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e193253168884868762d62f.png)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 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 >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 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 50%血容量 /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 =Hb-10g/L 或 Hct-0.03;●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 ;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 , PT 或 APTT 延长> 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 (INR >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
△特别说明:● 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U 红细胞 +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https://img.taocdn.com/s3/m/666a2cf20740be1e640e9a5e.png)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尺度之杨若古兰创作1.目的:为严酷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须要输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尺度)内科:◆ 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Hb70~100g/,伴随: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芥蒂、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内科:◆ Hb<70g/L 或 Hct<0.22,扩容后病情波动◆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随: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芥蒂、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惯例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纳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惯例.●输血前血惯例: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惯例陈述;●输血后血惯例: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惯例,根据输血后血惯例的目标扣除,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多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尺度可放宽+10%冰冻血浆⑴后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妨碍性出血(无生物成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感化;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本身血容量),PT 或APTT 耽误>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妨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弥补抗凝血酶原Ⅲ(心外轮回) .△特别说明:●搭配血:全部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气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非血浆输注适应征:★烧伤内科初期(<24h=复苏扩容;★血液浓缩,但出血量<70%血容量;★心外术后抗凝医治期 PT 或 APTT 明显耽误或 INR<5,但无出血症状;★低体重早产儿 PT 或 APTT 明显耽误,但无出血症状.★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弥补养分(白蛋白)、加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构成(红悬液+血浆)均为分歧理输血;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随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觉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成控制渗血,不受限制血小板冷沉淀◆◆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儿科调查参考尺度(红细胞)4.1儿科(<4 个月)◆出生24 小时:Hb<120g/L;Hct<0.36◆一周内:累计失血达血容量 10%◆急性失血:血容量的 10%◆ ICU:Hb<120g/L◆慢性低氧血症: Hb<110g/L◆迟发性贫血:Hb<70g/L儿科(>4 个月)◆急性失血低血容量,对其他医治无反应◆围手术期贫血急症手术;手术期间失血量≥总失血量 15%◆围手术期贫血,药物医治难以纠正◆Hct<24%:放化疗期间慢性原发性或获得性零碎性贫血◆ Hct<40%:重症肺炎、体外轮回膜肺◆ Hb>100g/L: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的高量输血输血适应症包含哪些1.目的:为包管临床准确对症输血,防止滥输血.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各科室和输血科急性出血急性出血为输血的次要适应症,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临床上无血容量缺乏的表示,可以不输血.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500~800m1)时,应根据有没有血容量缺乏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更选择医治方案.普通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不输全血或血浆.当失血量超出总血容量20%(1000m1)时,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添加或清蛋白合成缺乏惹起.手术前如有贫血或低清蛋白血症,应予纠正.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准绳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者可弥补血浆或清蛋白液.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骨髓按捺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以添加抗感染能力.根据惹起病人凝血功能妨碍的原发疾病,输注相干的血液成分加以矫正,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Ⅰ缺乏症病人应弥补凝血因子Ⅰ或冷沉淀制剂,也可用新颖全血或血浆替代.。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4d11b2e1a37f111f0855b51.png)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1、内科: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2、外科: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3、特别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 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 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1、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2、DIC 急性期;3、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4、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 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5、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6、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三、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 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https://img.taocdn.com/s3/m/992b998931b765ce0408142f.png)
临床输血指征之五兆芳芳创作为增强我院临床用血办理,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办理方法》及《临床输血技巧标准》的有关规则,特将临床输血指征明确列出,供临床医生参考,以便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科学用血、公道用血、节约用血.红细胞的输注指征(>14岁的成人尺度)●外科:●Hb>100g/L,不输血;●Hb在70~100g/L之间,按照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并在病历中和申请单中记实输血的理由;●Hb<70g/L,可考虑输红悬液;●内科:●Hb<60g/L或Hct<0.2,严重的心肺功效障碍,伴缺氧症状;●贫血严重,虽然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输血.●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Hb70~100/g,伴随:心肺代偿功效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严重缺氧(晕迷,各类休克),消化道勾当性出血.△特别说明:●思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纳适合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陈述;●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按照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勾当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适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公道:急性失血的输血治疗原则:在通过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根本上,按照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通过输血来改良携氧能力.经常使用治疗计划:●失血量不超出总血容量的2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超出总血容量的3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并可考虑输血;●失血量超出总血容量时,在上述根本上按照患者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选择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注:急性失血申请输血时,要描述失血量.如果是术中出血,则需注明术前病人Hb值.注:按每输注2U的红细胞可以提高成人Hb10g/L,计较所需输注的血量.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指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PT或APTT大于正常中值的 1.5倍(PT>19.1秒、APTT>53.3秒)、创面弥漫性渗血;●患者因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出血量或输血量达到患者自身血容量时)而引起的凝血机制异常;●病史或临床进程表示有先天性或取得性凝血功效障碍;●紧急对抗华法则的抗凝作用(常规用量:5~8ml/kg)●人工肝换浆治疗.