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禅诗欣赏

合集下载

唐朝白居易念佛的诗句

唐朝白居易念佛的诗句

唐朝白居易念佛的诗句唐朝白居易念佛的诗句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杰出代表。

他的诗歌擅长刻画人物,尤其在诗歌中描写佛教寺庙和生活常见的器物等方面更是别具匠心。

白居易的佛教信仰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尤其是他曾经创作过一系列以“念佛诗”为主题的精品佳作。

以下是白居易念佛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赠北岩禅师》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以自己已年近七旬,忌惮佛韵之深:“说作得佛千年在,岂知五体有尘散。

”故意以婉转的语言描写自己对北岩禅师的仰慕之情,“兴来神会意,坐卧静无机。

有时愧远礼,翻思厌俗规。

人间非久住,思想自相疑。

”二、《忆起上项寺赤壁寺静居因寄相知》这首诗中,白居易主要描写自己和陶渊明各自在独居时精神的变化情况。

白居易谈起了陶渊明,夹起了自己的作品与陶渊明的诗作,最后强化了念佛修行的方法,“乐游原上清秋节,咏月嘶风空灵味。

若不乘兴把诗吟,悲风如曲微悲切。

念佛十首心省个,令人欣然起故迹。

”三、《赞禅山寺》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赠诗给了漳州大都禅寺的方丈,借喻佛教寺庙充满着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气氛,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可以带给人们身心上的平静与安宁,“寺静自纯清,风泉处处声。

白阳苍翠里,草木乱芳迥。

怀旧思深处,阳台捧云情。

独怜禅路在,高下翠微正。

”四、《送昙谷禅师》这首诗表现出白居易对禅师昙谷的友情和敬意,所表达的是对于念佛的推崇和成为佛教徒所带来无穷的收益,“出门去事佛,快意古今人。

住本非寻常,名高谁复闻。

强亲长者泪,言下衆人分。

秋风分袂后,古寺在层云。

”五、《晚栖香应寺遣怀忆旧居作》这首诗讲述的是白居易在自己府前横突上的花灯开放之时,回忆过往生活和对禅修派别的理解,“灯照石楼月照床,江风吹落綵云香。

前溪昨夜初消雪,古郎谁似掌蒿篙。

期识通家鸟字样,不污屠耳席名章。

清明围节或来望,几日南陵自拟忙。

”以上就是白居易念佛的诗句,可以看出白居易对佛教有深厚的理解和信仰,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唐]白居易白老忘机客,牛公济世贤。

鸥栖心恋水,鹏举翅摩天。

累就优闲秩,连操造化权。

贫司甚萧洒,荣路自喧阗。

望苑三千日,台阶十五年。

是人皆弃忘,何物不陶甄。

[居易三任宫寮,皆分司东都,于兹八载。

思黯出入外内,凡十五年,皆同平章事。

篮舆游嵩岭,油幢镇海壖。

竹篙撑钓艇,金甲拥楼船。

雪夜寻僧舍,春朝列妓筵。

长斋俨香火,密宴簇花钿。

自觉闲胜闹,遥知醉笑禅。

是非分未定,会合杳无缘。

我正思扬府,君应望洛川。

西来风袅袅,南去雁连连。

日落龙门外,潮生瓜步前。

秋同一时尽,月共两乡圆。

旧眷交欢在,新文气调全。

惭无白雪曲,难答碧云篇。

金谷诗谁赏,芜城赋众传。

珠应哂鱼目,铅未伏龙泉。

远讯惊魔物,深情寄酒钱。

霜纨一百匹,玉柱十三弦。

[思黯远寄筝来,先寄诗云:但愁封寄去,魔物或惊禅。

仍与酒资同至。

楚醴来尊里,秦声送耳边。

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

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2[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城东楼名望海楼。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作品赏析:【注释】: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

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

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

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

”《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

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

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

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

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

三百首最经典的禅诗,让你一次读个够

三百首最经典的禅诗,让你一次读个够

三百首最经典的禅诗,让你一次读个够展开全文禅诗,指的是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写禅诗的圣手非常多,作品数量达30000首之多,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僧院花·白居易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3、赠衡岳僧·怀素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清松。

4、题僧院·灵一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5、简寂观·灵彻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6、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皎然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挂枝。

7、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大颠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8、马上作·贯休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一点中。

9、木仙庵吟诗·吴承恩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10、山中作·处默席帘高卷枕高攲,门掩垂萝蘸碧溪。

