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是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产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产业结构: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布局:主要研究产业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及规律,以及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SCP分析框架(SCP范式):哈佛学派在分析特定产业时,构造了一个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市场结构,是指决定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运行的效率,即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方面的现实状态。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合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和说明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经济效率并存的。
完全可竞争市场:当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方便地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产业布局
2011-1-1
7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二)市场因子 1.市场位置。以最短路线、最少时间、最低成本进入 1.市场位置。 市场位置 市场,可增强市场竞争力。 2.市场规模。 2.市场规模。即商品或服务的容量。产业发展与市场 市场规模 规模密切相关,规模大则利销,反之则商品滞销。 3.市场结构。 3.市场结构。不同市场结构有不同竞争环境,需针对 市场结构 其特征采取不同经营策略,对布局有重要影响。 4.市场成熟度。发达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4.市场成熟度。发达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产业 市场成熟度 布局有重要影响。 布局有重要影响。
2011-1-1
16
四、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研究背景 克里斯泰勒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区》。书 中试图说明城镇为什么存在?决定城镇发展的因素等问题。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有一匀质平原,资源、人口密度均匀,运 输费用不变,消费者偏好相同。厂商定位原则仅考虑需求 界限、市场范围(市场的地理限制,超出该限制,消费者 宁愿光顾其它较近市场)。 依商品市场地理分布范围,形成若干大小不同“中心 地”。
2011-1-1
9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1、研究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农业 研究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国,英、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法贸易,发现土地在工业化中的价值, 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法贸易,发现土地在工业化中的价值,大量购 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过渡。 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过渡。 为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杜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 为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杜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 收集详细资料,1826年撰写《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收集详细资料,1826年撰写《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 年撰写 《孤立国》)。 孤立国》
产业经济学:第八章 产业布局:区位与集聚
12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四)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 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 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
13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5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各个中 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16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20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新经济地理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最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及。 (一)区域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
新经济地理学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解释,认为一 体化经济对区域经济活动和财富空间分布的影响将 取决于市场规模效应的相对大小、运输成本的降低 以及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
杜能确定了围绕一个城市市场出 现的6个同心环状的农业地带:
三林六 圃业个 农带农 作、业 带轮地 、作带 畜农分 牧业别 带带为 。、: 如谷自 右草由 图农农 作作 带带 、、 响经 农 影 方 农营 场 响 式 杜 业者 的 集 出 能 的本 自 约 发 之 收身 然 度 来 后 益的 情 的 研 , 和特 况 因 究 布 土征 、 素 农 林 地等 社 有 业 克 利, 会 农 区 曼 用集 经 场 位 从 方约 济 的 布 集 式度 发 交 局 约 。的 展 通 。 度 高水位他和 低平置认经 影和、为营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4章
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科技因素
❖ 科学技术决定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影响
产业布局。
❖ 科学技术决定着产业结构,进而影响产业布局。 ❖ 科学技术决定着交通运输方式,进而影响产业布局。
23
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四)社会政治因素
❖ 人口因素 ❖ 历史基础 ❖ 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 ❖ 国内、国际政治环境
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随着经济发 展及工业点的增多,点与点之间由于经济联系 的加强,必然会建设各种形式的交通通信线路 使之相联系,这一线路即为轴。点轴贯通就形 成了点轴系统。
17
三、产业布局理论多样化发展
(三)网络开发理论
❖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开发就可
以构造现代区域的空间结构并形成网络开发 理论。
7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
(二)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 配置模式:以城市为中心, 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 业、林业、轮作式农业、 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 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 结论——随着离市场距离
增加,土地利用由耕作地
向畜牧地、荒地过渡;集
约程度逐步降低;谷物比
重逐步减少,休闲地随之
增加。
图1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要是通过第一产业发挥作用。
❖自然因素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旅游业
的作用上。
21
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二)经济因素
❖ 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具有决定性作用 ❖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市场、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集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五)地理位置因素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摘要产业布局理论是阐述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经济现象的理论。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
