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韩愈)《李凭箜篌引》(李贺)

合集下载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第一音调变化的不同。

简单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是由音调低变为音调高继而变变低然后变高再变低的变化过程,首先写“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像是两个亲密的小人儿在聊天说话,窃窃私语,这个时候琴声是轻柔的,婉转缠绵,音调很低。

正当人们被吸引进琴声的时候,音调又陡然变高了。

琴声突然间变为“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高亢激昂就像千军万马赴敌场一般,气势磅礴豪迈壮阔。

一会儿,又变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音乐声如同碧空之上悠然漂浮的白云,随风飘扬的柔软的柳絮。

此时人们正随着琴音飘荡与广阔的天地中,却又闻“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音像是白鸟喧闹一般,忽然一只凤凰飞于百鸟之上,发出清亮,尖啸而又带着哀怨的声音,此时的音调相比于“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来得更高。

忽然,音调又转低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不仅转低,而且还是以一种极为迅速的势不可挡的声势变低,犹如攀登于巅峰之上的勇者,只要一个不慎,变会坠入万丈深渊。

这便是这首诗所写琴音的变化。

相比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变化单调,主要是由低转高,但是因为的感情变化却写得很巧妙。

先写“空山凝云颓不流。

”写出音乐声开始时很缓慢,云只是静静的停滞着,然后写“江娥啼竹素女愁”,写出了音乐的感人,让江娥、素女都忍不住愁绪满怀而啼哭起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写出了音乐的声势骇人,让凤凰都尖啸了起来,时而使芙蓉泣露,时而使香兰发笑,不仅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还惊的女娲补天的五彩石都破了,滴落下漫天绵绵秋雨。

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是由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最后以高音结束,节奏变化的幅度较之前两者更大,开始的时候“弦弦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声音低沉,哀怨,比如掩抑,续续弹,轻拢慢捻。

三首描写音乐的唐诗精品——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平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之比较

三首描写音乐的唐诗精品——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平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之比较

三首描写音乐的唐诗精品——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平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之比较祝秀权;孙艳丽【摘要】同样是描写音乐,韩愈、李贺与白居易却分别写出了自己的特色.虽然都写于唐代,但这三首诗读来却丝毫没有重复之感.文章将以韩诗之朴实、李诗之奇幻以及白诗之情真意切为切入点,对这三首唐代音乐诗作对比分析.着重分析韩愈《听颖师弹琴》重在朴实、动人的叙述,同时也不乏精彩的想象和夸张;李贺《李平箜篌引》极富浪漫色彩,把想像、幻想这一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白居易《琵琶行》的亮点重在借音乐抒写不同身份的人之间感情的共鸣,以及对琵琶乐的精准、传神的描绘.【期刊名称】《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音乐【作者】祝秀权;孙艳丽【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方式举《李长吉诗集批注》云:“白香山‘江山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可见这三首诗得到赞誉之高,堪称唐代音乐诗之力作。

音乐本是听觉艺术,很难用言语来描绘,而读罢三首诗,竟有一种视听双收的神奇体验,既有画面感,又不失音乐演奏之原貌。

下面将以三者在描写音乐时的不同特色为着眼点,主要从朴实的韩诗,奇幻的李诗,情真意切的白诗三个角度展开对比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六年(811),时值韩愈四十四岁的年纪,此时他已人到中年,听罢此曲也是有感而发。

诗人很谦虚,称自己“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有两只耳朵,却不太懂欣赏,不懂音乐之人怎会“起坐在一旁”?韩愈是真懂音乐了,只是韩愈为人诚恳,自然写出的诗也是朴实的。

该诗并没有对时间地点以及乐师作具体介绍,而是直接切入对音乐的描写,没有繁琐的铺陈,而是直奔主题,简洁明了。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⑸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⑹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

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⑺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⑻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⑼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浅析《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描写