●各类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缺乏并伴随出血表示注: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即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效仍可维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时,实际上还会有1/3的自身成份(包含凝血因子)保存在体内,仍有足够的凝血功效.注意事项:●禁止用血浆扩容;●在无血浆输注指征时,不该与红细胞悬液搭配输注;●不该用血浆代替白蛋白、弥补营养、提高免疫力及安抚治疗;●以纠正凝血为目的的血浆输注,按10~15ml/kg体重足量输注才干有效,少量多次的血浆输注达不到纠正凝血因子的作用.维持剂量为5~10ml/kg.●促进伤口愈合.冷沉淀的输注指征(规格:25±5ml/2U)●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取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维蛋白原<0.8g/L.若患者将进行大手术或有严重创伤时,纤维蛋白原水平应保持在1.0g/L).血小板的输注指征(规格:150~250ml/袋)外科:●血小板>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在(50~100)×109/L,按照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输注;●血小板<50×109/L,应考虑输注;●如术中出现不成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效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内科:●血小板>50×109/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在(10~50)×109/L,按照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5×109/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避免出血;注:预防性输注不成滥用,避免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冷沉淀的输注:1.甲型血友病2.血管性血友病3.8因子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76347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0.png)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如下:一、指征1. 急性失血:如果患者因急性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般来说,急性失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可以考虑输血。
2. 慢性贫血:对于慢性贫血患者,如果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者血细胞比容小于0.2时,可以考虑输血。
3. 大量失血:如果患者因各种原因大量失血,如外伤、手术等,导致血容量严重不足,此时需要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4. 低白蛋白血症:如果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进而引发水肿、休克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输注白蛋白来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
二、原则1. 合理输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等。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计算输血量,避免输血过量或不足。
2. 安全输血:应确保所输血液的质量,严格进行血液的筛查和检验,避免输注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血液。
同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感染。
3. 同型输血: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同型血液进行输注,以降低因异型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但在紧急情况下,如大量失血、严重贫血等,如果无法获得同型血液,可以考虑输注异型血液。
此时,应充分评估风险和利弊,并尽可能选择抗原抗体反应较小的血液制品。
4. 个体化输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输血方案。
例如,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选择红细胞悬液等对心血管系统负担较小的血液制品;对于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应选择富含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5. 谨慎使用血液制品:血液制品虽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输血时应谨慎使用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滥用血液制品。
总之,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是确保患者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障。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循输血原则,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5bd91742f60ddccdb38a041.png)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内科:◆Hb<60g/L或Hct<,慢性贫血患者◆Hb<70g/L或Hct<,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 Hb<70g/L或Hct<,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非血浆输注适应征:★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5,但无出血症状;★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https://img.taocdn.com/s3/m/b4d47f2bff00bed5b9f31d45.png)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 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 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 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适应症及评估模版
![输血适应症及评估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cc0320866fb84ae45c8df4.png)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一.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 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 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肿瘤患者癌症治疗中是否需要输血支持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肿瘤患者癌症治疗中是否需要输血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dc4b987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d.png)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肿瘤患者癌症治疗中是否需要输血支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已经成为许多疾病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针对肿瘤患者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输血支持,需要根据相应的指征参考标准来进行判断。
本文将从输血指征及安全性、肿瘤患者的血液相关并发症以及输血对癌症治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输血指征参考标准及安全性1. 血红蛋白水平:输血的主要指征之一是血红蛋白水平过低。
通常认为,当肿瘤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80 g/L时,可以考虑输血。
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输血,因为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于无症状的轻度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促进红细胞生成,如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2. 其他血液指标:除血红蛋白水平外,还应考虑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其他血液指标。
肿瘤患者在癌症治疗中常常伴随凝血功能异常,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异常或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需要输血支持。
3. 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输血也会考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例如,患者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如乏力、气短等),或者出现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可能需要及时输血。
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充分权衡输血的风险和益处。
二、肿瘤患者的血液相关并发症肿瘤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多种血液相关并发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这些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对于存在血液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来改善其症状和生活质量。
1. 贫血: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血液问题之一。
贫血会导致患者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到癌症治疗的进行。
如果贫血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有效控制,可能需要考虑输血。
2. 血小板减少: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时,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出血风险,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023输血标准
![2023输血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edcb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7.png)
2023输血标准
4. 血型和配型:在进行输血前,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进行配型和交叉试验,以确保 血液的兼容性。
5. 病原体筛查:供血者的血液必须进行病原体筛查,以排除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 、梅毒等。
6. 输血反应风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史,评估输血反应的风险,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2023输血标准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从一个人(供血者)输送到另一个人(受血者)的过程。为确保安全 和有效性,输血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指南。以下是一般性的输血标准:
