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合集下载

五年级古诗词整理

五年级古诗词整理

五年级古诗词整理人教版五年级古诗词整理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古诗词整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上册:1、第5课《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瓜洲:长江北岸。

②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③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译文:京口和瓜洲仅有一江相隔,到南京也只隔几座山了。

一年一度的春风又把江南岸吹绿了。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呢?2、第5课《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译文: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把信打开。

3、第5课《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榆关:山海关。

②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③聒:声音嘈杂。

)译文: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千家万户都点起了灯火。

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

五年级下册:1、第5课《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①弄:逗弄。

)译文:草铺满横野有六七里长,笛子伴着晚风发出几声鸣叫。

从外边归来已经是黄昏后,不用脱掉蓑衣枕着月亮睡到天亮。

2、第5课《舟过安仁》(宋)扬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反思A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反思A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二、抓住诗眼悟诗情《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秋思》教学反思:今天、教学古诗《秋思》.学生自读、解疑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作者客居洛阳城、见到了秋风、就是见到了什么?学生由一“秋”字、联想到萧瑟的秋天来了.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秋天来了、作者见到了秋风、还见到了什么”?学生脑海中储存的关于秋天的意象纷纷涌现出来.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树上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风一吹、树叶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菊花开了、姹紫嫣红、十分好看.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桂花开了、满城飘散着桂花的香味.还有的学生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燕子飞到南方去了、大雁也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南方去.这时、我进行小结:是啊、秋风使秋叶纷飞、落红满地;秋风带来了凄凉和寂寞、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时、他想写一封家书给家乡的亲人.他会给哪些人写信、写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诗人、你就把你写给亲人的信、给大家念一念吧!有的学生说:我的信是写给我妈妈的、妈妈、秋天来了、你看、秋风又起了、天气变凉了、你每天多穿点衣服、不要感冒了.也有的学生说:我是写给爸妈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我现在洛阳、挺好的.你们在家里不要太节约、要吃好一点、不要做太多的事、不然、我会放心不下的.我说、诗人也想起了他温柔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他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可是、在这个地方、学生卡壳了.硬点了几个学生、他们也是扭忸怩怩、说不出什么.有的勉强说了、也说的不太符合人物的身份.于是、我启发了半天、学生终于像挤牙膏似的说了几句.也许这个环节我不该节外生枝、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能谈多少算多少就行了.诗人饱蘸深情写好家书、封好后又做了件什么事?诗人为什么又拆开信封?拆开信封后他会做些什么?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故事.《长相思》教学反思:《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的.他在途中遭遇风雪、辗转难眠.途经一道道山、一条条河、休息时连思念家乡的梦也被嘈杂的声音破坏得支离破碎.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不禁泪花闪闪.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温馨和谐的画面.在音乐声中、我深情诵读这首词、学生闭起眼睛、构思着一幅幅别致幸福的场面.有的说:“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热闹.小孩们在巷口玩耍嬉戏、姑娘们坐在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放下书包、放起了风筝、有的还把花做成花环戴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有的说:“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群星闪烁、作者的亲人坐在窗前欣赏着明月、不远处时时传来鸟儿唧唧的叫声、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似乎也与作者的亲人一样、静静地期待纳兰性德与他们团聚.我见学生热情高涨、继而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从而更加明确纳兰性德投军从戎、征战疆场的心声.作者为了壮志和理想、忍受着思乡之苦、饱受着思想的孤独和寂寞、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舍小家顾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长相思.。

五年级古诗文

五年级古诗文

五年级古诗文课内: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8.浣溪沙(宋)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清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9.西江夜行(唐)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10.梦李白二首其二(唐)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11.随园诗话(清)袁枚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12.长安春望(唐)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13.鹧鸪天(宋)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14.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陶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5.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积累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积累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些重要积累:
1. 古诗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等。

2. 优美句子: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等。

3. 词汇积累:包括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各类词汇。

4. 精彩段落:例如《白鹭》中描写白鹭的段落等。

5. 文学常识:例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6. 语文知识:例如修辞手法、文言实词、虚词等。

