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苏教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离骚(节选)》精品课件
精选教育课件
6
主要内容
本文为《离骚》的开头部分,主要抒写了诗人屈 原的身世、品行和政治理想,表达了诗人以国家为己 任、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精ຫໍສະໝຸດ 教育课件7研读课文
1.本诗开篇自叙身世,强调自己的先天禀赋及“修 能”有什么作用?
提示:诗人首先自叙高贵的出身、奇异的身世以 及由于父亲对自己期望甚大而赐予的“美名”。强调自 己与楚王同宗同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 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表明他的尊贵不凡和具有崇高的理 想。“正则”,公正而有法则,严于律己;“灵均”, 禀赋良善,公平均一。
第二专题 离骚(节选)
精选教育课件
1
课文导入
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
精选教育课件
2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精选教育课件
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 《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精选教育课件
17
探究二 【提问】 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比喻?
精选教育课件
18
【点拨】
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 “夕揽”等句的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 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 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 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 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 的先驱者,为楚国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 品德,又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理应得到重用。这就 为下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遭受忧愁埋下了伏笔。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一、对联导入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二、读《离骚》1、听朗读正音2、自由朗读读顺3、接龙朗读,读清三、说《离骚》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苏教版语文高一《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教学内容:《离骚(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情感及追求。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过程: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1、简介“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9离骚(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4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离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离骚》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离骚》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辅助以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觉得这部分的内容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在后续的案例分析中也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也能够深入地探讨这些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成功,它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比较热烈,而有些小组则显得有些冷清。这可能与我分组的方式和对小组讨论的引导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分组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同时,我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讨论的引导,提出更具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适当的书写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充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可以准备展示板或白板,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相关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高中语文9离骚(节选)》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离骚(节选)
首页
新知导学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首页
新知导学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如何运用移情手法 《离骚》中作者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 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可 称为“移情法”。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 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作 移情。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1.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 想,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提示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宗国”思想,所谓“宗国”思想,就 是单一民族思想或指家族思想。明确了这一点,再结合屈原的身世 及思想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 一为保卫楚的独立,二为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帝高阳之苗裔 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 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3)与 春与秋其代序(介词,和)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亲附)
读写延伸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不抚壮而弃秽兮(动词,循,握持) (4)抚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动词,做巡抚)
以手抚其背(动词,抚摩) 帝高阳之苗裔兮(助词,的) (5)之 又重之以修能(代词,我) 恐年岁之不吾与(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2)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离骚》节选的原文及其翻译;2. 屈原的生平事迹及《离骚》的创作背景;3. 《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离骚》中象征、隐喻手法的理解;2. 对屈原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入体会;3.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屈原及《离骚》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原文朗读:学生齐读《离骚》节选部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 翻译讲解:讲解《离骚》节选的原文及翻译,确保学生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离骚》的艺术特色、屈原的情感抒发等;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离骚》节选部分;3. 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并将感悟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合作探讨: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4. 诗歌鉴赏测试:进行一次《离骚》节选的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4. 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2-3-1离骚(节选》课件
诵读课文
“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 诗体。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对后来汉赋的形 成有重大影响。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 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 原的作品。
“离骚”释义
《 离
了国恶人理“崇。,探偏骚 骚
无的如修想美高诗最求重》 情腐仇身和政形中后未于的 的败的洁爱”象塑回来叙前
》 内
揭政斗行国、,造到,写一 容
露治争的感振反了现偏现部 简
和和精高情兴映抒实重实分 斥黑神尚,楚了情,于;追
介
责暗,节表国诗主结驰后忆
。势并操现的人人束骋两往
教学目标
⒈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⒉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⒊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⒋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屈原的文学成就
屈原一生创作了《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等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 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 一首抒情诗。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 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力对和了政实公全想部事《 作楚嫉诗治施的篇象分,离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代序:依次更替。
恐美人之迟暮; 惟:只。
美人:此指楚怀王。
迟暮:衰老。
太阳月亮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它们依次更替;只看到草 木也在凋零啊,(就)担心美人也会衰老。
6
抚:趁着。
不抚壮而弃秽兮,
秽:污秽的政治。形容词用
何不改乎此度也?