1. 临床指征:输血应基于明确的临床指征,如失血性休克、贫血引起的组织缺氧、血友病等。
2. 血红蛋白水平:通常,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克/分升是输血的一个常用指标。然而,在某些特殊 情况下,如心脏病患者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血红蛋白水平才会考虑输血。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https://img.taocdn.com/s3/m/dbda5a2326fff705cd170aef.png)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之马矢奏春创作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 规范临床输血, 减少不需要输血.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 Hb<60g/L 或 Hct<0.20, 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 或 Hct<0.22, 急性贫血患者◆ Hb70~100g/, 陪伴: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 Hb<70g/L 或 Hct<0.22, 扩容后病情稳定◆ Hb70~80g/L, 择期手术前输血◆ Hb70~100g/, 陪伴:急性年夜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继续性出血, 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继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招致血惯例结果 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用合适的扩容剂扩容, 然后再检测血惯例.●输血前血惯例:最接近输血决按时间的血惯例陈说;●输血后血惯例:首选第 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惯例, 根据输血后血惯例的指标扣除, 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屡次输血:至少呈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 判定标准可放宽+10%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立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年夜出血后的年夜量输血(≥自身血容量) , PT 或APTT 延长>1.5 倍, 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弥补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 但 24 小时内习惯性依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 或当天输2U 红细胞, 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 两者反复轮替输注.●非血浆输注适应征:★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血液稀释, 但出血量<70%血容量;★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 PT 或 APTT 显著延长或 INR<5, 但无出血症状;★低体重早产儿 PT 或 APTT 显著延长, 但无出血症状.★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弥补营养(白卵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构成(红悬液+血浆)均为分歧理输血;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50×109/L, 不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50×109/L, 陪伴出血或预防出血, 可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外科:◆血小板计数>100×109/L, 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 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 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呈现不成控制渗血, 不受限制血小板冷沉淀◆◆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儿科调查参考标准(红细胞)4.1儿科(<4 个月)◆出身24 小时:Hb<120g/L;Hct<0.36◆一周内:累计失血达血容量 10%◆急性失血:血容量的 10%◆ ICU:Hb<120g/L◆慢性低氧血症: Hb<110g/L◆迟发性贫血:Hb<70g/L儿科(>4 个月)◆急性失血低血容量, 对其他治疗无反应◆围手术期贫血急症手术;手术期间失血量≥总失血量 15%◆围手术期贫血, 药物治疗难以纠正◆ Hct<24%:放化疗期间慢性原发性或获得性系统性贫血◆ Hct<40%:重症肺炎、体外循环膜肺◆ Hb>100g/L:遗传性血红卵白病的高量输血输血适应症包括哪些1.目的:为保证临床正确对症输血, 防止滥输血.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各科室和输血科急性出血急性出血为输血的主要适应症, 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 临床上无血容量缺乏的暗示, 可以不输血.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500~800m1)时, 应根据有无血容量缺乏的临床症状及严重水平, 同时参考血红卵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动选择治疗方案.一般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 不输全血或血浆.当失血量超越总血容量20%(1000m1)时, 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卵白合成缺乏引起.手术前如有贫血或低清卵白血症, 应予纠正.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 原则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卵白血症者可弥补血浆或清卵白液.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 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 以增加抗感染能力.根据引起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 输注相关的血液成份加以矫正, 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 凝血因子Ⅰ缺乏症病人应弥补凝血因子Ⅰ或冷沉淀制剂, 也可用新。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https://img.taocdn.com/s3/m/906c427348d7c1c708a1451b.png)
血小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 向或表现的患者.外科血小板计数×109/L之间,应根据 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溶血决定.如术中出 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不受上述限制.内科血小板计数(10~ 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 注,血小板计数10者为输注有效。
外科: ◆ 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 Hb70~100g/,伴有: 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 高龄) 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 克)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4)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 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 即便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 还会有1/3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 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意,休克没得 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FPP的使 用,必须达到l0~l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PP 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5)小儿输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确需输血者 由经治医师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后进行。
临床输血指征与血液成分的临床 应用
传统的输血指征是:Hb< 100g/L或 Hct< 30%。然而,近年随着对用血安 全的关注,已重新评估了输血指征。 就血液的运氧能力而言,即使Hct< 20%,血液的运氧能力依然能保持正 常。
ASA(血液成分疗法)输血实践指南规定: 1、Hb(血红蛋白)> 100g/L,一般不必输血; 2、Hb< 60g/L,才需输血; 3、Hb在60~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 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血细胞比 容)凝血功能的检查结果外,还需根据病人的 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 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c8a6ce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a.png)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一、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一)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 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
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
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
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2.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老年患者老年人是否需要输血支持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老年患者老年人是否需要输血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a4887a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a.png)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老年患者老年人是否需要输血支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加。
在医疗领域中,输血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老年患者是否需要输血支持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讨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以及对老年患者的输血支持问题,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 血红蛋白浓度(Hb)水平输血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氧输送能力,而血红蛋白是携带氧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是否需要输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8 g/dL时,可以考虑输血。
