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11解表药

中药学课件-11解表药
12
麻黄
【药性】 辛、微苦, 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3
麻 黄【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
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
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 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
34
【适应证】
1.风寒感冒。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
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外
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和胃,故风寒表证兼有气滞者
多用。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
动不安者。梅核气。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
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3.痰饮、蓄水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 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 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46
荆芥 《本经》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质轻透散,祛风止 痒,宣散疹毒。
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 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 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47
荆芥 《本经》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
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 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 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解表药

解表药

解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疏散风热药薄荷、蝉蜕、木贼、菊花、蔓荆子、葛根、柴胡、升麻清热泻火药知母、芦根、石膏、天花粉、栀子、莲子心、竹叶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秦皮、龙胆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蚤休(重楼)咽喉肿痛药北豆根、射干热毒泻痢药白头翁、穿心莲、天葵子、紫花地丁、公英、败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青黛清热退虚药地骨皮、白薇、葎草清热明目药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清化热痰药桔梗、川贝、浙贝、瓜蒌止咳平喘药杏仁、款冬花、百部、苏子、桑白皮、蔊菜、荠苧化湿药藿香、北豆蔻、砂仁、草果、苍术行气药枳实、厚朴、木香、桔皮、青皮、佛手、香橼、乌药消食药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山楂泻下药大黄、芒硝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澄茄、小茴香安神药酸枣仁、黑灵芝(100公斤)、远志、夜交藤、朱砂、琥珀平肝潜阳药石决明、龙骨、白芍熄风止痉药地龙、钩藤、蜈蚣、天麻、僵蚕、全蝎开窍药冰片利水退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半边莲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萹蓄、瞿麦、石韦、连钱草、海金沙、萆薢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垂盆草、虎杖、玉米须祛风湿药独活、苍耳、威灵仙、秦艽、蚕砂、九节茶、海风藤、臭梧桐、络石藤、桑枝、木瓜、伸筋草、豨莶草、白花蛇、五加皮、鹿蹄草、狗脊、桑寄生、续断、骨碎补止血药紫珠、仙鹤草、白及、血余炭、棕榈炭、断血流、大蓟、小蓟、地榆(炭)、槐花、侧柏叶(炭)、白茅根、旱莲草、三七、蒲黄、艾叶活血药川芎、丹参、红花、桃仁、怀牛膝、川牛膝(甜牛膝21、苦牛膝16)、益母草、泽兰、王不留行、五灵脂、三棱、莪术、姜黄、郁金、降香(价格?)、乳香、血竭(800多)、苏木、水蛭、藏红花(正品1万2)止痛药延胡索、徐长卿、鸡矢藤补气药党参、五味子、黄芪、山药、白术(100公斤)、焦白术(100公斤)、甘草、西洋参补阳药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羊油炒)、杜仲(?)、肉苁蓉(软的)、山茱萸、沙苑子、菟丝子补血药当归、熟地、何首乌(制)、枸杞子、龙眼肉(鲜)补阴药北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玉竹、黄精、百合、女贞子、龟板(炙)、石斛、鳖甲(炙)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止泻药肉豆蔻、柯子、米壳涩精金樱子、桑螵蛸、益智仁、海螵蛸、莲子、银杏(白果)、覆盆子外用药樟丹、蓖麻子、蓖麻子榨油机、蛇床子、儿茶、膏药布、皂角刺。

解表药

解表药

外周或 中枢性
程度不同的 镇痛作用
药物
镇静
镇静方法
实验目的:观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常用动物:小鼠 实验方法:(1)活动计数法 (2)延长睡眠时间法 (3)抗惊厥法
5. 抗炎作用
药物
抑制 多种实验性
炎症模型
抗炎
抑制炎症介质 (AA、His等) 增强肾上腺皮 质轴功能
清除自由基
6. 调节免疫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特异性免疫功能↑ • 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
(4)解热、抗炎
多种实验性发 抑 挥发油 热模型动物 制 多成分 抑 多种实验性炎 症模型动物 多制剂 制 (伪麻黄碱) 解热(正常体温↓)
抗炎
炎症早、后期
炎症介质(AA) (变态反应)
(5)抗病原微生物