浅析《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描写
由于天空为乐声所震 裂 : 四是天空既然会 震裂 . 于是有 了“ 石
破天惊” 的设想 : 五 是 联 想 到 女 娲 补 过 而不 太 牢 固 之 处 经 过 层层的转折 、 构思 , 终于提炼 上面一联构思 新颖 、 意 境 奇 崛 叫人 惊 叹不 已 的诗 句 。 其外 , 该诗 十 四 句 中 运 用 形 象 比拟 竞 有 十 六 处 之 多 . 基 本 上是 前 半 写 箜 篌 的 声 调 , 后半 写 声 调传 神 之 妙 。 在 于 生 出一 个 新 的境 界 , 比拟 中 , 江娥 、 素女 、 昆 山、 凤凰 、 女娲 、 神山等 , 均 非 现实中的事物 , 其他如芙蓉 、 香兰 、 十二 门 、 二 十三弦 , 虽 是 现 实事物 , 但 诗 人 予 以拟 人 化 , 或让其 同超现实 事物结合 , 成 为 另外 一 种 理 想 中的 事 物 , 用暗示和象征手法 . 集 中反 映所 要 描 写 的现 实 事 物 , 从 而 产 生 动人 的 艺 术 魅 力 。 诗 中 , 诗人还把 自 己 的精 神 意 志 微 妙 地 贯 注 在 诗 行 诗 句 的每 一 个 形 象 化 的 比拟 中, 近乎神 秘的形态 , 令人不可捉摸 , 却 能 引 起 读 者 的 联 想 与 想象 , 玩 味 与补 充 , 留下 广 阔 的 回旋 余 地 。 由此 可 见 李 贺 艺 术 上 的 独 到 之 处 , 诗中 。 他 把 曲调 之 美 表 现得 淋 漓 尽 致 , 感染力之强 、 构思之独特 . 独树 一 帜 。》 一诗 , 对 音 乐 的 描 写 足 见 其 手 法 之 高妙 , 可 以看 出 他 既 不 为 前 辈 诗 人 的 框 框 所 束 缚 , 又 不 与 同时 代 的诗 人 雷 同 。 在诗 中, 诗人 用 了多 种 手 法 写 音 乐 , 如 用 比喻 、 联想 、 正 面 描 写 和侧 面烘 托 , 自成 特 色 。 诗 中, 诗人运用形象思 维 , 通 过 各 种 非 常 贴 切 而 生 动 的 比 喻极力摹写琴声的抑扬顿挫 、 富 于变 化 。 如 开 始 的 “ 呢 昵 儿 女 语 ,恩 怨 相 尔 汝 ” 把 弹 琴 者 初 弹 时 的 情 景 形 容 得 真 切 而 有 情 昧, 琴声 的轻 柔 细 碎 仿 佛 也 飘 进 读 者 的耳 中 。接 着 。 琴 声 突 然 发 生 了变 化 “ 划然变轩 昂, 勇士赴敌场” , 那 昂 扬 杂 沓 的 声 音 骤 然使听者紧张起来 , 这 两 句 不 仅 传 神 地 写 出 了琴 声 的激 昂 . 而 且 融 进 了 听 者 的 神态 , 真 可 谓 一语 胜 干 言 。 接着 琴 声 忽 然 变 得 悠扬 , 像柳絮在漫天飞扬 , 像浮云在长空飘荡 , 纵横变化 , 使 人 捉摸不定 , 听 者 的 感 情 也 随 之悠 忽飘 荡 。 正 当 听者 沉 醉 于 悠 扬 的琴声时 , “ 喧啾百鸟群 , 忽见孤凤凰 ” , 忽然间 . 琴 声 又 随 之 变 化, 使人觉得在百 鸟和鸣中 , 分 明 有 一 只凤 凰 在 引 吭 高 唱 , 声 音 无 比嘹亮 。 接 下 来琴 声越 来 越 高 , 就 像 爬 山人 在 一 分 一 寸 地 艰 难 向 着顶 峰攀 登 。正 在 这 琴 声 越 尖 越 细 、 难 以为 继 的 时 刻 : “ 失势一落千丈强” , 仿佛有人从顶巅失足跌下万丈深渊 , 使 听 者 的 心 情也 随之 猛 然 一 振 , 琴声越来越低 , 直 至悠 然 而 止 。 这 些描写 , 作 者 用 了贴 切 比 喻 , 运用 具体可感 的形象 。 把 琴 声 的 变 幻莫 测 展 现 在 读 者 眼前 , 并 且 产 生 了巨 大 的 感 染 力 量 . 使 人 产 生 了无 穷 联 想 , 同 时淋 漓 尽 致 地 体 现 了 琴 师 高 超 的技 艺 。 在 描写中 , 作者极尽抑扬顿挫 、 腾挪 变化之能 事 。 为我们再现 了 美 妙 的琴 声 。 诗 最 后 通 过 作 者 听 了音 乐 的感 受 及 产 生 的效 果 极 力 赞 扬 颖 师技艺之高 , “ 推 手遽止之 , 湿衣 泪滂滂” . 作 者 表 示 自 己感 动得 受 不 了 , 而泪下沾衣。作者听他的演奏 。 好 像 一会 儿 寒 冰 人肠 , 一 会儿 火炭 人 肚 , 一会儿浑身冰凉 , 一会儿热血沸腾 . 实 在 受 不 了 。“ 无以冰炭置我肠 ” 的 比喻 简 直 异 想 天 开 . 闻所 未 闻 。在 这 里 , 却 显 得 形 象 而 又贴 切 , 使 人 不 免 叹服 作 者 表 达 上 的技 巧 。这 是 作 者 通 过 深 刻 感 受 和 强 烈 反 应 赞 扬 颖 师 的高 超 技艺 . 比正 面赞 扬 的效 果 好 得 多 可 以说 , 这是一篇描写音乐的杰出诗篇。 作 者 运用 生动 精 练 的语 言 及 贴 切 生 动 的 比喻 为 我 们 再 现 了美 妙 的音 乐 .又 用