2. 症状和体征除血红蛋白浓度外,症状和体征也是判断是否需要输血的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老年患者出现疲乏、气短、头晕等症状,伴随着低血压、心率增快等体征,可能是缺氧引起的。
这时就需要综合考虑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3. 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疾病、肾疾病等。
在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时,还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氧输送能力的影响。
如果存在心脏病等导致氧输送障碍的情况,即使血红蛋白浓度较低,仍应慎重考虑输血。
二、老年人是否需要输血支持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普遍下降,可能存在多个器官系统的障碍,因此对于老年人是否需要输血支持存在一定的争议。
下面将从肾功能、心血管功能和免疫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肾功能老年人的肾功能普遍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草酸盐清除率减少。
因此,老年人在输血时需要特别注意肾脏负担。
若血容量不足或存在明确的出血原因,可适当输血;反之,若肾功能较差、无明显症状,应慎重考虑输血。
2. 心血管功能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常常受损,心脏储备减少,血压调节功能下降。
因此,在输血时需注意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容量负荷过大,加重心衰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症状表现,谨慎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3. 免疫功能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逐渐减弱,机体对输血可能产生较弱的免疫反应。
因此,在考虑输血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
输血指征标准
![输血指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ed25b6bd64783e09122beb.png)
输血指征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1.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2.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3.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4.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5.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6.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外科:1.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2.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3.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4.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5.DIC;6.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7.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8.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特别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
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
二冰冻血浆1.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2.DIC急性期;3.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4.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5.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6.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了解输血指征参考标准血液病患者是否需要输血
![了解输血指征参考标准血液病患者是否需要输血](https://img.taocdn.com/s3/m/40260c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d.png)
了解输血指征参考标准血液病患者是否需要输血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在治疗血液病患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确定是否需要输血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本文将介绍了解输血指征的参考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一、了解输血的指征参考标准在判断血液病患者是否需要输血时,医生通常会考虑以下指征参考标准:1. 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是判断输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对于血红蛋白低于特定水平(如70-80 g/L)的患者,输血是必要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血红蛋白降低都需要输血,因为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
2.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比例的测量。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红细胞压积低于20%时通常需要输血。
3. 症状和体征病症的严重程度和症状有时也是决定是否输血的重要因素。
例如,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乏力、气短、心悸和体力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即使血红蛋白水平尚未达到输血的标准,医生也可能考虑输血。
4. 根本疾病的特点不同的血液病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判断是否需要输血的标准也可能不同。
例如,在某些白血病类型中,即使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但由于病情特殊,可能并不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二、输血的合理性与风险的权衡尽管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减轻症状,但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因素。
1. 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决定是否输血时,医生需要权衡输血所带来的风险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2. 病原体感染输血也存在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尽管现代输血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时,医生也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具备自身免疫力、输血血液的安全性等因素。
三、个体化治疗决策的重要性在判断血液病患者是否需要输血时,个体化治疗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输血指征
![输血指征](https://img.taocdn.com/s3/m/91d2ac62011ca300a6c390ee.png)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非血浆输注适应征:★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5,但无出血症状;★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
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
内科:
1、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2、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3、Hb70~100g/,伴有: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外科:
1、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2、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3、Hb70~100g/,伴有:
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
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特别说明:
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
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
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
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或Hct-0.03;
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
输血合理:
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
二、冰冻血浆
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
⑵DIC急性期;
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
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
创面弥漫性渗血;
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
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
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
“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2、非血浆输注适应征:
(1)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
(2)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
(3)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5,但无出血
症状;
(4)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5)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补充营养(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全
血再构成(红悬液+血浆)均为不合理输血;
三、血小板
内科:
1、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
2、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外科: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
四、冷沉淀
1、纤维蛋白原缺乏<0.8g/L
2、甲型血友病
3、血管性血友病
4、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