挥发油 体外:G+、G-球菌及杆菌 体、内外:甲型流感病毒
• •
(6)镇咳、祛痰
麻黄碱、 萜品烯醇
解肌退热、除烦止渴
葛根素( β-R 阻断剂)
解热、降血糖、降脂、 调节内脏平滑肌运动
抗心肌缺血 抗心律失常
活血通脉
扩血管、降血压、改善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
现代应用:偏头痛、 突发性耳聋、冠心病、 心绞痛、高血压
促进记忆
第五章 解表药
教学目的
掌握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麻黄、桂枝、细辛、 柴胡、葛根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 教学内容 解表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 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的药理作用。
第一节
一. 含义
概述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解表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解表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 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 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 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 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 者。
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 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 •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湿痹、阴疽痰核。
• 【用法用量】 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
喘者均当慎用。
• 4.心悸,奔豚。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 【使用注意】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
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 • 2.药理作用:桂枝水煎剂及桂皮醛有降温、解热作用。 • 3.临床研究。桂枝还可用治脑梗死、肺心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小儿
排脓。
【应用】
•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 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
• 2.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 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 3.鼻渊,鼻鼽,鼻塞流涕。本品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通 鼻窍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渊。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并含欧前胡素、白当归素等多种香豆素 类化合物,另含白芷毒素、花椒毒素、甾醇、硬脂酸等。

中药学第八章解表药

中药学第八章解表药
煎服,5~9g。
荆芥
药用部位
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 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 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 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 更长于祛风。
防风
药用部位
根。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 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04 解表药的配伍应用
配伍原则
01
02
03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药为主,辅以辛 香解表或宣肺止咳之品, 以增强散寒解表、宣肺止 咳之功。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药为主,辅以清 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品, 以增强疏风清热、养阴生 津之效。
暑湿感冒
解表化湿药为主,辅以清 暑祛湿、和中止呕之品, 以增强解暑化湿、和中止 呕之力。
草质茎。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 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 症已解,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2~9g。宜后下。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桂枝
药用部位
嫩枝。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常用配伍药物
麻黄配桂枝
薄荷配金银花
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 枝辛甘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两 药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金银花 甘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两药相须为 用,增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表浅、外在的病症)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促进体表的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解热的效果。

常见的解表药物有桂枝、麻黄、羌活、防风、葛根等。

桂枝是解表药物中的代表,能够扶正祛邪,它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麻黄也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开窍、化痰止咳等功效。

羌活具有发散寒邪、疏通经脉、止痛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葛根能够解表发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病位、病情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确立合理的用药方案。

另外,由于解
表药物具有发汗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解表药是一类中药,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过敏等。

以下是关于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的详述:首先,解表药具有发汗的作用。

通过发汗,解表药可以帮助解除表证,即体表的外感症状,如恶寒、发热等。

其机理在于,解表药能够刺激机体,增强新陈代谢,从而促使汗腺分泌汗液,通过汗液的排出带走体内的热量,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同时,发汗还可以帮助机体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但是,过度发汗可能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因此在使用解表药时应注意适度。

其次,解表药还具有解热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时,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导致体温升高。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致热原的产生,或者通过调节体温中枢来降低体温。

这种解热作用有助于缓解因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此外,解表药还具有抗炎的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的损伤。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这对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解表药还具有镇痛的作用。

感冒或其他外感疾病常常伴随着疼痛的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等。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疼痛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这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解表药还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过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物质的过度反应,会导致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的产生或释放,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这对于缓解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过敏等。

这些作用有助于缓解感冒或其他外感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使用解表药时应适度,避免过度用药导致身体的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时还需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解表药。

解表药的功能主治方法

解表药的功能主治方法

解表药的功能、主治和方法1. 解表药的功能解表药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散发药性,促进病邪的排出,以达到解表发散的作用。

解表药通常具有以下功能:1.发散表邪:解表药具有温散表邪的作用,能够通过扩张毛细孔和促进汗腺分泌,使体内的风寒、风热等表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从而解除表层病邪的侵害。

2.舒展肌表:解表药可以舒展痉挛的肌肉,放松筋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从而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感。

3.解热降温: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降温作用,可以通过促使汗液分泌和扩张毛细孔的方式,加速体温的散发,从而将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

4.缓解头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血管张力和舒张头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2. 解表药的主治解表药在中医药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感冒风寒:解表药是治疗感冒、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的常用药物。

如麻黄、桂枝等。

2.外感风热:解表药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咽喉红肿、咳嗽等外感风热引起的症状。

如银翘、连翘等。

3.肌肉疼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肌肉疼痛、酸痛等症状。

如川芎、桑寄生等。

4.头痛偏头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如白芷、菊花等。

3. 解表药的方法解表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敷。

3.1 内服解表药内服解表药是指将药物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体内,发挥解表功效的方法。