摹写声音之至文自成一家始逼真——《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之比较(一)

摹写声音之至文自成一家始逼真——《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之比较(一)

摹写声音之至文自成一家始逼真——《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之比较(一) 【论文关键词】韩愈白居易李贺摹写声音之文自成一家【论文摘要】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我国古代描绘音乐的三朵奇葩。

三首诗既有音乐本身描写,又有音乐效果之描写,有的两者得兼。

三诗虽是同写音乐之文,却各有千秋,诗国乐声别具一格,诗作状乐各具特色。

本文在艺术构思、创作方法、意境创造、形象描绘、语言风格上揭示了这三首诗之不同处,并分析了“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奥妙。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我国古代描绘音乐的奇葩。

清代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这三首诗作了比较,认为它们“皆摹写声音至文”。

可是又有很大不同:“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换言之,也就是论气势,当推昌黎;论情态,应属乐天;论神奇,自是长吉。

方氏虽然谈的只是三首诗,实际上却道出了三人的个性特征。

韩愈诗以奇崛险怪为特色,李贺诗以神奇瑰诡,耀人心目为特点,白居易诗以通俗平易见称。

足以使他们“惊迈时辈”,特立于中唐诗坛。

(一)音乐,是无声的形象,听之有声,视之无形,如何表现这无形的形象呢?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在这美妙的王国里,充满着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

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之后,说有“绕梁三日”之感。

孔子听到齐国的《韶》乐之后,甚至“三月不知肉味”。

乐声之美,其魅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见。

正因为音乐具有这样大的艺术力量和美感作用,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珍存起来。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录音设备把音乐准确地记录下来,并随时可以把它再现出来。

古代,虽然缺少录音技术,但前人运用文字,同样可以把它生动地记录在自己的诗文里,日后打开书卷,乐声就如同在耳边回响。

因此,我们阅读这些作品,就会觉得好像听到了千年古乐的现场实况,观赏到了古代音苑的美丽风光,从而分享到了当年听众的无穷乐趣。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1、《琵琶行》白居易2、《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