作名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离骚(节选)》学习要点
《离骚(节选)》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字词积累1.识字记音。
苗裔(yì) 孟陬(zōu) 辟芷(zhǐ) 宿(sù)莽骐(qí)骥(jì) 驰骋(chěng)2.识记字形。
孟陬苗裔嘉名骐骥皇舆弃秽险隘幽昧谗言驰骋三、通假字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给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辟”同“僻”,偏僻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四、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字,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取字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纫,名词用作动词,贯串连缀的意思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秽,形容词用作名词,秽恶的行为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佩,动词用作名词,佩带在身上的装饰物五、特殊句式1、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2、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六、夯实基础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⑴苗裔(yì):后代子孙⑵孟陬(zōu):夏历正月⑶揆(kuí)揣度、衡量⑷肇(zhào)开始⑸重(chóng):加上⑹扈(hù)被、披⑺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⑻汩(gǔ):原意为水流迅疾,此比喻光阴如流水般地飞逝⑼搴(qiān):拔取、攀、折⑽阰(pí)::山坡、岭上⑾骐骥(qíjì):骏马2、辨析下列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惟庚寅吾以降介词在②肇锡余以嘉名介词把、用③又重之以修能介词用④纫秋兰以为佩介词用⑤乘骐骥以驰骋兮连词来⑥长太息以掩涕兮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可不译①帝高阳之苗裔兮助词的②又重之以修能助词不译③恐年岁之不吾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④夕揽洲之宿莽助词的⑤恐美人之迟暮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
苏教版必修三《离骚》
特殊句式
1)肇锡余以嘉名(状后) 还原:肇以嘉名锡余 2)又重之以修能(状后) 还原:又以修能重之 3)纫秋兰以为佩(省略) 补全:纫秋兰以(之)为佩 4)恐年岁之不吾与(宾前) 还原:恐年岁之不与吾
重要字词
朕皇考曰伯庸 (父亲) 皇览揆余初度兮 (思考) 肇锡余以嘉名 (开始) (美好的)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已经) 又重之以修能 (加上) (美好的) 恐年岁之不吾与 (等待) 日月忽其不淹兮 (久留) 恐美人之迟暮 (助词,取独) 不抚壮而弃秽兮 (目的连词,来) 乘骐骥以驰骋兮 (目的连词,来)
如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 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注音
苗裔 Yì 孟陬 zōu 揆 kuí 肇 zhào 搴 qiān
扈 hù 芷 zhǐ 汨 yù 搴阰 qiān pí 骐骥 qíjì
读注解自学课文,解 决疑难字词 。
基础知识梳理
通假字
1)肇锡余以嘉名 锡——赐 2)扈江离与辟芷兮 辟——僻 3)来吾道夫先路 道——导
补充屈原名句: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
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
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
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
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 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26岁的屈原,即任楚国左徒 之职,颇得楚怀王信任。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 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 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21年(前 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 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苏教版离骚
邳州一中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案教学课题 主 备 人离骚(节选) 刘建平课时2 刘建平授 课 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一、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二、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涛歌中表达的情感。
三、了解俩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一、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三、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离骚(节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吗?(带领学生背诵)谁能说说“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是什么意思?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化水平或文学水平。
其中的“风”是指 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 , 。
二、初读体验。
(一)教师范读或播放诵读录音。
(二)学生自由诵读。
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三)师生齐读。
(四)提问:你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这首诗外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
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句末多用“兮”字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三、相关知识介绍。
(一)学生交流课前查到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补充。
1.介绍楚辞。
刚才大家诵读后总结出的这首诗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楚辞”这种诗体的形式特 点。
“楚辞”之所以姓“楚” ,就是因为所有的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
汉代人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 ,以后又称为“骚体”(因为《离骚》是 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
《楚辞》一书是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
《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离骚节选
观信 感君 四见 天不 荒疑 地圣 。忠 ,相
被空 谤贤 高苦 扬求 蛾美 眉政
读课文,并谈谈离骚的特点
•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 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因此后人又 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 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 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 灵活变幻,词藻华美,抒情浓郁,对偶工巧,以大量 的“兮”字作衬字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 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 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 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 “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第一节
• 叙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
– 叙述世系和自己出生的年月日。 – 叙述名字的由来和名字的美好意义。
• “朕皇考曰伯庸”
– 朕,我。“古者尊卑共之,至秦天子独以为称。” – 皇考:已故的父亲。(妣:已故的母亲)
• “肇锡余以嘉名”
– 肇:开始。 锡:通“赐” 嘉:美好 – 句式:状语后置句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 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 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 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 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 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 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①喻自己高洁的品行; ②喻自己崇高的理想; ③喻贤德之臣。
屈原诗中多用“美人”,也有三个 比喻作用: ①喻明君; ②喻贤臣; ③喻自己。
离骚(节选)苏教版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屈原
屈 原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 平 原 楚 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 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 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 来遭到诬陷和君主的疏远及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 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 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通“赐”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容貌、气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开始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起表字叫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众多的样子 形容词活用 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德啊,又加上优良的才能。 为名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 于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又 名“骚体诗”,按其名称本义 来说, 是指楚地歌 辞的意思, 具有浓厚的 地方色彩。
“楚辞” 形式自由,句式 散文化,在语言风格以及声调 节拍上都有着浓厚的楚国地方 色彩,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 和南方歌谣的形式与韵律的基 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 诗体。
第二 部分
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为第二段。 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 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 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 懿行。
作者从远古帝颛顼写起,这样介 绍自己的家世有什么作用?