内服解表药一般使用中药制剂,如草药饮片、丸剂、颗粒剂等。

内服解表药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煎汤:将中药用水煎煮,得到药液后,分次饮用。

煎药时需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病情的轻重,掌握好煎药的时间和火候。

2.丸剂: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后,配合其他草药制成丸剂。

丸剂一般可以直接吞服,也可用开水冲服。

3.颗粒剂:将草药制成细粉后,制成颗粒剂。

颗粒剂可以直接冲服,方便携带和使用。

3.2 外敷解表药外敷解表药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解表功效的方法。

解表药(药学、临床药学)

解表药(药学、临床药学)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解表药
药性: 本类药物大多味辛质轻,主入肺、膀胱经。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发汗解表 散寒解表/发散风寒 祛风解表 疏散风热
解表药
功效及主治:
1、主要具有发散解表作用,主要适用外感表证。 2、部分解表药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 3、部分解表药能够有止咳平喘作用,可用于喘咳。
第一章 解表药
【概 【第一节 【第二节
述】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概 【药

念】 性】
解表药
【功效及主治】 【配 伍】
【注意事项】
【分 类】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解表药
★ 概 念: 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 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1)风寒感冒兼头痛身疼或鼻塞流涕: (2)阳虚外感:麻黄附子细辛汤。
止痛 宣通鼻窍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寒痛证常用。 3、鼻渊: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发散风寒药
有毒
★ 【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剂每次用0.5~1g。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苍 耳 子
发散风寒药
图片
临床特点
清利头目 利咽
2、头痛目赤,喉痹口疮: 本品善行头面,专于 消散风热,多用于风热之邪的头面五官疾患。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 【应用】

发散风热药
透 疹
疏肝行气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气郁滞,胸胁胀闷: 5、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的腹胀腹痛: 总结:薄荷辛香走窜,上行头目,下行胃肠, 外走肌肤,内解肝郁。

解表药

解表药

4.此外,麻黄发汗散寒,兼可宣通痹着,还可用于外
感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痹痛。麻黄尚能散寒破结通滞, 《本经》谓其“破癥坚积聚”,故还可用治营血虚寒, 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的阴疽痰核等证。
辛温解表药-桂枝
辛温解表药-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应用:
辛温解表药-生姜
性能特点: 1.生姜辛散温通,入肺经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 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2.生姜辛散温通,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可祛寒开胃、止痛
止呕。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3.生姜辛温发散,入肺经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 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4.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 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中药学
解表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余仁欢
解表药 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均称解表药。 作用特点:多具有辛味,性能发散,使肌表之邪外解 或从汗解。此外,解表药还有宣肺止咳,透发疹毒, 解表消疮,宣肺利尿驱风通痹的作用。
分类: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解表药
适用范围: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 之外感表证。其中某些解表药尚可用治咳嗽气喘、麻疹不 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风湿痹痛、痈疽初起等兼有表 证者。 解表药分别对现代临床称谓的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上 呼吸道感染,流脑及乙脑初起、麻疹、支气管炎、肺炎、
1.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
3.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至的痰饮证。
4.用于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之证。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之称。
l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024/5/4
12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l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2024/5/4
13
8
辛 夷
2024/5/4
14
9 苍耳子
天南星、全蝎等。
2024/5/4
23
6 牛蒡子 辛、苦、寒。入肺、胃经。
睛 感 清 桑 葛 l 疏散风热
生冒利叶根 云、咽、、 翳咽喉菊薄
l
解毒消肿 治疮黄肿毒。
等喉的花荷 。肿作均、
l
清肺利咽 治咽喉肿痛。
痛用有蝉
、,疏蜕
目主散、
赤治风牛
肿风热蒡
痛 热 、 子 2024/5/4
24
l l
7 桑叶 苦、甘、寒。入肺、肝经。
荆 防 败 毒
风寒挟湿之表证。发热无 汗,恶寒,皮紧肉硬,肢 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
散 脉浮。
2024/5/4
30
荆芥
辛温解表
防风
发散风寒
2
羌活
祛风湿
解表祛邪
荆 独活
止痹痛
防 川芎
活血行气,散风止痛
败 毒
柴胡 茯苓
散 枳壳
前胡
桔梗
解表退热 渗湿利水
宽中理气
宣降肺气 止咳化痰
嗽肉热风 发
,硬无寒 汗
l 宣肺平喘 风寒或风热咳 喘,配石膏、杏仁、甘草。
l 利水消肿 水肿实证兼有 表证者,配生姜、白术
2024/5/4
6
2 桂枝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解表药

