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始于模仿
写作请从模仿始
写作请从模仿始亚里士多德说:“模仿是人的天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义的学习就是模仿,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作文训练也不例外,因此,把好的文章作为写作的范文,大胆地进行仿写。
经常训练,便可逐步脱离例子,达到举三反一、运用自如的效果,这样自然就能“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中求其他”。
一、依葫芦画瓢求形似“凡事若先有样板,学做则易”。
范文模式很多,可依葫芦画瓢,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步骤循序渐进地模仿,从而进入一种自觉模仿阶段,以求形似。
首先是语言形式的模仿训练。
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范例的熟读、理解、领悟,从而写出与范例有相同或相近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语言方式。
如,训练学生仿写比喻句,教师提供这样的范例:“蚜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学生仿写,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勇敢见胆识。
”“清风带来春天,喜鹊带来福音,友谊带来温暖。
”训练句式的模仿,给学生提供例句,“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学生仿写出“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没有他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又哪会有不朽之作《史记》的流传!”“如果没有爱迪生夜以继日、潜心钻研,没有他含辛茹苦、反复试验。
又哪会有白炽灯的及早发明?”训练的初级阶段,以局部模仿为主,教师向学生提供议论、抒情、描写等各式各样的语言范例,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觉运用这些语言形式。
文章结构的模仿,同样首先向学生提供范例,要求学生照例行文。
记叙文怎样铺设、怎样设置悬念、怎样刻画人物、怎样叙述事件。
议论文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怎样层层推进、怎样正反对照、怎样过渡、怎样首尾照应等各种作文结构技巧,都可以从模仿中获得。
比如,唐弢的《琐忆》,文章开头两句是:“鲁迅先生有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体现。
”这是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是结构文章的总纲。
写作的创作之路,从模仿开始,模仿也是一种学习
写作的创作之路,从模仿开始,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今天来说一说写作中的模仿,模仿不是抄袭,更不是剽窃他人的原创成果,什么“省时的懒人创作”。
模仿也是一种劳动,并且带有创造性的劳动。
好的模仿也会有作者的独特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构思。
大量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并将学到的方法和感悟运用到写作之中。
通过模仿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独立开阔,然后再去创新。
模仿只是写作中的一个环节。
自己尝试相似的题材、手法进行仿写,逐渐走向写作的一个过程。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写作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启发发散创作的思维。
构思的巧妙可以让文章“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反其意用之”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点化”似有点开悟的感觉。
这些不同的创作构思,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时不时会有醍醐灌顶的“灵感”,一线光明照亮自己混沌的大脑,想起了被忽略的某个思维角度。
这是自己的灵感就来了,可以挥洒自己的艺术风格。
起初,会受到阅读作品的影响。
时间长了,在思想境界和创作风格上就会与你模仿的作品有了很大的不同,慢慢的丢开“拐杖”,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所以,优秀的作品只是我们“启发”的引路人,其实,这种模仿,已经有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吸取了前人的有益成分而已。
第二,学习优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同一个主题,即使同一个素材,相信每个人写出来又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写得平平如水,淡而无味;有的却写得扣人心弦,意犹未尽,这就是写作技巧上的差异了。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在感知素材时,调动自身的全部创作空间,在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注入真情实感。
在层次、章节上,掌握以吞为吐、欲扬先抑等创作手法。
不断地学习,内化为自身的创作能力。
第三,体会优秀作品的创作风格。
面对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创作风格。
有的质朴,有的清新,有的犀利,有的沉稳。
阅读不同的风格的作品,丰富我们自身的感受,以便潜移默化成为我们的创作营养。
模仿是为了创新,不是为了省功,省时,模仿是一种学习,为了更好地写作与运用。
创作从模仿开始
