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述】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合集下载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左思是唐朝的一位伟大史诗家,他的代表作品《咏史诗》成就非凡。

左思的《咏史诗》是一部长达千余行的长诗,共有十卷,以形式吟述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和再现,展示了历史上的辉煌和悲壮,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左思的《咏史诗》在艺术成就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首先,左思的《咏史诗》在叙事手法和艺术处理上独具匠心。

他以复杂而精致的叙述结构,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巧妙的组织和串联,使整部诗呈现出一幅宏大而有机的历史画卷。

他抛弃了传统的纪实史诗形式,采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通过对细节的展示和思考,深入探究历史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其次,左思的《咏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极为出色。

他细致入微地描写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征、品质和行动举止,以及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活动。

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他们的英雄气概、智慧和胆识,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对他们的行为背后动机的理解。

第三,左思的《咏史诗》充满了情感和思想的融合。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深思熟虑。

他通过对历史悲剧的描写,反思人性的善恶、兴衰和转变,传达了他对人类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的警示。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壮举的讴歌。

最后,左思的《咏史诗》语言优美、韵律优雅,富有音乐性。

他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使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而生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他的诗歌中常用对仗和押韵,使诗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音韵上的美感。

总之,左思的《咏史诗》在叙事手法、人物刻画、情感思想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艺术成就。

通过他的诗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辉煌和悲壮,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和见解,拓宽自己的视野。

左思的《咏史诗》是中国史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左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咏史诗人,他的作品《咏史》是中国古代咏史诗中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古代咏史诗的奠基者之一、左思的咏史诗具有独特的特点,体现了他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具个性的创作思想。

以下将结合他的作品《咏史》从史诗的主题、体裁、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左思的咏史诗作品以历史人物为主要讴歌对象,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感。

在《咏史》中,左思选取了中国古代历代帝王、贤臣、美女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通过对他们事迹的歌颂与悼念,传达出了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他以咏史的方式,将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与功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描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与批评,展现出个人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其次,左思的咏史诗体裁极其丰富多样。

他不仅创作了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赋、颂、朝贡诗等各种流派的诗歌形式,还运用了描写、讽刺、对比、反讽等多种修辞手法。

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他都能驾驭自如,将其中的历史故事或个人情感激发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既有豪放激昂的骈文风格,也有细腻婉约的曲文风格,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创作能力。

第三,左思的咏史诗语言风格独特,雄浑豪迈。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反问等,使作品文辞瑰丽华美,意境深远。

例如,在《咏史·卷一》中,他通过对汉武帝的赞美,使用了大量辞藻华丽的修辞手法,以雄辩的文字描摹出了这位古代伟大帝王的光辉形象。

他还善于语言细腻揣摩人物性格、境界和情感变化,并采用生动形象、清新自然的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最后,左思的咏史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创作风格。

他的诗作多以诗史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既概括了历史的全貌,又注重描写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他敢于对历史人物提出质疑与批评,一方面赞美其英明智慧之美,一方面揭示其官场心术之丑,表达了对时兴迹人物人生命运的关注。

他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和独到的思想深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简析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简析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简析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咏史诗》是唐代文学家左思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描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这六个历史时期的风云人物和重大事件。

作品以史诗的形式,展示了近两千年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

《咏史诗》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典雅。

首先,左思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典故,以饱满的文字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厚造诣。

其次,他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赞美和评价,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观点。

例如,他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带有浓厚的讽刺意味,揭示了统一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残暴和统治者个人嗜好的负面影响。

此外,左思的《咏史诗》还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他通过叙述历史人物的忠诚、智慧、勇敢和牺牲精神,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悲剧和人民痛苦的关注和同情。

总的来说,左思的《咏史诗》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历史的宏大与个人的悲壮,传递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通过这部作品,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写得有点类似屈原的《离骚》,也都充满了对社会政治的不满,充满了哀怨、牢骚和悲愤。

因此,这两首诗具有相通之处。

《咏史》诗以“忧生”为宗旨,抒发了对时局的愤慨和对自身遭遇的哀怨,同时还夹杂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和历史兴亡的悲叹。

《咏史》一诗是借古人以自伤,故多涉及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曹植、杨修、桓温、袁宏、谢安、王恭、石崇等等。