闲把史书眠一觉,起来山日过松西。

11、孤猿叫落中岩月偈·延寿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

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

12、千尺丝纶·德诚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3、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4、赠质上人·杜荀鹤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15、溪上遇雨二首·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次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白居易禅诗十首

白居易禅诗十首

白居易禅诗十首
一、《醉落魄·其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发悲欢犹未了,酒醒人散却风雨。

二、《醉落魄·其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少年行·九日》。

九日得令日光寒,九日行程路不长。

朝花夕拾空回首,却是荒城旧陌路。

四、《少年游·其三》。

游子夜归深秋雨,过江遥望客船稀。

路灯明明满街摇,不知心似谁家灯。

五、《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六、《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庭院深深·其二》。

莫许年少无忧日,老去谁知晚景衰。

添了丁壮肌肤白,只有离心百转秋。

八、《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十、《题西林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白居易 《读禅经》

白居易 《读禅经》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极高深的意境,语言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悟”的感觉是实在的,只是找不到词语能够表述清楚。只有同道的知音人可以明白,于是,就如同梦中人并不能了解梦之外的现实一般,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我们都有固有认知,根深蒂固,指导我们度过了数十年。你可曾知道,不实在的现象就如同眼睛疲劳可以看到空中的花朵,然后我们对它赞叹或厌恶。烈日下荒漠上显现的“河流”,然后我们在河里抓鱼。细碎的世界里,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太多的时间都是在追寻虚无的东西,很少反观自己是不是在“不健康”的状态下生活。往往都是依靠着这些错觉来建立自我的成就与价值。
来源:爱佛网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喜好佛法,不仅参访高僧问道,同时也反躬自省,并且把悟到的境界糅合到了他的诗作之中。这首诗表现的就是他对真谛的领悟。
“须知诸相皆非像,若住无余却有余”,白居易讲到,任何的事物,当你还不能看到它的本质的时候,它都是虚幻而无实的。眼睛看不到物品刹那间微细的变化,不知道它终究坏灭,心也感受不到自心迁流的状态,不知道它究竟无常。于是从来都不曾清醒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无余”即是解脱,但,若住于解脱,却又不是真的解脱了。因为有了“住”,就必定会有“不住”,如此,变动的境界就不是解脱的真谛。
梦里不知身是客,空有一如不二禅。原来“无花即知无果,无戒即知无空;无梦即得自在,无余即是解脱。”
禅诗欣赏——白居易 《读禅》
须知诸相皆非像,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不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梦里不知身是客,空有一如不二禅。原来“无花即知无果,无戒即知无空;无梦即得自在,无余即是解脱。”

禅诗精选意境最高的禅诗

禅诗精选意境最高的禅诗

禅诗精选意境最高的禅诗20XX年01月28日诗歌1、尘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2、巽公院五咏禅堂唐·柳宗元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3、题僧房唐·王昌龄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4、题万道人禅房唐·张祜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

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

世事静中去,道心尘外逢。

欲知情不动,床下虎留踪。

5、神照禅师同宿唐·白居易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

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

晏坐自相对,密语谁得知?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

6、赠初上人唐·张乔竹色覆禅栖,幽禽绕院啼。

空门无去住,行客自东西。

井气春来歇,庭枝雪后低。

相看念山水,尽日话曹溪。

7、题山僧院唐·张乔溪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

地寒松影里,僧老馨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

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8、题竹溪禅院唐·李洞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

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赛。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

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9、雨中游飞英寺和苏韵清·查慎行春阴覆成堞,花残游人稀。

爱此北郭幽,晨征夕忘归。

盘旋上堵,恣眼穷清晖。

东风拂面寒,细雨湿我衣。

客来僧归钥,客去僧掩扉。

迹在有送迎,心空无是非。

10、寄太虚上人明·陈献章太虚石洞居,孤寂少人依。

远客携琴至,逢师乞食归。

一莆青草上,四面白云飞。

尽日无言谈,岩花落满衣。

11、太和庵前坐泉明·谭元春石选何方好,波澜过接时。

应须高下坐,徐看吞吐奇。

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

不知流此去,响到几人知。

行看流水坐看云 历代禅诗鉴赏 (三)

行看流水坐看云 历代禅诗鉴赏 (三)

行看流水坐看云历代禅诗鉴赏(三)行看流水坐看云历代禅诗鉴赏【三】隋唐五代时期【2】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699—7467)洛阳人。

