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重点与难点①唐诗中音乐描写的“各有侧重”分析。

②相关的音乐描写的“不同手法”分析。

一.导入唐诗中的音乐描写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

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

唐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例如,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就是其中的姣姣者,曾被清人方扶南称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这些诗歌为我们学习描写声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概括起来,其描写音乐的手法有以下几种:(一)、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例如: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例1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和轻细的小弦声。

(二)、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例如: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例2用银瓶乍破声和刀枪轰鸣声来比附琵琶声的陡然兴起和激昂飞越。

(三)、以形写声法,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写法。

例如:3、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李欣《听安万善吹筚篥歌》例3用视觉形象“黄云萧条白日暗”来比喻筚篥声低沉急促,用“上林繁花照眼新”的视觉形象来比喻筚篥声的轻松明快。

(四)、侧面烘托法,即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的写法。

例如:4、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例4用空旷山野上的白云为之凝滞,仿佛在俯耳谛听来侧面烘托箜篌声的神奇美妙。

二.阅读提示与《琵琶行》及《李凭箜篌引》比较,《听颖师弹琴》中音乐描写的角度及手法又有哪些特点或不同?三.诗歌句译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2)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2)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2)师蕾【教学目标】1、鉴赏、学习作品摹声传情的艺术。

2、培养、提高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作品摹声传情的艺术技巧的理解、分析和鉴赏。

【教学手段和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

2、启发与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课前几分钟播放音乐古曲《流水》(幻灯片1:音乐欣赏)。

二、导入新课三、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3:教学目标)1、鉴赏、学习作品摹声传情的艺术。

2、培养、提高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诵读、正音。

(幻灯片4:古琴画面,幻灯片5:文本)a)找一学生朗读课文。

b)教师范读。

c)学生齐读五、把握大意,梳理层次。

(幻灯片6:层次)明确:全诗共分两个层次,第一层写颖师琴声,第二层写听琴感受。

六、诵读鉴赏第一层(幻灯片7:分析鉴赏)a)齐读一遍。

d)其余四个方面,分到四个学习小组中思考、讨论。

然后推举代表回答。

e)朗读指导。

强调变化,学生个读,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的朗读情况作出精要指导。

七、诵读鉴赏第二层。

(幻灯片8:分析鉴赏)问题二:思考回答该层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

八、整体鉴赏与指导。

(幻灯片9:整体鉴赏、指导)整体诵读,教师范读。

九、拓展延伸——比较阅读(幻灯片10、11、12)片幻灯片10:任选下面的一组,作简单的比较赏析和诵读。

A组将本诗与《听蜀僧濬弹琴》比较。

B组将本诗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段落比较。

片幻灯片11: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幻灯片12:《琵琶行》音乐描写段落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明确略(此问题主要放给学生课堂探究,充分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蔡安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与韩愈相关的文化常识。

2学习本诗运用通感、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3、与《琵琶行》对比,体会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经历,体会作者缘琴而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是一个诗歌和音乐的时代,音乐成为了诗人们表现的题材,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有出色的音乐描写诗流传至今,例如我们上星期刚学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诗仙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诗鬼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还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等。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二、简介作家、背景1、韩愈相关的文化知识.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与白元二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相呼应。

苏轼赞其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一生宦海浮沉,起起落落,屡次上奏剖析政事,屡遭贬斥。

792年登进士第,816年先迁为中书舍人,后降为太子右庶子。

817年升任刑部侍郎.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2、背景颖师是当时一位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曾经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自己。

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乐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

三、诵读:讲解内容,鉴赏艺术手法。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2、请1-2名学生范读诗歌,教师引导其读出诗中音乐的变化,找出前五句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儿女、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凤凰。

3、诗歌解读。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摹声至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摹声至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摹声至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三首名篇,以婉约清丽、丝丝入扣的细腻描写手法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通过对这三首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对人生、自然、情感的独特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将通过摹声至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蕴藏的深刻意义,并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三首诗歌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引导学生探讨诗歌创作的主题和手法,从而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1.2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群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的背景故事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具体来说,本教学设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对古代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3. 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拓展学生的文学艺术视野;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自觉性。

通过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

2. 正文2.1 摹声至文《琵琶行》教学设计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描写了唐玄宗李隆基追悼杨贵妃的故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唐代文学背景和白居易的生平来引入琵琶行的主题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歌朗诵:让学生分组朗诵琵琶行,培养他们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3.诗歌赏析:分析琵琶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4.诗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引导他们思考人生和爱情等主题。