其中尤以曹植与杨修最为可疑,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植)文帝曾孙也,性简易,喜怒不形于色。

(修)以才名见知,累迁太子舍人。

每见帝,辄设案行道,问百姓所疾苦。

尝宿卫,见帝与修共谈语,甚欢。

既觉,相谓曰:‘我本谓公为贵人,今乃觉非也。

’”这段记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左思的某些真实想法。

曹植是曹操之孙,当他说出“本谓公为贵人”时,可能是指有帝王之气的曹植;而说“今乃觉非也”时,则有可能暗示出左思本人。

正因为左思有强烈的封建正统观念,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都遵循正道,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一点在他的《咏史》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而如果把这首诗仅仅当作一篇咏史的作品来看待,也不失为成功之作,但左思却把自己的创作目的隐藏在对历史人物的咏叹之中,而没有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试想一下,左思年轻时便崭露头角,于三十余岁中秘书郎,举孝廉,皆早逝,然而,他仍然壮志难酬,不得不客居洛阳十余年,最终只做了秘书郎,连个小官都没有做成,这使他极为懊丧。

一旦有机会,他便开始“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把自己的文学理想付诸实践,就必须博览群书,广泛搜集素材。

可是,这么一个怀着远大抱负的才子,偏偏又屡试不第,常常被人斥责为“一篇《三都赋》无出其右者”。

要知道,曹操手下的“建安七子”在当时已经是大名鼎鼎了,他们的文章自然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日月”,是比喻社会或朝廷,“江河”,是比喻文章,“昆山”,是比喻人物。

全句意思是说:太阳、月亮、江河和高山这些自然景物,以及像崔豹那样有才能的人物,都已成过去,不再能重现了,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悲剧,才能永远流传。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左思(约公元690年-约公元751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字子建,别号咏史楼主。

其创作的《咏史诗》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历史韵文之巅峰作品,堪称艺术成就的典范。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首先,在叙事手法上,《咏史诗》采用韵文叙事,将诗歌与史书结合,使得历史描述更富有艺术感和诗意。

该诗用儒家立场展现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与衰落,通过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现了历史中伟大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悲壮气势。

由于叙述方式的独特性,使得《咏史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诗中历史”。

其次,《咏史诗》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左思以《史记》和《汉书》等史书为基础,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将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细致描写历史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并根据他们身世和遭遇给予了深刻的人物解读。

例如,在《咏史诗》中,左思以鲁仲连、陈抟、郎顗等人物为代表,塑造了一批深思熟虑、忠诚坚定的人物形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另外,《咏史诗》在诗歌语言上展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左思在《咏史诗》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形象鲜明。

其中既有“口占天下三分地,头疼谁伤梦是非”之类的巧妙对仗与变化,又有“江淮片翰裁元气,海岳盐碛撤华窒”的婉约辞章。

这种富有韵律美和意境的语言运用使得整个诗篇更具艺术感和审美价值,令读者陶醉其中。

最后,《咏史诗》在表现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上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成就。

左思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详实的叙述,勾勒出了唐代社会风貌的丰富多样性。

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咏史诗》不仅是一部描写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个人体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

通过描绘历史事件的壮丽场面和个人遭遇的真实感受,左思打破了传统历史记载的单一性,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历史阅读体验。

左思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

左思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

左思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
在中国文学史上,咏史诗是一个重要的诗歌类别。

它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抒发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感慨,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左思(约公元250年至300年)是中国古代咏史诗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对咏史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左思对咏史诗题材的拓展
左思在咏史诗的题材上,突破了传统的选材范围,将视野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他不仅关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将目光投向了民间百姓、英雄烈士等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咏史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二、左思对咏史诗语言风格的创新
左思在诗歌语言上,注重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他的诗以朴实的文风、凝练的表达和深情的抒发,为咏史诗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同时,左思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排比等,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三、左思对咏史诗内容主题的深化
左思的咏史诗作品,主题深刻,内涵丰富。

他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
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

例如,他在《三都赋》中,以魏晋时期三个都城为背景,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呼吁社会改革。