创作从模仿开始——《学习仿写》教学目标1.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2.能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不仅形似,更求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3.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模仿、借鉴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仿写的基本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指导、训练、评议。
一、情景导入有一位哲人说过:“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很多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也是先从“仿写”开始的。
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
”那么什么是仿写?我们又该怎样仿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仿写。
二、认识仿写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
1.仿写,首先要对模仿的对象细心揣摩,敏锐地发现优秀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
平时阅读优秀作品,除了要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获得情感体验之外,还要想想:作品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写法对自己作文有什么启示?莫怀戚的《散步》,可以从哪些角度学习仿写?【明确】莫怀戚《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深得大家喜爱,究其原因,是文章那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波澜产生了无穷魅力。
再看我们自己的作文,往往在材料的裁剪、组织上不讲究,平铺直叙,简单平淡。
因此,我们应好好揣摩《散步》的写法,画出情节发展变化图,标出每次变化所蕴含的情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制造波澜,使主题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并想想这种写法如何模仿、借鉴。
这样的阅读积累多了,作文时就能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自然联想到这些优秀作品,选择模仿对象,确定仿写点,依样临摹,学习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小学生作文从模仿起步
小学生作文从“模仿”起步【引言】有这样的一条消息,爷爷教孩子说中国话,妈妈教孩子说英国话,爸爸教孩子说日本话,结果孩子说的话谁也听不懂,后来出现了语言的障碍。
这个例子说明,儿童学习语言模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语言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语言的规律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的规范性的意义,就是要保证人与人之间能够正常的交流。
语言的特殊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长期的积累而成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语言。
【摘要】作文是语言的重组与建构,表达的思想是个性的,但怎样表达是有规律的。
孩子表达能力从模仿而来,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仿写可分为仿结构式的“面仿”和仿表达方式式的“点仿”。
模仿的重点是语言形式的表达,注意多元化的模仿,防止单一的训练。
作文内容追求自然与真实,鼓励创新,但不苛求创新。
作文从内容入手,走向形式,形式从模仿而来。
【正文】一、为什么要模仿——作文的起点在于模仿,情感的发展代替不了写作的发展。
作文是语言的重组与建构,表达的思想是个性的,但怎样表达是有规律的,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中国人说中国话,美国人说美国话,儿童必须在一个稳定的语言环境才能发展语言。
因此,作文的起点是模仿,而不是创新。
例如,写人有写人的方法,写景有写景的规律,说明文有说明文的要素。
学生建构的作文不能是不伦不类的,谁也读不懂。
也必须得有一定的框架与规律。
从儿童的认知结构上看,他们的情感是自然生成的,而怎么表达却需要训练,表达也是作文的难点。
我们也有这样的认识,孩子对某事物很容易产生情感,你和他们对话交流的时候,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你让他们把要说的话写出来,他们就陷入了为难的境地,多数孩子不能很好的表达,还有一些孩子表达不出来。
这说明情感是一回事,表达是另一回事,情感是内心的活动,表达是外在的表现,对于儿童来说,不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始于模仿 终于创新——谈谈中学生作文的模仿与创新
始于模仿终于创新——谈谈中学生作文的模仿与创新中学生作文的写作实践过程中,模仿与创新是前进的两个动力。
模仿是初学作文时的必经之路,它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增进文笔熟练度与练习句法结构。
然而,纯粹的模仿会限制作文的发展,让文章缺乏原创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从模仿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原创性思维。
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去欣赏文学大师的著作,借鉴其优秀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素养,从而把作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要打破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拓展新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写出更加有创意的文章。
在理解与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这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关键。
