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独特的词作风格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与创作背景解析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与创作背景解析引言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自唐代发展至宋代更加繁荣。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许多杰出的词人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其中,辛弃疾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宋代词人。
他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和丰富的创作背景而著称。
本文将深入分析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和创作背景,带领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位杰出的词人。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情感激烈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以其情感的激烈表达而著称。
他的词充满了激情和悲壮,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满。
辛弃疾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所处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使他感到异样的苦闷和困惑。
因此,他通过他的词作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生活的热切期望。
痛斥时弊辛弃疾的词作中经常痛斥时弊,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的苦难。
他对士人的堕落、官员的贪污和社会的腐败感到非常愤慨,他用自己的词作向这些不公和不义说不。
辛弃疾的痛斥时弊的词作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使人们反思社会的问题,追求真理和公正。
表现个人命运的变幻辛弃疾的词作中还常常表现个人命运的变幻。
他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曲折,从武将到被贬官,从荣耀到落魄。
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和词作风格。
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困惑。
辛弃疾通过他的词作与读者分享了他的痛苦和迷茫,代表了一个时代中普通人的心声。
智慧和才情的展示辛弃疾的词作中不仅表现了他的情感和命运,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情。
他善于使用修辞和意象,使他的词作充满了美感和力量。
他的词作中常常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辛弃疾的词作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智慧和才情的展示。
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士人文化的影响辛弃疾生活在一个士人文化盛行的时代,这种文化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人文化注重个人修养,讲究礼仪和人际关系。
辛弃疾的词作中常常表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追求和对士人文化的推崇。
这种影响使他的词作更加含蓄和充满了哲理。
政治局势的变动宋代是一个政治局势变动频繁的时代,这也对辛弃疾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弃疾的风格
辛弃疾的风格
辛弃疾(1140-1207),宋代杰出音乐家和诗人,以其独特诗风和音乐风格而闻名。
表达思想深刻,情调抒情,富于激情,成为被后世熟知、继承至今的杰出杰作。
辛弃疾以其自然大致的风格写诗,整齐恰当,重点突出,情感深沉,诗歌抒发出深情、哀怨、惆怅之情,不仅流畅自由,更加注重节奏对准虚实矛盾、句节变化隐含着内涵歌咏千古绝唱。
他的咏叹式充满浓郁的气氛和哀伤的催人泪下的凄凉滋味。
辛弃疾的诗歌构成繁复的前后联结:可以有简单的“三连”,也可以有复杂的“三联”“四联”“五联”,以及一些句子的“多联”相结合。
此外,他的诗歌还善于使用一些诗词格律的复合拼接,加强表达思想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句律生动准确地表达出其自然确定的旋律即诗歌的整体结构,也使其耐人寻味。
辛弃疾音乐风格独特,以“清物”思想为主导,并以当时主流的滚音技巧进行演奏,让人们感受到柔和、流畅的空灵意境。
其中有着富有诗意的叙述,穿插着抒情的思绪,音乐清洁而朴实,编曲充满柔美的灵动,无不让人深深倾倒在浓烈沉醉的节奏之中,感知古典情调中的芳香。
辛弃疾被誉为“诗宗”,其思想精节、情绪浪漫,千古绝唱、脍炙人口。
这种特殊的音乐风格也在宋代文艺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可以说他的名字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节奏,那种以诗词为主的韵律,将文化和艺术上的精髓发扬得淋漓尽致。
至此,辛弃疾的诗歌、音乐风格持续发展,在民间艺术中传唱仍然清晰可辨,诗篇和曲调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如此横扫千古,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历史上永恒的文艺珍品,受到百代艺术家钦佩依循,跨越时空,引得推崇。
试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试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丰富的艺术成就。
以下将从雄浑豪放、细腻婉约、清新明快、优美意境、精炼表达、善用比兴、抒情自然等方面进行阐述。
1.雄浑豪放辛弃疾的词以豪放风格为主,充满了英雄豪情。
例如《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他的作品充满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即使在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时,也毫不掩饰地展现出豪放的气势。
2.细腻婉约辛弃疾的词除了豪放之外,还具有细腻婉约的一面。
在《青玉案·元夕》中,他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用“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等细腻的笔触,将绚烂的烟花和欢乐的人群展现在读者眼前。
他擅长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人们喜庆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清新明快辛弃疾的词还具有清新明快的风格。
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他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简洁明了的语句,描绘出乡村月夜的清新景色。
