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性贫血病例
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62例对照观察
按 照 中华 儿 科 学 会 血 液 学 组 制 订 .9 9 18 年全 国小 儿 血 液 病 学 术 会 议 ( 阳 ) 过 的 洛 通
标 准 。 年 龄 ≥6个 月 一≤6岁 的 轻 、 度 贫 中 血 , 除 有 家 族 遗 传 病 史 、 染性 疾 病 和 恶 性 排 感 肿瘤病 例。
性 白 血 病 细 胞 溶 解 , 致 小 儿 急 性 淋 巴 细 胞 导
时 伴 有 非 喷 射 性呕 吐 , 头痛 、 晕 等 , 戈 头 屎量 稍
减 少 , 当地 按 “ 性 肾 炎 ” 疗 无效 , 我 院 。 在 急 治 来
发病 米 患 儿 体 重 明 显 减 轻 体 检 : 智 清 , 神 精 神 差 , 血 貌 。体 重 2 .k 全 身 浅 表 淋 巴 贫 24 g 结 轻 度 肿 大 , 触 痛 。颜 面 、 睑 及 口唇 粘 膜 尤 眼 苍 白 。鸡 胸 、 缘 外 翻 心 肺 无 异 常 。腹 部 皮 肋 下 脂 肪 0 5c l肝脾 轻 度肿 大 四肢皮 下 脂 肪 . n, 消 失 血 常 规 : C 2 7×I ̄L l 8 / , i WB . Ot ,i 7 gL Pt b
贫 血 、 血 、 脾 淋 巴结 肿 大 , 伴 有 感 染 , 出 肝 可 I 临
床 上 只要 注 意 , 断 较 为 容 易 , 不 典 型 病 例 诊 但
临 床 诊 断 较 为 困 难 。 本 组 5例 患 者 分 别 以 胸
腔 积 液 、 包 积 液 、 枢 神 经 系 统 表 现 、 神 心 中 面 经 瘫 痪 以及 不 能 行 走 、 身 骨 质 疏 松 为 首 要 全 表 现 , 而 极 易 引 起 误 诊 由 于 上 述 部 分 疾 因 病 的 治 疗 有 糖 皮 质 激 素 类 药 物 适 应 征 , 分 部 患 者 使 用 过 地 塞 米 松 , 激 素 可 使 淋 巴 细 胞 而
昆明地区1326例小儿贫血原因分析
表 3 12 3 6例 患儿贫血类型
鹋 中 国现 代 医生 C N HIAMOD R OC OR E ND T
20 0 8年 l 2月第 4 6卷第 3 6期
・
临床 研 究 ・
随着年龄 、 智力 、 活动能力增 强 , 而生长发育还是很 快 , 以是 缺 所 铁性低色素性贫血发病较多 的时期[ 从食物中摄入的铁不足 , 5 1 。 是
白法测 定血 红蛋 白含量 。按 照 2 0 0 1年 WHO、 NC F制定 的 U IE 诊 断贫血标 准_ 6~5 2 1 ( 9个月 儿童 Hb lg 5~1 <1 O/ L, 4岁儿童 < 15/ ) g 进行病因分析并分类 。见表 3 1 L 。 1 统计 学方法 . 3 统计数据采用 S S 1 . PS2 0版本进行 x 检验 。
贫血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 ,是指外周血 中单位
容积 内的红细胞数 、 血红蛋 白量或红细胞压 积低 于正常。婴儿和
儿 童 的红 细 胞 数 和 血 红 蛋 白量 随 年 龄 不 同而 有 差 异 ,根 据 世 界
2 结果
贫血的病因构成 :以贫血 为主要诊断的 12 36例患儿 中, 各 类 营养性贫 血 7 9例 , 占 5 .3 其 中缺铁性 贫血 6 7例 , 6 8 %( 0 8 占 8 .3 其他营养性 贫血 8 9 %, 3 2例 , 1 . %)地中海贫血 3 3 , 占 07 , 6 4例 占 2 . %, 一 一 D缺陷性溶血性贫 血 7 58 G 6 P 3 O例 , 50 %, 占 . 8 感染性 贫血 4 例 , 37 %, 9 占 . 7 其他原因的贫血 9 例 , 7 9 5 占 . %。营养性 2 贫血与其他 贫血病 因有显著性差异( P<00 ) . 。营养性 贫血是我 5 院住院贫血患儿 的主要原因。造成儿童贫血的因素很多且复杂 , 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4 J 最常见 的一种贫血 ,以婴幼儿发病 ,D
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
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秀峰区772例3岁以下儿童的血红蛋白检查结果和对喂养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岁以下儿童贫血发生率31.22%,6-8个月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2.31%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
但与喂养方法(是否经常喂养动物性食物)有关系,贫血患病率随着膳食的平衡而降低。
结论:我区3岁以下儿童特别是6-8个月龄儿童贫血发生率较高,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到缺铁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儿童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指导,防治并进以减少贫血的发生。
【关键词】婴幼儿;养性缺铁性贫血;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 55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91-01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n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1]。
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营养性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2004年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53%的学龄期儿童存在贫血;我国2002年6月龄到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4%--36.6%[2],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为了解本社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现对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和喂养方法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建立健康档案常住儿童。