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晚年隐居汝水边,以渔樵自终。

与王维友善,属诗唱和。

诗歌多写景状物,描绘隐居生活的闲适,亦有少量写立功壮志之作。

《全唐诗》仅存其诗一首。

【赏析】这是一首世所公认的描写雪景的佳作。

据传此诗是诗人考举应试时而作。

他并没有按要求写十二句的五言律诗,而是写了四句即称“意尽”而交卷。

本诗的前三句写望中所见,却见得不俗,亦绘得不凡。

北岭秀丽全在它的余雪皑皑,仿佛浮在云端;更无奈那一抹斜阳,使久雨新晴后的林表,更为明丽,实在令人眼清心净;末句写望中所感:斜暮余雪,寒光闪耀,令人徒添寒意。

“秀”字用得简洁,“浮”字用得生动,“明”字透出灵秀,“寒”字暗诉心曲。

一个“寒”字,正所谓“好将寥落意,指点到人间”(明僧大健《见远山残雪》),暗示他归隐山林、结交僧友,“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苏氏别业》),“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贾岛《雪晴晚望》)的将来。

示法诗希迁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能明?希迁(700-790)石头希迁,俗姓陈,广东高要人。

年轻时坚决反对乡民迷信与祭祀神鬼。

后往曹溪参谒慧能,慧能西逝后师事青原行思而悟玄旨。

后住持南岳衡山,结庵石台,世称石头和尚,与江西的马祖道一并称当世两大禅匠。

著作有《参同契》、《草庵歌》各一篇。

名徒有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丹霞天然等21人。

圆寂后赐无际禅师。

【赏析】这是一首佛法哲理诗。

为赞扬药山惟俨禅师悟道而作。

有一天,药山端坐在石头上。

石头问他:“你在这里干什么?”“什么也不做。

”石头便说:“那么你这是闲坐了。

”药山答:“闲坐还是有为。

”石头便问:“你老是说不为不为,到底不为个什么?”药山答道:“这个不为,千圣也不识。

”石头知其颖悟,便做了这首诗赠给他。

白居易禅诗欣赏

白居易禅诗欣赏

白居易禅诗欣赏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 772 年 )出生在山西太原一个世习儒业的书香之家,其 祖父辈都是明经科出生的小官员。

生性聪慧的白居易从小就 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六岁就学写诗,九岁就可以辨 别声韵,并且他青少年时期学习很刻苦:“昼课赋,夜课书, 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灵秀 的天资加上后天的勤奋努力,使白居易早年就显露出优秀的 文采。

他十六岁时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离离原上草,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至尉,不久召为翰林学士,任左拾遗等要职,曾颇受唐宪宗 皇帝的信任和优待。

后来因为政治斗争被贬为江州司马和忠 州刺史。

后又曾经奉召回京担任中书舍人、秘书监、刑部侍 郎等要职,并曾外任杭州和苏州的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 都洛阳等,七十五岁时终老于洛阳。

相传白居易去世后,唐大中皇帝以诗悼之: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风格质朴晓畅,他在世时就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如他自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 建 ” 情。

”白居易经由科举考试而进人仕途, 九岁成为进士,岁时以“拔萃”登科,为秘书省校书郎,五岁为周 章已满行人耳,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的诗,感情真挚,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

士庶、僧徒、孀 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白居易的名篇丽句和诗集当时还流传到日本、 新罗 (今朝鲜)、日南(今越南 )、契丹等国,“白居易讽谏集,契丹主亲以之。

”从公元9 世纪起, 白居易的本国字译出, 诏番臣读诗对 日本文坛的影响持续了约四百年,很多大臣、贵族、文人都 将学习白诗作为必备的文学修养,把吟诵白诗当作显示博学 和高雅的方式。

日本的《江谈抄》 等古籍就记录了嵯峨天皇、 醍醐天皇、村上天皇等喜读白诗并与大臣讨论白诗的轶闻。

有许多日本诗人和作家都从白诗中汲取过营养。

如平安时代 最著名的女作家紫式部和清少纳言,俳句大师松尾芭蕉和与 谢芜村等都是白诗的爱好者。

禅诗漫谈之白居易

禅诗漫谈之白居易

禅诗漫谈之白居易◎冯永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势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唐代文化的鼎盛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作为文学形式的唐诗和全方位展现思想、艺术的佛教。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经过魏晋南北朝与中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至隋唐达到高峰。