这些词句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4.优美意境辛弃疾的词充满了优美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在《鹧鸪天·代人送叶梦鼎》中,他通过“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等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
这种意境深刻的词作,既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彰显了他所具有的深厚情感。
5.精炼表达辛弃疾的词往往简洁明了,语言精炼。
例如,“青山欲共高人枕,飞泉鸣玉漱鸣弦”,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高山的静谧和泉水的清脆声音,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精炼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词作在传达情感和景象时更为深入人心。
6.善用比兴辛弃疾在词中善于使用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现象来比喻和寄托自己的情感。
例如,“比翼南飞身老矣,赢得江湖岁月闲”,用比翼鸟的形象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历经坎坷后对悠闲岁月的向往。
辛弃疾诗歌风格
辛弃疾诗歌风格
辛弃疾的诗歌风格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辛弃疾的词不仅涉及个人情感、生活琐事,还充分表现了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其作品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和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
2、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辛弃疾的词不仅有豪放奔放的风格,还有细腻婉约的表现,且常运用比兴寄托、典故引申等手法,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语言和谋篇布局上的创新:辛弃疾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
他的词中常使用散文化的句式和结构,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4、强烈的情感表达:辛弃疾的词情感丰富,常以豪情壮语发端,描绘风雷激荡的壮阔境界,而后抒发沉郁顿挫的感情,表现出深沉呜咽、悲壮苍凉的氛围。
5、强烈的爱国精神:辛弃疾一生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他的很多词都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忧虑和无比热爱,这也是他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诗歌风格以其豪放奔放、清旷超逸的特点为人们所熟知,同时又表现出细腻婉约、深沉悲凉的情感,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思想深度。
辛弃疾以及他的抒情词创作特点解析
辛弃疾以及他的抒情词创作特点解析一、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抒情词人。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期,亲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过程。
辛弃疾的创作涵盖了各个领域,尤其在抒情词方面成就卓越。
二、辛弃疾的抒情词创作特点1.真挚感人:辛弃疾的词作以情感表达为主题,他能够深入人心地描绘出自己内心复杂且真实的情感。
他借助生活经历和身世背景,刻画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情境设置,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2.豪放激昂:辛弃疾深受李清照“豪放派”与苏轼“豪放之风”的影响,在写作中展现出豪迈激昂、志向昂扬的特点。
他对于时事政治有着强烈的关注,通过词作也常表达出对社会现实与国家前途的关切,并以豪情壮志激励自己和读者。
3.融汇古今:辛弃疾善于借鉴古人诗词的优秀传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词作中。
他在形式上保留了传统的五言绝句韵律,但同时注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意境。
辛弃疾还善于运用典故、历史事件等元素,使作品更具深度与广度。
4.写实主义:辛弃疾采用了写实主义创作手法,力图表现真实生活中的人物、景象与情感。
他以朴素而质朴的语言形式,展示出普通人物的生活哀愁和喜悦,体现了忧愁困苦与坚韧不拔之间的平衡。
5.咏史抒怀:辛弃疾时常以中国历史上著名之事迹为题材进行创作,并通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抒发感情来触动读者内心。
他既能够深情地咏史,抒发心中对往事的怀念与悲痛,又能用历史比喻来暗示时事政治。
三、辛弃疾的代表作品1.《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素。
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以端庄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元宵节美好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辛弃疾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沧郁之情,深切描绘了他在流亡途中对家园的思念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感触。
辛弃疾写作风格
辛弃疾写作风格
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豪放雄杰:辛弃疾的词作以豪迈雄杰为主,充满了豪放的气息。
他的词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由、激情和生命的热爱,情感激烈,气势磅礴。
刚柔相济:辛弃疾的词不仅有豪放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
他的词作中既有悲壮豪雄的阳刚之气,又有婉转缠绵的阴柔之美,形成了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亦庄亦谐:辛弃疾的词作既有庄严的一面,又有诙谐的一面。
他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表现出了他亦庄亦谐的个性风格。
创新精神: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创新精神,他不仅打破了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还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
意境深远:辛弃疾的词作中往往蕴藏着对自由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探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寓意深远的意象来表现出他的思想感情。