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1、杜能的《孤立园》。
192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
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运近,亦即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为此,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
尽管杜能的理论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但他的农业区位理论给西方许多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杜能也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被誉为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认为,运输费用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运费最低点上。
韦伯还考虑了其他两个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劳动费、运费)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
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
②聚集力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地集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
产业布局理论-发展1、成本学派理论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阿尔弗雷德·韦伯之后是胡佛。
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营费用、是距离的函数;站场费用、则不一定。
在此基础上他对阿尔弗雷德·韦伯的理论作了修改: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最佳。
产业经济学部分知识点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是产业的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产业组织理论: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人建立的传统的产业理论体系,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效果。
“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布局(PPT 21页)
(3)确定合理的工业区位
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集聚力
集聚力: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 地集中所带来的 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外部经济利益的增长。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共同点:
以“孤立国”为假定前提,并立足于单一的产业中 心,目的在于以最低成本或最节省费用来实现产业利润 最大化;都不考虑产品的市场销售因素和消费因素等问 题。
三、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一)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1826年,《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
(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
在确定农业活动最佳配置点时,要把运输因素考 虑进来。
(2)“孤立国”模式的基本假定 均质的、单中心的、自由竞争的、等距离运输费用的
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瑞典,缪尔达尔,1957年,《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 提出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 用和不利影响。
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布局上应采取非均衡发 展战略;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产业布局 战略。
四、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产业布局条件 (二)产业布局特点 (三)产业布局层次 (四)产业布局机制
多种成本因素分析。
2、地理学派
第一,在中心地的等级衡量方面,美国,贝利, 1964年,把城市人口规模与中心地等级联系起 来,大大提高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在城市 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斯坦恩、施坚勒,1964年,提出了农村 墟场周期性中心地理论,从而提高了克里斯塔 勒中心地理论在农业地区的应用意义。
产业经济学
Industry Economics
产业布局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一、产业布局的涵义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共49张PPT)
(三)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
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 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的条件下,产业活 动势必首先向最优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区集中,形成 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进而完成产业劳动地 域分工的大格局。
(四)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五)价格与税收条件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价格政策、产 品地区差价及产品可比价格等方面。
税收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要作用。
五、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 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技术进步不断地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自然资 源获得新的经济意义。
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中 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区位经济学。
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
成本—市场学派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 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 布局问题。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
除上述三个学派外,区位理论发展到20世纪中期还产 生了行为学派与社会学派。行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把人的主观
法律对产业布局有相当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 业布局,主要受市场需求控制,比较注重效益,但往往 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造成产业布局的波动性和趋同化。
(四)国内、国际政治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政 治环境,一个政局不稳、动荡不安的国家,其经济很难获 得发展,当然也就谈不上合理的产业布局。
❖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 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的。
产业经济学 产业布局中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020/2/28
区域产业布局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2
•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产业布局不论是地 区组合还是企业规模,无不受地区资源禀赋的制 约。第一产业的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资源。农业 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土地的情况;矿业则取决于 矿产资源的分布。
• 第二产业的产品间接来源于自然资源,它的分布 因此出现多种情况。从传统形式上看,工业接近 原料地和消费地,就近取得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这是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影响的最直接体现。
2020/2/28
