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解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发汗解表、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痉;
细辛;辛、温;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辛、温;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香薷;辛、微温;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辛、苦、温;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辛、温;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辛、温;散风寒、通鼻窍;
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毒;
蝉脱;甘、寒;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葛根;甘、辛、凉;发表解肌、升阳止泻、解热生津、透疹;
柴胡;苦、辛、微寒;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牛蒡子;辛、甘、寒。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
桑叶;苦、甘、寒;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菊花;苦、甘、辛、微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辛、苦、微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苦、辛、凉;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小结
石膏、知母、芦根均以清肺、胃之热为主。
石膏、知母每多同用,但石膏清热之力较大,重在清胃透热,用于实热证;知母质润,重在滋阴润燥,实热、虚热均可用;
枝子、淡竹叶均能清心除烦,但枝子苦寒,清热力强,能清利肝胆湿热而治湿热黄疸,又入血分凉血,以治血热吐衄;淡竹叶甘淡寒,性较平和,
并能清解风热,善治热病初起及热病后余热未清之证,并有利水作用。
夏枯草能清肝泻火,用治肝火目赤肿痛、头痛、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症;又长于散结,用治瘰疬、痰核。
天花粉则长于清热生津,以治热病津伤口渴,并能清肺化痰、解毒消肿。
密蒙花清肝明目之品,用于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之症;又长于退翳膜。
清热燥湿药小结
黄芩、黄连、黄柏均为苦寒燥湿、泻火解毒之品,适用于实热火毒及湿热证,如痈疮肿毒、痢疾、黄疸、湿温等。
黄芩善清肺热,以治肺热咳嗽。
黄连泻火解毒,燥湿之力最强,用于各种热毒、湿热证,并长于泻心火而除烦,清胃热以治呃逆,为治痢疾要药。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并泻肾火。
龙胆草清泻肝火,用治肝火目赤肿痛、头痛、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症;苦寒,泻火力强,又能清利湿热,故高热抽搐、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症多用之。
苦参苦寒清热燥湿之品,用治湿热痢疾,兼能祛风、杀虫、止痒。
白藓皮能祛风除湿,主要用治皮炎湿疹。
清热解毒药小结