佛教的影响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最出色的思想家都是出现在僧人当中,士大夫们或与僧人交游过从、诗文唱和,或研究经文、参禅体悟,由此也产生出大量的禅诗来。

下面,我们谨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禅诗来谈一下其中的佛教意境。

白居易少年得志,29岁时中进士,曾经有一番经世之国的大志,但是无情的政治现实却击碎了他的抱负。

唐宪宗元和三年至五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期间他多次上书抨击朝政,但却遭到了皇帝的冷遇。

元和六年,白居易经受丧母之痛,守丧期间又痛失爱女金銮儿。

至亲去世加上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如此巨大的创伤如何排解?白居易正是在此时开始向佛教来寻找精神的解脱,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薮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他开始立志,“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佛教开始成为诗人解脱俗世痛苦的巨大精神力量。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弹劾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恒获罪,被贬江州司马。

原本是仗义执言,却无端受过,使人心中更加愤懑,同时也使他进一步向佛教寻找精神寄托。

在江州任上,他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草堂,参禅礼佛,对佛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历史上一般认为他从此开始由信奉儒家向崇尚佛教的转变。

唐武宗会昌二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退休,时年71岁,从此他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迷路心回因向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佛教信仰之中。

诗人闲居洛阳,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白居易在人生遭遇挫折之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忘却烦恼,正是信奉佛教所起的作用。

据《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既失志,能顺势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能够忘掉自己的形骸,即是做到了佛教的“我空”。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全诗赏析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全诗赏析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全诗赏析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全诗赏析《寄韬光禅师》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

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

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作者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作者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

下面是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

原文:寄韬光禅师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①。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②。

注释:①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建于五代时期,现在已不存。

②桂子:即是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

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译文: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

东涧水中流着西涧的水,南山云叠起了北山的.云。

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清。

遥想我的宗师行道的地方,飘着天香的桂子落纷纷。

鉴赏:该诗首联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遗址位于今杭州市,建于五代吴越时,现在已不存)。

颔联与颈联都是写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

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给人极大的艺术享受。

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

并且这四句诗,包含了方位只是相对成立的观点。

东涧水流,从更东边来看,就是西涧水。

南北山云,前后台花,上下界钟,皆是此意。

《老子》也早有此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再从绝对的角度来看看这几句话。

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都只是一些概念,并无实义。

如果执着这些概念,那么东涧水流只能是东涧水了。

如果无所执着,跳出相对的束缚,契入绝待圆融的自性真如,那真是东涧何妨流西涧水,但也不妨东涧水流东涧水。

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欣赏

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欣赏

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欣赏《白居易最闻名的十首诗观赏》可能是您在查找古诗词推举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第1首、病中诗十五首。

卖骆马(唐代-白居易)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第2首、斋居春久感事遣怀(唐代-白居易)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

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

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第3首、适意二首【唐代:白居易】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

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

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

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

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

中年忝班列,备见朝廷事。

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

况余方且介,举动多忤累。

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

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

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

悠悠身与世,从今两相弃。

第4首、开元寺东池早春【唐代:白居易】池水暖温暾,水清波潋滟。

簇簇青泥中,新蒲叶如剑。

梅房小白裹,柳彩轻黄染。

顺气草熏熏,适情鸥泛泛。

旧游成梦寐,往事随阳焱。

芳物感幽怀,一动平生念。

第5首、夜从法王寺下归岳寺【唐代:白居易】双刹夹虚空,缘云一径通。

似从忉利下,如过剑门中。

灯火光初合,笙歌曲未终。

可怜狮子座,舁出净名翁。

第6首、玩迎春花赠杨郎中【唐代:白居易】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恁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第7首、秋蝶【朝代:唐代|:白居易】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

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

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

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

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

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

第8首、重到城七绝句·刘家花【朝代:唐代|:白居易】刘家墙上花还发,李十门前草又春。

十位名家最经典的禅诗

十位名家最经典的禅诗

十位名家最经典的禅诗
一、罗隐:
安居山林日月久,花开叶落得复聚。

青天无涯水源深,绿竹弯弯来如童。

二、晏殊:
万里风雨如山穷,无人与我惆怅中。

唯有归去蝉声后,圆月明净又一空。

三、李白:
五湖四海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片帆行船穿花去,只见天地苍茫外。

四、柳宗元:
愁游青山日日夜夜,芳草碧绿满河岸。

对高台望,看极空烟波,梦千年心,叹今古几许。

五、王安石:
把酒伴明月,莫要怨离苦。

莫恋无情深,不如老去乐。

六、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七、白居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八、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九、陆游: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十、宋之问:
满江红,清淮流。

