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高三复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 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属于政论还是史论?
7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朝代) 散文家,著有《嘉祐集》。苏洵精于古 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 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 酣畅,很有战国纵横家的味道。与其子 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 “三苏”。
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2011四川卷)
7.有如此之势,____而__为__秦__人__积_ 威之所劫,,日_削__月__割___,以趋于
亡。
(苏洵《六国论》)(2013年浙江卷)
6
文化常识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四川眉山三苏祠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
一、处在谓语动词前,连接前后分句,格式为“以 + 动词”的“以”为连词。 1、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句中“以”分别用在动词“待”与活用的动词“光”前,连接前后分句,“以” 为连词。 二、处在同一性质的短语或词之间,“以”为连词。 3、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提示:“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
百度文库
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其…?”表选择,是连词的用
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
15

《说文》:“以,用也。”由此引申为介词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8
9
古今异义 1、其实: 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今义:实际上 2、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 古义:以至于。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
程度 4、智力: 古义:智谋与力量 今义:指人类思考
能力与认知水平 5、故事: 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
种 6、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不行:古义:到```地方去 今义:不可以

侵之愈急 不战胜负
↗ ↘ (六国破灭
强弱已判
非兵不利
↘ 战不善
∣ ↗ 弊在赂秦)
分论点②
(不赂秦者 以赂者丧)
齐 燕 赵
盖失强援 智力孤危 不能独完 战败而亡










→ 国





使







诚不得已






5
《1.六苏国洵论《》六历国年论高》考:名“句悲默夫写!有如此之势,而__为__秦__人__积__威__之__所,劫日削
《六国论》
复习与训练
1
我们一直试图知道历史的真相,但
不幸的是历史总是笼罩着一团迷雾,让
我们无法看清全部。
历史永远没有真相,只留下一个个
道理。历史不给任何人这样简单有利的
机会,它只让你去把握道理,懂得道理,
高明者自然就会阐述历史的这番或那番
道理。
马未都
2
史论贵立论精警,如贾谊《过秦论》“仁义 不施__而__攻_守__之_势__异_也____”;杜牧《阿房宫赋》 “呜呼! _灭_六__国__者_六__国_也__ ,非秦也;族_秦__者_秦__也___, 非天下也”;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 _非_兵__不__利_,,战_不__善__,_,_弊_在__赂__秦_。_赂_秦__而__力_亏_,破 灭之道也”,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曰: “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 所得(心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12
请你试一试
13
使 教你学实词
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秦王。荆轲使(出使)于秦, 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 所擒。王曰:“此事由何人使(主使)? ”荆轲不答, 死。杜牧论曰:“使(假如)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秦。”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把它设为。)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 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
汝子
(《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 (《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20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可译为“因为”。
3句中“以”连接两个动词短语“亡郑”“陪邻”,表示承接关系,4句中 “以”连接 两个形容词“夷”“近”,都是连词。(其实⑸句也属于“以 + 动词”格式。) 三、处在状语与中心词之间,“以”为连词。 5如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句中“以” 分别用在状语“明”、“拥火” 与中心词“教”、“入”之间, 表修饰 关系,都是连词。(这种形式实属“以 + 动词” 格式。)
3
复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虚词及句式及文 化常识。 2、能准确默写并翻译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及 段落。 3、提炼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高考要求:能够理解、实虚词含义,理解并翻 译特殊句式。
4
背诵课文
大欲大患 结论 教训
分论点① 韩 固不在战
(赂秦力亏 魏 奉之弥繁
∣ 破灭之道)
中心论点:
(《屈原列传》)
17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
以省略。
①夜以继日
(成语)
②秋以为期
(《诗经•氓》)
18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
“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之地。(苏洵《六国论》)(2007上海卷) 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与__嬴__而__不__助__五__国__也__。。
(苏洵《六国论》)(2008山东卷) 5.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___如__弃__草__芥___。
(苏洵《六国论》)(2008上海卷)
6.呜呼!__以_赂__秦__之_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__秦__之__心_礼__天__下之奇才 ,并力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②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月割,以趋于亡。__为_国__者__无_使__为__积_威__之__所__劫_哉!!”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
刺北宋赂辽。(2004北京卷)
2.思厥先祖父,_______暴__霜__露__,斩__荆__棘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
地。(苏洵《六国论》)(2006浙江卷)
3.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
21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22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②皆以美于徐公。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脊轩志》 《屈原列传》
3.起提宾作用,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秦亦不以城予赵 ,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16》
24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

……”“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
宴》)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劝学》)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
25
如何判别具体语境中“以”的词性
14
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 ①狐狸副对词狼,说表:感“叹羊语肉气一,定“可很”鲜、美
字。
“啊多!么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 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 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 “其⑤如猛犬何?”狐谓于犬
②只尝连尝词,,饱表饱假口设福关。系”,狼“如说果:” ③“那代有词凶,狗“其守中护”着羊群怎么办?” ④于是代狐词狸,挑“你拨的离”间地对凶狗说: ⑤“羊代多词次,在“那背”后骂你,那些话太 ⑥难听代了词,,你“它竟的然”不生气,是果真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 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数目)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 数(密,细密)罟不入 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 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 (屡次)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几)年 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规律),然庄宗未 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未能易量。”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 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19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 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 来” “以致”等。
2.用,任用。
(《触龙说赵太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23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打退。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为动。 以地事秦:事,侍奉,名词作动词。 始速祸焉。速: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你还注意到 哪些词是活 用的?
11
教你学实词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 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 友,勿劝。
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 ⑦没有⑧听连到词,,还表是选怕择你关的系主,人?等
入耳,君竟无所怨,其⑦无 “到是哪…一…天还它是们…追…逐”嬉戏的时候,
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 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 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 加之罪,其⑫无辞乎?”护羊 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
⑨我愿代意词为,你“它一们雪”前,耻代。指你羊一定要 ⑩答应代我词!,”“那凶”狗笑着说:“想要 ⑪ 加害副于词羊,,表还祈怕使找语不气到,罪“名一吗定?” ” 或于是“可凶要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 ⑫ 狸离和去副狼了词的。,奸表计反没问有语得气逞,,“悻难悻道地”
10
词类活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每天 、每月,名作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名作状,按理来说。以事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名为动。 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 牧连却之 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