区域产业布局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 现代的区位选择,是将上述三个方面标准结合起 来,从区域的总体发展的角度去衡量区位选择, 即把区域发展的经济目标、会目标和生态目标的 实现,作为产业选择的最后的目标,上述三个标 准成为实现目标的途径。
2020/2/28
区域产业布局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
(一)自然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 • 包括自然条件在内的自然环境,对三次产业的布局都有很
大影响。 • (1)对农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农业的区位选
往往能够决定某种农产品的布局区域。 • (2)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对用水、用地及一些特殊环境的要求上。 地质、地貌条件,气候的干湿度情况,以及光照、风向等, 都能够决定某些工业部门能否在一些特定的地域布局。 • (3)对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影响。
• (2)在工业社会,处于资源经济时代,资源的有 效供给决定着企业的命脉,而知识经济时代,自 然资源不再是产业发展的惟一需要,产业发展更 多的需要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因此,在有限的 自然资源衰竭和减少的同时,智力资源和社会资 源变得更加丰富,企业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更大
第11章产业空间布局
2. 产业区域分工理论2
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
它是技术差距论之一。该论主要研究了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 状态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可以用来解释部分工业品的 国际贸易格局,解释世界性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某些趋势。 构成了后来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核心内容。P252
中心外围 理论
普雷维什理论的重要特点是从区际收支角度,而不仅仅是从 资源禀赋差异角度来考察产业区际分工、贸易与经济发展的 关系。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广泛采用非初级产品出口和进口替 代战略。为发展中国家改善贸易条件、制定产业布局战略提 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
3. 产业区位理论—古典区位论
杜能的农 业圈层论
杜能在《孤立国》中认为,在农业布局问题上,什么地方适 合种什么作物,并不完全由自然条件决定,农业经营方式也 不是任何地方越集约化越好。在确定农业活动最佳配置点时, 要把运输因素考虑进来。
韦伯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位论
认为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费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 的影响。其中运费起决定作用;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 大比重或与运费相比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大一些的工业而言, 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聚集力是指企业规 模扩大和工厂在一地集中而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外 部经济效益的增长。聚集经济效益:一方面取决于聚集产 业或企业的种类与结构,另一方面取决于聚集规模。
值),eit是i地区就业总数(或总产值),Enj是全国j产业就业
人数(或j部门产值),Ent是全国就业总数或总产值。
作用
如果LQ大于1且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j产业专业化或集中化程 度越高;反之,若LQ小于1且数值越小,说明该地区j产业部门 的专业化程度或集中化程度越低。
(2)专门化率
含义 与区位熵一样,也是反映各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指标。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
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影响到该国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经济的发展速度。
概述宏观调控上的产业布局政府采取的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应用。
产业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
其中决定区域竞争力与产业布局的先天条件及核心要素为区位因素,后天可以弥补的居于第二位的是区域政策因素。
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市场份额最大和聚集效益。
现代产业布局既是一个市场均衡问题,又是一个区域均衡问题,实质上是成本均衡问题。
无论是古典的区位理论还是现代区位理论,距离以及由距离所造成的运输费用,始终是布局问题的关注与关键所在。
现实中具体区位的选择是将上述三个方面标准与区域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作出产业布局的最终选择。
美国学者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凡有竞争力的产业、产品都是以产业集群方式存在。
贯彻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当今各地区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的区位选择准则。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
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众多企业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短途运费下降,采购、生产与销售成本降得很低,大大提高了集群企业竞争力。
产业经济学习题汇总
产业经济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 产业2产业布局 3.产业分类 4.主导产业 5.基础产业6.瓶颈产业7支柱产业8先导产业9.产业生命周期10.产业发展战略11产业调整12产业结构优化13产业结构合理化14产业结构高级化15产业结构16区域产业结构17区位熵18高技术19高技术产业20传统产业21技术进步22经济增长23投入产出法24.产业关联25.产业波及26.影响力系数27感应度系数28直接消耗系数29完全消耗系数30列昂惕夫逆矩阵31.产业组织32有效竞争33市场结构34市场绩效35沉没成本36马歇尔冲突37完全竞争市场38完全垄断市场39垄断竞争市场40寡头垄断市场41.集中度42产品差别化43市场行为44产业集群45企业兼并46产业融合47.市场协调行为48产业结构政策49战略产业 50产业组织政策 51产业规制 52.规模经济 53.范围经济54.绝对集中度指数 55.赫芬达尔指数 56.勒纳指数、二、单项选择题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2..产业经济学就学科性质而言属于: C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 应用经济学D.理论经济学3..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是BA.霍夫曼B.克拉克C. 费希尔D.库兹涅茨4.产业的雁行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BA.泰勒尔B.赤松要C.贝恩D.梅森5..根据霍夫曼定律, 当霍夫曼比例小于1时,意味着:DA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B. 国家还远未实现工业化C.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D.国家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6.霍夫曼比例是指A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B.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C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与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D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7.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中第一部类是指BA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 B.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C. 生产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部门D.生产满足发展和享受的生活需要8...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分类标准是CA.工业化发展阶段B.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D.产发展的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9.特别适合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是DA.重工业优先发展B产业平衡发展 C. 出口导向战略 D.轻工业优先发展10.