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设计2苏教版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设计2苏教版

《离骚》教学设计离骚(节选)一、学法建议诗人创作的年代距今较为久远,故诗歌学习的障碍较大,因而在阅读时,必须首先对诗人生平事迹有所了解,并结合时代背景,紧扣课文的注释,大致把握其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如下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①诗人是怎样表现自己忧国忧民的品格的?②他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理想?③文中以芝兰香草为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④怎样体味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从而自诗篇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诵读成为重要的部分。

要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热情这一重点。

“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

“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种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有感叹意味;第二种是在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第三种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首,不可读断,不要注意把握。

二、例题分析[ 例1 ] 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简要概括其大意。

[思路分析]因课文文字较为艰深,在理解与把握上较易出现理不顺的现象。

课文又为节选,内容在全诗中原为一部分,都会给分层次和归纳大意带来困难。

解题中需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如“长太息”、“悔”等可能较准确地把握文脉。

[答案]课文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对之所厚”。

大意为:作者虽为群小所排挤而矢志不屈。

第二段从“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到文章的结尾。

大意是:作者设想自己虽想独善其身而终不能,表现自己为了崇高的理想,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

[ 例 2 ] 屈原一心实现“美政”,改革时弊,可“潮谇而夕替”,为什么?[思路分析]从文中看“众女嫉余之蛾眉”,君王“终不察夫民心”。

“固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

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态”,不愿同流合污。

离骚苏教版教案

离骚苏教版教案

离骚苏教版教案离骚苏教版教案【篇一:《离骚》教案】《离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赋与比的写法;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教学难点: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3、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

三、诵读课文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相关知识;(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3)能够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的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离骚》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离骚》的诗意和诗意;(2)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3)《离骚》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离骚》中的象征、隐喻手法;(2)分析《离骚》的韵律特点;(3)评价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导入新课:(1)介绍屈原及《离骚》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离骚》节选部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屈原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象征、隐喻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句子;(2)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互动。

四、作业布置1. 背诵《离骚》节选部分;2. 写一篇关于《离骚》艺术特色的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4.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离骚》中的典型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

2.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领悟《离骚》所表达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离骚》所表达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文本(1)学生自读《离骚》,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讨论《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排比等。

3.分析艺术特色(1)从诗歌的形象、语言、情感等方面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2)讨论《离骚》中所表现的屈原的人格魅力。

(3)引导学生关注《离骚》在诗歌史上的创新之处。

4.领悟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观(1)分析《离骚》中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2)讨论作者在《离骚》中表达的人生价值观,如忠诚、正直、廉洁等。

5.拓展延伸(1)介绍《离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楚辞、唐诗、宋词等。

(2)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其他作品,如《天问》、《九歌》等。

(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离骚》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离骚》的鉴赏文章。

2.阅读屈原的其他作品,如《天问》、《九歌》等,了解屈原的诗歌创作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语文高一《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一《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屈原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屈原当时的处境,了解楚辞及《离骚》的有关常识。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屈原的崇高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

学习重点认识诗人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爱国精神。

学法点拨读准字音,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认识诗人的高洁情怀。

释词义1.重点词苗裔:后裔。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内美:内在的美质。

修能:美好的才能。

代序:递相更代。

序,次序。

骐骥:骏马,比喻贤智之臣。

迟暮:指年老。

零落:飘零,坠落。

2.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解文题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子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色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共373旬,2 477字,可谓鸿篇巨制。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像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教案标题:《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离骚节选》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2. 理解《离骚节选》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离骚节选》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离骚节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是苏轼,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2. 提问:你们对苏轼和《离骚节选》有了解吗?二、学习背景知识(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查找并分享苏轼和《离骚节选》的相关信息。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所找到的信息。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段阅读:将《离骚节选》分成若干段落,让学生轮流朗读每一段,并理解每段的大意。