四、左思对咏史诗体裁的传承与发展
左思的咏史诗,在体裁上继承了中国古代咏史诗的传统,如五言、七言等。

同时,他也对咏史诗的体裁进行了创新,如在《三都赋》中,采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丰富了咏史诗的表现力。

左思在咏史诗的题材拓展、语言风格创新、内容主题深化以及体裁传承与发展等方面,都为后世咏史诗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他的作品不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为咏史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思《咏史》八首的通变性论略

左思《咏史》八首的通变性论略

左思《咏史》八首的通变性论略
《咏史》是明代文学家左思的一部优秀作品,其中共有八首“咏史”诗,分别以元、两宋、元*、明宋、明、清、清勾践及维新时期为主题,对中国
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

这些诗歌的艺术本质都是一种文学的
表达形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想。

在《咏史》的八首诗歌中,左思强调了人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倡导我
们要赋予历史以新的活力。

他认为美的文章可以达到人类的感情的共鸣,他
以文学的境界来提炼历史活力,以“梦里出一缕朝露”的精神来展现抚今追
昔的思想世界。

左思还表达了历史进程中无穷无尽艰辛的凌烟阁、英雄楷模
以及苦难中的智慧坚毅的意象,这些意象凝聚着他飘渺的情思与慷慨的心声。

在《咏史》八首诗歌中,左思以诗意表达,表述了历史循环中人性的重
要性,催人奋发。

一曲歌声吹出奋发斗争的号召,他不仅将历史当成了造就
个人的磨砺,而且旨在唤醒人们的资本主义道德感。

正如左思在《咏史·明》中说的:“每个人有责任艰苦奋斗,以改善他国家的前途”,以其诗意令人
叹服,蕴涵博大精深,展现出作为当今都士及文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本文从左思《咏史》八首的通变性论略出发,阐述了历史活力的意义所在,就是通过文学的表达来凝聚智慧和勇气,以激励人们,开拓历史的天地。

左思的这八首“咏史”,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的连续性,更为我们展示了
未来的前景。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左思(约公元126年至181年)是东汉末年末大家和史学家,他的咏史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左思的咏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左思的咏史诗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他以史为鉴,面对历史的变迁,他不仅仅关注于帝王将相,而是将目光放在了那些平民百姓身上。

他通过平实的笔触和真实的细节,描绘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

例如在《离骚》一诗中,左思描述了楚国的衰落和民众的辛酸,通过描写人民的痛苦,表达出了自己关切国家的心情和对民众的同情。

其次,左思的咏史诗具有浓厚的思想性。

他通过对历史的叙述和赞颂,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

他主张忠诚于国家和家族,以“除恶务尽”为宗旨,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

例如在《史诗》中,左思通过对汉宣帝的赞美,宣扬了忠诚和孝道的重要性。

第三,左思的咏史诗具有生动的艺术形象。

他善于以文字来描绘画面,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象化的叙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例如在《咏史》中,左思描绘了诸侯争霸的情景,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四,左思的咏史诗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

他善于运用双关语、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有力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离骚》一诗中,他运用对偶和排比的手法,使诗歌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最后,左思的咏史诗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他深受古文运动的影响,借鉴了古代文学的传统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使他的咏史诗既具有当时的时代特色,又能体现出古典文学的魅力。

例如在《史诗》一诗中,他将羲皇开天辟地之事与已怀疑纪物得事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古风古韵的氛围。

综上所述,左思的咏史诗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浓厚的思想性、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他的咏史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体现出了他对历史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历史和文学相结合,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瑰丽壮观的咏史巨作。

左思《咏史诗》浅析

左思《咏史诗》浅析

左思《咏史诗》浅析左思《咏史诗》浅析圄马素婷内容摘要:左思的《咏史诗》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他开创了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图构力建一种自己所希企的价值观体系,都要比前人单纯的用道德眼光来评述历史要深刻的多。

从而使咏史诗达到这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并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思咏史诗咏史咏怀左咏史诗并非肇始于左思,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经》的《民》《诗中生、公刘》《鸟》、黄以及稍后的《离骚》、《问》天等作品。

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诗》自此,以后咏史诗才逐渐增多,在思想艺术上也渐趋于成熟。

