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科学

合集下载

科普的古诗词

科普的古诗词

科普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含有科普知识的古诗词:
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这首诗描绘了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过程,体现了科普知识。

2.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这里用水滴石穿比喻持之以恒,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把困难的事情做好。

其中的化学知识包括石灰石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石灰乳的过程。

以上古诗词中都蕴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科普的古诗词,建议查阅古诗书籍。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科学知识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科学知识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科学知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育中,但你可能会感到意外的是,古诗词同样可以成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好帮手。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小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水平,还能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科学知识。

一、古诗词与科学的结合古诗词中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词句,往往蕴含了深邃的科学知识。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出自《登鹳雀楼》,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

通过学习这样的句子,小学生不仅了解了地理知识,还能对河流的源头、流经的地理特点、最终注入海洋等重要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借助古诗词启发科学思维古诗词中的意象常常具有诗意的描述和抽象的表达方式,这为小学生产生科学思维提供了契机。

通过孩子们的探索,他们会逐渐理解古诗词中隐含的科学原理,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国学经典《竹石》中的“竹影婆娑入画来”这句诗句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竹子为什么能够投影出影子,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系统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三、通过古诗词培养科学意识古诗词中往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这样的表达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

例如,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句诗中描述了秋夜的景色和令人陶醉的夜空,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

通过学习这样的古诗词,小学生可以对四季变化、天体运行等科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通过创作古诗词拓展科学知识让小学生通过创作古诗词来拓展和巩固科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创作,孩子们可以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意象,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例如,给小学生一个题目“用一首古诗词来形容水循环”,他们可以通过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优美的古诗词表达,既巩固了科学知识,又提升了文学素养。

总之,古诗词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它足够灵活和多样化,可以在学习科学知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富含科学知识的古诗

富含科学知识的古诗

富含科学知识的古诗
古诗中有许多蕴含着科学知识的作品,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的精神。

同时,诗中提到了“千里目”,暗示了远眺的视野,展示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2.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同时,诗中提到了“地上霜”,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反映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描述了草木的生长和枯荣循环。

诗中提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自然界中火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展示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古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展示了古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它们既是文学艺术的表达,也是对科学知识的一种呈现。

蕴含科学现象的古诗词

蕴含科学现象的古诗词

蕴含科学现象的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蕴含着科学现象的佳作。

以下是一些蕴含科学现象的古诗词:
1. 《登高》(唐代:杜甫)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这首诗描绘了巍峨的青山和陡峭的山路,在诗中出现的“蚕丛”与“鱼凫”实际上是云雾和雨雾的形象描写,这是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而产生的科学现象。

2.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的人在夜晚望月思乡的情景。

诗中提到的“地上霜”实际上是月光照射在地面上形成的反射现象,这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

3. 《观沧海》(宋代:文天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碣石山上观赏海景的情景,通过描绘海浪、山岛、树木、百草等自然景观,表现了大自然的壮阔和神奇。

诗中提到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际上是天文学上的景象,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
公转所产生的现象。

这些古诗词蕴含的科学现象,不仅揭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科学启示和文化遗产。

含有科学知识的古诗词

含有科学知识的古诗词

含有科学知识的古诗词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不少科学知识呢!就像李白
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壮观的瀑布景象,难道不
是在展示重力的作用吗?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不就像苹果会从树上掉
下来一样,都是因为重力在“拉”着它们嘛!
再看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不正是在说视
角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和大小也不同吗?这就好比我们看一个魔方,从正面看和从侧面看,那模样能一样吗?
还有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里面可有着
气温随海拔变化的科学道理哟!山下的花儿都谢了,山上的桃花却才开,不就像在不同温度的房间里,花朵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嘛!
你想想,古代的诗人们在没有现代科学仪器和理论的情况下,能通
过观察自然写出蕴含科学知识的诗句,这是多么厉害呀!
所以说,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隐藏着科学奥秘的宝藏!咱们可得好好去挖掘,从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神奇!。

与科学有关的诗句

与科学有关的诗句

与科学有关的诗句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手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也有许多与科学相关的诗句,表达了人类对科学的追求和崇敬,下面将就此展开阐述。

1、“红粉佳人似曲非曲,动人心魄多科学。

”(白居易《赠妓者》)这句诗意味深长,引申出科学如同曲调般悠扬动人,能够引领人们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于新生事物的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拓展视野与思维。