鲁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2篇

鲁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2篇

鲁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听颖师弹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2. 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句,学会欣赏文学性;教学难点:1. 回答关于小说主题和人物性格变化的问题;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教学准备:1. 小说《听颖师弹琴》的文本;2. 教学PPT或手写板书;3. 场景音乐和视频素材;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启发(5分钟)播放一段与音乐相关的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预告今天要讲解的小说内容。

Step 2:导入与反思(10分钟)以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对《听颖师弹琴》的基本了解,并引导学生回忆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

Step 3:整理思路(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整理学生的回忆内容,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并在PPT或黑板上进行梳理和归纳。

Step 4:重点解读(20分钟)重点解读小说中的关键场景和重要词句,包括颖师的琴音、弘扬的反应以及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传递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变化,同时注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效果和PPT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发表对小说的思考和理解,可以探讨音乐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等。

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和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分析能力。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性格变化,并按要求完成对小说的读后感或写作等。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蔡安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1、掌握与韩愈相关的文化常识。

2学习本诗运用通感、以实力: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3、与《琵琶行》对比,体会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经历,体会作者缘琴而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唐代是一个诗歌和音乐的时代,音乐成为了诗人们表现的题材,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有出色的音乐描写诗流传至今,例如我们上星期刚学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诗仙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诗鬼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还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等。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二、简介作家、背景1、韩愈相关的文化知识。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与白元二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相呼应。

苏轼赞其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一生宦海浮沉,起起落落,屡次上奏剖析政事,屡遭贬斥。

792年登进士第,816年先迁为中书舍人,后降为太子右庶子。

817年升任刑部侍郎。

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2、背景颖师是当时一位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曾经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自己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

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

乐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

三、诵读:讲解内容,鉴赏艺术手法。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2、请1-2名学生范读诗歌,教师引导其读出诗中音乐的变化,找出前五句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儿女、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凤凰。

3、诗歌解读。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2024年《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

2024年《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

2024年《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听颖师弹琴》教材第三章“音乐与情感”部分,详细内容涉及音乐基础知识、情感表达与鉴赏。

主要章节包括:3.1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3.2《听颖师弹琴》作品分析;3.3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对《听颖师弹琴》作品的分析与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联,以及《听颖师弹琴》作品的分析。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方法的传授,以及情感体验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音乐基本要素,阐述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3. 作品分析:详细解析《听颖师弹琴》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情感表达。

4. 欣赏与体验:播放《听颖师弹琴》,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针对作品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作品中的旋律,进行音乐创作,锻炼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音乐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

2.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音乐的核心。

3. 《听颖师弹琴》作品分析:音乐结构、旋律特点、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阐述其情感表达。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明确指出音乐作品的名称、作者、音乐结构、旋律特点等,并结合个人感受进行情感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多欣赏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锻炼实践能力。

听颖师弹琴赏析 听颖师弹琴教案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赏析 听颖师弹琴教案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赏析听颖师弹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工作总结】听颖师弹琴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会能文章,对愈有影响。

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

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就被贬为阳山县令。

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

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宪宗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

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有《昌黎先生集》。

今人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简称《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二、阅读并感知诗歌内容:重点注释:1.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可知颖师是当时一位善弹琴的和尚。

2.昵昵:亲热而细柔。

尔汝:好朋友不讲客套,互称你我,叫做"尔汝交"。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3.划然:突然。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4.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5.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鲁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鲁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鲁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课程背景鲁教版选修高中语文教材是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教育课程。

其中,本教材第一册的《听颖师弹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选取此文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听颖师弹琴》这篇故事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并同时探讨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并感受故事所传递的主题思想;•探讨音乐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听颖师弹琴》一文是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教材之一。

该文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主人公陆小曲在听女友颖师弹奏时所感受到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故事温馨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一段钢琴演奏视频,并让学生从其中感受到的情感出发,展开讨论,并引出下一部分课程。

第二步:阅读教材学生在课前阅读《听颖师弹琴》一文,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别安排不同的任务:•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高年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方面。

第三步:分析文学元素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含有的文学技巧,如意象、象征等等。

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地分析文本,例如:•描述手法:如何描写一个场景、一个人物,让读者的心灵为之荡漾?•情感渲染:如何用词来令读者感受到故事中角色的情感?第四步:比较音乐和文学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颖师演奏的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和文字互动,令读者对故事产生共鸣。

通过对音乐与文学的比较,进一步揭示音乐和文学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异同并进行总结。

第五步:思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综合以上所学,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听颖师弹琴教案

听颖师弹琴教案

听颖师弹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人韩愈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对琴声的生动描绘。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运用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现琴声的作用。