配第—克拉克定理中用来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要素是BA. 劳动力和国民收入B.劳动力C.国民收入D.经济增长11.西蒙库兹涅茨用来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要素是AA. 劳动力和国民收入B.劳动力C.国民收入D.经济增长12.从总体上来说,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因素是BA.需求因素B.经济发展C.科技进步D.社会因素13.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AA.中观经济理论B.微观经济理论C.宏观经济理论D.古典经济理论14..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B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15.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体是:DA.政府B.管理者C. 国家D.企业16.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CA.产业间是否有大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B.产业间是否均衡C. 产业间比例是否恰当D. 产业构成是否齐全17.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CA.重点发展重工业B.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C.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 重点发展传统产业18.若J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则说明AA. J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B. J产业在该地区发展缓慢A.居于平均水平以下B. 等于平均水平C.与平均水平没太大关系D.居于平均水平以上30.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并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的是AA.贝恩B.梅森C.凯维斯D.谢菲尔德31.支持反垄断政策的产业组织学派是DA.芝加哥学派B.新奥地利学派C.古典学派D..哈佛学派32.在美国一批大型反托拉斯案件相继被提出诉讼,如施乐复印机公司案、凯洛特公司案、埃克森等8家石油精炼公司案等等,这些案件应是发生在DA.芝加哥学派主流地位时B.新奥地利学派主流地位时C.古典学派主流地位时D..结构主义占主流地位时33.产业规制理论的最大缺陷是BA.市场失灵一定要通过政府来解决B.天然的假定了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是没有成本的C.市场失灵时会自动产生规制D政府的规制是必要的34.厂商在C 市场中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进行生产并能够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A.完全垄断B.寡头垄断C.完全竞争D.垄断竞争35.寡头垄断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A.厂商之间相互依存B.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C.厂商可以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决策D.厂商之间竞争异常激烈36.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有DA产业集中度较高B产品无差别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垄断3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应该属于下列哪种类型DA.复杂兼并B.水平兼并C.混合兼并D.垂直兼并38.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为了解决D问题;A. 经济—社会—人类的协调发展B.人类—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C.人口—地球—生态的协调发展D.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39.产业政策对以下哪一产业的效果最明显A.纺织业B.酿酒业C.种植业D.汽车业40.对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制属于下列哪个规制BA.直接规制B.社会规制C.行业自律规制D.间接规制41.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下列不属于产业规制的是CA.政府规制B社会规制C企业规制D行业自律规制42.SCP模式中的S指的是BA.市场行为 B.市场结构 C.市场绩效 D.市场竞争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是A.产业布局B.产业组织C. 产业结构D.产业政策E.产业关联2.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A.实证分析法B.统计分析法C. 定性分析法D.结构主义分析法E.唯物辩证法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工具有A.博弈论B.投入产出分析法C. 计量经济方法D.系统动力学方法E.自组织方法4.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张伯伦B.梅森C.贝恩D.谢勒E. 马歇尔5.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ABCDA.同类产品或服务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C.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E. 生产产品用途相同6..按照产业发展趋势可把产业划分为:A. 朝阳产业B.传统产业C.夕阳产业D.高技术产业E.基础产业7..标准产业分类法在划分产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A. 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种类;B.生产工艺与技术的相似性C.产业的用途D.统计上的需要和方便;E.产业和服务的技术含量8..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包括:A. 产业分布B.产业选择C.产业规划D.产业调整E.产业政策9..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方法,以下产业为第三产业:A.建筑业B.运输业C.通信业D.金融业E.教育10.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方法,以下产业为第二产业:A.建筑业B.运输业C.制造业D.工业E.通信设备制造业11.按照标准产业分类法下列属于产业大项的是A.矿业和采石业B.纺织、服装、制革C. 制造业D.电机、电器及供电设备E.制造业12.下列属于中国产业结构在1957~1978年间演变特点的是A.农业发展缓慢B.工业发展迅速C.第三产业发展迅猛D.轻工业供过于求E. 第三产业停滞萎缩13.下列属于中国产业结构在1952~1957年间演变特点的是A.农业比重下降B.第三产业发展迅猛C.工业发展较快D.农业比重上升E.第三产业略有上升14.产业生命周期的特点主要有A.不是所有的产业都具有生命周期B.衰退产业会永久消失C.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D.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E.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15.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A.工业产出占国民经济的份额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中等收入国家B. 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C.第三产业发展滞后D.农业比重过高E.大量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16.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经济学家的学说和研究A DA.配弟B.库兹涅茨C.刘易斯D. 魁奈E.霍夫曼17.产业结构合理化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A.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适应问题B.产业结构的演变问题C.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D.产业结构效应应如何充分发展的问题 E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8.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志是A.产业结构合理化B.产业结构高级化C.产业关联度增强D.产业协调能力增强E.产业能够快速发展19..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有A.供给结构的优化B.需求结构的优化C.工业结构的优化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E.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20.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主要应采取的方式或途径有A.优化需求B.调整增量C.调整数量D.优化投资E.调整存量21.从产业间生产和技术的角度来考察产业协调问题,可以从下述哪些方面进行分析A. 看产业数量比例是否协调B.