7. 阅读理解技巧:例如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等。

8. 写作技巧:例如如何构思文章、运用描写手法等。

9. 常用字词书写:五年级开始需要书写一些较难的字词,需要特别注意笔画和结构。

10. 语言表达能力:五年级开始需要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些重要积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2022-12-1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1 《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习题1附答案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习题1附答案

5 古诗词三首习题五年级上册(附答案)基础过关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g yú shù húpàn wén zhàng二、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

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B、意义深远。

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

三、下列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城里/见/秋风B.风/一更,雪/一更C.京口/瓜洲/一/水间D.春风/又绿/江南岸四、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上“√”,错的画“×”。

1.“欲作家书”中的“书”是“信件”的意思。

( )2.“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开封”是地名。

指现在的河南省。

( ) 3.旧时夜间分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指风夹着雪,刮了两个小时。

( )探究应用五、理解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五年级教案古诗三首

五年级教案古诗三首

五年级教案古诗三首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针对三首古诗的详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中的生字、生词,掌握其读音、写法和含义。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古诗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古代诗词的图片或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字词和难理解的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内容。

4、体会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5、朗读背诵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进行指导。

尝试让学生背诵古诗。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对第二首古诗进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比较两首古诗在内容、情感和表达手法上的异同。

(四)学习第三首古诗同样采用以上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第三首古诗。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对比教学法: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图片、音乐等素材,以及相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五年级上学期必读书目正式版

五年级上学期必读书目正式版

五年级上学期必读书目
1、《稻草人》
2、《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3、《夏洛的网》
4、《鲁滨孙飘流记》
5、《海底两万里》
6、《草房子》
五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篇目
1.《泊船瓜洲》
2.《秋思》
3.《长相思》
<
4.《山中送别》唐王维
5.《浣溪沙》北宋秦观
6.《黄鹤楼》崔颢
7.《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
8.《雪梅》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9.《乐游原》唐李商隐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11.《墨梅》元王冕
#
12.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
13.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14.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15.清平乐·会昌毛泽东
16.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17.七律·长征毛泽东
18.《硕鼠》(诗经)
19.《黄鸟》(诗经)。

20.《买椟还珠》(韩非子)
21.《曾子杀猪》
22.《沁园春雪》
23.《咏菊》杨万里物性从来各一家24.《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义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

《泊船瓜洲》一诗,听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固然,关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够没必要深究。

若是从诗的字面上看,能够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何时才能照着我回抵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以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非很远的南京,不由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一诗,是张籍的作品。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融合,较少叙事成份;到了中唐,叙事成份慢慢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信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超级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异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想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提及。

信写好后,又担忧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动身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这是一首描述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里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一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天黑,又是起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由想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学情分析】关于古诗的教学,在必然程度上存在着困难,假设只要让小孩们会朗诵,那超级简单,而困难就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入诗歌本身的意境当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学习《泊船瓜洲》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练地背诵,体会作者的感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泊船瓜洲》:1075年春天,皇帝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王安石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

一天晚上,他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一水间 帐篷 数万重 江畔 jiàn zhàng chóng pàn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泊船瓜洲》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瓜州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家。

.泊船瓜洲【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青山。

【间:间隔;相隔。

】【钟山:现在南京市紫金山。

】【数重:几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绿:吹绿了。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想到家乡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并不远。

这种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突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当动词使用,意思是“吹绿了”,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写出了长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各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的方法。

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乡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单元主题这里有一首杜甫写的诗,题目是《月夜忆舍弟》。

其中有一句是千古名句,流传至今,那就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明月之夜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同学们,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是人间美好的感情。

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出示课件2)2.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两点要求?3.今天,我们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自由读,说说哪首是诗,哪首是词?二、学习《泊船瓜洲》1.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泊船瓜洲》。