1.2方法对3岁以下儿童进行测量血红蛋白含量和喂养方法的调查。
观察儿童在各种情况下与贫血的关系。
1.3贫血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地区,6月-5岁血红蛋白<110g/l。
小儿缺铁性贫血案例分析、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和健康宣教
小儿缺铁性贫血案例分析、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和健康宣教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一类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显著的贫血症。
该病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学龄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行为异常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研究显示,我国7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达7. 8%,而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20.5%,研究显示,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是呈明显增高趋势。
由此可见,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急需引起重视。
案例分析患儿:女,11月。
主诉:因脸色渐苍白,不活泼,无发热及出血现象,未予以特殊处理。
患儿系G1P1, 35周早产,纯母乳喂养至今。
体格检查:T36. 6℃,P120次/分,R32次/分,体重7. 0g.身长66cm。
脸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
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WBC4. 0x10/L,LYM 39. 5%,MID 3. 7%,GRAN 56. 8%, RBC 2. 18x10/L, Hb 47g/L, HCT 15. 3%, MCV 7040,MCH 124pg, MCHC 17. 6g/L, PLT 194x10/L.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表现不明显,患病早期不易被识别。
对儿童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就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如何指导患儿家长预防及其护理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如何预防和护理。
病因1.母亲围产期因素婴幼儿IDA的发生与先天铁储备关系密切,母亲的孕前、孕期铁的营养状况对儿童影响很大,孕妇如果摄入铁元素不足,新生儿出生后体内铁元素就会缺乏。
而且新生儿早产也容易导致其出生是铁元素缺乏,进而引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研究[5]显示贫血母亲所产小儿发生先天性铁储备不足概率明显高于无孕期贫血者2.铁摄入、吸收不足(1)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合理和促铁吸收饮食不合理,年长儿偏食、挑食等饮食习惯可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贫血病历模板
贫血病历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贫血病历模板】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男/女职业:XXXXX主诉:XXXXX现病史:XXX年XX月XX日,患者出现XXXXX症状,持续XX 天。
既往史:无特殊情况家族史:无贫血家族史个人史:平时饮食正常,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患者精神可,面色苍白,贫血表现明显2. 皮肤:苍白,指甲床苍白,无皮肤出血点或瘀斑3. 呼吸道:呼吸音清晰4. 心胸听诊:心率XXX次/分,心音有力,无奇遇心音,心音有相对性浊音,无杂音5. 腹部检查:肝肿大无触痛,脾肿大无触痛,无包块,肠鸣音亢进6. 神经系统:精神清楚,生理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Hb低于正常值,RBC低于正常范围2.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细胞成熟度低,幼红细胞增多3. 铁蛋白检查:铁蛋白水平严重下降4. 血清铁蛋白检查:血5. 碱性条件下红细胞数量增加6. 血生化检查:无异常7. 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诊断:贫血治疗方案:1. 维持患者心理稳定,保持充足睡眠2.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3. 补充铁剂,如复合铁剂、亚铁补剂等4.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输血治疗5. 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随访计划:1. 一周后复查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2. 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3. 定期随访,关注病情变化备注: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保持充足营养和休息,定期复查以监测疗效。