2、“天山路转几重山,远芳侵古铜华暖。

”(王昌龄《塞下曲》)这句诗描述的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它承载了古代商贸与文化传播的重任。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构架世界的方式,更好地连接世界,促进文化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杜甫《春夜喜雨》)这句诗是描述春天的花香和美景,科学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便在此呈现。

科学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也在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但对待自然仍应心存敬畏。

4、“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惜。

”(李白《将进酒》)这句诗表达了短暂的“享受当下”的哲学思想。

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但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我们需要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不断呼吁保护地球环境,追求可持续的发展。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表达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品味。

其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知识十分广泛,如大漠与漠化、山与气候变化、月相以及天文知识等,表达的大自然神奇无限,也让现代化的科技空前得以应用。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这句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敬与畏惧,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交织。

从古至今,诗歌一直是人类抒发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智慧的光辉。

7、“深致识心者,由来独兴奇。

”(崔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句表达的是对于科学家作为“通晓大千世界,了解人类本质”的高尚形象的赞叹。

对于科学家而言,他们的职业选择与普通人不同,他们拥有开拓未知领域,发挥个人智慧能力的优越条件。

2024年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

2024年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

2024年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2024年的诗词中融入了科学元素,给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目的,而科学则是以研究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基础的学科。

将这两者结合,不仅可以拓宽诗词的表现方式,还可以促进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2024年诗词中科学元素的读后感。

首先,科学元素的融入让诗词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以前的诗词作品往往偏重于抒发情感和描绘美景,而对于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少涉及。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人们在2024年的作品中,通过引入科学元素,表达对科技进步的赞叹和思考。

他们用诗词的方式,将科学的魅力融入到诗意之中,使得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的深邃和伟大。

其次,科学元素的融入拓宽了诗词的表现层面。

科学的范畴广阔,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多个领域。

在2024年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涉及到太空探索、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具体科学概念的描写。

这些科学元素的引入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使得诗词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抒情和描写,而能够通过对科学的思考和想象,呈现更加多样化的主题和意境。

读者通过阅读这些科学诗词,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美学追求,还能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此外,科学元素的融入也激发了读者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诗词中的科学元素,读者们可以启发自己对科学的思考和研究。

科学是一门严谨而富有创造力的学科,它需要科学家们具备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力。

而诗词作为文学形式,也要求诗人具备类似的能力。

将科学元素融入到诗词中,对于读者来说,不仅是一种文学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诗词,开启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综上所述,2024年诗词中的科学元素给人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

它使诗词更贴近现实生活,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层面,激发了读者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科学元素与诗词的结合,不仅展现了人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刻探索,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渴望。

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

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

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科学诗词读后感。

科学诗词是一种融合了科学知识和诗歌艺术的文学形式,它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宇宙、生命等科学现象的感悟和思考。

读完科学诗词,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科学诗词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伟大。

在诗词中,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精妙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宇宙的浩瀚,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神秘和壮丽。

比如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宇宙浩瀚的震撼。

这些诗句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伟大和深远,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科学诗词让我体会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在诗词中,科学知识与诗歌艺术相结合,既有科学的严谨和精密,又有诗歌的优美和抒情,使得科学知识更加生动和具体。

比如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通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知识与诗歌艺术的完美结合。

这种融合使得科学知识更加贴近人文,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让我对科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最后,科学诗词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词中,作者通过对自然、宇宙、生命等科学现象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美好和伟大。

比如在《观沧海》中,文天祥通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科学知识的追求。

这些诗句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意义和价值,让我对科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科学诗词是一种融合了科学知识和诗歌艺术的文学形式,它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宇宙、生命等科学现象的感悟和思考。

读完科学诗词,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深入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和伟大,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推动科学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古诗词中的科学

古诗词中的科学

1.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储光羲《钓鱼湾》
科学说明:
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光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我们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

“荷动知鱼散”是力的现象,描述了力的作用,鱼对荷花施加了力的作用,荷花从静止变成了运动。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科学说明: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清澈平静的江上,倒映出一轮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

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科学说明: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现象,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

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科学说明:
小儿听到路人问路,赶忙招招手,不敢回答,因为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水中传播。

