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管理背景下肇庆市县区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
市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落地(3篇)
市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落地市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是指将原来分散管理的生态环境部门进行整合,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实现统一权力、责任和资源配置,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效能。
这种改革的落地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权力和责任:原来生态环境部门的权限和责任分散在不同的机构之间,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和责任不明确。
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将这些权限和责任集中在一个机构下,实现了权责一致。
2. 资源整合和协同合作:原来生态环境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分散的问题,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通过整合资源,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专业化管理和绩效考核: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将生态环境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提高,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意识。
4. 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管理的政府监管,同时鼓励市场机制的引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5.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提倡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促进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以上的改革措施,市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能和公众满意度。
市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落地(2),____字一、引言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威胁,也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正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并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该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对该改革进行详细的解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推动该改革在中国各地的落地和实施。
二、背景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环境监测工作的感想体会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环境监测力度。
作为一名环境监测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亲身感受到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感想和体会。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掌握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环境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状况,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3. 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
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制定环境政策、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政府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二、环境监测工作的艰巨性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具有以下特点:1. 工作量大。
环境监测涉及水、气、土壤等多个领域,需要大量的监测数据。
同时,监测数据需要实时更新,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2. 技术要求高。
环境监测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此外,监测人员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工作环境恶劣。
环境监测工作往往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如高温、高寒、高湿等。
此外,部分监测项目需要在危险环境中进行,如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三、环境监测工作的体会1. 责任重大。
环境监测工作者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任。
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团结协作。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各部门、各环节的紧密协作。
我们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完成环境监测任务。
3. 持续学习。
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多个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需求。
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看法
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看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以保障环境的持续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看法:第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保障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的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
只有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健康,才能保障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依据。
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渗透途径,以及影响因素和趋势,为制定环境管理和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
监测数据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数据和方法才能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技术创新。
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可以积累大量的数据和样本,为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基础。
第五,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的重要途径。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将监测数据公开和透明,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增强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只有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保障生态环境健康、环境管理和保护、环境治理和修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重视和支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只有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健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保机构垂直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http: //hjkxdkyiesorgcn
环保机构垂直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知俊
