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_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体制上的区别
一般公益林分成三级管理体制: ①政府直接管理 ②地方各级政府划定的公益林有地方管理 ③分散的部分公益林按隶属关系由部门单 位或农村集体负责 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管理体制: ①政府直接管理 ②社会管理 ③群众自己管理
商品林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 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 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森林法第八条: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
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 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 抚育、保护、和管理。
第十五条: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
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 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 地改为非林地。而除了国务院规定的以 外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的使用 权不得转让。
由于森林经营管理的研究对象 是森林资源,它存在以上极其复杂 的特点,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 所涉及的领域又相当广泛,研究时 应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复杂性科 学的理论。
三、林业的属性及其必要性 1. 林业的属性
(1)地域上的辽阔性 林业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是不可移 动的区域自然资源,它的存在极其功能是 有边界的,即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 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要求在区域或全国 范围有比较均匀的分布。
第6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返回
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属性
一、林业的内涵
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 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作为一
项社会公益事业,它提供了生态环境和 各种社会服务,促进了精神文明和文化 建设;同时林业具有产业属性,它能提 供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的各种 林产品,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建设。 通过林业的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环境、 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的特点
1.系统性 林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林业 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构成是一个 完整的系统。系统的内部,各要素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外,系统 也影响其他外部的系统,同时受其 他外部系统的制约。
2.多样性
效益的多样性:林业具有社会、经济、
生态、文化等效益,效益的多样性直接 导致了产品的多样性。
所有形式的多样性:森林(林地)为
国有或集体所有,林木可以个人所有。
体制、机制、经营模式的多样性。
3.产业性和公益性 4.可再生性 5.要计划性
(1)林业效益的多样性与经营的复杂性; (2)林业经营周期长; (3)林业经营不确定性; (4)社会对林业需求的不确定性; (5)现阶段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尚未成熟;
2.林业分类经营的客观依据 林业生产要素的性质与结构 3要素:对象、劳动力(技术)和机构 森林本身的属性 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 局部分而治之,总体合二为一 社会需要 公共产品与私有产品 受益与投入 社会、企业与个人
3.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比森林分 类经营要广,森林分类及森林分 类经营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 分类是手段,不是目的。
运行机制上的区别
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担, 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原则。 商品林实行“谁经营,谁管理, 谁经营,谁受益,市场运作,参与 竞争,实行基地化规模经营”的原 则。
(3)整体性 A、林业的整体性 由于专业细分使我们对林业整体了解 不足,从各自领域解释林业,造成整体的支 离破碎和资源浪费。 B、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既结构、功能和变化的整体性。森林 的功能取决于森林的结构,结构合理功能发 挥的好,相反,森林的功能发挥不好,甚至 没有功能。
C、森林经营的整体性 森林的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 经营理论、技术、政策、评价等,它们贯 穿森林经营的全过程。长期以来,我们不 重视森林经营,不讲经营效益,不研究和 讨论森林经营理论,有较多的单项技术, 但没有成熟的技术体系,没有导致林业经 营的整体性,森林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底 下,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浪费。
(4)经营周期长 现代产业的属性是集中、分工和短 期高利。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林业的属性 之一是经营周期长,因为林业经营要遵 循自然规律,森林的生长主要依赖自然 条件。而且,森林除了经济效益以外, 还有其他多种效益。所以,不能把林业 单纯地看成一项产业。
2.林业的必要性
由于上述林业的特点及其属性,单 从经济学原则角度看,在有限的土地与 能源条件下,经营林业是不合算的。但 是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森林资 源,林业的必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 认识,从长远的观点看保护和发展森林 资源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与社会制度、 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经济发达程度无 关。这是林业长期存在的前提。人类的 发展离不开林业、离不开森林。
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 、分类经营
1.林业分类经营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释义》中对 林业分类经营的解释是:林业分类经营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 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 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 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 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 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1)林业经营的对象——森林的分类 及其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是森林分类经营的基 础。森林分类经营又是林业分类经 营的基础。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 目标为依据的组织形式,便于目标 管理。
(2)经营主体的区别 公益林的经营主体是由政府提 供经费的事业单位; 商品林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 或个人。
(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区别
(2)社会广泛参与性 林业的发展,一方面继续产业化的 方向,通过建立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 地和对森林的集约化管理,使森林的生 产力不断提高,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更 多地注重林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 境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任何人都
有权利参与管理。 公众是森林资源各种效益的直接受益 者。 公众的消费行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 保护有直接影响。 公众舆论能直接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公众参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决策已 成为社会发Biblioteka Baidu的必然趋势。