只有将模仿转化为创新,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更加提高,更加突出文章的特色。
作文写作:始于模仿臻于创造
二 、作 文 :始 于模 仿 ,臻 于创 造 从 古至今 ,对待 作文教学有 两种不 同的观点和思路 。一是
菱牵 己 李奎辖 ,圭’季 罪 意 而 了妻 法 嘉 研 孔 莩 了 金 錾 因导 对仿生错的解 “ 要 : 且 得 作 。 究 莩 述 的 茬 文课程改 奎人 模 理售为仿不 , 悟 文 细 置 之 心 子 看 ,, 正致们羲产了误 窆认模衾 善 1便麦 去 革中的作文教学改革在捐弃模仿之后 ,主张 “ 我手写
昔 霞 皇 翁 墨 等 致 荤 型 羹 革 暴 嘉 I 臂 中 理 到 己 习 之 。 以 ,国 百 课 的 个 羹 义上的显著效果。对待任何事物,极端的做法都是缺乏. 智 自 的 作 中 可 说 《文 八 》 每蕈 篆 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才含尽可鲜 单萎 1 兀晕
、 写 ” 心霞 我 学 薯±, 方 蓿覆 也 们毳 妻詈 ,买际上 荐 寻 , 口的 性作 教 。体说 幕妻轰 重荔鉴鲁 鐾 犀 我 ”“手 我耄 个 化 文鹱 法 具 , 藿 《督 { ; 身 的 侦 样就可以避免假话和套话,避免语言的技术化和结构的馕式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度出现的作文教材
模 錾架 为们释作模的体 口初写作更应从模仿入手。二是认为由说话转到书面作寒不些缔 仿孳自需誓动我诠了文仿具做和 仿”的弯子,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L 己 行 子 的自 季 者/ 切 用 J 法 布
炙 { 薯 量 路 子 。 由于 有 些 人 把 现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出现 的 问 题全 都 归 罪于 模 乍 戛 囊毳 重 ≥ : 号 堡蔓 萎妻
,
一
,
关于作 文模仿 ,古往今来有许 多人都作过精辟的论述 。刘 勰写道 “ 凡操千 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秀 新提供了必备的条件。首先,通过模仿,学生可以学习与掌挥 先博观 。 ”而扬雄的 “ 能读千赋,则能为之”与杜甫的 “ 读书硪 定的写作技能 ,从而为创造性写作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各种类
写作从模仿开始
写作从模仿开始摘要: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道写作到底要“写什么”,到底要“怎么写”。
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
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章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模仿一、写作应该从模仿开始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发现,不管老师如何给学生讲授写作技法——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等等,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大多数学生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
很多学生都很困惑:写作到底要“写什么”,写作到底要“怎么写”。
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没有素材可写,也不知道如何将老师讲授的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是内心感受的一种再现,所以,要写出好的文章来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
然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生活空间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都远远不够,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素材来写作。
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模仿是一条重要的对策。
模仿应该是这样一种行为:它以具体的文本为参照物,进行不完全的借用与复制(完全的借用与复制是抄袭),以此产生出来的新文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文相近似。
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朱熹曾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
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
”可见,模仿是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的确,模仿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创新规律的,正如练武者有套路、书法有字帖一样,初学写作的中学生也离不开对范文的模仿,从模仿开始,在模仿中求发展。
二、写作如何从模仿开始在模仿中我们可以借用和复制一些什么呢?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范文,也是学生写作模仿的最佳范文。
还有一些中、高考满分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作为很好的模仿对象。
别怕,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
别怕,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蒋方舟:1989年10月出生,7岁写作,9岁出版第一本书《打开天窗》,后来又相继出版《正在发育》《青春前期》《都往我这儿看》《我是动物》《邪童正史》《舌头的战争》《第一女生》《骑彩虹者》等共9部作品,过百万字。
今年年初,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蒋方舟的消息传开引起一片议论声。
尘埃落定,现蒋方舟已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