如有新症状或不适,及时就医。
第二篇示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同类型。
贫血的病历是医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份关于贫血病历模板。
一、基本信息1. 患者姓名:2. 性别:3. 年龄:4. 职业:5. 住址:6. 就诊日期:7. 就诊医院:8. 主诉:二、既往史1. 既往有无贫血病史:2. 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3. 过敏史:4.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史):三、诊疗过程1. 主要症状:2. 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呼吸率皮肤黏膜、巩膜颜色肝脾肿大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骨髓穿刺涂片:骨髓象、异形核细胞比例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4. 辅助检查:腹部B超、胃肠镜等四、诊断1. 初步诊断:2. 确诊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骨髓穿刺涂片、辅助检查结果3. 鉴别诊断:确认排除其他疾病五、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2. 营养与饮食指导:铁质食物、其他营养调理3. 术后护理: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指导六、随访计划1. 治疗效果评估:2. 随访计划:复查血常规、铁代谢指标等3. 不良反应观察: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上就是关于贫血病历模板的一个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您了解和处理患者贫血病例提供一些帮助。
438名0~6岁小儿贫血调查与防治
438名0~6岁小儿贫血调查与防治
李占河;吕素贤;王海燕
【期刊名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1993(0)S1
【摘要】我站于1991年7月对全场散居的438名小儿进行了贫血调查,对象均为在农场出生的、身体健康的0~6岁的小儿。
Hb测定用氰化高铁法(721分光光度计),判定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小儿营养性贫血防治组规定的标准。
结果39人患贫血,患病率8.90%,均为轻度贫血。
其中0~2岁28人,患病率13.94%,4岁9人,患病率6.
【总页数】1页(P70-70)
【关键词】小儿贫血;氰化高铁法;营养性贫血;防治组;小儿生长发育;有显著性差异;元素铁;添加辅食;冬季平均气温;年龄组
【作者】李占河;吕素贤;王海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密山市8511农场防保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124例小儿贫血患者贫血原因调查研究 [J], 边宏
2.小儿贫血患者贫血原因调查研究 [J], 汪中宝;汪晟炜
3.116名6个月—3岁农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及防治体会 [J], 周妙英
4.新疆达斡尔,蒙西,柯尔克孜族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及防治 [J], 郝世奋;许凤莲
5.新疆达斡尔、蒙古、柯尔克孜族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及防治 [J], 郝世奋;张学愚;李士欣;李芳君;杜春友;杨军;许凤莲;张舒遴;王如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课件PPT
该患儿诊断为营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缺铁性贫血的依据有哪些?
• 答:患儿早产,出生体重低,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助食物,早期表现 为烦躁不安和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不爱运动,食欲差;生长发育落后, 精神欠佳,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偏快,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 音,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RBC、Hb明显下降,以Hb下降为主;MCV、 MCH、MCHC均下降,外周血涂片显现小细胞低色素;血生化示SF、SI、 TS降低而TIBC、FEP升高;骨髓象活跃,以中、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 期红细胞均较小,Hb含量降低。
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什么?
• 答: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表4-1)为新生儿期血红蛋白(Hb) <145g/L,1~4个月时Hb<90g/L,4~6个月时<100g/L;6个月以上则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个月至6岁者<110g/L,6~14岁<120g/L为贫 血。
• 表4-1 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
如何指导营养性缺铁贫血患儿的休息与活动?