金银花、连翘、薄公英、紫花地丁均为治疗痈疮肿毒之要药。
银花、连翘并能解表清热,以治外感风热证。
银花又长于解热毒,多用治乳痈,又兼能利尿。
连翘则善于散结,以治瘰疬结核。
薄公英多用治乳痈,又兼能利尿。
紫花地丁长于治疔毒,兼能清解麻疹热毒之证。
大青叶性较寒,长于解瘟疫之毒,兼能凉血消斑,为治疗瘟疫病之要药。
牛黄则以凉心定惊,豁痰开窍为用,多用治小儿痰热惊搐之证。
败酱草、鱼腥草均能清热解毒消痈肿,用治肺痈、肠痈。
败酱草兼能活血祛瘀。
鱼腥草并能清利膀胱及胃肠湿热。
马勃、射干清热解毒之中能利咽喉,用治咽喉肿痛。
马勃外用能止血。
射干并能降气祛痰,用治肺热咳嗽痰多气促,外治稻田性皮炎。
白头翁解毒之中长于凉血止痢,为治痢疾要药。
土茯苓善解皮肤湿毒草疮疡。
秦皮苦寒清热燥湿之品,用治湿热痢疾,兼能清肝明目。
青黛泻肝火并能凉血消斑。
清热凉血药小结
犀角善清心解毒,为治热邪入血,神昏谵语之要药,但物罕价贵,近多用水牛角代替使用。
生地、玄参凉血之中并能养阴滋液。
生地凉血养阴作用较强。
玄参泻火解毒之功较胜,并能软坚消结以治瘰疬。
丹皮凉血之中善退阴热,治无汗骨蒸,并有活血祛瘀作用。
赤芍功用似丹皮,但活血祛瘀之力较强,而无退阴热作用。
紫草清热凉血之中善于透疹及解麻痘之毒,又作预防麻疹之用。
清退虚热药小结
青蒿解表之中善于清解暑湿,用于感冒暑湿表证,并能透阴分热邪而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久热不退。
地骨皮、白薇、银柴胡凉血之中善退阴热。
地骨皮治有汗骨蒸,并能清肺止咳。
白薇善治久热不退及产后发热。
银柴胡则专以退阴热,治疳积为用。
胡黄连苦寒清热烦湿之品,用治湿热痢疾,兼治小儿疳积,并除骨蒸劳热。
攻下药小结
大黄、芒硝、番泻叶为苦寒攻下药。
大黄泻下之力最强,有泄热下利之效,并能解毒散瘀。
芒硝属盐类泻,性味咸寒,并能润燥软坚,治热病大便干燥秘结,最为适用。
番泻叶泻下功效确实,服用简便,常用于一时性便秘。
润下药小结
火麻仁、郁李仁皆属植物种仁,富含油脂,具润燥滑肠作用,用治老年人体弱、津亏肠燥便秘。
火麻仁润滑下之力较缓,但有滋养补虚作用。
郁李仁润下之力较强,并能利尿消肿。
峻下药小结
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都是逐水药,并有毒性。
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腹满、痰饮实证。
甘遂善泻腹水,泻下之力最强。
大戟善治肢体水肿喘满,并治疮疡。
芫花善泻肺水,并能杀虫。
牵牛子通利二便,也能杀虫。
巴豆为热性峻泻药,主要用于攻下寒积冷结,并能逐水消肿。
祛风湿药小结
独威灵仙、白花蛇、五加皮、木瓜、海风藤等性味多辛温。
独活、威灵仙、白花蛇偏于祛风,但独活性善下行,多用于下半身风湿;威灵仙善通经络,多用于风湿痿痹之证;白花蛇性善走窜,祛风力大,风湿病中见麻痹或麻木不仁,用之较好。
五加皮、木瓜偏于祛湿,但五加皮并能强筋骨,腰膝痿软多用,并有利水作用,以治水肿;木瓜善祛筋络拘挛以治吐泻转筋、湿性脚气等证。
海风藤长于祛风舒筋络,多治游走性关节痛。
防已、秦艽、桑枝、稀莶草、海桐皮、络石藤等性味多苦寒,均有祛风湿热,用治风湿热痹。
防已性味较苦寒而走下,并有利水消肿。
秦艽性较平和,并善舒筋、退虚热,兼有润肠通便之较。
桑枝走四肢善于清热祛风湿火,以治湿火筋络疼痛之症。
稀莶草祛风湿之中性较平和并能镇静安神,平肝降压。
海桐皮偏于祛湿消肿,并能通络止痛。
络石藤则善于舒筋络,并能活血消肿,以治关节瘀肿。
姜黄祛风湿治肩臂痛,并能行气止痛。
桑寄生善于祛风湿,强筋骨,又能养血,多用于血虚腰膝酸软无力诸证。
徐长卿性偏温。
能祛风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毒蛇咬伤属于风毒型者(神经毒),并能行气、祛痰,以治肝胃气痛、咳嗽痰喘等证,并善祛风止痒,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等证症。