《意林》:听说你小时候的写作环境并不是很好?蒋方舟:我的母亲是学校老师,父亲是铁路乘警。
一家人住的是3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厅。
我都没有过自己的房间,我的床就是客厅里的活动沙发,我连自己的书桌都没有。
最惨的时候,头顶的灯也捅一捅才能亮,楼下还有狗在吠叫。
大隐隐于市嘛,直到现在上了大学,我仍没有自己的房间。
《意林》:你是在母亲“法律规定,小学毕业前必须写一部书,否则会被警察叔叔捉起来”的恐吓下开始写作的,刚开始写作的过程会不会觉得比较痛苦?蒋方舟:我那时刚上小学,还不识字,很多字都是不会写,都是照着画的。
不过这个过程我并没有觉得痛苦。
如果让我去和同龄孩子去玩游戏,我会觉得更痛苦,我是一个孤僻的孩子,写作是一种个人独立完成的过程,是一种单独的享受。
我觉得有话说,就不可收拾地写下去了。
虽然小时候也有过偷懒表现,为了写到母亲画格画到的地方,字越写越大,还会画一些插画。
但我觉得写作的过程是很有乐趣的。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乐趣是,把东西交给母亲,与母亲讨论书中那些让她发笑的情节。
《意林》:你有没有写作焦虑感,遇到过写出来的东西不满意或者写不出的困境?蒋方舟:焦虑感是一直存在的,会伴随写作终生。
写作困境是周期性的,每个月都有,而且很频繁。
克服的惟一办法,就是继续写下去。
如果一旦搁置下来,就生疏了。
高三为了备战高考,我有半学期没写东西,后来拿起笔来觉得自己有点儿生疏了。
遇到写作困境,坚持下去就会迈过这个“坎”儿。
《意林》: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最怕写作文,常常发愁写不出东西,而你小时候就已有很多书出版了,你认为在写作上有什么诀窍?蒋方舟:首先,我承认写作是有天赋的,而且天赋所占的角色很大。
最好的写作方法从模仿开始
最好的写作方法从模仿开始
我们都知道学书法的人都会从临摹开始。
学写作的人从模仿开始的却不多。
也可能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文贵在新。
立意要新,观点要新。
这个“新”字是写作者
追求的一个高标准高要求。
但如果连写作基本要素都没有掌握,一味去求新,是比较困难的。
对写作模仿,很多人可能觉得太简单了。
其实不然,模仿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
模仿首先要对作品十分的熟悉,不单单是了解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拆解一篇优秀的作品,是需要了解作者为什么写,怎么写,写的什么,与读者要交流什么。
这就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每个人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阅读后所吸收的东西不同,自然模仿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很多作家都建议多阅读,读和写是分不开的。
如何读才会如何写。
从读中悟出不同的道理,写的时候才可以运用进去。
从模仿开始写,需要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下笔。
比如很多人读一篇优秀作品,会在意情节故事,表达思想和立意。
如果你能读懂作者的结构排列,词语表达,语言风格。
就会帮你写作的时候增色不少。
写作也好,模仿也好,归根结底的基本功还是在阅读上面。
多读出点与众不同的内容,多读出些让自己深入思考的东西。
当自己的处理系统越来越强,写出的东西自然与别人会有所不同。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信息过量,噪音过杂,我们要写,就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
写作,从模仿开始随笔
写作,从模仿开始随笔马尔克斯常说:“学习写作总归要以前贤为楷模。
”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到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纳、塞万提斯等艺术大师的影响。
选择这本短篇小说集,选择《纸做的玫瑰花》,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不是大师的巅峰之作,很多只是他学习时的模仿作品。
就拿《纸做的玫瑰花》来说,艺术上是对海明威“*山理论”的致敬。
简洁、紧凑、明朗的文体,小说中没有任何场景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甚至人物对话也多是“她说”来引导,在擅长句子的西班牙语的国度,他尽力让自己的语言干练清爽,像新闻报道的通讯,也像电报式的短语排列。
这样的写作表达,引诱读者去探秘一座宝藏,细细品味平淡不惊的文字下藏着的大秘密,就像一名侦探为自己每一点的发现欣喜偷乐。
同时,也刻画出了小人物隐忍、无奈的*格特点。
这样的模仿在作家们的创作中是广泛存在的。
马尔克斯最初的14篇短篇小说,几乎都是在学习海明威精练、含蓄、深沉的*山风格和电影镜头、戏剧式的呈现艺术。
而在《百年孤独》获奖的第一个十年,更是出现了集体*模仿热潮,莫言看了五六页即合上书,马上提笔写了两篇小说。
一篇讲的是幻想自己身上贴满羽毛要飞起来,模仿了马尔克斯魔幻的部分。
另一篇《金发婴儿》,大量使用了“多年以后,许多天之后”类似的句子。
由此,如果想让自己的文章不只是日记般的生活记录,要有些想象的瑰丽和文学的影子,不妨从模仿开始吧。
第一,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从他的经典作品开始,尽可能多地接触他、感受他、研究他。
第二,拿起笔,从一个片段开始,打开脑洞展开想象,不必讲究过多的结构章法,就把感受到的一点点试着表达出来。
第三,去看看偶像膜拜的作家,从一个人着手,展开一系列的阅读,采众人之长,慢慢寻找自己的语言风格。
就像我们最初写日记都要写风和日丽、春暖花开一样,我们从模仿中学会用文字“说话”,现在,我们也可以从“*山理论”“魔幻现实”开始,学着用文字“唱歌”。
写作从模仿开始范文
写作从模仿开始很多人觉得写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就不要去模仿,其实这个观点,初看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推敲,其实有很大问题。
因为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发现我们特别喜欢的文字风格,会情不自禁地去模仿他的风格,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在写作中体现出这种风格。