样为实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考核的总体规划、设 计和实施,为顺利完成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主管部门完善制度政策和规范管理,加强重 视监督监察,生态环境执法和监测的重心向派出分 局下移,强化了分局监测监察执法力量。可以强化 属地执法管理,快速提高基层执法队伍素质建设。 第三,省级生态环境厅主要职责是抓环境质量监 测、评估和量化,对市 (县) 级政府及其相关部 门生态环境履职情况的巡查,州 (市) 级生态环 境局负责统筹协调,分局则侧重生态环境监测监察 执法,这就在纵向方面保障了生态环境执法的权 威。第四, 在 领 导 干 部 和 班 子 成 员 的 任 命 上, 州 (市) 领导 和 班 子 是 由 省 生 态 环 境 厅 提 名,交 州 (市) 级人大任命。州 (市) 级生态环境局班子既 对省厅负责又可以对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污染进行督 查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及时整改,承上启 下,保障环境监测监察执法顺利实施。 23 分局人事权、财务权由省、州直管,职能上 移,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执法无法干预 生态环境监测监察垂直管理后,州 (市) 级 生态环境局上收省厅,成为省厅生态环境局的职能 部门。各州 (市) 分局成为州 (市) 生态环境局 的派出机构,由州 (市) 直接统筹管理。在这种 情况下,各分局的人员编制、财务及办公经费、派 出机构领导班子任免脱离地方政府,环境监测监察 执法不再受约束和干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第 一,垂直管理是将省、州 (市)、县的资源进行整 合,由省厅直接管理,州 (市) 生态环境局统一、 统筹管理各个分局生态环境执法,把执法权交给了 各派出机构,在区域内能够独立行使执法权。第 二,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上 收,由省 厅 直 管, 主 要 领 导 及 班 子 的 选 派 上, 州 (市) 级领导班子由省厅提名,提交州 (市) 人大 任免,各个派出机构的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由州 (市) 任 免。 在 很 大 范 围 内 避 开 了 地 方 政 府 的 干预。 24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高效解决区域 环境执法问题 以往的属地管理原则已经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 污染和环境管理问题。垂直管理后,省生态环境厅 可以统筹规划各个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整合辖区内 监测监察资源,跨区域、跨流域进行生态环境管 理,统一监测监察执法。这种加强跨区域合作、跨 流域行动、跨部门沟通的环境污染机制,可以有效
区县级环境监测站面临的现状及建议
区县级环境监测站面临的现状及建议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环境监测事业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同时处于末端的区县级环境监测站工作量在成倍增加。
特别是随着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后,区县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现就区县级环境监测站现状及标准化能力建设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区县级环境监测站现有用房面积均不足1000m2,监测工作人员也达不到20人以上的要求,目前运行经费仅能满足维持现状和小额业务支出。
区县级监测站主要承担着全区环境质量的日常监测、地表水断面监测、汽车尾气监测站的监管、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协助科室做好群众信访环境监测、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等工作职责。
2017年以来,随着移动污染源整治的开展,根据上级《关于加强重型柴油车污染管控的通知》(鲁环函〔2017〕556号)精神,开始联合交警、交通、公安、城建等部门进行重型柴油车路检、抽检,集中停放地监测工作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的监测工作。
2018年以来,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工作部署,又开展了非道路移动机械调查、抽测、申报、审核及编码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按照国家对东部地区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要求,监测用房面积应不少于1300m2,含实验室1000m2(具备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恒湿等条件)和办公室300m2,工作人员应不少于20人,其中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比不低于75%,人员业务经费、仪器设备购置费、设备运行维护费等每年应不少于100万元,基本仪器设备和应急仪器应配置完整。
对照以上标准,目前区县级环境监测站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现有用房条件较差。
监测用房面积小,且租赁房屋的结构设计、通风、防腐、恒温等条件不是按照实验室标准建设,因属于临时租用,面积不达标,重新装修后也未能完全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二)人员配备不足。
区县级监测站工作人员数量与标准要求的最低20人有不少差距,混编混岗现象严重,不允许参加职称评审,同时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人员流动快、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监测人员年龄整体偏高等问题,一是难以满足现场采样、监测工作需要。
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看法
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看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在此,我将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涵盖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同领域,确保对环境的全面监测。
特别是对一些重点污染源和敏感区域,要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在建立监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收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环境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数据也可以为公众提供环境质量信息,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监测数据还可以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引导生产活动和规划建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强化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
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必须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对于监测数据造假或者监测不达标的情况,需要严格追究责任,依法惩处违规行为,确保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要加强对监测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机构评估和考核制度,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
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各国可以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共同解决监测技术和方法上的难题,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
还可以共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推动国际环保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注重数据分析和应用,强化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
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发布时间:2021-01-12T03:28:48.931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8期作者:徐卫刚[导读] 对于环境质量的考核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变,以此来推动制度的落实和提高制度的可实施性。
苏州市张家港生态环境局 215600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地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中,而作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工程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在传统的环境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乏以及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整体管理体制力度不够,因此环境工程的实施也存在局限性。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相关人员就提出了对应的垂直管理体制,希望该体制能够有效解决环境工程相关部门内部管理问题,从而加强环保执行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等。
而本文也就侧重于对当前环保垂直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关键词: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改革;思考建议引言:在当前环保机构中实行垂直管理制度是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环境保护管理困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决策,通过该制度的提出以及实行,传统环保部门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能够得到一定地改善和解决。
但是目前想要有效实行垂直管理制度还需要对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进行落实,对于环境质量的考核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变,以此来推动制度的落实和提高制度的可实施性。
一、落实主体责任,改变考核模式想要有效将垂直管理体制落实于环境保护部门之中,首先需要做到的一个内容就是落实对应的主体责任,将责任能够明确地划分到对应的单位以及部门之中,可以通过制定责任清单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管理中各个部门职能交叉不清的困境。
