寺心月大师 80 多岁时还习武练功,健步如飞;能仁寺遍空法 师活了 104 岁;罗汉寺竺霞法师活了 93 岁;万州慈云寺老法师 90 多岁还能下田 劳动;重庆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今年满九十大寿,还精神健旺,处理佛教事务 而操劳不已。原罗汉寺方丈大果法师,也是近 90 高寿的人。 3、什么人可以得长寿? (1)世间的成就与生死无关 财富、学识、地位、美貌等,均难保长寿。才子佳人,自古红颜多薄命。年青气盛 都没有保障,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聪明才智与生死无关, 许多聪明人,反而早夭。有宗教信仰也不一定长寿,否则长寿太简单了。 (2)营养、运动、道德和寿命 营养与运动是长寿之助缘,非正因。许多纨绔子弟吃得好,穿得好,游手好闲,却 寿命不长。近年李小龙天天拳击运动,却英年早逝。 道德高不一定高寿,如颜回为述圣,却没有终老天年。项橐七岁做了孔子的老师 ,可是却很早地夭折。而盗跖为非作歹,随从千人,横行霸道,去总是死不了。导 引许多人感叹“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当然这只是个案,并不是说做好事的 就不长寿,而是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事的不该短命。山上生活极其艰苦的百姓,吃着菜蔬,却 高寿者极多。 4、长寿的因和缘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 3、饮食卫生观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之鱼馁而肉败则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 食,不时不食。 4、情志养生观 仁者寿,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大学》: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5、居安思危之道 性静者多寿考。《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 安而国家可保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循易之道也。 6、孝道养生观 《礼记内则》:“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伙食 忠养之”,“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侯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 7、胎教优育养生观 《左传》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论,《周礼地官司徒》有“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 嫁”的晚婚观念。汉代刘向《列女传》: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 听淫声,口不出傲言。 二、佛教养生文化 (一)佛教人道生命观 1、生命轮回思想——生命的永恒 六道轮回,而人苦乐参半,为六道中枢,成佛成魔,皆在一心。人身难得。 2、因果报应论——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 善恶无记观,有如是因,则有如是果。 3、佛性论——生命的希望 生命的核心精神——佛性,人人本具,见性成佛。身体的健康只是永恒生命的驿
何应钦养生之道的养生秘诀(2)
何应钦养生之道的养生秘诀(2)两大独特长寿妙丹●按耳弹后脑的方法,被称做“鸣天鼓”,可以预防耳聋、增强听力,还可以防止头晕目眩。
●何首乌中所含的卵磷脂是脑髓等神经组织和血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说起何应钦的养生妙诀,不在吃不在喝。
何应钦心目中的养生法宝究竟是什么呢?说来并不复杂。
国民党内有人传言,何应钦一生最引以自豪的就是他的大脑保养之术。
中国古话说:“头为五元之会。
”何应钦认为养生首先在于健脑。
而健脑的方法一在于食补,二在于勤做健脑操。
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何氏健脑按摩操。
健脑三步按摩操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
”根据传统养生学“神强必多寿”的观点来看,健脑和人体的健康长寿密不可分。
何应钦的长寿和他晚年勤用大脑有密切关系。
他有很高的传统文化修养,深谙健脑延寿的道理。
他认为,“健脑”首先是要用脑,维持和积极改善、增强脑功能。
何应钦常说:“‘脑子越用越灵’,道理即在此。
”何应钦喜欢周游世界,看到新事物就用心记住,回家后联系现实情况思考,把思考结果和建议提给有关部门。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起飞,90岁的何应钦四处参观考察,并写出《参观国家十项建设成果建议书》,呈交给蒋经国和当时的“行政院长”。
他还比较早地预见到人口膨胀带来的恶果,是台湾最早主张计划生育的人物之一。
赴台后,只要人在台湾,每周四上午,何应钦夫妇都会在家举行教友聚会,交流研习《圣经》的心得。
成为他们晚年的精神支柱。
他们通过学习、领悟《圣经》中的教义,也起到了颐养性情、开阔胸襟的功用。
何应钦还主动找事做,以排遣晚年寂寞,延续政治生命,寻找精神寄托。
他担任了众多有名无实的社会团体的负责人,有台湾“中国童子军总会”副会长兼总司令、“道德重整”联谊会会长、台“中日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台“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台湾观光协会名誉会长、贵州同乡会荣誉理事长,还有各种基金会、董事会的负责人,大学名誉博士等等。
中华养生名言警句精选
中华养生名言警句精选
1.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
2.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
胜于珍药矣。
服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处刻,亦足摄生矣。
3.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4.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常欲令饱中饥,
饥中饱耳。
5.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6.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7.一日三餐,食之有道,养生自有其规律。
8.物质是养生的基础,精神是养生的支柱,科学是养生的法宝。
要有正确的养
生观,开创人生第二春。
9.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10.饭不香,吃生姜。
姜能助阳御邪。
家备小姜,小病不忙;夏季常吃姜,益寿
保安康,四季吃姜,百病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11.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12.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
13.大笑养心,抑郁“ 伤”心。
注重养生,先要养心。
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
早死亡。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
14.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
养生的十大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养生的十大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养生的十大名言有哪些「篇一」养生的十大名言摘要: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养生的十大名言,这些名言源自中华传统医学、哲学和现代健康领域。
这些名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实践指导,对于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正文:1. "生活无度则无道,养生有度则有道。
