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在古代,人们根据年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谓。
例如,2至3岁的儿童被称为“孩提”,3至8或9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8或9岁至13或14岁的少年被称为“总角”,10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13或14岁至15或16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15岁的女子被称为“及笄”,20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30岁的男子被称为“而立”,40岁的男子被称为“不惑”,50岁的男子被称为“知天命”,60岁的人被称为“花甲”,70岁的人被称为“古稀”,80岁的人被称为“耄耋”,90岁的人被称为“鲐背之年”,100岁的人被称为“期颐”。
地理常识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黄河中下游地区被称为“中原”,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称天下或全国为“四海”。
在古代许多文章中,“江河”一词专指长江和黄河。
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又称“江左”,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江表”。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南京又称为“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扬州又称为“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为“临安”、“武林”,苏州又称为“姑苏”、“平江”。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
中国被古人称为“赤县神州”,“六合”和“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的魏、蜀、吴三个国家。
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被称为“三秦”。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官职变化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官职变化。
例如,“任”指担当或担任,“授”指授予官职或任命,“除”指任命或授职,“拜”指授予官职,“征”指征召,特指君召臣,“辟”指中央官署征聘人才并任以官职。
推荐: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
“(荀)XXX。
”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必修一《诗经》两篇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
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
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对文言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文言文的文化常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起源与发展文言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和西周初期的籀文。
从东周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言文逐渐成为主要的书面语言。
汉代士人刘向在《新序》中将文言文与白话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文者百代之业,所以尊贤而贱鄙,度曰文”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文言文的特点1. 字词繁复: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字词,有许多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有所不同。
例如,“瞻卬”指抬头向上看,“颟顸”指唐突而无礼。
2. 语法复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六书、六韵、八音等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
例如,“而”字可以表示条件、并列、对比等多种关系。
3. 具有文化内涵: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可以通过一篇文章了解古代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文言文中常见的文化常识1. 四书五经:我国古代文言文的经典著作主要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这些书被统称为“四书”。
而“五经”则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这些经典是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来源。
2. 典故: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典故,这些典故是从历史故事、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例如,“黄粱一梦”、“郑人买履”等。
3. 礼仪观念:文言文中对于礼仪观念的表达较为普遍。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礼仪,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尊卑有序、仪态庄重。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4. 儒家思想:文言文中普遍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点,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人伦、孝顺、忠诚、仁爱等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5. 文化符号: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寓意深刻的文化符号,如“松竹梅”代表正直忠诚,而“了却君王事,赢得生前闲”则寄托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积累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积累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积累是指学生熟悉文言文中的语法、词汇、修辞手法以及文言文的文化背景知识。
1. 语法:学习文言文的语法,对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古代汉语的变化规律,掌握文言文的句式,如倒装句、复合句、递进句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词汇:文言文词汇丰富而复杂,使用的词汇特别多,古汉语里有很多曾经流行一时的词汇,而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学习文言文,要做到千字文词汇熟记,掌握其中的精华,扩大词汇量。
3. 修辞手法: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很多,比如排比、比喻、拟人、推理等,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4. 文化背景: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它反映了古代文化思想、信仰、习俗等,因此,学习文言文,也要深入了解它背后所代表的文化。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最新详细总结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最新详细总结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八、音乐文娱九、古代服饰代称十、古代刑罚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高中文言文常识那可真是不少,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整理整理。
先来说说文言文的实词。
实词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是文言文的基础。
像“爱”这个字,在文言文中可不只是咱们现在说的“喜爱”哦。
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爱”是“疼爱”的意思;在“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中,“爱”又变成了“吝惜”。
这变化多吧?再讲讲虚词。
虚词就像是调味料,虽然看起来不那么起眼,但能让文章的味道更丰富。
比如说“而”字,它的用法可多啦。
可以表示转折,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以表示承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还能表示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也是个重点。
像判断句,“……者,……也”的形式大家应该不陌生,“陈胜者,阳城人也”。
还有被动句,“于”“为”“见”这些字常常能透露出被动的意思,“不拘于时”“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见欺于王”。
词类活用也是常考的。
名词作动词,比如“沛公军霸上”,“军”本来是军队的意思,这里就是“驻军”;形容词作名词,“将军身披坚执锐”,“坚”“锐”本来是坚固、锐利,这里指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给大家讲讲我以前遇到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文言文的作业,其中有一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让他们解释其中的实词和虚词,结果好多同学都把“过”理解成了“过错”,其实这里应该是“过失、错误”的意思。
从那以后,我就更注重让同学们多积累常见实词的不同意思了。
还有通假字,这也是容易让人混淆的地方。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通“嘱”。
文言文的文化常识也不能忽略。
像官职的变迁,“拜、除、擢、迁”这些词都有不同的含义。
“拜”是授予官职,“除”是任命、授职,“擢”是提升官职,“迁”可就复杂了,左迁是降职,右迁是升职。
古代的礼仪制度也有讲究,比如“再拜”可不是拜两次,而是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文言文的断句也是个难点。
要根据句意、虚词、语法结构等来判断。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高中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常识对于理解和解读文言文文本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常识。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配偶;“卑鄙”古代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品德恶劣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常见的有“说”通“悦”,“有”通“又”等。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比如,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这里用作动词“驻军”;形容词作名词,“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和“锐”分别指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是“使……活”的意思。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有重要作用。
1、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修饰等关系。
如“敏而好学”中是并列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中是转折关系;“温故而知新”中是承接关系。
2、之“之”的用法有很多,如作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作代词,代指人、事、物,“渔人甚异之”;作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是“到、去”的意思。
3、以“以”可以作介词,表示凭借、因为、用等,也可以作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如“以勇气闻于诸侯”中是凭借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是因为的意思;“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是用的意思。
4、于“于”作介词,可表示在、到、向、对于等。
如“战于长勺”是在的意思;“皆朝于齐”是到的意思;“胡不见我于王”是向的意思。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者,……”等。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积累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积累大全学好一门课程,就要掌握关于这门课程的基本常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积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就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优秀的豪放派词人就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知名的爱国词人就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了不起的现实主义诗人就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知名的长篇神话小说就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下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就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嘲讽小说就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就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就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了不起的文学家就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存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欢呼》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积累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积累摘要: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二、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掌握三、文言句式与语法结构四、文化背景与历史典故五、鉴赏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六、实战演练与能力提升正文: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要对文言文的字词、语法、句式有一定的了解。