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

3、《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是唐代优秀的伶人,善奏箜篌,出神入化。

诗人李贺用华丽的词藻,巧妙的比喻,引经据典,使演奏的场景跃然纸上。

这首诗与《琵琶行》(白居易)和《听颖师弹琴》(韩愈)齐名,均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还有《夕阳箫鼓》一说)。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韩愈《听颖师弹琴》阅读答案附赏析

韩愈《听颖师弹琴》阅读答案附赏析

韩愈《听颖师弹琴》阅读答案附赏析昵昵儿女语⑵,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⑶,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⑷。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⑸。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⑹。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⑺。

推手遽止之⑻,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⑼!【注释】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

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②昵昵:亲热而细柔。

尔汝:好朋友不讲客套,互称你我,叫做尔汝交。

③划然:突然。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④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⑤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⑥未省:不懂得。

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⑦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⑧遽:急忙。

⑨冰炭置我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内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唐古文运动旗手。

作气势宏大,想象丰富,语言新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与《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参考】琴声袅袅升起,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

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接着又转成和日丽,远处飘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飘柳絮,它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它一心向上,结果还是一落千丈。

惭愧呀,我空有一双耳朵,不会欣赏音乐。

但是听了颖师的琴声之后,我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滂沱,浸湿了衣襟。

颖师你高超的琴艺,一会儿把我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我置入悲苦的地狱,就好像同时把冰火投入了我的胸膛。

【训练】1.此诗和白居易的《_____》、李贺的《_____》并称为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

2.前十句摹写声音。

声音由_____突然_____,又_____,又____,又____,忽然又_____。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比较鉴赏课件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比较鉴赏课件
一千多年前,在中国的唐朝,相传有一个名 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 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 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 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 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 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 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 了。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 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 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 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 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 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 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 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 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 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 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 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听颖师弹琴》 1、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正面描 写与侧面烘托相结 合、现实感受与神 仙鬼怪相结合) 3、修辞: 比喻、通感、夸张、 《李凭箜篌引》 衬托
正面 比喻 摹 描写 拟人 写 声 环境烘托 音 侧面 听者神情、感受 方法 描写 音乐效果
课文
技巧相同点
技巧不同点 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平分 秋色来描摹音乐。 2、既有间接抒情又有直抒胸 臆。 3、对比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4、欲扬先抑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簧” 1、以侧面烘托为主描摹音乐 2、无直接抒情,仅通过描摹 音乐间接抒情 3、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摹音 乐。 长安城—长安城门—天 宫—女娲—神山—广寒宫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学案1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学案1

奏乐动天地,摹声烁古今《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课后巩固学案一、基础巩固: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进B. 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C. 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D. 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2.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夙愿纷繁芜杂呕歌音容笑貌B. 跫音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 太息乌蒙磅薄彳亍白浪涛天D. 寥廓峥嵘岁月琼葩潺潺涓涓3. 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加以____。

②《长亭送别》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________。

③鉴赏戏剧要理解戏剧语言的语意,_______注意其修辞特点,而且要着眼于表达效果,体会其情味。

A. 品味典型不是B. 品味典范不仅C. 品位典范不是D. 品位典型不仅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始两天硬闯经常是被拦回,后来终于总结出一套“闯关”秘籍,算是摸着门、上了道,并且屡试不爽。

B. 在冰心老人的《寄小读者·通讯十八》中,有一句话写得十分有意思: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地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

C. 巴特尔将在今天赶赴美国,稍后飞往纽约与尼克斯队签约。

王治郅在迈阿密,姚明在休斯敦,三大中锋又成掎角之势。

D. 眼下的MP3市场就到处流行着这种“买椟还珠”式的滑稽表演,为了所谓的时尚,许多消费者在购买MP3时,首要考虑的不是产品的质量而是包装是否迷人。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还会背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吗?B. 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体坛明星、舞星……等众多的星。