比如我前段时间看庆山的作品多,发现在写文章的时候,遣词造句都有她的痕迹。
这个过程,其实就已经有了模仿了。
写作,必然是从模仿开始的。
见贤思齐,看到好的文字,欣赏的同时还想去试着揣摩借鉴,古诗还讲究化用呢,化用得巧妙,反而还能推陈出新,可见古人并不反对模仿。
但是模仿也有深浅之分。
你是学他的风格,还是思维,还是文章框架结构?很多时候我们如果不深入研究,我们的模仿只停留在表面,我们就无从得知他的思想深度从何而来,无法得知他的信息含量从何而来。
我们就无法去追究这篇文章背后体现出的文化素养,知识储备,素材挖掘,我们就只能模仿到他的“写作中“,这个只是浅度的模仿,我们无法模仿他的“写作前”,看到他在撰写前为这篇文章付出的努力。
有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看到心惊胆跳,甚至绝望:这得下多少功夫啊!这得储备多少知识啊!这个思维高度怎么做到的啊!真的是觉得自己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绝望。
但是理性下来后,就会去分析,它为这篇文章所下的功夫,进而复盘自己,要达到这个写作水准,需要做好哪些工作,虽然知道超越的机会渺茫,但毕竟还是要咬牙试试的。
这个才是深度模仿。
写作初期,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
就好比我们练毛笔字,首先就是找到古人的帖子,一遍遍单反复临摹,直到得其精髓,再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创新,基于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
古人的经典作品,之所以传承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传承的道理,一笔一划,都是古人揣摩无数遍才得到的最佳路径,我们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
如果不能别人作品的好,就很容易看不出自己作品的不好,就很容易故步自封,就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
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去模仿,不断发展别人的好,不仅是发现表面的好,还得找到为什么好,还原别人达到这个好,付出了多少努力。
模仿是作文的第一步
模仿是作文的第一步初中生作文,我主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读引写,从模仿起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很多技能的获得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有很多作家都是从模仿起步,初中生写作就更应该从模仿人手。
模仿从何处人手呢?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青少年发展的两种情形: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青少年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促使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本。
这些范文能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篇好作文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作了尝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老舍《济南的冬天》在教学这些片段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进人情境,细心揣摩:作者通过勾勒画面、鲜明着色、化静为动、描摹细节几个步骤使景物活色生香。
学生通过阅读,头脑中有了一幅幅由文字生成的画面。
在此基础上,我对相关语段的描写层次进行了梳理:第一个语段中,第一、二两句是描写春花的情态,如果缺了后面那几句,不仅太单调,也少了层次,少了情味。
作文写作:始于模仿臻于创造
作文写作:始于模仿臻于创造作者:禹旭红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09期回顾我国漫长的语文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其中关于作文模仿的具体做法和典型经验比比皆是。
孔子用自己的切身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作文模仿的具体做法和实际功效。
众所周知,“述而不作”是孔子为学的原则。
但是认真分析孔子的“述而不作”,我们发现孔子是通过“述”反复参悟圣人之意,“述”说圣人之旨。
其实,这“述”的过程就是反复模仿、认真学习的过程。
孔子在“述”的过程中不仅参透了圣人之意,而且悟得了作文之法。
细心研究孔子“述”的著作,便会发现《春秋》就是他在“述”中作的作品。
孔子的躬身实践昭示我们,要想掌握作文的要旨要领,必须首先进行大量的模仿训练。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度出现的作文教材,实际上就是作文模仿实践的指导用书。
叶圣陶、夏丏尊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合编的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课本《国文百八课》,在指导作文教学中的模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在编写体例上先列“文话”,其实是确立作文教学中模仿的目标;次选文章范例,是让学生细心揣摩范例的写作方法;再次列文法或修辞,并就文选中取例,是模仿范例写法的具体指导;最后附列习问,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把从范例中学到的写法具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可以说,《国文百八课》的每个单元就是作文教学中模仿的一个完整周期,《国文百八课》的编写体例为我们呈现了一套作文教学中模仿的比较完整的操作程序。
无独有偶,1942年由孙起孟、顾诗灵、蒋仲仁合编的《写作进修读本》(第一册)把著名的初中语文阅读课本《国文百八课》的编写体例创造性地运用于作文教科书的编制,让读的、讲的、练的都集中于培养写作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标,形成了一个读、讲、练相互结合、前后连贯的写作训练系统。