字词方面,要注意区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语法方面,要熟悉文言文的助词、介词、代词等虚词的使用。
句式方面,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构成。
二、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掌握在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涉及到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我们需要通过记忆和练习,熟练掌握各类实词的用法。
而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掌握虚词的使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气、关系和意境。
常见的虚词有“之”、“者”、“其”、“而”、“则”等,我们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运用。
三、文言句式与语法结构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结构有其独特之处。
判断句要注意“……者,……也”的用法;被动句则要掌握“受……于……”的结构;倒装句则要了解“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现象。
此外,还要注意文言文的省略、对称、对仗等修辞手法。
四、文化背景与历史典故学习文言文,不能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我们要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了解历史典故,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
例如,《论语》中的“仁爱”、“礼治”等观念,《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等评述方式,都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鉴赏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鉴赏文言文,既要关注文字表达,也要关注思想内容。
我们要学会从字词、句式、修辞等方面欣赏文言文的优美之处,同时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外,还要学会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六、实战演练与能力提升要想在文言文学习上取得突破,就必须多做实战演练。
通过做题、解析、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全面提升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高中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头疼。
但只要我们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相关知识,就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高中文言文的知识要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读懂文言文至关重要。
1、古今异义有些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在古代是“更不用说”的意思,现在则表示“不管、不论”。
2、一词多义一个实词往往有多个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兵果败”),还可以指战争(“兵者,国之大事”)。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本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相如廷叱之”,“廷”意为“在朝堂上”)、动词用作名词(“追亡逐北”,“亡”“北”指逃亡的人、败北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意为“使……变绿”)等。
4、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比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说”通“悦”(“秦王不说”)。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而“而”的用法多样,可以表示并列(“黑质而白章”)、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假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表示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等。
3、之“之”的用法有:作代词(“君将哀而生之乎”)、助词(“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吾欲之南海”,去、到)等。
4、于“于”常表示在(“战于长勺”)、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对、对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等。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知识积累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考古代文学常识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
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二、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
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着名作品。
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
产生最早的历史着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着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着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常识,这些文化常识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古代的官职制度。
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官职名称,比如“太守”“刺史”“尚书”“侍郎”等等。
太守是古代郡的行政长官,类似于现在的市长;刺史则是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官职。
而尚书在古代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侍郎则是尚书的副职。
了解这些官职的职责和地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身份和行为。
再来说说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殿试考中者则称为“进士”。
进士又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对于古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和阶层流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礼仪制度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文化常识。
比如“稽首”是古代最隆重的跪拜礼,行礼时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顿首”则是叩头触地即起。
在社交场合,人们的座次也有讲究,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的是坐东面西。
接着是古代的年龄称谓。
古人对于不同年龄段有着特定的称呼,比如“垂髫”指的是儿童,“总角”也是指儿童,“豆蔻”一般指少女十三四岁,“及笄”则表示女子十五岁成年,可以出嫁了。
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还有古代的历法。
古人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用天干地支相配来纪年,比如“甲午战争”中的“甲午”就是干支纪年。
年号纪年法则是以皇帝的年号来纪年,比如“贞观之治”中的“贞观”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在称谓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我们了解的文化常识。
对于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对于对方的敬称有“君”“足下”“阁下”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常用“家”“舍”等词,比如“家父”“家母”“舍弟”“舍妹”。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积累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积累文言文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作为高中生,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文化常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文言文常识的积累,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有其独特的特点,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文言文注重韵律和平仄。
文言文中的句子有明显的五言、七言和八言的韵律,在阅读时需要注意把握句子的韵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其次,文言文注重修辞手法和文采。
古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比如借古喻今、夸张等,使文章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再次,文言文常使用典故和成语。
古代文言文常常借用典故和成语来表达意思,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对典故和成语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二、古代文化常识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强调仁爱、礼仪、孝道等价值观念。
阅读古代文言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儒家思想及其相关概念的表达,只有了解儒家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2. 佛教、道教:佛教和道教是我国古代的两大宗教,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古代文言文中,经常会涉及到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方法、哲理等内容,了解这些宗教的基本原则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词句的含义。
3. 历史典故:古代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历史典故来阐述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意义。
在阅读时,我们需要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典故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比如《史记》中的典故,如黄鹤楼、菊花杯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文化常识。
4. 诗词、歌谣:古代文言文中常常引用或者参考古人的诗词和歌谣。
古代的诗词和歌谣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了解这些古代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三、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积累方法1. 多读经典文言文:经典文言文是我们积累文化常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论语》、《史记》、《道德经》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
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他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称刘备为刘豫州。
【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总结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总结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文言文文化常识的内容过于琐碎,且与中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经常成为学生复习的难点。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期望大家宠爱!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创造以前。
神话中布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宏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高考必考语文文学常识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撰)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周公所撰,孔子门徒解六艺之作)3.我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刘臻颜,颜之推等撰)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扬雄撰)5.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孔子编)6.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孔子编)7.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除温庭筠外,入选词家皆为蜀人。
8.我国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编选)9.我国第一部论述文学批判及论述创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龙》10.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整理必修一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
《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高中文言文中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