并且同时还可以制定对应的“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该制度的成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处理工作时能够更加上心,那么对应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将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还可以制定《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以此来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有关部门单位监督管理责任,同时还能够落实各个公民、单位以及经营者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从而转变以往只是口头上说环境保护的局面,使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1]。
垂直管理背景下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能力的策略
垂直管理背景下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能力的策略在垂直管理背景下,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垂直管理是指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并对下级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下,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需要有明确的策略和举措来提高其监测能力,以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本文将从管理机制、技术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探讨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能力的策略。
一、健全管理机制在垂直管理体系下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这一机制应包括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监测方案和数据管理等方面。
政策法规应明确环境监测站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其监测范围、监测要求和数据报送等内容。
标准规范应包括监测方法、设备选型和操作流程等要求,以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监测方案应根据环境保护需求,确定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等内容,以保障对环境污染源的全面监测。
数据管理应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提升技术设备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需要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提升其监测能力。
这些技术设备包括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和土壤监测等方面的仪器设备。
在大气监测方面,需要配备空气质量监测仪、气象探测器、颗粒物采样器等设备,以满足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需求。
在水质监测方面,需要配备水质分析仪、在线监测仪、水样采集器等设备,以满足对水体污染物的监测需求。
在土壤监测方面,需要配备土壤采样器、土壤分析仪、土壤水分计等设备,以满足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需求。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
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监测技术和操作能力,熟悉监测标准和规程,充分了解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需要对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包括监测方法、设备操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以适应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
四、加强监督管理在垂直管理体系下建设二级环境监测站,需要加强监督管理。
关于实施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实施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的要求,这是环境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旨在遏制环境管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增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公正性,解决环境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状况,提高环境监管有效性。
但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现状(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我区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项重点工作抓严、抓实、抓好。
仅去年,已召开5次区委常委会研究环保工作,专题学习环保相关法律法规5次,召开9次区政府常务会研究环保工作,专题学习环保相关法律法规8次,召开环委会会议5次,全面研究部署全区环境保护工作。
组织领导干部读书班学习、党校培训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升领导干部思想站位,做到经济发展与环保两手抓。
同时,通过印发《xx区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关于成立xx区环境保护委员会的通知》《xx区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制度层面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二)环境监察监测能力情况。
一是环境监察方面。
环境监察大队现核定编制数15名,已满编运行。
区机关事务所基本能够保障监察执法每日所需车辆,大队配备有便携式手持移动执法装备,可进行现场执法。
二是环境监测方面。
环境监测站核定编制数13名,已满编运行。
现正在开展建站工作,尚不具备监测能力。
已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点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1个。
(三)xx年环境质量状况。
xx年,xx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约为5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1%;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约为7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23%;空气优良天数241天,同比提升9.05%。
全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达标率为100%,同比提升13.33%;双河口省控断面水质保持Ⅳ类标准。
二、当前我区环保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一)企业整治任务重问题。
浅谈环保管理体制垂直化改革的环境治理效应
管理探索Һ㊀浅谈环保管理体制垂直化改革的环境治理效应孙㊀哲摘㊀要: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垂直改革是把原本属于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移交给上级主管部门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商㊁海关㊁药监等多个部门都采用过垂直化改革的方法,2016年9月,国家提出在12个省市进行环保体制垂直化管理改革,再次把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对提升环境治理效率㊁改善地方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㊂关键词:环保管理;管理体制;垂直化改革;环境治理㊀㊀在省或直辖市采取环保体制垂直化管理改革,是我国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地方环境保护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可以有效推动环境管理转型,减少生态环境短板,实施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要求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改变环境质量的考核办法和环保结构环境问题的处理方法,实现我国环保督查常态化㊁制度化㊂一㊁落实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改变环境质量考核方法(一)加强地方党委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环保垂直管理制度中地方党委及政府需要负责生态环境管理,明确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定出明确的责任清单,以此解决不同部门职能交叉不清晰的问题,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当地年度考核当中,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背后负有责任的干部进行终身责任追究,不得进行提拔和转任,并且由纪委部门追责㊂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进而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单位监督责任,还要落实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㊂(二)推行谁考核谁监督㊁谁拿数据谁负责㊁谁签字谁负责的模式以往的环境质量考核模式流程较为清晰,但是未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需要通过考核与监测落实到个人㊁数据提交和签字落实到个人的管理模式代替以往考核谁㊁谁监测的模式㊂以往的环境考核管理模式是考核单位内部自己监测,这是由于环境质量考核纳入了单位年度考核,会影响到党政单位的绩效考核,所以在环境监测数据上很多单位大做文章,容易出现数据失真的情况㊂在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中提出环境质量监测权力的向上移交,推出谁考核谁监测的管理模式,这样评价和考核环境监测数据不会受到行政因