多元化的艺术特色:辛弃疾的词作不仅有豪放雄杰、刚柔相济、亦庄亦谐等多元化的艺术特色,还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使他的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辛弃疾的写作风格丰富多彩,充满了个性化的特色和创新的元素,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摘要:1.辛弃疾词的豪放古朴2.辛弃疾词的自然细腻3.辛弃疾词的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4.辛弃疾词的爱国主题与战斗精神正文: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包括豪放古朴、自然细腻、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以及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
首先,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豪放古朴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上。
他运用大量的军事意象,如刀、枪、剑、弓、甲、马以及号角等,表达了他的战斗豪情。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如山、水、草、木等,将这些自然元素幻化为与军事相关的战马、将士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豪放古朴风格。
其次,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自然细腻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
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如《西江月》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一句,通过对雨、星、茅店、溪桥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细腻的自然之美。
再次,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词中的抒情和描绘上。
他的词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而且表达方式优美动人,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一句,通过对雁、花等自然景物的运用,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其文辞华美的特点。
最后,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
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词作品中所表达的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上。
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恶,如《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展示了他的战斗精神。
综上所述,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豪放古朴、自然细腻、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等特色。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幻灯片1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幻灯片2三、辛词的艺术特色:(一)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
(二)“以文为词”,是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变革。
引散文的语言入词,使词的语言雅俗并收,骈散兼融,从而大大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三)刚柔相济,构成了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幻灯片3王国维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情性,有境界。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幻灯片4(一)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来抒发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
《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场景;“挑灯看剑”的将军;《永遇乐》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水龙吟》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景象;幻灯片5(二)、手法多样性,词调上小令慢词兼长,章法上变化出新。
辛弃疾有非凡的驾驭词调的能力,不管是令曲小词,还是慢词长调,他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辛词博辩奇肆,善于在章法上变化出新,他发展了苏轼的以诗为词,进而以文为词。
幻灯片6(三)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惯于使用典典故。
《永遇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是借廉颇的典故,写出自己暮年不被知赏,壮志难酬的悲愤。
《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借枉温的典故表达光阴虚掷的感慨。
《摸鱼儿》下片,也连用陈皇后、赵飞燕、杨玉环等典,多且贴切,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蕴含和艺术感染力。
幻灯片7(四)“以文为词”●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第一,词换片一般要换景、换意,他不受分片约束,如《破阵子》前九句写军营生活,直贯而下,末句来一大转折,感慨现实。
●第二,手法上,有时大量运用典故,有时又纯粹采取白描,不仅能抒情、写景,而且能叙事、议论。
●第三,语言上,取径甚广,将六经、楚辞、庄子以及古诗中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
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随意抒写、行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
幻灯片8(五)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辛弃疾词作有着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
请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词作的风格特点
请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词作的风格特点
辛弃疾的豪放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风格多样,技法高超,特色鲜明。
辛弃疾笔下
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创新的精神