柳色新,芳草秋。

苗条小,洞庭潭。

几多愁,何曾语。

历代禅诗集锦鉴赏

历代禅诗集锦鉴赏

历代禅诗集锦鉴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带来的历代禅诗鉴赏。

李白(701-762)后世称为“诗仙”。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今甘肃秦安,出生于碑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

“五岁诵六甲(道教典籍),十岁观百家(诸子百家)”,“十五好剑术”,25岁时仗剑远游,结识天下豪杰。

42岁时诏至长安为唐玄宗礼遇,供奉翰林,后遭谗请归。

安史之乱期间奋力报国。

晚年受累流放,困苦漂泊,病逝于安徽当涂。

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谲,气势雄壮,风格豪迈、奔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是唐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精品妙构。

杜甫誉之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天府山水培育了诗人李白壮阔的情怀,亦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清新自然的诗章。

本诗首二句写来自故乡的琴师抱琴下山,将这位乐师写得很有气派。

次二句写蜀僧弹琴,但见琴师一挥手,琴声便铿锵震耳,仿佛大自然中的万壑松风,令人革心洗面,心境焕然。

琴声止后,却余音袅袅,与薄暮的寺钟一起共鸣,将人带入无限渺远的虚空境界。

不知不觉,听琴会心之余,暮色四合,时间如逝!本诗用典精当,“挥手”、“洗流水”、“霜钟”均有典故。

提起鼓琴、听音,无人不会想起琴师伯牙与知友钟子期,伯牙挥手,钟子期听声。

一个善奏,一个善听,高山流水,你心我心。

李白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与蜀僧的知己之感。

全诗起笔不凡,《唐宋诗举要》表举此诗“一气挥洒,中有凝炼之笔”。

古诗中描写琴乐的名篇不少,白居易除《琵琶行》中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等精妙表现外,还有一首晚年所写的《好听琴》,诗中满是禅韵:“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白居易与鸟窠禅师(鹊巢禅师)的故事【古画赏析】

白居易与鸟窠禅师(鹊巢禅师)的故事【古画赏析】

白居易与鸟窠禅师(鹊巢禅师)的故事【古画赏析】白居易《香山寺二绝》【其一】空门寂静老夫闲①,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其二】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做此山僧。

香山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的南侧,白居易晚年退隐之后,定居于此,并自号“香山居士”,可见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

元和年间,白居易出守杭州时,曾诣鸟窠禅师问道。

《五灯会元》卷二记载了他们相见的情形:“(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

’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白作礼而退。

”鸟窠禅师所说的那两句话,是学佛之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但却被他提到“佛法大意”的高度,是为了说明禅不是要看怎么说,而是要看怎么做,也就是重视自己的证悟。

《五灯会元》卷一记载大迦叶“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也是说明这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亲证的重要性。

(道林在杭州秦望山修行时,筑巢于山中的松木之上,所以有“鸟窠禅师”之称。

另外,也因为他的居处旁边有许多鹊鸟在此栖息筑巢,人们因此也称他为“鹊巢和尚”。

)【第1幅图】八高僧图卷(局部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南宋梁楷八高僧图卷,南宋,梁楷绘。

手卷,绢本,设色。

纵26.6厘米、横约6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描绘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禅宗八个高僧的故事。

各个人物的神态、举止和服饰刻画入微、传神。

每幅之后均附有明初人用行书撰写的文字说明,内容简明扼要。

山石多为斧劈皴,笔法简洁洗练,动静相映以烘托出人物的情绪。

为梁楷作品中较为工整的一路。

下图是其局部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八高僧图卷,南宋,梁楷绘。

手卷,绢本,设色。

纵26.6厘米、横约6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图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绢本设色尺寸:26.6 × 64.7 cm故事讲的是唐朝道林禅师传法至杭州,见城南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如盖,他就在树上筑窠,栖止于上参禅,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翻译赏析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翻译赏析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翻译赏析《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翻译赏析《山下留别佛光和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前言】《山下留别佛光和尚》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

该诗描绘了一幅山下送别的画面,体现了诗人与佛光禅师之间的'深厚友谊。

【注释】①跏趺:两腿左右交叉,相盘而坐,是一种坐禅方法【翻译】劳烦大师亲自送别我下山,这次离别又有谁能懂得这其中所包含的感情呢?我现在已经年过七十,大师更是高龄九十了,应当知道我们下次再见面将会是在来世了。