解表药

柴胡
[用法用量] 5至15克。 [使用注意] 1、“柴胡截肝阴”,故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 配伍香附、陈皮等芳香辛燥之品 肝郁化火伤阴
薄荷
【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药材性状】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 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 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 柄,叶片皱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 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 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揉搓后有特殊 清凉香气,味辛凉。
[性味归经] 苦、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应用]
1、风热表证咳嗽者:疏散风热,清肺 止咳。如桑菊饮。 2、肺热燥咳:清肺热、润肺燥止咳。 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3、肝阳眩晕:平抑肝阳。 4 、目疾:风热上攻 - 散肝经风;肝火 上炎 - 清泻肝火;肝阴不足 - 清肝热, 善肝阴。 5、血热吐衄:凉血止血。
附:生姜皮 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皮。 【性味】辛、凉,功专和脾行水, 【治疗】水肿,如五皮饮,即本品配茯 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等而成。 内服入汤剂3—10g,亦可入丸、散剂。
生姜、煨姜、姜汁、姜皮: 生姜偏于发散解表; 煨姜温中散寒力胜; 姜汁长于止呕; 姜皮利水消肿。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胸闷、咳嗽痰多。杏仁等, 如:杏苏散。 2.行气宽中: (1)脾胃气滞之胸闷、恶心呕吐。配藿香、陈皮、半 夏等,如:藿香正气散。 (2)梅核气。半夏、厚朴,如:半夏厚朴汤。 3.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之吐泻、腹痛。 4.顺气安胎:气滞之胎动不安、妊娠呕吐。 【用量用法】 3~10克,水煎服。不宜久煎。

解表药

解表药

解 表 剂
败毒散
(《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药证直诀》
扶正解表·败毒散 扶正解表 败毒散
解 表 剂
组成: 组成: 柴胡去苗 独活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茯苓
桔梗
各一两( 人参各一两(各30g) )
半两( 甘草半两(15g )
扶正解表·败毒散 扶正解表 败毒散
解 表 剂
功效: 功效: 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益气解表, 主治: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邪 气虚外感风寒湿邪
解 表 剂
主证病机分析: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 寒 夹 湿 证 里 有 蕴 热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脉浮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 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解 表 剂
方解: 方解:
羌活——祛风散寒除湿 君:羌活 祛风散寒除湿 防风、苍术——祛风散寒除湿 臣:防风、苍术 祛风散寒除湿 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行气血 散风寒, 佐:细辛、川芎、白芷 散风寒 黄芩、生地——清热、制燥 清热、 黄芩、生地 清热 佐使:甘草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调和诸药
分述·辛凉解表 分述 辛凉解表
解 表 剂
桑菊饮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桑菊饮 辛凉解表 桑菊饮
解 表 剂
组成: 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 二钱五分( 一钱( ) 二钱( ) ) 连翘一钱五分(5g)薄菏八分(2.5g )桔梗二钱(6g) 一钱五分( ) 八分( 二钱( ) 生甘草八分(2.5g)苇根二钱(6g ) 八分( 二钱( )
风寒轻证) 外感风寒表虚证(风寒轻证)