然而真正人影响极大。

试举一例:三良诗曹植登临穆公的墓穴,回想生时共享人间的荣华快乐,死时要共同分担忧愁,仰天长叹:谁说捐躯容“易呀,等到要牺牲自己时却发现真的太难!”歌最后结以黄鸟也诗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去不复还。

为之悲鸣,慨叹这样的捐躯十分的可悲。

纵观这首诗,人并未明诗显地在三良的行为中杂入自己的开拓了咏史诗的艺术领域,真正将咏史与咏怀水乳交融的结合起来达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并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的却是左思胸臆,诗人似乎只是以一个局外旁观者的身份在向人们陈述介绍评点这段历史,是在发思古之幽黄乌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j3咏史诗()七左思的八首《咏史诗》。

其成就主要体现在:首先,左思的咏史诗打破了情。

而与之相反的是,左思的《咏史诗》其七涉及了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四位贤哲的事迹,诗人写他们贫困不遇时的困主父宦不达,亲戚还相蔑。

买臣困采樵,俪不安宅。

伉一以往咏史诗的传统写法,不专咏“人,专咏一事,有怀抱,不己借陈平无产业,归来亦负郭。

苦生活显然不是在向人们介绍这四位贤人。

诗人在描述中加入了自己的胸臆,诗人看来,哲之在贤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怀古人事以书写之,斯为千秋之绝唱。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东晋左思《咏史》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文学批评诗。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开始向自觉阶段过渡。

作者以比兴手法,讽刺了西晋黑暗的现实,借咏史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报国无门的悲哀,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也成为后人用以衡量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最早标准。

其特点是托古讽今,借古人古事来说明现实的道理,并以历史事件或故事中的人物作比喻,针砭时事,以抒发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

然而,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创作的思想性格来看,这首诗的主题并非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是借此抒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改革时弊的愿望。

这就不能不使人想起庾信的《小园赋》和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同样是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个人感慨,但却具有不同的旨趣和风格。

可见,左思的这首《咏史》诗,既继承了“美刺”的传统,又注入了作者本身的情感和思想,因而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咏史》诗主要反映了西晋末年政治黑暗、宫廷倾轧,以及司马氏大权独揽,残暴地统治人民的社会现实。

诗中所咏的人物都是封建帝王,以贾充、贾后、贾谧为最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贾后毒死太子事件,贾谧废皇太子司马遹事件,贾后为夺取权力而杀戮其余诸子事件等。

在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交错中,形象地展示了东晋王朝的腐朽。

诗人由于怀才不遇,因此用“东门贾后”、“金谷少年”、“长乐潘妃”等人的遭遇来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从而也反映了司马氏集团的黑暗统治和司马氏与外戚集团争夺政权的斗争。

在艺术表现上,《咏史》诗也与左思其它诗作一样,形式采用四言诗体,整齐划一;语言简洁质朴,不加雕饰,准确生动,凝炼含蓄,运用了大量的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借古讽今,内容丰富。

这首诗从题材、构思到语言都带有鲜明的文学批评色彩,作者不仅把咏史看做是“比兴”的手段,同时还将其看做是讽刺的目的,认为西晋的政治混乱乃至覆亡,是可以预见的。

全诗八句,前六句叙述事实,后两句作结论,夹叙夹议,逐层深入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左思(约公元651年-约公元730年)是中国唐代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咏史诗》。

以下是结合《咏史诗》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雄浑的气势:左思的咏史诗以雄浑的气势和辞章激昂的风格著称。

他通过雄奇的描写和豪放的抒发,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使作品具有激情澎湃的力量。

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左思善于塑造历史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他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注重塑造其个性特征和情感状态,展示了他们的英勇、聪明和智慧。

奇特的意象和修辞:左思的咏史诗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使作品富有变化和艺术感。

他善于运用形象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左思的咏史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还融入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解读。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深入分析,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对人性的思考,使作品更具思想性和哲理性。

史诗的宏大叙事:《咏史诗》是一部宏大的史诗作品,涵盖了广阔的历史时期和人物,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左思通过宏大的叙事结构和广阔的历史视野,将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丰富而庞大的史诗世界。

以上是结合《咏史诗》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左思的咏史诗作品独具风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论左思《咏史》