素的干扰㊂通过谁出数据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这种责任追溯制度可以让监测单位和负责人遵守法规,确保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㊂二㊁改进环保机构环境问题治理方法(一)加强跨流域㊁区域的监测执法以往环境治理模式下,环保部门根据行政区域划分,对于环境问题管理各自为战,采取垂直管理制度会让省级环保部门调控能力增强,省级环保部门能够搜寻按照流域设置环境执法以及行政监督机构,可以打破行政区的束缚,根据生态系统整体性做好统筹工作,根据相关意见探索出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以及行政执法机构和跨区域环保机构的模式,可以整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监管力量,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控提升跨区域㊁流域的联合监察联合执法以及交叉执法㊂(二)解决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不论是2005年的松花江重大污水事件,还是2009年湖南浏阳铬污染事件,都已经超出某个市县环保机构解决的范围,所以不能只是归属地管理,由于该管理原则处理方式时效性不足,并且地方部门缺乏足够的治理能力㊁资金也较为匮乏,需要申请省级环保部门参与解决㊂省级环保部门需要将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年度工作范畴,将这些上报,采取专项解决措施并且公开治理进程通过系统的工作机制可以让更高层的部门参与其中,得到资金㊁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及时对重大环境污染问题解决㊂三㊁环境保护督查制度化㊁常态化(一)环境保护监督制度化2015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小组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建立环保督查工作机制,可以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的相关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绩效考核,追究相关领导的监管责任,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这些相关政策的出台,让环境保护督查有法可依㊁有据可循,在制度保障下有效推进我国环境保护监督工作开展㊂(二)环境保护督查常态化2016年至2017年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解决了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有效打击了违法环境保护的行为㊂与此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明确自身肩负的环境保护职责,都以中央环保督查为契机,切实开展省级环境督查工作,制订出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方案,通过向市级或者实现区域等方法开展环境保护督查工作,有效解决了党委政府对省环境决策部署贯彻落实问题,还解决了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整改问题以及突出环境问题的处理情况,最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通过中央环保督察与省级环保部门的相辅相成,实现了我国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常态化进行㊂四㊁结语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4个全面和5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当中,通过省以下环保机构侦查垂直改革可以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只有对地方政府部门严格要求才能实现环境监测责任的落实,让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常态化进行,打赢蓝天保卫战㊂参考文献:[1]赵琳,唐珏,陈诗一.环保管理体制垂直化改革的环境治理效应[J].世界经济文汇,2019,249(2):104-124.[2]敖平富.整体提升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综合效益的路径思考[J].环境保护,2017(2):84-86.作者简介:孙哲,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㊂53。
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工作
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工作
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是指对环保部门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其能够更加高效、优化地履行职责,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垂直管理改革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通过合理划分和集中聚焦职责,确保环保部门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2. 强化环保部门的权威性和权力。
加强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决策、执法和监管方面的权威地位,确保其能够拥有必要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职责。
3. 推进横向协调和合作。
加强环保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横向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协同性,加强对跨部门环境问题的监管和治理。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环保部门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5. 推动信息化建设。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环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加强对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监测和评估。
6. 完善监督和责任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强化对环保部门的监督和评估,明确责任和问责制度,确保环保部门的工作廉洁高效。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可以提升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环保局人员垂直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环保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环保执法效率,我国自2015年起开始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以下是对该制度的具体阐述:一、制度背景1. 环保工作面临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2. 现行环保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以下问题:(1)环保执法独立性不足,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2)环保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编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3)环保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
二、制度内容1. 垂直管理范围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以下范围:(1)省、市、县三级环保机构;(2)跨区域环保机构;(3)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等环保业务领域。
2. 垂直管理职责(1)环保机构:负责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等环保业务工作,对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2)监测机构:负责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工作,对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3)监察机构:负责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对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4)执法机构:负责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移送等工作,对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3. 人员管理(1)环保机构人员编制由上级环保机构统一管理;(2)环保机构人员调动、晋升、培训等由上级环保机构负责;(3)环保机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由上级财政统一保障。
三、制度实施1. 试点工作为稳妥推进环保局人员垂直管理制度,我国选取了河北省和重庆市作为试点省份,开展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 推进进度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和贯彻落实,一批省份积极性高,基础好,正在按《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垂改各项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
环境监察垂直管理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监察垂直管理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勤人员何去何从。
全省监察系统有工勤编制83名,在编423人,占在编人员数14%。
大部分工勤人员在无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情况下,因监管压力大,不得不承担执法工作,还有部门县区环境监察机构大队长为工勤编制,一旦涉及行政处罚案件调查,程序违法显而易见。
2、设置片区环境监察机构还是各市州派出环境监察机构?