【赏析】白居易在其诗《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中曾写道“紫袍朝士白髯翁”,“交游一半在僧中”,他与僧家之缘,可以说是自始至终,乐而不返了。

马祖大师的弟子如满禅师住持洛阳佛光寺,从白居易的诗文中看到,他与如满禅师的交往并不如神照、圭峰多,也不是没有交往。

这是他到佛光寺朝山归来,如满禅师送他下山时所赠的诗。

“劳师送我下山来,此别何人识此情。

”白居易在佛光寺小住后,辞别佛光禅师下山,但佛光禅师坚持要送他。

这样的情分一般人是不知道的,而这次相别的含义也是一般人不知道的,起因如何。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这时,白居易已整整七十岁了,并患有“风疾”——脑血管疾病。

而如满禅师年岁更长,已经超过九十岁了。

九十岁的老人能送白居易下山,体魄之健无须评说。

如满禅师的生卒年月无从考证。

从这首诗中可以得到基本确定。

白居易七十岁那年是公元841年(唐武宗会昌元年),以如满禅师九十岁论,他的生年当在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

白居易的禅诗精品不少,因非关白居易的专集,就只好到此为止了。

最美禅诗十首,首首意味深长(唐·...

最美禅诗十首,首首意味深长(唐·...

最美禅诗十首,首首意味深长(唐·...禅诗作为诗词宝库的一员,一直以清新高雅、意境高远而流传于文学殿堂,本文特精选经典禅诗10首,可谓珍珠中的珍珠,它文字诗词尽风流,让你在享受诗词艺术之美的同时,更领略禅诗世界里那清新入耳,意味深长的文化瑰宝。

壹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间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浮生若梦鸟巢禅师,唐著名僧人,据记载其行为怪异,常以树为栖,与鹊为邻,故世称鸟巢禅师。

据载,禅师与大诗人白居易多有来往。

有则小故事记载了该偈语出处:有次,白居易作偈语特请教禅师道:“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巢禅师当场以偈回答说:“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间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便把人生如梦似幻,短如朝露的特性点化的惟妙惟肖。

如果众生都能从中悟到生死,进而超越时空来去之限制,也许生命就达永恒,不生不灭。

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方为进据记载,《插秧诗》是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五代梁时著名僧人,号长汀子。

因他肩上经常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插秧,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在布袋禅师点化下,意趣无穷,妙理尽出。

不得不说布袋和尚道行之深,运化文字之妙。

叁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心中有佛佛常在这首诗偈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的大作。

也许辛弃疾的青玉案里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与其媲美。

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首无门慧开禅师的诗偈,通过春夏秋冬人生四季对如何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绝妙的开示。

真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烦恼痛苦处,换个心境,也许凛凛白雪皆是春。

伍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白居易的一首禅诗,28字都是大白话,却深蕴禅理

白居易的一首禅诗,28字都是大白话,却深蕴禅理

白居易的一首禅诗,28字都是大白话,却深蕴禅理从两晋时代起,佛教文化便逐渐为中国知识阶层广泛接受。

后来,僧人也逐渐将佛教赞颂诗歌化,他们自己则成为诗僧。

这必然影响传统的诗歌创作,在风雅之外又添了禅意,也使诗歌呈现出新的面貌。

如果不了解佛教,尤其是禅宗,也就无法深入了解唐宋以后的中国诗歌。

下面介绍白居易的一首禅诗,28字都是大白话,却深蕴禅理。

大图模式对酒唐代:白居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大图模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深受禅宗的影响,晚年又信仰净土,号香山居士。

所谓居士,就是在家修道,居家道士,也就是不出家的信佛人。

唐以后信佛的作家诗人,往往都以居士自称,如苏轼称东坡居士。

白居易对佛教持实用主义的态度,又合儒、释、道为一,所以养成了他任运随化、安贫乐道、自由旷达的性格,既礼佛参禅,又热爱世俗生活,关心民间疾苦,所以后来有人称他为“广大教化主”。

在诗歌内容方面,白居易逐渐由“新乐府运动”时期的积极入世态度而转向消极,佛教思想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

大图模式白居易自小聪慧好学,但由于生长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他的亲人一个个相继离他而去,加之他被贬的经历,让诗人逐渐地认清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白居易晚年更加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禅宗和佛理,也写下了很多禅诗。