千年健长于祛风湿、壮筋骨,用澡筋骨痿软无力尤为适宜。
芳香化湿药小结
藿香、佩兰、苍术、白豆蔻都有芳香化湿作用,用于湿浊内阻脾胃引起的消化不良证。
藿香、佩兰二药功效相似,每多同用,但藿香性偏温而气浓香,长于和胃止呕;佩兰性较平而气清香,长于解暑辟秽。
苍术性较温燥,以燥湿健脾多用,多用于脾胃湿滞泄泻等症,并能发汗。
白豆蔻善化上焦湿浊,以治暑湿、湿温病,并能温中止呕。
砂仁、厚朴都能行气化湿以行脾胃气滞,用治脘腹胀痛。
砂仁又能和胃止呕兼能安胎。
厚朴又能下气,善于降逆平喘。
利水渗湿药小结
本类中药味多甘淡平或寒,均有利水渗湿的作用,用治水湿为患诸证。
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薏苡仁、茵陈、木通、通草、冬瓜仁、赤小豆等以淡渗为主,以治小便不利、泄泻、水肿等症。
茯苓并能健脾、宁心。
猪苓利水之力较茯苓为强,专于利水。
泽泻并能泄肾火。
车前子并能清肝热。
滑石善解暑热,用治暑热心烦、尿赤之症。
薏苡仁生用并能清热排脓,治肺痈、肠痈,炒用健脾,以治脾虚泄泻。
茵陈功专清利湿热,善治湿热黄疸、泄泻。
木通、通草并能通乳汁,但木通以降泄见长,通草以淡渗为用。
赤小豆则并能解毒排脓,以治湿热疮毒。
温里药小结
附子、干姜以回阳救逆见长,每相须为用,以治阳虚欲脱之证。
附子回阳之力较干姜为强,兼能温经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痛。
干姜长于温中祛寒,用治脾胃虚寒证,并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咳嗽,经炮后,则能温经止血,寒性出血用之。
附子、肉桂,亦常同用以温肾壮阳,用治肾阳虚衰之证,但肉桂温补肾火之力较附子为大。
且能引火归元,以治肾不纳气及肾阳上越之证,并兼温经散寒,以治血寒经痛。
吴茱萸、小茴香均能温肝散寒,治寒疝疼痛,但以小茴香较果最好;而吴茱萸以治肝寒头痛著称,并治胃寒干呕。
川椒、丁香、高良姜、荜拔均以温中散寒止痛为主,临床上以高良姜为多用,川椒温中散寒之力较大,并能杀虫;丁香则以下气降逆见长,为治胃寒呃逆要药,且能温肾,以治脾肾虚寒泄泻。
行气药小结
破气;枳实、青皮
脾胃气滞;陈皮、枳实、木香、台乌、檀香、甘松、佛手
肝气郁滞;香附、青皮、川楝子、荔核、佛手
肺气壅滞,胸阳闭阻;薤白
降气;沉香、柿蒂
陈皮、枳实、木香、乌药、甘松、檀香都有能行脾胃气滞,用治脘腹胀痛。
陈皮和胃止呕,偏于燥湿化痰。
枳实降胀下气通便,偏于破气消痞。
木香、乌药、甘松、檀香行气之中均长于止痛。
木香善调胃肠之滞气以治痢疾腹痛。
乌药能下达肾经以温肾散寒。
檀香温胃止呕。
薤白长于行气散结,多用于胸痹作痛。
香附、青皮、佛手、川楝子、荔核能疏肝气郁结,用治胁肋疼痛。
香附善调经止痛,为归科调经要药。
青皮破气力强,善消痞积。
佛手治肝胃气痛,偏于和胃化痰。
川楝子、荔核疏肝之中多用治疝气痛。
川楝子性偏寒,以治热疝及腹痛胁痛偏于热者,并能杀虫。
荔核性偏温,以治寒疝及胃寒痛。
沉香、柿蒂均能降气。
沉香长于降肾气以纳气平喘,并能温中止痛。
柿蒂以降胃气为主,善治呃逆。
绿萼梅、香椽
消导药小结
性味大多甘平
莱菔子、鸡内金消导之力较大,并善降胀。
莱菔子并能降气祛痰,以治痰喘咳逆实证。
鸡内金健脾胃,并能止遗尿、化结石。
谷芽、麦芽消导之中善于健脾和胃。
谷芽善消谷滞而作和较缓和。
麦芽善消面滞,并能舒肝气,以治肝郁胁痛,又有回乳作用。
山楂、神曲消导之力比谷芽、麦芽为大。
山楂善消肉食积滞,炒炭用有止血、止泻作用,以治血痢、便血及水泻等证。
神曲味兼辛,兼有发散之性,治感冒食滞较为好用。
驱虫药小结
使君子以驱杀蛔虫为主,甘温无毒,并能健脾消疳。
槟榔、贯众以驱绦虫为主,并驱蛔虫。
槟榔又能泻下导滞,行气利水,可用于食积气滞及脚气肿痛之证。
贯众且能清热解毒,可作流感、流脑的预防剂。
苦楝皮能驱虫杀多种肠内寄生虫,其驱除蛔虫之力比使君子更强。
止血药小结
一、凉血止血;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