感受诗人听琴时的情感变化。

2、难点体会诗歌中音乐描写的高超技巧和丰富内涵。

理解诗人对颖师技艺的赞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感慨。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广陵散》,让学生在音乐中静下心来,然后提问:“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时,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古代,有一位诗人韩愈,他听了颖师的弹琴后,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听颖师弹琴》。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韩愈(768 年-824 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本诗创作背景:据载,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琴艺高超。

韩愈在其琴声中感受到了种种情感,因而写下此诗。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四)诗歌赏析1、前两句“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诗人将琴声比作儿女之间亲昵的私语,充满了柔情蜜意,仿佛在诉说着彼此的恩怨。

提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琴声具体化,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琴声的轻柔、亲密。

2、“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突然变得激昂高亢,就像勇士奔赴战场一般。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句与前两句形成了怎样的对比?明确:与前两句的轻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琴声的强烈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3、“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琴声又转为悠扬飘逸,如同浮云柳絮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扬。

《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

《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

《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鉴赏》第七章第三节《中国古代音乐》,详细内容为《听颖师弹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琴音乐的特点,感受古琴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听颖师弹琴》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琴音乐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重点:《听颖师弹琴》的音乐意境和与诗歌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琴、投影仪、音响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琴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琴音乐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听颖师弹琴》的作者、背景及音乐结构,分析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古琴演奏家现场演奏《听颖师弹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音乐中的关键音符和演奏技巧,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对应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随音乐,朗读课文,体会音乐与诗歌的和谐统一。

六、板书设计1. 《听颖师弹琴》2. 内容:a. 音乐结构b. 演奏技巧c. 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听颖师弹琴》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并谈谈你对古琴音乐的看法。

2. 答案要点:a. 音乐结构:起、承、转、合b. 演奏技巧:滑音、泛音、揉音等c. 个人看法:古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韵味,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琴音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讲解音乐结构时,部分学生表示难以理解,今后需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古琴音乐作品,了解古琴音乐的历史发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诗歌,发挥创造力。

鲁教版选修《听颖师弹琴》教案实用1篇

鲁教版选修《听颖师弹琴》教案实用1篇

鲁教版选修《听颖师弹琴》教案实用1篇鲁教版选修《听颖师弹琴》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会能文章,对愈有影响。

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

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就被贬为阳山县令。

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__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

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宪宗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

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有《昌黎先生集》。

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简称《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二、阅读并感知诗歌内容重点注释:1、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可知颖师是当时一位善弹琴的和尚。

2、昵昵:亲热而细柔。

尔汝:好朋友不讲客套,互称你我,叫做'尔汝交'。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3、划然:突然。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4、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5、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生平经历。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思考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将音乐描写的如此绝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活动预设(多媒体播放音乐《梁祝》)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中国古典名乐《梁祝》,乐曲优美动听,大家在听时脑海是否闪现了什么画面?(生:我仿佛看见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生:我好象看见风雨中枝摇花落。

)这其实就是音乐带给大家的想象。

音乐是无形的,它能调动我们的多种感官让我们体会其中的美,不光让我们的听觉,也让我们的整个身心获得艺术的熏陶,而作家可以用生花妙笔把音乐的美生动地描摹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描写音乐的绝唱——《听颖师弹琴》。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诗题分析(幻灯片展示):颖师是一位天竺僧人,他演奏的古琴琴音美妙,曲目丰富,在中唐很出名。

据说有个卧病在床的人听到他的琴音竟坐了起来,不再服药。

韩愈也是慕名前来欣赏,并根据当时感受写成了这首诗。

2、学生范读,学生正字正音,师矫正:昵( nì)蒂( dì)喧啾( xuān jiū)跻( jī)遽( jǜ)滂( pāng )[幻灯片展示重点词义]①、昵昵:亲热而细柔。

②、尔汝:不讲客套,互称你我,表示亲密,好朋友又叫做“尔汝交”。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③.划然:突然。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④.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⑤.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⑥.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⑦.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⑧.冰炭置我肠:《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

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听颖师弹琴教学案

听颖师弹琴教学案

听颖师弹琴主备:仇云龙邹艳红审核:刘吉美使用人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诗中以作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超越感官经验的综合性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悠远的文明是由诗歌汇成的一条斑澜的河流,也是由音乐汇成的河流。

古人喜欢听音乐,孟子就提到齐王好乐,《论语》中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古乐也美,韩娥的歌声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秦青放歌能“声振林木,响遏浮云。

”思来真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就随韩愈一同去领略一位唐代琴者的妙音。

二、简介作家、作品1、韩愈相关的文化知识。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宦海浮沉,一直不得志。