• 答:根据患儿的活动耐受情况安排其休息与活动。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 严重贫血者适当限制活动,协助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烦躁、震颤、抽搐 者遵医嘱用镇静药,防止外伤。末梢神经炎、四肢麻木无力者,应注意局 部保暖、避免受伤。
叁
【护理查房总结】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科的常见病。此种贫血遍及全球,为小儿贫血中最 常见,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因此,一定要知道对于这类疾 病的管理与护理,避免发生延误病情的情况,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纠正 患儿家属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对于贫血严重者,须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氧耗。 • (2)予以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 (3)酌情输注浓缩红细胞,一定要注意输血的量和速度。 • (4)指导合理喂养及搭配患儿的饮食,协助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和饮食
《生血健脾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生血健脾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含量降低、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脾胃虚弱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病症,临床常采用生血健脾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脾胃虚弱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所有患儿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生血健脾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
生血健脾汤的组成包括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中草药,具有益气健脾、养血生血的功效。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三、结果1. 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治疗后XX周的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在改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儿的总体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
3.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生血健脾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生血健脾汤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益气健脾、养血生血的功效,能够改善脾胃功能,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而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则直接为机体提供铁元素,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两药合用,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相辅相成,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从安全性方面考虑,两药联合使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说明该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此外,治疗组在改善患儿症状及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生血健脾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市区儿童贫血的调查
市区儿童贫血的调查作者:朱根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了解儿童贫血的发生和构成情况,我们对本省市区托幼机构2~6岁儿童进行贫血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省市区托幼机构的2~6岁年龄组儿童997例,男童521例,女童442例。
1.2 实验方法血红蛋白(Hb)测定为氰化高铁法,722型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为荧光分光光度法,日本岛津RF-50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
1.3 诊断标准[1]贫血6月~6岁,Hb<110 g/L,隐性缺铁FEP≥500 μg/L。
1.4 资料统计数据输入微机,用SPSSPC统计软件包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不同年龄的Hb值(P<0.05),FEP均值(P>0.05),不同年龄的贫血患病率(P>0.05)和FEP≥500 μg/L(P>0.05)结果见表1。
贫血患病率为8.9%,男童8.0%,女童9.6%(P<0.05)。
2.2 不同年龄的贫血与FEP≤500 μg/L的对应比较(P>0.05)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组的贫血患病率及FEP≥500μg/L表2 不同年龄组的贫血及FEP≥500 μg/L对应比较3 讨论1981年全国9省市0~7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8.9%,1985年北京市和河南新乡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8.3%和7.5%[2],1990年新疆石河子市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2.4%[3]。
本组资料显示,我省省辖市区托幼机构2~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8.9%,说明儿童贫血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
本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4%与1995年龚群等人报道[4]上海托幼机构儿童贫血患病率基本一致。
非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7.5%,当贫血用铁剂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进一步检查,以确保非缺铁性贫血儿童得到及时治疗。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通过显铁螯合酶又称血红素合成酶的催化,FEP与Fe2+结合生成血红素)的合成是通过琥珀酸单酰辅酶A、甘氨酸等简单小分子物质,经过中间产物吡咯环侧链的脱羧和脱氢反应生成。
459例0~1岁系统管理儿童营养性贫血情况分析
儿神经 、精神 、消化、皮肤粘膜和肌 肉等系统 和 组 织 的功能 ,可表 现为行 为 异常 ,注 意力 不 集 中 , 理解和记忆力减退 ,消化 吸收功能下 降 ,细胞免 疫力和肌肉运动能力下降等H 。 J 3 1 期 干预 ,降低 贫血率 资 料显示 ,婴儿 6个 .早 月 贫 血 患 病 率 2.4 98 %,1岁 患 病 率 下 降 为 1.9 ,且全部为轻度贫血。通过儿保门诊对婴 88 % 幼 儿进行 系统 管 理 能及 时发 现 小 儿 贫 血 ,并 指 导 合理喂养 ,添加辅食予 以药物纠正贫血,降低贫
致 使血红 蛋 白合 成减 少 而 引起 的一 种 小 细胞 低 色 素性 贫血 。多 发 生 于 6个 月 至 3岁 的婴 幼 儿 。为 此对我 院儿保 门诊 20 系统 管理 的儿童 营养 性 05年 贫 血进行 统 计 分 析 ,总结 经 验 ,旨在 提高 儿 童 保
健 质量 。 1 对象与方 法
血率。
32鼓 励母乳 喂养 .