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
1、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他善于
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
所寄托。
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
改造而别出新意。
2、辛词题材宽阔。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下政治,写下哲理,写下朋友之情、
恋人之情,写下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下日常生活、读书体会,可以说道,凡当时能够
载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载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为得多。
3、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如:在《贺新郎》、
《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
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
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
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试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试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前言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品,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辛弃疾的词作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独到的思想深度,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一章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辛弃疾的词作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在南宋词派中独树一帜。
1.1 雄浑豪放的词风辛弃疾的词作具有雄浑豪放之气,他以铮铮铁骨、慷慨激昂的情感表达为特点。
这种词风与他多次投身于抗金战争、为国家尽忠的经历紧密相连。
他的词语中融入了对于国家兴亡、民族大义的忧思之情,展示出他的爱国情怀和男儿本色。
例如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处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久行人矣,故都成此凄凉泪空如雨,冷滞鸦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凰彩,云雨难舍。
蜀江水,绿到底,行看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词揭示了他对国家家破人亡的深深忧思,通过豪放的笔触和雄浑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悲壮之情。
1.2 抒情与咏景的独到融合辛弃疾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丰富的个人情感,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丽的自然景色。
他善于将抒情与咏景的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加鲜活。
以他的《青玉案·元夕》为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夜晚的静谧和浪漫。
他通过抒情和咏景的结合,形容出了夜晚的凉爽、流动的灯火以及令人遐思的天空。
辛弃疾的词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片段,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他的情感世界。
第二章辛弃疾词的情感表达辛弃疾的词作展现了极为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他运用独特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2.1 激昂忧国的爱国之情辛弃疾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在词作中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族大义的追求。
辛弃疾诗歌语言风格
辛弃疾诗歌语言风格辛弃疾,那可是词坛的一位猛人。
他的诗歌语言风格相当独特,就像他这个人一样,充满了魅力和力量。
一、豪放大气辛弃疾的词里常常是那种大开大合的感觉。
就好比他站在高山之巅,对着广阔天地大声呼喊一样。
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一句,“金戈铁马”四个字一出来,那股子战争的硝烟味儿就扑面而来。
你仿佛能看到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奔腾厮杀,而“气吞万里如虎”更是把那种英雄的豪迈气概放大到了极致。
这种豪放大气的语言风格,就像烈酒,一口下去,让你浑身热血沸腾。
他不是那种小家子气地描写一点小情小感,而是着眼于宏大的历史事件、广阔的山河大地,用词也特别有力度,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读起来就觉得气势磅礴,好像把整个战场的画面都铺展在你眼前了。
二、善用典故辛弃疾可算得上是个“典故小达人”。
他的词里典故那是一个接一个。
不过他用典故可不像有些文人那样,是为了故意显摆自己读书多。
他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比如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就用了廉颇的典故。
他把自己比作廉颇,廉颇老了还想着为国家效力,而自己也是一腔报国热血,却得不到重用。
通过这个典故,既表达了自己的壮志未酬,又有一种对朝廷的不满和无奈。
但是他用典故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在给你讲故事一样,一边讲着古人的事儿,一边倾诉着自己的心事。
三、质朴自然与细腻并存虽然辛弃疾很多词都很豪放,但他也有质朴自然又细腻的一面。
像“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画面感多强啊。
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在溪边躺着剥莲蓬,简单几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温馨画面。
用词特别质朴,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但是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这就显示出他语言风格的多样性,既能在描写宏大场面时豪放大气,又能在刻画生活小景时如此细腻入微,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不仅会耍大刀,绣花针也能玩得转。
四、富有情感张力辛弃疾的词在语言上很有情感张力。