任吏部侍郎时,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动唐宪宗,险被处死。

2、写作背景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

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

琶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

三、自主学习识记字音昵(nì)昵恩怨(yuàn)轩(xuān)昂(ánɡ)浮云柳絮(xù)百鸟喧啾(jiū)根蒂(dì)滂(pānɡ)沱(tuó)嗟(jiē)叹丝篁(huánɡ)跻(jī)攀(pān)分寸颖(yǐnɡ)师弹琴遽(jù)止奔赴(fù)冰炭(tàn)省悟(wù)识记字形恩怨跻攀奔赴失势嗟叹丝篁滂沱冰炭昵昵软语划然轩昂浮云柳絮天地阔远百鸟喧啾文言实词昵昵儿女语昵昵:亲近。

划然变轩昂划然:突然。

未省听丝篁丝篁:丝竹乐器,这里指音乐。

湿衣泪滂滂滂滂:流泪的样子。

《听颖师弹琴》公开课课件.

《听颖师弹琴》公开课课件.

《听颖师弹琴》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鉴赏》第七章第三节——《听颖师弹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唐代著名琴师颖师弹琴技巧的分析与鉴赏,通过讲解颖师的弹琴艺术,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琴艺的魅力。

详细内容涉及琴曲《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和《平沙落雁》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代琴师颖师及其弹琴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琴曲,使学生掌握我国古代琴曲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颖师弹琴技巧的解析,琴曲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颖师弹琴艺术的特点,琴曲的基本风格和表现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琴曲CD、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初步感受古琴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琴师颖师的生平及其在琴艺上的成就,解析颖师弹琴技巧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古琴演奏家现场演奏《渔樵问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颖师的弹琴风格。

4. 例题讲解:分析《平沙落雁》的曲式结构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琴曲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演奏技巧、曲式结构等方面评价现场演奏的琴曲。

六、板书设计1. 《听颖师弹琴》2. 内容:琴师颖师及其成就颖师弹琴技巧特点琴曲鉴赏方法琴曲《平沙落雁》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琴曲,分析其演奏技巧和艺术特点,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了颖师的弹琴艺术,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古琴音乐的知识,如琴曲的历史背景、演奏技法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古琴音乐会,实地感受古琴音乐的魅力。

听颖师弹琴(比较阅读课件.

听颖师弹琴(比较阅读课件.

听颖师弹琴(比较阅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听颖师弹琴》一文,该文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音乐艺术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能准确地解读课文内容。

2. 分析颖师弹琴的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音乐才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音乐艺术描绘,理解颖师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3.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结构。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颖师弹琴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听颖师弹琴》2. 章节内容:篇章结构、语言特色、人物形象、音乐鉴赏3. 重要句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4. 人物形象:颖师的性格特点和音乐才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b. 分析课文中的音乐描绘,谈谈你对古典音乐的理解。

c. 描绘颖师弹琴的形象,用词要生动形象。

2. 答案:a. 课文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听颖师弹琴,描绘了颖师的琴艺和人物形象,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b. 古典音乐理解:古典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审美素养。

c. 颖师弹琴形象描绘:颖师弹琴时,神情专注,手法熟练,琴声如泉水流淌,令人陶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听颖师弹琴-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听颖师弹琴-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花牛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花牛歌》,理解歌词含义,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学会掌握民间歌曲的演唱技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节奏感。

3.通过阅读《花牛歌》的故事,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歌曲演唱的技巧和节奏感。

2.了解和理解民俗文化的魅力以及传统节日文化。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花牛歌》。

2.录音机、CD、U盘等音乐播放设备。

3.认真准备歌曲演唱的材料和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口头简单介绍“花牛”是哪一种民俗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2. 歌曲欣赏(10分钟)播放花牛歌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听一次,让学生感知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 歌曲分析(15分钟)老师通过分析花牛歌的歌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以及歌曲所表现出的内容和情感。

4. 歌曲演唱(2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花牛歌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在演唱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从演唱中感受和理解这首歌曲的魅力。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成小组,就学过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加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6. 课堂点评(5分钟)老师随机选择一些学生进行演唱,并点评他们的表现。

五、课后作业1.复习花牛歌,自行练习或与同学一起练习;2.观察身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语文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并感受到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蔡安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与韩愈相关的文化常识。

2学习本诗运用通感、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3、与《琵琶行》对比,体会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经历,体会作者缘琴而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一个诗歌和音乐的时代,音乐成为了诗人们表现的题材,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有出色的音乐描写诗流传至今,例如我们上星期刚学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诗仙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诗鬼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还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等。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二、简介作家、背景
1、韩愈相关的文化知识。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与白元二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相呼应。