2. 提问:根据学生的理解,提问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四、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15分钟)1. 解释诗意表达:引导学生分析《离骚节选》中的诗意表达,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2. 举例说明:以具体的诗句为例,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五、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离骚节选》的主题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 提问:诗歌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离骚节选》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展望: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其他作品,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辅助工具:1. 《离骚节选》的教材或诗歌文本。

2. 学生分组的资料收集工具。

3. 诗歌鉴赏的参考材料和解析。

教学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的资料汇报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离骚节选》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和参与度。

最新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14页)

最新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14页)

最新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14页)离骚教案教学目标:一、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涛歌中表达的情感。

三、了解俩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教学重点一、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三、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一、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

二、品味、鉴赏诗歌中移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建议:一、这首诗古奥难懂,教学时应当先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再指导学生欣赏诗句。

三、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诵读。

鼓励学牛放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本课所在板块为《殉道者之歌》,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板块主题,体现出屈原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殉道精神,引导学生体验屈原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

五、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人。

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吗(带领学生背诵)谁能说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是什么意思?[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化水平或文学水平。

其中的“风”是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

、初读体验(一)教师范读或播放诵读录音。

(二)学生自由诵读。

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三)师生齐读。

’(四)提问:你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这首诗外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

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句末多用“兮”字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三、相关知识介绍。

(一)学生交流课前查到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补充。

1.介绍楚辞。

刚才大家诵读后总结出的这首诗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楚辞”这种诗体的形式特点。

“楚辞”之所以姓“楚”,就是因为所有的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汉代人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体”(因为《离骚》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97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97

《离骚》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重点和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知识链接】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其特点是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离骚》的第一、二、三章,包括诗歌的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离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离骚》的文学特色和主题思想的解读。

难点:《离骚》中古代汉语词汇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屈原的生平介绍视频,让学生对屈原及其作品《离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材解析:引导学生学习《离骚》的第一、二、三章,解读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离骚》的某个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离骚》板书内容:第一章: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第二章: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第三章: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离骚》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答案:略2. 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答案:略3. 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离骚》主题思想的感悟。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离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离骚》主题的文学创作活动,如写一篇以《离骚》为背景的故事、散文或诗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7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7

离骚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课文;2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能够把握诗人的情感及了解这首诗的体裁特点;3通过诗意的把握,了解屈原的人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对比阅读,抓关键词语,把握诗人的情感及了解这首诗的体裁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离骚》一诗其基本内容之前我们作了梳理,大家也反复背诵过了,昨天月考的默写题也考了。

《离骚》作为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是经典中的经典,还需要我们深入品鉴,那我们今天就继续走进这部伟大的作品。

师:就你们阅读体验,《离骚》与之前学的《氓》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二.品读诗文师:我做了一个尝试,我用《诗经》四言句式,对这首诗歌的前八句做了修改,让这首诗歌变简短些,请同学们先读。

前八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内美。

(t:帝之苗裔,朕考伯庸。

摄提孟陬,庚寅吾降。

皇览余度,锡余嘉名。

名余正则,字余灵均。

)预设:生:自由品读。

师:同学们怎么评价老师的修改?生:更简洁、更清晰,比原文更有节奏感了。

师:照你这么说,我修改的四言诗歌,比原文更好了,是吗?生(笑):好像不能这么说。

师:那么简洁、清晰是不是我们评价一部作品的唯一标准呢?除此之外,还应有什么标准?生:应该以主题表达的需要、表情达意的效果为标准吧,要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师:也就是说好的作品要更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情感,那你觉得我的修改在情感表现上怎么样?生:比较生硬。

师:其实他的思考方向很正确,他不单指向了简洁,还指向情感、主题,这是同学们理解作品都需要具备的深层的思维维度。

师:我们再来看改动后的诗歌,我去掉了哪些字?从“更贴切地表达情感”的角度去思考,你对修改后的语句有什么看法?预设:生:“兮”字。

师:这个字所承载的情感厚不厚重?生:厚重。

师:我们读的时候要尽量放慢语速,要拉长语气,让它有充足的情感表达空间,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项羽的《垓下歌》。