他可以从激昂的壮志豪情一下子转到深沉的悲愤之中。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豪放风格:辛弃疾的词作常常展现出豪放、豪迈的气势,以恢弘的场
景、激昂的词语和浓烈的情感表达出壮志豪情。
他的词中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情感丰富:辛弃疾的词作情感真挚、饱满,表达了对爱情、友情、家
国情怀等种种情感的体验和感受。
他的词作中既有深沉的情感抒发,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又有热烈的情感表达,如《鹧鸪天·送人》中的“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3.用典丰富:辛弃疾的词作中经常使用典故,这些典故涉及到历史事件、
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用典数量之多、用典手法之妙,在南宋词人中独具一格。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等句,都是用典的典型例子。
4.语言质朴自然:尽管辛弃疾的词作语言华美、用典丰富,但他的词作
同时也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
他的词作语言简练明快,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句,都体现了其质朴自然的风格。
总之,辛弃疾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其豪放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用典手法以及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都成为其代表性的特点。
辛弃疾的诗的特点风格
辛弃疾的诗的特点风格(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辛弃疾的诗的特点风格辛弃疾擅长以文为词,其词艺术风格多样,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弃疾的诗词特点
总之辛弃疾笔下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
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从而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
二、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力。
三、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如“些底子,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
辛弃疾的诗词特点
辛弃疾的豪放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风格多样,技法高超,特色鲜明。
一、意境宏大,气势雄壮,风格慷慨豪的。把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
形容辛弃疾的词语
形容辛弃疾的词语一、背景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迈之,号稼轩,晚号词人,南宋民族英雄。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也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爱国诗人。
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词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爱国热情、抗争精神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词语,来形容辛弃疾的特点和风格。
二、才情横溢1.挥洒自如:辛弃疾的词作充满了自由流畅的笔触,他能够在短短的几句话中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使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青玉案·元夕》的开篇四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中酒。
”就以其凝练、雄浑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言简意赅:辛弃疾的词作以形容词和动词为主,他熟练运用活泼生动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长亭怨慢·秋思》一词:“秋思泛滥浩无涯,挂上九天揽五霞。
未必当年能驻足,香残夜色不知家。
”词人用“泛滥”、“挂上”等词语,将内心的忧伤和思念之情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3.深入人心:辛弃疾的作品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他的词作贴近生活,打动人心。
例如,《青玉案·元夕》的尾句“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无奈,在读者中产生了共鸣。
三、爱国情怀1.抱负壮志:辛弃疾的词作中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民族繁荣的热爱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词人写道:“世祖功业胜前人,几回横渠耳目新。
天下城南地北尽,江山如画复如金。
”这种对故土河山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前朝皇帝的敬仰,表达了他对国家兴旺发达的期望。
2.惋惜时运:辛弃疾的作品中流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悲叹。
他深知国家的衰落不仅仅是外敌的侵略,也与内忧外患、社会黑暗息息相关。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辛弃疾的词作以其浓烈的个人情感和豪放的风格而较为著名,以下是辛弃疾词的特色:
1. 情感丰富:辛弃疾的词作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离别、思乡等各种情感。
他的词作充满了激情和感伤,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2. 气势豪放:辛弃疾的词作语言华丽,气势豪放,以豪情壮志和激昂之状令人击节赞叹。
他以雄浑有力的笔触和热情奔放的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生抱负。
3.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辛弃疾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兴亡、社会变迁的忧虑和思考,倾诉了他对深陷战乱的时代的感慨和忧虑之情。
4. 爱国情怀:辛弃疾对国家的痛心和热爱十分明显,他以悲愤之情抒发对国家衰败和外敌侵略的不满,表达对家国的忠诚和热爱。
5. 技巧运用:辛弃疾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韵律变化,使词句更加优美而富有变化性。
他善于运用对仗、排比、双关等手法,增加了词作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这些特色使得辛弃疾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古代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