它在编制格局上努力按照一般人学习写作的自然顺序编排学习内容和组织单元,体现了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的精神。
认真研究它的编排体例,就会清楚地发现它的每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作文教学中模仿的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
培养孩子的写作技巧从模仿开始
培养孩子的写作技巧从模仿开始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培养孩子良好的写作技巧,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模仿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从模仿开始培养孩子的写作技巧。
一、了解模仿的意义和好处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模仿优秀的篇章,孩子能够学习到正确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篇章结构等写作技巧。
同时,模仿还能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对于语言的敏感性。
因此,引导孩子从模仿开始写作是培养他们写作技巧的有效方法。
二、选择适合的模仿材料在孩子学习写作的早期阶段,选择适合的模仿材料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儿童文学读本等,这些作品往往具有简单清晰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适合孩子模仿。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作为模仿对象,这样孩子可以学习到同龄人的写作技巧,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指导孩子进行模仿写作在孩子进行模仿写作时,家长和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需要让孩子仔细阅读模仿材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写作技巧。
然后,引导孩子分析模仿材料的结构、语言特点等,帮助他们把握写作的要点。
接下来,可以提供一些写作训练的指导,如设置写作任务、限定篇幅、培养孩子的写作习惯等。
在训练过程中,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潜力。
四、逐渐引导孩子进行创作在孩子进行了一定的模仿写作训练后,可以逐渐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主题或引导问题,激发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并指导他们把模仿和个人的情感、经历等结合起来。
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加练习,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的能力。
五、注重写作反馈和修改对于孩子的写作作品,及时给予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作文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作文模仿是创造力的基础,它是我们理解和接受他人成果的基本方式。
当我们了解以往的经典作品时,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就会得到熏陶,从而培养出独创的能力。
当模仿让我们熟悉一些技术,创造力才会真正展现出来。
英国诗人托马斯史坦伯格曾说过:“模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洞察,也可以服从事情的惯例,让你陷入无尽的模仿之中”。
模仿的确可以阻碍我们发展创造力的能力,但它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技术,真正开发独创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模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代的"六艺",到现代的电影,模仿一直是不可或缺的。
艺术家们借助这种模仿能力,把其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诠释出自己的创造力。
作家也经常模仿别人,或许他们不会只停留在模仿,而是把模仿做为真正成就作品的基础,为他们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对于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模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品味既有的作品,去接受他人的智慧。
了解古老的技术,相信自己有能力使其更完美,把握这一呼吸,让自己努力成就一部杰出的作品,这就是最真实的创作过程。
最终,有人把模仿形容为一种“仿真”,我认为仿真比模仿更有意义。
“仿真”是把他人的经典作品做到一定程度,然后再改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作品,这是一种更加自由的创造力发挥。
当你熟悉技术的同时,你也正在步入正确的创造性思维之门。
创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模仿开始,它需要熟悉技术,勤加思考,勇于尝试,最终在流淌的灵感中,将模仿与独创完美结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从《孙子兵法》到《论语》,从古代文学到现代电影,模仿是一直存在的,也将永远是创作力最重要的一部分。
模仿,始于仿真,终于独创,这正是创作能力发展的真正历程。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作文素材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作文素材
在艺术的殿堂里,你知道那些惊艳的作品怎么来的吗?嘿,告诉你,都是模仿出来的!就像小时候咱们玩画画,一开始都是学大人怎么画,虽然画得不太像,但那股子劲儿,就是想要画得更好。
模仿,它可是成长的敲门砖,也是创新的敲门砖哦!