" -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句名言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保持生活的适度,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2. "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人安。
" - 出自《道德经》这句名言强调了养心的重要性,认为内心的平静与平衡是健康的基石,只有保持内心的安宁,才能达到全面的养生效果。
3.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动静有度,心情宜和。
" -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这句名言提醒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有节制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保持身心的平衡和谐。
4.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 - 出自《内经》这句名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认为人体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与共生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之道,才能实现养生的效果。
5. "养生在于调整饮食,饮食在于合理搭配。
" - 出自《本草纲目》这句名言强调了合理饮食对养生的重要性,提倡食物的多样性和搭配,以获得全面的营养和调节身体机能的效果。
6. "养生之道,未曾喧嚣。
" - 出自《淮南子》这句名言强调了养生的内敛与谦和,认为养生之道不需要张扬与炫耀,而应该抱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健康。
7. "养生如同种树,顺水行舟方得道。
" - 出自《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章》这句名言通过比喻,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养生的道理,认为养生就像栽种一棵树,需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保持恒定的努力和坚持。
养生顺口溜——精选推荐
保健养身顺口溜口诀大全寒从足下起,百病凉上起。
病从口中入,凉从脚上来。
养生之道,眉开眼笑。
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笑口常开,无病无灾。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笑治百病,愁生百病。
寿星。
寿星。
笑笑乐乐散了心,不笑不乐要生病。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大笑三声,弃病提神。
有说有笑,阎王不要。
健康使人快乐,快乐使人健康。
怒伤肝,愁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基础,家庭和睦是保障,朋友来往是乐事。
乐观使人长寿。
动则不衰,乐则长寿。
饭养人,歌养心。
心胸坦荡,体健寿长。
心胸宽大能撑船,欢乐健康享百年。
胸怀要开阔,坦荡无忧愁。
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一片忠诚是长寿之本,满怀善良是快乐之源。
人闲长指甲,心闲长头发。
心平气和,五体安宁。
喜悦、节制和平静把医生拒之门外。
豁达者长寿,忧伤者短命。
快乐乃人生之致友,忧虑乃人生之大敌。
自卑使人气短,奋发助人寿长。
能求苦中乐,笑笑便了却。
遇到好事哈哈笑,遇到坏事笑哈哈。
人逢喜事精神爽,两腿走路也快当。
不懒不馋益寿延年,不急不恼百年不老。
乐时同饮茶酒,苦时彼此安慰。
乐时光阴易过,愁时岁月难熬。
看个医生,不如多个朋友。
忌愁制怒,人生高寿。
宁吃开心粥,不吃皱眉饭。
宁喝喜眉汤,不喝皱眉酒。
老无所好,精神枯燥。
精神空虚催人老,生活多彩寿缘高。
业余爱好广,胜过增营养。
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食多伤胃,忧多伤神。
喜不过欢,怒不可暴。
劳不过累,逸不过安。
生活上要适度,精神上要大度。
六神不定,总会得病。
愁加愁,病没头。
饭后百步,遇事不怒。
动为纲,素为常;少饮酒,不悲伤。
多愁多病,越愁越病。
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肾。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头瞌睡多。
树怕伤根,人怕伤心。
眼不见,心不烦,耳不听,思不乱。
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食多伤胃,气大伤人。
气恼便是三分病。
养生之道:调阴阳,顺自然,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
养生之道:调阴阳,顺自然,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养生之道:调阴阳,顺自然,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智慧启引:『“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 上古天真论》。
养生之道,在神,在形,在生生之和,顺自然,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避邪气,言精神则心性务求超脱,言物质则衣食期于调适,言起居则动静常有节度,“更能明于事理,善知机趣,必能明哲保身,臻于上寿也”。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乃长生之诀。
曹庭栋说过:有生之物,莫不自爱其生。
微虫且然,况于人类?夫人生一世,死者不可复活,逝者不可复留,故天下宁有更贵于吾生者?然情欲之纵肆,物质之丰欠,起居之失调,灾祸之迫害,百事杂陈,故而知人之长寿,难矣!“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增补遵生八笺》)一言以蔽之,不外精神、物质、起居三端。
精神之要,首贵法一。
《吕氏春秋? 情欲》说:“人与天地也同,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
”法天地就是法道,又称为法一、抱一、守一,老庄认为这是养生最关键的问题。
《庄子》论养生,也说:“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又说,“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这种思想,后来就成为了道家养生的最高指导原则,故《抱朴子? 地真》说:“人能知一,万物毕。
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
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
道起于一,其贵无偶。
”《庄子? 在宥》云:“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
”毗意损伤,大喜伤阳气,大怒伤阴气。
怒喜悲思忧恐惊,五志七情过极均有害于养生,故要持清净心,方能“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王先谦《庄子集解》里说:“道家所重在养生,而养生之要,则在养此生生之和……夫足以滑此和者(滑,扰乱),莫过于情。
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
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就是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阴阳物质结合而成的,要达到健康状态,必须阴阳调和。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老子道德经简介《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就是将老子《道德经》所述宇宙天地人万物变化规律,同时将《道德经》内隐含达到返朴归婴,长生久视理想目标的中华养生最高层学问:中国道家养生学核心内丹养生之道敬献给人们,促进宇宙天地人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与时俱进。
老子《道德经》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方圣经”。
老子《道德经》是揭示宇宙天地人万事万物变化规律高度浓缩的“百科全书”。
1.老子《道德经》博大精深,其内含哲学思想与养生之道,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达到身心康寿、事业兴旺、天人合一的成功法宝。