茜草、侧柏叶均为常用之止血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茜草并能祛瘀血,以治跌打积瘀等证。
侧柏叶味兼涩,有收敛之性,并能祛痰止咳。
大蓟、小蓟作用基本相同。
大蓟凉血之力较大,并能消痈肿。
小蓟止血力较缓,善治尿血、血淋。
槐花、地榆都善清大肠湿热,用治便血、痔血、血痢。
槐花有清肝降压。
地榆味兼涩,并有收敛生肌之效,治疗烧伤有良效。
茅根性较寒凉,主要用治尿血;并善清肺胃之热,咳血、吐血亦常用之;又兼利尿作用,热淋、水肿之证每用本品。
苎麻根性寒,各种出血证可作;又能安胎、利尿、解毒。
二、收敛止血;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而无瘀滞之证,如有瘀血、或恐有留瘀之弊者当配祛瘀止血药用。
仙鹤草性较平,对各种出血均有较好疗效。
白及质多粘液,善于收敛止血,生肌收口,多用于肺胃出血。
棕榈炭专以收敛止血为用,多用于崩溃下血。
紫珠止血之力较优,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且能预防感染,如用治子宫颈炎、阴道炎、结膜炎等病,并有利湿退黄之功,以治黄疸。
三、祛瘀止血;本类药物以止血为主,但又具活血祛瘀作用,故止血而无留瘀之弊,用治多种出血证及血瘀证。
三七为良好的止血、散瘀、止痛药,可用治内外多种出血证,又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内阻所致的胸腹诸痛之要药。
蒲黄性较平,内外各种出血证均可应用,活血祛瘀之中多用治妇科血瘀证,但祛瘀作用不及三七。
藕节用于吐血、衄血。
血余炭用崩溃下血。
四、温经止血;本类药性温,用治虚寒性出血。
艾叶并能散寒祛湿,调经安胎,主要用治妇产科各种虚寒性出血证。
灶心土并能温中止呕、收敛止泻,主要用治脾胃虚寒之吐血、便血,又为妊娠恶阻、虚寒呕吐之常用药。
活血祛瘀药小结
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桃仁、牛七、泽兰、刘寄奴、王不留行等长于活血通经,以治血瘀经闭、经痛或产后血瘀疼痛诸证。
川芎辛温气香,活血之中并能行气,兼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疗头痛头晕常用药。
丹参则以活血止痛见长,多用于胸腹瘀滞疼痛,性味苦寒,并能清热凉血。
对血瘀有热或妇女月经不调最为适宜。
益母草尤长于活血通经,为妇科调经要药,专治妇女经产诸症,并能利水消肿,近多用于肾炎水肿。
桃仁、红花每多合用,以治血瘀经闭,跌打瘀肿诸症,但桃仁质润,并能润肠通便;红花则善于活血调经。
牛七并能强筋骨、利关节,兼有引血下行之效。
泽兰、刘寄奴与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之力较大。
泽兰并能行水消肿。
刘寄奴并能止血止痛。
王不留行则善于下乳汁。
元胡、郁金、姜黄、降香均活血之中兼能行气。
元胡以止痛见长。
郁金兼能清心利胆。
乳香、没药、五灵脂、三棱、莪术、自然铜、苏木、水蛭、土鳖等长于活血祛瘀,多用治跌打瘀肿、征瘕痞块之证。
乳香、没药活血之中长于消肿止痛,但乳香味辛而气香,并能行气,没药苦味较大,祛瘀之力较乳香为大。
五灵脂善止痛,用治一切血滞疼痛。
三棱、莪术、水蛭、土鳖祛瘀之力较大,皆为破瘀消征之品,用于瘀血征瘕痞块之证。
三棱、莪术并能行气消积散结,以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其中三棱偏于破血,无抗癌作用。
而莪术偏于破气,有抗癌作用。
水蛭、土鳖皆有毒性,破瘀之力更大,确属血瘀实证,才可使用。
自然铜主要以活血祛瘀为用,为治疗跌打骨折之专药。
穿山甲以消痈溃脓见长,为治疗疮疡痈肿常用之药,又性善行窜,长于通络下乳。
鸡血藤补血活血又长于舒筋络,用治血虚风湿及妇女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等症。