师:如果这个“兮”字承载的情感很厚重的话,应该怎么读?大家可以自由品读,用心体会。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二、读《离骚》
1、听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读顺
3、接龙朗读,读清
三、说《离骚》
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
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
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
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6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6

《离骚》教学设计江苏省滨海中学葛秀华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表达含蓄的句子意思。

4.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词赋《离骚》。

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离骚》,去感受“骚体诗”的节拍,体会一下诗中感情。

1、朗读,学生先读,教师范读,齐读。

2、明确文言现象,包括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难以翻译的句子。

对照课本注释,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三、分析内容,明确诗中的感情。

1、这首诗写了诗人的出身,品质,行为,愿望,诗人花大量笔墨写自已高贵的出身,目的是什么呢?明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自己对国家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写品质,行为时,诗人说自己既有内美又有才能。

同时还去采摘坚贞芬芳的香木,目的是说什么呢?明确:表明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之道。

3、最后作者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展现的是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希望国君重用人才,愿为国君当引路人来治理国家,展示爱国情怀。

四、朗读名句,了解《离骚》全文大概内容。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如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出的忧国忧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加死其犹未悔”体现出的坚贞与执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体现出的不懈的追求;《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离骚(节选)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离骚(节选) 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形式美:了解骚体诗的语言体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比兴手法运用的效果情感美: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难点:通过鉴赏《离骚(节选)》,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教学准备:教师编制“学案”,因为《离骚》年代久远,语言又有地域性特点,文字理解是一个难点,必须跨越文字的障碍才能更好的进入文章的阅读,所以学案包括字词音、形、义等等,同时还有作者及《楚辞》的介绍,外加《离骚》其他选段的阅读,以便扩展学生的眼界,请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案的基础题(音形义),并仔细阅读。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太阳的后裔——屈原《离骚》品读评论一、导入: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有一个名字,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的万古名声;有一个名字,承担着“太阳的后裔”的殊荣;有一个名字,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时,蓦然回首,他就站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深情的呼唤这个名字——屈原。

近日,韩剧《太阳的后裔》热播,其实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已经声明过自己就是“太阳的后裔”,他说我是“高阳之苗裔”。

楚辞专家宿白先生说:“颛顼即是高阳,高阳就是太阳。

”原来,屈子才真正是太阳的后裔!屈原对自己的祖先极尽赞美,留下了《东皇太一》、《东君》等祭祀太阳神的光辉诗篇。

这是诗人中的巅峰,王者中的王者。

王者归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太阳的后裔,再现太阳的华美,感受他的温度,仰望他照射千古的光彩。

《离骚》是我们了解屈原的最宝贵资料,这是一首自传性质的诗歌。

活动2【讲授】解题评论二、解题:《离骚》什么意思呢?“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东汉班固《离骚赞序》“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被称为诗家的绝唱。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掌握诗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领悟诗中体现的忠诚、正直、坚守信念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二、教学重点1. 《离骚》节选部分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离骚》的作者、背景和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注意读音和节奏,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领悟诗中体现的忠诚、正直、坚守信念等优秀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亮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离骚》节选部分的比兴手法,探讨其艺术效果。

2.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其深层含义。

3. 研究诗中的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注释、译文、鉴赏文章等。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二、读《离骚》
1、听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读顺
3、接龙朗读,读清
三、说《离骚》
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
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
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四、品《离骚》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

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比”的手法主要在第五、七节中出现,学生大声朗读这两节,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
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翻译。

由此引入第九、十一节的学习。

教师范读,学生释义。

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

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
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五、知识
1、①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申椒(jiāo) 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惮(dān):害怕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字余田灵均。

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2、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

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3、出示《离骚》节选原文和译文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
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
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
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
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
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
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
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 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
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
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纯洁无瑕,
众芳都荟萃于他们周围。

花椒丛菌桂树杂糅相间,
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

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
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

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
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
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

岂是我害怕自身遭祸殃,
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

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走,
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
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
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
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
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
全都是为你君王的缘故。

六、你怎么看待屈原的投江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3、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