解表药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茎、叶 入药。 单用其叶名苏叶,质轻性浮,偏于发汗解表 单用其梗名苏梗,走里行气,偏于行气宽中, 和胃止呕 单用其子名苏子,质重下气,功能降气化痰定 喘。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 采集炮制:夏秋季采收(7-9月)干燥,切段。 性味:辛温(芳香)。 归经:肺、脾。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 梗塞等。实验证明:桂枝有强心、改善血行、 扩张血管、疏通传导组织等作用。 5、寒凝经闭腹痛 病因病理:寒凝血滞、经脉受阻、血行不畅。 桂枝入心经走血脉,温化寒凝,通经活血, 故可用以寒凝经闭腹痛。临床上常配合当归、 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错 后或经闭,或行经腹痛。方如温经汤。 桂枝亦属一味调经药,可用以宫冷不孕,常 与吴茱萸、川芎、生姜同用。
解表药多具辛味,且入肺与膀胱经。辛味主散、 轻扬升浮,发散外邪。
肺(主皮毛) 解表药味辛主散 入 偏行肌表 膀胱(太阳经主表) 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达到治愈表证。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服药,促使病人发汗 或微发汗,而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 三、功效:发散表邪为主(风寒、风热)
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缓和疼痛(止痛)透疹、 消疮等作用。
性味:辛甘温 归经:心、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分析: 辛主散 肺 入 走肌表,发汗解表 温胜寒 膀胱 甘主补 入心经走血脉而温通经脉 甘温助阳 温能通 入膀胱而助阳化气以行水 故达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用于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或无汗均可应 用)。 治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增强发汗之力。 方如麻黄汤。 治风寒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 汗解肌。方如桂枝汤。 2、风寒湿痹、肩臂肢节酸痛 病因病理:风寒袭表、凝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 通则痛”。 桂枝辛散温通,能散风寒、通经脉,其痛自止。故可 用于风寒湿痹、肩臂肢节酸痛。
分析: 味辛发散 发散风寒 入
肺(肺主皮毛)
性温胜寒 膀胱(太阳经主表) 故可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 辛散苦泄 散肺寒 入肺经 肺寒去,肺气宣 温通宣畅 降肺气 喘自平—宣肺平喘 入膀胱经—则温化膀胱助气化 辛温 利水消肿 入肺经—上开肺气通调水道
应用: 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 浮紧等表实证。 病因病理:风寒外袭、腠理闭塞。 麻黄开腠理,散风寒,发汗而解表,为辛温 解表峻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3g 水煎服,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头痛身痛, 咳喘等。
用法: 生用:辛散作用强——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表证、风水浮肿。 蜜炙:缓其开泄之性,辛散作用减弱,有润肺 作用——宣肺平喘,用以肺气壅塞,咳嗽,气 喘。 捣绒:发汗力较生用麻黄次之(防发汗太过可 用此)。 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咳嗽气喘(属实证) 病因病理:风寒外束,肺气壅遏。 麻黄外能发散风寒以解表,内能开宣肺气以平 喘,故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外感咳喘 (实喘)。 如表证已解,仍有咳喘者,麻黄可改为炙麻黄。 外感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以增强宣肺 平喘作用,如三拗汤。 寒饮内停——常与干姜、细辛、半夏配伍以达 温肺散寒作用,如小青龙汤。 肺热咳喘——常与杏仁、石膏配伍,取其清宣 肺热而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四、适应范围:
1、外感表证(感受风寒或风热)。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 2、水肿初起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当发汗者。 3、疮疹初期兼有表证,以及其它疾病兼有表证需要 发汗者。
4、麻疹未透或需要透发汗出者。
5、外感兼有咳喘者
6、外邪引起的头痛、身痛剧烈者或风湿痹痛。
五、注意事项
风热表证而兼热毒壅盛或温病初起——配伍金银花、连翘、 板蓝根、野菊花等疏表解毒。
4.风寒夹湿或痹证初起——配伍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湿 药。 5.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内外和邪——配伍半夏、细辛、干 姜等温肺化饮药。
歌诀:
诸药性能,解表优良。
疏解肌表,发汗力强。
恶寒、发热可解,头痛、身痛可康。
风寒宜用辛温,风热宜用辛凉。
紫苏《别录》 要点:既能散在表之风寒,又能行在里之气滞, 其发汗力较缓和,故常用于风寒表证,病情较 轻及老人、小儿、体弱不任峻汗之病人。外感 风寒,内有气滞者适宜。 命名:根据功能和颜色命名。紫言其色,苏言 其功,故名。 古时把“苏”写成“蘇”——有舒畅、疏散之 意。本品疏畅气机、发汗解表,故言“苏”, 又因色紫而名紫苏。 别名:赤苏、桂荏、苏叶。
第一章 解表项、配伍应用
2.掌握解表药的分类,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 的性能特点。 3.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及功效相似药物的 异同点。 4.明确散风寒、散风热、透疹、通鼻窍、宣肺等 概念。
第八章 解表药
概述 一、何谓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二、解表药为什么能解表?