看产业素质间是否协调C. 看产业间相对地位是否协调D. 看产业间联系方式是否协调E. 看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22.下列属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的有A. “标准结构”比较法B.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C. 是否符合人们的期望D. 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变化E. 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23.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标志主要有A.标准结构法B.相似性系数法C.工业比重法D.农业比重法E.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24.下列属于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的是A.可能不具备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B.各地区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C.区域产业结构之间互补性和依存性较强D. 区域产业结构之间不具有互补性和依存性E.一般具有若干在全国具有专业化分工优势的产业部门25.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有A.区域要素禀赋B.需求结构导向C.区域间的经济联系D.生产的地区集中度E.区域经济政治环境26.高技术产业具有如下特点A.具有创新性B.与最新科研成果紧密联系C.高收益和高风险性D.高竞争性和垄断性E纵向扩散和横向渗透性27.日本为促进本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兴建科学城和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B重点发展航空业C.采取税收又会、低息贷款D组织和协调官、产、学合作E制定政策引导高技术产业的发展28.英国为促进本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兴建科技工业园区 B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C.着重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 D改变科技投资策略E大力推进技术预测计划29.按照OECD的界定,下列属于高技术产业的有:A.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B.医药制造业 C交通运输业D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E.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30.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经济增长可以不依赖技术进步B技术进步有时会延缓经济增长的步伐C技术进步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D经济若要增长必须要有技术的进步E.经济增长为技术进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31.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是A.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时常发生矛盾B传统产业被高技术改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C.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不否认传统产业的发展D.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E传统产业总是抑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32..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有:A.产业集中度B.产品差别化 C市场进入障碍D科技进步 E.政府政策33.哈佛学派区别于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有:A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绩效 B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C在研究方法上偏重理论研究 D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E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行为34.下列属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的有A.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B. 不同的市场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结构C.高集中度市场中的大企业必然具有高效率D.若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是因为产业中存在垄断势力E.只要市场绩效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35.下列属于新奥地利学派的观点的有A.完全竞争理论没有对竞争过程做出任何有用的解释B.强调企业家及其创业精神C.否定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核心的价格理论D.同意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政策E.把市场看作是分散的知识和信息的发现过程36.下列属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有A.在可竞争市场上会产生超额利润B.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超额利润C.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生产低效率D..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管理上的X低效率E.在可竞争市场上会产生生产低效率37.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是有条件的B.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是完全自由的C.潜在竞争者能根据现有企业的价格水平评价进入市场的赢利性D.潜在竞争者能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38.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产品的同质性及可分性B.价格可接受C.无需交易成本的资源的自由流动D.完备的市场信息E.厂商不能任意进入任何行业39.下列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的有A.产品的“差别性”B.市场上有较多的厂商和消费者C.非价格竞争D.新厂商的进入较难但原有厂商的退出比较容易E. 新厂商的进入和原有厂商的退出都比较容易40.经济学家认为存在完全垄断市场的原因主要有A.规模经济B.专利或非专利技术C.竞争D.对其生产的垄断产品的投入的控制E.政府赋予的某种市场特权41.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别化C进入和退出壁垒D市场需求增长率 E. 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42.下列属于市场竞争行为的主要有:A.定价行为B.扩张行为C.广告行为D.兼并行为E.促销行为43.企业兼并的类型主要有:A.复杂兼并B.水平兼并C.混合兼并D.垂直兼并E.内外兼并44.博弈的类型主要有A.行为博弈B.完全信息静态博弈C.完全信息动态博弈D.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E.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45.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广告会增强进入壁垒B. 广告会导致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C.广告会减少进入壁垒D.广告本身也是产品差异的一个组成部分E.广告会加剧竞争46.下列属于主导产业特点的主要有:A.引入创新成果,获得了新技术B.具有大大超出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持续的部门高增长率C.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D.具有显着的关联带动和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E.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其比别的类型的产业更加重要47.下列属于战略产业特点的主要有:A.技术性和扩张性B.经济效益的长期性C.一定会发展成主导产业D.代表产业发展方向E.关联性和渗透性48.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政策应该是:A.改组第二产业B.催生新兴产业C.大力发展服务业D.鼓励支持环保产业E.重点发展第三产业49.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产业组织政策B.产业结构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D.战略产业扶植政策E.产业布局政策50.下列属于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有:A.反垄断政策B.中小企业政策C.政府的规制政策D.进出口政策E.