诗人在另一首诗中还这样说,“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可见其旷达不羁的心态。

大图模式这首诗的前两句阐述作者的观点,“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 诗人认为,人活于世,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如此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瞬间发出的一点火光,很快就过去了。

大图模式虽然人生一般都要经历几十个寒暑,看似漫长,其实也是屈指可数。

时光的渡口,不经意间,来去匆匆,聚散两难。

再多的财富,到头来都是一场虚空。

苏轼曾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普通人无法息心观照自己,都是因为滚滚红尘中,看不清很多真实的面目。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注释】①无余:无余涅槃。

有余:有余涅槃②空花:空中之花。

病眼者见空中有花,但虚空原无花,只是眼病所见。

譬喻妄心所计之诸相并无实体③阳焰:大乘十喻之一。

阳光照射在旷野之上所产生的.幻相,渴者见之以为是水【赏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余涅槃也是不可住。

若住于无余,执着无余,即见无余相,自然不得究竟,落于有余。

故曰“若住无余却有余”。

究竟真理,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议,所以“言下忘言”则一时顿悟。

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即是一场大梦,而于此梦中大说“人生如梦”,就是“两重虚”。

凡夫所执种种,无非空花。

空花只因病目起,并非实有,只是目愈则空花自无,于此不可执着求个空花灭处。

譬喻修行,只是复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并非更可得个什么空花之果。

即无所灭,亦无所得,阳焰觅鱼,也是这个意思。

禅与动,俱是空话,不可执着。

以禅斥动,以动斥禅,或禅动相融,皆入执着中,难于如如相应。

禅动具不执着,不执着亦不执着,自然是“不禅不动即如如”了。

白居易介绍唐代: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关于花的禅诗

关于花的禅诗

关于花的禅诗一、原文:《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衍生注释:- “芳菲”:这里泛指盛开而美丽的花,在诗中代表春天里百花盛开的景象。

三、赏析:- 主题: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人间与山寺的桃花在不同时节开放的景象差异,背后蕴含着一种时空与自然规律的思考。

- 情感:诗人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之感。

原本以为春天已经逝去,无处寻觅,却在山寺中看到桃花盛开,才发觉春天并未完全消失,有一种对美好事物失而复得的欣喜。

- 表现手法: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人间四月百花凋零与山寺桃花刚刚盛开进行鲜明的比对,强烈地突出了山寺的清幽冷僻与春天的迁延。

通过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种乍见桃花的惊喜。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的诗多反映现实生活、民间疾苦,如《卖炭翁》等。

同时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佳作,《大林寺桃花》便是他牛油果(优渥)的游山玩水时创作具有独特意境的诗作。

五、运用片段:- 场景一:旅行中惊喜发现假如你在某个春天出去旅行,你去了一个山区。

当你经过漫长的山路到达山里面的时候,发现这里的花开得正旺盛,而山外的花早已经凋谢了。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说:“这真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啊,这山里就好像是被春天遗忘的一个角落,现在才想起来把美丽送到这儿呢。