辛弃疾独特的词作风格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既有词人的气质,又兼具军人的豪情,其中又不缺乏深婉雅丽之美。
自小生于金国,二十一岁起义反金,二十二岁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以照映一世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
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
辛弃疾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像《贺新郎》中的“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马革裹尸当自暂,峨眉伐性休重说。
”《满江红》,“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八声甘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等等,无不表现军人特有的豪情壮志,气冲牛斗,并且与那些和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勇士,他给予高度的赞美。
他的英雄情怀与现实的绝望交织在一起,大起大落,给人感情上以强烈的冲击。
他豪放词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1。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
其抒情小词,“惜春长怕花开早⑹,何况落红无数”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
他抒情小词中我就喜欢的不是那首如=“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青玉案六夕》,而是那首《丑奴儿⑴·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⑶,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⑷。
而今识尽愁滋味⑸,欲说还休⑹。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
……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其与历史背景的联系》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其与历史背景的联系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抗金名将。
他的词作承袭了北宋楚辞传统,风格独具特色,反映了他当时动荡的历史背景和内心复杂情感。
本文将探讨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以及与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一、辛弃疾的词作风格1.慷慨激昂:辛弃疾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通过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荣誉的无尽关怀,如《青玉案·元夕》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种慷慨激昂的态度在其词作中很常见。
2.哀怨抒发:尽管辛弃疾是个勇敢坚毅之人,但他也常常表达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状的悲伤和失望。
他的词作充满了哀怨之情,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感》中写道:“万里生烟火,不知向谁开。
”这种深沉的哀愁感染了许多读者。
3.婉约细腻:辛弃疾的词作不仅有豪放激昂之风,还兼具婉约细腻之美。
他能通过微妙的描绘和流畅的文字表达出对爱情和自然景观的感受,如《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写道:“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二、辛弃疾词作与历史背景的联系1.对金朝统治的反抗:宋金战争是当时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辛弃疾身为名将,在保卫家园、抵御外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以词为武器,通过呼唤民众共同抵御敌寇、捧起爱国旗帜等手法,鼓舞人心、提升士气。
2.时代的动荡:辛弃疾的生平正处于宋朝南京和金朝开封相争的时期。
这种动乱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词作中对这种时代背景的描写多有出现,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展现了城陷后失散夫妻之情。
3.不同命运下个人情感:辛弃疾是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情感的人物。
他经历了投降金朝、流亡等多次变故,这些经历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表达。
他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悲愤抒发,也有对离散家人和失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总之,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而充满传奇色彩的词人。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与思想倾向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与思想倾向辛弃疾(1140年-1207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其词作以雄浑豪放、深情细腻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国家兴衰、战乱困顿以及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1. 风格特点辛弃疾的词作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风格特点:a. 雄浑豪放辛弃疾的词作常常以雄壮、豪气冲天的语言表达他对国家命运和民族荣耀的追求。
他常使用豪放激昂、气势磅礴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忠义、英勇奋斗和国家振兴等主题的态度。
例如,在《鹧鸪天·丙辰中秋》一词中,他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描绘了明亮圆满的秋日月亮之美,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期望。
b. 深情细腻辛弃疾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往往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世界。
他善于运用婉约、含蓄的语言,表达对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的思考和体验。
例如,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他用“半夜鼓声辗转悠”来形容自己思念远方的妻子,更加凸显了他内心深处的愁思与思恋之情。