浅论左思《咏史》

浅论左思《咏史》【摘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西晋是曾有短暂的统一,但腐朽的门阀制度又特别严重,从西晋初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左思出生寒门,仕进不得意。

面对此情他的诗形象生动而又深刻地对当时门阀制度进了激励的抨击,从而形成了左思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左思诗除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关键词】:丰富多彩独特左思风力。

一.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左思出身寒门,他因妹妹左芬入宫被封为“贵妃”,迁居洛阳,而做了个秘书郎的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已经形成,当官的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虽然左思的妹妹被皇帝选入宫,加上他的《三都赋》已经闻名于世,但还是因出身寒微而只能位居下位,得不到重用。

左思是个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一心想建功立业,但不能有所成就,自然愤愤不平,表现在诗歌里,就必然“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这样的诗,就超过了同时期的忽视内容而专为辞藻句法等艺术形式的陆机、潘岳的诗作。

﹙一﹚抨击揭露当时反动腐朽的门阀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陷入分裂和动乱中。

西晋是曾有短暂的统一,但腐朽的门阀制度又特别严重,从西晋初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左思是出生寒门,仕进不得意。

面对此情,他对这进行了抨击,像他的《咏史》其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以山上的小苗比无才而又有权势的人,以涧底的高松比有才而屈于下位的人,接下来就直接说世族子弟居高位,有才而无势的人只能做下官。

左思《咏史诗》浅析

左思《咏史诗》浅析

左思《咏史诗》浅析内容摘要:左思的《咏史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他开创了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力图构建一种自己所希企的价值观体系,这都要比前人单纯的用道德眼光来评述历史要深刻的多。

从而使咏史诗达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并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左思咏史诗咏史咏怀咏史诗并非肇始于左思,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生民》、《公刘》、《黄鸟》以及稍后的《离骚》、《天问》等作品。

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诗》,自此以后咏史诗才逐渐增多,在思想艺术上也渐趋于成熟。

然而真正开拓了咏史诗的艺术领域,真正将咏史与咏怀水乳交融的结合起来达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并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的却是左思的八首《咏史诗》。

其成就主要体现在:首先,左思的咏史诗打破了以往咏史诗的传统写法,“不专咏一人,不专咏一事,己有怀抱,借古人事以书写之,斯为千秋之绝唱。

”[1]我们知道,咏史诗正式确立于班固的《咏史诗》,但是班固的这首诗歌情节简单、人物单一,被认为“质木无文”[2];到了曹植、王粲,他们仍然是沿袭了咏史诗的传统写法,仅就历史而论历史,并无“个人”的加入。

左思的咏史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非常多,但他不再铺叙古人古事,而是对历史有选择的加以采用,使之以成抒发个人胸臆的兴寄之物,从而开创了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对后人影响极大。

试举一例: 三良诗曹植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去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3]咏史诗(七)左思主父宦不达,亲戚还相蔑。

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亦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屯?,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4]曹植的《三良诗》取材于《诗经?秦风?黄鸟》,咏赞的是子车氏三兄弟为穆公殉葬的史事。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是他“十五而有文”之后所作。

它讲究词采,重视对偶,语言典雅流丽。

此外,它虽是咏史诗,却不仅仅写史,而是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一个片断来揭露现实,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这里选取一个片断进行评析。

这首诗通过写汉武帝为扬雄辩护一事,借题发挥,指出自己身为当朝之臣,却没能“列在群臣上”,被人陷害,难道不是天意吗?扬雄的遭遇令汉武帝觉得非常惭愧,从而向天下表明自己尊贤、任贤的态度,赢得了更多人才的归附。

全诗一共八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东海扬吾帆,西海张吾旗。

”主要是正面描写汉武帝重用人才,扩大自己的影响,以及他内心的喜悦。

由于群臣向来佩服扬雄的才学,所以想听听他是如何做到“推贤进士”的。

这一段的叙述,平稳而概括,虽未说什么话,却反映了汉武帝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这一方面,《淮南子·人间训》中所记载的孔子夸奖冉雍的话,可以说给予了我们一些启发:“天子冉雍者,天下之中也。