人乳铁 含量 为 00 mgd .5 /L,与
牛 乳 ( .5 gd 相 似 。 但 人 乳 中 铁 吸 收 率 00 m /L) 在 婴儿 6个月 、1岁健 康检查 时排
2 1贫 血情况 .
(9 4 %)高于牛乳 ( %) 4 H ,母 乳喂养贫血 患病 J 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说 明母乳喂养 有优越性,母乳 中铁利用率高。混合喂养和人工
(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 院 江西萍乡 3 70 ) 30 0
关键 词 系 统管理 ;儿童;贫血 ;母乳喂养 ;辅食
中图分类号 R7 3 文献标识码 2 B 文章编号 10 3 3 ( 07 3— 4 一 ( 2 0 6~ 88 2 0 )0 0 8 o)
小儿贫血
高危新生儿输血指征
有呼吸窘迫者,若有下列情况者 • Hct<0.4 • 低血容量表现:苍白、P>169bpm、收缩压 <6.65kPa(1kPa=7.5mmHg)(NB体重>1000g) • 生后48小时内抽叏血量>10%的血容量及 Hct<0.45, 无呼吸窘迫者,有下列情况者: a、生后第一周内,Hct<0.30 b、P>160bpm,RR>60次/分,X-ray示心脏 扩大
日龄
Hb g/L ≤160
<48h
49h-7d
≤145
>7d
≤100
新生儿生理性贫血
概念:是指婴儿正常生长収育过程中,因
生后短期内生理发化导致的贫血。 • 足月健康婴儿Hb:160-180g/l • 生后第2周开始下降,至第8周Hb:105125g/l戒更低(<70g/l)
• 许多新生儿可耐叐低水平的Hb而无临床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贫血
病史询问
• 性别、籍贯(不遗传性血液病有关)、 出生、喂养、生长収育史; • 既往史:既往贫血、黄疸、急慢性失 血史及围生期病史; • 家族史:家族中物接触史:多种药物 (包括中草药)、化学品、蚕豆等可 诱収贫血戒再障。
• 临床表现:逐渐贫血,贫血重 者可见易激惹、疲乏、食欲减 退。
新生儿生理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血象:正色素戒高色素贫血,伴小 细胞增多,白血病及血小板正常。 • 骨髓象:增生正常戒红系轻度增生 丌良,各系细胞形态正常。
新生儿生理性贫血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5例临床分析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5例临床分析作者:林秋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总结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分析我院门诊诊治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85例,对患儿家庭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喂养方式、断乳时间、辅食情况,以及母孕期贫血情况、育儿健康教育状况、贫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推测其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系。
结果发现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与母孕期缺铁、早产、多胎妊娠、不当喂养有关。
结论加强孕妇孕期保健、强化育儿健康教育指导,做到科学合理添加辅食,是防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营养性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的疾病,主要发生人群为小儿[1],随着国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理论上发病率应不断下降。
然而,目前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本文就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门诊诊治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5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期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85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
其中男55例(64.71%),女30例(35.29),其中最小年龄为2月,最大年龄6岁,6个月以下患儿10例(11.76%),6月-2岁患儿65例(76.47),2岁-6岁患儿10例(11.76%)。
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均符合儿童营养性缺血性贫血诊断标准,经确诊85例患儿中轻度贫血62例(72.94%),中度贫血23例(27.06%)。
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易哭闹,毛发稀疏发黄,个别患儿呈精神不振、嗜睡等表现,均未见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现象。
1.2诊断标准患儿诊断标准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进行[2]。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g/L-110g/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90g/L。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0例临床分析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治疗。