5.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科学说明:
共振原理。

欢声雷动,鼓乐喧天。

战士击鼓,鼓皮振动,使鼓发声。

鼓声在空气中传播,产生共鸣,仿佛连山川都振动了。

诗词中的科学内容简介

诗词中的科学内容简介

诗词中的科学内容简介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不少作品中蕴含了对科学的思考和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
对自然和科学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下面,我将为您简要介绍几个融合了科学内容的诗词。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高耸的鹳雀楼景象,诗人
展示了对天文知识的领悟。

诗中提到“百里"以及“气蓊绕”的描述,暗指了凝视楼高
俯瞰的景象。

这种描绘方式暗示了作者对地球曲率的认知和对大气光学现象的观察,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科学的理解。

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也融入了一些科学内容。

诗中描
绘了寒冷天气下的狩猎场景,以及通过猎人和狗猎物的互动来反应自然界的生物链关系。

这样的描写展示了苏轼对生态学和动物行为的观察和领悟。

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隋堤晚步》则涉及到了一些地理学的内容。

诗中描绘了隋
堤低洼的地势、水涨的情景,并通过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水文科学的认识。

这种描写方式展示了袁枚对地理和水文学的细腻观察。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在诗词中融入了一些科学内容,展示了
他们对自然和科学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使我们欣赏到了优美的文学艺术,更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多方面的学识和智慧。

诗词中的科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抹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历史视角,让我们对古人的思维方式和对自然的理解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诗词中的科学知识

诗词中的科学知识

诗词中的科学知识自古以来,诗词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以优美的文字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更在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那些隐藏在诗词背后的科学奥秘。

在诗词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这些描绘往往蕴含着科学原理。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句子,这里描述了太阳下山和河水流入大海的自然现象。

其中,“白日依山尽”实际上涉及到了地球自转和光影变化的科学原理,而“黄河入海流”则揭示了水循环和河流侵蚀地貌的自然规律。

除了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诗词中还经常出现对天文知识的引用。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句子,这里用“星如雨”来形容烟花绽放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涉及到了天文学的知识,即流星雨的现象。

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节日氛围的赞美,也巧妙地融入了天文学的知识。

此外,诗词中还有一些对生物学的描绘。

比如杨万里的《小池》中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句子,这里描述了蜻蜓停在荷花尖上的情景。

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细腻观察,也揭示了生物学中的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知识。

除了上述例子,诗词中还有许多对地理、气象、物理等科学知识的描绘。

这些描绘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也让我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总的来说,诗词中的科学知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学到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瑰宝。

弘扬科学精神的诗词

弘扬科学精神的诗词

弘扬科学精神的诗词
弘扬科学精神的诗词
一、《星夜》
星夜辉煌灿烂,星空壮丽连延;
苍穹千年深放,晨曦滴翠消传。

银河光景如画,星屑细小若蓬;
密布天地间,黑夜烟火重重。

宇宙历史奥秘,星光照耀智慧;
科学探索真理,创新推进奇迹。

星夜传递正能量,启发思考智慧光。

让科技之路走的更远,扬起精神旗帜照我国。

二、《创新响彻四海》
谱写科技传奇,创新响彻四海;
展现文化神采,探索令人叹服。

发展科技最新潮,开启国家新蓝图;
弘扬科学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业。

振兴科技进步,推动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成就,让我国更出众。

科技发展护佑国家,科学开拓改变未来;
聆听新科技声音,尽情享受其灿烂光芒。

- 1 -。

科学课融入古诗词

科学课融入古诗词

科学课融入古诗词有: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咏梅》
解释:这句诗描述了自然界中风雨和飞雪的变化,可以用来引入气候变化的话题。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解释:这句诗中的“悠然”可以用来解释物理中的“惯性”概念。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解释:这句诗描述了草原上野火后的重生,可以用来讲解生物学中的生态恢复和演替。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解释:这句诗中的“明月”可以用来引入天文学的话题,如月球、行星等。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解释:这句诗中的“落红”可以用来讲解生物学中的分解和物质循环。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解释:这句诗可以用来引入地理学中的地形和地貌话题。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解释:这句诗中的“一江春水”可以用来讲解物理学中的水流和流体力学。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解释:这句诗可以用来引入物理学中的光学和视觉话题。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解释:这句诗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可以用来引入科学实验和实证研究的话题。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解释:这句诗中的“金樽”可以用来引入化学中的金属和合金话题。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古诗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古诗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古诗科学哲理并不是只存在于现代,还有反映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古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古诗一、唯物论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哲理】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哲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哲理】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热闹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