天子适诸侯,诸侯来朝;天子赐诸侯以玉,诸侯辞而不敢受,受而不敢用。

子曰:‘何故也?’曰:‘天子听诸侯,诸侯不敢不听天子,故受天子玉而辞。

天子用之,则安其国家,诸侯用之,则家长人民。

’子曰:‘何故也?’曰:‘所谓忠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国语·周语上》)冉雍受到赞赏,固然是由于他德行好,但重要的是由于他接受君主的命令,办事效忠。

另外,前引汉武帝曾“置酒东堂,以招群臣,上自作赋”,当时刘安、司马相如等二十八人都赋诗,汉武帝又命司马相如作赋,群臣纷纷相继跟上,最终“或不能而出,或为之不善”。

但此事已成往事,当时在座的只剩下扬雄和董仲舒两人。

在大庭广众之中,让汉武帝将如此要紧的任务交给自己,扬雄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关系到自己政治生命的重要机会,必须慎重对待。

所以,他既不能表现出对皇帝的阿谀奉承,也不能把握不住机会,表现出羞愧难当。

所幸他很有才华,以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深厚学养,为汉武帝作出了合乎道理的解释。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约250年-约310年)是东晋末年的一位优秀的古代诗
人和文学评论家。

他以《咏史诗》而闻名于世,该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世的最长叙事诗之一。

左思的《咏史诗》集中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成就,以下是其艺术成就的几个主要方面:
1. 史事广博精细:《咏史诗》以史诗的形式叙述了六朝时期400多年的历史,包括了200多位历史人物和170多个历史事件。

诗中对历史事实的描述细致入微,描写具体细节,充分展现了左思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学识。

2. 叙事手法独特:左思在《咏史诗》中采用了对偶叙事的手法,通过对比和对重的方式,使诗句更加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左思还运用了讽刺、夸张和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形象刻画生动:左思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他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人物的形象。

4.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左思在《咏史诗》中还有大量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他熟练运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他的描写细腻、生动,能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左思的《咏史诗》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独特的叙事手法、生动的形象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等方面的优秀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简述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简述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简述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左思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多方面。

首先,左思在咏史诗的创作中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不仅描写了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征,还深入刻画了他们的性格、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吴越春秋》中,他透过对吴越两国君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智勇、胆识和治国才能,使人们对他们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左思在咏史诗的创作中注重抒发自身的情感和思考。

他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关切。

他的咏史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叙述,更是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他的诗作既有咏史的客观性,又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主观性,给人一种亲近感和共鸣。

此外,左思在咏史诗的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使诗作更加生动有趣。

他运用夸张、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同时,他注重节奏的运用和语言的优美性,使诗作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他的创新让咏史诗不再沉闷和枯燥,而成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文学
形式。

总的来说,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塑造、自身情感和思考的表达以及修辞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他的创作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的思考和诠释,为后世的咏史诗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左思(约公元3世纪)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对咏史诗的创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首先,左思注重描写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他的咏史诗中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更是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究。

例如他的《咏史》中,对于汉武帝的形象,他写道:“神武长秦,沙场万里,威震四海,功业彪炳。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英姿焕发,人称霸王。

”这一段描写不仅突出了汉武帝的英武形象,更从内心感受上表现了他的志向和抱负。

其次,左思的咏史诗中还有大量的抒情色彩。

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他的《咏史》中,描写了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其中“两人齐心,同力戮力,一心报国,两股英风,共焕千古。

”这一段不仅仅是叙述历史事件,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主义的赞美和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左思的咏史诗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更注重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

这种抒情的风格成为了后世咏史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左思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以其史诗《关雎》被誉为古代诗歌史上的创新者。

左思的史诗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左思史诗在内容上展现了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雎》是一首叙述商纣王不仁不义的史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纷乱红尘与人间万象,深刻反映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之情。

他通过叙述商纣王的自虐行为,表达了对于社会道德坍塌,统治者终将得到应有后果的深深忧虑。

另外,左思在描写妇女痛苦的情感上也表现出深深的关切,他以诗意的抒发方式揭示出尊重性别平等的人文关怀。

其二,左思在史诗创作中用意境和象征手法描绘了新的理想世界。

在《关雎》中,左思采用富有鲜明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商纣王倒行逆施引起的社会混乱和人民疾苦,寄托了希望于民众选择和谐与纯洁的理想世界。