2.齐读指名回答并朗读。

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理解诗句(1)出示: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诗中的瓜洲、京口、钟山、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从哪几个词语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交流理解:一水间、只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见课件)◎钟山(2)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所以王安石是在南京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感情很深,可以说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1.《泊船瓜洲》1.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解释: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仅仅被几重山峦阻隔。

这里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家乡并不遥远,但在心理上却感觉有一定的距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温柔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绿” 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到来后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归乡的渴望。

2.《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解释: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在洛阳城里面,秋风吹起,诗人想要写一封家书,心中的思绪万千。

秋风是秋天的象征,往往能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诗人看到秋风,便涌起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想要通过家书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而“意万重”则体现了这种情感的深厚和复杂。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又担心匆忙之间没有把想说的话都写清楚,在送信的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又把信打开检查。

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家书的重视,害怕遗漏了任何重要的信息。

3.《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解释: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将士们翻山越岭,趟过河水,一路向榆关(山海关)的方向前进。

夜晚宿营时,只见无数的营帐中都亮着灯火。

这几句描绘了将士们行军的艰难和辛苦,以及夜晚宿营时的壮观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离家越来越远。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外面的风声不断,雪也下个不停,嘈杂的声音把思乡的心都搅碎了,让人难以入眠。

在故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

这里通过对风雪声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将士们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与故乡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12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12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12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12课《古诗三首》包括《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情感和景色的经典作品。

《泊船瓜洲》是王之涣的名篇,其内容是描述诗人泊船瓜洲,怀念家乡的感受。

诗中描绘了江水、风、月等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的感情与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感人至深。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代表作,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描述了诗人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这三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要注意古诗的韵律和用词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增强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5.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5.古诗词三首

——我们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我们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作者心系故园,如果 身在故园,你们眼前又会 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 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 心?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颗孤独、思念、伤感的心。
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之情。
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 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问题:
3.“复恐”和“又开封”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3.诗人怕漏写了什么,这种“恐”促 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了“又开封” 的决定。显示出了他对家人的重视和 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 遗漏了一句。
秋思
(唐)张籍
客居在洛阳城的诗 人想给家乡的亲人写封 信。 洛阳城内秋风乍起。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诗词名句。 2.小练笔: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所以,作者在这种际遇 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 难免将忧郁、伤感、消沉之 情融入字里行间,我们也更 能理解作者对即将远离的家 乡怀有的深深眷恋之意了。
问题: “一水”和“只隔”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心情?
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 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 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洛阳:今河南洛阳。
作:写。
意万重: 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 中,我想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 人沟通,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处下笔。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临:将要。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抒发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抒发。

5.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其他类似的古诗作品,进行拓展学习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学生学校年级五年级次数科目语文教师日期时段课题五年级上——5、6课复习教学重点1、掌握课内生字词语,重点句段解析,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感情2、阅读训练:课内同步阅读教学难点1、掌握生字、词语、多音字等;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阅读分析方法,掌握阅读答题技巧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多音字等;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阅读分析方法,掌握阅读答题技巧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课前热身:1、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

2、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二、内容讲解:1、课文的基础知识复习字音,字形,词义,多音字,诗词理解,课文主旨把握,重点语句的解析2、课内当堂练习3、课内阅读,讲解解答阅读题技巧三、课堂小结: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四、作业布置:管理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作业布置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备注:2、本次课后作业:课堂小结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五年级上——5、6课复习5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重点字词】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èng。

【重点词义】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聒(guō):指声音嘈杂。

那畔(pàn):那边。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习课下注释《泊船瓜洲》宋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唐张籍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4)表达方法异同:课题相同点不同点泊船瓜洲抒发思乡之情侧重于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侧重于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写景与叙事相结合抒情6 《梅花魂》【重点字词】1、易写错的字:慈祥、境遇、欺凌、衰老、低头折节、风欺雪压2、易读错的字词:秉()性葬()身玷()污凉飕()飕泪眼蒙眬()朦()胧眷()恋3、多音字漂(泊)bó(分)数fēn (抹)净mā湖(泊)pō(分)外fèn 涂(抹)mǒ4、易混淆的形近字祥衰欺抵凌络魄腮猬侨详哀期低陵洛魂鳃谓娇5、对词语的理解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