3、是单独设置环境监察局,合并厅内综合处、总队等相关处室综合督查等职责,继续保留监察总队,还是将监察总队升格为副厅级单位“环境监察执法局”,包含综合督查及执法工作?
4、县级、市级环境监察人员实际上是维持现有状态不变,如何保障人员的横向流动,省级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如何介入管理,是管理班子人员还是都有市级环保部门进行管理?。
环境保护局垂直管理方案
环境保护局垂直管理方案环境保护局垂直管理方案是指基于环境保护局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针对性地制定的管理措施,使局内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得到明确和优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保护局垂直管理方案,包括方案的背景、实施过程和效果。
一、方案背景环境保护局是一个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部门,其职责范围涉及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与修复、环境执法监管等多个领域。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保护局的管理职责和权力分配存在一定的混淆和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环境保护局需要制定一套垂直管理方案,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实施过程(一)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环境保护局应该首先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部门之间不会存在职责重叠或空缺的情况。
例如,环境影响评价部门应该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应该参与环境执法监管工作;环境监测部门应该负责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不应该参与环境治理与修复工作。
(二)明确工作流程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后,环境保护局应该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规定,确保工作的顺畅和高效。
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流程应该包括项目申报、受理审查、现场勘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公示听证等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应该在规定中详细说明。
(三)优化管理方式环境保护局应该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例如,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在线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加强监管和考核环境保护局应该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管和考核,确保各部门的工作符合规定,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考核机构,定期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排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必要时给予相关部门惩罚。
三、效果评价(一)明确职责,减少重复劳动环境保护局垂直管理方案的实施使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得到明确,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总结
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总结
近年来,环保工作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环保工作,我国开始进行环保垂直管理改革,以期实现更加高效、科学、可持续的环保管理。
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面就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环保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首先,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环保管理的效率。
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了环保工作的执行力和效果。
各级环保部门的职责更加清晰,工作更加有序,使得环保工作能够更好地顺利进行。
其次,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也加强了环保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通过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了各级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了环保工作的整体效能。
这也为解决环保工作中的一些复杂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改革工作的推进需要时间,目前一些环保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协调不畅的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环保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阻力和困难,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加强各级环保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环保工作的整体效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环保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和指标,可以及时发现、评估和预防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
然而,目前环境监测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和改进。
以下是几点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思考:1.完善监测网络和技术环境监测的网格覆盖和监测技术发展是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关键。
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完善监测点的布设,覆盖更广泛的区域和更多的环境指标。
同时,应引入更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加强监测数据共享和透明监测数据的共享和透明对于环境监测管理至关重要。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实现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
同时,应建立公开透明的监测数据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监测结果,提高监测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强化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是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为环境风险评估、政策制定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需要加强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能力,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多维解读,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4.加强监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环境监测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是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明确监测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程序,规范监测机构和人员的行为规范,确保监测工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5.加强监测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有利于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体系,明确监测方法、设备和流程的要求,推动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之,加强环境监测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高监测网络和技术,加强监测数据共享和透明,强化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健全监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测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基层环境监测站今后工作方向的思考
基层环境监测站今后工作方向的思考基层环境监测站是国家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所辖区域的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任务也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今后,基层环境监测站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基层环境监测站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发布。
基层环境监测站是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应该建立健全数据收集、管理和交流机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还应该积极发挥信息发布的作用,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环境信息,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的提高。
加强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基层环境监测站不仅要进行监测工作,还应该对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科学分析,可以发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规律,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合作。
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需要得到环保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应该建立起相互协调、互通信息的工作机制,共同参与环境问题的治理和解决,形成合力。
基层环境监测站也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政策制定,为政府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
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应被纳入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对站点工作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站点积极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也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督,确保工作的公正、透明和规范。
未来基层环境监测站需要在技术能力建设、数据管理、分析评估、协作合作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袁丽艳 . 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 南方农业,2021,15(18):210-211.