c. 反抗与抱负辛弃疾在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政治黑暗、社会困扰的不满,并表现出积极反抗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在词作中通过直接或间接揭示现实问题,呼唤社会变革并激发读者关注公平正义等议题。
2. 思想倾向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与其思想倾向密切相关。
他生活在南宋末年,亲历了北方金国侵略和南宋政治黑暗的时刻。
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兴衰深感忧虑,同时也激发了他对民族荣耀和个人奋斗的热情。
在其作品中,辛弃疾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处境的思考和观察,并表现出对清廉政治、改革复兴的向往。
他通过描写壮丽景色、英雄人物以及战争动荡等题材,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此外,辛弃疾笔下也不乏关注个人情感和真挚友谊的词作。
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追求和珍视,表达了善良与智慧并存的人性观。
结论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他风格独特、内涵丰富,作品从多个角度抒发着自己对国家兴衰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与体验。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及其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及其对后世词坛的影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宋朝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突出的才华成为了宋代文坛上备受关注的重要人物之一。
本文将探讨辛弃疾的写作风格以及他对后世词坛造成的深远影响。
辛弃疾的写作风格辛弃疾在词人中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他的词作大多充满激情和豪气,并富有雄壮和奔放之感。
以下是辛弃疾写作风格的几个主要特点:1.情感奔放:辛弃疾笔下的情感激荡而不羁,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真挚而复杂的情感体验。
他常常通过丰富多变、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来展现爱国主义情怀、对遭遇逆境时坚持不懈奋斗精神等。
2.抒写现实:辛弃疾善于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他通过词作中对民生百态、政治动荡等现象的描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3.意境深远:辛弃疾的词作给人以意境深远之感。
他通过精心选用的词语、隐喻和象征手法,将词的表达提升到一种更高层次,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领略到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辛弃疾对后世词坛的影响辛弃疾不仅在宋代文坛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词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他对后世词坛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1.开拓了豪放派风格:辛弃疾开创了一种极具豪放特色的写作风格,并为后来一系列豪放派诗人提供了模范和借鉴。
2.探索了新形式:辛弃疾尝试了许多新的词体形式,例如“骚体”和“赋格”,推动了词的发展和变革。
3.影响了后世作家:辛弃疾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在词坛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后来的词人都以他为榜样,受到他写作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启发。
4.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辛弃疾在其作品中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对后世对国家、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积极影响。
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卓越的才华对宋代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后世词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迪。
他对于豪放派风格的开拓以及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也是后世文人应当学习与尊崇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独特的词作风格
摘要]辛弃疾的词作中大都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其作品融合刚柔的美学理想和兼备雄奇刚健及深婉雅丽之美的风格特征,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并影响了后世词人的创作,对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古代词作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辛弃疾词作风格雄奇刚健
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既有词人的气质,又兼具军人的豪情,爱国主义情怀浓厚。
豪放词是他词作中的主导风格,雄奇开阔的境界、生动夸张的语言、悲而不颓的精神,构成其词雄深雅健的风格。
更多相关资料、论文写作以及代你写等方法咨询请看我的白-度的号加我,乐意帮忙。
在以普通事物为创作内容时,给予词作更深入的内涵,给人一种刚柔相济,摧刚为柔的美感。
一、雄深雅健
辛弃疾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的词中饱含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自身豁达开阔的胸襟,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虽然同为豪放派词人,但由于个体的成长经历、性格、接受教育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词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不同。
辛弃疾创造出来的词的意境更为雄奇开阔,他生动而夸张的想象更吸引人,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词人的笔下,沙场秋点兵被信手拈来,高亢的军威和如火的战斗激情被喷射而出。
让人深思与感慨,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全词结构也有其显著的特点,前后
两片语意贯通,读起来荡气回肠,波澜起伏。
全词集中体现了辛弃疾的词风,可以说是辛词的代表之作。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忧愁之情,身无报国之门的词人在朋友离去之后,把盏浇愁,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忧愁,他抽出宝剑,拨亮油灯,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了当年的战场,少时的作者,英勇无敌,曾率领数十骑于敌营中擒拿叛徒。