他通过对古代魏晋风度的追溯,提出了一种儒家的理想社会观念,呼吁人们秉持儒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其三,左思在史诗创作中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他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他将古代历史与自己时代的现实融合在一起,创作出融合了古代符号和现实主题的史诗作品。

他以对话和意象的手法,将古代的神话传说与自己时代的事件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丰富了当时文学的表现形式,而且为后人开创了一种新的史诗写作方式。

其四,左思的史诗作品在语言上展示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关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史诗充满了音韵美和意境美。

左思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将抽象的思想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表达出深刻的含义。

他以华丽的辞藻和富有韵律感的句子,为史诗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而言之,左思的史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

他以人文主义精神为基础,通过意境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新的理想世界。

他通过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传承和发展了古代文化。

此外,他的语言运用更是史诗之美的集中体现。

左思的史诗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论述】——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经典论述】——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经典论述】——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

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

此后文人也都有咏史之作,曹魏时王粲、阮璃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

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

但班固以来的咏史诗,大抵是“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一诗咏一事,在史事的客观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

而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影响,又有一定创新。

具体说来,左思的咏史诗多自抒胸臆,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抒怀的新的创作道路,成为后人效仿的范例,这是左思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陈祚明曾评价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又如“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最能表现左思气概。

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日:“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日“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日“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日“精切”;他的诗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日“得讽谕之致”。

总之,左思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被称之为“左思风力”,有再现建安风骨的意思。

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来看,可以说“隐括本传”者为正体,“自抒胸臆”者为“变体”,然而左思之“变体”,成就则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左思《咏史》诗简论

左思《咏史》诗简论

左思《咏史》诗简论摘要: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类型,西晋时期左思的《咏史》(八首)成为咏史诗成熟的标志,给后世咏史诗极大的启发。

这组咏史诗借历史史实描述自我情感发展的历程,将史实和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是咏史诗的一种创新,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左思咏史诗史实咏怀创新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类型,作者借歌咏历史事件或人物来抒发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

一般认为先秦时代的咏史诗还处于萌芽阶段,因为此时史实还没有真正成为吟咏的重点,咏史诗也还没有自成一体。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咏史诗体的确立应始自班固。

但班固的咏史诗以叙史为主,末尾兼发议论,尚显粗拙。

建安以后也有不少作家,如曹植、阮籍、嵇康等人也有咏史诗,但写法上大抵只是实咏史事,略述感慨。

而西晋时期左思的《咏史》(八首)才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

左思之前的咏史诗人很多,但是将古人与作者水乳交融地融成一体的,左思应是第一人。

左思的咏史诗从不同方面刻画作者的性格特点,借历史史实描述自我情感发展的历程,将史实和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抒写个人胸怀,“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是咏史诗的一种创新,为后世咏史诗的创作提供了范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

大约生于魏废帝时代,卒于西晋末年。

左思其貌不扬,却自幼发愤读书,不事交游。

《晋书·左思传》称其“才思过人”。

他曾呕心沥血十年,写出著名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

然而只因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森严的西晋,其仕途注定是坎坷的,所以只能屈居下位,郁郁不得志。

左思留存后世的作品极少,现存诗仅十四首,但他的八首咏史诗,慷慨激昂,雄迈高旷,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这组咏史诗抒写了自己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抗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也洋溢着追求自由解放的浪漫意识,被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论述】——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

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

此后文人也都有咏史之作,曹魏时王粲、阮璃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

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

但班固以来的咏史诗,大抵是“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一诗咏一事,在史事的客观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

而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影响,又有一定创新。

具体说来,左思的咏史诗多自抒胸臆,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抒怀的新的创作道路,成为后人效仿的范例,这是左思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陈祚明曾评价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又如“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最能表现左思气概。

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日:“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日“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日“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日“精切”;他的诗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日“得讽谕之致”。

总之,左思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被称之为“左思风力”,有再现建安风骨的意思。

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来看,可以说“隐括本传”者为正体,“自抒胸臆”者为“变体”,然而左思之“变体”,成就则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