为了使读者能够尽快全面学好、掌握好老子《道德经》哲学思想与养生之道。
我们特意选编了《史记老子传》明确记载为老子亲传弟子:老子《道德经》诞生后最早的读者尹真人(即周朝函谷关令尹喜),根据老子亲传《道德经》精义而写出的千古流芳的《文始真经》。
我们还特意从秘传于老子故里一中国河南鹿邑道家内部的手抄古秘本《真源丹功秘笈》中,精选出《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2.老子《道德经》问世以来,注释者不可胜数,但真正理解掌握其精义者稀之又稀。
究其原因,真如中国道学真人吕洞宾祖师所言:“非修者不能传。
”基于此,我们特精选吕洞宾祖师的老子《道德经》秘注本两种敬呈给读者,吕洞宾秘注老子《道德经》,古今中外行家评价甚高,尤以中国太极拳祖师张三丰为最,其用诗赞曰:“多少注家推此本,宝函长护镇昆仑”。
3.世界东方科学的核心机制是“经验科学”,而老子《道德经》内含道家哲学思想和道家内丹养生之道,是世界东方经验科学的精华,故称其为“东方圣经”。
纵观古今中外学习老子《道德经》有大成者,大多是在得道高师亲传之下而有大成,故古语道:“得诀归来好看书。
【养生之道】中国古代养生长寿之法,精气神
【养生之道】中国古代养生长寿之法,精气神古人说,人生三宝精气神,精、气、神,既是生命的动力,又是生命的体现,其盛衰与人的寿命直接关联。
我国许多医学典籍对“精气神”有精辟的论述,《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
而另一典籍《摄生三要》中强调,养生要聚精、养气、存神,下面分别谈谈。
养气中医学认为:人是天地自然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气有温养全身各个组织的作用,而津液之流动,血液之循环,以及津、液、精、血、水谷之精的转化等等,亦依赖此气。
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而气之生成源于肾,补充于脾,行之于全身。
《医宗金鉴》中说:“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所化”。
《难经·六十七难》有:“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脉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中医把生于先天的气叫真气,又叫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之根,分布于周身,即,行于肝者为肝气;行于心者为心气;行于脾者为脾气;(又曰中气);行于肺者为肺气;行于肾者为肾气;行于胃者为胃气;行于胸中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则转为宗气;行于脉外,布敷于表者曰卫气;行于脉中者曰营气。
《医门法律》说:“人生之气,禀命于肺。
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金匮钩玄?附录》说:“气……周流一身,循环无端,出入升降,继而有常……总统于肺气”。
总之,气的生成,一者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二者靠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
其中以脾、肺更为重要。
所以,临床上医生所用补气之法,主要是补脾、肺两脏器之气。
道家100条养生不传之法(一)
道家100条养生不传之法(一)
*养生导读:中国古代道、儒、佛三家影响深远,其中道家思想中有很多养生的不传之法,不仅告诉你怎样拥有个好身体,而且告诉你一些做人之道。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
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健康的根本在心。
一切法从心生。
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编辑推荐:
养育壮宝贝的传统秘法
100个常见疾病的特效秘法
壮宝贝7个传统秘法茶疗饮食养生法
十大中药的养生妙用。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胡纯北京京城名医馆著名医师北京鼓楼中医院退休医师郑景滨北京红医联合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春季养生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所以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
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
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
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首先是精神养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
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食品。
再就是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
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二、夏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
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
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庄子的养生之道
庄子的养生之道
(1)持心清静。
大喜损伤阳气,大怒损伤阴气,喜怒哀乐都不利于养生。
所以要注意时常保持心神的清静,内不要摇动精神,外不要劳累形骸。
一个人如果终日不得安宁,思想不得止息,定会百病丛生。
只有心平气和,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才能少受外界干扰,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才可以长寿。
(2)少点私心。
一个人如果私心缠身,容易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思夜虑,不得安宁。
这就必然会形损精亏,积劳成疾。
(3)少欲节欲。
欲没办法绝,也不该绝,但也不能够放纵,纵欲很容易导致祸患或疾病;一个人如果少情欲,那就不会因为情欲迷失自己;物欲淡,就不会图财害命;官欲淡,就不会想着四处投机钻营。
安分守己,不会因为欲望迷失的人,才会身心健康,安然处世。
(4)豁达乐观。
庄子主张处世要乐观。
一个人长期禁锢于自己设置的精神枷锁之中,必然会忧愁苦恼,“病由心起”。
“豁达多寿”,是庄子养生和处世的切身经验。
(5)顺应自然。
做任何事都要摸索事物的规律,以避开是非与矛盾的纠缠,但不要过分积极地追求身外之物,有时不仅难以如愿以偿,而且会摧残身心健康。
(6)淡却情感。
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生与死都是很自然的事;应认识到生是应时,死是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变化,自然就会更放得开。
(7)吐故纳新。
气功锻炼也是养生学范畴,动静结合,吸入暖气,呼出冷气,将肮脏的东西呼出来,将新鲜的东西吸进去,仿效熊攀树悬吊,仿效鸟在高空中伸展,从事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锻炼,以增强体质,祛病增寿。
十二经络实虚症与养生之道
十二经络实虚症与养生之道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症: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
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
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完整版)皇帝内经呼吸法养生之道
皇帝内经呼吸法养生之道《黄帝内经》立论的最大特点在于透过天人关系,对气的范围及涵义做了多层次的分析,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观点出发,阐述自然界与个体生命之间的运化规律。
下面给大家分享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喜欢养生的朋友值得一看哦。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黄帝内经》中黄帝问岐伯:“怎么通过呼吸来养气?”岐伯认为:人体应根据“五十营”调节呼吸节奏。