C. 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D.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听颖师弹琴》.ppt剖析

《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听颖师弹琴》.ppt剖析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听到 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 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 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 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想象出仙 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 妙。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 色彩。诗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 来的优美音乐的?
2、侧面渲染(烘托)写感受: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再也不能承受琴声对感情的牵扯, 赶紧伸手止住颖师不要再弹下去了。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好本事啊!你弹琴给我听,简直就是:一会儿放块冰在我的心里。一会儿又 放块炭在我的心上。
思 考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 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 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 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 术效果?试做具体分析。
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 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 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 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 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 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 的欢快愉悦。
侧面烘托琴声
《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比 较 鉴 赏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 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 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 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 湿”为侧面烘托。

韩愈《听颖师弹琴》鉴赏及译文答案

韩愈《听颖师弹琴》鉴赏及译文答案

韩愈《听颖师弹琴》鉴赏及译文答案《听颖师弹琴》是由韩愈所创作的,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听颖师弹琴》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听颖师弹琴》唐代: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凤皇一作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听颖师弹琴》译文琴声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互诉衷肠,又夹杂着嗔怪之声。

忽地一下琴声变得高亢雄壮,好似勇士骑马奔赴战场杀敌擒王。

一会又又由刚转柔,好似浮云、柳絮漂浮不定,在这广阔天地之间悠悠扬扬。

蓦地,又像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登攀时一寸一分也不能再上升,失势后一落千丈还有余。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还是无法理解琴声真正的意境。

自从颖师开始弹琴,就被其琴声所深深感动,起坐不安。

眼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浸湿了衣襟,只能伸手制止,不愿再听。

颖师确实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

《听颖师弹琴》注释颖师: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

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昵(nì)昵:亲热的样子。

一作“妮妮”。

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

这里表示亲近。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划然:忽地一下。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

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 2.听到如此的音乐,韩愈的感受如
何呢?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可叹啊我空有耳朵一双,却对音乐太外行不懂 欣赏。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令人起坐不安。 伸出手我突然阻止你继续弹奏,泪水滂滂早已 打湿了我的衣裳。颖师你的确擅长弹琴,可是 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让我一会儿犹如 进入快乐的天堂,一会儿坠入悲苦的地狱 )。
•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 • 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 • 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 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 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 •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 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 足以移人。 ——清人方扶南 韩愈李贺这两首诗足以惊天泣鬼,主要是因为 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韩愈李贺是怎样的人, 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 同走进诗人韩愈李贺和他们的诗。
李贺
《琵琶行》
• • • • • • •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李凭箜篌引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来形容唐朝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 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想 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可见, 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 • 李贺(790-816)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 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父名晋 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 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九品小官奉礼郎,卒时仅27岁。 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 •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 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 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 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 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 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 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 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李凭箜篌引》是李 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 礼郎。

闻听仙曲,心有灵犀——《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闻听仙曲,心有灵犀——《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2019年 第8期文学研究24闻听仙曲,心有灵犀——《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赏析李朝霞四川省绵竹中学 四川 绵竹 618200唐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时代,它的经济发展、开放程度,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顶尖的存在。

国力的强盛,人民的富足使得唐朝百姓在物质充裕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我们常说盛世之音,有了盛世才有艺术之花的璀璨,音乐被当时之人推崇,而唐诗繁荣,使得音乐与诗词结合起来,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品评唐代摹写音乐的诗歌,我们脱离不开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至文”的三篇诗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首诗,他们分别作于公元816年、公元811年或813年和公元816年。

人虽不同,乐器也不同,一是琵琶、一是古琴、一是箜篌,但他们对音乐赏鉴后创作的诗歌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三者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闻听仙曲,心有灵犀”。

一、音乐是用耳朵听到的,要把有声而无形的弦律诉诸在有形的文字中,三位诗人就不约而同地用到了同一种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描述客观事物之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转换的一种修辞手法。