”- 场景二:讲述生活中的意外惊喜比如说你一直在找一样东西,找了很久很久就是找不到,结果在收拾一个好久没打开过的旧盒子时突然发现了它。

你就可以感叹:“这就像那大林寺的桃花呀,我一直以为这东西找不到了,就像那春归无觅处,结果它就在这儿呢,真是不知转入此中来啊。

”- 场景三:课堂上阐释规律的差异性在自然课上,老师想要告诉同学们地理和海拔对气候以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老师就可以说:“同学们,就像古诗里说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样,由于山里面海拔比较高,气温比较低,所以当山外面的花都已经谢了的时候,山里面的桃花才刚刚开始开放,这就是自然规律不一样导致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深谙红尘世网中的种种痛苦和烦恼,而佛教博大
“迷路心回因向佛”的白居易,过的是一种“似出复似处,
”半官半隐的“中隐”的佛教居士生活。他的一生“常以
如他的诗歌所云:“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富贵在此
”“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人
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贫
“妾颜未改君心改。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被丈夫所嫌弃。不谙世事的
结果却受到夫家的刻薄对待,终至“出门无去
白居易对人生的虚幻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这在他的诗
?一缕鸿
”“进退者谁非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蜗牛角上
春尽孤客情。驱马上丘垅,高低路不平。风吹棠梨花,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
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时,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
还施散其家财,开凿了龙门八节滩,为人民造福,
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
暗施慈悲与后人。”白居易在参禅念佛、持
还大力提倡爱护生命和放生,写下了《放旅雁》、
、《赎鸡》《慈乌夜啼》《燕诗示刘叟》《和(大嘴乌)》
从白居易的诗中可见,他对封建社会的特殊苦难群体妇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于唐代宗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出生在山西太原一个世习儒业的书香之家,其
白居易经由科举考试而进人仕途,二十九岁成为进士,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
《与元九书》中云:“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
白居易的名篇丽句和诗集当时还流传到日本、新罗(今朝
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眼看
”等等。他希望世人能因为他的这些诗歌,真诚关心
并且由衷地劝诫“人生莫
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曾布施三
白居易虔诚信仰和修学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旷达乐天的
恬淡知足的闲适人生,造就了他的这些理深韵远、
率注意于文矣。”他写了不少深受佛教思想影响
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转法
”他愿将来自己生生世世能以文学的生花妙笔来弘扬
从白居易的很多诗作来看,他是一个“世缘
正如白居易朋友陈鸿的《长恨歌传》中云:“乐天,深于
多于情者也。”白居易是一个多情善感,富于诗人浪漫气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今日多情唯我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对好友元稹表明:“古人云:
白居易被提拔为翰林学土和左拾遗时,不畏权贵,“有缺
且多出宫人,为宪宗皇帝采纳。他还本着“唯歌生民病,
”的诤谏目的,写了很多讽喻诗为民请命,以实
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只有带着孩子拾稻穗以
“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
?紫薇花对紫薇郎。”
白居易的一生经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文宗、武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
而千百年来令人们执着地孜孜以求并赋予很多浪漫幻
”的山盟海誓,而在渔阳颦鼓动地而来的国家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
”天上人间难以相会。而在
日夜减芳华。”的秋季里伤感悲叹。结婚不到五年的
”“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露荷散清香,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月出鸟栖尽,寂
暮春四月,人间的百花大多已凋零,而深山古寺中的桃
清风吹拂,枝叶婆娑,摇曳生姿。山雨过后的梅树林里,
诗人有时候会去美丽的大自然中寻幽访胜。身心安详的
在中秋的月夜,诗人来到桂花飘香的山间佛寺参访修学。
澹然无所欲。”“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淡寂归一性,
虔信佛法的诗人认为,内心少欲知足是真正的富有,身
青松翠竹环绕,门扉时常深闭,少有世俗的闲人来访,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正是禅宗大德马祖道一所建立的“洪
诗人也曾师从佛光如满禅师学习洪州禅多
并深有体悟。“洪州禅”认为“平常心是道”,在日常生活的
白居易晚年时过的更是一种身心都像出家人的修道生
女唤妻呼多不应。”“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步月
今作西方社里人。手把杨枝临水坐,闲思往事似前身。”
白居易晚年时候,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为作诗而苦思冥想,
白居易的不少诗篇里描绘了自己修学佛法以后,以不染
清净安详的身心来体味人生的美妙觉受:“人间四月芳
这些优雅明澈的诗篇,在很远很美的地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居易故居考古发掘出土的石质残
,经考证为白居易所书写。)如他的诗作所云:“官秩三回
”他很喜欢参访一些德才兼备、气质超凡脱俗的高僧大
达于性,于兹三四年矣。”还根据自己的修学心得和
参究南宗禅。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忠州时,常学习坐禅,
藏进“新旧大小乘经律论集,凡五千二百七十
白居易认为:“文之用大矣哉!国家以文德应天,以文教
)、日南(今越南)、契丹等国,“白居易讽谏集,契丹主亲以
诏番臣读之。”从公元9世纪起,白居易的诗对
日本的《江谈抄》等古籍就记录了嵯峨天皇、
白居易有着很深厚的佛缘,是个笃信佛法的居士。如《旧
屡忧患,胸中了然照诸幻之空也。”《五灯会元》卷四载:
通学小中大乘法。”并曾作诗说自己前世应是个僧人:“辞
白居易一生中兼修佛教禅宗、净土宗,同时也信仰密宗、
?欲把残花问上人。”
短暂无常的人生就像春天里的一场幻梦,所有的那些欢
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感伤的时代,国事的兴衰治乱,
和对短暂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叹惋:“花
?去似朝
“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三病长相随。除却念无生,人间无药治。”“只有解脱门,
”“不如回念三乘乐,便得浮生百疾空。”“自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