所谓五十营,是指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运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
这就强调要采用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
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佳节奏。
把呼吸放慢,并不是指一大口气一大口气地呼吸:而是要有意地关注呼气和吸气,不用太在意呼吸本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下腹部,关注腹部的升降起落就可以了。
升起的时候腹部隆起到顶点,收缩也是收缩到极点,这样就会把呼吸放慢。
起落一开始要用点力,渐渐地,就不必用力,非常自然。
慢呼吸一组做60次,每天至少要做2组,然后逐渐地让其变成一种自然的呼吸。
慢呼吸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
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呼吸周期保持6.4秒可延寿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总是匆匆忙忙上班、风风火火出行,就连喘气的频率都比以前快了不少。
最新研究表明,现代人呼吸速度比古人快了1倍,每次只用3.33秒。
殊不知,如此快节奏却是养生大忌。
中国自古的养生都强调生命活动要有张有弛,其中最重要就是慢呼吸养生。
《黄帝内经》曾指出,人体应根据“五十营”调节呼吸节奏。
所谓五十营,是指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运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
这就强调要采用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佳节奏。
慢呼吸养生,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
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开始呼吸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以练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然,还可以加强呼吸功能,促进肺循环。
中医养生精选全文
真心抑、保净须
正专制时持、遵
达注各、身知守
到于种数体足的
了身感、平、戒
心体觉专稳苦律
与内感注、行
其的官一轻、
专一 境松读
注处
自诵
的,
如、
对如
、敬
象肚
精神
冥脐
神
合、
放
为鼻
松
一尖
、
舌
端
出真潜潜 龟
定定息心 ::::
息
收自即即
功然为调
之而龟心
法定息
,
无 知 有 灵
第
五 章
劳逸
形 劳 而 不 倦
劳 逸 适 度 ,
动 导
引 功 夫
导引术 经穴养生
有氧运动
导引≠武术、体育
力量训练
第
六 章
饮食
形 劳 而 不 倦
劳 逸 适 度 ,
壹
概 述
西
纤肪食 维、物
医
、糖的
水、七
。维大
生营
素养
、素
矿:
物蛋
质白
、质
膳、
食脂
壹
概 述
中
辛寒性 医
、、味
甘热,
、、性
酸平为
、。食
苦味物
、为的
咸食性
。物质
-----
的
味 道
温 、
,。
,
阴 天阳 万地者 变物之, 生化之道 神杀之纲也 明之父纪, 之本母, 府始, 也, 。
第 三 章
起居
平始体常及要生是起 衡终阴规人合活指居 的保阳律体乎的作有 状持两,生自各息常 态在个以理然个和 。 一方使的界方日
个面机正以面常
养生之道(共10篇)
养生之道(共10篇)养生之道(一): “养生之道重在养神,养神之要重在养德”这是谁说的,完整的句子是什么样.请能补上“养生之道重在养神,养神之要重在养德”后面的句子吗,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养生之道,重在养神;养神之要,重在养德.”后面是:“德行不全,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养生之道(二): 庄子的养生之道的积极的方面有哪些庄子养生之道详见《养生主》、《达生》、《外物》等积极方面一养形过摄取外在的物质来调理保养身体,好好吃饭,根据个人需求以及年龄大小看是定时吃餐还是少吃多餐,是否需要药膳调理等.二养神,也就是清静无为当中一些很有用的东西,不大喜、大悲、大怒等,因为大喜伤心,大怒伤肝,过思伤脾,焦虑伤肺,惊恐伤肾等.讲究的就是个清净自然.不为不正之事而焦虑,比如某些小事又不是工作你一直想,搞得心力交瘁.这些都是庄子养生的积极之处.庄子里面几句话你看看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泯.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不好意思大多都忘了只记得意思了,反正讲究顺其自然,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养生.养生之道(三): 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么主动地消极也是一种积极.去负累,心方高远.洞蝶梦,生死始明.逍遥游,大哉我生.完整地回答三个终极哲学问题(即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就不是一个消极可以定论的了.养生之道(四): 请问"养生","养生之道"的英文词是什么regimen:养生法:有规则的制度,如饮食,疗法或锻炼(制度),目的在于提高健康水平或达到其他有利的效果养生之道(五): 《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养生之道”指的是什么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2),肩之所倚,足之所履(3),膝之所踦(5),砉然(6)向然,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之会(9). 文惠君曰:“嘻(10),善哉!技盖(11)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13)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14)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軱(21)乎!良庖岁更刀,割(22)也;族(23)庖月更刀,折(24)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25)于硎.彼节者有间(26),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7)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29)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30)然已解(26),如土委地(3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2),善刀(33)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34)焉.” 注释(1)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文慧君:梁惠王(2)所触:接触的地方(3)履:踩(5)踦(yǐ ):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6)砉(huā)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向,通“响”. (7)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8)《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9)《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10)嘻:赞叹声(或譆:通“啊”). (11)盖:通“盍”,何,怎样. (12)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3)进:超过. (14)遇:会合,接触(15)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6)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7)批:击,劈开.