大抵:大多;大都。

愈……愈……: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加深,相当于“越……越……”。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屈服。

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

眷恋:怀念,留恋。

秉性:性格。

【课文理解】主要内容: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

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他眷恋祖国之情。

中心思想: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重点句:“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一大段围绕梅花分为三层:1.赞美不畏严寒的梅花精神。

2.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3.外祖父对我的希望与教诲。

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

秉性——本性的意思。

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美化的精神,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也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会,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

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

(读诗落泪)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不能回国)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珍爱墨梅图)②、临走送我墨梅图 (赠墨梅图)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送梅花手绢)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和(作用)是: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文中诗句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意思是:明年绿草如茵的时候,你(朋友)你回不回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意思是: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

当堂练习1、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2、“梅花魂”在本课指,课文写了外公的五件事,分别是:,,,,。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复()帐()畔()临()概()夏()账()伴()监()慨()杭()浸()扰()抗()侵()挠()4、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语:()的泪珠()的舞姿()的波纹()的梅花()的柳枝()的泉水5、选词填空(1)感动感谢感激我非常()老师几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小军的话()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2)发现发生发明我们学校里,每天都会()一些新鲜事。

爱迪生是著名的()家6、句子练习:(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3我们怎能忘记家乡呢?五、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语气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反问句中没有“不”的,陈述句中加“不”。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luò yú pàn zhànɡ shū lǐ xī hɑn()阳()树河()营()()() shuāi lǎo huá qiáo juàn liàn bǐnɡ xìnɡ diàn wū()()()()()二、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钟山只隔数(shù shǔ)重山。

2、身向榆关那畔(pàn bàn)行,夜深千帐灯。

3、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4、欲作家书意万重(zhòng chóng)四、为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能书善画()①善良,慈善:②友好,和好:③擅长,长于:④容易、易于2、颇负盛名()①担负;②依仗;③遭受;④享有;⑤失败3、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有分别,不同的②另外的,别的③惊奇,奇怪④分4、愈是寒冷()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三、咬文嚼字(解释加点的字义)1、京口瓜洲一水间()2、春风又绿江南岸()3、明月何时照我还()4、欲作家书意万重()5、复恐匆匆说不尽()6、聒碎乡心梦不成()四、诗句翻译。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五、对号入座(将诗句、题目与思乡的表现连线)《长相思》明月何时照我还万语千言《泊船瓜洲》聒碎乡心梦不成归心似箭《秋思》欲作家书意万重夜不能寐六、小法官,巧断案(判断正误)1、“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水”当“河流”讲,诗中具体指的是长江。

()2、“泊船瓜洲”的“泊”念“pō”,这里当“停船靠岸”讲。

()3、“复恐匆匆说不尽”中“恐”意思是“害怕,畏惧”,“尽”意思是“完,完毕”。

()4、“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书”指书信“重”读“chónɡ”,可以解释成“层,种”。

()七、沙里淘金(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1、下面地名古今叫法相同的是:【】A、榆关B、京口C、钟山D、洛阳2、对下面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开封。

【】A、诗人在家书中漏写了一件重要的事,后来又打开信封补上了。

B、因为“意万重”,诗人“恐匆匆说不尽”。

C、“临发又开封”,显示出诗人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D、“复恐”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开封”是对人物动作行为细节的描写。

3、古诗词朗读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A、洛阳/城里/见/秋风B、风/一更,雪/一更C、京口/瓜洲/一/水间D、春风/又绿/江南岸4、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的诗人是:【】A、白居易B、王安石C、张籍D、苏轼八、要点扫描(课文回放)。

1、王安石评价张籍的《秋思》时说:“看是寻常最奇崛。

”诗中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诗句是:,。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