说起音乐,你知道那些好听的旋律是怎么来的吗?哎,别觉得它们都是天上掉下来的。
其实啊,音乐家们也是先模仿别人的,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才弄出那么多好听的歌。
从老歌到新歌,都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这种变化,不仅让音乐更好听了,也让咱们听歌的人眼界更宽了。
科技这玩意儿,你知道是怎么进步的吗?哈哈,别小看了模仿的力量!以前的蒸汽机到现在的智能机器人,哪一样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模仿,就像给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然后才能搞出更多新玩意儿。
再说说文学吧,那些经典的书啊,读起来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不过啊,这些书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它们都是作家们模仿了前人的作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才写出来的。
从古诗到现代小
说,都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这种变化,不仅让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咱们读者看得更过瘾了。
其实啊,人生也是这样。
起于模仿,立于原则,终于顿悟作文
起于模仿,立于原则,终于顿悟作文起于模仿,立于原则,终于顿悟作文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完美的写作能力,但是想要达到完美的状态,首先要经历一段学习曲线。
“起于模仿,立于原则,终于顿悟作文”,学习和练习写作,往往是在不断把自己从被动走向有意识的过程中。
学好写作,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若想获得写作能力,需要做足准备,加强基础,先从模仿开始,然后建立立于原则和有志于顿悟是写作之道。
首先,改变写作的节奏,从被动转变为有意识的状态,从模仿中获得写作的启发。
学习写作,最重要的是模仿,它可以使学习者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从中汲取精华,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
模仿的时候,f请把握好信息的深度,不要死板地抄袭,要加上自己的想法,结合自己的理解,使文章更有深度、味道和说服力。
模仿才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拥有有意识的写作思维,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朝着写作自主和掌握技术的能力迈进。
其次,立于原则,主动学习规则,掌握写作技巧。
想要成为写作高手,就要掌握写作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正确理解写作的定义,注意文章的结构,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要求,选择有意义的句子,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句子要真实,详细描述,避免空洞文句,使用恰当的词语,正确地掌握语言表达,以此来形成有效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个性、鲜活,从而更加贴合生活。
最后,有志于顿悟作文,是真正的写作高手的标志。
要通过学习获得写作的能力,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能够联系到实践中去。
要求自己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多练习,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思考自己的思维,探讨写作的技巧和手段,不断思考,最终实现“顿悟”,这样才能写出更有说服力、更有表达力的文章。
在文学素养的提高,文学技巧的完善,以及文学思想的进化论的背景下,达到真正的写作能力,便是借助起于模仿,立于原则,终于顿悟作文的方法进行学习,轻装上阵,不断突破自我。
在实践中,从模仿中获得灵感,在学习写作时,可以改变写作的节奏,从被动转变为有意识的过程;在苦练中,坚持把握写作原则,从而有效地掌握写作技巧;在“顿悟”中,不断思考,有志于学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终于可以写出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写作始于模仿
作者:宋芝文
来源:《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20年第04期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
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模仿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捷径。
很多作家在创作之初也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的。
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
莫言的《春夜雨霏霏》就是模仿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们要借鉴课本中的经典文章,模仿其写作手法或者结构特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一、模仿文章结构
不同文章的结构往往不同,但同一结构框架却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例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情。
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文章虽然写了很多事情,但都是围绕“宽”“严”这两个方面来安排结构的。
写人物就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
二、模仿写作手法
不同的文章,写作手法不同。
我们可以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白杨树这一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
我们在写状物类文章时可以参考这种写法。
三、模仿文章语言
模仿语言是指模仿文章中比较经典的用词、语句等。
例如《散步》中的对称句就很有特色:“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