郤:空隙. (18)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uǎn):空. (19)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20)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21)軱(gū):股部的大骨. (22)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23)族:众,指一般的. (24)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25)发:出.硎(xíng):磨刀石. (26)节:关节.间:间隙. (27)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8)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9)怵(chù)然:害怕的样子. (30)謋(huò):骨肉分离的声音(31)委地:委: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32)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33)善刀:善通“缮”.擦拭刀. (34)养生:指养生之道. 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騞(读‘huo’)地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见一样).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你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现实意义都说人生复杂,于是市面上有很多指导如何科学、艺术地生活的著作,但实际上被指导者看了以后,仍然还是觉得复杂,因为生活的个案实在变化太多了. 也有人觉得人生本来简单,认为人生复杂是想出来的,只要自己不复杂,思想中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只要自己不复杂,旁人一般也是不屑于和简单的人去角力的.但这几乎很快地被证明为是一种幻想,因为当前的社会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了. 想到庖丁解牛.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机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3] 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向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养生之道(六): 庄子的养生主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庖丁解牛)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第三部分有四个事实论据:右师独足,泽雉饮啄,秦失吊老聃和薪尽火传养生之道(七): 作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也是中医推崇的养生之道,请以此为话题,大约600字,作文.【养生之道】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养生之道(八): 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麻烦告诉我《庖丁解牛》教学参考整体感知《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关于“养生主”,清人王先谦《庄子集解》释义为:“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课文的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这些富于节奏感的声音非常美妙,和庖丁优美的动作相配合,就像奏乐,又像舞蹈,如同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优美.第二段紧接着写到了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文惠君对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产生了好奇心,引出下文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从旁人的所见所感转入庖丁的个人体验. 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接着庖丁讲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所见无非牛者”;第二个阶段是“未尝见全牛”;第三个阶段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达于“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最后,庖丁讲到达于“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最后一段写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庄子所讲的养生的道理是什么呢庄子在《养生主》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以无厚入有间”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不过,《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远远超出了庄子当初的命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庄子喜欢用寓言来讲道理.在《养生主》中,庄子首先阐述了这篇文章的总纲:“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之后就用了几则寓言故事加以论证,《庖丁解牛》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这个故事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和“臻于道境的阶段”形象化了.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自我的,但是他的说理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语言品味庄子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读起来也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又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几句通过神态描写把庖丁的形象勾勒出来.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 关于练习一庖丁解牛,在庄子的笔下,竟然成为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诵读第一段,体会其节奏感,按照“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眼光欣赏庄子对解牛所作的描写.揣摩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的动作和“砉然”“然”的声音,想一想,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设题意图本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语句的节奏体会庖丁解牛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学生揣摩庖丁解牛所达到的境界,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像,让学生体会形象中所包含的道理. 参考答案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描写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联系全文来看,庖丁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自然生理结构,达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层次,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庖丁的境界已经不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了.