苏轼赞其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一生宦海浮沉,起起落落,屡次上奏剖析政事,屡遭贬斥。

792年登进士第,816年先迁为中书舍人,后降为太子右庶子。

817年升任刑部侍郎。

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2、背景
颖师是当时一位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曾经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自己。

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

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

乐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

三、诵读:讲解内容,鉴赏艺术手法。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2、请1-2名学生范读诗歌,教师引导其读出诗中音乐的变化,找出前五句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儿女、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凤凰。

3、诗歌解读。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昵昵,亲昵,指儿女之间的亲热之态。

尔汝,指的是交好的人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表示亲近。

怨,嗔怨。

画面上,首句描绘了一幅儿女私语的场景,而且语音上,“昵”、“女”、“语”、“尔”、“汝”等字,读起来看似拗口,实际上正好符合了细语呢哝的特点。

首句表现了音乐的细语柔情。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画风突变,音乐陡然像勇士一样,昂扬激越,雄健刚强,气势非凡,奔赴敌场,与上句的儿女私语比较,一柔一刚,形势悬殊。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轻盈灵动。

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静谧灵长。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主谓倒装,百鸟群喧啾,一大群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展现的是一幅热闹的景象,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孤单却高傲。

热闹的乐声,主旋律突然清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这只凤凰一心向上,不愿与平凡的百鸟为伍,却饱受跻攀之苦,最终还是跌落下来。

主旋律先是昂扬向上,而后骤然低落,戛然而止。

小结:前五句是对颖师音乐的直接描写,然而作者并没有选择描述听到的乐曲如何,而是运用五个意象(儿女、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凤凰),刻画多幅场面(儿女私语、勇士赴敌、云絮飘扬、众鸟喧啾、凤凰高飞、失势落千丈),作者描写的这些场景,分别表现了颖师所奏乐曲的哪些变化?(细语柔情——刚强雄健——空灵静谧——热闹喧杂——挣扎跌落)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音乐?和《琵琶行》相比有哪些异同?(同:比喻、对比、通感、拟声;异:景物烘托。

会拓展开讲。


4、齐读后四句,思考后四句的内容。

(后四句写的是作者听颖师弹奏的反应和感受。

可以算是对颖师音乐的侧面描写。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簧。

——可惜啊,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却不懂音乐。

未省:不懂得。

丝簧:弦乐、管乐,指音乐。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自从听了你的弹奏,音乐变跌宕起伏,我心中情绪也变化万千,坐立难安。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情感上的强烈刺激,让我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

眼泪已经湿了我的衣襟。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颖师啊!你实在很厉害!你的弹奏就好像将冰与火置于我的胸膛。

意思是说,冰火原不相容,但颖师技法高超,将其融为一
体,时而将我引入欢乐的天堂,时而将我掷入悲苦的地域。

冰炭置肠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化听觉为感觉。

可见,颖师弹奏的音乐对作者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大家回忆一下,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听完琵琶女的演奏后是什么反应?(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泪沾衣裳,是因为停了琵琶女的乐曲和身世后,联想到了自己,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而韩愈呢?他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反应啊?
当我们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如果只抓住作者描摹的音乐节奏,而不去挖掘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情志,便无法体会隐藏在诗歌里面的内涵。

一首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寄寓超凡脱俗之想,或叹息坎坷不遇之悲。

韩愈在听完颖师弹奏的乐曲后,坐立难安,泪雨滂沱,究竟是为什么?
四、体会情感
韩愈从颖师跌宕起伏的乐声中,联想到了自己的宦海浮沉,起起落落。

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登进士第,却又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

三十六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贬阳山令。

四十九岁时先迁为中书舍人,后降为太子右庶子。

韩愈作此诗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四十九岁时),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

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升降起伏,正好与自己的仕途相符合。

而音乐中那一只飞出百鸟群的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正是诗人那一年仕途的写照,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

因而,韩愈描写的不仅仅是颖师乐曲中的节奏变化,更是在叹息自己的仕途坎坷之悲啊。

五、再次诵读,读出音乐变化,读出作者情感。

六、讨论探究,加深理解
同样是写对音乐的感受,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什么不同?
1、《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一个完整的音乐表演过程,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则从乐曲中途切入,只截取了精彩的一部分。

2、《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和琵琶女的人物形象是息息相关的,音乐是在为人物做铺垫,作者对琵琶乐声的描绘,处处紧扣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感情。

而《听颖诗弹琴》中,颖师的身世经历并未出现。

3、韩愈似乎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平分秋色;白居易则从正面做充分细致的刻画,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
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4、韩愈和白居易对乐声的动作反应也不一样。

白居易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韩愈是“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