”【哲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7、昨夜江边春水生,猛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动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哲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8、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二、辩证法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关于科技的诗词(精选)

关于科技的诗词(精选)

关于科技的诗词(精选)科技的诗词匠者如衣饰,圣贤鬓发华。

石火纪尘载,科技乐民家。

飞鸟谷中啸,机器妙无涯。

火车开山运,蒸汽声声响。

融雪才四时,冰精凝物罗。

钢铁造华章,文明引长路。

信息纵横布,云海共霄飞。

光谱藏宇宙,电信连缤纷。

拇指轻触间,世界全收录。

网络共资源,财富滚涌潮。

人工智能创,可愿独世珍。

博大天地宽,万象尽眼前。

嫩芽冉冉生,科技春光照。

医疗技能妙,科学治根本。

机器替人工,生产高效率。

工业改型态,科技多速度。

环保力志高,电动车环节。

太阳能研究,替代化石养。

科技助交往,手机火人间。

语言扩地步,界线彻南北。

以上所列举的几首诗词,是关于科技主题的精选诗句。

科技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不仅在实际生活中给予我们更多便利和舒适,同时也对我们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诗句中提到了科技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破。

从飞鸟的翱翔到机器的创造,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火车开山运和蒸汽声声响,描述了火车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交通工具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其次,诗句中展示了科技在信息传播领域的重要性。

信息纵横布、云海共霄飞,描绘了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的辉煌景象。

通过简单的拇指轻触,我们可以访问全球各地的信息,而这种便利正是科技所带来的影响。

进一步地,诗句中提到了科技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贡献。

光谱藏宇宙,电信连缤纷,强调了科技通过创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对地球的积极影响。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环保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能源短缺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此外,诗句中也涉及了科技对医疗和生产领域的改造。

科技的进步使得医疗技能更加先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工业领域的变革和创新带来了更高效率和更环保的生产方式,推动着工业领域的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科技与文学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对科技发展的赞美和歌颂中,同时也反映了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探索。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进步,充分利用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和文化艺术带来的种种可能性。

诗词中的科学手抄报内容

诗词中的科学手抄报内容

诗词中的科学手抄报内容
诗词中的科学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诗词中的自然现象:选取一些描写自然现象的诗词,如“月落乌啼霜满天”、“风急天高猿啸哀”等,介绍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如月相变化、季节交替等。

2.诗词中的科学常识:选取一些含有科学常识的诗词,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介绍其中蕴含的视觉原理和光学知识。

3.诗词中的物理现象:选取一些描写物理现象的诗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介绍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

4.诗词中的化学现象:选取一些描写化学现象的诗词,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介绍其中蕴含的化学反应和气体扩散知识。

5.诗词中的环保知识:选取一些描写环保内容的诗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介绍其中蕴含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知识。

在编写手抄报内容时,可以结合诗词的意境和科学原理,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学到科学知识。

同时,可以配上一些插图和图表,让手抄报更加生动有趣。

关于科学的古诗十首

关于科学的古诗十首

关于科学的古诗十首1.有关科学知识的诗句有科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的古诗句.《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科学知识】: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科学知识】:站得高,望得远.《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宋.苏轼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关于科学的诗化石吟张锋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3.关于科学的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科技诗歌大全100首有诗人