正如庖丁自己所言,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技艺层面,达到“道”的境界了. 二结合课文的描写,揣摩“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是怎样一种情景.作者围绕“游刃有余”在第三段对动刀过程作了详细描写,令人相信庖丁解牛确实有“动刀甚微,然已解”的效果.找出这些描写文字,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的形象性描写,并且通过复述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想像能力. 参考答案描写“目无全牛”的文字为:“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目无全牛”描写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描写“游刃有余”的文字为:“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描写的是庖丁的刀宽绰而有余地地在牛骨节的空隙之间自由行进的情景. 描写“踌躇满志”的文字为:“提到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满志”描写的是庖丁把难解之处成功解掉之后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描写动刀过程的文字为:“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由学生发挥想像,复述这段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三理解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 设题意图本题意在帮助学生梳理“为”字的不同义项. 参考答案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动词,做,干.在这里是“解”的意思),怵然为(即“以之为”)戒,视为(“为”后省略“之”,代“见其难为”)止,行为(“为”后省略“之”,代“见其难为”)迟. 四庖丁说他“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了养生外, 设题意图本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庄子所说的“养生之道”辩证地加以认识. 参考答案所谓“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庖丁解牛之道给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五试着创作一篇能以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短小寓言.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寓言借形象说理,于生动的形象中寓人情事理的特点.参考答案(略)有关资料一、参考译文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所触及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进刀时(发出巨大的)的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说:“啊!好极了!(你的)技艺怎么达到这种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我最初宰牛的时候,(眼睛)所看到的没有不是整头牛的;三年以后,(就)不曾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我)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从没有碰撞过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现在我的刀(已经用过)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数千头了,而刀刃好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锋利).牛的骨节之间有缝隙,而刀刃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对于游进的刀刃来说一定是有很大余地的!因此,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像刚磨出来的.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就谨慎地为之戒备,目光为之专注,动作为之迟缓.刀子微微一动,(牛已经)哗啦啦解体了,好像泥土一样卸落在地上.(这时我)提刀而立,为之张望四方,为之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二、“庖丁解牛”杂感(冯好杰)《庖丁解牛》是《庄子》一书中的至妙之文,其影响之大,连不弄《庄子》的人也耳熟能详,津津乐道.《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篇,是以事喻理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养生主》讲的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若明乎此,也可算是不太辜负先贤辛苦著书的用心了.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之三,主旨是探究养生之要的,总论就两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一句,“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为一句.第一句是庄子名言,大喊两个累(殆),慨叹人生苦短,内省诸心,看穿了,也就不必痴迷和贪得.既然不能苦生,当然就不免碰到养生的问题.怎么养呢庄子的妙诀却稀松平常:既不可太要强(为善无近名),也不可太混蛋(为恶无近刑),顺乎天理自然(缘督以为经),保身、全生、养亲(心)、尽年,全有了. 庄周是哲人,也是诗人.描述庖丁解牛,细致,传神,活灵活现,神乎其技,且神乎其文.且说其技,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批隙导款,动刀甚微,砉然已解,善刀而藏之.一气呵成,赏心悦目,那动作之妙已臻于化境,竟惹得文惠君称善不迭,顿悟养生之道.看来此肉食者非但不鄙,其天机还颇不浅哩. 解牛之技果通于养生之道乎曰通.庄子描写解牛妙技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绝妙地步,其实是对“道”的一种具体而形象的表述.所谓“道”的境界,即浑融无间、无可无不可.庄子寓言说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阐发其哲学核心──“道”.借庖丁解牛暗示养生若像解牛一样顺乎天理自然,就能保全天性的自由,维护生命的完整,臻于“道”的高妙境界. 用刀十九年,解牛数千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没有丝毫损伤,这能不让人有所思吗养生者,保养生命之谓也.把自己搞得困惫不堪,甚或面。
中医养生之道.优秀精选PPT
我们刚刚讲了,老年人高兴过头时,哈哈一笑就走了,因为他心气很弱了,突然过度高兴的时候伤了心气,不能维持平衡他就走了。
花可能就活不成了。夏天毛孔本来应该是开放的, 小时候有滥用抗生素的 ,导致了肝肾功能的损伤,到十六七岁要发挥肝肾作用的时候,调动不起来了。
春夏养阳
• 春天、夏天你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 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所以这 时候你要用点西洋参这样的药物辅助你的阳气, 夏天特别热,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会觉得心慌气短, 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你的阳气扩散了。中医大 夫这时候叫你吃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夏天这么吃不会上火,是因为里面气血不足,这 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 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参补中气,五味子收心气, 麦冬清肺气,起到了清肺气、收敛心气的作用。 夏天多喝点生脉饮就不会感到很疲劳。
好像使了很大藏劲,精其实,都没用春,这必就是病“妄为温”。。冬天不很好储藏阴精,春天的