化痰止咳平喘药小结
一温化寒痰
半夏善于祛痰,并能止呕。
天南星善祛风痰,并能解痉。
旋覆花降气祛痰,尤善止噫。
白芥子善透经络之寒痰,以治痰湿流注经络、关节。
白附子祛风之力较大,尤善祛风痰解痉,用治风痰为患之口眼歪斜、破伤风等证。
白前善祛寒痰,关能降气。
二清热化痰
桔梗宣肺气,并能开音、排脓。
栝楼、贝母多用治热痰,并能清热散结,但栝楼性较寒滑,清热润燥之力较大,并有润肠通便作用。
竹茹善于清胃止呕。
礞石附痰下气,又能镇惊。
前胡善于宣散外感风热之邪,以治外感风热咳嗽,并能降气。
天竹黄祛痰之力较大,并能清心定惊,多用于痰热惊搐。
海浮石、海蛤壳、海藻、昆布均以软坚消痰散结为主要功效,常用于痰核瘰疬之证。
但海浮石、海蛤壳有用于热痰难咯者。
海藻、昆布并治瘿瘤,一般热痰少用。
胖大海治肺热声哑效佳。
三止咳平喘
杏仁宣肺,并能降气平喘。
紫苑、冬花、百部三药均为温润之品,温而不燥,多用于久咳、劳咳。
紫苑善于祛痰。
冬花、百部长于止咳。
百部并能杀虫。
葶苈子寒降之性较大,长于泻肺平喘。
银杏祛痰之中长于降气平喘。
苏子降气消痰平喘,又能润肠。
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三药均能清肺止咳,降气平喘。
桑白皮并能利水。
枇杷叶并能止呕。
马兜铃性较寒降,专于止咳平喘。
安神药小结
一重镇安神药
多为矿石、化石、贝壳,质重而性降。
有镇静安神作用,以治心神不宁,躁动不安之症。
朱砂并能清热解毒。
龙骨生用偏于镇潜安神而治阴虚阳亢所引起的心神不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之症。
煅用偏听偏于收敛固涩,以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之症。
磁石并能潜阳纳气,而治肝肾阴虚,浮阳上扰引起的眩晕、耳鸣、耳聋、气喘等症。
琥珀主要用治尿血,并有利水通淋作用,其它出血证甚少用,兼能镇惊安神,用治心神不宁、惊风、癫痫等症。
二养心安神
多为植物的果实种子,用治心神不安而因阴血虚者。
酸枣仁安神之力较优。
柏子仁并能润肠通便。
远志以通心安神为主,并能祛痰利窍。
合欢皮善于解郁安神,用治忿怒忧郁所致的失眠虚烦不安者。
平肝息风药小结
功能平肝潜阳、熄风镇痉,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高热引起的抽搐,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钩藤、地龙、石决明、代赭石性偏寒,以平肝为主,并有降血压作用。
钩藤兼疏风热。
地龙并能通经活络平喘。
代赭石长于降逆止噫,并能止血。
天麻、僵蚕长于息风镇痉,以治痉挛抽搐诸症。
天麻善止眩晕,为治眩晕要药。
僵蚕并能化痰散结而治喉痹痰核。
羚羊角长于清热平肝,高热抽搐多用。
牡蛎生用偏听偏于平肝潜阳,并能软坚散结;煅用能收敛固涩。
蒺藜祛风止痛,并能祛风止痒,疏肝解郁。
全蝎、蜈蚣二药性辛温而燥,并有毒性,均以祛风镇痉见长,兼能解毒疗疮,专治惊风抽搐、破伤风等证。
全蝎力较缓。
蜈蚣力较峻,解毒之力亦较全蝎为大。
珍珠镇心定惊,兼能明目除翳。
决明子清肝明目,善解肝经之热,并有平肝降压润肠通便之功。
开窍药小结
本类药物皆系芳香走窜之品,功能开窍醒神。
麝香辛窜之力最大,并能活血散瘀而用于痈疮肿毒,跌打损伤之证,有消肿止痛之功。
冰片性凉,开窍作用不及麝香,而冰片、麝香合用效果更好。
冰片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生肌的功效,为眼、喉科常用药。
石菖蒲开窍之力不及冰片、麝香,但能和中化湿,多用于湿浊蒙蔽心窍引起的神昏、口噤及癫痫等证。
苏合香气芳香,开窍辟秽之功与麝香相似,常用于中风痰厥,卒然昏倒的急证。
补虚药小结
一补气药;
性味多属甘平(或微温),均能补脾益气,以治脾肺气虚之证。
人参补气之力最大,大补元气以治虚脱危证。
党参补气之力小于人参,专于补脾益气,多用于一般补益剂中。