方法在我院儿科门诊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共查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通过口服铁剂及膳食指导。
结果经口服铁剂4周后血红蛋白达110g/l以上55例。
6周后血红蛋白达110g/l以上有23例,只有2例重度贫血转上级医院查明病因。
结论经过口服铁剂及膳食指导,总治愈率达97.5%,对治疗、预防缺铁性贫血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贫血;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17-0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其发病对象主要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为常见,是小儿中的常见病之一。
以血清铁蛋白减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是我国重点预防的小儿常见症之一。
本院儿科门诊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共查治8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占筛查人类的25%,通过口服铁剂治疗,膳食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门诊筛查0-3岁婴幼儿共320人,其中血常规筛查人数发现贫血患儿80例,其中血红蛋90-110g/l有60例占75%,60-90g/l,18例占22.5%,<60g/l,2例占2.5%。
1.2诊断标准血红蛋白(hb)90-110g/l轻度贫血,hb60-90g/l 为中度贫血,hb60-30g/l为重度。
hb<30g/l为极重度。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6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红细胞宽度(rdw)升高[1]。
1.3临床特点1.3.1一般在非造血系统表现缺铁对全身的代谢均有一定影响可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减慢,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和小肠黏膜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这些症状均由于代谢障碍。
小儿营养性贫血病例例
入院后予输压积红细胞,肌注VitB12 100 μg/d,口服叶酸,患儿精神反响明显好转,肢体活动增加,面部表情较前丰富,对外界反响 较前明显。
问题: 4.治疗方案?
入院后予输压积红细胞,肌注VitB12 100 μg/d,口服叶酸, 患儿精神反响明显好转,肢体活动增加,面部表情较前 丰富,对外界反响较前明显。脾脏逐渐回缩,血网织红 细胞达9.6%,Hb升至117 g/L。
小儿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问题: 2.患儿贫血原因是什么?
1.缺铁的病因主要是早产和单纯母乳喂养 2.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 ⑴先天储铁缺乏 ⑵铁摄入量缺乏:婴幼儿中为最常见的病因 ⑶生长发育快 ⑷铁的吸收障碍 ⑸铁的丧失过多
问题: 3.下一步需要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 区扩大。
18×10^12/L,Hb 47 g/L,HCT 15. 入院后予输压积红细胞,肌注VitB12 100 μg/d,口服叶酸,患儿精神反响明显好转,肢体活动增加,面部表情较前丰富,对外界反响 较前明显。
7×10^9/L,RBC 1. 骨髓常规分类:骨髓增生活泼,粒、红系有核细胞巨幼变,红系增生旺盛,成熟红细胞色素饱满。
2.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目的:观察有无红细胞胞浆发育落后于 胞核现象,排除其它相关血液系统疾病。
3.铁代谢检查 SF、FEP等。
问题: 4.如何治疗?
1.原那么:去除病因、补充铁剂。 2. 法 ⑴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防止感染。 ⑵去除病因。 ⑶铁剂治疗。 ⑷输血指征和本卷须知。
患儿男,7个月,因面色苍白、智力发育倒退1个月,发热、 咳嗽3天于2002年12月入院。患儿曾在当地医治(肌注维生素 B12 1支,2次)。营养发育史:3~4个月能抬头,现7个月不 能独坐,不会爬。面部表情呆滞,对逗笑反响较前倒退。 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患儿母喜素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周×,男,10月。脸色渐苍白4月,08年7月17日就诊。患儿4 月前开始脸色渐苍白,无发热及出血现。35周早产,单纯 母乳喂养至今。 体查:脸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颌下淋巴 结0.8×0.8cm,大小2个,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分, 肝右肋下4cm,脾左肋下3cm。
小儿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问题: 2.患儿贫血原因是什么?