“屈原自道本与君共主,俱出颛顼胤 末之子孙,是恩深而义厚也。” (《楚辞章句》王逸)是说明自己与 楚王同宗,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 辞的责任。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 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 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 令见放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离骚(节选)》基础字词梳理2
2.恐美人 之迟暮 .. 古义:
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
今义:美貌的女子 3.纫秋兰以为 佩 ..
“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古义:
今义:认为 4.恐年岁 之不吾与 .. 古义: 时光,岁月 今义:年纪,年代;年成
三、一词多义 能 ①又重之以修 . 岳阳楼 1.修②乃重修 .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 . ①何不改此度 . 兮 2.度②皇览揆余初度 .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①恐年岁之不吾与 . 3.与 秋其代序 ②春与 .
形容词,美好的 动词,修建 形容词,长,高 名词,法度 名词,时节
动词,估计
动词,等待 连词,和
苗裔兮 . ①帝高阳之 ②又重之 以修能 . 4.之 不吾与 ③恐年岁之 .
助词,的 代词,我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连词,不译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来
降 ①惟庚寅吾以 . 嘉名 5.以②肇锡余以 .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朝 搴阰之木兰兮 . ②夕 揽洲之宿莾 . 2.名词作动词 ①名 余曰正则兮 . ②字 余曰灵均 .
在早晨 在晚上 给……起名 给……取字
(二)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 兮 . ②不抚壮而弃秽 兮 . 五、文言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肇锡余以嘉名(现代汉语语序为“装)
退出
美质
指秽恶之行
《离骚(节选)》基础字词梳理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肇锡 余以嘉名 . 2.扈江离与辟 芷兮 . 3.来吾道 夫先路 . 二、古今异义 1.春与秋其代序 .. 古义: 递相更替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同“ 赐 ”, 赐给 幽僻 僻 同“ ”, 同“ 导 ”, 引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离骚(节选)》课文主题素材2
“垫钱哥”让人感动的凡人善举,被网民广为传播和热 议,一些网民称:“他一次次的垫钱行为,让人真实地感受 到了‘白衣天使’的温暖。”
[热评] 作为一名医生,能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对病 人认真负责,关心病人,就已经让人感动了。而“垫钱哥” 却又用自己的行动将一个医生的“爱”传递给了病人们。不 记姓名,不记钱数,施恩不图报,彰显了一个医者博大的心 胸。同时,广大群众也用“不赖账”回馈着“垫钱哥”所做 的一切,彰显着感恩与诚信。
退出
同流合污。你是那个庞大的污浊池中一点明亮的星光,执著 地坚守着内心的高洁。你眼看山河破碎,心痛滴血;你紧握 手中的笔,将正义情怀倾泻而出,至今还刺痛无数人的神经。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你以一曲《离骚》 响彻云霄。但现实的残酷最终摧毁了你内心的光明,破灭的 阴影挥之不去。于是,汨罗江边,你衣袂飘飘,将头颅高高 扬起,纵身跃入江中。这一跃,成就了人世间最永恒的坚守。 光与影的迷离中,幻化出一位惊世骇俗的正人君子,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
楚怀王的宠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 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 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 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屈原被楚顷襄王放 逐后,在洞庭湖流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眼看楚国兵败城 破,屈原含悲饮恨,遂怀石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应用角度:“爱国”“节操”“责任”等。
[应用片段]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题记 看光影变幻,斑斑驳驳,抑扬顿挫,于人生添一抹传奇 色彩。 是你告诉我,光是坚守,影是破灭,光和影的交织下, 奏出一首铿锵激昂的交响曲——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子,你 用了多大的勇气才抵抗住人间的凛冽寒风,踽踽独行?你是 个柔弱的文人,却也是一位坚贞的楚国大夫,正道直行,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屈原
屈 原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 平 原 楚 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 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 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 来遭到诬陷和君主的疏远及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 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 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离骚》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 很大开创,其中之一就是比兴手法 的发展。 比兴手法在《诗经》中还 是单纯的触物起兴,而在《离骚》 中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 美的「香草美人」审美意象群。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 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 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 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 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 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 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 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 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 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 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 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 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 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 魅力。
最后部分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神灵 占卜,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离开故国、 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腾远游之 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自 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 想。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 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 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 全篇。
第二 部分
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为第二段。 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 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 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 懿行。
作者从远古帝颛顼写起,这样介 绍自己的家世有什么作用?