科技诗歌大全100首有诗人

科技诗歌大全100首有诗人1、《菩萨蛮其二十八》清代:汪东尖端科技同飞跃。

文人积习消除却。

下笔费踌蹰。

床头多异书。

高唐无复意。

梦跨双龙尾。

星际快游行。

满身皆落星。

译文:先进的技术正在相互跳跃。

扫除了文人的积习。

写作费用犹豫不决。

床边有许多不同的书。

高唐没有答复。

梦想跨越了龙的尾巴。

明星游行。

星星落在全身。

2、《西江月故乡新貌二首其一》近现代:茅盾祖国红花开遍,故乡喜沾余妍。

新装改换旧垄阡。

县委领导关键。

双季稻香洋溢,五茧蚕忙喧闻。

工农子弟竞攻坚。

那怕科技关险。

译文:祖国的红花开得到处都是,我们的家乡充满了欢乐。

旧的山脊换成了新的。

县委领导的关键。

两季稻香,五茧蚕忙,喧闹。

工农的孩子们奋战起来。

即使技术处于危险之中。

3、《江南好其二》清代:汪东莱伊卡,空际且盘旋。

欲为生民销战伐,首凭科技占优先。

第一是苏联。

译文:莱卡,空的,盘旋着。

为了生计和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要务。

第一个是苏联。

4、《浣溪沙建国十周年国庆节献辞》近现代:许宝衡推到古来封建局。

崭新学术骋神奇。

十年奠定万年基。

百废俱兴无弃利,多方科技展新知。

竿头日进复奚疑。

译文:到了古代的封建局。

全新的学术魔法。

十年奠定了一万年的基础。

一切荒废都会在没有牺牲的情况下蓬勃发展,新知识也会在许多方面展现出来。

每天都要回答疑问。

5、《百字令庆祝八一建军节》近现代:李济深红旗招展,又欣逢、八一建军令节。

现代国防科技化,壮大三军行列。

海艇潜航,空机喷气,更具新威力。

卅年纪念,别开灿烂史页。

回忆起义南昌,长征北上,俊杰延安集。

从此干旎磨十面,内外凶残并灭。

保卫和平,支援建设,还仗丰功烈。

万方同庆,雄师所向无敌。

译文:红旗被展示了出来,这也是8月1日军人节的快乐时刻。

科学发展现代国防,加强三军军衔建设。

潜艇,喷气式飞机,更多的新动力。

为庆祝三十周年,不要打开辉煌的历史篇章。

忆起南昌起义,长征北上,君杰延安定。

从那时起,里面和外面都是干燥和残忍的。

为维护和平,支持建设,我们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含有科学道理的诗词

含有科学道理的诗词

含有科学道理的诗词展开全文含有科学道理的诗词古诗词与科学道理: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3、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1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射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冷锋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暖锋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暖锋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华南准静止锋16、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风力搬运17、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1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流雨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谷风与地形雨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21、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

…………伏旱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2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24、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

…………南亚热带气候25、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气候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气候2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与月相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地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高原3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科教融合典型案例

科教融合典型案例

科教融合典型案例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科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让科学走进诗词,成为了一项挑战。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展示了科教融合的可能性。

1. 《探索宇宙的诗意》这是一本以诗词形式描述宇宙知识的书籍。

通过用诗词的形式表达科学知识,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天文学概念。

例如,用诗词表达黑洞的奇特性质,用诗词描绘星系的美丽景象等。

这样的书籍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词的美,还增加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科学诗词大赛》这是一项创新的比赛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用诗词的形式表达科学知识。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赛,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与诗词结合起来,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科学诗词教学》这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将科学和诗词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会选择一些与科学相关的诗词,通过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4. 《科学诗词展览》这是一次将科学和诗词相结合的展览活动。

在展览中,会展示一些用诗词表达科学知识的作品,让观众通过阅读这些诗词,了解科学的奥妙和美丽。

同时,也会举办一些讲座和讨论,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诗词和科学的关系。

5. 《科学诗词音乐会》这是一场将科学和诗词融合在音乐中的演出活动。

演出中会演奏一些以科学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同时配以诗词的朗诵。

这样的演出不仅可以让观众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还能够通过诗词和音乐共同传达科学的知识和情感。

6. 《科学诗词APP》这是一款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将科学和诗词结合起来的工具。

用户可以通过这款APP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欣赏和创作诗词。

通过这款APP,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科学和欣赏诗词,让科学和诗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科教融合的可能性和价值。

科学和诗词的结合,不仅可以让科学知识更易于理解和传播,还能够提高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与科学南湖创业学校穆菲摘要:本文是围绕诗词与科学的关系而展开的探讨。

首先,论述了文化,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其次,论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论述了人文文化在知识形态层面上和科学文化互异、互补、互动;接着,在上述基础上,论述了作为人文文化“主脉”的诗词,有它三个特点:精、美、民族文字语言特性的结晶,而且论述了由此三个特点导出的三个特点:最富于高品位的情感,最富于人生感悟的哲理,最富于能延拓的内涵。

从而,本文最后简扼地强调了诗教。

关键词:诗词;文化;科学;人文;民族;诗教诗词是文化,是典型的人文文化,科学也是文化,但是是大不相同的两类文化;然而,形异而实通,形疏而实亲,各以其特殊性而独立存在,又以其共同性而彼此相依。