投融资政策51.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实施手段主要包括A.控制竞争行为B.控制市场结构C.调整市场行为D.直接控制市场绩效E.调整厂商数量52..美国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罚和赔偿的措施主要有A.解散或剥离B.禁令C.罚款D.刑法E.三倍赔偿53..中小企业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A.立法保障政策…B.产业扶持政策C.技术创新政策D.金融支持政策E.财税优惠政策四、简答1..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哪些联系和区别2.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3..产业分类的主要标准有哪些4..制约产业结构形成和演变的因素有哪些5.简述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动的趋势6.简述主导产业变动的规律7.简述配第-克拉克三次产业变动的规律8.简述霍夫曼比例变动的规律9.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10.“先轻工业化,再重工业化,最后服务业化”是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吗11.产业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有何不同的特点12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意义有哪些13.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依据有哪些14.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15.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因有哪些16.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和对策是什么17.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有何影响18.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明显的差距19.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主要成就有哪些20.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21.简述产业关联的含义及其类型;22.简述投入产业表的构成,并说明各部分的经济含义23.简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 24.列昂惕夫逆矩阵在产业结构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25.简述哈佛学派SCP分析框架的基本思想;26.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分析理论观点;27.简析可竞争市场理论的方法论特点;28.试分析新奥地利学派和哈佛学派在对待反垄断和规制政策上的分歧; 29.什么是产业集中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30.形成产品差别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1.产品差异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构的32.简要回答构建并发展融合型产业体系的思路及措施;33.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有何影响34.产业结构政策的功能是什么4.试分析中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5.试分析利用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意义和途径;6.阐述SCP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7.试分析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意义和主要应用;8..浅谈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应用及现实意义;9.论述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观点的分歧;10.试比较四种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分析其不同的市场特征;11.企业兼并的动因是什么应用你所学的产业经济学知识从正反两面分析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2.如何看待衰退产业,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目前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处理衰退产业13.试论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实现手段;14.论分析美国、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15.对自然垄断产业应当如何进行规制16. 试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并说明中国应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论述:对应表中数据,阐述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补充2010年数据;。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十一章——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政府
第十一章 第三节
(三)SWOT分析法——战略图
外部机会
内部劣势
WO 战 略 ( 扭 转 型 战 略):利用机会, 改变劣势
SO 战 略 ( 增 长 性 战 略):发挥优势, 利用机会
内部优势
WT 战 略 ( 防 御 型 战 略):防御威胁, 克服劣势
ST 战 略 ( 多 种 经 营 战略):发挥优势, 避开威胁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二、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位置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 规划、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 ,包含特定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等。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第十一章 第二节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 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 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 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 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 位居世界前列。
第十一章 第四节
二、公众全程参与的创新型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思路
第十一章 内容总结
本章小结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 地制宜地选择主导产业和建立产业发展体系,明确主导产业发 展方向和产业发展路径,形成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产业集群 ,谋划重点任务和措施,有利于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外部威胁
三、产业分析工具
(一)专业化部门分析法 (二)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法 (三)产业价值链分析法 (四)雷达图分析法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前言一、课程定位和性质个量分析——微观:研究单个经济主体(企业、家庭)在市场上的行为规律。
总量分析——宏观:以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研究国民收支平衡规律及问题解决。
产业分析的经济对象: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各子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演化与发展。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领域中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与发展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研究产业经济学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有效化、产业管理科学化均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导论掌握产业的内涵及分类方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产业的概念、克拉克大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产业分类。
一、产业的内涵1.产业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
2.产业是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