汗多者慎用,体弱者减量。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定义: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用于 风寒表证的药物。 性能特点: 性味: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功效:发散风寒,发汗力强。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 脉浮紧。 重点药物:麻黄、桂枝、紫苏、防风、白芷。 熟悉药物:荆芥、香薷、生姜、羌活、藁本、细辛、 辛夷等
分析: 味辛发散 入肺经走肌表-散肌表风寒—发表散寒 性温胜寒 香温化湿 入脾经走中焦—化湿醒脾,行气宽中 味辛行气 李时珍曰:“脾爱暖而喜香温也。”紫苏香温 正为脾之所喜。 应用: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不舒 病因病理:风寒犯肺、肺气不宣。
紫苏辛温,芳香入肺、脾两经,外散风寒以治 风寒感冒,又能理气宽中,化湿醒脾。外寒去 表证解,内湿除则胸闷止。故适用于风寒表证 兼气滞,见胸闷不食,恶心呕吐等或咳嗽痰多, 紫苏为首选药。方如香苏散,杏苏散 香附10g、紫苏10g、陈皮6g、甘草3g 水煎服,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胸满。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及妊娠呕吐 病因病理:寒湿伤中,脾阳被困,运化失职, 浊气不降,胃气上逆。
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至肩臂、 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3、痰饮证、蓄水证 见:痰饮内停、目眩心悸、胸脘痞满、气短而 促。 桂枝甘温,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常 与白术、茯苓配伍,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 如常用方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 4、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 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 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动悸、脉结代 桂枝能温通胸中阳气(温心阳、通心脉、止悸 动
紫苏芳香化湿,味辛行气,为醒脾宽中、行气 止呕良药。寒湿祛则脾阳振,气机畅则呕满除。 常与藿香、陈皮、半夏等配伍。 偏寒者——配藿香、砂仁 偏热者——配黄连、竹茹 气滞痰结——配半夏、厚朴 胸闷呕吐,胎动不安 紫苏有行气安胎的作用。妊娠恶阻或中焦气滞, 导致呕恶不食,影响胎气不安。紫苏辛温芳香 能疏气滞、止呕吐而进食,胎元得养而自安。 常配伍砂仁、木香、陈皮等理气安胎药,以和 中止呕安胎。。
现代医学: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初期肺炎、 风疹、急性肾炎、小儿百日咳等均可采用本品。 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 汗及虚喘均当忌用。 药物成分: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 等。 药理实验: 1、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2、麻黄碱、伪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 用而平喘,作用缓和而持久。 3、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3、风水水肿(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病因病理:风邪外袭、肺气不宣、风水相搏。 麻黄上开肺气、下输膀胱、发散风寒、利水 消肿。用于急性水肿,兼有表证或上半身水 肿明显或头面、四肢水肿等(包括急性肾 炎)。 本品既能发汗以散风寒,又能温膀胱而利水, 临床常用越婢加术汤治疗。 此外,还可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关节 痛)、阴疽、痰核等。
按语: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 桂枝的发汗作用较麻黄为弱。麻黄是宣发 卫气、开腠发汗而散寒邪;桂枝是透达营 气而散风邪,故治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无 汗均可应用。桂枝能助阳化气以行水而治 痰饮证、蓄水证;能温胸阳、暖营血、化 寒凝而治寒凝经闭,少腹作痛及胸痹、胸 痛等症。
按语:麻黄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因其辛温宣散,轻扬升发,善开宣肺气、疏 腠理、透毛窍以发汗解表;宣肺气主肃降而 止咳平喘,调水道,温膀胱而利水消肿。故 可治风寒表实无汗症;咳嗽气喘、水肿而有 表证者。
桂枝
肉 桂
药材桂枝
桂枝《别录》 要点:发汗力较麻黄弱,善温经通阳,上肢病引经药。 命名:药用肉桂树的嫩枝,故名。 来源: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入药。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 采集炮制:春季剪下嫩枝,用水稍浸泡,闷至透,凉 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用法: 生用——发汗解表 炒用——温经通阳 蜜炙——温中补虚(胃虚寒痛,常与芍药、甘草、饴 糖同用)。 处方用名:桂枝、嫩桂枝、炒桂枝。
附方:紫苏10g,半夏10g,生姜10g。水煎 服,治妊娠恶阻,呕吐不食。 3、用于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 可用于本品大量单用,或配生姜、大蒜煎服。 以苏叶为好,如民间验方:苏叶水煎服,解 鱼蟹毒。 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 小验方:黄连2g,苏叶3g,开水泡当茶饮, 治妊娠呕吐,心烦不安。
1、因时治宜 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春夏气候温暖, 肌腠松弛,易出汗) 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冬秋气候寒 冷,肌腠致密,不易出汗) 2、因人治宜 凡老、弱、婴、幼、孕妇或产妇、气虚者,用量宜 轻,必要时配合其它滋阴、助阳、益气药。 3、不宜过量,应中病即止。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 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