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袁丽艳 (甘肃省酒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甘肃酒泉 735000)
摘 要 随着生态环境机构监测垂直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职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以 甘肃省酒泉市为例,分析了县级环境监测站现状及在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 不高、基础设施老旧、机构及人员主观意愿不强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整合资源、加强能力建设、采取灵 活的测管协同方式和完善奖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甘肃省酒泉市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18.100
第15卷第18期
南方农业
2021年6月
Vol.15 No.18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Jun. 2021
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地方环保管理体制 的弊端,2018 年 11 月全国推开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 垂直管理制度改革。2019 年 3 月,甘肃省委办公厅印发 了《甘肃省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现有县级生态环 境监测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和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应急监测,随县级生态环境局一并上收到市级,支持配 合属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同时按照要求做好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相关工作。目前未设置环境监测机构 的县(市、区),要组建相应的机构,加强县级环境监 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妥善解决监测机构改革中监测资质 问题。
放监测设备,房间的通风设施、电路、水路不满足实验 要求,不具备开展实验分析的条件。2)监测设备利用率 低、更新不及时,缺乏应急监测设备。根据对酒泉市各 县级环境监测站库存设备的调查,多个县级站都有大量 未启用设备,如气相色谱仪、测汞仪、原子荧光分光光 度计、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这些设备 基本为 2012—2014 年购置,由于长期搁置,可能存在仪 器开箱后就不能正常使用且无法维修的情况,造成了极 大的资源浪费。还有些县级监测站备老旧无法正常使用, 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而应急监测设备,很多县级监测站 只有库存的多参数水质测试仪,根本无法满足应急监测 工作的需要。 2.4 地方环保部门对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意愿不强
垂直管理背景下优化基层生态环境监测体制的建议
垂直管理背景下优化基层生态环境监测体制的建议
丁洁仪;金琼瑶;高煦纳
【期刊名称】《黑龙江环境通报》
【年(卷),期】2022(35)3
【摘要】以温州市为例,阐述当前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推进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跨区域监测体系和完善干部晋升交流机制的建议,以期对完善基层生态环境监测体制和深入推进垂直管理改革提供思路。
【总页数】4页(P131-134)
【作者】丁洁仪;金琼瑶;高煦纳
【作者单位】温州市鹿城区环境监测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5
【相关文献】
1.垂直管理背景下设区市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建议
2.关于垂直管理模式下提升基层环境监测能力的思考
3.垂直管理改革背景下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探索
4.垂直管理背景下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单位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5.关于垂直管理模式下提升基层环境监测能力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管理背景下肇庆市县区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发表时间:2017-11-02T11:28:36.6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作者:何松立[导读] 摘要:在监测垂直管理的背景下,根据肇庆市县区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情况对主要存在问题作出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肇庆 526040摘要:在监测垂直管理的背景下,根据肇庆市县区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情况对主要存在问题作出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垂直管理;县区;环境监测肇庆市环境监测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为中心,八个县市区站为网点的格局,自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各县市区站陆续通过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监测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根据《广东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整个监测体系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市一级环境监测机构上收调整为省级环保部门驻市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负责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而县市区一级环境监测机构随县级环保机构一并上收到市级,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支持配合属地环境执法,同时按要求做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相关工作。