1.缺铁的病因主要是早产和单纯母乳喂养 2.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 ⑴先天储铁不足 ⑵铁摄入量不足:婴幼儿中为最常见的病因 ⑶生长发育快 ⑷铁的吸收障碍 ⑸铁的丢失过多
问题: 3.下一步需要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 区扩大。
患儿母血叶酸11 ng/mk, VitB12<100 pg/mk。
问题: 3.是否可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根据该患儿的上述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血常规、骨髓 象等考虑,虽患儿血叶酸、B12水平正常,且B12高于正 常值(考虑与患儿入院前半月内曾肌注过B12有关),但患 儿母亲血VitB12水平减低。故本病例诊断巨幼细胞性贫 血(VitB12缺乏引起)明确。但由于该患儿血象提示三系均 低,还应注意与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低的疾病相鉴别,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及红白血病等。
血常规:WBC 4.0×10^9/L,LYM 39.5%,NEU% 56.8%, RBC 2.18×10^12/L,Hb 47 g/L,HCT 15.3%,MCV 70.4fl,MCH 12.4pg,MCHC 176g/l,RDW 23.7%,PLT 194 10^9/L,RC 0.046
问题: 1.初步诊断?
问题: 4.治疗方案?
入院后予输压积红细胞,肌注VitB12 100 μg/d,口服叶酸, 患儿精神反应明显好转,肢体活动增加,面部表情较前 丰富,对外界反应较前明显。脾脏逐渐回缩,血网织红 细胞达9.6%,Hb升至117 g/L。
敬 谢 观 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目的:观察有无红细胞胞浆发育落后于 胞核现象,排除其它相关血液系统疾病。
3.铁代谢检查 SF、FEP等。
问题: 4.如何治疗?
1.原则:去除病因、补充铁剂。 2. 方法 ⑴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避免感染。 ⑵去除病因。 ⑶铁剂治疗。 ⑷输血指征和注意事项。
患儿男,7个月,因面色苍白、智力发育倒退1个月,发热、 咳嗽3天于2002年12月入院。患儿曾在当地医治(肌注维生素 B12 1支,2次)。营养发育史:3~4个月能抬头,现7个月不 能独坐,不会爬。面部表情呆滞,对逗笑反应较前倒退。 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患儿母喜素食。
入院查体 生长发育可,体重8 kg,神志清,精神反应差, 表情淡漠,眼神欠灵活,肢体活动少,呼吸粗重44次/分。 全身皮肤蜡黄,皮肤略干燥、粗糙;面色苍白,咽充血, 无明显舌震颤;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软,肝中度肿大, 脾轻度大,质软。四肢肌张力略低,肌肉略松弛,跟、膝 腱反射活跃。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2.7×10^9/L,RBC 1.72×10^12/L,Hb 5.2g/dk,MCV 97.1 fk,PLT 85×10^9/L。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不等,易见变形红细胞及 红细胞碎片。
问题: 1.初步诊断?
小儿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脾功能亢进?
问题: 2.下一步需要做哪些检查?
1.骨髓检查
2.血清VitB12和叶酸测定
检查结果
骨髓常规分类:骨髓增生活跃,粒、红系有核细 胞巨幼变,红系增生旺盛,成熟红细胞色素饱满。 中性粒细胞分叶增多,可见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 有核右移、老浆幼核现象,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 的骨髓改变。 骨髓铁染色9%(正常值:>30%)。 血叶酸13.5 ng/mk(3~17 ng/mk)。血VitB12 1161 pg/mk(140~960 ng/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