“屈原自道本与君共主,俱出颛顼胤 末之子孙,是恩深而义厚也。” (《楚辞章句》王逸)是说明自己与 楚王同宗,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 辞的责任。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义众说纷纭,通行 的说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西汉司马迁在《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中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离, 是遭受的意思。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离骚经序》中 的说法:「离,别也。骚,愁也。」将 「离骚」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通,也都点出《离骚》即诗人抒 写愁怨之作。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 美政,但却蒙冤被谗,眼看自己 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 满腔的爱国抱负化为泡影,心中 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 「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 《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 篇。
本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 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 比较自由。 B、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 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 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 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 强的节奏感。
司马迁《史记· 屈原列传》
贾谊《吊屈原赋》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通“赐”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容貌、气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开始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起表字叫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众多的样子 形容词活用 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德啊,又加上优良的才能。 为名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嘉德懿行,修身养性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有紧迫感,忧患意识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 有屈原,岂见《离骚》” 的评论,如其所言, 《离骚》最震撼人心的 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 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 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 有的。
“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 于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又 名“骚体诗”,按其名称本义 来说, 是指楚地歌 辞的意思, 具有浓厚的 地方色彩。
“楚辞” 形式自由,句式 散文化,在语言风格以及声调 节拍上都有着浓厚的楚国地方 色彩,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 和南方歌谣的形式与韵律的基 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 诗体。
披着幽香的江蓠和白芷啊,又编结秋兰做为身上 通“僻” 的佩饰。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赶上 “不与吾”宾语 流年似水我好象赶不上啊,只怕岁月不等待我。 前置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洲泽拔经 冬不凋的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依次替代。 迅速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杰出的、最长的 抒情诗,共375句,2500多字。这 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 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 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
前面部分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 负写起,回溯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 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 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 的坚定信念; 中间部分借女媭劝告,总结历史上兴亡盛 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 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 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 求。
诗人再三强调自己的“内美”和“修能”, 是他对自我价值的发现,体现出强烈的自 我意识和人格尊严,并且不断追求,精勤 修德,完善自我。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一 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人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 居,在他的思想中,他是顶天立地的人, 虽然君王昏聩误国,屑小当道,但他依 然满怀热忱,希望有机会以自己美好的 品格把自己超凡的才华奉献给楚国。
Hale Waihona Puke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 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 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 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 器度非凡,又获嘉名, 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 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 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 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 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 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 悲剧的根源。
为什么诗人不惜笔墨从各个方面 描述自我的美好和崇高的人格呢?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 莽”又有何特殊内涵?
1953年,世界和平理 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 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 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 何塞· 马蒂 )之一,受 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 念。
屈原的文学成就
屈原一生创作了《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等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 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 一首抒情诗。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 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 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 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 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 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 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对国家真挚 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 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 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 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 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 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 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 令见放为?”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 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 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 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 若是。
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 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 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 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也以女子比贤者,由此而发,又以男女 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妒贤, 以求婚比求楚王,以婚约比君臣遇合……这 里面有描写,有叙事,但描写和叙事的目的 还是抒发感情,因而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 鲜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亡父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啊,我伟大的父亲叫伯庸。 先秦时期“朕” 字贵贱通用 正当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句首发语词 摄提那年正当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指楚怀王 看到草木也有凋零的时候啊,便害怕美人也会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何不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啊,何不改变这种法度? 省略“何不” 通“导”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乘着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课 文 结 构
第一 部分
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 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 名字由来。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 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 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 廉,故其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 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9、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