3.产业伴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4.产业具有多层次性——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二、产业的分类方法产业分类是人们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根据产业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特征将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分成不同的集合。
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结构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等。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定义——克拉克大分类法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产业分类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成三类: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分类: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资生产部门,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资生产部门,广义上的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从第一和第二产业三场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资生产部门。
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七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第七章 第一节
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 (1)增长极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借鉴增长极理论指
导产业布局。主要在东部地区重点培育一批增长极,比如经 济特区的设立、开放城市的确定、各类开发区的建设等,对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我国 中西部地区同样可以推行这种增长极模式,通过多层次的增 长极带动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 • (2)点轴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是增长极和生产轴理论的 延伸,比如T字形的产业带、字型产业带、弓箭型产业带、 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
(二)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第七章 第一节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人口
社会 历史
行为
集聚 与分
散
基础 设施 条件
市场 因子
技术 因素
第七章 第一节
以信息技术(IT)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什么是新型基础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基础设施是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以数字型基础 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蓬勃兴起,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所谓新型基 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 础设施体系。从新基建涉及的范围看,目前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 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布局又会受到国际产业转移 和世界分工的影响,世界产业的空间格局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 世界经济地理正在被重塑。
第七章 第一节
三、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
产业经济学
产业和产业经济学: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互相作用的经济活动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互相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公司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公司间的市场关系重要涉及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构造和产业构造优化:产业构造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种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备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方式,或是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构造优化是指推动产业构造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产业关联:指产业间以多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政策:是一种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积极干预产业活动的多种政策的总和。
有效竞争: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助于维护竞争又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霍夫曼定理: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
马歇尔冲突:产业内公司的规模经济效应与公司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瓶颈产业和朝阳产业: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构造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她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
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
X非效率:指在垄断公司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备的低效率状态。
市场集中度:指市场上的少数公司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限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公司的某一指标(大多数状况下用销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比例来表达。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既有公司所享有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国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
1.杜能的《孤立国》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二)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1.成本学派理论 2.市场学派理论 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 4.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
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产业布局条件 (二)产业布局特点 (三)产业布局层次 (四)产业布局机制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原材料、市场和运输 原材料 市场 运输 二、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 劳动力的数量
三、外部规模经济性 (一)城市化规模经济性 (二)本地化规模经济性
三、未来的产业布局 (一)梯度推移战略 (二)反梯度推移战略 (三)中部突破战略 (四)西部开发战略 (五)点轴开发战略和增长极战略
四、政府 (一)直接制定产业布局政策 (二)隐性产业布局政策 (三)导出的产业布局政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中国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
一、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 (一)比较优势判断 (二)公平与效率取舍 二、非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 (一)非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二)非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的负面影响
1.地区经济差距扩大 2.区域经济摩擦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