我们大家经常说心花怒放,没有说肝花怒放,当你自己非常高兴的时候,表现出的情绪和心气是直接相关的。
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 秋天气血向内走,吃了可以蕴藏气血。
比如黄豆芽、绿豆芽、黑豆等都是中药。
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 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小米种到地里是一大片。
夏天不热 冬天不冷
所以如果• 脾气夏本来天好,不后来特热别容易发冬怒,就天要好不好调冷理肝了迟。 早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 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 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
怎么做到不动心呢?无论做什么工作,考虑问题尽量全面,处理问题尽量果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是说不能吃药,比如春天吃点乌鸡白凤丸,夏天吃点生脉饮,但不要对药物有过分的依赖。
养生的名言名句有哪些(精选2篇)
养生的名言名句有哪些(精选2篇)养生的名言名句有哪些「篇一」养生的名言名句有哪些摘要:本文将介绍养生的名言名句,共汇集了不低于20句的经典语录,涵盖了健康、饮食、运动和心态等方面的养生原则和智慧,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指导,助力大家追求健康与幸福的生活方式。
正文:1. “养生之道,顺应自然。
”——《黄帝内经》2. “生命在于运动。
”——亚里士多德3. “饮食有节,养生之道。
”4.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5.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6. “清晨起来,空气最新鲜。
”7. “不患寡而患不均。
”8. “心情舒畅,百病不生。
”9. “寿不尽兮,福无绪。
”——《诗经》10.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11. “寿比南山,不老青春。
”12. “早睡早起,康健长寿。
”1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4. “虚则守中,中则不失。
”15. “勤种庄稼,少摄菜肴。
”16. “乐观积极,保持心态平衡。
”17. “谦虚使人进步。
”18. “晚餐要清淡,有助于睡眠。
”19. “心怀感恩,幸福自然来。
”20. “养生养心,悦享健康人生。
”这些名言名句蕴含着古人对养生智慧的总结和体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养生的哲理是多方面的,包括饮食、运动、心态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养生之道是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注重平衡和节制。
只有保持身心健康,追求平衡与和谐,才能享有长寿和幸福的人生。
在现代,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诱惑,但养生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挑战,迈向健康、快乐的未来。
希望这些名言名句能够激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引领我们迈向养生之道,创造健康、幸福的生活。
养生的名言名句有哪些「篇二」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养生的名言名句汇集了智慧和经验,为人们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本文将分享不低于30句养生的名言名句,帮助读者在养生保健方面获取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正文:1. “养生之道,始于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之道道坚法师消除业障,身心自在,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一)何为养生1、养生之意“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意思是顺应自然,科学系统地安排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典籍《庄子内篇》最早出现养生一词,养有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2、佛经谈养生一词佛经多提到养生之术,经中描述释迦太子“又见习学书计、历数、声明、伎巧、医方、养生、符印及馀博戏,擅美过人,身处王宫,厌诸欲境,见老病死,悟世非常,捐舍国位,逾城学道”,(《大正藏》卷11,第91页下)这里的养生是一种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方法。
佛经又有“犹如大雨,普佛世界,滋育养生,等无差特。
如来演法,一品如是”(《大正藏》卷9,第83页下),这里的养生是养育生命之意。
(二)道家及医学养生文化1、《黄帝内经》(1)生命起源论《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灵枢本神篇》: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
(2)天人相应学说顺应自然的养生观,如《灵枢本神篇》之“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頣养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为防病养生之先河。
(3)生命发展规律的提出《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生命周期的变化,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
男子八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七岁为一生理阶段。
(4)衰老的变化过程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方面调节失当,导致早衰,(5)提出养生总方针《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越剧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饮食养生观《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
饮食有节,五味调和;饮食有常,物我相适;饮食以时,四季五补;饮食洁净,进食宜忌。
3、起居养生观顺应自然法则,起居有常,附以好的生活习惯。
梳头、洗脚、睡眠、漱口、叩齿等。
4、运动养生观华佗提出“动以养生,动以祛病”的观点,发展导引术,如禽戏。
5、动静结合养生观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孙思邈之“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心静体动。
多动则损。
养生在心,养心在静。
静者寿,噪者夭。
龟鹤延年。
(三)儒家养生文化1、强调精神调摄——礼《礼记緇衣》:心以体全,亦以体伤。
养心与养形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精神为主导。
《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
行则从礼,君子三戒,即为寡欲。
2、注意身体护养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
3、饮食卫生观《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子之鱼馁而肉败则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4、情志养生观仁者寿,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大学》: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5、居安思危之道性静者多寿考。
《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循易之道也。