这些变革将对我市环境监测工作将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县市区一级环境监测机构将通过改革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提升环境监测地位及作用,规范和加强环境监测机构与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
下面将从主要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建议当中进行探讨。
一、主要存在问题1、环境监测人员与当前工作任务不适应(1)环境监测人员职责定位不清工作定位模糊不清带来部分县市区站人员结构长期不合理,一些培养多年的专业人才技术岗转行政岗现象突出。
其次,地方监测站失血情况严重,混编、混岗现象见惯不怪,一些在编的监测人员,长期被“借调”、“借用”到环保局机关工作,频繁的换岗轮岗,使得技术力量有限的监测部门捉襟见肘,监测水平难以提高。
(2)环境监测多元化专业性人才匮乏专业人员短缺,知识结构老化和单一。
目前除了需要传统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分析化学等专业人才,与自动监测、实验室分析紧密相关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气象学、热动力等专业人才也成为新的需求。
然而我市各县市区站在这方面上基本是空白。
(3)各地环境监测站人才队伍发展不均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不同的行政区域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同的环境监管要求,决定着环境监测工作量也决定着区域的差异化。
而从监管企业的工作量来看,东南板块的各县市区实有监测力量均不足,无法真正适应现有的工作强度。
其次,人员素质不均衡。
东南板块经济发展好,环境监测设备比较完备,环境监测力量相对较强;而西北板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环境监测力量较弱,甚至存在有设备也无人会操作的现象。
此外,县级环境监测站在监测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提升、监测人员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监测任务量却在逐年翻番,增加因子、加密频次,各种专项调查、整治任务不断下达,造成监测站疲于应付,不堪重负。
基层监测人员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提升监测技术。
2、监测经费与监测工作不相匹配(1)按照事权落实支出责任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
一是常规经费不足。
国家、省、市一级下拨的运行费用十分有限。
在地方吃饭财政的限制下,环境监测往往被边缘化,个别地方难以支撑,甚至出现仪器检定费用都保证不了的局面;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县级监测站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或者纳入财政预算是年年上报年年落空,地方政府对一些考核问责不得不投入的,才予以适当的支持,严重制约了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是人员经费不足。
由于各县市区财政普遍不宽裕,东南板块和西北板块差异较大。
三是配套经费不足。
近年来环境监测的范围、领域和项目不断扩展,土壤调查、农村监测、生态考核等任务层出不穷。
工作任务的下达和资金到位不及时,加上当前拨付体制欠缺灵活性,往往出现由市站统筹困难,工作推进不畅顺。
(2)有限的财政投入制约着硬件建设的发展。
一是站房问题。
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规定,虽然我市大部分区(县)级监测站的实验室用房面积达标,但是仍有部分县市区站实验室用房达不到要求,影响了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制约着能力的扩展。
此外,从功能结构上看,封开、鼎湖的站房布局和设置更为合理和科学。
二是仪器设备配备不均衡,使用率参差不齐。
大部分县市区站都配置了标准化要求的大型仪器设备,但西北板块的仪器使用率不高,甚至部分站大型设备未完全开展使用。
由于运行经费上的限制,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造成有的站虽然有大型仪器设备,但长期闲置,搁置浪费。
3、质量管理较为松散,质量体系亟待完善(1)质量体系运行管理不到位。
一是大多数县市区站质量体系文件未能与实际工作充分结合,可操作性差;二是管理体系的运行、日常监测与管理规定脱节;三是把体系文件束之高阁,缺乏宣贯、领会和执行;四是没有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性,定期进行更新。
(2)质量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
质量监督工作未开展或不能覆盖重点监测岗位、人员,特别是涉及现场采样、现场监测等环节,监督计划制定不详细,导致具体落实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记录不完整或无记录。
(3)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把关不到位。
由于报告编制人员及审核人员知识和经验的欠缺,环境监测报告普遍只停留在监测数据与相应的执行标准限值进行比对,判断超标与否,缺乏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忽略了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研判、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议。
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的正确性、报告的合法性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
4、数据综合分析水平与环境监管要求不匹配(1)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低。
一是由于受人员、技术等限制,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不够全面。
环境质量报告还停留在就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论质量,不能与污染源监测综合分析,环境质量的变化不能与排污状况有机地结合,对环境质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不能准确解释。
二是受部门事权等因素限制,环境监测站缺乏与其它部门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造成分析结果单一,无法实现精准分析。