了解此一关系,于诗词,于科学,大有裨益。

文化,对于“人”之所以为人,对人类社会之所以为人类社会,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大自然创造了人、人类社会,人、人类社会创造了文明、文化,而且,人、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文化的过程中,也被文明、文化所创造了出来。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既包含了人、人类社会创造了文明、文化,又包含了文明、文化创造了人、人类社会。

此即,人、人类社会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又以文明、文化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手段与方式。

文化,因它的产生,人类从动物群居演化成人类社会,人从动物人演化成社会人;因它的进步,人、人类社会从野蛮进步为文明;因它的提升,人、人类社会从低级文明提升为高级文明。

众所周知,生物界因基因的遗传而延续,因基因的变异而演化;那么,人、人类社会因文化的传承而延续,因文化的创新而发展。

如果讲,人的自然基因是大自然在创造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先天基因或遗传基因;那么,文化就可以认为是大自然在创造人类社会的过程并受文化自己的不断反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基因”,也就是“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后天“基因”或文化“基因”。

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真正的人;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人类社会的文明。

胡锦涛同志2006年11月在全国文联、作协代表大会上讲得十分深刻:“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会过去,都会成为历史,沉淀而结晶出来的就是文化,物质层面上的文化或精神层面上的文化,规章制度层面上的文化或风俗习惯层面上的文化,硬实力层面上的文化或软实力层面上的文化,科学文化或人文文化,而且影响至为深远而永垂不朽的是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而这同人文密不可分。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知道,除了人类以外,还有哪种生物还有文化,还有由文化焕射出的伟大的精神光芒!一、正因为人、人类社会有了文化,有了镌刻着文化的文明,既创造了文化、文明,又被文化、文明所创造,从而人就是在文化熏陶、传承与发展中,即在自然基因上,在文化“基因”作用下成为人的,有着高超而复杂的精神与思想境界,有着强大而睿智的思维与实践能力,不仅有着先天本能的能力,而且有着后天自觉的能力,人就成为异于其他生物的“万物之灵”。

1.1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让“人”成为真正的人,让群居成为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

以“文”化人,主要依靠人文文化;以人化物,主要依靠科学文化。

人生在世,要生存下去,要发展起来,就不能不同外在世界、物质世界打交道,不能不认识、不掌握这一世界的实际,不能不遵循大自然本身的规律,即不能不顺其自然地“制天命而用之”;这就有了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具有强烈的工具理性。

人生在世,不仅要生存,而且要成为真正的“人”来发展,就不能不同内在世界、精神世界打交道,不能不了解、不感受、不体悟、不符合这一世界的实际,不能不遵循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基本的道德伦理,即不能不顺乎人性地追求人的终极关怀;这就有了人文文化,人文文化具有强烈的价值理性。

归根结底,科学文化主要是解决客观世界“确实是什么”的问题,人文文化主要是解决主观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文明之源”,没有科学文化,人类社会必然愚昧、野蛮,必为大自然所淘汰,人类无法立世。

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文明之础”,没有人文文化,人类社会必然荒唐、卑鄙,文明必然崩溃,人类必将走向自我“异化”、自我毁灭。

显然,从“以人为本”而言,价值理性处于本体性地位,工具理性处于工具性地位,本体性统率工具性,工具性支撑本体性;本体性是主体,工具性是躯体;两者不仅不可缺一,而且不可分割。

1.2两者为什么不可分割?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同源于人的实践,共生于人的大脑,都产于大脑对实践的反映及其对此反映的加工,皆来自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结合与统一的经验与总结。

显然,不仅科学文化反映客观世界及其真实性、唯一性,即承认客观实际,提炼客观实际本质,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人文文化又何尝不如此?同样,不仅人文文化反映精神世界及其感悟性、多样性,满足精神世界追求,科学文化又何尝不如此!作为相应科学学科最基础是它的公理,是几条“不言而喻”、“不证而明”的事实;“不证而明”就是无法证明,就是人的直觉感悟,就是人文文化!科学的论述为什么在不断发展,正是因为原来的论述反映的是人的大脑对人在该领域的实践反映及对此反映的加工,显然,这一论述的反映会有局限性,没有真实地全面地动态地反映该领域的客观实际;因此,科学探索到的真理永远是相对的,绝对真理只可以逐步逼近,但绝不可能达到。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我赞成杜维明先生2010年6月21日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所做的《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演讲中这一论点:“哈佛的校训是‘真理’。