太子参性较平淡,补脾益气之力不及党参,以生津清虚热作用见长。
黄芪功能补中益气,又具固表升阳,治虚汗、气陷,并能托疮排脓、利水消肿。
白术、山药均能补脾益气。
白术味甘兼苦,性较温燥,主补脾阳,并能燥湿。
山药甘平质润多液,主补脾阳,并能益肺滋肾。
炙甘草、大枣均能益气和中,并为调和药性常用药。
生甘草能清热解毒。
扁豆生用着重解暑化湿,以治暑湿,炒用健脾,用治脾虚泄泻。
蜂蜜补中缓急,又能润肺滑肠。
二补血药;
性味多属甘平(或平),均能补血,以治血虚之证。
熟地、阿胶并能滋阴。
血虚、阴虚均可适用。
熟地入肾,滋阴之功较大。
阿胶并能滋肾润燥,又善止血。
首乌长于养血,滋阴之力不及熟地、阿胶,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并有涩精作用。
当归善于补血调经,又兼活血止痛。
白芍长于养血和阴,柔肝止痛。
桑椹、龙眼肉性味皆甘平,补血之力不及熟地、阿胶、首乌、、当归诸药。
桑椹性偏寒,长于养肝清肝,用于阴虚阳亢、眩晕失眠,以及血虚肠燥便秘等症。
龙眼肉善于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于血虚心悸失眠尤为有效。
三补阴药;
天冬、麦冬性味甘寒,质润多液,均能养阴清热,润燥生津。
但天冬寒性较大,长于润肺清燥,并入肾经以滋肾,故肺肾阴虚多用天冬。
麦冬善于养胃生津,兼入心经以清心火,故热病伤津常用麦冬。
玉竹、石斛均能养生津。
玉竹性较滋润,润燥之力较强。
石斛性善清养,清虚热之功为胜。
女贞子、旱莲草均能滋养肝肾。
但女贞子味甘性平,专以养肝肾为用。
旱莲草味甘兼酸而性较寒,善于入肝凉血止血,以治阴虚血热的出血证。
龟板、鳖甲性味皆咸平,均能滋阴潜阳,用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
但龟板滋阴力强,并能强筋骨,用治筋骨痿软。
鳖甲清虚热力大,兼能软坚散结,以治胸胁积聚作痛,或疟母。
北沙参养阴润肺之力较佳。
南沙参长于清肺祛痰。
百合清肺润燥,并能清心安神,以治热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不足之精神不安症。
黄精重于补脾益精,并能润肺,用于病后虚损,精血不足,及阴虚劳热诸证。
枸杞专于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治肝肾精血不足,阳痿遗精,腰酸足软,以及头晕目昏,视物不清等症。
四补阳药;
药性多温热,均能补肾阳,以治阳虚证。
杜仲、续断、狗脊均能补肝肾,强筋骨,以治腰膝酸痛。
杜仲补肾强肾之力较优,并有降血压作用。
续断并能安胎,又可治崩溃。
狗脊并能祛风湿,可治虚性风湿痹痛。
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锁阳、淫羊藿、仙茅作用大致相同,性亦较温,均能温肾壮阳,以治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症。
补骨脂补肾之中又可治冷泻、遗尿、小便频数。
肉苁蓉、锁阳并能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的肠燥便秘。
巴戟天并能强筋骨,用于筋骨痿弱。
淫羊藿、仙茅并能散寒湿,以治肾虚风湿痹痛。
菟丝子、沙苑子均能补益肝肾,固精明目。
菟丝子补肾助阳之力较大,长于缩尿止遗,并能安胎。
沙苑子善于养肝益精明目,以治肝肾不足,目昏视蒙。
鹿茸温补肾阳之力最大,并能大补精血。
蛤蚧、胡桃仁均能益肺补肾,肺肾不足喘咳则二药合用。
蛤蚧善于纳气平喘,多用于虚劳咳喘。
胡桃长于温敛肺气,多用于肺虚咳喘。
骨碎补补肾之中善于通行血脉,续筋骨,疗折伤,为跌打筋伤常用药,并有活血止痛之效。
山茱萸长于固肾涩精,兼能滋养肝肾,并敛汗固脱。
益智长于温摄肾气,而治遗精、夜尿频多之症,兼能温脾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