而三首诗用了通感,无形的声音也就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

昆山玉碎,凤凰唳叫,芙蓉泣露,香兰娇笑,既有以四者的不同的声音来摹写音乐的美妙变化,读者眼前又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昆山美玉摔碎,凤凰盘旋起舞,仰天长鸣,芙蓉盛开,露珠滚动其上,香兰绽放,随风摇曳的美妙场景。

有视觉、听觉、嗅觉,以声来摹声,以形来绘声,让人不仅赞叹弹奏者技艺的高妙,更为高超的写作技巧所折服。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咋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有珍珠落玉盘的清脆,花间黄莺的悦耳,冰下泉流的潺潺,盛水银瓶的崩裂,铁骑刀剑的铿然,不同的声响摹写出不同的音乐变化,同时又有这五幅画面的次序呈现:大大小小的珍珠在玉盘上流动、跳跃,黄莺鸟在花树间鸣叫,泉水在冰面下汩汩地流淌,银瓶迸裂水花四溅,铁骑冲锋刀剑齐出。

《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唐诗中得音乐”单元教案单元组成:《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描写得魅力2、明确三诗中对音乐进行描写得方法并迁移到其它作品进行初步鉴赏3.通过写作加深对音乐描写方法得理解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三篇诗歌对音乐都有出色得描写,有共性也有个性,分析并融会之将形成对描写音乐方法得整体认识并可望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重点:对音乐描写方法得理解与运用,对音乐描写规律得认识。

难点:一些个别词句意义得确认与作用得理解,尤其就是比喻与通感具体写出了乐曲或乐声得什么特点课时:6课时学生分析:经问卷调查,学生喜欢古筝,钢琴,吉它,口琴,架子鼓,手风琴,竖笛,长笛等乐器,从中到西,不一而足。

问到对某种乐器得印象,有人讲自己与它得故事,生动有趣;有个别人描写它得倩影,栩栩如生、问到听某曲时得感受,只有个别人能生动地表现与传达。

以上说明同学绝大多数很喜欢音乐,但绝大多数又不善于用文字生动地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逐篇分析二。

归纳总结并进行写作练习第一课时目标:明确单元内容,了解学生鉴赏有关音乐描写得诗歌得水平,了解学生对音乐得感情,尤其就是描写音乐得能力。

简单过程:一。

单元开场白:泛舟于古典文学得长河中,我们往往流连忘返。

今后一周我们将撷取其中得几朵浪花,组成一个单元,名之曰“唐诗中得音乐”,它们就是白居易得《琵琶行》,李贺得《李凭箜篌引》,韩愈得《听颖师弹琴》。

众所周知,音乐虽然动人,但用语言描写起来无疑就是很难得。

然而以上这三位诗人却举重若轻,独领风骚,所以这三篇文章被人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今后几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诗中得音乐,聆听一千多年前得大唐遗韵吧。

我们将徜徉在诗人描写得音乐中,与着诗人心跳得节拍,瞧瞧诗人如何挥洒出如此动人得诗句。

二.小调查(一)您喜欢音乐还就是歌曲,为什么?(二)您喜欢什么乐器?考过级不?写一段您对它得理解得文字(比如它得音色,形状,您与它得故事等)。

听颖师弹琴韩愈李凭箜篌引李贺

听颖师弹琴韩愈李凭箜篌引李贺
《听颖师弹琴》(韩愈)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 学习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
• 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
篌引》描写音乐的异同
《听颖师弹琴》
韩愈
韩愈生平
• 韩愈(768 —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祖籍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 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 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 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 ,升 任刑部侍郎 ,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 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琵琶行》描写音乐的方法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 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首诗的相同点:
• 运用想象,创设比喻,引进视觉形象, 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使 人产生可视的听觉形象。
三首诗的不同点:
▪ 白居易描摹形象,全部运用人们日常生 活中所见所闻的事物设喻,朴实自然,亲 切可闻。
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以声喻声
▪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 ▪ 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 ▪ 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 ▪ 银瓶乍破水浆迸——突发而激烈; ▪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 ▪ 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总结
❖ 描写音乐的手法 ❖ 1、先声夺人 ❖ 2、正面描写:比喻(以形写声 以声写声) ❖ 3、侧面烘托:音乐的功效 ❖ 4、奇特的想象:天庭仙境 神话传说 ❖ 通过多种手法描绘了音乐家的高超技艺,表现
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分别鉴赏及对比鉴赏加练习(人教版高一选修)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分别鉴赏及对比鉴赏加练习(人教版高一选修)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分别鉴赏及对比鉴赏加练习(人教版高一选修)《听颖师弹琴》一千多年前,在我国的唐朝,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我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