一般公益林分成三级管理体制: ①政府直接管理 ②地方各级政府划定的公益林有地方管理 ③分散的部分公益林按隶属关系由部门单 位或农村集体负责 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管理体制: ①政府直接管理 ②社会管理 ③群众自己管理
商品林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 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 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森林法第八条: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
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 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 抚育、保护、和管理。
第十五条: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
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 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 地改为非林地。而除了国务院规定的以 外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的使用 权不得转让。
由于森林经营管理的研究对象 是森林资源,它存在以上极其复杂 的特点,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 所涉及的领域又相当广泛,研究时 应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复杂性科 学的理论。
三、林业的属性及其必要性 1. 林业的属性
(1)地域上的辽阔性 林业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是不可移 动的区域自然资源,它的存在极其功能是 有边界的,即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 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要求在区域或全国 范围有比较均匀的分布。
第6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返回
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属性
一、林业的内涵
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 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作为一
项社会公益事业,它提供了生态环境和 各种社会服务,促进了精神文明和文化 建设;同时林业具有产业属性,它能提 供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的各种 林产品,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建设。 通过林业的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环境、 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的特点
1.系统性 林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林业 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构成是一个 完整的系统。系统的内部,各要素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外,系统 也影响其他外部的系统,同时受其 他外部系统的制约。
2.多样性
效益的多样性:林业具有社会、经济、
生态、文化等效益,效益的多样性直接 导致了产品的多样性。
所有形式的多样性:森林(林地)为
国有或集体所有,林木可以个人所有。
体制、机制、经营模式的多样性。
3.产业性和公益性 4.可再生性 5.要计划性
(1)林业效益的多样性与经营的复杂性; (2)林业经营周期长; (3)林业经营不确定性; (4)社会对林业需求的不确定性; (5)现阶段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尚未成熟;
2.林业分类经营的客观依据 林业生产要素的性质与结构 3要素:对象、劳动力(技术)和机构 森林本身的属性 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 局部分而治之,总体合二为一 社会需要 公共产品与私有产品 受益与投入 社会、企业与个人
3.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比森林分 类经营要广,森林分类及森林分 类经营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 分类是手段,不是目的。
运行机制上的区别
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担, 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原则。 商品林实行“谁经营,谁管理, 谁经营,谁受益,市场运作,参与 竞争,实行基地化规模经营”的原 则。
(3)整体性 A、林业的整体性 由于专业细分使我们对林业整体了解 不足,从各自领域解释林业,造成整体的支 离破碎和资源浪费。 B、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既结构、功能和变化的整体性。森林 的功能取决于森林的结构,结构合理功能发 挥的好,相反,森林的功能发挥不好,甚至 没有功能。
C、森林经营的整体性 森林的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 经营理论、技术、政策、评价等,它们贯 穿森林经营的全过程。长期以来,我们不 重视森林经营,不讲经营效益,不研究和 讨论森林经营理论,有较多的单项技术, 但没有成熟的技术体系,没有导致林业经 营的整体性,森林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底 下,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浪费。
(4)经营周期长 现代产业的属性是集中、分工和短 期高利。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林业的属性 之一是经营周期长,因为林业经营要遵 循自然规律,森林的生长主要依赖自然 条件。而且,森林除了经济效益以外, 还有其他多种效益。所以,不能把林业 单纯地看成一项产业。
2.林业的必要性
由于上述林业的特点及其属性,单 从经济学原则角度看,在有限的土地与 能源条件下,经营林业是不合算的。但 是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森林资 源,林业的必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 认识,从长远的观点看保护和发展森林 资源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与社会制度、 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经济发达程度无 关。这是林业长期存在的前提。人类的 发展离不开林业、离不开森林。
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 、分类经营
1.林业分类经营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释义》中对 林业分类经营的解释是:林业分类经营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 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 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 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 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 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1)林业经营的对象——森林的分类 及其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是森林分类经营的基 础。森林分类经营又是林业分类经 营的基础。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 目标为依据的组织形式,便于目标 管理。
(2)经营主体的区别 公益林的经营主体是由政府提 供经费的事业单位; 商品林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 或个人。
(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区别
(2)社会广泛参与性 林业的发展,一方面继续产业化的 方向,通过建立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 地和对森林的集约化管理,使森林的生 产力不断提高,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更 多地注重林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 境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任何人都
有权利参与管理。 公众是森林资源各种效益的直接受益 者。 公众的消费行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 保护有直接影响。 公众舆论能直接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公众参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决策已 成为社会发Biblioteka Baidu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