例如分析环境空气质量所需的同步气象分析数据、分析水环境质量所需的地表水通量等。
(2)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只有鼎湖区、高新区监测站进行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建设和应用,其他区县监测站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大部分县市区仍停留在打印报告的水平,大量时间和人力耗费在格式化、机械化的流程,数据收集传输手段落后,无论从安全性和时效性都难以满足现代环境监测管理的要求,并容易出现数据质量风险。
5、监测能力与垂改后环境监测任务不适应(1)开展监测的方法及项目偏少。
从各县市区站的监测能力来看,东南板块的认证项目比西北板块要多,涵盖类别也多一些,总体来说,所有县市区站都还没有完成对辖区内常规污染源监测项目的全覆盖。
(2)区域环境监测能力欠缺统筹发展。
一刀切的能力建设模式在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下,使得县市区环境监测能力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监测能力重复建设,资源并未得到高效实用。
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测能力没有跟工作任务量相匹配,或是监测能力没有跟区域主要特征污染物相匹配。
(3)应急监测能力薄弱。
一是应急监测物资不足。
个别站配置的气体应急仪器设备较少,且不少站大多未针对性配置应急仪器,如石油类的应急设备,重金属、氰化物等等这些已发生过的应急事件的县市区站相应的应急仪器设备都或多或少配置不齐等。
各县市区站的应急监测能力还是比较薄弱,只是勉强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二是目前肇庆市县市区站主要是以属地负责为主、市站支援为补充的原则开展应急监测工作,但在区域协作方面,尚未形成区、区(县)之间的协同作战体系,有可能导致市站距离远而贻误监测时机的情况。
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区一级层次的协同作战制度,缩短市、区之间协调的时间,以实现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
二、建议1、理顺人员管理机制,提高业务综合素质(1)明晰县市区监测站的职能,以事定岗,建立动态的人才管理机制。
按照《方案》要求,上收事权后,根据监测工作的变化和要求及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使用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及工作能力要求。
明确县市区监测站的职能,赋与应有的法人职责,行使独立的人、财、物权利,并按定岗人数充实监测人员,保证“在其位谋其事”,恢复“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频繁换岗、调岗的局面,形成良性的循环用人机制,保证合理的连贯性和流动性,使得监测技术得以有效沉淀并得到综合提高。
特别是地方站长的任命必须充分考虑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此外,加强和人社部门沟通,适当增加各县市区监测站技术职称等级和技术岗位职称数量,创造有利于监测技术人员发展空间。
(2)大力发展专业技术人才。
一是从源头上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和用人机制。
根据不同区域地位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需求分析,争取人社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制定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引入机制,保证从业人员专业水准。
二是合理使用人员,强化技能培训。
根据现有人员的能力、素质,分配相适用的岗位的同时,做好相应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
特别是加强对监测一线技术人员的实战培训,使之熟练掌握技术要点、难点,减少操作失误,保证监测数据在源头上的准确性。
三是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估指标体系、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技术人才提供动力保障。
四是稳妥解决临时聘用人员。
应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选用在环境监测一线工作有较高的技术专长的人员,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也可以采用政府雇员的方式,解决一部分人手不足的问题。
2、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
(1)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完善预算机制,提供稳定保障。
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的基础,政府投入仍是环境监测投入的主渠道,要针对骨干监测力量的建设,在财政预算中合理评估并足额安排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经费。
一是常规经费规范化。
彻底解决监测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县市区站必要的常规经费规范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保障人员经费。
通过健全完善合理的监测人员薪酬政策,提高监测人员正常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从而保护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
三是做好资金统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监测任务与支出保障的协同机制,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2)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环境监测硬件建设。
一是统筹解决站房面积问题。
一方面可对现有县市区站房进行改造、升级,让站房布局和设置更为合理;另一方面对重点区域的站房建设要加大投入,预留发展空间(如县级区域站等)。
二是重点加强实验室基础及深度分析能力建设。
在体现地域特色及能力梯度的基础上,解决仪器配备不均衡,运行配套经费不足等问题,合理调配各县市区站的监测仪器,保障大型仪器的使用、维修保养经费和操作人员的培训经费,提高监测仪器的使用效率。
3、强化质量体系建设,确保数据质量。
(1)持续完善环境质量技术体系,规范相关监测人员的工作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