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

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

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

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

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

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

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

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

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

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

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

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指瑕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指瑕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指瑕
张永军
【期刊名称】《华夏文化》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并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但是,笔者以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其音乐描写艺术而言,诚有超人之处,但若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论,实有不逮。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张永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一中语文组,251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音乐表现手法比较 [J], 朱巧英;魏重宪
2.三首描写音乐的唐诗精品——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平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之比较 [J], 祝秀权;孙艳丽
3.也谈韩愈《听颖师弹琴》诗中所及乐器 [J], 石恩宇
4.闻听仙曲,心有灵犀——《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赏
析 [J], 李朝霞
5.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比较阅读 [J], 蒋晓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颖师弹琴》(韩愈)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 学习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 • 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
篌引》描写音乐的异同
《听颖师弹琴》
韩愈
韩愈生平
• 韩愈(768 —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祖籍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 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 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 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 ,升 任刑部侍郎 ,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 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的诗歌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 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 。 但有些诗流于险怪 ,是其缺点。有《昌黎先生集》。
《老残游记· 王小玉说书》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 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 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 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 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 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 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正 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 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重放《百鸟朝凤》
注意体会音乐的形象
《老残游记· 王小玉说书》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 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 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 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 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 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 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 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 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 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 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 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 不见了。
李贺则用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瑰丽 的比喻,鬼泣神惊,极其浪漫。
韩愈既不乏巧妙的夸张,丰富的联想,新 颖的比喻,突出了个人的感受,侧面烘托。
“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诗足以惊天 李诗足以泣鬼 白诗足以移人
《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效果
乐声使神女感动得悲啼不止; 乐声使天帝感动得变暖天气; 乐声使天惊石破落下萧萧秋雨; 乐声使神妪感动得也来求教李凭; 乐声使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 乐声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玉兔陶醉。 ————浪漫主义手法

总结

描写音乐的手法 1、先声夺人 2、正面描写:比喻(以形写声 以声写声) 3、侧面烘托:音乐的功效 4、奇特的想象:天庭仙境 神话传说 通过多种手法描绘了音乐家的高超技艺,表现 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听颖师弹琴》
正面比喻写琴声: •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 描写音乐的手法
1、正面描写音乐:联想 比喻(以形写声 以声写声) 2、侧面烘托:突出自己听琴的感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
• 作者为什么“湿衣泪滂滂”?
音乐的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此 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降为右 庶子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 巳极艰辛, 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 丈”。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是很 自然的。 这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极为相似。
《李凭箜篌引》李贺
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 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18岁到东都洛 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 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 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 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参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 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 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 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岁,就病卒家 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
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以声喻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 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 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 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琵琶行》描写音乐的方法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 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首诗的相同点:
• 运用想象,创设比喻,引进视觉形象, 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使 人产生可视的听觉形象。
三首诗的不同点:
白居易描摹形象,全部运用人们日常生 活中所见所闻的事物设喻,朴实自然,亲 切可闻。
侧面渲染写感受: •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 再也不能承受琴声对感情的牵扯,赶紧伸手止住 颖师不要再弹下去了。 • 好本事啊!你弹琴给我听,简直就是:一会儿放 块冰在我的心里,一会儿又放块炭在我的心上。
总结
《琵琶行》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 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 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 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 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 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 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 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 乐悠悠 。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 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