有些真理是我们可以把握的,但是有些真理我们却没有办法通过一般科学实证掌握,即就是人文领域的真理。

”接着,他生动而深刻地指出:“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的终极关怀是什么?一般人认为,这些好像都是一些没有答案、甚至是虚无缥缈的问题。

从事科学研究,从事知识探讨,不需要知道这些事情。

但是,那些真正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并没有这样去思考问题。

”他接着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

是的,科学文化就是实证科学,解决的是“确实是什么”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我想,这就是杜维明先生在演讲中所指出的,“实证科学有其偏颇之处,也有其解决不了的问题”。

孙中山先生早就讲过类似的话:“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中华儿女》,2003年7期,总194期,第82面)哲学,哲学是地道的人文文化。

其实,我国优秀的传统哲理,早已认识到这一方面的问题。

《荆门•楚简》明确指出:“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宋代程颐讲得更明白了:“道,一也。

岂人道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人道就是天道的反映,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就是大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反映,人、人类社会要生存与发展下去,势必自觉或本能地遵循由大自然规律所迫使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的伦理道德。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得多么透彻:“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本主义。

”可以认为,人的遗传基因或先天基因是“自然界实现了的人本主义”,使“人”成为人具备了“可能性”,而文化这个社会“基因”或后天“基因”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使“人”成为人的“可能性”具备了“现实性”。

当然,科学文化不等于天道,人文文化不等于人道,但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及其相互的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天道与人道、大自然规律与社会伦理道德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人文文化是与科学文化在实践层面上,是同源、共生、互通的,在知识形态层面上,是互异、互补、互动的,在精神层面上,是有着共同追求、各有侧重的。

诗词是典型的人文文化,当然也必然如此。

2.1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而言,既然同源共生,则势必互通。

首先,承认客观实际,这是立足之基。

伟大的人文作品不会歪曲客观实际。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前人对“紫”字多有批评,日照瀑布应是五彩缤纷,何能有“紫”?!但物理学证明,当水珠尺寸小到近于紫光波长时,会产生漫射,呈现“紫”色。

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般都会认为船应顺流而纵置,但在水急之时,依据水动力学理论,船确实是横置而非纵置。

至于传为佳话的高适“半”字师一事,更体现了诗人的严谨。

高适一个秋夜在杭州清风岭一寺庙度过,诗兴大作,在壁题诗,有句“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后来认识到月落则潮退,钱塘江不是一江水,而是半江水,待到后至此寺庙,欲改“一”为“半”时,见已为人所改,传说是骆宾王所改。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多么慷慨、悲壮、激昂!八百里,指健壮的牛,《世语新说•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

”此处语涉双关,兼指兵营分布之广。

五十弦,《史记•封禅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八百里,五十弦,均系实语,而无艺术夸张。

当然,恰当的艺术夸张,往往在人的心灵深处,更能反映实际的本质,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

然而,好的作品,如李煜的词,大多为如实的而极富感情的“白描”。

2.2提炼客观实际本质。

艺术讲究不能不像,不能全像,不像就走样,全像就无艺。

这就是要神似,抓住关键,揭示本质;不要只追形似,不分主次,照画葫芦。

神似用数学“拓扑学”的话讲,就是要找出事物的“特征不变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千古名句,揭示了愁的深广而难穷。

明代王越有两句诗,“自笑年来常送客,不知身是未归人”,淡淡写来,但言中有无限思乡之念。

近代连横《台南》一诗,更值得一读:“文物台南是我乡,归来何处问行藏。

奇愁缱绻惊江柳,大泪滂沱哭海桑。

卅载弟兄犹异宅,一家儿女各地方。

夜深细共荆妻语,青史青山尚未忘。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等割让给日本。

连横率全家到大陆,此后多次往来于海峡两岸,1925年至台时赋此诗。

首联指明台湾是家,但现已无家可归,颔联以艺术夸张笔法表达内心的激愤与沉痛,颈联完全以写实的笔法,承颔联,从大的、虚的层面转到小的、实的家庭层面。

30年,还要有多少年延续下去?!一家,还有多少家也如此这样!尾联收得好,点到诗人要讲的核心、本质,“青史青山尚未忘”,这是伟大的民族气节!我想,这也是2005年连战先生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陆“破冰之旅”的文化“基因”所起的作用吧!2.3探索客观实际的规律。

杰出的人才不能不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伟大的文艺家不能不思考所见现象背后的规律。

屈原的《天问》当然是最典型的案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也十分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