6、孝道养生观《礼记内则》:“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伙食忠养之”,“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侯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7、胎教优育养生观《左传》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论,《周礼地官司徒》有“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晚婚观念。
汉代刘向《列女传》: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
二、佛教养生文化(一)佛教人道生命观1、生命轮回思想——生命的永恒六道轮回,而人苦乐参半,为六道中枢,成佛成魔,皆在一心。
人身难得。
2、因果报应论——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善恶无记观,有如是因,则有如是果。
3、佛性论——生命的希望生命的核心精神——佛性,人人本具,见性成佛。
身体的健康只是永恒生命的驿站,成佛才是真正的养生。
(二)佛教重视养生吗?1、苦空无常的生命观(1)生命的基本规律——生、老、病、死,诸苦煎迫虽欲藏在空若处大海中假使入诸山而欲自翳形欲求不死地未曾可获之是故精进学无身乃为宁(<<经集部17>>p.706.2 ~ p.706.3)(2)生命的结局——荣华富贵总是空常住於法有心意识。
不解深妙空无之慧。
心计吾我。
五阴所缚六衰所惑。
欲不老病。
规拔此恶分离之患。
志于常存终不可得。
唯成法身阴衰悉蠲。
无内无外进退自在。
乃能免此四难之患。
(<<经集部17>>p.707.1)(3)生命的本质——命在呼吸间,瞬息而逝2、杜甫的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1)古代高僧多高寿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说明普通人活到百岁不易。
而佛教却“年虽百岁,犹如壮容”的唐代及五代高僧中,知名的有日照、慧昭、菩提流老、宝思维、仪宴等,其中慧昭生于公元526年,卒于公元816年,活了290岁(《历代高僧卒年表》)。
其中活到70岁左右者占多数,活到百岁左右者可以举出一批,如据《宋高僧传》善无畏大和尚99岁;唐惠秀大和尚100岁,唐九华山金地大和尚99岁;礼宗大和尚97岁;神秀大和尚可100岁;智威大和尚95岁;怀海大和尚95岁;圆修大和尚99岁;志鸿大和尚108岁;定安大和尚111岁;等等。
(2)当代高僧也长生以中国著名的高僧中,四川就有清定法师、宽霖法师、遍能法师、隆莲法师,皆近百岁,而乐至报国寺离欲法师124岁,安岳的禅庄法师120岁,济法法师10 0多岁,仍然健在的佛智老法师也有100多岁了。
重庆也出高僧,华岩寺心月大师80多岁时还习武练功,健步如飞;能仁寺遍空法师活了104岁;罗汉寺竺霞法师活了93岁;万州慈云寺老法师90多岁还能下田劳动;重庆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今年满九十大寿,还精神健旺,处理佛教事务而操劳不已。
原罗汉寺方丈大果法师,也是近90高寿的人。
3、什么人可以得长寿?(1)世间的成就与生死无关财富、学识、地位、美貌等,均难保长寿。
才子佳人,自古红颜多薄命。
年青气盛都没有保障,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聪明才智与生死无关,许多聪明人,反而早夭。
有宗教信仰也不一定长寿,否则长寿太简单了。
(2)营养、运动、道德和寿命营养与运动是长寿之助缘,非正因。
许多纨绔子弟吃得好,穿得好,游手好闲,却寿命不长。
近年李小龙天天拳击运动,却英年早逝。
道德高不一定高寿,如颜回为述圣,却没有终老天年。
项橐七岁做了孔子的老师,可是却很早地夭折。
而盗跖为非作歹,随从千人,横行霸道,去总是死不了。
导引许多人感叹“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
当然这只是个案,并不是说做好事的就不长寿,而是说做好事的不该短命。
山上生活极其艰苦的百姓,吃着菜蔬,却高寿者极多。
4、长寿的因和缘(1)长寿因祖辈德行所荫——基因长寿说善业所致长寿报——善有善报三世因果报应——宿命报存善心好心——长寿内因(2)长寿缘外缘:环境优美,家庭幸福,太平盛世,风雨有时,无有瘟病,社会祥和,所见长寿。
内缘: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心境和顺,劳逸有度,知长寿道,恒心不退。
三、佛教养生之道(一)、佛教养生总则1、长寿的条件《大毗婆娑论》卷151提到“长寿”的条件时说:若有于寿,恒作、恒转,受作、受转;时行,处行;修梵行;食所宜、食应量,生者应熟、熟者弃之,于宜匪宜能审观察;服医药、用医言;避灾厄;远凶戏。
由此等故,寿不中夭。
”A、经常做些主动的和集体要求的运动和劳动;B、出行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路程和目的地;C、要断除不正当的淫欲;D、饮食要适宜、适量,避免过生或过熟,要仔细盘算适宜不适宜;E、有病要服医生之药,照医生的话做;F、要避开灾害、厄难之事;G、要远离凶险的戏乐活动。
2、十叟长寿歌昔有行路人,海滨逢十叟。
年皆百余岁,精神加倍有。
诚心前拜求,何须得高寿?一叟拈须曰:我勿湎烟酒。
二叟笑莞尔:饭后百步走。
三叟颔首频:淡泊甘蔬糗。
四叟拄木杖:安步当车久。
五叟整衣袖:服劳自动手。
六叟运阴阳:太极日日走。
七叟摩巨鼻:空气通窗牖。
八叟抚赤颊:沐日令颜黝。
九叟抚短鬓:早起亦早休。
十叟轩双眉:坦坦无忧愁。
善哉十叟词,妙诀一一剖。
3、以法养生从法养生不从衣食是故当奉安住之法则为孝顺报诸佛恩(<<大集部13>>p.450.3)三千大千世界,依此风轮而得安住。
以譬如来大智风轮,普摄众生,皆令欢喜安住也。
——安住之法,即是佛法。
安住之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观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住其心,不令散乱也。
安住世间,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着涅槃,不着生死。
菩萨称佛无著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
安住正行,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则身口意业悉皆清净,而于正行安住而不舍也。
安住仪式,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
安住佛境,谓菩萨习诸禅定,开发无量智慧,通达甚深法义,于佛知见,自然明了,心心寂灭,住持不动,是为安住佛境。
安住正路,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一切邪正诸法,无不明了,故不为非道所惑;而于如来正法,常得安住而不退也。
安住慈心,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慈爱之心,则于一切有情,悉与其乐,不加恼害,此为有依行也。
安住悲心,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悲悯之心,则于一切有情,见其受苦,普为救拔,令其安隐,此为有依行也。
安住喜心,谓众生若能安住欢喜之心,见诸有情,离苦得乐,了无憎嫉之意,此为有依行也。
安住舍心,谓众生若能安住舍离之心,则于一切有情,冤亲平等,无憎无爱,此为有依行也。
(二)养生之养心术1、常存清静心清静心为无疑之信心也,又无垢之净心也。
中阿含经四十一曰:‘清净心尽脱淫怒痴,成就于三明。
’胜鬘宝窟上本曰:‘清净心,净者信也。
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
’又金刚经(大八七四九下):“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即指无执著之心。
(1)毫不怀疑的心。
(2)没有污染的心。
(3)没有烦恼的心(4)没有执著的心2、常存平常心平常心又称赵州平常心是道,或平常是道。
意谓无思量计较的平常心就是道。
据《赵州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卷上所述,赵州从谂问南泉普愿︰‘如何是道?’南泉普愿答说︰‘平常心是道。
’南泉以为此道不属知与无知。
言知,唯是妄觉。
言不知,即是无记。
拟议即皆乖反。
故达不拟之道,寥廓洞然,犹如太虚。
《无门关》第十九则,颂云(大正48?/SPAN>295b)︰‘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搬柴运水,无非妙用,穿衣吃饭,即是神通。
3、常存欢喜心凡夫境界,于顺情之境而身心喜悦也。
法华经譬喻品曰:‘欢喜踊跃。
’证得菩萨境界,成就欢喜地。
十地之第一地。
菩萨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成断惑证理之一分,大欢喜之位也。
自此十地之间,经二大阿僧祇劫而成佛。
新译仁王经下曰:‘初证平等性,而生诸佛家,由初得觉悟,名为欢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