嘹亮的号角声直冲云霄,辽阔的土地上,士兵们正在分食肥美的烤肉。
此时鼓瑟共鸣,反映边塞生活的雄壮的军乐响彻天际。
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这首词有力地表现了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全诗写‘壮’,基调豪迈高亢,大气磅礴,结尾又融入了悲凉的基调,使词意跌宕起伏,在艺术上具有独创精神。
”因而构成了辛弃疾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而苏轼的豪放风格本身就是其性格的体现,跳荡流溢的奔放中展现着他自由乐观开朗的性格,他把那样自在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莫测的篇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
相对于苏的豪迈洒脱,辛弃疾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慷慨悲壮、激情飞扬之感。
辛弃疾文武双全,从小励志上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现实让他没能实现理想,人生理想的破灭使他的内心长期压抑,他的词风自然而然是豪迈中带有悲壮,澎湃而又忧思,沉郁而又苍凉。
政治理想和现实社会的矛盾,黑暗势力的排挤打压,决定了他的词不能像苏轼那样旷达洒脱。
从岁月流逝中他感到了人生的短暂,壮志难酬,他的内心越来越压抑和痛苦,这种痛苦无人诉说,他只有在自己的词作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辛弃疾词作中彰显军人风范,那种勇毅和刚强不是普通人所能表现出来的。
像“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马革裹尸当自暂,峨眉伐性休重说。
”《满江红》等等,无不表现军人特有的豪情壮志,气冲牛斗,并且与那些和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勇士,他给予高度的赞美。
他的英雄情怀与现实的绝望交织在一起,大起大落,给人感情上以强烈的冲击。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上片即景抒情,缅怀历史人物,寄托个人感慨。
作者登上北固亭,纵览“千古江山”,凭吊历史遗迹,自然要联想到在这里出现过的建立英雄业绩的孙权和刘裕。
面对南宋偏于一隅的现实,作者对孙
权和刘裕表现出由衷的赞美。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生动地再现了他们驰骋疆场的豪迈气势与英雄形象,饱含了作者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另一方面又出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这样的词句,这里写的是英雄去后,故居荒凉的景象,发的是江山寂寞与时事消沉的感慨。
同一京口,两相对照,褒贬就异常鲜明了。
下片,思想活动极其复杂。
作者借用“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这一军事上失策的历史教训,对当时掌权者提出忠告,又以“烽火扬州路”这一历程的回忆,跟眼前“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揭示出妥协投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首词思想敏锐,感情深沉,手法精练,风格豪迈中带有悲凉,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二、刚柔相济
辛弃疾的词有种刚柔并济的美感,不落俗套。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首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在强调已经是暮春时节,柔美的花朵再也经不起风雨的洗礼了,“惜春长怕花开早”深刻表达了作者爱春、惜春的心理状况,由于担心春天的逝去,百花的凋零,以至于反而害怕春天百花开放得太早,这是从深层次表达了作者惜春的心理状况的描写,写得入骨三分。
“春且住”三句,是作者对于春天的深深留恋。
“怨春不语”,作者无力逆天去留住那美好的春天,反观那屋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结网抽丝,去粘住了那掉落的飞花杨柳。
由此,作者似乎觉得那勤劳的蜘蛛反而比自己无奈的哀叹更有收获。
接着作者用汉武帝时期陈皇后失宠的故事,来暗喻自己的失意。
从“长门事”到“脉脉此情谁诉”一段,以自古美人招人妒的先例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
陈皇后因为招人妒忌从而引来祸事被打入冷宫。
为此她不惜重金,聘请当时著名的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为自己做《长门赋》,希望以此让汉武帝回心转意,但是她的希望并没有实现。
这样痛苦的复杂心情,对谁去讲述呢?又有谁可以理解呢?再看“君莫舞”二句的“舞”字,表现出那种得意忘形、手舞足蹈的状态。
“君”,是指那些妒贤嫉能从而无端进谗献媚的人。
是要说明,你不要太忘乎所以了,难道你没看见,赵飞燕和杨玉环都是死于非
命,不得善终吗?再看“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意境。
以“闲愁最苦”三句结句,“闲愁”,作者暗指自己精神上不可倾诉的郁闷。
“危栏”,是高处的栏杆。
后三句说不要以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只因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此时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从而远远望去,一片迷蒙。
因此这样的暮景,便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作者在上片以写表现自己爱春、惜春为主。
下片以古喻今,论述古代的历史故事。
表面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关联,作者以古喻今,借用古代宫中美女的事情,来暗喻自己的人生境遇,从而抒发怀才招妒的境遇。
又想到长此以往宋氏王朝的前途未卜,从而和春去花落的中心思想相互照应。
作者在下片处展开来描写,在艺术技巧上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着作者并没有继续地咏怀历史,而是再次转到借景抒怀上面。
此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实际上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内心。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愤恨。
【参考文献】
[1]孙立.中学生古典诗词500篇[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2]韩富军.论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J].辽宁师专报,2006(4).
[3]罗立刚.唐宋文学导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辛更儒.辛弃疾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J].杭州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